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祁鎮(1427—1464),即明英宗,明宣宗朱瞻基長子,明代宗朱祁鈺異母兄,明憲宗朱見深之父。

明英宗-朱祁鎮

明英宗朱祁鎮是明朝第六任、第八任皇帝(1435—1449年、1457—1464年兩次在位)。第一次繼位稱帝,年僅九歲,年號正統。國事全由太皇太后張氏(誠孝昭皇后)把持,賢臣“三楊”主政。隨之,張氏駕崩,三楊去位,寵信太監王振,導致宦官專權。 1449年,發生土木堡之變,其弟郕王朱祁鈺登基稱帝,遙尊英宗為太上皇,改元景泰。後英宗回京,被景泰帝軟禁於南宮。1457年,石亨等人發動奪門之變,英宗復位,第二次稱帝,改元天順。

宣德二年(1427年),孫氏為明宣宗朱瞻基產下長子朱祁鎮。隨即,出生四個月的朱祁鎮被立為皇太子,其母孫氏為皇后。

宣德十年(1435年)春正月,明宣宗駕崩,皇太子朱祁鎮即位,次年改年號為正統。皇太后張氏尊為太皇太后,皇后孫氏尊為皇太后。

在朱祁鎮即位之前,宣宗駕崩之後,宮中傳言,說要立襄王為帝。當時的張太后召集群臣,指著皇太子朱祁鎮說,這就是新君。於是朱祁鎮順利登基。新君年僅九歲,主少國疑,眾臣請張太后垂簾聽政。張太后不允。即便如此,國事仍舊掌握在已經貴為太皇太后的張氏手中。

張氏地位尊崇,卻不重用自家人,甚至不允許外戚干預國事。還三天兩頭把王振叫去罵一頓,有效地打擊了王振,使得王振在她掌權的時候不敢幹壞事。而當時王振並不囂張過分,也可見張氏的眼光很遠。她重用仁宣以來的舊臣,其中楊士奇、楊榮、楊溥三位頗為著名,史稱”三楊“。三楊擔任內閣輔臣期間,安定邊防,整頓吏治,發展經濟,使得大明朝國力鼎盛。

正統初年,張太后與三楊治國有道,明朝頗有一番欣欣向榮之態。然而好景不長,正統五年,楊榮去世(諡號文敏);正統八年,張太后駕崩(諡號誠孝昭皇后);正統九年,楊士奇去世(諡號文貞);正統十一年,楊溥去世(諡號文定)。

隨著三楊去世,太后駕崩,一直以來被皇帝朱祁鎮寵信的宦官王振開始嶄露頭角,興風作浪。正統朝的政治開始走入滑坡路。

王振見阻攔自己掌權的所有障礙都已經被自然規律掃除了,當然輕而易舉的就盡攬明王朝的政權。他早就看明太祖掛在宮門上那塊禁止宦官干預政事的鐵牌不順眼,第一件事就是把這塊牌子摘下來。隨後又在京城內大興土木,為自己修建府邸。他還修建智化寺,為自己求福。

明英宗-朱祁鎮

正統十四年(1449年)二月,蒙古族瓦剌部落首領也先遣使2000餘人貢馬,嚮明朝政府邀賞,由於宦官王振不肯多給賞賜,並減去馬價的五分之四,沒能滿足他們的要求,就製造釁端。遂於同年七月,統率各部,分四路大舉向內地騷擾。

永樂以後,在蒙古三部之中,瓦剌部日益強大,宣德時,瓦剌逐步控制了韃靼,正統初年,又征服了兀良哈,統一了蒙古三部。瓦剌統一蒙古以後,對明朝不斷騷擾,成為明朝北方的嚴重邊患。

瓦剌軍來勢凶猛,迅速向南推進。明朝守衛西北的將士,幾次交戰失利,急忙向京師請兵救援。根本不懂軍事的王振,對瓦剌的軍事進攻沒有足夠的認識,以為讓英宗親征,就能把瓦刺兵嚇跑。所以,他為了僥倖取勝,冒濫邊功,便在明朝沒有充分準備的情況下,慫恿英宗親征,讓英宗效仿宋真宗親征的榜樣,以便青史留下美名。英宗平日裡對王振言聽計從,同時也幻想著像其曾祖父成祖那樣數入漠北建立赫赫軍功,所以這次聽了王振的話,也認為親征是他大顯身手的好機會,便不與大臣們商議,做出親征的決定,並宣佈兩天後立即出發。

