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遊輪上的多瑙河(上)》一文,作者用乘坐遊輪的方式沿著多瑙河穿越中歐多國,慢遊了匈牙利、斯洛伐克、捷克、德國、奧地利。在這篇續文裡,請跟隨作者的步伐繼續領略多瑙河兩岸迷人的風光……

"

在《遊輪上的多瑙河(上)》一文,作者用乘坐遊輪的方式沿著多瑙河穿越中歐多國,慢遊了匈牙利、斯洛伐克、捷克、德國、奧地利。在這篇續文裡,請跟隨作者的步伐繼續領略多瑙河兩岸迷人的風光……

遊輪上的多瑙河(下)

德國城市帕紹,因有三條河流在此交匯,被稱作“巴伐利亞的威尼斯”。 (青辰/圖)

世界上排得上號的河谷風光

第七天,遊輪來到了德奧邊境的德國城市帕紹。這裡是多瑙河、因河、伊兒茨河三條河流的交匯處,曾經有過重要的軍事地位,人稱“巴伐利亞的威尼斯”。

帕紹並不是熱門旅遊線路上的熱門城市,就算自駕也不會特意經過,遊客大多是過往遊輪帶來的。也因為此,帕紹少了旅遊城市濃濃的商業氣息,多了許多生活的煙火氣。看到大批的中國遊客到來,當地人會露出些許好奇,抬頭看看,但很快,又投入各自的生活和社交中去了。踩腳踏車的小女孩從一家咖啡館門口經過,跟店主打著招呼,兩人嬉鬧了一會兒。也不吵,是親密的熟人社會的樣子。

就連河中的天鵝也是如此。我們早上看到它時,它正在河邊自由自在游泳,到了中午,它就大搖大擺上岸了。往來騎自行車的、走路的行人,都主動下來給它讓路。它儼然一副小城女王的架勢。

說起這段多瑙河航線,它最美的河上風光,當屬瓦豪河谷。瓦豪河谷是奧地利境內多瑙河下游梅爾克和克雷姆斯之間狹長山谷的一部分,擁有世界上排得上號的美麗河谷風光:如畫的村落、修道院、充滿浪漫色彩的城堡廢墟和種滿優質葡萄的鬱鬱蔥蔥的小山,2011年,瓦豪河谷被載入聯合國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我們的遊輪中途停靠了兩個位於瓦豪河谷腹地的小鎮:施皮茨和杜恩斯泰恩。在施皮茨,我們去了百年釀酒的酒窖品嚐了白葡萄酒,還有好吃的杏仁巧克力。小鎮總人口才1700人,靠著鎮上一座“千桶山”,也就是每年能產千桶白葡萄酒的一座小山,過著富裕安寧的生活。到了葡萄豐收的季節,莊園主會僱人去葡萄園看守葡萄。有趣的是,他們不給僱工發工錢,而是獎勵他們成桶的白葡萄酒。這些僱工喝得酩酊大醉,葡萄到底有沒有被偷走,那就誰也說不清了。莊園主的做法也真是夠“二”的。

"

在《遊輪上的多瑙河(上)》一文,作者用乘坐遊輪的方式沿著多瑙河穿越中歐多國,慢遊了匈牙利、斯洛伐克、捷克、德國、奧地利。在這篇續文裡,請跟隨作者的步伐繼續領略多瑙河兩岸迷人的風光……

遊輪上的多瑙河(下)

德國城市帕紹,因有三條河流在此交匯,被稱作“巴伐利亞的威尼斯”。 (青辰/圖)

世界上排得上號的河谷風光

第七天,遊輪來到了德奧邊境的德國城市帕紹。這裡是多瑙河、因河、伊兒茨河三條河流的交匯處,曾經有過重要的軍事地位,人稱“巴伐利亞的威尼斯”。

帕紹並不是熱門旅遊線路上的熱門城市,就算自駕也不會特意經過,遊客大多是過往遊輪帶來的。也因為此,帕紹少了旅遊城市濃濃的商業氣息,多了許多生活的煙火氣。看到大批的中國遊客到來,當地人會露出些許好奇,抬頭看看,但很快,又投入各自的生活和社交中去了。踩腳踏車的小女孩從一家咖啡館門口經過,跟店主打著招呼,兩人嬉鬧了一會兒。也不吵,是親密的熟人社會的樣子。

