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西北鄰湖北省,正北鄰安徽省,東北鄰浙江省,正東臨福建省,正南臨廣東省,正西臨湖南省,面積16.69萬平方公里。江西省夾在諸省之中,堪稱是華東、華南、華中的十字路口,戰略位置非常重要。

江西的地圖輪廓,為何兩千多年來變化不大?

​你對江西省的地圖輪廓不會陌生,但你是否知道,兩千多年前,江西省就是這個地圖輪廓……

公元前223年,秦始皇滅楚,大置郡縣,江西全省為九江郡轄地。當時的九江郡面積非常大,包括河南省的淮河以南、安徽省的淮河以南,以及湖北省東部。按史學界的其中一種說法,秦朝快滅亡時,設廬江郡。廬江郡的轄區主體部分就是江西省,但少了贛東北的宜春、萍鄉二市,多了皖南的銅陵、黃山(徽州)二市。廬江郡的治所也不在現在的江西省會南昌,而在鄱陽(鄱陽湖西,今為江西省直管縣)。

江西的地圖輪廓,為何兩千多年來變化不大?

​西漢統一天下,江西曆史地圖上的廬江郡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豫章郡,治所在今南昌市,隸屬於揚州(省級)。西漢的豫章郡,面積相當於現在的江西全省(不包括東北部的婺源,舊屬安徽,今屬江西)。按《漢書-地理志》的記載,豫章郡共有南昌(今南昌市)、歷陵(今德安)、柴桑(今九江市)、海昏(今永修)、艾縣(修水西)、贛縣(今贛州)等十八個縣。值得注意的是,由於豫章全部人口只有35萬人,主要集中在郡境的西部。豫章郡東部,包括現在的撫州、上饒、鷹潭等地,一個縣也沒有。

江西的地圖輪廓,為何兩千多年來變化不大?

​到了王莽時期,他喜歡給郡縣改名字,但豫章郡的地圖輪廓沒有太大變化。東漢恢復舊傳統後,豫章郡基本沒有變動。只不過由於社會的發展,江西地區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開發,人口變多了,《後漢書》的人口數據是166萬人,比西漢時增長近5倍。西漢時沒有縣治的撫州市區,出現了一個臨汝縣。

江西的地圖輪廓,為何兩千多年來變化不大?

​孫權割據江東,整個江西皆入其版圖。但還是那個原因,東吳在江西地區的開發,較之東漢更進一步,人口大幅增加。江西只設一個郡明顯是不夠用的,建安五年(200年),東吳設廬陵郡,包括現在的贛州市、吉安市。十年後的210年,江西北部的豫章郡,又劃出東部,設鄱陽郡。吳孫亮太平二年(257年),在今撫州設臨川郡。這四個郡皆隸屬於揚州,以當時的人口和社會條件,在江西單獨設一個省級的州,似乎不太合適。

江西的地圖輪廓,為何兩千多年來變化不大?

​西晉的情況和東吳差不多,但豫章郡西南部的宜春、萍鄉二市,劃給荊州的安成郡。進入東晉後,情況又為之一變,朝廷從揚州劃出江州,轄區包括現在的江西省(不含婺源)和福建全省,以及湖南省南部的郴州。此時的江州還不能和江西省劃上等號,但由於江州的“省會”在今九江,從某種程度上講,江西至少在東晉時期是保持相對完整的。

劉宋時,江州變化不大,但郴州入湘州,而婺源此時已劃入江州,還多了九江在長江北岸一小片地區。之後的南朝,對於江州的區劃,變化不大。只是到了南朝末年的陳廢帝光大二年(568年),陳朝置豐州,轄福建省。而江州,就基本上只包括現在的江西全省了。

江西的地圖輪廓,為何兩千多年來變化不大?

​隋朝的江西,類似於東吳,幾個郡“擠”在一起。唐朝的江西,則和湖南組成江南西道。安史之亂後,唐廣德二年(764年),唐朝在江西地區設置江南西道觀察使,簡稱江西觀察使(江西省名得於此)。江西觀察使轄區,和現在的江西省基本重合(包括婺源)。

宋朝出現了變化。省級的江南西路,轄區不包括九江、景德鎮、上饒、鷹潭等贛東北地區。元朝的江西則比較“誇張”,雖然不包括贛東北,但卻把九江劃了進來,還管轄廣東省大部。然後就是明朝和清朝,恢復“正常”,只是不包括婺源。直到1953年,婺源被划進江西,形成了現在江西的地圖輪廓。

江西的地圖輪廓,為何兩千多年來變化不大?

​江西之所以會形成現在的地圖輪廓,和江西的地勢是有關係的。你看,江西省東邊,與福建省夾著漫長的武夷山脈,這是江西與福建的天然分界線。江西省南邊,與廣東省夾著著名的五嶺。再看江西省的西邊,與湖南省夾著羅霄山脈,也是自然分界線。而江西省與湖北省,夾著西南——東北走向的幕阜山,直到長江南岸。而隔著浩瀚長江與皖南山系,江西省與安徽省相望於江湖。江西省與浙江省的交界處地勢倒不是很高(兩省邊界北高南低),秦朝時就已劃了兩“省”的界限,久已形成習慣。更多歷史地理文章,請關注微信公眾號:地圖帝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