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蔣介石吃驚的事:將門之子為何都參加中共

本文摘自《打入蔣介石侍從室》,夏繼誠著,中共黨史出版社出版。

核心提示:蔣介石沒有想到,三十多年前保定軍校老同學段雲峰中將的兩個兒子,先後進入了侍從室;更沒有想到堂堂將門之子他們居然都投向了共產黨。

讓蔣介石吃驚的事:將門之子為何都參加中共

段伯宇(左一)、段仲宇(左二)

蔣介石沒有想到,三十多年前保定軍校老同學段雲峰中將的兩個兒子,先後進入了侍從室;更沒有想到堂堂將門之子怎麼都投向了共產黨。

蔣介石的侍從室,作為當時中國最重要、最核心、最機密的一個單位,真是侯門深似海,多少人可望而不可即。如果要進到侍從室裡去工作,那簡直比登天還要難。當時,成天仰望著這個光彩奪目的“聖殿”,想方設法要躋身進“聖殿”去陪侍君王的人,多得不計其數。究其原因,不外乎以下幾個方面:

從政治上來說,誰能進入侍從室,誰就是“黨國”最忠誠可靠的棟樑,就是蔣介石最信得過的人,就身價百倍,無尚榮光。

從經濟上來說,侍從室待遇優厚,每個月的月薪比所有黨政軍機關多加發半個月,還有服裝費等額外補貼,逢年過節“委座”還有賞賜。至於“隱性”收入,對有的人來說誰也弄不清。據當過侍衛官的人著書披露,送錢送物以求巴結者大有人在,到高級飯店賓館吃喝玩樂、享受免費招待等等,則是家常便飯。

從仕途上來說,進了侍從室,前程燦爛自不待言,飛黃騰達指日可待。幹上幾年,離開時憑“委座”恩賜,提升官職是不成問題的,撈個“肥缺”乾乾也是小菜一碟。正因為有上述種種“優越性”,多少人對侍從室趨之若鶩,多少人找關係走門路,削尖腦袋往侍從室裡鑽。

但是,蔣介石對侍從室人員的任用,卻控制得特別嚴。尤其是參謀、祕書、機要、警衛等人員,都要親自看審查表,都要親自談話,進行當面考核,不讓下面越俎代庖。蔣介石的用人標準,歷來有“黃、陸、浙”之說。而對進侍從室的人員,還有特別的標準。首先,要看這個人是否黃埔軍校、陸軍大學出身。如不是,則要看他在蔣政權中幹了多少年,表現如何。

其次,要看這個人的籍貫在哪裡,家境如何,浙江人優先考慮。據段仲宇說,他進侍從室二組以前,二組成員大都是浙江人,其他省籍的人極少。

最後,還要看保薦人是誰,與自己的親疏如何,任用人與保薦人是什麼關係,等等。

中國古代歷來反對任人唯親。而蔣介石對侍從室的用人標準卻一反古訓,實際上強調的是任人要“親”,越“親”越重用。如侍衛長(後任軍務局長)俞濟時是交通部長俞飛鵬的侄兒,而俞飛鵬則是蔣介石的表兄弟;曾任副侍衛長兼侍三組組長的蔣孝先,是蔣的族孫輩;蔣介石的親隨侍從副官蔣孝鎮,和蔣孝先是兄弟輩;蔣孝先在西安事變中被打死後,繼任侍三組組長的王世和,是奉化人,和蔣有親戚關係;侍二處祕書周鴻濤,是蔣經國的表弟;在侍從室任機要祕書達十多年之久的俞國華,其父俞鎮臣和蔣介石是結拜兄弟;侍從祕書陳舜耕,其父陳杏佳與蔣介石是結拜兄弟,姐姐陳志堅和蔣介石妻子毛福梅是結拜姊妹……這麼多沾親帶故的人集中在侍從室,有力地說明了蔣介石任人唯親的用人路線。

看到這裡,讀者自然明白:蔣介石對進入侍從室的人員,一定要確信其絕對忠實可靠,保證萬無一失以後,才能批准任用。他蔣介石是絕對不會讓一個不放心的人侍奉在側的。否則,那該多危險呀!

那麼,本書主人公段伯宇、段仲宇,是河北人而非浙江人,和蔣介石又不沾親帶故,他倆為什麼能先後進入侍從室工作,並開創了同胞兄弟都在這個核心單位工作過的絕無僅有的記錄呢?