就連河中的天鵝也是如此。我們早上看到它時,它正在河邊自由自在游泳,到了中午,它就大搖大擺上岸了。往來騎自行車的、走路的行人,都主動下來給它讓路。它儼然一副小城女王的架勢。

說起這段多瑙河航線,它最美的河上風光,當屬瓦豪河谷。瓦豪河谷是奧地利境內多瑙河下游梅爾克和克雷姆斯之間狹長山谷的一部分,擁有世界上排得上號的美麗河谷風光:如畫的村落、修道院、充滿浪漫色彩的城堡廢墟和種滿優質葡萄的鬱鬱蔥蔥的小山,2011年,瓦豪河谷被載入聯合國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我們的遊輪中途停靠了兩個位於瓦豪河谷腹地的小鎮:施皮茨和杜恩斯泰恩。在施皮茨,我們去了百年釀酒的酒窖品嚐了白葡萄酒,還有好吃的杏仁巧克力。小鎮總人口才1700人,靠著鎮上一座“千桶山”,也就是每年能產千桶白葡萄酒的一座小山,過著富裕安寧的生活。到了葡萄豐收的季節,莊園主會僱人去葡萄園看守葡萄。有趣的是,他們不給僱工發工錢,而是獎勵他們成桶的白葡萄酒。這些僱工喝得酩酊大醉,葡萄到底有沒有被偷走,那就誰也說不清了。莊園主的做法也真是夠“二”的。

遊輪上的多瑙河(下)

瓦豪河谷施皮茨小鎮的葡萄園。每家葡萄園口都會種植一株玫瑰花,用以“測試”害蟲,如果玫瑰花出現蟲蛀,那就意味著葡萄園也面臨害蟲威脅,種植園主就要採取行動了。 (青辰/圖)

到了杜恩斯泰恩,我們在藍色教堂裡聽了一場優美的管風琴演奏會。登船的時候,天上烏雲密佈,應該很快就有一場大雨。

維也納圓舞曲

奧地利首都維也納,是我們此行的終點。

每年來維也納的遊客高達1.2億人次,給這座城市貢獻了三分之一的財政收入。的確,這座城市有太多值得炫耀的地方:茜茜公主的博物館、保存完好的短則百年長則千年的建築群、沒有斷代的文化和歷史、世界音樂之都、名人輩出,一座維也納大學,就出了29位頂級科學家……連喝咖啡,維也納人也能把咖啡文化喝成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

這是真事兒,2011年,維也納的咖啡文化就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茨威格曾經這麼描述過維也納的咖啡文化:“相當於某種民主俱樂部,以便宜的價格,向每個人開放。每個人都能點一小杯坐好幾個小時,聊天、寫作、玩牌、收郵件,最重要的是,消耗掉大量的報紙和雜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對維也納咖啡文化是這麼表述的:“典型的維也納咖啡館是大理石咖啡桌子,曲木椅,包間(包廂式),桌面上擺著攤開的報紙,室內設計呈現歷史主義風格。你消費了時間和空間,付的卻只是一杯咖啡的價錢。”這聽上去很像茨威格描述的精簡版。

接待我們的導遊姓陸,武漢人,在維也納工作和生活了十幾年,如今供職於奧地利國家旅遊局。他嗓門很大,語速飛快。提起維也納,他的音調都不自覺提高了幾度,他是真的很熱愛這座城市。陸導介紹,多年以來,維也納國民人均年收入保持在35000歐元,位列全世界第14位。2018年,在全世界國民幸福指數排行榜上,維也納排名第一。

國民的幸福感,首先來自這裡的國民福利待遇,維也納的福利堪稱世界範本。好到什麼地步呢?所有公立醫院免費,維也納公民35歲之前,享受的公立教育也全是免費的。對於城市的低收入群體,買不起房的一批人,政府也給他們安排了很好的歸宿,那就是遍佈城市各個區域的免費公益房。人均可居住面積不低於20平,也就是說,如果你是一家三口,可以分到近80平的免費公益房,連傢俱政府都給你配備好了。當然,要是後面你的收入漲到了一定限度,那就自然要搬出,不能再享受免費公益房了,要留給更有需要的家庭。

為什麼維也納政府這麼有錢?其實不是政府有錢,而是政府把稅收都用到了對的地方,所謂取之於民,還之於民。此外,1955年,維也納宣佈永久中立,這樣一來,就省掉了一大筆國防開支。而維也納可不是隻靠著老祖宗的遺產吃飯的主,它的高科技產業也十分發達,世界上最好的鋼材、最好的汽車發動機,基本都是維也納製造,美國警察佩戴的塑料殼手槍,40%也是維也納生產的。幾架馬車並駕齊驅。

