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甌:以繡花精功整合城區管理,千年古城煥新顏

早餐店裡蒸騰起白霧,老闆扯著嗓子:“幹拌還是加豆漿?”;繁忙而有序的交通,居民由衷誇讚:“車讓人了,太暖心了”;還有那長長短短的街巷,整潔明亮,不時傳來濃濃的鄉音……

建甌,簡稱芝,一座有著1800多年建縣史的古城,縣域內“一城三衙三學廟三山六水七座橋,三十六條棋盤街七十二條經緯巷”,既承載著建甌歷史文化的深厚底蘊,也展示著當代建甌城市的肌理與風貌。

造,提升城市功能

“改變,從來不是一蹴而就。”近日,建甌市城市管理局局長張武建在接受採訪時說,有不足,就要去補足。

完善和優化城市基礎設施配套,不斷提升城市功能和城市形象。2018年初,建甌打響了城市建設管理翻身仗,從街巷、立面改造提升,到城區交通、服務設施配套,再到農貿市場、公共廁所新建整修等,建甌城市提檔升級。

作為城市道路中“毛細血管”的背街小巷,其改造關係千家萬戶,而這,就是提升城市功能、服務城市居民必須打通的“最後一公里”。

“納入改造的街巷,不僅要進行路基加厚、提升平整度,還要從街巷空間、建築立面、交通設施、市政設施、綠化景觀、環境衛生等方面進行完善。”建甌市新區開發建設有限公司董事長徐凡銘告知,目前,建甌城區已經改造提升了花巷、將樂巷、水洋巷、丁家巷、何厝坪、南營巷等15條背街小巷。

街巷變美了,人們出行也有了更多“綠色”選擇。2018年,建甌城區規劃設置58個單車停放點,投放1000輛共享單車,次年,50輛新能源(純電)公交車投入營運,建甌成為了閩北首個公交車新能源(純電)化的城市,城市道路資源利用率提高了,道路交通擁堵進一步緩解。

不僅如此,“綠色”還更多地融入市民的休閒生活。從雲際山公園、閩源公園、芝城公園的改造提升,到沿江健康綠道的建設竣工……城市公園也由單一的遊憩場所向功能更復合、品質更優化的“綠色客廳”轉變。“每天都到江濱公園散步,步道邊綠化做得賞心悅目,累了有椅子歇息,沿路都有燈,再也不怕天黑看不清路了。”退休教師張肇興對現在的生活狀態很是滿意。

管,刷新城市顏值

“7時58分,東甌街附近一街道排水口全堵住了”

“8時整,建貿路東段督導員已到位”

“8時13分,城郊路段有廢棄輪胎亂堆放”

“8時49分,廢棄輪胎已搬離清運”

……

張武建手機裡城區環境衛生快跑整治群、聯合執法群、建甌城區市政設施損壞修復群、聯合執法隊長群等多個微信群,接連發來消息。他嫻熟地處理著一條條信息,並將信息轉發至處理落實的相關工作人員,並要求他們及時反饋信息。

城市之美,源於管理,成於精細。用“繡花功夫”精細“著色”建甌城景,一個個精細化管理夢想在精準高效、管控長效、執法有力的城市管理網格內變為現實,城區街巷管理的重點、難點,以及隱藏在角角落落的管理盲區,也都因為精細而精緻。

“建甌整合了城市管理資源,聯合公安交警、交通運管、文明辦、生態環境、市場監督管理以及城區4個街道辦事處,成立了城市管理聯合執法大隊。”張武建介紹,執法大隊每天7:00至次日凌晨1:00在路面巡控,及時勸導和查處亂停、亂放、佔道經營等違反城區市容環境秩序、停車秩序等行為。

如今,建甌城區道路通行暢快、沿街商鋪衛生乾淨、車輛停放井然有序、公園社區環境優美,“快跑群”“違停拍”“智慧環衛”“智慧停車”等智慧城市建設項目應用日臻完善,數據信息代替了市民跑腿,越來越多的市民開始用微信與城市管理者溝通互動,城市管理效率提升,群眾也有了更多的獲得感,真正實現美麗城市共建、共享。

添,擦亮城市名片

眾所周知,建甌為閩國古都、八閩首府,“福建”中“建”即取之建州(今建甌),其城市風貌、街巷佈局、名勝古蹟等都有著厚重的歷史文化積澱。

“文化,賦予了城市靈魂,是一張最閃亮的名片。一座城市的獨特性,就在其傳承的文化。”建甌市分管城建副市長龍毅說,城市建設發展中,要堅持傳承與創新並重,充分保護和利用文化遺產,堅持凸顯文化元素與綠水青山相融合,堅持地域文化與縣域經濟相融合。

三十六條棋盤街,七十二條經緯巷,循著建甌的老街舊巷,是懷舊,也是另一種意義的鄉愁。特別是在主城區的鐵井欄-紫芝街片區,仍保留有明清以來街巷格局和特色建築群。磨房前、小梨山、二程祠……古宅與新房交錯,土坯牆頂冒出了綠植,凹凸路面青石與水泥混雜,熙熙攘攘的街巷、木質結構的傳統院落、濃厚的市井氣息,都向眾人展示著這裡從未間斷過的繁華。

2017年,鐵井欄-紫芝街一帶傳統街區被列入第二批福建省級歷史文化街區。“在保護中發展,在發展中保護。”建甌市文化體育和旅遊局局長吳章中感觸很深,古城建甌的美,體現在保護建甌城市歷史真實性、風貌完整性以及市民生活延續性上。

不久前,建甌市舉辦了一場品讀會。與會者們品的正是建甌十大街區史話。其中,年長者津津樂道兒時的記憶,年少者則滿臉懵懂地搜尋腦海中記憶。但他們,不約而同地感嘆:“建甌變得更有魅力了!”

夏日驕陽照入大大小小的街巷,用奮鬥創造美好生活的人們,開始了新一天的忙碌,如芝城建設與發展,正快馬加鞭、全速前行……

記者手記

著眼於精細 建精緻城市

城市,作為現代生活的主要承載地,與個人發生著密切的聯繫。一座城市,是否有高顏值、高美譽度,是否留給人們難忘記憶、印象,在我看來,最為重要的,即在於城市建設管理與形象品牌打造。

建甌,作為有著千年建縣史的縣城,其城市資源有先天優勢。如何守護好被視為城市靈魂和生命的歷史文化,並在城市建設管理和品牌打造上發揮作用?答案毋庸置疑:在保護中建設、在傳承中發展。

我們發現,相比原來城市發展中的‘大拆大建’,現在大多城市發展,包括建甌在內,是以‘繡花’方式進行微更新,即在城市規劃和建設中,既不一味強調開發,也不簡單保留,而是更加註重在保留原貌,特別是歷史文化遺存原貌的基礎上,下一番“繡花”功夫,即通過細微處改造、精細化管理,更好地去實現城市與歷史文化融合、與產業發展融合、與高新技術融合,繼而提升城市資源價值、城市品牌形象,讓城市更具魅力、吸引力、競爭力。“8時20分,東甌街附近街道排水已暢通”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