筆者認為,這和段氏兄弟的父親段雲峰中將不無關係。早在1907年,段雲峰就和蔣介石是陸軍速成學堂(保定軍校前身)的同班同學。也許出於對老同學的信任,對故人的關照,蔣介石終於批准段氏兄弟先後進入了侍從室。

要說清楚這個問題,有必要向讀者簡單地交代一下發生在20世紀初的一段歷史煙雲。

蔣介石之所以能在中華大地上縱橫捭闔長達20多年之久,最最重要的原因是他視“軍”如命,篤信“有軍就有權”、“有軍就是草頭王”的古訓,在任何情況下都抓住軍權不放。他的發跡,也源於軍事。而保定軍校,是他軍事生涯中第一次獲得正規軍事學歷的搖籃。段氏兄弟的父親段雲峰,則是他在保定軍校時的同窗學友。

在中國軍事史上,保定軍校佔有重要的一頁。和黃埔系一樣,保定系是龐大的國民黨軍隊的支柱之一。

保定軍校的前身叫陸軍速成學堂,是清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八月由北洋武備學堂改名而來的。

清朝末年,中國飽受列強的欺凌。甲午戰爭的慘敗,八國聯軍的入侵,使清朝統治集團從屈辱中醒悟過來,深感有國不能無防,而國防的基石在於有一支強大的、足可抗禦外侮的軍隊。因此,清政府撥出鉅款開辦軍事學堂,大力培養後備軍官。1902年6月9日,袁世凱就任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後,他著手抓的主要有兩件事:一是編練新軍;二是開辦軍事學堂。

保定處在京廣鐵路線上,北距京城180公里,東北距天津150多公里,是直隸(後改河北)省會所在地。保定歷來駐有重兵,平時則為練兵基地,便於一旦有事時能策應京、津。開始,袁世凱將他的總督府設在保定,並在保定陸續開辦了一些軍事學堂和短訓班,其中最有名的是北洋武備學堂。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八月,該校劃歸陸軍部管轄,改稱陸軍速成學堂(又稱陸軍協和學堂、通(全)國速成學堂)。

蔣介石和段雲峰,都是清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進入陸軍速成學堂的。

段雲峰,字巍霄。清光緒十四年(1888年)出生於直隸省保定府蠡縣東孟嘗村的一個普通農民(中農)家庭。其父段夢齡,母戴氏,生有兩子一女,大兒子云炎,次子云峰。段夢齡自幼飽嘗貧窮失學之苦,盡最大努力讓兩個兒子先後入私塾讀書。段雲峰6歲就上了本村私塾,15歲考入本縣高等小學肄業,17歲考入保定陸軍小學堂,19歲轉入陸軍部陸軍速成學堂。這一年是清光緒三十三年,公元1907年。

也許,這是一種機緣,使段雲峰和素昧平生的蔣介石能夠相聚;也許,這種機緣使他的兩個兒子30多年後能夠到蔣介石身邊工作,從而造成了兄弟倆為“斷送”蔣家王朝半壁江山盡了力的歷史壯舉。

蔣介石當時的名字叫蔣志清。19歲那年(1905年)4月間,他東渡日本,原擬學習陸軍,因未得到清政府陸軍部保送,乃轉入清華學校。7月30日,孫中山在東京創立了中國同盟會,高高地舉起了推翻清朝封建統治的大旗。同盟會中有個關鍵性人物叫陳其美,是陳果夫和陳立夫的叔叔,浙江湖州人。蔣介石於是年結識了陳其美,這對他後來的一生有著重大的影響。

1906年冬,蔣介石在日本學軍事的抱負未能實現,懷著傷感的心情回到了奉化溪口。

但出乎意料的是,他在老家聽到了一個令他喜出望外的好消息,這就是清政府陸軍部在保定創辦的陸軍速成學堂向各省招考學生。總共招生名額是1140名,分配給各省的是:直隸、江蘇等五個省各60名,浙江、山東、河南、安徽等十個省各40名……具體條件是“未畢業的武備學生及按選驗格式考取文理清通良家子弟”。