奇怪的是,高度發達的維也納卻沒有高鐵。不僅維也納,整個奧地利都難覓高鐵蹤跡。人口最多的時候,維也納也只有220萬人,如今維持在170萬人左右,增速緩慢,而且國土面積狹小,一腳油門,65公里,就開到斯洛伐克首都布拉迪斯拉發了。政府按照人口比例發展公共交通,保證公交車、地鐵上人人有座位即可。跟中國的大國高速發展不同,奧地利更多是一種小國花園意識。

維也納最著名的兩座皇宮,一座是美泉宮,一座是美景宮。前者是皇室的夏日行宮,後者則是歐洲的傳奇人物歐根將軍的府邸。歐根將軍生於1663年,比康熙小9歲,算是康熙時代的人物。他的一生軌跡跟諸葛亮有著驚人的相似,輔佐奧地利皇室三朝,忠心耿耿。但是他戎馬一生,卻不解風情。他沒有結婚,也沒有子嗣。皇室感恩他的功績和忠心,授予他親王稱號。不僅如此,還專門為他修建府邸,就是現在的美景宮。美景宮規模雖不大,內部裝飾卻極為奢華,堪比法國凡爾賽宮,因此有“小凡爾賽”的名號。

在歐根親王去世前,他立遺囑將美景宮和裡面的全部家產都贈送給了自己的侄女瑪格麗特。殊不知這個侄女是個標準的花花小姐,又嗜賭,在短短14年間,她將這些財產全部在賭桌上抵押殆盡。奧地利皇室得知後,不忍歐根親王最後的遺產就這樣消失,又花巨資從債主手中將美景宮贖回,此後,歷經朝代更迭,美景宮最終收歸國有。這諾大的家產,要怎樣揮霍才能全部敗光?參觀者無不唏噓。

"

在《遊輪上的多瑙河(上)》一文,作者用乘坐遊輪的方式沿著多瑙河穿越中歐多國,慢遊了匈牙利、斯洛伐克、捷克、德國、奧地利。在這篇續文裡,請跟隨作者的步伐繼續領略多瑙河兩岸迷人的風光……

遊輪上的多瑙河(下)

德國城市帕紹,因有三條河流在此交匯,被稱作“巴伐利亞的威尼斯”。 (青辰/圖)

世界上排得上號的河谷風光

第七天,遊輪來到了德奧邊境的德國城市帕紹。這裡是多瑙河、因河、伊兒茨河三條河流的交匯處,曾經有過重要的軍事地位,人稱“巴伐利亞的威尼斯”。

帕紹並不是熱門旅遊線路上的熱門城市,就算自駕也不會特意經過,遊客大多是過往遊輪帶來的。也因為此,帕紹少了旅遊城市濃濃的商業氣息,多了許多生活的煙火氣。看到大批的中國遊客到來,當地人會露出些許好奇,抬頭看看,但很快,又投入各自的生活和社交中去了。踩腳踏車的小女孩從一家咖啡館門口經過,跟店主打著招呼,兩人嬉鬧了一會兒。也不吵,是親密的熟人社會的樣子。

就連河中的天鵝也是如此。我們早上看到它時,它正在河邊自由自在游泳,到了中午,它就大搖大擺上岸了。往來騎自行車的、走路的行人,都主動下來給它讓路。它儼然一副小城女王的架勢。

說起這段多瑙河航線,它最美的河上風光,當屬瓦豪河谷。瓦豪河谷是奧地利境內多瑙河下游梅爾克和克雷姆斯之間狹長山谷的一部分,擁有世界上排得上號的美麗河谷風光:如畫的村落、修道院、充滿浪漫色彩的城堡廢墟和種滿優質葡萄的鬱鬱蔥蔥的小山,2011年,瓦豪河谷被載入聯合國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我們的遊輪中途停靠了兩個位於瓦豪河谷腹地的小鎮:施皮茨和杜恩斯泰恩。在施皮茨,我們去了百年釀酒的酒窖品嚐了白葡萄酒,還有好吃的杏仁巧克力。小鎮總人口才1700人,靠著鎮上一座“千桶山”,也就是每年能產千桶白葡萄酒的一座小山,過著富裕安寧的生活。到了葡萄豐收的季節,莊園主會僱人去葡萄園看守葡萄。有趣的是,他們不給僱工發工錢,而是獎勵他們成桶的白葡萄酒。這些僱工喝得酩酊大醉,葡萄到底有沒有被偷走,那就誰也說不清了。莊園主的做法也真是夠“二”的。