就在懷來城外的土木堡,瓦剌大軍追上明軍,將皇帝等人困在土木堡。水源被掐斷,陷於死地,軍心動盪。於是,當也先假意議和的時候,明軍上當。也先趁明軍不備,發動總攻,一舉殲滅之。皇帝朱祁鎮被俘,王振被樊忠殺死,英國公張輔、兵部尚書鄺埜等大臣戰死。歷史上稱之為”土木堡之變“,或曰土木之變。時為正統十四年(1449年)。

俘虜了皇帝,瓦剌太師也先又憂又喜,喜的是連明朝皇帝都抓住了,憂的是不知道該殺該留。倒是他的弟弟伯顏帖木兒提議,覺得明朝的皇帝奇貨可居,不如留下他,好向明朝索要財物。也先覺得這個提議好,便留了皇帝一命。

也先想借皇帝的名義招搖撞騙,可惜明朝不同意。于謙為首的大臣們建議孫太后,國不可一日無君,何況在此危難之時。於是,郕王朱祁鈺被擁立為皇帝,遙尊被俘的朱祁鎮為太上皇。同時下令邊關將領,不得私自與瓦剌接觸,即便是瓦剌用上皇的名義,也不用搭理。

也先惱羞成怒,揮師攻打北京。卻被于謙等明朝文武擊敗。北京保衛戰,明軍擊退瓦剌。瓦剌無奈之下,退走大漠。

次年,新皇帝改元景泰。是年八月,距離太上皇朱祁鎮被俘,將近一年。瓦剌無法從他身上得到好處,又多次被明軍打敗,於是派人南下求和,說願意放朱祁鎮回去。他倒是願意放人,可是景泰帝不高興。

景泰帝派了楊善等人前往查探,誰知楊善乘機迎駕,將太上皇接回來。於是,羈留塞北一年之後,朱祁鎮踏上回鄉之路。

關於朱祁鎮、朱祁鈺兄弟的會面,歷史上說法不一。不管是噓寒問暖,還是冷眼相對,事實上是,景泰元年回京的太上皇,從此被鎖在南宮,整整七年。

七年裡,景泰帝不但將南宮大門上鎖灌鉛,甚至加派錦衣衛嚴密看管,連食物都只能通過小洞遞入。有時候,吃穿不足,導致太上皇的原配錢皇后不得不自己做些女紅,託人帶出去變賣,以補家用。為免有人聯絡被軟禁的太上皇,景泰帝甚至把南宮附近的樹木砍伐殆盡,讓人無法藏匿。

就這樣,太上皇在驚恐不安之中,度過七年的軟禁生涯。

景泰帝在位年間,重用大臣于謙等人,治理國政,頗為有序。然而為了讓自己一脈世代為君,他不但軟禁兄長,甚至於景泰三年執意廢掉皇太子朱見深,換上自己的兒子朱見濟。種種作為,頗讓後人詬病。結果朱見濟夭折,皇儲之位空置。到了景泰八年,景泰帝突然病重,臥床不起。一時之間,人心惶惶。不知道這偌大的帝國,將要由何人接掌。

石亨等人破開南宮大門,迎朱祁鎮復位,史稱”奪門之變“,又叫南宮復辟。

景泰八年正月十七,朱祁鎮復位,正月二十一日改元天順。

復位當日,他傳旨逮捕兵部尚書于謙、吏部尚書王文。都御史蕭惟禎建議以謀逆罪,處死二人。

二月乙未,皇帝廢朱祁鈺為郕王,軟禁在西苑。

經歷了土木堡之變及八年的軟禁後,英宗在天順年間開始任用了李賢、王翱等賢臣,又先後平定了石曹之亂,顯現了英主的風采。

天順八年正月十六(1464年2月23日),英宗皇帝駕崩,享年三十七,葬於裕陵,廟號英宗,諡曰法天立道仁明誠敬昭文憲武至德廣孝睿皇帝。

明英宗-朱祁鎮

明英宗朱祁鎮,前後兩次在位,共計二十二年。三十七年的人生,七年太子,十四年皇帝,八年幽禁,最後八年又當皇帝。少年不識愁滋味,肆意北征的熱血,加上從皇位墜落的彷徨與毫無自由的恐慌,最終失而復得,勤政處事,這樣的人生不可謂不復雜。

英宗遺詔,廢除自明太祖開始的宮妃殉葬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或許是他歷經磨難之後的靈光一點。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