段雲峰這時正在保定陸軍小學堂就讀(請讀者注意:這個小學堂不是現在的小學校,而是按軍事學歷區分的陸軍小學堂、中學堂、大學堂,是專門培養軍隊幹部的)。段雲峰本人生前在一份材料中曾寫道:“19歲(注:1907年)轉入陸軍部速成學堂,光緒三十四年(注:1908年)畢業。”蔣介石就沒有段雲峰那樣幸運,他必須“按選驗格式”參加考試。

蔣介石匆匆忙忙趕到杭州,一打聽,40個招生名額中有26個分配給了武備學堂和弁目學堂的保送生,公開招考的只有14個名額。而此時雲集杭州報考者多達千人,粥少僧多,競爭十分激烈。這可難壞了蔣介石。

屋漏偏逢連夜雨。臨考之前蔣介石又突然生起病來。但他咬緊牙關,憑堅強的意志參加了考試。勉強考完筆試,詎料考試官面試時,問他幾歲?他據實回答後,考試官當即告訴他,未滿20歲,按規定不能錄取。

千載難逢的機遇難道就這樣輕易放棄?蔣介石當然不甘心。他向考試官力陳自己虛歲已滿20,平時身強力壯,足可完成報效國家的神聖使命,云云。考試官聽他說得在理,又看他個子長得很高,雙目炯炯有神,於是點點頭,同意予以錄取。

命運之神真是對蔣介石格外垂青!這次錄取幾乎決定了他一輩子投身軍旅的命運。

浙江奉化地處東海之濱,河北保定遠在燕趙腹地,兩地千里迢迢,地圖上的直線距離就有1100餘公里。蔣介石滿懷著對未來的美好憧憬,經過長途跋涉,備嘗艱辛,於次年(1907年)夏季到達了保定。

陸軍速成學堂校址在保定城東關外,由清政府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袁世凱“籌集世資”建成。袁世凱在一份奏摺中說:“學堂為培養人才之地,規模不宜為隘……經營年餘……共計蓋造大小房屋五百七十三間,統共合料銀二十二萬三百四兩有奇。”該校設施完備,環境優美,校園外有一道護城河,柳樹圍繞,安靜肅穆。校門向南,有三間高大門樓,石砌高臺階,對面有相應的高大照壁,門前還矗立著一對高大的石獅子,蔚為壯觀。學校西面有一個大操場。學校大院內有兩棵並立的千年古柏,樹高五丈多,兩樹相距七八尺,中間懸一銅鐘,作息以敲銅鐘為準。大院東西是迴廊。迴廊後面開著許多小門,通向教室和學生宿舍。教室、宿舍是磚瓦平房,寬敞,實用,方便。

蔣介石學的是炮兵科,段雲峰學的是步兵科。

一個世紀前的軍隊,不像現在有原子彈、導彈、飛機等高精尖武器,而以炮兵作為最新式的武器裝備。那時,炮兵被譽為“戰爭之神”,對決定戰爭勝負往往起著關鍵性的作用。蔣介石很瞭解甲午戰爭中國軍隊的那段慘敗史。本來,清軍北洋艦隊的軍港威海衛,建有十幾座炮臺,主要裝備是24釐米口徑的德國克虜伯大炮,火力很強,足以抵禦日軍。誰知日軍偷偷地從要塞背後的陸地發動進攻,先將炮臺佔領,爾後將奪到的十幾門大炮集中火力轟擊港內的北洋艦隊,導致了我方的大失敗。再如日俄戰爭,開始時日軍向旅順發動進攻均被俄軍優勢火力所阻。日軍遂從國內調來18門旋轉式28釐米榴彈炮,戰局頓時從劣轉優,最後大敗俄軍。清政府鑑於列強“船堅炮利”才能屢屢得手,故而也將建設炮兵作為當務之急。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蔣介石選學了炮兵科。段雲峰之所以選學步兵科,他認為從傳統的軍事理論觀點來看,解決戰鬥的最後關鍵還是要靠步兵,大炮即使再有能耐,但抓不到俘虜。

莘莘學子,風華正茂。大家相聚在一起,常常議論時事,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這時,清廷腐敗達到極點,各國列強肆無忌憚地侵略我國;孫中山先生創立的同盟會高舉推翻清朝封建統治的大旗,革命風暴在各地風起雲湧。這時的蔣介石,在軍校裡因其沒有辮子而備受矚目。

清朝入關後,為了使漢人歸附,下令薙髮,不服從者殺頭。段雲峰先生在解放後寫的一份自傳性材料中,抄錄了當年流行的一首“志事詩”,詩曰:

聞說頭當剃,何妨也剃頭。

有頭皆可剃,無剃不成頭。

剃自由他剃,頭仍是我頭。

請看剃頭者,人亦剃其頭。

蔣介石大概激於民族義憤,入學後主動地自行剪掉了辮子,這在全校同學中乃至教職員工中是絕無僅有的。於是學校當局和滿族同學對他就特別注意,有人議論他是“大逆不道”,有人說他是“革命黨”。為了不影響被選送到日本留學,蔣介石不得不忍氣吞聲,讓別人去議論而不予置理。但不少有正義感的同學,包括段雲峰在內,對蔣介石此舉表示了同情和支持。

還有一件事使蔣介石在軍校大出風頭,引得包括段雲峰在內的許多有民族自豪感的人對他豎起了大拇指。

一天,受聘的日本軍醫教官給大家講衛生課。這位教官帶來一塊泥土放在桌子上,對學生們說:“這塊泥土大約有1立方英寸,這裡面有4億個微生蟲……這可以拿來比喻中國。中國有4億人口,就像這4億個微生蟲寄生在這塊泥土上……”

刻薄的嘲諷,肆無忌憚的誣衊,把班裡有民族自尊心的學生都激怒了。許多人怒火中燒,想拍案而起怒斥這位日本教官。這時,蔣介石也按捺不住滿腔義憤,他離開座位,跑到講臺上,把那塊泥土分成八塊,拿起其中的一塊,對日本教官說:“日本有5000萬人口,在這塊1/8立方英寸的泥土裡寄生的微生蟲,也可以說是日本人嗎?”

日本教官被問得張口結舌,目瞪口呆。他面紅耳赤,用手指著蔣介石,連聲說:“你,你,你是革命黨!”離開教室後,此人找到軍校總辦(相當於校長)趙理泰,要求對蔣介石嚴厲處分。按照當時的保定軍校校規,反抗教官的學生要受到禁閉直至開除學籍的處分。但趙理泰畢竟也是中國人,知釁由彼起,是日本教官的錯,他反倒對蔣介石寄予同情,從輕發落了事。後來,趙理泰又格外開恩,對不是日文班學生而按規定不能參加留學日本考試的蔣介石,網開一面,特准他參加考試。

蔣介石被錄取後,於翌年(1908年)離開保定去了日本。

段雲峰於1908年在陸軍速成學堂畢業後,分配在陸軍第六鎮見習。期滿後分在第二鎮候差。宣統二年(1910年)考入禁衛軍,任第一標第一營右隊排長。宣統三年辛亥革命爆發。段雲峰早就祕密參加了同盟會,投身於反清、反袁(世凱)的革命鬥爭,在北京參加了劉汝賢(竹波)領導的革命。民國元年(1912年)入陸軍將校講習所學習。1914年考入陸軍大學第四期。1916年底畢業,即到保定軍校任戰術教官。保定軍校自1912年開辦至1923年結束,歷時11年,先後辦了9期,共畢業學員達6000餘人。段雲峰先後教過步兵科、炮兵科的戰術,學生眾多,桃李滿天下。國民黨軍政大員中不少人畢業於保定軍校,權傾朝野的陳誠、白崇禧、張治中、顧祝同、周至柔(空軍總司令)等,也都畢業於保定軍校,都算得上是段雲峰的學生。

1924年10月,馮玉祥發動了著名的“北京政變”,驅逐清廢帝溥儀出了宮,吳佩孚下了臺,段祺瑞出面維持局面。很快段祺瑞又出任國民軍大元帥、臨時總執政。劉汝賢被任命為參謀本部次長。劉與段雲峰都是同盟會員,私誼甚厚,遂邀段雲峰出任參謀本部科長、總務廳長兼代參謀次長。用今天的話來說,段雲峰曾經是段祺瑞政府的代理副總參謀長。雖然只幹了兩年,但段雲峰在軍界的地位和聲望由此而更加顯赫。

堂堂將門之子,出身名門望族,段氏兄弟有了這樣的家庭背景,他們之所以能順順當當地通過嚴格的審查並進入蔣介石侍從室,也就不足為怪了。但蔣介石怎麼也沒有想到,如此家庭出身的段氏兄弟,會都投向了共產黨。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