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成都、蘭州,蔣介石與國民黨地面防空部隊打飛機的故事'

"

“一·二八”淞滬抗戰之後,南京國民政府意識到國防建設刻不容緩,尤其是面對航空力量佔壓倒性優勢的日本,必須要有一支拿得出手的防空力量與之相抗衡。蔣介石重用德國求學歸來的黃鎮球,建立起了頗有成效的防空體系。八年全面抗戰,國軍高射炮部隊初具規模,雖然裝備五花八門,戰果亦不顯著,但從拱衛南京、上海到守護西南、西北重要城市與對外交通命脈,其頑強的戰鬥身影何嘗不是艱苦抗戰的真實寫照。 今天我給大家說說抗戰中後期,國軍高射炮部隊奮戰祖國大西南、大西北的故事。

"

“一·二八”淞滬抗戰之後,南京國民政府意識到國防建設刻不容緩,尤其是面對航空力量佔壓倒性優勢的日本,必須要有一支拿得出手的防空力量與之相抗衡。蔣介石重用德國求學歸來的黃鎮球,建立起了頗有成效的防空體系。八年全面抗戰,國軍高射炮部隊初具規模,雖然裝備五花八門,戰果亦不顯著,但從拱衛南京、上海到守護西南、西北重要城市與對外交通命脈,其頑強的戰鬥身影何嘗不是艱苦抗戰的真實寫照。 今天我給大家說說抗戰中後期,國軍高射炮部隊奮戰祖國大西南、大西北的故事。

重慶、成都、蘭州,蔣介石與國民黨地面防空部隊打飛機的故事

部署在重慶的防空部隊

防衛粵漢鐵路

南京淪陷後,國民政府政治、軍事中心西遷,防空作戰“旨在保護國家潛力,以達成持久抗戰之目的”,決定“以大口徑高炮配備武漢、廣州,保護戰略要地,抽調小炮增防廣九、粵漢兩國際交通線”。根據這一指導精神,炮兵第四十二團團附鍾懿率領37毫米高射炮和20毫米小炮各2個連入粵,採用據點、遊擊兩種戰法配屬於鐵路沿線要點,不過數量太少,終究杯水車薪。

"

“一·二八”淞滬抗戰之後,南京國民政府意識到國防建設刻不容緩,尤其是面對航空力量佔壓倒性優勢的日本,必須要有一支拿得出手的防空力量與之相抗衡。蔣介石重用德國求學歸來的黃鎮球,建立起了頗有成效的防空體系。八年全面抗戰,國軍高射炮部隊初具規模,雖然裝備五花八門,戰果亦不顯著,但從拱衛南京、上海到守護西南、西北重要城市與對外交通命脈,其頑強的戰鬥身影何嘗不是艱苦抗戰的真實寫照。 今天我給大家說說抗戰中後期,國軍高射炮部隊奮戰祖國大西南、大西北的故事。

重慶、成都、蘭州,蔣介石與國民黨地面防空部隊打飛機的故事

部署在重慶的防空部隊

防衛粵漢鐵路

南京淪陷後,國民政府政治、軍事中心西遷,防空作戰“旨在保護國家潛力,以達成持久抗戰之目的”,決定“以大口徑高炮配備武漢、廣州,保護戰略要地,抽調小炮增防廣九、粵漢兩國際交通線”。根據這一指導精神,炮兵第四十二團團附鍾懿率領37毫米高射炮和20毫米小炮各2個連入粵,採用據點、遊擊兩種戰法配屬於鐵路沿線要點,不過數量太少,終究杯水車薪。

重慶、成都、蘭州,蔣介石與國民黨地面防空部隊打飛機的故事

國軍防空部隊裝備的37毫米高射炮


1938年4月1日,西南運輸總處主任宋子良憂心如焚地報告蔣介石:“連日粵漢路橫石橋被炸,港方開出貨車被阻,查最近每日運出貨物達一千數百噸,被阻一日,即積壓一千餘噸,而到貨擁擠,倉庫輪船凡可以備儲藏之所,幾已租借一空,倘交通常阻,續到貨物無隙地可存。務懇轉飭迅即設法增強該路防務力量,尤以橋樑為最。”

5月7日,蔣介石條諭軍政部長何應欽、防空學校校長黃鎮球:“七.七口徑高射炮應儘量配屬於廣九與粵漢兩鐵路各大橋樑,凡大橋至少要配置四門,再以中口徑炮補助之。”

不知什麼原因,黃鎮球的反饋直到25日姍姍來遲:“惟查七.七高射炮尚未有購置,七.六二及七.五高射炮因指揮儀關係,不能分割使用,殊難分配於鐵路之多數各大橋樑,更因鐵路乃為一線式,敵機襲擊時多采用低空投彈法,故大口徑高射炮對於鐵路橋樑之掩護,往往效力甚微,不如配置於都市,擬請暫緩配屬於鐵路沿線。至三.七高射炮原為低空防護之有效武器,現廣東已有十門分配於粵漢路之英德橋、潖江及廣州、惠陽等處,並有二公分炮三十門分配鐵路沿線以為補助,因粵漢、廣九兩路橋樑過多,高射武器為數有限,致不能周密。”後來,炮兵第四十五團第七、第八連南下增援,可惜廣州輕易失守,兵荒馬亂之際,8門蘇聯76.2毫米高射炮白白損失。

"

“一·二八”淞滬抗戰之後,南京國民政府意識到國防建設刻不容緩,尤其是面對航空力量佔壓倒性優勢的日本,必須要有一支拿得出手的防空力量與之相抗衡。蔣介石重用德國求學歸來的黃鎮球,建立起了頗有成效的防空體系。八年全面抗戰,國軍高射炮部隊初具規模,雖然裝備五花八門,戰果亦不顯著,但從拱衛南京、上海到守護西南、西北重要城市與對外交通命脈,其頑強的戰鬥身影何嘗不是艱苦抗戰的真實寫照。 今天我給大家說說抗戰中後期,國軍高射炮部隊奮戰祖國大西南、大西北的故事。

重慶、成都、蘭州,蔣介石與國民黨地面防空部隊打飛機的故事

部署在重慶的防空部隊

防衛粵漢鐵路

南京淪陷後,國民政府政治、軍事中心西遷,防空作戰“旨在保護國家潛力,以達成持久抗戰之目的”,決定“以大口徑高炮配備武漢、廣州,保護戰略要地,抽調小炮增防廣九、粵漢兩國際交通線”。根據這一指導精神,炮兵第四十二團團附鍾懿率領37毫米高射炮和20毫米小炮各2個連入粵,採用據點、遊擊兩種戰法配屬於鐵路沿線要點,不過數量太少,終究杯水車薪。

重慶、成都、蘭州,蔣介石與國民黨地面防空部隊打飛機的故事

國軍防空部隊裝備的37毫米高射炮


1938年4月1日,西南運輸總處主任宋子良憂心如焚地報告蔣介石:“連日粵漢路橫石橋被炸,港方開出貨車被阻,查最近每日運出貨物達一千數百噸,被阻一日,即積壓一千餘噸,而到貨擁擠,倉庫輪船凡可以備儲藏之所,幾已租借一空,倘交通常阻,續到貨物無隙地可存。務懇轉飭迅即設法增強該路防務力量,尤以橋樑為最。”

5月7日,蔣介石條諭軍政部長何應欽、防空學校校長黃鎮球:“七.七口徑高射炮應儘量配屬於廣九與粵漢兩鐵路各大橋樑,凡大橋至少要配置四門,再以中口徑炮補助之。”

不知什麼原因,黃鎮球的反饋直到25日姍姍來遲:“惟查七.七高射炮尚未有購置,七.六二及七.五高射炮因指揮儀關係,不能分割使用,殊難分配於鐵路之多數各大橋樑,更因鐵路乃為一線式,敵機襲擊時多采用低空投彈法,故大口徑高射炮對於鐵路橋樑之掩護,往往效力甚微,不如配置於都市,擬請暫緩配屬於鐵路沿線。至三.七高射炮原為低空防護之有效武器,現廣東已有十門分配於粵漢路之英德橋、潖江及廣州、惠陽等處,並有二公分炮三十門分配鐵路沿線以為補助,因粵漢、廣九兩路橋樑過多,高射武器為數有限,致不能周密。”後來,炮兵第四十五團第七、第八連南下增援,可惜廣州輕易失守,兵荒馬亂之際,8門蘇聯76.2毫米高射炮白白損失。

