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不一樣的團圓'

"

“每逢佳節倍思親”,但總有些人,他們在中秋節期間仍然無法與家人團聚。在中秋節這個萬家團圓的節日裡,讓我們走近這群無怨無悔堅守在崗位上可敬可愛的工作者,感受他們默默奉獻的辛苦與執著,聽聽他們不一樣的中秋故事。

青龍橋車站值班員胡東生:

“關溝兒”裡過中秋

“關溝兒”,就是從南口至八達嶺的山溝兒,當地人俗稱為“關溝兒”。今年中秋節,不改樣兒,站長楊存信、助理值班員李俊忠、值班員胡東生,還是他們老哥仨一起,在山溝兒裡的青龍橋老車站值班“賞月”。

胡東生是青龍橋車站的值班員,今年的排班再一次趕上中秋節。他退休在家的老伴兒身體不好,女兒也不在身邊。真讓老伴兒獨自在家過節,老胡心裡不舒坦。一是感覺不厚道,二是也容易讓自己在工作中分心、不踏實。於是,老胡在中秋節的前一天把老伴兒送到了女兒家,而且還給她們娘倆備齊了月餅、熟食、水果。

中秋節早上8:30,胡東生按點到站接了班。他這個班要從9月13日早晨8:30,一直到9月14日上午9點才能下班。

他的職責是行車指揮調度、行車組織,確保S2線市郊列車安全、正點。在這個24個小時的工作崗位上,他要接發列車18趟,重複性地進行:接收上站預告、準備進路、開放進站信號、同意鄰站預告、準備接車。鄰站開車後向前方站發出預告,列車到站後,開放出站信號,指示助理值班員發車,列車發出後,向前方站報點。這一連串的工作程序,聽著就繁瑣和枯燥。

55歲的胡東生,耐得住寂寞。他16歲就在鐵路上幹臨時工,當初他第一個工作是車站守車裝備員,18歲被招工,成為了正式的鐵路工人。從車站行車運轉連接員幹起,在西撥子站當過助理值班員,而後又調到居庸關站,最後調到青龍橋站當車站值班員至今。一路走來,38年的工齡,就沒離開過京張鐵路線。

胡東生熱愛自己的工作,原由也很特別。他太爺在民國時期就是開蒸汽機火車的、爺爺和父親也都是蒸汽機火車司機,他如今已經是鐵路工人的第四代。他很珍惜自己的工作,38年來,在崗位上沒出過一次行車事故。

“百善孝為先”。有擔當的人,一定會先孝敬父母。沒有孝心,在工作中也不會敬業。

他的同事李俊忠介紹說:“老胡在家裡是老大,還有一個弟弟和妹妹。父親在世的時候,他經常要帶父親看病,陪父親遛彎兒。弟弟、妹妹家裡有個啥事兒,他也是跑前跑後。在單位裡,為人很低調,與同事相處很友善。逢年過節,有的同事家裡有事,需要跟他換班,他絕不會拒絕。問他工作以來在家過過幾次中秋節,他說沒超過三次。”楊存信說:“他也工作了38年,當了28年的站長,沒在家過過一次春節和中秋節。工作性質決定,鐵路人不能陪親人過節的人很多。與同事一起在崗位上過節,是常態。”

今年的中秋節,老哥仨都有準備。楊站長負責炒菜、蒸米飯,老胡買了扒雞,老李也買了啤酒鴨。哥仨打算在接車時間間隔長的時段,一起吃飯,過中秋。

雙秀湖拓邦營地總經理王朋:

中秋節再次開“空頭支票”

中秋節一大早,在燕羽山腳下的拓邦營地裡,一位臉龐黝黑的年輕小夥子,像巡邏兵一樣,走進房車露營的綠地裡,扶起被遊人碰倒的滅火器,檢查電器開關,拾撿小孩子丟棄在草坪裡的食品包裝盒。安全巡視後,心裡踏實了,他又走進營地裡的足球場,給玩耍的小朋友們當守門員,哄得小傢伙們可開心了。

