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代北京買家從天津天明市場買走唐代綠壺,轉手後開了一家餐館

天津的鬼市始於清代。西廣開的東北隅是西南角,當年“白牌”有軌電車經過此地,五叉路口上,德利香、天一香糕點店,四海居、楊巴飯館,環球大旅社各把一角,曾是天津商貿中心之一。清末,西南角、廣仁堂一帶出現了幾個估衣攤,後來逐漸形成破爛市,俗稱“鬼市”。

之所以叫“鬼市”,據說有三個原因:一是因為這個市場每到夜間12點才開始買賣,市場上的攤販都打著燈籠火把,遠遠望去恰似磷光鬼火;二是在這個地方做生意的人特別鬼,擅長坑拐矇騙;三是這裡賣的東西多數是盜竊來的,來源有鬼。

大家庭破落了,家人們斂羅著舊家當變錢花。去當鋪怕裁面兒,藉著天黑,偷偷摸摸上鬼市來。還有一些人,就是拾破爛的、清垃圾的、掃馬路的,或是撿的,或是順手偷的,也卷著掖著奔鬼市,換點小錢花。待到東方微亮、日將東昇,攤主紛紛散去。

80年代北京買家從天津天明市場買走唐代綠壺,轉手後開了一家餐館

80年代北京買家從天津天明市場買走唐代綠壺,轉手後開了一家餐館

鬼市

鬼市的規模越來越大,到1948年攤販發展到兩萬多戶,佔據了西市大街、廣開大街、靶檔道、天寶路,一直延伸到牆子河以南。50年代,鬼市改為“天明廢品舊物市場”,每天早晨8點營業,市場集中在六七百米長的靶檔道,路面鋪設柏油,入口搭起高大牌樓。舊物店、拍賣行改成國營委託商店,喝破爛兒的小販們被組織起來,成立了廢品公司,又更名為物資回收公司。

過去來鬼市買東西有“四不行”:看貨不給價不行,給價小了不行,還價不要不行,買了退貨更不行。賣東西的以次頂好,處處是“老虎被”“老虎衣”“過街鞋”,本是一床破爛不堪的被子,經過洗染,漿子糊糊破窟窿,哄人說是新被子,買回去一洗就爛。天明市場裡則到處貼著“四保證”:保證明碼實價、保質保量、保退、保換。小販招呼 “貴了管退”“穿了不合適管換”,和從前大不一樣。

物資匱乏的年代,天明市場基本消失。1983年,天寶路舊物市場恢復經營,在一華里的街上,集中了500多個有營業執照的攤位,還有自物出售區,不用執照,交2%管理費便可出售自家舊物。每天早晨7點到10點開市,小販們肩扛、手提、小車馱、大車拉著各種舊貨,從四面八方奔向天寶路。上市舊物成千上萬,客流量每天五六千人,週日上萬人。

80年代北京買家從天津天明市場買走唐代綠壺,轉手後開了一家餐館

80年代北京買家從天津天明市場買走唐代綠壺,轉手後開了一家餐館

天寶路

這裡被人戲稱為“千貨公司”:有的人家買了新縫紉機,舊縫紉機託人拉到市場代賣;有的人家置了新傢俱,舊傢俱運到市場出售;過時的衣裳、皮鞋,頭年的掛曆,舊鐘錶,勞保服、舊兒童玩具……到了天寶路,想要什麼就有什麼。

喝舊物的個體商販應運而生。有自採自銷的,頭天下午進街入戶喝來舊物,轉天早上進市場出售。也有的頭天收購衣服、皮鞋、鐘錶等舊物,回家後縫補、糨洗、染熨,或擦上油,修修配配,拿到市場出售。承德、唐山、保定、廊坊、滄州,以及東北、山東等地的農民,持當地工商部門證明,來天寶路進貨,長途運銷,從津城買走,回本地賣出。舊服裝每件收購價三五貓錢到一塊多錢,運回當地售價至少翻倍。農村來津的建築隊也來這買單衣、棉服、勞保鞋。