重慶、成都、蘭州,蔣介石與國民黨地面防空部隊打飛機的故事

國軍使用的小口徑防空武器


奮戰滇越鐵路

抗日戰爭進入相持階段,高射炮部隊“隨戰況之轉移及部隊實際之演變,即重新部署,並著重於重慶、桂林、衡陽等地之防空”。根據《第二期抗戰地上防空部隊部署計劃》,“七.五及七.六二大口徑高射炮配置於重慶3連(10門),桂林2連(8門),衡陽2連(7門),芷江1連(4門);三.七中口徑炮隨護軍委會,並配置於重慶、衡陽、貴陽、昆明、南昌、西安各1連(每連4門或6門);二公分小口徑炮及一.三二雙管機槍主要配置於浙贛、粵漢、湘桂等鐵路沿線”。

"

“一·二八”淞滬抗戰之後,南京國民政府意識到國防建設刻不容緩,尤其是面對航空力量佔壓倒性優勢的日本,必須要有一支拿得出手的防空力量與之相抗衡。蔣介石重用德國求學歸來的黃鎮球,建立起了頗有成效的防空體系。八年全面抗戰,國軍高射炮部隊初具規模,雖然裝備五花八門,戰果亦不顯著,但從拱衛南京、上海到守護西南、西北重要城市與對外交通命脈,其頑強的戰鬥身影何嘗不是艱苦抗戰的真實寫照。 今天我給大家說說抗戰中後期,國軍高射炮部隊奮戰祖國大西南、大西北的故事。

重慶、成都、蘭州,蔣介石與國民黨地面防空部隊打飛機的故事

部署在重慶的防空部隊

防衛粵漢鐵路

南京淪陷後,國民政府政治、軍事中心西遷,防空作戰“旨在保護國家潛力,以達成持久抗戰之目的”,決定“以大口徑高炮配備武漢、廣州,保護戰略要地,抽調小炮增防廣九、粵漢兩國際交通線”。根據這一指導精神,炮兵第四十二團團附鍾懿率領37毫米高射炮和20毫米小炮各2個連入粵,採用據點、遊擊兩種戰法配屬於鐵路沿線要點,不過數量太少,終究杯水車薪。

重慶、成都、蘭州,蔣介石與國民黨地面防空部隊打飛機的故事

國軍防空部隊裝備的37毫米高射炮


1938年4月1日,西南運輸總處主任宋子良憂心如焚地報告蔣介石:“連日粵漢路橫石橋被炸,港方開出貨車被阻,查最近每日運出貨物達一千數百噸,被阻一日,即積壓一千餘噸,而到貨擁擠,倉庫輪船凡可以備儲藏之所,幾已租借一空,倘交通常阻,續到貨物無隙地可存。務懇轉飭迅即設法增強該路防務力量,尤以橋樑為最。”

5月7日,蔣介石條諭軍政部長何應欽、防空學校校長黃鎮球:“七.七口徑高射炮應儘量配屬於廣九與粵漢兩鐵路各大橋樑,凡大橋至少要配置四門,再以中口徑炮補助之。”

不知什麼原因,黃鎮球的反饋直到25日姍姍來遲:“惟查七.七高射炮尚未有購置,七.六二及七.五高射炮因指揮儀關係,不能分割使用,殊難分配於鐵路之多數各大橋樑,更因鐵路乃為一線式,敵機襲擊時多采用低空投彈法,故大口徑高射炮對於鐵路橋樑之掩護,往往效力甚微,不如配置於都市,擬請暫緩配屬於鐵路沿線。至三.七高射炮原為低空防護之有效武器,現廣東已有十門分配於粵漢路之英德橋、潖江及廣州、惠陽等處,並有二公分炮三十門分配鐵路沿線以為補助,因粵漢、廣九兩路橋樑過多,高射武器為數有限,致不能周密。”後來,炮兵第四十五團第七、第八連南下增援,可惜廣州輕易失守,兵荒馬亂之際,8門蘇聯76.2毫米高射炮白白損失。

重慶、成都、蘭州,蔣介石與國民黨地面防空部隊打飛機的故事

國軍使用的小口徑防空武器


奮戰滇越鐵路

抗日戰爭進入相持階段,高射炮部隊“隨戰況之轉移及部隊實際之演變,即重新部署,並著重於重慶、桂林、衡陽等地之防空”。根據《第二期抗戰地上防空部隊部署計劃》,“七.五及七.六二大口徑高射炮配置於重慶3連(10門),桂林2連(8門),衡陽2連(7門),芷江1連(4門);三.七中口徑炮隨護軍委會,並配置於重慶、衡陽、貴陽、昆明、南昌、西安各1連(每連4門或6門);二公分小口徑炮及一.三二雙管機槍主要配置於浙贛、粵漢、湘桂等鐵路沿線”。

重慶、成都、蘭州,蔣介石與國民黨地面防空部隊打飛機的故事

國軍防空部隊裝備的博福斯75毫米高射炮


1940年1月13日,蔣介石電令黃鎮球:“滇越鐵路離河口之北約一一二公里處之橋樑最為重要,務需特別注意,增加防炮至少要配置大小口徑高射炮各二門為要。一般空防詳情望速報。”

滇越鐵路是連接中國雲南和越南河內、海防的國際鐵路,所謂河口以北重要橋樑係指“人字橋”,因其構建在懸崖峭壁上,當年有800多名勞工為此喪命。17日,黃鎮球視察滇越鐵路返回昆明,即刻覆電彙報情況:“人字橋前由法方向(滇黔)綏署請派本橋二公分炮一門前往防護,因該橋在石山間不易發現,現已奉令由白寨之二公分炮四門中抽調一門前往,共二門掩護該橋矣。由芷江調來二公分炮擬於小龍潭、老範寨各配二門,因該處曾炸過數次須加護,惟仍須與法方商定之。”

"

“一·二八”淞滬抗戰之後,南京國民政府意識到國防建設刻不容緩,尤其是面對航空力量佔壓倒性優勢的日本,必須要有一支拿得出手的防空力量與之相抗衡。蔣介石重用德國求學歸來的黃鎮球,建立起了頗有成效的防空體系。八年全面抗戰,國軍高射炮部隊初具規模,雖然裝備五花八門,戰果亦不顯著,但從拱衛南京、上海到守護西南、西北重要城市與對外交通命脈,其頑強的戰鬥身影何嘗不是艱苦抗戰的真實寫照。 今天我給大家說說抗戰中後期,國軍高射炮部隊奮戰祖國大西南、大西北的故事。

重慶、成都、蘭州,蔣介石與國民黨地面防空部隊打飛機的故事

部署在重慶的防空部隊

防衛粵漢鐵路

南京淪陷後,國民政府政治、軍事中心西遷,防空作戰“旨在保護國家潛力,以達成持久抗戰之目的”,決定“以大口徑高炮配備武漢、廣州,保護戰略要地,抽調小炮增防廣九、粵漢兩國際交通線”。根據這一指導精神,炮兵第四十二團團附鍾懿率領37毫米高射炮和20毫米小炮各2個連入粵,採用據點、遊擊兩種戰法配屬於鐵路沿線要點,不過數量太少,終究杯水車薪。

重慶、成都、蘭州,蔣介石與國民黨地面防空部隊打飛機的故事

國軍防空部隊裝備的37毫米高射炮


1938年4月1日,西南運輸總處主任宋子良憂心如焚地報告蔣介石:“連日粵漢路橫石橋被炸,港方開出貨車被阻,查最近每日運出貨物達一千數百噸,被阻一日,即積壓一千餘噸,而到貨擁擠,倉庫輪船凡可以備儲藏之所,幾已租借一空,倘交通常阻,續到貨物無隙地可存。務懇轉飭迅即設法增強該路防務力量,尤以橋樑為最。”