王朋是雙秀湖拓邦營地總經理。中秋節這一天,他搖身一變,變成了“全能運動員”、傳菜工、客房服務員、晚會調音師、場地安全員,這個節過得太充實了。

自從王朋進京“闖蕩江湖”,陪伴家人的時間越來越少。和遠在千里之外的父母打電話時,媽媽一句“注意身體,安心工作”包含了萬語千言和些許無奈。尤其在萬家團圓的日子裡,王朋的家人給予了他更多的理解和包容。

去年春節,王朋在家就呆了三天,陪父母、慰問岳父岳母、和同學小聚。這三天就像是在執行“任務”。愧疚的王朋,跟媳婦和父母道別時說:“中秋節我一定回來跟你們團圓過節。”真快到中秋節了,打算回家過節的同事挺多的,有說要回家結婚的、有說要帶父母去看病。工作崗位減員了,王朋就打消了回家過中秋的念頭。想到這些,他腦海裡閃現一個念頭,給堅守崗位的每一個員工家裡快遞一盒月餅。員工中秋聚餐,要吃出豪情。

中秋節前一天晚上,在基地忙了一天的王朋終於可以回到宿舍了,他拿出手機跟媽媽視頻,“老媽,今年又吃不到您親手包的月餅了,您替我多吃幾個,就別讓爸爸吃了,他血糖高。我在北京一切都好,您不要太掛念,等忙完這段我接你們過來,好好陪陪您二老。”等過一段時間,“好好陪陪你們”這句話,王朋說了很多次,但卻總是因為工作上的事情在父母那裡成了“空頭支票”。

去年基地正式落戶大莊科鄉鐵爐村,從那時起,他就長期駐村,為營地大大小小的事情忙活著。

在同事眼裡,王朋是一個不怕苦、不怕累的人。今年,一場規模浩大的戶外音樂節在雙秀湖營地舉行,在搭建舞臺的當晚,突然下起了瓢潑大雨,王朋見同事們被淋得溼透了,二話沒說,身著西裝皮鞋衝進雨裡,與大家一起做防雨工程,搶修設備。

在客人眼裡,王朋是一個敬業的人。7月份,一位客人不小心把手機掉進了蓄水池裡,正值盛夏,水池內刺鼻的氣味讓人難以靠近。客人在水池邊試了半天,也沒能把手機撈上來。王朋得知消息後,在沒有防水褲的情況下下到水池中摸索了10餘分鐘幫助客人找到手機。

營地遠離熱鬧的城區,對一個年輕人來說這樣的工作環境似乎有些枯燥,但王朋卻說:“能在綠水青山中工作,是可遇不可求的工作‘福利’啊。”在他臉上洋溢著奮鬥者的幸福。

大興機場線草橋站站長王平:

把思念灑在站區

“大興機場線完成測試,我們心裡高興啊!”9月13日,大興機場線草橋站站長王平快樂地走在站廳層,興奮地指著大興機場線E1進出站口自豪地說。

9月13日是中秋節,王平和平時一樣,5:20就起床了。吃完早飯,王平來到站臺,準備著即將開始的模擬運營。

“我帶的刀具,飛機都能託運,為什麼就不能進地鐵了?”“我從草橋上車,想到大興新城站下車,請問我買多少錢的票?”“我孩子找不到了,幫我找找吧!”……上午9點,模擬運營演練一開始,王平扮成普通乘客,給所有點位服務的人員,設置了很多“考題”。“這些情況,是我們在運營時候,會常碰到的。”王平說,“這就要求我們的服務人員必須做到業務知識爛熟於心,提供人性化服務。”

在草橋站,95名服務人員中,有七成都是新人。所以,需要儘快掌握站務工作流程。剛到站裡的時候,王平加班加點趕製規章制度,最忙時,三四天沒合過眼,一天6包咖啡驅散著睏意。最終,34個專項預案、20個作業指導書、1個草橋共管換乘協議、1個協同處置原則,共計56個文本“出爐”了。

