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8年開了一家不裝不作的民宿,拿獎拿到手軟|喜號

建築 農村 旅遊 喜號 喜號 2017-08-28

他8年開了一家不裝不作的民宿,拿獎拿到手軟|喜號

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

他8年開了一家不裝不作的民宿,拿獎拿到手軟|喜號

空間 · 藝宿 | 西坡Hillside Village創始人 錢繼良

他8年開了一家不裝不作的民宿,拿獎拿到手軟|喜號

每個人隨著年齡增長,似乎都漸漸從原來嚮往外面的世界到渴求一種“精神還鄉”,從景物、語言、飲食、情感都傾向於故鄉。故鄉誠然在陷落,但故鄉的意象可以建立。這意象中的青瓦老木、小橋流水彷彿都曾有“我”在其中閃現。忘了是誰說“故鄉是回不去的地方”,但依然有可以歸去的地方。

他8年開了一家不裝不作的民宿,拿獎拿到手軟|喜號

他8年開了一家不裝不作的民宿,拿獎拿到手軟|喜號

他8年開了一家不裝不作的民宿,拿獎拿到手軟|喜號

大概7年前的某天,西坡Hillside Village創始人錢繼良和好幾個設計師朋友坐在院子裡喝酒、暢聊,聊天話題包括怎麼用他剛在莫干山租下來的10棟破舊老房子做民宿的事,朋友們建議推倒重建,但從小就在莫干山長大的他對這些老房子有著深厚的情感,一旦推倒無異於一種血脈的截斷,於是他堅持老房改建,之後請來村裡的木匠、泥瓦匠一起參與。這是西坡的開始,也是莫干山民宿風靡的開始。

他8年開了一家不裝不作的民宿,拿獎拿到手軟|喜號

他8年開了一家不裝不作的民宿,拿獎拿到手軟|喜號

每一棟老房子原本就是一個家,徘徊過分離的愁緒,也迴響過重聚的歡笑。西坡把它們改建成山鄉別墅後,依然用老房子主人的名字命名:玉芳家、老康家、學民家……當這些名字喚醒了你兒時的記憶,那老房子的故事就依然在默默講述。

他8年開了一家不裝不作的民宿,拿獎拿到手軟|喜號

他8年開了一家不裝不作的民宿,拿獎拿到手軟|喜號

正因為如此熱愛這些老房子,錢繼良在改建時,儘可能多的保留它們原有的歲月印跡,每棟別墅都有自己的“建築年代感”,60、70年代的土磚瓦房,80、90年代的水泥房一如從前。在改建過程中拆下來或找到的舊瓦用來搭屋頂,老木頭用作了房樑,老木墩用作了桌几,沒有刻意設計多是就地取材,令你在每個轉身每個回眸都能觸到記憶的開關。這些記憶之物卻又奇異地與歐美田園風格的壁爐、皮沙發、牛皮地毯等融合在一起,中式與西式、懷舊與新奇,西坡做成了典範。

他8年開了一家不裝不作的民宿,拿獎拿到手軟|喜號

他8年開了一家不裝不作的民宿,拿獎拿到手軟|喜號

他8年開了一家不裝不作的民宿,拿獎拿到手軟|喜號

去西坡的時候是12月份,在傍晚的冷風雨中到達,管家撐著傘前來幫忙提行李,邊問候邊把我們迎入老康家,他說:“今晚在老康家吃飯哦!”一句簡單的話,把原本一路的沮喪變成了彷彿在自己村裡面串門般親切、雀躍。炒筍乾、紅燒肉、雞湯……用的全是當地的新鮮食材,並且做菜的都是當地的阿姨,這些菜也是她們平時做給自己家人吃的,現在她們很樂意看著遠道而來的客人吃得津津有味,叮嚀著“慢吃,多吃點,還有菜。”

他8年開了一家不裝不作的民宿,拿獎拿到手軟|喜號

在滿足的放下碗筷之後,管家見到我們想多瞭解莫干山,就說到這裡夜間的鄉村小路有童話般的螢火蟲,爬到哪座山上看風吹竹海最有電影裡的畫面感,在哪家屋頂能看到青瓦上冒出炊煙裊裊的鄉村情景……第二天醒來,會問候“昨晚睡得好嗎?”“有什麼可以為你做的?”“今天要去哪裡玩?需要我給你們帶路嗎?”出門在外很少有這樣的體會,第一次見面的人真心在牽掛你是否餓著、睡得好不好、玩得開不開心。

他8年開了一家不裝不作的民宿,拿獎拿到手軟|喜號

他8年開了一家不裝不作的民宿,拿獎拿到手軟|喜號

雖已離開西坡,念念不忘的不是那裡的草木、舊物,而是那裡的人給予的無處不在的珍視,那種明明是去遠遊卻像是迴歸的錯覺。我會再回來的——這是很多離開西坡的人的共感。忘了是誰說“故鄉是回不去的地方”,而西坡,是你隨時可以歸去的地方。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