5月7日,蔣介石條諭軍政部長何應欽、防空學校校長黃鎮球:“七.七口徑高射炮應儘量配屬於廣九與粵漢兩鐵路各大橋樑,凡大橋至少要配置四門,再以中口徑炮補助之。”

不知什麼原因,黃鎮球的反饋直到25日姍姍來遲:“惟查七.七高射炮尚未有購置,七.六二及七.五高射炮因指揮儀關係,不能分割使用,殊難分配於鐵路之多數各大橋樑,更因鐵路乃為一線式,敵機襲擊時多采用低空投彈法,故大口徑高射炮對於鐵路橋樑之掩護,往往效力甚微,不如配置於都市,擬請暫緩配屬於鐵路沿線。至三.七高射炮原為低空防護之有效武器,現廣東已有十門分配於粵漢路之英德橋、潖江及廣州、惠陽等處,並有二公分炮三十門分配鐵路沿線以為補助,因粵漢、廣九兩路橋樑過多,高射武器為數有限,致不能周密。”後來,炮兵第四十五團第七、第八連南下增援,可惜廣州輕易失守,兵荒馬亂之際,8門蘇聯76.2毫米高射炮白白損失。

重慶、成都、蘭州,蔣介石與國民黨地面防空部隊打飛機的故事

國軍使用的小口徑防空武器


奮戰滇越鐵路

抗日戰爭進入相持階段,高射炮部隊“隨戰況之轉移及部隊實際之演變,即重新部署,並著重於重慶、桂林、衡陽等地之防空”。根據《第二期抗戰地上防空部隊部署計劃》,“七.五及七.六二大口徑高射炮配置於重慶3連(10門),桂林2連(8門),衡陽2連(7門),芷江1連(4門);三.七中口徑炮隨護軍委會,並配置於重慶、衡陽、貴陽、昆明、南昌、西安各1連(每連4門或6門);二公分小口徑炮及一.三二雙管機槍主要配置於浙贛、粵漢、湘桂等鐵路沿線”。

重慶、成都、蘭州,蔣介石與國民黨地面防空部隊打飛機的故事

國軍防空部隊裝備的博福斯75毫米高射炮


1940年1月13日,蔣介石電令黃鎮球:“滇越鐵路離河口之北約一一二公里處之橋樑最為重要,務需特別注意,增加防炮至少要配置大小口徑高射炮各二門為要。一般空防詳情望速報。”

滇越鐵路是連接中國雲南和越南河內、海防的國際鐵路,所謂河口以北重要橋樑係指“人字橋”,因其構建在懸崖峭壁上,當年有800多名勞工為此喪命。17日,黃鎮球視察滇越鐵路返回昆明,即刻覆電彙報情況:“人字橋前由法方向(滇黔)綏署請派本橋二公分炮一門前往防護,因該橋在石山間不易發現,現已奉令由白寨之二公分炮四門中抽調一門前往,共二門掩護該橋矣。由芷江調來二公分炮擬於小龍潭、老範寨各配二門,因該處曾炸過數次須加護,惟仍須與法方商定之。”

重慶、成都、蘭州,蔣介石與國民黨地面防空部隊打飛機的故事

滇越鐵路人字橋今貌


3月1日,日軍飛機分兩批,合計36架轟炸白寨鐵橋,20毫米高射炮射程不夠,結果炸中三節車廂,造成200餘人死傷。幸好鐵橋僅受到強烈的震動,檢修後很快恢復原狀,炸燬的十餘米鐵路經過及時進行搶修,當夜即恢復通車。慘案發生後,黃鎮球拆東補西,調派37毫米高射炮4門加強白寨鐵橋防空力量。

"

“一·二八”淞滬抗戰之後,南京國民政府意識到國防建設刻不容緩,尤其是面對航空力量佔壓倒性優勢的日本,必須要有一支拿得出手的防空力量與之相抗衡。蔣介石重用德國求學歸來的黃鎮球,建立起了頗有成效的防空體系。八年全面抗戰,國軍高射炮部隊初具規模,雖然裝備五花八門,戰果亦不顯著,但從拱衛南京、上海到守護西南、西北重要城市與對外交通命脈,其頑強的戰鬥身影何嘗不是艱苦抗戰的真實寫照。 今天我給大家說說抗戰中後期,國軍高射炮部隊奮戰祖國大西南、大西北的故事。

重慶、成都、蘭州,蔣介石與國民黨地面防空部隊打飛機的故事

部署在重慶的防空部隊

防衛粵漢鐵路

南京淪陷後,國民政府政治、軍事中心西遷,防空作戰“旨在保護國家潛力,以達成持久抗戰之目的”,決定“以大口徑高炮配備武漢、廣州,保護戰略要地,抽調小炮增防廣九、粵漢兩國際交通線”。根據這一指導精神,炮兵第四十二團團附鍾懿率領37毫米高射炮和20毫米小炮各2個連入粵,採用據點、遊擊兩種戰法配屬於鐵路沿線要點,不過數量太少,終究杯水車薪。

重慶、成都、蘭州,蔣介石與國民黨地面防空部隊打飛機的故事

國軍防空部隊裝備的37毫米高射炮


1938年4月1日,西南運輸總處主任宋子良憂心如焚地報告蔣介石:“連日粵漢路橫石橋被炸,港方開出貨車被阻,查最近每日運出貨物達一千數百噸,被阻一日,即積壓一千餘噸,而到貨擁擠,倉庫輪船凡可以備儲藏之所,幾已租借一空,倘交通常阻,續到貨物無隙地可存。務懇轉飭迅即設法增強該路防務力量,尤以橋樑為最。”

5月7日,蔣介石條諭軍政部長何應欽、防空學校校長黃鎮球:“七.七口徑高射炮應儘量配屬於廣九與粵漢兩鐵路各大橋樑,凡大橋至少要配置四門,再以中口徑炮補助之。”

不知什麼原因,黃鎮球的反饋直到25日姍姍來遲:“惟查七.七高射炮尚未有購置,七.六二及七.五高射炮因指揮儀關係,不能分割使用,殊難分配於鐵路之多數各大橋樑,更因鐵路乃為一線式,敵機襲擊時多采用低空投彈法,故大口徑高射炮對於鐵路橋樑之掩護,往往效力甚微,不如配置於都市,擬請暫緩配屬於鐵路沿線。至三.七高射炮原為低空防護之有效武器,現廣東已有十門分配於粵漢路之英德橋、潖江及廣州、惠陽等處,並有二公分炮三十門分配鐵路沿線以為補助,因粵漢、廣九兩路橋樑過多,高射武器為數有限,致不能周密。”後來,炮兵第四十五團第七、第八連南下增援,可惜廣州輕易失守,兵荒馬亂之際,8門蘇聯76.2毫米高射炮白白損失。

重慶、成都、蘭州,蔣介石與國民黨地面防空部隊打飛機的故事

國軍使用的小口徑防空武器


奮戰滇越鐵路

抗日戰爭進入相持階段,高射炮部隊“隨戰況之轉移及部隊實際之演變,即重新部署,並著重於重慶、桂林、衡陽等地之防空”。根據《第二期抗戰地上防空部隊部署計劃》,“七.五及七.六二大口徑高射炮配置於重慶3連(10門),桂林2連(8門),衡陽2連(7門),芷江1連(4門);三.七中口徑炮隨護軍委會,並配置於重慶、衡陽、貴陽、昆明、南昌、西安各1連(每連4門或6門);二公分小口徑炮及一.三二雙管機槍主要配置於浙贛、粵漢、湘桂等鐵路沿線”。

重慶、成都、蘭州,蔣介石與國民黨地面防空部隊打飛機的故事

國軍防空部隊裝備的博福斯75毫米高射炮


1940年1月13日,蔣介石電令黃鎮球:“滇越鐵路離河口之北約一一二公里處之橋樑最為重要,務需特別注意,增加防炮至少要配置大小口徑高射炮各二門為要。一般空防詳情望速報。”

