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韻悠悠——應縣木塔,晉祠等(山西行六,太原)

建築 文物 邑姜 唐叔虞 隨風夏 2017-05-07

古韻悠悠——應縣木塔,晉祠等(山西行六,太原)

釋迦塔全稱佛宮寺釋迦塔位於山西省朔州市應縣城西北佛宮寺內,在五臺山回太原的路上,俗稱應縣木塔。建於遼清寧二年(公元1056年),金明昌六年(公元1195年)增修完畢。

古韻悠悠——應縣木塔,晉祠等(山西行六,太原)

這是中國現存最高最古的一座木構塔式建築。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AAAA級景點。

古韻悠悠——應縣木塔,晉祠等(山西行六,太原)

全塔耗材紅松木料3000立方米,2600多噸,純木結構、無釘無鉚。塔內供奉著兩顆釋迦牟尼佛牙舍利。

古韻悠悠——應縣木塔,晉祠等(山西行六,太原)

與意大利比薩斜塔、巴黎埃菲爾鐵塔並稱"世界三大奇塔"。釋迦塔塔高67.31米,底層直徑30.27米,呈平面八角形。

古韻悠悠——應縣木塔,晉祠等(山西行六,太原)

在朔州,還有一出名景點,是雁門關,又名西陘關,以"險"著稱,有"天下九塞,雁門為首"之說。

古韻悠悠——應縣木塔,晉祠等(山西行六,太原)

位於中國山西省忻州市代縣縣城以北約20公里處的雁門山中,是長城上的重要關隘,與寧武關、偏關合稱為"外三關"。2001年,雁門關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

古韻悠悠——應縣木塔,晉祠等(山西行六,太原)

在太原地界,比較出名的就是晉祠,從火車站有公交到達,要從晉祠公園裡穿行到晉祠古建處,

古韻悠悠——應縣木塔,晉祠等(山西行六,太原)

晉祠,原為晉王祠(唐叔虞祠),為紀念晉(汾)王及母后邑姜而興建。位於山西太原市西南懸甕山麓的晉水之濱,祠內有幾十座古建築,環境幽雅舒適,風景優美秀麗,極具漢族文化特色,素以雄偉的建築群、高超的塑像藝術聞名於世。

古韻悠悠——應縣木塔,晉祠等(山西行六,太原)

是集中國古代祭祀建築、園林、雕塑、壁畫、碑刻藝術為一體的唯一而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也是世界建築、園林、雕刻藝術中心。難老泉、侍女像、聖母像被譽為"晉祠三絕"。

古韻悠悠——應縣木塔,晉祠等(山西行六,太原)

蟠龍臥柱,十分少見,千年柏樹,盡顯滄桑。晉祠門票70元,當年只要5元啊

古韻悠悠——應縣木塔,晉祠等(山西行六,太原)

難老泉,喝了但願人生不老!

古韻悠悠——應縣木塔,晉祠等(山西行六,太原)

過去中學語文裡有吳伯簫的同名課文,還是教學重點。

古韻悠悠——應縣木塔,晉祠等(山西行六,太原)

晉祠最著名的建築為聖母殿,創建於宋代天聖年間(1023—1032年)。聖母傳為叔虞之母邑姜。聖母殿原名“女郎祠”,殿堂寬大疏朗,存有宋代精美彩塑侍女像41尊、明代補塑2尊。

古韻悠悠——應縣木塔,晉祠等(山西行六,太原)

蒙山大佛是一尊位於山西省太原市晉源區寺底村西北的摩崖大佛,為太原市文物保護單位。蒙山大佛開鑿於北齊天保年間,原是蒙山開化寺後的摩崖佛像。唐高祖李淵、唐高宗李治與皇后武則天、後唐武皇帝李克用、後漢高祖劉知遠都曾來此禮佛。元朝末年,蒙山大佛被毀。1980年的太原市地名普查中,蒙山大佛被重新發現,發現時佛頭已不知去向,佛身埋在土石之中,風化嚴重。

古韻悠悠——應縣木塔,晉祠等(山西行六,太原)

古籍記載蒙山大佛高59米,根據實際測量,蒙山大佛兩腿底部至頸部高約30米,按比例估計原來的佛頭高約10米,加上後世重修時補築的基座高6米,蒙山大佛原本的高度大約為46米。2007年起,太原市對蒙山大佛進行了保護和開發,加固了佛身,並參考太原出土的北齊佛頭新修了高12米的佛頭。2008年10月,蒙山大佛向公眾開放。

古韻悠悠——應縣木塔,晉祠等(山西行六,太原)

崇善寺在太原市迎澤區狄樑公街。創建於唐。初名白馬寺,後改延壽寺、宗善寺,明代又改崇善寺。洪武十四年(1381年)朱元璋三子晉恭王朱?為薦其母高皇后,就該寺舊址大事擴建,南北長550米,東西長250 米,總面積達14萬平方米。為山西省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古韻悠悠——應縣木塔,晉祠等(山西行六,太原)

明代以前,只是一個不大的寺院,有說它是隋煬帝巡幸太原時的行宮,還有的說它是武則天少時出家的舊址,如今山門右額的“宗唐遺址”四字,很可能就是源於這些傳說。

古韻悠悠——應縣木塔,晉祠等(山西行六,太原)

常家大院位於晉中市榆次區西南東陽鎮車輞村,距榆次17.5公里,離太原也很近。是清代建築風格的漢族民居建築。車輞由四個小自然村組成,四寨中心建一大寺,與四寨相距各半華里,形成一個車輻狀,故名"車輞"。4A,65元

古韻悠悠——應縣木塔,晉祠等(山西行六,太原)

常家大院古樸凝重的建築風格,淳厚濃郁的民俗情調,顯示了古代漢族勞動人民在建築藝術上的智慧與才能。共佔地一百餘畝,樓房40餘幢,房屋1500餘間,使原先四個自然村連成了一片。常氏宅院的建設規模當時亦稱為三晉民居建築之首。感覺比喬家大院大,比王家大院還是小些。

個人體驗,歡迎共享。部分圖片借用網絡,致謝。承蒙喜歡,請點擊篇首關注,方便查閱其他資訊。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