雖說這些文本的制定都有模板可參照,但是大興機場線草橋站不同於以往的既有站,可提供的值機服務、車型的不同、票種的多樣等特殊性,決定了作業流程指導文本的不同。比如:為滿足不同人員的出行需求,北京大興國際機場軌道交通機場專線將採取計程票制,共制定4種票價。最受關注的是普通單程票,20公里(含)以內10元,20公里到30公里(含)25元,30公里以後35元。照此計算,乘客從麗澤商務區站、草橋站出發,到大興新城站、大興機場站的票價分別為10元、35元。

“基於此,我們在培訓員工的時候,就要列出細分情況,並給予解決辦法。”王平解釋,這就是他在模擬運營時候,為什麼要提出這樣的“難題”來刁難票務人員了。

除了這些培訓員工外,在接管站區之前,王平和“先遣部隊”每天都要在站區施工現場進行巡查,提出與圖紙不同與不合理的地方。有一次,王平在巡查的時候,發現閘機和牆面之間安裝的是柵欄。“考慮到旅客中帶孩子出遊的情況不少,所以,我們就建議把柵欄改成隔離玻璃,以防孩子因為好奇,把頭卡住。”他說。另外,站廳牆壁上的電源也加裝了帶鎖的外殼。

因為是中秋節,晚上他給家裡打了個視頻電話。這對忙碌的他來說,也是難得的,奢侈的。“爸爸,你有時間要回來看我呀,我學了好多兒歌要唱給你聽。”聽著女兒稚嫩的聲音,電話這頭的王平哽咽了。今年31歲的王平,自7月8日以來,調到大興機場線草橋站任站長一職,只回過兩次家。3歲的女兒,9月上幼兒園,從未接送過。“對不起,缺席了送女兒上幼兒園。謝謝家人的支持和理解。”這是他最想跟家人說的話。

隆福醫院重症監護室醫護人員:

這裡有看不見的溫暖

中秋,闔家團圓的日子,在隆福醫院重症監護室(ICU) ,醫護人員和很多患者卻不能和家人一起過中秋。但這裡,卻有看不見的溫暖,“王爺爺再吃一口”“張奶奶,今天氣色好多啦”……作為無陪護病房,在這裡除了患者的日常治療外,醫護人員還要擔負起病人的所有生活護理:洗臉、洗腳、梳頭、餵飯、大小便的處理、翻身、叩背、肢體按摩等等。很多人都會覺得ICU裡應該是冰冷蒼白沒有暖意的,因為這裡見多了生死,習慣了離別。

84歲的崔爺爺因胸悶喘憋住進ICU,病情變化突發意識障礙、呼吸衰竭,醫護人員立即給予了氣管插管、呼吸機輔助呼吸、鼻飼營養支持等一系列治療,在全體醫護人員的用心呵護下,患者終於轉危為安。俞春霞主任考慮到患者預後及迴歸家庭的自理問題,在患者病情好轉的情況下決定讓患者脫離呼吸機、拔除氣管插管及胃管,但脫機對於高齡患者來說是一個艱難的過程,需要醫護人員的密切配合與精心護理。中秋節當天,餘春霞主任來查房,叮囑護士們每日為崔爺爺翻身拍背,鼓勵他咳嗽排痰;面對老人拔除胃管後的吞嚥障礙,責任護士耐心地喂水餵飯,並教會老人怎樣吞嚥防止嗆咳;在老人情緒低落時,我們的白衣天使們有著讀心術般的觀察力,為老人進行心理護理,經過大家的共同努力,崔爺爺終於平穩過渡到無管路脫機,轉入普通病房並順利出院。

