民師院禁“三車”以後

交通 摩托車 電動汽車 滴滴打車 左江日報社崇左新聞網 2017-05-28

□ 本報記者 羅承品 實習生 黃穎怡 覃柳青 楊世林

5月20日,星期六,民師院物理與電子工程學院大三學生黃明明好不容易約上女友去看電影,等了許久也沒等到唯一到達民師院的7路公交車。眼看就到電影放映時間,黃明明拿起手機滴滴打車,才在電影開映前趕到電影院。

要是上個學期,無論是週末白天,還是沒有課的晚上,女友一聲“傳喚”,黃明明開著一輛兩輪電動車載著她到校外,吃飯、逛街、看電影,十分方便。

“這個學期以來,學校全面禁車。我就把電動車轉讓給社會上的人了。很少帶女朋友出去,不得已要出學校就會打車。”黃明明說。

今年2月27日,民師院開始全面禁止學生在校園行駛、停放“三車”。意味著民師院學生所有的“三車”包含已在該校保衛處進行登記的,都不能再在校園使用。

“禁車令”實施一段時間來,出行問題成為民師院學生討論得最多的問題。

禁車

民師院禁止學生在校內使用“三車”是有計劃有步驟的。

早在2015年12月28日,民師院就印發了《關於開展校內無牌無證車輛及違規駕駛專項整治的通知》。

2016年4月下旬,民師院在全校發出限制學生在校園內使用摩托車及電動車的調查問卷;5月16日,印發《關於開展校園摩托車及電動車登記的通知》;5月26日,又印發《限制學生在校園內使用摩托車及電動車實施方案》,全面對學生、教職員工及家屬的“三車”進行登記備案;7月1日起,除已登記備案的“三車”外,不允許其他學生再登記“三車”。同時要求學生已登記備案的“三車”,畢業時一律帶走,不得轉讓給在校同學。

民師院保衛處處長言經柳告訴記者,按照計劃,從2016年7月1日起,標著“2012級”通行證的學生車輛不能在校園內行駛;從2017年7月1日起,標著“2013級”通行證的學生車輛不能在校園內行駛;從2018年7月1日起,標著“2014級”通行證的學生車輛不能在校園內行駛。從2019年7月1日起,實現學生無一輛電動車、燃油助力車或者摩托車的管理目標。

同時,民師院還在2016級新生錄取通知書上,寫明學生不得買“三車”或帶“三車”來學校使用。

“禁車令”為何提前了?導火索是去年底該校在一個月內連續發生兩起電動車引起的火災事故。

2016年11月20日,民師院學生公寓12棟一樓樓梯間內發生電車充電起火事故,事故由一輛電車違規在樓梯口亂拉電線充電引起;12月12日,在教師公寓11棟,學生在租用的教師公寓雜物房內給電車充電時引發火災。

言經柳表示,2016年9月以來,有很多學生不執行學校規定,繼續購買 “三車”,並通過非正常渠道取得學校長期性的“車輛通行證”,“三車”數量有增無減。

據不完全統計,2016年7月,學生登記備案的“三車”不足2000輛,到2016年底擁有“車輛通行證”的車輛增加到3000多輛,學生通過非正常渠道取得“車輛通行證”的數量驚人。

這樣的結果是,民師院學生公寓的消防通道停滿了“三車”,加上學校沒有給學生電車建設充電樁的規劃,學生在學校給電車違規充電的現象時有發生。

對於民師院而言,如果不實行限禁政策,將導致車滿為患,火災事故、交通事故和失竊事故頻發。禁止學生在校園內使用“三車”顯得極為緊迫。

於是,民師院2016年秋季學期末研究決定,從今年新學期開學即2月27日起,禁止學生“三車”在校園內行駛、停放。

行動

除了佔用消防通道停車和違規充電,民師院對於學生在校內使用“三車”還有其他擔憂。

言經柳說,學生有些車輛來源不明,如果購買了犯罪分子銷售的贓物,就觸犯法律;有些車輛無牌無證,違反了市政府的有關規定;有些車輛車況不良,極其容易發生交通事故;部分學生經常違規駕駛,也極其容易發生交通事故等等。