遊輪上的多瑙河(下)

瓦豪河谷施皮茨小鎮的葡萄園。每家葡萄園口都會種植一株玫瑰花,用以“測試”害蟲,如果玫瑰花出現蟲蛀,那就意味著葡萄園也面臨害蟲威脅,種植園主就要採取行動了。 (青辰/圖)

到了杜恩斯泰恩,我們在藍色教堂裡聽了一場優美的管風琴演奏會。登船的時候,天上烏雲密佈,應該很快就有一場大雨。

維也納圓舞曲

奧地利首都維也納,是我們此行的終點。

每年來維也納的遊客高達1.2億人次,給這座城市貢獻了三分之一的財政收入。的確,這座城市有太多值得炫耀的地方:茜茜公主的博物館、保存完好的短則百年長則千年的建築群、沒有斷代的文化和歷史、世界音樂之都、名人輩出,一座維也納大學,就出了29位頂級科學家……連喝咖啡,維也納人也能把咖啡文化喝成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

這是真事兒,2011年,維也納的咖啡文化就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茨威格曾經這麼描述過維也納的咖啡文化:“相當於某種民主俱樂部,以便宜的價格,向每個人開放。每個人都能點一小杯坐好幾個小時,聊天、寫作、玩牌、收郵件,最重要的是,消耗掉大量的報紙和雜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對維也納咖啡文化是這麼表述的:“典型的維也納咖啡館是大理石咖啡桌子,曲木椅,包間(包廂式),桌面上擺著攤開的報紙,室內設計呈現歷史主義風格。你消費了時間和空間,付的卻只是一杯咖啡的價錢。”這聽上去很像茨威格描述的精簡版。

接待我們的導遊姓陸,武漢人,在維也納工作和生活了十幾年,如今供職於奧地利國家旅遊局。他嗓門很大,語速飛快。提起維也納,他的音調都不自覺提高了幾度,他是真的很熱愛這座城市。陸導介紹,多年以來,維也納國民人均年收入保持在35000歐元,位列全世界第14位。2018年,在全世界國民幸福指數排行榜上,維也納排名第一。

國民的幸福感,首先來自這裡的國民福利待遇,維也納的福利堪稱世界範本。好到什麼地步呢?所有公立醫院免費,維也納公民35歲之前,享受的公立教育也全是免費的。對於城市的低收入群體,買不起房的一批人,政府也給他們安排了很好的歸宿,那就是遍佈城市各個區域的免費公益房。人均可居住面積不低於20平,也就是說,如果你是一家三口,可以分到近80平的免費公益房,連傢俱政府都給你配備好了。當然,要是後面你的收入漲到了一定限度,那就自然要搬出,不能再享受免費公益房了,要留給更有需要的家庭。

為什麼維也納政府這麼有錢?其實不是政府有錢,而是政府把稅收都用到了對的地方,所謂取之於民,還之於民。此外,1955年,維也納宣佈永久中立,這樣一來,就省掉了一大筆國防開支。而維也納可不是隻靠著老祖宗的遺產吃飯的主,它的高科技產業也十分發達,世界上最好的鋼材、最好的汽車發動機,基本都是維也納製造,美國警察佩戴的塑料殼手槍,40%也是維也納生產的。幾架馬車並駕齊驅。

奇怪的是,高度發達的維也納卻沒有高鐵。不僅維也納,整個奧地利都難覓高鐵蹤跡。人口最多的時候,維也納也只有220萬人,如今維持在170萬人左右,增速緩慢,而且國土面積狹小,一腳油門,65公里,就開到斯洛伐克首都布拉迪斯拉發了。政府按照人口比例發展公共交通,保證公交車、地鐵上人人有座位即可。跟中國的大國高速發展不同,奧地利更多是一種小國花園意識。