80歲的劉奶奶在給ICU的醫護人員們手寫的表揚信中提到,“這裡的醫護人員眼睛裡總是流露出一種溫情,特別友善、溫和、團結互助,主任護士長以及科室的全體人員對我都非常照顧,她們總是用熱情的雙手為大家奉獻”。別看老奶奶年紀大了,可她說清楚記得在隆福醫院看病的每一個感動瞬間,她記得門診看病時俞春霞主任在詢問病情時溫柔的語氣、熱情的笑容,同時分析病情時語言簡練、通俗易懂,直擊要處。她記得住進ICU後,餘春霞主任對她每一次的查房和問候,耐心地聽她敘述病情、講解存在的問題和治療方案。她記得護士們對她勝似親人,無微不至地照顧。曾經在病房走廊聽到一位家屬說過:“這些護士大夫們看起來歲數不大,個子不高,心卻如此的博大,救死扶傷,真是佩服。”

ICU是搶救生命的地方,同時也是滲透著關懷與溫情的地方,這裡的醫護人員一直在各病床間忙碌著,腳步雖快,語速卻很平緩。“爺爺,我扶您起來喝口水。”“奶奶,來把胳膊動一下。”“爺爺,今天感覺好點了嗎?”“奶奶,您今天下午就能轉到普通病房啦。”

子夜,窗外,萬家燈火已一一熄滅,然而ICU病房內還是燈火通明,醫護人員還依然忙碌著,重症監護儀的警報聲,病人的鼾睡聲,此起彼伏,然而絲毫沒有影響她們對工作的仔細與認真。

京東快遞員楊蘭闊:

依然奔波在路上

楊蘭闊最近忙得不可開交。中秋節到了,他卻不打算回山東聊城老家。“今年中秋貨尤其多,增加的四成貨量都是禮品。”他說,“要是回去的話,我們這兒就要癱瘓了!”身為北京亦莊的一名京東快遞員,他對自己有著嚴格的要求,力圖讓客戶們在節假日也能按時收到親人們寄來的禮物。

“中秋當然寄月餅的最多!還有生鮮水果,大閘蟹我們也經常送。”楊蘭闊說。他已經記不清自己每天經手了多少份月餅,只記得有一些月餅特別重。

越靠近中秋,貨量越多,別人放假,他們越忙。“大家都趕在中秋節前的那兩三天。”楊蘭闊和同事們經常會忙到晚上12點才下班。他在京東亦莊智配中心營業部工作整整5年,見證著他所在的點部的發展和亦莊開發區的發展。

2014年,楊蘭闊就在亦莊送貨,每天都要騎著配送車在他負責的區域至少跑兩趟,碰上6·18、雙十一等大促,晚上還要送第三趟。“亦莊這幾年發展很快,特別是高科技的公司越來越多,前幾年還遷走了一批汙染重的企業。小區也越來越多,人也越來越多,購買力也很強。”現在的楊蘭闊能做到,哪個區域的人喜歡網購什麼類別的東西,基本上他都比較瞭解,碰到大促的時候,有的一棟樓一天要送幾十單用保溫箱裝的生鮮。

“我們這個亦莊智配中心營業部,是京東物流在北京最大的配送中心,也是國內先進的智配中心。通過自動化設備把貨物自動分揀到配送員的路區,而不是由快遞員手動挑選,大大減少工作量的同時也提升效率,京東物流這個智配中心相當於5個傳統配送站的運營能力之和,這些建設也跟亦莊發展快、人們購買力增長有關。”楊蘭闊說。

這個中秋節前,楊蘭闊和同事們也收到了公司發的中秋大禮包。“公司年年都會發禮包給快遞員,有月餅,還有一些京東的小玩偶,今年禮包裡有個音樂盒,一按開關會有音樂,上面的小玩偶會旋轉,很好看。等啥時候回家,給孩子們帶回去,他們應該會喜歡。”楊蘭闊有一對龍鳳胎,10歲了,上小學4年級。