天寶路魚龍混雜。有一次,三名青年在天寶路衚衕內,與一名外地農民成交兩包褲子,農民付900塊錢。檢查人員趕來,三名青年逃跑。打開兩個包,發現包裡表面看是一百二十條新褲子,但每條褲腿被折成三條,一條褲子變六條,實際只有二十條。用紙板、棉花、木頭、廢鐵墊起來增加厚度和重量,三面捆紮結實,只露褲腿,加上旁邊有人打托兒,不懂行的人很容易上當。

80年代北京買家從天津天明市場買走唐代綠壺,轉手後開了一家餐館

80年代北京買家從天津天明市場買走唐代綠壺,轉手後開了一家餐館

鬼市

這裡還出現了一些古董攤。天津衛老門老戶人家有些古玉舊瓷、老錢老鍾、竹木器皿、文房四寶和破銅爛鐵,夠“身份”的,“皮毛”好的,文物店收購了。殘破的被走街串巷喝破爛的買了,拿到天寶路擺攤,貨賣用主。民窯的日用瓷、舊鐘罩、鼻菸壺、老瓶、帽鏡、花梨邊框等,不算文物,但有工藝美,塊兒八毛就能買下來。

超年代的出土文物,被稱為“土”,明清兩代的硬木傢俱,被稱為“木”。這兩種玩藝在鬼市裡一明一暗,忽明忽暗,外行根本捉摸不清。賣主的規矩是,許你不買,但不許你亂說。有的攤主靠賣盜墓的玩藝發了大財,用文物換彩電、換摩托車、換冰箱的事屢見不鮮,一個小販從農村買來一口袋大錢,一枚一枚地賣,淨賺了3000塊錢。有外國人來“揀洋落”,攤販信口開河,漫天要價,仿舊小銅人敢要120塊錢,買主一還價就掉進陷坑。

在鬼市經常看到這種情景:專買翡翠的農村大嫂三一群,五一夥,一塊好翡翠賣好了能賺三間大北房;一夥農民老大哥專撿明清兩代清花瓷器,因為他們身後有買家;專買官皮箱(紫檀花梨的梳妝匣或文具箱)的販子只要價合適,有多少買多少,他們講,一個官皮箱能賺回幾口棺材錢。

80年代北京買家從天津天明市場買走唐代綠壺,轉手後開了一家餐館

80年代北京買家從天津天明市場買走唐代綠壺,轉手後開了一家餐館

鬼市

在鬼市賣古董,不靠攤上的貨賺錢,而是靠攤下的文物拿分。一位攤主得到一尊關公銅佛,紫銅色,周身掛綠鏽,做工粗中有細,粗地兒,身上線條清楚,細處,眉毛刻痕依舊。攤主要3000塊錢,最終以2600塊錢成交。幾個月後,市場上又放出消息:有人要出手關公銅佛,5000塊錢!據說被北京的一位大客搬走了。

有一個攤主幾十塊錢收來一個唐代三彩小狗,擺在攤位上。有一天來了幾位南邊客人,其中一位老者手拿放大鏡仔細看了半天,攤主也驚了,反應很快,要價1100塊錢。老者二話不說,立即拿錢交貨。後來攤主聽人說,這三彩小狗在南方值一萬塊。行里人管這種買賣稱“陽貨陰價”。

農民打井時挖上來一把唐代的綠壺,在鬼市私下裡議論了很長時間,終因要價太高而未露面。大約一個月後,壺被北京人買走,那個北京人憑這把綠壺,開起了一家餐館。這就是鬼市,千奇百怪,光怪陸離,故事永遠也說不完,從清代到今天,鬼市的魂兒一直也沒斷過。(文:何玉新)

80年代北京買家從天津天明市場買走唐代綠壺,轉手後開了一家餐館

油畫《鬼市》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