維也納最著名的兩座皇宮,一座是美泉宮,一座是美景宮。前者是皇室的夏日行宮,後者則是歐洲的傳奇人物歐根將軍的府邸。歐根將軍生於1663年,比康熙小9歲,算是康熙時代的人物。他的一生軌跡跟諸葛亮有著驚人的相似,輔佐奧地利皇室三朝,忠心耿耿。但是他戎馬一生,卻不解風情。他沒有結婚,也沒有子嗣。皇室感恩他的功績和忠心,授予他親王稱號。不僅如此,還專門為他修建府邸,就是現在的美景宮。美景宮規模雖不大,內部裝飾卻極為奢華,堪比法國凡爾賽宮,因此有“小凡爾賽”的名號。

在歐根親王去世前,他立遺囑將美景宮和裡面的全部家產都贈送給了自己的侄女瑪格麗特。殊不知這個侄女是個標準的花花小姐,又嗜賭,在短短14年間,她將這些財產全部在賭桌上抵押殆盡。奧地利皇室得知後,不忍歐根親王最後的遺產就這樣消失,又花巨資從債主手中將美景宮贖回,此後,歷經朝代更迭,美景宮最終收歸國有。這諾大的家產,要怎樣揮霍才能全部敗光?參觀者無不唏噓。

遊輪上的多瑙河(下)

遠眺美景宮。 (視覺中國/圖)

如今的美景宮,很多遊客是衝著一副畫去的。這幅畫是奧地利著名畫家、維也納分離畫派大師古斯塔夫·克里姆特的《吻》,這幅以瀝粉、貼金箔等特殊手法創作的油畫,以超過1.4億美金的估價,成為世界上最貴的一副油畫。

但令我難以忘懷的不是這幅天價《吻》,而是克里姆特的學生席勒的一幅畫《家》。席勒創作的年代,一戰正酣,民不聊生,所以他的畫作大多以神經質的線條和對比強烈的色彩營造出詭異而激烈的畫面,令人震撼。他畫中的人物,也多是痛苦、無助、不解的受害者。比如,在他的《死神和少女》中,死神被席勒畫得一點不猙獰,相反,看上去更像一位慈父,對女孩來說,人間是煉獄,死亡反而是解脫。

《家》是席勒的絕筆。1918年,師父克里姆特因病去世,他自己的妻子懷孕了,孩子卻在八個月時胎死腹中,妻子因而崩潰發瘋。在這幅《家》中,席勒畫了他自己一家“三口”的肖像,妻子懷抱中的小男孩,是他想象中的夭折的兒子,三人臉上無光,眼神空洞寂寞。戰爭給普通家庭帶來的摧毀性打擊,在這幅畫中體現得淋漓盡致。畫完《家》後幾個月,席勒因感染流感而病逝,年僅28歲。

中國遊客對維也納的情結,還有“金色大廳”,它的全名是“維也納音樂協會金色大廳”。每年春節,央視轉播維也納愛樂樂團在“金色大廳”的新年音樂會。此後,中國的演藝界人士爭相爭取在“金色大廳”演奏、演唱的機會,去“金色大廳”鍍一層金回來,身價就會不一樣。陸導告訴我們,大家對“金色大廳”其實有很多誤讀,誤以為它是古典音樂表演的最高殿堂。但其實,它不是奧地利國有的,屬於一個獨立組織——維也納音樂之友協會的私有財產。任何表演者和機構只要申請、付錢,符合流程,就可以在“金色大廳”演出。而且該協會只負責提供場地,不負責售票和宣傳,一切都得申請方自己解決。

離開維也納回國的最後一晚,遊輪公司安排我們欣賞了一場維也納城市交響樂團帶來的小約翰·斯特勞斯和莫扎特作品演奏會。不是去的金色大廳,而是裝飾更為樸素的維也納學院劇院。100多號人,老年人,小孩子,全都盛裝出席。現場沒有大聲喧譁,沒有手機聲響個不停,也沒有不合時宜的鼓掌和叫好。指揮現場引導的打拍子,也全都踩到了點上,連經驗豐富的指揮都忍不住豎起了大拇指。

2011年,紐約時報專欄記者歐逸文曾跟著中國旅行團來了一次歐洲十國深度遊,那時候的中國遊客對歐洲還是盲目崇拜,旅遊的方式也是走馬觀花,在西方人眼中陋習不少。八年過去,中國遊客也長大了。當來到這些“美麗新世界”,欣賞它們迷人景觀的同時,也在深入瞭解它們的昨日曆史、瞭解東西文化不同的深層原因,從而消除信息不對稱造成的種種誤讀。

青辰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