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川公司小火車與鐵橋'

"

清末浦東交通相當落後,有識之士提出建設方案。1909年8月14日《申報》刊有《浦東開築鐵路議案之無效》,稱“本邑各紳董提議在浦東開築鐵路支道,並浦江建築鐵橋,以便振興市面”。郵電部卻以“與路章有背,礙難照准”,予以否決。(上冊第103頁)民國初,情況有所改變。當時浦東的道路,“陸家渡至洋涇鎮向有石路一條,惟路身狹窄,車輛往來尚嫌不便”,1912年秋,川沙議事會決定修闊辦法,“將兩旁泥路各加闊二尺,間有關礙路線之枝楊籬笆等物,已由該監工勸令拆讓,已歸一律”。此項工程當年底竣工。(《浦東擴張道路》,上冊第141頁)浦東修路修橋的交通新聞不斷出現在報端,最為引人矚目的當數穆湘瑤(杼齋)等發起的上川汽車公司和它的小火車。

1850年代的浦東景象,由圖可知曾經的浦東是一片農田郊野。

20世紀初葉,浦東黃浦江沿岸華洋廠棧林立,市面日趨繁榮,但交通滯後,僅有一些人力車(俗稱黃包車)穿梭在泥路或石子路上。1920年8月2日,一則《籌辦浦東長途汽車之進行》新聞刊於《申報》,令人耳目一新:

滬紳穆杼齋集資籌設浦東長途汽車公司,已志報端。茲悉穆君自赴川沙履勘調查後,即與川邑紳士黃任之、張伯初等會商,設籌備處於川沙至元堂,派人常駐辦事,著手測量。路線自川境王家橋起,迤西過藥師廟,往北曹家路,西沿莊家溝,達上邑陸行鄉、西溝、慶寧寺一帶。一面呈請交通部立案,一邊從事招股。(上冊第312頁)

1921年1月,擬議中的浦東長途汽車公司定名上川交通股份有限公司,穆湘瑤任總經理。辦汽車公交,先要築上南公路。計劃北起周家渡,南抵南匯大團,全程30公里,分三段施工。9月20日,穆代表上南公司與上海、南匯兩縣交通事務局簽訂租借道契合同。10月6日發表穆杼齋、黃任之署名的《上川交通股份有限公司公告第一號》(上冊第367頁),宣告進展情形。10月16日,工程開工奠基禮在周家渡舉行。上海縣知事沈寶昌出席典禮並“攜鋤取土”,“眾伕役即揮手施工,一時鍬錘並下,鞭炮齊鳴,頗極一時之盛”。(《上南縣道開工紀》載1921年10月18日《申報》第15版,《申報中的浦東》缺收)1922年10月上南公路竣工,租與上南公司經營汽車客運,這時穆杼齋又盯上了鋪設鋼軌、汽車改裝鋼輪的目標。

有人對此提出異議,穆杼齋隨即發表《對於上南長途汽車鋪設鋼軌的管見與商榷》,就費用、安全、可行性等加以說明。(中冊第15頁)經過幾年的施工,1925年10月8日,上南鐵路第一期慶寧寺至龔鎮24華里建成通車。軌道1公尺,配有柴油機車、汽油電力機車各一輛,各拖客車二節,每輛客車載客40人,每日來回各四次,試車日均700人。預計兩個月後八個來回以上。報道稱:“上川汽車,下鋪鋼軌,與鐵路軌道略同,汽車有龍頭有拖車,亦與火車相等。惟形式較小,坐在車中,甚為適意,即立於車中,與立於電車中相同,輕便快捷,鹹稱便利雲。”(《上川交通公司開車禮》,中冊第178頁)小火車的開通,大大推動了地區經濟社會的發展。 當時穆杼齋還有更大的計劃在醞釀中。1922年12月7日《申報》本埠新聞頭條刊登《浦江中將建鐵橋》一文,說:

上海商務日漸發達,影響所及,附近各鄉工商各業,隨之興盛,尤以浦東為最。滬商穆杼齋、穆藕初,經營浦東,不遺餘力,數年來增設工廠學校甚多。自通行長途汽車後,營業益見發達。鑑於中隔黃浦,終欠利便,現發起於滬南江面,建一鐵橋,籌集價款八十萬元。聞已在進行,期於明年開工雲。(中冊第80頁)

浦江大鐵橋,起於浦西董家渡外江面,抵達浦東周家渡。報上接二連三報道建可啟閉活動“轉橋”的消息。稱“橋長一里,環以十洞,中間用新式轉輪,定時而專司啟閉,安步當車,瞬息可達”。(中冊第82頁)穆杼齋等還把建橋與創建“浦東新村”計劃聯在一起,創辦“浦東新村浦江轉橋浦大股份有限公司”,定公司股份規元200萬兩,分4萬股,每股銀50兩,發起人認足1萬股。1922年12月,在報紙上連日刊登浦大公司“緣起”及“招股簡章”。浦大公司的宏偉規劃引起社會各方的關注。然而,靠一群熱心桑梓的地方士紳與實業家的力量,建設黃浦江大橋與浦東新村,只能是美好的夢想而已,熱鬧一陣後就偃旗息鼓了。但上川鐵路持續運行了三十多年,直到1957年才拆除鐵軌,改建公路,誰說不是浦東市政建設史上的一個成功範例呢?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