2016年秋季學期末,民師院下發關於禁止學生在校園內行駛、停放“三車”的通知到各部門、各二級學院,同時還勒令原在校園內的兩個電動車租賃點搬遷到校外經營。

今年一開學,民師院多條校道懸掛著“從2月27日起,全面禁止學生在校園內行駛、停放電動車、燃油助力車和摩托車”之類的橫幅。

“還是要遵守學校的規章制度,既然學校規定校園內不能行使、停放,我在校外也沒有地方停放車輛,就只好轉讓了。”黃明明說。在2016年秋季學期期末到今年新學期開學這段時間,不少擁有“三車”的學生像黃明明一樣,把車輛轉讓給社會人員。

然而,此次的禁令僅限於學生。

“禁車令”嚴禁學生在校內駕駛“三車”,教職工的車輛辦理出入通行證可進出學校,外宿學生的“三車”統一在校門口的停車區域停放。

今年春季學期以來,民師院在學校大門增加兩名保安加強看守,沒有“車輛通行證”的車輛一律不能進入學校。

但“禁車令”下達以來,仍有少量學生不顧禁令鋌而走險。

言經柳發現,有些同學不按照學校規定仍在校內駕駛“三車”,還將車輛停在停車場或者是教師公寓樓下掩人耳目,還有些同學偽造“車輛通行證”企圖矇混過關。

對此,言經柳表示,“‘禁車令’實施後,對於一些學生在校園駕駛、停放的‘三車’,學校一律按無主車強制暫扣集中存放,每學期末在學生放暑(寒)假之日的前三天內,統一到保衛處辦理認領手續,還要帶齊相關的證件來認領。”

民師院保衛處還已組織人力對校園學生“三車”清理整頓,並暫扣學生“三車”200多輛。

影響

鋌而走險的畢竟只是少數學生。

民師院實施的這道“禁車令”,確實影響著一大部分學生的出行問題。有學生陸續在貼吧發帖調侃“禁車令”:“你和我之間的距離就差一輛電車。”“禁車後坐看大波情侶分手。”

早在之前,廣西大學、廣西民族大學、欽州學院等區內高校就實施了校園禁車的相關政策。這些高校所處地段城市公共交通都較為發達。

然而目前,我市到達民師院的公交車只有7路車,民師院是終點站。首班車是早上七點,末班車是傍晚六點十分。

崇左市便民公共汽車有限責任公司相關人員透露,按照目前的客流量,7路車只投放七輛車,週末和非寒暑假的節假日會增加一輛。

為了方便週末和節假日學生出行,民師院與市便民公共汽車有限責任公司協商,民師院週末和節假日時允許公交車進入校園,從2016年秋季學期開始實行。

同時,民師院還倡導學生步行、騎自行車出行,安全、環保、健康。

確實,禁止學生在校園內使用“三車”後,民師院校園內多了幾分靜謐。很少看到有“三車”在校道上行駛,學生們出行都是步行或者騎自行車。

在民師院學生公寓,曾在學生中流行的電動車已難覓蹤影,取而代之的是各式各樣的自行車。

“宿舍裡有一半同學在校外做家教,禁車前一直都是騎電車做家教。禁車後,大家就一起約著網上購買自行車。”數學與計算機科學學院學生莫禮說。

“自行車雖然方便,但只能去近一點的地方。而公交車要等很久,所以一般我們去遠點又趕時間的話都是滴滴打車。”文學與傳媒學院學生譚江師說。

開滴滴車的黃師傅告訴記者,他的客戶有一半是民師院的學生。有時他每天能接到七八單不等的民師院學生的單子。有的滴滴車在送學生回學校以後,為了不空車回去,會開到停車場裡去等學生外出。

還有大學生打算開小車到學校。“本來還沒那麼快買小車的,現在沒課時要在學校外做兼職,來回很不方便,這一年做兼職攢下了一些錢,夠買一輛二手的小車,解決出行問題。”一名姓蒙的大學生說。

不過也有學生提出,校園那麼大,崇左的天氣那麼熱,步行出行不太現實,自行車是在校園內上下課是唯一的選擇。

記者瞭解到,實施“禁車令”後,民師院曾考慮過在學校設置“共享自行車”“共享電動車”之類,但目前條件尚未成熟,短期內無法設置。

如果公交車能增加線路和班次,學生能夠儘可能地購買、使用自行車,亦或者學校有條件設置“共享自行車”“共享電動車”,學生在校園內上下課或是外出等出行問題或許能得到很好地解決。

(為保護學生隱私,部分受訪學生姓名為化名)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