每年放暑假,孩子們都會來玩,“這回他們在北京玩了一個月,剛走一個多禮拜。我休了幾天假,陪他們去了海底世界、遊樂園、還有北京八大處”。楊蘭闊告訴記者,平時,幾乎天天給家裡打電話、視頻,一般都是晚上下班,沒事的時候到家就打開視頻,在那放著,小孩寫作業,他該幹啥幹啥。但是他下班晚的時候就不行了,小孩一般9點睡覺,有時候作業多要寫到10點多。

節假日不回家,其實是大部分快遞員的生活常態。在旁人看來,這樣的生活或許有些辛苦,楊蘭闊卻不覺得有什麼。“現在只是每天在外面跑得多,比較自由,而且公司福利也好。”

奧源和力生物技術有限公司朱麗君:

來京第一年工會送祝福

中秋節是一家團聚的日子,可有很多職工因各種原因要留守工作崗位或者因路遠不能在假期與家人見面。在北京奧源和力生物技術有限公司工作的朱麗君就是其中一個。因為節日值班,小朱不能與家人坐在一桌共享團圓飯,可她藉助公司和工會服務站的各項活動,也讓自己的這個中秋節過得格外有節日氣氛,而且通過遠程視頻,小朱也和爸爸、媽媽、弟弟“見了一面”。“雖然團聚的方式不同,可是我好像也過了一個蠻不錯的節日。”小朱說。

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有2萬多家企業,聚合了數十萬職工。各級工會很早就為不能回家的職工如何過這個中秋節做好了準備。9月初,亦莊開發區工會服務站組織轄區職工做月餅的通知就發到了各個企業工會。為了能讓大家親手做出的月餅像模像樣,還能用上大烤箱烤製成成品,服務站工作人員聯繫了生物醫藥園的食堂廚房,讓大師傅親自幫忙調製麵皮和餡料。大師傅說:“月餅皮是用麵粉、雞蛋、油、糖等和的。餡料有棗泥和蓮蓉。”

9月10日中午,來自各個企業的職工都來到了參與烤制月餅。“你那個露餡啦,不能放那麼多餡料。”“咦,這個模子怎麼按下去?這屬於高科技,不適合我。我還是喜歡木頭模子。”“這個把手一按就出來,這個模子省勁兒。”……

看著職工們幹得熱火朝天,工作人員蘆凡忙得可有勁兒了。等大家把做好的月餅放滿托盤,她趕緊幫著大師傅送進有大型烤箱的廚房。為了讓每個人都拿到自己的作品,她詳細地記錄了每盤月餅的特徵。“轄區裡有不少企業需要節日值加班,比如有生物製劑的藥企、熱力公司等等。這次來參加活動的有很多都是中秋值班的。”蘆凡說。

下午1點半之後,蘆凡和工作人員將月餅逐一從烤箱中拿出來,晾涼,裝進食品袋。下班之後,職工們就能將自己親手製作的月餅帶走。

亦莊工會系統不僅安排了職工做月餅的活動,還組織了趣味運動會和猜謎活動,讓今年的中秋節充滿樂趣。

朱麗君說,她的家遠在甘肅,這是她來京工作的第一年。“我知道今年中秋肯定回不了家。而且單位正好在改建,需要有人值班。不過今年中秋我過得挺好。”在中秋前,朱麗君就參加了幾項工會和單位組織的中秋活動,猜謎活動讓她印象深刻,不過最有趣的是單位的遊戲活動。同事還給她帶來了參加工會活動時製作的月餅。

“我弟弟在外地上大學也沒有回去,爸爸媽媽在家裡做了節日晚餐,我們雖然分隔三地,也‘見了面’。因為有視頻啊!”朱麗君說,當她看到爸媽在家蒸了大閘蟹,口水都快流出來了。“我自己安排的節日大餐是自制火鍋。雖然不能回家,但是我這個中秋節還是過得很像樣。”

中建市政工程衢化一期項目工作人員:

