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仙鎮大石橋——水運時代的遺存

賈魯河 文物 汴河 明朝 交通 鄭州周邊遊 2018-12-17
朱仙鎮大石橋——水運時代的遺存

朱仙鎮在宋時是吾國四大名鎮之一,其距離首都汴梁僅四十五里。汴梁為當時河運的中心,汴河從汴梁流出,朱仙鎮成為水運碼頭。元代後,汴河逐漸淤塞,有吏名賈魯,治理河患,疏導河運。引密縣水,經鄭州、中牟,折南至開封朱仙鎮,而後匯入古運河,直達商水縣入淮。賈魯此舉既消除了水患,又給朱仙鎮漕運帶來了復興的契機,豫人感其德,以其名冠河曰賈魯河。 賈魯河貫通朱仙鎮南北,明清之際達到巔峰。其時,賈魯河上,舟楫相配,得水而行,一派繁榮景象。為溝通沿河兩岸人民交通,遂於明朝初年興建大石橋。大石橋雄跨賈魯河上,南舟北馬在此交匯,蕩起塵埃多高。大石橋巍然屹立,造福一方百姓。直至共和國後,它依然長期是開許公路上的必經之橋。近年隨著交通的不斷升級,方始逐漸退隱,成為使用中的文物。

朱仙鎮大石橋——水運時代的遺存

姜夔有詞曰:二十四橋仍在,波心蕩,冷月無聲。大石橋仍在,橋下卻再也不見碧波盪漾的賈魯河水,唯有旺盛的水草,把這裡當作生長的樂園,覆蓋住乾癟的河床。清光緒二十六年,朱仙鎮的水運地位被別處取代,再也不通舟楫,這是朱仙鎮衰落的開始。隨著倚重水運的時代徹底結束,公路、鐵路相繼發展,中國的交通版圖完全改觀。賈魯河漸漸湮沒無聞,直至徹底乾涸。

朱仙鎮大石橋——水運時代的遺存

河南省文物保護單位,朱仙鎮大石橋,河南省人民政府2008年6月16日公佈,開封縣人民政府2010年10月立。

朱仙鎮大石橋——水運時代的遺存

大石橋,橋下五孔,紅石砌成,橋面寬六米,高五米,橋長三十米。位於朱仙鎮北門西數十步,本是賈魯河上最北的橋。根據記載,大石橋之南為二板橋,二板橋之南為大板橋,大板橋之南為南閘,為賈魯河出鎮處。

朱仙鎮大石橋——水運時代的遺存

大石橋表面現用瀝青水泥重新硬化,橋面仍可通行小型機動車輛。從明代開始,一直服務於鄉梓。

朱仙鎮大石橋——水運時代的遺存

東西走向,橋面設置石欄。

朱仙鎮大石橋——水運時代的遺存

橋頭立一對石獅,似是舊物。

朱仙鎮大石橋——水運時代的遺存

石獅後是抱鼓石、望柱,望柱頭皆為仙桃。

朱仙鎮大石橋——水運時代的遺存

望柱間為素面的石板,在時間的洪流下顯得斑駁不堪,滄桑厚重。

朱仙鎮大石橋——水運時代的遺存

大石橋的整體樸實穩重,在古鎮的老樹舊屋之間,安然篤定。五座拱券採用縱聯石拱,如滿月盈輝。

朱仙鎮大石橋——水運時代的遺存

大石橋西南面。

朱仙鎮大石橋——水運時代的遺存

大石橋西南面。

朱仙鎮大石橋——水運時代的遺存

漸行漸遠,大石橋在藍天綠蔭的映襯下,更顯深沉,像閱盡世事的老者。

朱仙鎮大石橋——水運時代的遺存

賈魯河兩岸,是傳統的民居和店鋪。人煙寥落,證明著盛衰之道。曾經的舳艫相繼早已煙消雲散。雖然這裡是年畫之源,卻不是繁華的資本。但是,這裡的歷史依然是寶貴的精神遺產,文化不會因為地處偏僻而被忽視。文化從來都是小眾地前行。

朱仙鎮大石橋——水運時代的遺存

賈魯河的時代已經遠去,世界以新的方式向前。朱仙鎮輝煌的歷史,永遠留存於這片土地上。

作者:誠意侯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