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祕侗鄉最不可思議橋樑,不用一釘一鉚,兩三百年不倒
探祕侗鄉最不可思議橋樑,不用一釘一鉚,兩三百年不倒
探祕侗鄉最不可思議橋樑,不用一釘一鉚,兩三百年不倒
探祕侗鄉最不可思議橋樑,不用一釘一鉚,兩三百年不倒
探祕侗鄉最不可思議橋樑,不用一釘一鉚,兩三百年不倒
探祕侗鄉最不可思議橋樑,不用一釘一鉚,兩三百年不倒
探祕侗鄉最不可思議橋樑,不用一釘一鉚,兩三百年不倒
探祕侗鄉最不可思議橋樑,不用一釘一鉚,兩三百年不倒
探祕侗鄉最不可思議橋樑,不用一釘一鉚,兩三百年不倒
探祕侗鄉最不可思議橋樑,不用一釘一鉚,兩三百年不倒
探祕侗鄉最不可思議橋樑,不用一釘一鉚,兩三百年不倒
南圖
1/10 坐落在廣西三江林溪河上的程陽橋是風雨橋的代表。建於1916年,是一座四孔五墩伸臂木樑橋。它的建築驚人之處在於整座橋樑不用一釘一鉚,大小條木,鑿木相吻,以榫銜接。全部結構,斜穿直套,縱橫交錯,卻一絲不差。橋上兩旁還設有長凳供人憩息。據有關資料記載,程陽風雨橋與中國的石拱趙州橋、鐵索瀘定橋及羅馬的鋼樑諾娃上的沃橋齊名,為世界四座歷史名橋之一,這在世界建築史上都是一個奇蹟。
2/10 風雨橋是侗族人民標誌風物,也是傳統交通建築。此橋又稱“花橋”,以其能避風雨並飾彩繪而得名。是一種集橋、廊、亭三者為一體的橋樑建築,是侗族橋樑建築藝術的結晶。橋壁上或雕或畫有雄獅、蝙蝠、鳳凰、麒麟等吉祥之物圖案,形象詼諧灑脫,古香古色,栩栩如生。被稱為世界十大最不可思議橋樑。圖為世界最長風雨橋――三江風雨橋橋寬16米,橋長368米,橋上建有284間橋廊,7個亭塔各有特色。堪稱為當今世界廊橋之最。
3/10 這種橋由下、中、上三部分組成。下部是橋墩,用大青石圍砌,以料石填心,呈六面形柱體,上下游均為銳角,以減少洪水的衝擊。中部為橋面,採用密佈式懸臂托架簡支樑體系,全為木質結構。橋樑跨度一般不超過10米,以適應有限的木材長度。上部為橋面廊亭,採用榫卯結合的樑柱體系聯成整體。圖為趕超廣西三江風雨橋而成為當今世界最長最寬的貴州凱里風雨橋。大橋全長377米,寬44米,主拱淨跨度150米,總投資2億多元。
4/10 廊亭木柱間設有座凳欄杆,欄外挑出一層風雨簷,既增強橋的整體美感,又保護橋面和托架。橋架就放在橋墩上面,而橋墩與橋臺之間沒有任何鉚固措施,只憑橋臺和橋墩起著架空的承臺作用。它反映出侗族人民的力學水平已達到了相當高的程度。圖為坐落在廣西三江侗族自治縣獨峒鄉境內的一座鄉間風雨橋。
5/10 風雨橋優美堅固,既可供人行走,又可擋風避雨,還能供人休息或迎賓接客。風雨橋遍佈侗鄉,尤以廣西三江、龍勝,湖南通道,貴州從江、黎平等地為最多,據有關部門統計,這些地區共有風雨橋330餘座,僅黎平肇興附近的河溪上就有5座風格各異的風雨橋。圖為湖南通道侗族自治縣黃都侗寨普修風雨橋。
6/10 風雨橋亦稱花橋,興始於漢末至唐代的建築,結構嚴謹,造型獨特,現流行於湖南、湖北、貴州、廣西等地,極富民族氣質。狹義上,指侗族的一種交通風格,廣義上指百越交通建築風格,通常由橋、塔、亭組成。圖為廣西龍勝各族自治縣的龍勝民族風雨橋。
7/10 風雨橋大多以杉木為主要建築材料用木料築成,靠榫銜接,風格獨特,建築技巧高超。橋樑不用一顆鐵釘,只在柱子上鑿通無數大小不一的孔眼,以榫銜接,斜穿直套,縱橫交錯,結構極為精密。圖為湖南省芷江龍津風雨橋,史稱“三楚西南第一橋”。總投資606萬元,全長146.7米,寬12.2米,人行道寬5.8米,長廊兩側共設廂房式店面94間,隔間建有7處涼亭,曾為世界第一大風雨橋。
8/10 橋身以巨木為樑。從石墩起,用巨木結構倒梯形的橋樑,抬拱橋身,使受力點均衡。橋面鋪板,形成長廊式走道,兩旁鋪設長凳,供來往行人休息。石橋墩上建塔、亭,有多層,每層簷角翹起,繪鳳雕龍。橋簷瓦樑的末端塑有簷玲,呈丹鳳朝陽,鯉魚跳灘、坐獅含寶形狀。圖為廣西南寧市相思·風雨橋。相思·風雨橋每側橋廊設有9座塔樓,工程總投資為4884萬元。
9/10 正樑頂上塑有雙龍搶寶,還配以彩畫,點綴其上。頂有寶葫蘆、千年鶴等吉祥物。棚頂都蓋有堅硬嚴實的瓦片,凡外露的木質表面都塗有防腐桐油,可久經風雨,仍然堅不可摧。圖為貴州從江增衝侗寨寨頭的一座古老的風雨橋。
10/10 風雨橋是侗族建築藝術的一朵奇葩。在侗鄉,縱橫交錯的溪河上都建有風雨橋,人們根據自己的愛好和河床的寬度大小,設計出各式各樣的風雨橋。大多數的風雨橋為亭樓式,長廊頂部豎起多個寶塔式樓閣,樓閣飛簷重疊,橋身莊重巍峨。橋面兩側有精緻的欄杆和舒適的座位,可供人們憩息。圖為建成於清代宣統二年(1910年)的廣西三江岜團風雨橋,橋體分兩層,人畜分道,被國務院列入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17-10-11

更多精彩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