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太原晉祠

山西第一名剎,是中華古建藝術瑰寶中的瑰寶,太原晉祠最值得遊覽

上圖為千年晉祠(大門局部)本篇圖片引自網絡

晉祠,原為晉王祠(唐叔虞祠),為紀念晉(汾)王及母后邑姜而興建。位於山西太原市西南懸甕山麓的晉水之濱,祠內有幾十座古建築,環境幽雅舒適,風景優美秀麗,素以雄偉的建築群、高超的塑像藝術聞名於世。是集中國古代祭祀建築、園林、雕塑、壁畫、碑刻藝術為一體的唯一而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也是世界建築、園林、雕刻藝術中心。難老泉、侍女像、聖母像被譽為“晉祠三絕”。

《晉祠志》載:“三晉之勝,以晉陽為最;而晉陽之勝,全在晉祠。” 晉王祠,蘊吾皇皇華夏、湯湯中華豐富之人文內涵。自《山海經》始,歷代均有文獻記載,而魏、齊、隋、唐以下各代至今尚有大量的實物保留於祠內外。1961年3月被國務院確定為首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山西第一名剎,是中華古建藝術瑰寶中的瑰寶,太原晉祠最值得遊覽

千年晉祠的大門(全景)

晉祠座落在太原市區西南25公里處的懸甕山麓,為晉水的發源處。晉祠的創建年代,現在還難以考定。現在,我們僅能說,晉祠始建於北魏前。

晉祠是太原最大的名勝。依懸甕山而建,祀周武王之子唐叔虞,為周朝晉國之始祖。祠內有唐太宗書晉祠銘及周柏唐槐,頗饒林泉之勝。

按晉祠是山西第一名剎,一名王祠,為祀周祠。周成王九年封叔虞為唐侯,即設都於此。這兒位懸甕山麓,晉水發源處。叔虞封唐後,子燮因晉水更國號,因以名祠。水經注謂“枕水有唐叔虞祠”即此。

至於這兒最古老的勝蹟,當推唐叔虞墓。墓在晉祠南五里處的晉嶺。古木輪囷,池泉湧瀉,陵墓高大。據說其子晉侯燮墓亦在此。又西北三十里處有天龍寺,創建於北齊,寺內有石室二十四龕,精雕石佛四尊,隋開皇四年並鐫有石室銘,俱見精巧絕倫。另晉祠南有奉先寺,那是唐武德五年尉遲恭捐獻別墅所改建,並由高祖賜額十萬。至金貞祐間毀於火,元釋洪智又募化再建,也是晉中名寺之一。

晉祠曾經過多次修建和擴建,面貌不斷改觀。南北朝時,北齊文宣帝高洋,推翻東魏,建立了北齊,將晉陽定為別都,於天保年間(公元550-559年)擴建晉祠,“大起樓觀,穿築池塘”。隋開皇年間(公元581-600年),在祠區西南方增建舍利生生塔。唐貞觀二十年(公元646年),太宗李世民到晉祠,撰寫碑文《晉祠之銘並序》,並又一次進行擴建。宋太宗趙光義於太平興國年間(公元976-983年),在晉祠大興土木,修繕竣工時還刻碑記事。宋仁宗趙禎於天聖年間(公元1023-1032年),追封唐叔虞為汾東王,併為唐叔虞之母邑姜修建了規模宏大的聖母殿。熙寧年間(1068——1077年)封邑姜為“顕靈昭濟聖母”,遂有聖母殿之稱,後來唐叔虞祠堂遷於北側,形成今日格局。

​ 林徽因說:“晉祠的佈置又像廟觀的院落,又像華麗的宮苑;全部兼有開敞堂皇的局面和曲折深邃的雅趣。大殿樓閣在古樹婆娑池流映帶之間,實像個放大的私家園亭。”晉祠的美是多方面的。

晉祠三絕:周柏唐槐、二泉、聖女像

山西第一名剎,是中華古建藝術瑰寶中的瑰寶,太原晉祠最值得遊覽

聖母殿前古樹參天,晉祠內有周柏、隋槐和唐槐

山西第一名剎,是中華古建藝術瑰寶中的瑰寶,太原晉祠最值得遊覽

晉祠周柏

北宋天聖年間,追封唐叔虞為汾王,併為其母邑姜修建了規模大的聖母殿,殿內有43尊宋代彩塑,殿前魚沼飛樑為國內所僅見。殿內兩側為難老、善利二泉,晉水主要源頭由此流出,常年不息,水溫17℃左右,清澈見底。祠內貞觀寶翰廳有唐太宗寫的“御碑”、“晉祠之銘並序”。晉祠內還有著名的周柏、唐槐, 周柏位於聖母殿左側,唐槐在關帝廟內,老枝縱橫,至今生機勃勃,鬱郁蒼蒼,與常流不息的難老泉和精美的宋塑42個侍女像、聖母像譽為“晉祠三絕”。