滇越鐵路是連接中國雲南和越南河內、海防的國際鐵路,所謂河口以北重要橋樑係指“人字橋”,因其構建在懸崖峭壁上,當年有800多名勞工為此喪命。17日,黃鎮球視察滇越鐵路返回昆明,即刻覆電彙報情況:“人字橋前由法方向(滇黔)綏署請派本橋二公分炮一門前往防護,因該橋在石山間不易發現,現已奉令由白寨之二公分炮四門中抽調一門前往,共二門掩護該橋矣。由芷江調來二公分炮擬於小龍潭、老範寨各配二門,因該處曾炸過數次須加護,惟仍須與法方商定之。”

重慶、成都、蘭州,蔣介石與國民黨地面防空部隊打飛機的故事

滇越鐵路人字橋今貌


3月1日,日軍飛機分兩批,合計36架轟炸白寨鐵橋,20毫米高射炮射程不夠,結果炸中三節車廂,造成200餘人死傷。幸好鐵橋僅受到強烈的震動,檢修後很快恢復原狀,炸燬的十餘米鐵路經過及時進行搶修,當夜即恢復通車。慘案發生後,黃鎮球拆東補西,調派37毫米高射炮4門加強白寨鐵橋防空力量。

重慶、成都、蘭州,蔣介石與國民黨地面防空部隊打飛機的故事

抗戰時期負責防空的黃鎮球將軍

保衛陪都

陪都重慶的防空作業理應是重中之重,不過國軍高射炮實在太少,也不見得數字龐大。以1939年為例,重慶駐有炮兵第四十一團第一連,第四十五團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連等,總計只有75毫米高射炮17門、37毫米高射炮8門、25毫米高射炮5門、20毫米小炮3門。

日本飛機狂轟濫炸,蔣介石多次指導重慶防空部署。1939年8月16日,蔣介石手令侍從室第一處主任張治中:“重慶附近高射炮及探照燈之位置,與監視通信哨之設置近情詳報”。10月1日,蔣介石又通過張治中轉飭防空司令部:“廣陽霸與白市驛兩機場之夜間防空,探照燈、高射炮應輪流移防,出敵不意打擊敵人為要。”儘管足夠重視,但整個1939年度,重慶高射炮部隊並未取得多大戰績,合計擊落、擊傷敵機不過20多架。

"

“一·二八”淞滬抗戰之後,南京國民政府意識到國防建設刻不容緩,尤其是面對航空力量佔壓倒性優勢的日本,必須要有一支拿得出手的防空力量與之相抗衡。蔣介石重用德國求學歸來的黃鎮球,建立起了頗有成效的防空體系。八年全面抗戰,國軍高射炮部隊初具規模,雖然裝備五花八門,戰果亦不顯著,但從拱衛南京、上海到守護西南、西北重要城市與對外交通命脈,其頑強的戰鬥身影何嘗不是艱苦抗戰的真實寫照。 今天我給大家說說抗戰中後期,國軍高射炮部隊奮戰祖國大西南、大西北的故事。

重慶、成都、蘭州,蔣介石與國民黨地面防空部隊打飛機的故事

部署在重慶的防空部隊

防衛粵漢鐵路

南京淪陷後,國民政府政治、軍事中心西遷,防空作戰“旨在保護國家潛力,以達成持久抗戰之目的”,決定“以大口徑高炮配備武漢、廣州,保護戰略要地,抽調小炮增防廣九、粵漢兩國際交通線”。根據這一指導精神,炮兵第四十二團團附鍾懿率領37毫米高射炮和20毫米小炮各2個連入粵,採用據點、遊擊兩種戰法配屬於鐵路沿線要點,不過數量太少,終究杯水車薪。

重慶、成都、蘭州,蔣介石與國民黨地面防空部隊打飛機的故事

國軍防空部隊裝備的37毫米高射炮


1938年4月1日,西南運輸總處主任宋子良憂心如焚地報告蔣介石:“連日粵漢路橫石橋被炸,港方開出貨車被阻,查最近每日運出貨物達一千數百噸,被阻一日,即積壓一千餘噸,而到貨擁擠,倉庫輪船凡可以備儲藏之所,幾已租借一空,倘交通常阻,續到貨物無隙地可存。務懇轉飭迅即設法增強該路防務力量,尤以橋樑為最。”

5月7日,蔣介石條諭軍政部長何應欽、防空學校校長黃鎮球:“七.七口徑高射炮應儘量配屬於廣九與粵漢兩鐵路各大橋樑,凡大橋至少要配置四門,再以中口徑炮補助之。”

不知什麼原因,黃鎮球的反饋直到25日姍姍來遲:“惟查七.七高射炮尚未有購置,七.六二及七.五高射炮因指揮儀關係,不能分割使用,殊難分配於鐵路之多數各大橋樑,更因鐵路乃為一線式,敵機襲擊時多采用低空投彈法,故大口徑高射炮對於鐵路橋樑之掩護,往往效力甚微,不如配置於都市,擬請暫緩配屬於鐵路沿線。至三.七高射炮原為低空防護之有效武器,現廣東已有十門分配於粵漢路之英德橋、潖江及廣州、惠陽等處,並有二公分炮三十門分配鐵路沿線以為補助,因粵漢、廣九兩路橋樑過多,高射武器為數有限,致不能周密。”後來,炮兵第四十五團第七、第八連南下增援,可惜廣州輕易失守,兵荒馬亂之際,8門蘇聯76.2毫米高射炮白白損失。

重慶、成都、蘭州,蔣介石與國民黨地面防空部隊打飛機的故事

國軍使用的小口徑防空武器


奮戰滇越鐵路

抗日戰爭進入相持階段,高射炮部隊“隨戰況之轉移及部隊實際之演變,即重新部署,並著重於重慶、桂林、衡陽等地之防空”。根據《第二期抗戰地上防空部隊部署計劃》,“七.五及七.六二大口徑高射炮配置於重慶3連(10門),桂林2連(8門),衡陽2連(7門),芷江1連(4門);三.七中口徑炮隨護軍委會,並配置於重慶、衡陽、貴陽、昆明、南昌、西安各1連(每連4門或6門);二公分小口徑炮及一.三二雙管機槍主要配置於浙贛、粵漢、湘桂等鐵路沿線”。

重慶、成都、蘭州,蔣介石與國民黨地面防空部隊打飛機的故事

國軍防空部隊裝備的博福斯75毫米高射炮


1940年1月13日,蔣介石電令黃鎮球:“滇越鐵路離河口之北約一一二公里處之橋樑最為重要,務需特別注意,增加防炮至少要配置大小口徑高射炮各二門為要。一般空防詳情望速報。”

滇越鐵路是連接中國雲南和越南河內、海防的國際鐵路,所謂河口以北重要橋樑係指“人字橋”,因其構建在懸崖峭壁上,當年有800多名勞工為此喪命。17日,黃鎮球視察滇越鐵路返回昆明,即刻覆電彙報情況:“人字橋前由法方向(滇黔)綏署請派本橋二公分炮一門前往防護,因該橋在石山間不易發現,現已奉令由白寨之二公分炮四門中抽調一門前往,共二門掩護該橋矣。由芷江調來二公分炮擬於小龍潭、老範寨各配二門,因該處曾炸過數次須加護,惟仍須與法方商定之。”

重慶、成都、蘭州,蔣介石與國民黨地面防空部隊打飛機的故事

滇越鐵路人字橋今貌


3月1日,日軍飛機分兩批,合計36架轟炸白寨鐵橋,20毫米高射炮射程不夠,結果炸中三節車廂,造成200餘人死傷。幸好鐵橋僅受到強烈的震動,檢修後很快恢復原狀,炸燬的十餘米鐵路經過及時進行搶修,當夜即恢復通車。慘案發生後,黃鎮球拆東補西,調派37毫米高射炮4門加強白寨鐵橋防空力量。

重慶、成都、蘭州,蔣介石與國民黨地面防空部隊打飛機的故事

抗戰時期負責防空的黃鎮球將軍

保衛陪都

陪都重慶的防空作業理應是重中之重,不過國軍高射炮實在太少,也不見得數字龐大。以1939年為例,重慶駐有炮兵第四十一團第一連,第四十五團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連等,總計只有75毫米高射炮17門、37毫米高射炮8門、25毫米高射炮5門、20毫米小炮3門。

