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限購“鬆綁”更考驗城市治理水平'

"

日前,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加快發展流通促進商業消費的意見》,提出了20條促流通擴消費的政策措施。為釋放汽車消費潛力,意見要求,實施汽車限購的地區要結合實際情況,探索推行逐步放寬或取消限購的具體措施,有條件的地方對購置新能源汽車給予積極支持;促進二手車流通,進一步落實全面取消二手車限遷政策,大氣汙染防治重點區域應允許符合在用車排放標準的二手車在本省(市)內交易流通。專家認為,放寬汽車限購可以切實滿足公眾強烈的消費需求,釋放消費潛力,但也更考驗城市治理水平。

消費潛力有待釋放

汽車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產業,是實體經濟重要的組成部分,是拉動就業最強、帶動相關產業發展最顯著、融合新技術能力最強的產業之一。由於產品技術含量高、單品價值大,其對融合技術創新和拉動國內消費具有重要作用。然而,不少城市的限購政策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汽車消費需求。以北京為例,今年第四期普通小客車指標搖號的中籤率約為2622∶1,再創歷史新低,而新能源指標有超過44萬人申請,新申請者或將等到2028年。

“放寬或取消汽車限購政策,最主要還是為了滿足老百姓的消費需求。”國家發改委綜合運輸研究所城市交通中心主任程世東認為,雖然從交通擁堵、環境汙染的角度看,汽車帶來的影響更多的是負面的,但總體上來說,它是社會文明、科技進步的產物,對人民生活水平和質量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讓老百姓有車是為了更好地滿足居民日益升級的消費需要,更好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城市治理水平面臨更大考驗

汽車限購政策的出發點是為了緩解城市交通擁堵和減少汙染物的排放。放寬限購政策,汽車數量進一步增加,城市交通治理也會面臨更大的壓力,政府又該如何應對呢?

“放寬或取消汽車限購將倒逼地方政府在治理城市交通時採取更合理、更有效的政策措施。”程世東說,小汽車進入家庭,在歐美國家用了幾十年甚至上百年,而我們只用了十幾年。這樣的國情下,限行限購作為一個短期舉措是必要的,也為公共交通的發展爭取了更多的時間。但是,它並不能作為一個長期的、根本性舉措。國外這麼多的特大城市,限行限購的城市極少。比如東京的人口密度和人均汽車保有量都比北京大的多,但也沒有出現嚴重的交通擁堵問題。因此,擁有小汽車不是最大的問題,關鍵是如何合理使用。這需要公眾的理性使用和政府的合理引導。地方政府要避免對限行限購的過度依賴,加大根本性治理舉措的實施力度。

程世東表示,城市交通治理應該採取根本性、長期性舉措,包括更合理的城市規劃,減少交通出行,尤其縮短出行距離,不要長距離的潮汐式通勤;應該加大力度改善地鐵的擁擠問題,縮短換乘距離,提高地面公交速度和準時性,改善步行、自行車的出行環境,吸引公眾主動選擇綠色出行。在小汽車的擁有和使用方面,也應該更多地通過停車的市場化機制手段進行引導,而不是通過行政手段進行控制。

隨著科技的進步,尤其是信息通訊技術和大數據的應用,汽車智能化發展和智慧城市建設都對我們的城市治理提出了新的要求。政府更應該儘快轉變城市發展理念和治理方式,提供更加精細化和貼心的出行服務,從行政管控向引導使用轉變,既提高出行效率,又滿足消費需求提振經濟。

相關城市有望跟進

放寬或取消汽車限購政策,此次並不是第一次提出。今年6月6日,國家發改委聯合生態環境部、商務部共同發佈的《推動重點消費品更新升級暢通資源循環利用實施方案(2019—2020年)》(簡稱《實施方案》)提出,嚴禁各地出臺新的汽車限購規定,已實施汽車限購的地方政府應根據城市交通擁堵、汙染治理、交通需求管控效果,加快由限制購買轉向引導使用,結合路段擁堵情況合理設置擁堵區域,研究探索擁堵區域內外車輛分類使用政策,原則上對擁堵區域外不予限購。

目前,北京、上海、天津、廣州、深圳、杭州、石家莊、貴陽、海南9省市實行汽車限購。但是,《實施方案》發佈以來,僅有廣州、深圳兩地有所行動,分別增配了10萬個和8萬個搖號指標,而其他限購城市則未作出反應。“這次國務院出臺的文件具有更高的層級、更大的力度,相信對相關城市的推動力也會更大。”程世東說。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