山西第一名剎,是中華古建藝術瑰寶中的瑰寶,太原晉祠最值得遊覽

水鏡臺:明清時期的戲臺; 晉祠內第一座建築

水鏡臺規模壯觀,臺上東部為重簷歇山頂,演戲時用為後幕,臺上西部為捲棚歇山頂,面向聖母殿,三面開敞,演戲時為前臺,臺下埋大甕八口,為擴音之用。

山西第一名剎,是中華古建藝術瑰寶中的瑰寶,太原晉祠最值得遊覽

水鏡臺:匾及木雕(局部)


山西第一名剎,是中華古建藝術瑰寶中的瑰寶,太原晉祠最值得遊覽

難老泉

難老泉,晉陽第一泉--晉水的主要源頭,圖為泉上八角攢尖頂的亭子​

山西第一名剎,是中華古建藝術瑰寶中的瑰寶,太原晉祠最值得遊覽

難老泉


山西第一名剎,是中華古建藝術瑰寶中的瑰寶,太原晉祠最值得遊覽

善利泉亭

偉大的木構建築:聖母殿

山西第一名剎,是中華古建藝術瑰寶中的瑰寶,太原晉祠最值得遊覽

北宋晉祠聖母殿

晉祠最著名的建築為聖母殿,創建於宋代天聖年間(1023—1032年)。聖母傳為叔虞之母邑姜。聖母殿原名“女郎祠”,殿堂寬大疏朗,存有宋代精美彩塑侍女像41尊、明代補塑2尊,這些彩塑中,邑姜居中而座,神態莊嚴,雍容華貴,鳳冠霞帔,是一尊宮廷統治者形象。塑像形象逼真,造型生動,情態各異,是研究宋代雕塑藝術和服飾的珍貴資料。

山西第一名剎,是中華古建藝術瑰寶中的瑰寶,太原晉祠最值得遊覽

聖母殿的盤龍柱,形態各異,氣勢非凡,且保存千年之久。​

晉祠主殿皆蟠飾雕金龍以為柱,宋額名惠遠祠。正殿有橫額“顯靈昭濟聖母”字樣。另有慈禧太后所賜“惠流三晉”及曾國荃所書“恩周萬祀”等匾額。殿前即由泉水所匯成的大池。上架石橋,雕工精,設計美,為國內名橋之一。遊人可由勝瀛樓上以俯瞰池中蘋草,泉聲涓涓,古木蔭蔭,無一不具蒼古之趣。

山西第一名剎,是中華古建藝術瑰寶中的瑰寶,太原晉祠最值得遊覽

聖母殿是晉祠主殿,供奉的是西周武王的妻子、周成王和唐叔虞的母親、姜子牙的女兒邑姜

山西第一名剎,是中華古建藝術瑰寶中的瑰寶,太原晉祠最值得遊覽

晉祠的木構建築,古老滄桑


山西第一名剎,是中華古建藝術瑰寶中的瑰寶,太原晉祠最值得遊覽

聖母殿內正中央端坐的為周朝開國皇后邑姜(殿內無柱)

山西第一名剎,是中華古建藝術瑰寶中的瑰寶,太原晉祠最值得遊覽

聖母姜邑像(北宋彩塑)


山西第一名剎,是中華古建藝術瑰寶中的瑰寶,太原晉祠最值得遊覽

四十二尊侍從像對稱地分列於龕外兩側,其中宦官像五尊,著男服的女官像四尊,侍女像共三十三尊。這些宋朝的侍女像惟妙惟肖,刻畫了一個個生動活潑的人物形象。當年梅蘭芳先生在此守候了三天,迷醉不已。

山西第一名剎,是中華古建藝術瑰寶中的瑰寶,太原晉祠最值得遊覽

侍女像惟妙惟肖


山西第一名剎,是中華古建藝術瑰寶中的瑰寶,太原晉祠最值得遊覽

殿外兩旁的站殿將軍

魚沼飛樑,建於宋代,呈十字橋形,如大鵬展翅,位於聖母殿前,形狀典雅大方,造型獨特,是國內現存古橋樑中僅有的一例。魚沼飛樑在聖母殿與獻殿之間,古人圓者為池,方者為沼,沼中多魚,故曰:“魚沼”;其上立架十字形橋,“架虛為橋,若飛也。”故曰:“飛樑”。東西橋面寬闊,為通往聖母殿的要道,而南北橋面,下斜如鳥之兩翼,翩翩欲飛;邊綴勾欄,憑欄賞景,益增詩情畫意。建築學家樑思成先生說:“此式石柱橋,在古畫中偶見,實物則僅此一孤例,洵為可貴。”進而考其功能更似一四通之祭壇。