日本飛機狂轟濫炸,蔣介石多次指導重慶防空部署。1939年8月16日,蔣介石手令侍從室第一處主任張治中:“重慶附近高射炮及探照燈之位置,與監視通信哨之設置近情詳報”。10月1日,蔣介石又通過張治中轉飭防空司令部:“廣陽霸與白市驛兩機場之夜間防空,探照燈、高射炮應輪流移防,出敵不意打擊敵人為要。”儘管足夠重視,但整個1939年度,重慶高射炮部隊並未取得多大戰績,合計擊落、擊傷敵機不過20多架。

重慶、成都、蘭州,蔣介石與國民黨地面防空部隊打飛機的故事

戰鬥在重慶的國軍高射炮官兵

1940年7月15日,日機54架分兩批空襲重慶。蔣介石擔心日軍實施空降,第二天致電重慶衛戍司令劉峙:“重慶附近各機場防備敵軍空軍陸戰隊,及其各機場到重慶市之公路,沿途陣地工事之構築情形及其進度如何?望用五萬分之一地圖詳示。”8月3日,蔣介石又指示何應欽、劉峙:“重慶高射炮可以減少,移置於江津、北碚、自流井、合川各城市,每地以二門至四門防空可也。或高射機關槍亦可。”

蔣介石試圖以“廣散漁網”的方式來捕捉戰機,然而仍是事與願違,戰果寥寥。黃鎮球總結1940年上半年防空工作,坦言“在此半年間,(重慶)各方面所配置之部隊,率以掩護為目的,只以武器不多,射程短小,對高飛敵機頗難命中,本半年度僅有擊落(傷)敵機十六架之紀錄”。

"

“一·二八”淞滬抗戰之後,南京國民政府意識到國防建設刻不容緩,尤其是面對航空力量佔壓倒性優勢的日本,必須要有一支拿得出手的防空力量與之相抗衡。蔣介石重用德國求學歸來的黃鎮球,建立起了頗有成效的防空體系。八年全面抗戰,國軍高射炮部隊初具規模,雖然裝備五花八門,戰果亦不顯著,但從拱衛南京、上海到守護西南、西北重要城市與對外交通命脈,其頑強的戰鬥身影何嘗不是艱苦抗戰的真實寫照。 今天我給大家說說抗戰中後期,國軍高射炮部隊奮戰祖國大西南、大西北的故事。

重慶、成都、蘭州,蔣介石與國民黨地面防空部隊打飛機的故事

部署在重慶的防空部隊

防衛粵漢鐵路

南京淪陷後,國民政府政治、軍事中心西遷,防空作戰“旨在保護國家潛力,以達成持久抗戰之目的”,決定“以大口徑高炮配備武漢、廣州,保護戰略要地,抽調小炮增防廣九、粵漢兩國際交通線”。根據這一指導精神,炮兵第四十二團團附鍾懿率領37毫米高射炮和20毫米小炮各2個連入粵,採用據點、遊擊兩種戰法配屬於鐵路沿線要點,不過數量太少,終究杯水車薪。

重慶、成都、蘭州,蔣介石與國民黨地面防空部隊打飛機的故事

國軍防空部隊裝備的37毫米高射炮


1938年4月1日,西南運輸總處主任宋子良憂心如焚地報告蔣介石:“連日粵漢路橫石橋被炸,港方開出貨車被阻,查最近每日運出貨物達一千數百噸,被阻一日,即積壓一千餘噸,而到貨擁擠,倉庫輪船凡可以備儲藏之所,幾已租借一空,倘交通常阻,續到貨物無隙地可存。務懇轉飭迅即設法增強該路防務力量,尤以橋樑為最。”

5月7日,蔣介石條諭軍政部長何應欽、防空學校校長黃鎮球:“七.七口徑高射炮應儘量配屬於廣九與粵漢兩鐵路各大橋樑,凡大橋至少要配置四門,再以中口徑炮補助之。”

不知什麼原因,黃鎮球的反饋直到25日姍姍來遲:“惟查七.七高射炮尚未有購置,七.六二及七.五高射炮因指揮儀關係,不能分割使用,殊難分配於鐵路之多數各大橋樑,更因鐵路乃為一線式,敵機襲擊時多采用低空投彈法,故大口徑高射炮對於鐵路橋樑之掩護,往往效力甚微,不如配置於都市,擬請暫緩配屬於鐵路沿線。至三.七高射炮原為低空防護之有效武器,現廣東已有十門分配於粵漢路之英德橋、潖江及廣州、惠陽等處,並有二公分炮三十門分配鐵路沿線以為補助,因粵漢、廣九兩路橋樑過多,高射武器為數有限,致不能周密。”後來,炮兵第四十五團第七、第八連南下增援,可惜廣州輕易失守,兵荒馬亂之際,8門蘇聯76.2毫米高射炮白白損失。

重慶、成都、蘭州,蔣介石與國民黨地面防空部隊打飛機的故事

國軍使用的小口徑防空武器


奮戰滇越鐵路

抗日戰爭進入相持階段,高射炮部隊“隨戰況之轉移及部隊實際之演變,即重新部署,並著重於重慶、桂林、衡陽等地之防空”。根據《第二期抗戰地上防空部隊部署計劃》,“七.五及七.六二大口徑高射炮配置於重慶3連(10門),桂林2連(8門),衡陽2連(7門),芷江1連(4門);三.七中口徑炮隨護軍委會,並配置於重慶、衡陽、貴陽、昆明、南昌、西安各1連(每連4門或6門);二公分小口徑炮及一.三二雙管機槍主要配置於浙贛、粵漢、湘桂等鐵路沿線”。

重慶、成都、蘭州,蔣介石與國民黨地面防空部隊打飛機的故事

國軍防空部隊裝備的博福斯75毫米高射炮


1940年1月13日,蔣介石電令黃鎮球:“滇越鐵路離河口之北約一一二公里處之橋樑最為重要,務需特別注意,增加防炮至少要配置大小口徑高射炮各二門為要。一般空防詳情望速報。”

滇越鐵路是連接中國雲南和越南河內、海防的國際鐵路,所謂河口以北重要橋樑係指“人字橋”,因其構建在懸崖峭壁上,當年有800多名勞工為此喪命。17日,黃鎮球視察滇越鐵路返回昆明,即刻覆電彙報情況:“人字橋前由法方向(滇黔)綏署請派本橋二公分炮一門前往防護,因該橋在石山間不易發現,現已奉令由白寨之二公分炮四門中抽調一門前往,共二門掩護該橋矣。由芷江調來二公分炮擬於小龍潭、老範寨各配二門,因該處曾炸過數次須加護,惟仍須與法方商定之。”

重慶、成都、蘭州,蔣介石與國民黨地面防空部隊打飛機的故事

滇越鐵路人字橋今貌


3月1日,日軍飛機分兩批,合計36架轟炸白寨鐵橋,20毫米高射炮射程不夠,結果炸中三節車廂,造成200餘人死傷。幸好鐵橋僅受到強烈的震動,檢修後很快恢復原狀,炸燬的十餘米鐵路經過及時進行搶修,當夜即恢復通車。慘案發生後,黃鎮球拆東補西,調派37毫米高射炮4門加強白寨鐵橋防空力量。

重慶、成都、蘭州,蔣介石與國民黨地面防空部隊打飛機的故事

抗戰時期負責防空的黃鎮球將軍

保衛陪都

陪都重慶的防空作業理應是重中之重,不過國軍高射炮實在太少,也不見得數字龐大。以1939年為例,重慶駐有炮兵第四十一團第一連,第四十五團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連等,總計只有75毫米高射炮17門、37毫米高射炮8門、25毫米高射炮5門、20毫米小炮3門。

日本飛機狂轟濫炸,蔣介石多次指導重慶防空部署。1939年8月16日,蔣介石手令侍從室第一處主任張治中:“重慶附近高射炮及探照燈之位置,與監視通信哨之設置近情詳報”。10月1日,蔣介石又通過張治中轉飭防空司令部:“廣陽霸與白市驛兩機場之夜間防空,探照燈、高射炮應輪流移防,出敵不意打擊敵人為要。”儘管足夠重視,但整個1939年度,重慶高射炮部隊並未取得多大戰績,合計擊落、擊傷敵機不過20多架。

