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物:人類的安全屏障

建築 地震 新華網科普頻道 新華網科普頻道 2017-11-01

建築物:人類的安全屏障

一般情況下,建築物的安全性能主要體現在結構牢固、能抗風、能防雷、能抗震、能防火等方面。建築物為人類擋風遮雨,住在其中,人們會感到安全舒適。此外,根據不同的使用功能和生活需要,建築還能夠提供防核輻射、防電磁波等技術支持。

建築物的防火與抗震

火災一般都是人為引起的災害,火災的發生機率要比發生其他自然災害高得多。因此,在造房子以前,需要進行專門的消防安全設計,應規定該建築物的耐火等級,對建築物的結構設計及建築材料等的燃燒性能和耐燃度要有一個準確評估,並建立相應的安全制度和嚴格的規定。另外,在建築物內部應設計、自動噴淋系統和安裝警報裝置,這些安全警報裝置的末端就裝在各個使用空間內,方便發生火災時,及時實施自救和求援。建築物牆上紅色消防栓和滅火器則是常規的設置,這些都是必不可少的。

根據不同的地理位置和地質環境,人們對建築物規定了不同的抗震等級和要求,我國大部分地區的建築物抗震設防烈度是8度,可抗6級地震。提高抗震等級則需要加大建築物的柱樑的尺寸,增加柱樑的數量。要想做到這一點,既要增加混凝土的強度,也要選用更粗的鋼筋,鋼筋的數量也得增加。

建築物:人類的安全屏障

英國風景建築

建築物也能“搬家”

這裡所說的建築物搬家,完全是有關高新科技產物的話題,理論上所有采用輕巧材料、結構的建築物都是可以移動的。比如採用綁紮方式的竹構建築,採用榫卯連接的木構建築,採用螺栓連接的鋼結構建築等,因為這些建築拆卸比較容易,又不會對構件造成太大損壞,易址後也可以比較方便拼裝。製造可以移動的房子,其實也是建築師們的夢想。

20世紀中葉開始,建築師們受到航天技術發展的影響,很想造出“移動建築” ,將這些建築物運載到天涯海角,甚至到別的星球上去。人們還設想讓建築物模仿動物裝上輪子,甚至本身成為一個可以滾動的大輪子,或可以漂浮在水上或用氣球吊在空中,可以自由移動。理論上,就算是幾千噸重的建築同樣也可以搬家。不過這樣做的技術難度大,成本也高,移動的距離也有限。然而,在城市更新過程中,因為建設的需要,有些重要的歷史建築必須搬家。這時,就需要採用一種相對有些難度的平移技術。因為這不僅可以最大限度地保護歷史建築的本來面貌,還可以節省大量時間和資金。

建築物:人類的安全屏障

到處安營紮寨的房子

建築與人的心理

古希臘的神廟,你站在它面前就會感覺自己很渺小,而哥特式教堂則非常高聳,有一種人與天對話的感覺……不同的建築都有不同的特徵,有些建築你一看就覺得非常親切,讓人很容易接近。而有些建築你一看就不想走進去,你之所以有這樣心理反應,是因為建築及其所創造的環境,對人的心理產生了不同程度的影響。

所有的建築物都是根據人的功能需要而設計的。建築的空間、比例、色彩、材料等,都會給人不同的感覺,從而對人的心理產生影響。大多建築物都呈白色或各種色相的灰色,感覺比較平和,在周圍環境中不顯得突兀。而有特別色彩的建築一般都有其特別的意義。如果建築物空間非常小,人們就會覺得很壓抑,而相反空間開闊人就會覺得心胸敞亮。地下構築物中,人們還會有不安的感覺,這些就是不同建築空間給人帶來的不同的心理感受。建築材料的應用也有這樣的心理作用,如果使用了原始粗質感的材料,就立馬擁有了傳統建築的文化的意義。如果表面使用了高科技現代材料等,就能呈現出現代感。

建築物:人類的安全屏障

上海·東方明珠塔

建築是一門綜合藝術,比如形象、空間、尺度、色彩、比例等,讓人從視覺上感受到建築的美。

本作品為“科普中國-科學原理一點通”原創 轉載時務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