古橋:魚沼飛樑

山西第一名剎,是中華古建藝術瑰寶中的瑰寶,太原晉祠最值得遊覽

位居獻殿後面, 為晉祠三大國寶建築之一。這是一座十字形的古橋,也是中國最著名的古橋之一。

金人臺:四尊鐵人

山西第一名剎,是中華古建藝術瑰寶中的瑰寶,太原晉祠最值得遊覽

金人臺居會仙橋後面,臺上有四尊鐵人,東北隅最完整的這尊是1913年補鑄,其餘三尊是北宋時期鑄造

山西第一名剎,是中華古建藝術瑰寶中的瑰寶,太原晉祠最值得遊覽

保存最完好的是西南隅這尊鐵人,代表了北宋時期冶鐵和鑄造的高超水平

唐碑亭

唐碑亭,即“貞觀寶翰”亭。亭內陳列唐太宗李世民手書碑刻“晉祠之銘並序”。 全碑1200多宇,書法行草,骨骼雄健,筆力奇逸含蓄,有王羲之的書法神韻,是書法藝術的珍品。

水母樓(梳妝樓)

山西第一名剎,是中華古建藝術瑰寶中的瑰寶,太原晉祠最值得遊覽

水母樓

在難老泉亭上方,有一座水母樓,俗稱梳妝樓,別號水 晶宮。樓內水母像銅質金裝,端坐甕上,束髮未竟,神態自若。水母樓,是奉祀晉源水神的祠堂,上下兩名匾“懸山響玉”“霑濡懸甕”。

奉聖寺:

山西第一名剎,是中華古建藝術瑰寶中的瑰寶,太原晉祠最值得遊覽

奉聖寺

晉祠南部名奉聖寺,相傳這裡曾是唐朝大將尉遲敬德的別墅。奉聖寺此,有舍利塔,塔高38米,七級八角形。在奉聖寺附近,有巨槐一株,幹老枝嫩,蒼鬱古樸,獨具一格。

山西第一名剎,是中華古建藝術瑰寶中的瑰寶,太原晉祠最值得遊覽

奉聖祠大雄寶殿

山西第一名剎,是中華古建藝術瑰寶中的瑰寶,太原晉祠最值得遊覽

獻殿

獻殿居對越坊西側,金代建築,為晉祠三大國寶建築之一的,是祭祀時陳列貢品的場所。

山西第一名剎,是中華古建藝術瑰寶中的瑰寶,太原晉祠最值得遊覽

獻殿屋頂橫樑。上有文字記錄始建和翻修時間,獻殿是殿和亭相結合的建築,通風涼爽

對越坊:

山西第一名剎,是中華古建藝術瑰寶中的瑰寶,太原晉祠最值得遊覽


山西第一名剎,是中華古建藝術瑰寶中的瑰寶,太原晉祠最值得遊覽

對越牌坊居金人臺後,為功德坊,建於1576年,意為報答宣揚祖先的高尚功德。

會仙橋:

山西第一名剎,是中華古建藝術瑰寶中的瑰寶,太原晉祠最值得遊覽

水鏡臺後面是明代的會仙橋,傳說仙人們四月初四在橋上相會,因此得名。

水渠:

山西第一名剎,是中華古建藝術瑰寶中的瑰寶,太原晉祠最值得遊覽

晉祠的水渠,為春秋末期晉國世卿智伯瑤為攻取晉陽城而建。“智伯水灌晉陽”導致了“三家分晉”,成了中國歷史上春秋與戰國的分界線,史家稱中國社會由奴隸社會進入封建社會的標誌之一。

正殿之右有流泉,上覆以亭,此泉之深及徑均一丈多,下開涵洞以洩於外,瀰漫盈決,渠穿澮引,條經井絡地分數道湧出。居民引泉汲飲,並以灌溉田畝,面積達四十里,太原之民稻粱而食者,皆享其利,且號為膏腴。故每年秋收後,鄉民來此祠酬神的絡繹於途。後宋熙寧間,大修晉祠水利,溉田竟達六百多頃,所產稻米,色味均佳,為晉中良產。又每當農耕時節,一望初苗被野,清流數派,環繞於綠海之外,復有垂柳拂絲,晴花吐蕊,掩映川原,殊有水鄉之景。

春秋時,有智伯遏水以溉晉陽城,攻趙無恤的故事。這水就是晉祠旁的晉水。水分三渠,東流入於汾河,今謂之晉渠;其中的北渠,即智氏故渠;南渠則逕晉陽城南,始冉冉流去。

晉祠木構藝術:

山西第一名剎,是中華古建藝術瑰寶中的瑰寶,太原晉祠最值得遊覽

晉祠木構


山西第一名剎,是中華古建藝術瑰寶中的瑰寶,太原晉祠最值得遊覽


山西第一名剎,是中華古建藝術瑰寶中的瑰寶,太原晉祠最值得遊覽


山西第一名剎,是中華古建藝術瑰寶中的瑰寶,太原晉祠最值得遊覽


山西第一名剎,是中華古建藝術瑰寶中的瑰寶,太原晉祠最值得遊覽

晉水亭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