重慶、成都、蘭州,蔣介石與國民黨地面防空部隊打飛機的故事

戰鬥在重慶的國軍高射炮官兵

1940年7月15日,日機54架分兩批空襲重慶。蔣介石擔心日軍實施空降,第二天致電重慶衛戍司令劉峙:“重慶附近各機場防備敵軍空軍陸戰隊,及其各機場到重慶市之公路,沿途陣地工事之構築情形及其進度如何?望用五萬分之一地圖詳示。”8月3日,蔣介石又指示何應欽、劉峙:“重慶高射炮可以減少,移置於江津、北碚、自流井、合川各城市,每地以二門至四門防空可也。或高射機關槍亦可。”

蔣介石試圖以“廣散漁網”的方式來捕捉戰機,然而仍是事與願違,戰果寥寥。黃鎮球總結1940年上半年防空工作,坦言“在此半年間,(重慶)各方面所配置之部隊,率以掩護為目的,只以武器不多,射程短小,對高飛敵機頗難命中,本半年度僅有擊落(傷)敵機十六架之紀錄”。

重慶、成都、蘭州,蔣介石與國民黨地面防空部隊打飛機的故事

國軍防空部隊裝備的蘇聯76.2毫米高射炮


重慶大轟炸倖存者陳代六認為防空部隊已經盡力,“探照燈掃來掃去的,要是有一個探照燈先找到敵機,接著其他探照燈就一起集中上去,這樣敵機就看清楚了,接著高射炮就開火,高射炮的炮彈形成了許多的白線”。只是“我們裝備差,看得見,但打不下來。那火星看到了,實際上隔敵機還很遠,敵人知道我們高射炮的性能,你能打2000米,我就飛2500米,你有2500米射程的話,我就飛3000米。”

成都、蘭州的地方防空戰鬥

成都距離重慶不遠,亦是抗戰大後方屈指可數的大城市。據時任四川全省防空司令部防空警報股長肖覺吾回憶,蓉城當時配置有蘇聯76.2毫米高射炮8門,20毫米高射炮12門,外加高射機槍幾十挺,照空燈、聽音器若干。1939年11月4日,日機27架空襲成都,“我空軍驅逐機及高射炮部隊協同痛擊,擊落敵機兩架,一架落在簡陽仁壽之間地區,經防空司令部派員檢查”,證實日寇奧田大佐當場斃命。

"

“一·二八”淞滬抗戰之後,南京國民政府意識到國防建設刻不容緩,尤其是面對航空力量佔壓倒性優勢的日本,必須要有一支拿得出手的防空力量與之相抗衡。蔣介石重用德國求學歸來的黃鎮球,建立起了頗有成效的防空體系。八年全面抗戰,國軍高射炮部隊初具規模,雖然裝備五花八門,戰果亦不顯著,但從拱衛南京、上海到守護西南、西北重要城市與對外交通命脈,其頑強的戰鬥身影何嘗不是艱苦抗戰的真實寫照。 今天我給大家說說抗戰中後期,國軍高射炮部隊奮戰祖國大西南、大西北的故事。

重慶、成都、蘭州,蔣介石與國民黨地面防空部隊打飛機的故事

部署在重慶的防空部隊

防衛粵漢鐵路

南京淪陷後,國民政府政治、軍事中心西遷,防空作戰“旨在保護國家潛力,以達成持久抗戰之目的”,決定“以大口徑高炮配備武漢、廣州,保護戰略要地,抽調小炮增防廣九、粵漢兩國際交通線”。根據這一指導精神,炮兵第四十二團團附鍾懿率領37毫米高射炮和20毫米小炮各2個連入粵,採用據點、遊擊兩種戰法配屬於鐵路沿線要點,不過數量太少,終究杯水車薪。

重慶、成都、蘭州,蔣介石與國民黨地面防空部隊打飛機的故事

國軍防空部隊裝備的37毫米高射炮


1938年4月1日,西南運輸總處主任宋子良憂心如焚地報告蔣介石:“連日粵漢路橫石橋被炸,港方開出貨車被阻,查最近每日運出貨物達一千數百噸,被阻一日,即積壓一千餘噸,而到貨擁擠,倉庫輪船凡可以備儲藏之所,幾已租借一空,倘交通常阻,續到貨物無隙地可存。務懇轉飭迅即設法增強該路防務力量,尤以橋樑為最。”

5月7日,蔣介石條諭軍政部長何應欽、防空學校校長黃鎮球:“七.七口徑高射炮應儘量配屬於廣九與粵漢兩鐵路各大橋樑,凡大橋至少要配置四門,再以中口徑炮補助之。”

不知什麼原因,黃鎮球的反饋直到25日姍姍來遲:“惟查七.七高射炮尚未有購置,七.六二及七.五高射炮因指揮儀關係,不能分割使用,殊難分配於鐵路之多數各大橋樑,更因鐵路乃為一線式,敵機襲擊時多采用低空投彈法,故大口徑高射炮對於鐵路橋樑之掩護,往往效力甚微,不如配置於都市,擬請暫緩配屬於鐵路沿線。至三.七高射炮原為低空防護之有效武器,現廣東已有十門分配於粵漢路之英德橋、潖江及廣州、惠陽等處,並有二公分炮三十門分配鐵路沿線以為補助,因粵漢、廣九兩路橋樑過多,高射武器為數有限,致不能周密。”後來,炮兵第四十五團第七、第八連南下增援,可惜廣州輕易失守,兵荒馬亂之際,8門蘇聯76.2毫米高射炮白白損失。

重慶、成都、蘭州,蔣介石與國民黨地面防空部隊打飛機的故事

國軍使用的小口徑防空武器


奮戰滇越鐵路

抗日戰爭進入相持階段,高射炮部隊“隨戰況之轉移及部隊實際之演變,即重新部署,並著重於重慶、桂林、衡陽等地之防空”。根據《第二期抗戰地上防空部隊部署計劃》,“七.五及七.六二大口徑高射炮配置於重慶3連(10門),桂林2連(8門),衡陽2連(7門),芷江1連(4門);三.七中口徑炮隨護軍委會,並配置於重慶、衡陽、貴陽、昆明、南昌、西安各1連(每連4門或6門);二公分小口徑炮及一.三二雙管機槍主要配置於浙贛、粵漢、湘桂等鐵路沿線”。

重慶、成都、蘭州,蔣介石與國民黨地面防空部隊打飛機的故事

國軍防空部隊裝備的博福斯75毫米高射炮


1940年1月13日,蔣介石電令黃鎮球:“滇越鐵路離河口之北約一一二公里處之橋樑最為重要,務需特別注意,增加防炮至少要配置大小口徑高射炮各二門為要。一般空防詳情望速報。”

滇越鐵路是連接中國雲南和越南河內、海防的國際鐵路,所謂河口以北重要橋樑係指“人字橋”,因其構建在懸崖峭壁上,當年有800多名勞工為此喪命。17日,黃鎮球視察滇越鐵路返回昆明,即刻覆電彙報情況:“人字橋前由法方向(滇黔)綏署請派本橋二公分炮一門前往防護,因該橋在石山間不易發現,現已奉令由白寨之二公分炮四門中抽調一門前往,共二門掩護該橋矣。由芷江調來二公分炮擬於小龍潭、老範寨各配二門,因該處曾炸過數次須加護,惟仍須與法方商定之。”

重慶、成都、蘭州,蔣介石與國民黨地面防空部隊打飛機的故事

滇越鐵路人字橋今貌


3月1日,日軍飛機分兩批,合計36架轟炸白寨鐵橋,20毫米高射炮射程不夠,結果炸中三節車廂,造成200餘人死傷。幸好鐵橋僅受到強烈的震動,檢修後很快恢復原狀,炸燬的十餘米鐵路經過及時進行搶修,當夜即恢復通車。慘案發生後,黃鎮球拆東補西,調派37毫米高射炮4門加強白寨鐵橋防空力量。

重慶、成都、蘭州,蔣介石與國民黨地面防空部隊打飛機的故事

抗戰時期負責防空的黃鎮球將軍

保衛陪都

陪都重慶的防空作業理應是重中之重,不過國軍高射炮實在太少,也不見得數字龐大。以1939年為例,重慶駐有炮兵第四十一團第一連,第四十五團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連等,總計只有75毫米高射炮17門、37毫米高射炮8門、25毫米高射炮5門、20毫米小炮3門。

日本飛機狂轟濫炸,蔣介石多次指導重慶防空部署。1939年8月16日,蔣介石手令侍從室第一處主任張治中:“重慶附近高射炮及探照燈之位置,與監視通信哨之設置近情詳報”。10月1日,蔣介石又通過張治中轉飭防空司令部:“廣陽霸與白市驛兩機場之夜間防空,探照燈、高射炮應輪流移防,出敵不意打擊敵人為要。”儘管足夠重視,但整個1939年度,重慶高射炮部隊並未取得多大戰績,合計擊落、擊傷敵機不過20多架。

重慶、成都、蘭州,蔣介石與國民黨地面防空部隊打飛機的故事

戰鬥在重慶的國軍高射炮官兵

1940年7月15日,日機54架分兩批空襲重慶。蔣介石擔心日軍實施空降,第二天致電重慶衛戍司令劉峙:“重慶附近各機場防備敵軍空軍陸戰隊,及其各機場到重慶市之公路,沿途陣地工事之構築情形及其進度如何?望用五萬分之一地圖詳示。”8月3日,蔣介石又指示何應欽、劉峙:“重慶高射炮可以減少,移置於江津、北碚、自流井、合川各城市,每地以二門至四門防空可也。或高射機關槍亦可。”

蔣介石試圖以“廣散漁網”的方式來捕捉戰機,然而仍是事與願違,戰果寥寥。黃鎮球總結1940年上半年防空工作,坦言“在此半年間,(重慶)各方面所配置之部隊,率以掩護為目的,只以武器不多,射程短小,對高飛敵機頗難命中,本半年度僅有擊落(傷)敵機十六架之紀錄”。

重慶、成都、蘭州,蔣介石與國民黨地面防空部隊打飛機的故事

國軍防空部隊裝備的蘇聯76.2毫米高射炮


重慶大轟炸倖存者陳代六認為防空部隊已經盡力,“探照燈掃來掃去的,要是有一個探照燈先找到敵機,接著其他探照燈就一起集中上去,這樣敵機就看清楚了,接著高射炮就開火,高射炮的炮彈形成了許多的白線”。只是“我們裝備差,看得見,但打不下來。那火星看到了,實際上隔敵機還很遠,敵人知道我們高射炮的性能,你能打2000米,我就飛2500米,你有2500米射程的話,我就飛3000米。”

成都、蘭州的地方防空戰鬥

成都距離重慶不遠,亦是抗戰大後方屈指可數的大城市。據時任四川全省防空司令部防空警報股長肖覺吾回憶,蓉城當時配置有蘇聯76.2毫米高射炮8門,20毫米高射炮12門,外加高射機槍幾十挺,照空燈、聽音器若干。1939年11月4日,日機27架空襲成都,“我空軍驅逐機及高射炮部隊協同痛擊,擊落敵機兩架,一架落在簡陽仁壽之間地區,經防空司令部派員檢查”,證實日寇奧田大佐當場斃命。

重慶、成都、蘭州,蔣介石與國民黨地面防空部隊打飛機的故事

國軍操作使用20毫米高射炮

甘肅蘭州地處偏遠,卻是接收蘇聯援華軍火的重要軍事基地。拱星墩機場、白塔山周圍配備蘇聯76.2毫米高射炮4門,瑞士蘇羅通20毫米高射炮6門,加裝高射裝置的重機槍30餘挺。

葉建軍1938年5月調任甘肅全省防空司令部參謀室負責工作,對蘭州防空了如指掌,“這些輕重武器構成嚴密的對空火力網,配合空軍作戰,發揮了積極有效的作用。1939年2月20日,在擊落敵機9架的戰鬥中,有一架領航的敵人重型轟炸機,就是被白塔山的蘇羅通高射炮擊落的,後墜於馬家山,人機俱毀,有屍體7具,內有大尉1名”。

"

“一·二八”淞滬抗戰之後,南京國民政府意識到國防建設刻不容緩,尤其是面對航空力量佔壓倒性優勢的日本,必須要有一支拿得出手的防空力量與之相抗衡。蔣介石重用德國求學歸來的黃鎮球,建立起了頗有成效的防空體系。八年全面抗戰,國軍高射炮部隊初具規模,雖然裝備五花八門,戰果亦不顯著,但從拱衛南京、上海到守護西南、西北重要城市與對外交通命脈,其頑強的戰鬥身影何嘗不是艱苦抗戰的真實寫照。 今天我給大家說說抗戰中後期,國軍高射炮部隊奮戰祖國大西南、大西北的故事。

重慶、成都、蘭州,蔣介石與國民黨地面防空部隊打飛機的故事

部署在重慶的防空部隊

防衛粵漢鐵路

南京淪陷後,國民政府政治、軍事中心西遷,防空作戰“旨在保護國家潛力,以達成持久抗戰之目的”,決定“以大口徑高炮配備武漢、廣州,保護戰略要地,抽調小炮增防廣九、粵漢兩國際交通線”。根據這一指導精神,炮兵第四十二團團附鍾懿率領37毫米高射炮和20毫米小炮各2個連入粵,採用據點、遊擊兩種戰法配屬於鐵路沿線要點,不過數量太少,終究杯水車薪。

重慶、成都、蘭州,蔣介石與國民黨地面防空部隊打飛機的故事

國軍防空部隊裝備的37毫米高射炮


1938年4月1日,西南運輸總處主任宋子良憂心如焚地報告蔣介石:“連日粵漢路橫石橋被炸,港方開出貨車被阻,查最近每日運出貨物達一千數百噸,被阻一日,即積壓一千餘噸,而到貨擁擠,倉庫輪船凡可以備儲藏之所,幾已租借一空,倘交通常阻,續到貨物無隙地可存。務懇轉飭迅即設法增強該路防務力量,尤以橋樑為最。”

5月7日,蔣介石條諭軍政部長何應欽、防空學校校長黃鎮球:“七.七口徑高射炮應儘量配屬於廣九與粵漢兩鐵路各大橋樑,凡大橋至少要配置四門,再以中口徑炮補助之。”

不知什麼原因,黃鎮球的反饋直到25日姍姍來遲:“惟查七.七高射炮尚未有購置,七.六二及七.五高射炮因指揮儀關係,不能分割使用,殊難分配於鐵路之多數各大橋樑,更因鐵路乃為一線式,敵機襲擊時多采用低空投彈法,故大口徑高射炮對於鐵路橋樑之掩護,往往效力甚微,不如配置於都市,擬請暫緩配屬於鐵路沿線。至三.七高射炮原為低空防護之有效武器,現廣東已有十門分配於粵漢路之英德橋、潖江及廣州、惠陽等處,並有二公分炮三十門分配鐵路沿線以為補助,因粵漢、廣九兩路橋樑過多,高射武器為數有限,致不能周密。”後來,炮兵第四十五團第七、第八連南下增援,可惜廣州輕易失守,兵荒馬亂之際,8門蘇聯76.2毫米高射炮白白損失。

重慶、成都、蘭州,蔣介石與國民黨地面防空部隊打飛機的故事

國軍使用的小口徑防空武器


奮戰滇越鐵路

抗日戰爭進入相持階段,高射炮部隊“隨戰況之轉移及部隊實際之演變,即重新部署,並著重於重慶、桂林、衡陽等地之防空”。根據《第二期抗戰地上防空部隊部署計劃》,“七.五及七.六二大口徑高射炮配置於重慶3連(10門),桂林2連(8門),衡陽2連(7門),芷江1連(4門);三.七中口徑炮隨護軍委會,並配置於重慶、衡陽、貴陽、昆明、南昌、西安各1連(每連4門或6門);二公分小口徑炮及一.三二雙管機槍主要配置於浙贛、粵漢、湘桂等鐵路沿線”。

重慶、成都、蘭州,蔣介石與國民黨地面防空部隊打飛機的故事

國軍防空部隊裝備的博福斯75毫米高射炮


1940年1月13日,蔣介石電令黃鎮球:“滇越鐵路離河口之北約一一二公里處之橋樑最為重要,務需特別注意,增加防炮至少要配置大小口徑高射炮各二門為要。一般空防詳情望速報。”

滇越鐵路是連接中國雲南和越南河內、海防的國際鐵路,所謂河口以北重要橋樑係指“人字橋”,因其構建在懸崖峭壁上,當年有800多名勞工為此喪命。17日,黃鎮球視察滇越鐵路返回昆明,即刻覆電彙報情況:“人字橋前由法方向(滇黔)綏署請派本橋二公分炮一門前往防護,因該橋在石山間不易發現,現已奉令由白寨之二公分炮四門中抽調一門前往,共二門掩護該橋矣。由芷江調來二公分炮擬於小龍潭、老範寨各配二門,因該處曾炸過數次須加護,惟仍須與法方商定之。”

重慶、成都、蘭州,蔣介石與國民黨地面防空部隊打飛機的故事

滇越鐵路人字橋今貌


3月1日,日軍飛機分兩批,合計36架轟炸白寨鐵橋,20毫米高射炮射程不夠,結果炸中三節車廂,造成200餘人死傷。幸好鐵橋僅受到強烈的震動,檢修後很快恢復原狀,炸燬的十餘米鐵路經過及時進行搶修,當夜即恢復通車。慘案發生後,黃鎮球拆東補西,調派37毫米高射炮4門加強白寨鐵橋防空力量。

重慶、成都、蘭州,蔣介石與國民黨地面防空部隊打飛機的故事

抗戰時期負責防空的黃鎮球將軍

保衛陪都

陪都重慶的防空作業理應是重中之重,不過國軍高射炮實在太少,也不見得數字龐大。以1939年為例,重慶駐有炮兵第四十一團第一連,第四十五團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連等,總計只有75毫米高射炮17門、37毫米高射炮8門、25毫米高射炮5門、20毫米小炮3門。

日本飛機狂轟濫炸,蔣介石多次指導重慶防空部署。1939年8月16日,蔣介石手令侍從室第一處主任張治中:“重慶附近高射炮及探照燈之位置,與監視通信哨之設置近情詳報”。10月1日,蔣介石又通過張治中轉飭防空司令部:“廣陽霸與白市驛兩機場之夜間防空,探照燈、高射炮應輪流移防,出敵不意打擊敵人為要。”儘管足夠重視,但整個1939年度,重慶高射炮部隊並未取得多大戰績,合計擊落、擊傷敵機不過20多架。

重慶、成都、蘭州,蔣介石與國民黨地面防空部隊打飛機的故事

戰鬥在重慶的國軍高射炮官兵

1940年7月15日,日機54架分兩批空襲重慶。蔣介石擔心日軍實施空降,第二天致電重慶衛戍司令劉峙:“重慶附近各機場防備敵軍空軍陸戰隊,及其各機場到重慶市之公路,沿途陣地工事之構築情形及其進度如何?望用五萬分之一地圖詳示。”8月3日,蔣介石又指示何應欽、劉峙:“重慶高射炮可以減少,移置於江津、北碚、自流井、合川各城市,每地以二門至四門防空可也。或高射機關槍亦可。”

蔣介石試圖以“廣散漁網”的方式來捕捉戰機,然而仍是事與願違,戰果寥寥。黃鎮球總結1940年上半年防空工作,坦言“在此半年間,(重慶)各方面所配置之部隊,率以掩護為目的,只以武器不多,射程短小,對高飛敵機頗難命中,本半年度僅有擊落(傷)敵機十六架之紀錄”。

重慶、成都、蘭州,蔣介石與國民黨地面防空部隊打飛機的故事

國軍防空部隊裝備的蘇聯76.2毫米高射炮


重慶大轟炸倖存者陳代六認為防空部隊已經盡力,“探照燈掃來掃去的,要是有一個探照燈先找到敵機,接著其他探照燈就一起集中上去,這樣敵機就看清楚了,接著高射炮就開火,高射炮的炮彈形成了許多的白線”。只是“我們裝備差,看得見,但打不下來。那火星看到了,實際上隔敵機還很遠,敵人知道我們高射炮的性能,你能打2000米,我就飛2500米,你有2500米射程的話,我就飛3000米。”

成都、蘭州的地方防空戰鬥

成都距離重慶不遠,亦是抗戰大後方屈指可數的大城市。據時任四川全省防空司令部防空警報股長肖覺吾回憶,蓉城當時配置有蘇聯76.2毫米高射炮8門,20毫米高射炮12門,外加高射機槍幾十挺,照空燈、聽音器若干。1939年11月4日,日機27架空襲成都,“我空軍驅逐機及高射炮部隊協同痛擊,擊落敵機兩架,一架落在簡陽仁壽之間地區,經防空司令部派員檢查”,證實日寇奧田大佐當場斃命。

重慶、成都、蘭州,蔣介石與國民黨地面防空部隊打飛機的故事

國軍操作使用20毫米高射炮

甘肅蘭州地處偏遠,卻是接收蘇聯援華軍火的重要軍事基地。拱星墩機場、白塔山周圍配備蘇聯76.2毫米高射炮4門,瑞士蘇羅通20毫米高射炮6門,加裝高射裝置的重機槍30餘挺。

葉建軍1938年5月調任甘肅全省防空司令部參謀室負責工作,對蘭州防空了如指掌,“這些輕重武器構成嚴密的對空火力網,配合空軍作戰,發揮了積極有效的作用。1939年2月20日,在擊落敵機9架的戰鬥中,有一架領航的敵人重型轟炸機,就是被白塔山的蘇羅通高射炮擊落的,後墜於馬家山,人機俱毀,有屍體7具,內有大尉1名”。

重慶、成都、蘭州,蔣介石與國民黨地面防空部隊打飛機的故事

國軍防空部隊官兵看上去很帥


總體而言,國民黨軍高射炮部隊武器龐雜,補充全靠外國引進,戰時應各方請求,不得不以連隊為單位分散使用,極大影響作戰效率。因此,黃鎮球感慨:“武器的缺乏和外來武器種類的不統一,是辦理防空所遭遇到的最棘手的所在。”

1971年9月,已經古稀之年的黃鎮球又在《防空十二年》一書中這樣寫道:“高射炮打飛機的確是夠刺激,足以快意,但決不是一件便宜的事。這是純防禦性的作戰,當抗戰時,高射炮射程有限,敵機不飛臨你的有效射程,沒有法子去打它,能有打到它的機會,勢必是自己這一方,先處於捱打的地位。最好的方法是讓它不敢來侵擾,才比較合算。”

參考文獻:

1、古琳暉:《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反空襲鬥爭研究》,軍事科學出版社2012年版。

2、袁成毅:《抗日戰爭時期國民政府對日防空研究(1931——1945)》,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6年版。

3、黃鎮球:《防空十二年》,臺灣,商務印書館1970年版。

4、夏祿敏:《國民黨的防空與黃鎮球》,全國政協文史資料委員會:《文史資料存稿選編-軍事機構(上)》,中國文史出版社2002年版。

5、 周美華編:《蔣中正總統檔案·事略稿本》(28),臺北,“國史館”2004年版。

6、《蔣中正日記》,臺北,抗戰歷史文獻研究會2015年編印(非賣品)。

7、 《地上防空部隊抗戰經過概要》,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館藏,787-17030。

8、 《宋子良呈蔣中正請設法增強粵漢路防務力量尤以橋樑為最俾利運輸等文電日報表》,臺北,“國史館”,蔣中正“總統”文物檔案,002-080200-00496-005。

9、《蔣介石條諭何應欽等廣九粵漢鐵路各大橋樑應置七七口徑高射炮四門》,臺北,“國史館”,蔣中正“總統”文物檔案,002-020300-00011-133。

10、 《蔣中正電令黃鎮球注意滇越鐵路離河口一一二公里處橋樑增防炮配置》,臺北,“國史館”,蔣中正“總統”文物檔案,002-010300-00031-011。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