職工家屬反向探親團圓

黑龍江齊齊哈爾,一群丹頂鶴在灘邊覓食。它們4月回到這裡,現在正儲備能量,為月底再一次往江浙地區遷徙做準備。趙麗娜望著丹頂鶴們出神,手裡緊緊攥著一張高鐵票,她的兒子已經快兩年沒回家了。

中秋節前,拿著免費的車票,趙麗娜踏上了輾轉北京南下浙江衢州的高鐵。“很想兒子,不知道他瘦沒瘦,是不是晒黑了?”趙麗娜心中有一絲緊張。

和趙麗娜一同從天南地北前往衢州的還有其他6個家庭的11名家屬。臨近中秋,為感謝家屬對員工的支持與奉獻,讓家屬深入瞭解員工的工作和生活狀態,中建市政工程有限公司2019“幸福零距離”系列探親活動走進衢化一期項目,為7名員工的家屬購買了往返車票,讓員工與家屬在節日裡“花好月圓”。

鐵道這頭,趙麗娜的兒子羅欣,在出站口來回踱步。“去年就沒有回家,真的很想她,但是工作真的很忙走不……媽!”媽媽剛一露頭,一個衝刺,一個擁抱,還有兩行熱淚。

項目安排家屬們參觀了項目部。寬敞明亮的職工之家,乾淨整潔的標準化工地,安全有序的施工作業,一行人既驚訝,又驚喜,不住連連讚歎。

“他本來就是管安全的,做事很有責任心。但是我特別擔心他的安全,怕他一心撲向工作,馬虎了自己。實地看了一下,原來自己之前的擔心都是多餘的。工地很整潔,機械很有序,宿舍也很好。”安全部經理的妻子薛翠琴笑得很開心。“他安全帽也戴得很好!”

項目員工自編自導了一場文藝演出。小品《安全第一》,展現一線施工的安全意識;小品《工地情歌》,述說建設者追求幸福的不易與愛情的珍貴;歌曲《父親》,唱出工程人對父母家人的思念;獨舞《火舞》更是引爆現場,將氣氛推向高潮。

項目經理曾有勝表示:“我們的員工都來自天南海北,遠離家鄉,我們項目就是一個大家。今天我們以家人的熱情歡迎各位家屬的到來,‘花好月圓人團圓’!”

中秋節前,7個家庭一同出遊。孔廟,水門亭,藥王山,家屬們幸福的身影深深鐫刻進這湖光山色之中。“一直以來只有說走就走的搬磚,說走就走的旅行還是頭一次。”活動在一片歡聲笑語中畫上句點。

近年來,中建市政始終致力於拓展員工的幸福空間。“幸福零距離”系列活動已經成功在江西新餘、江蘇徐州和湖南衡陽等地舉辦,讓近百名員工感受到了“企業與員工零距離,員工與親屬零距離”,大大增強了員工的歸屬感、自豪感和幸福感,本次系“幸福零距離”系列探親活動第四站,今後還將在北京、雲南等地陸續舉辦。

公安交通勤務輔警郭擁旭:

中秋節執勤守護市民安全

“整個中秋節我們都堅守在崗位上,雖然有些想家,但是能夠守護首都核心區這樣重要地方的安全,我們覺得很有價值!”戎威遠安全科技服務集團公安交通勤務輔警郭擁旭感慨地對記者說。

從2016年起,今年27歲的郭擁旭已經連續三年的中秋節都是在崗位上度過的。9月13日中秋節,他是上午7點到下午1點執勤,而9月14日,碰上國慶車隊和群眾演練,郭擁旭則從晚上5點上崗,一直到9月15日早上7點才下班,記者採訪時,剛從崗位上下來的郭擁旭一臉的疲憊。

作為輔警人員,郭擁旭和其他輔警人員主要的工作是守護從復興門到建國門等地的安全,然後管制車輛、疏導人員。

“中秋節是闔家團圓的日子,路上需要疏導的人員不算多,可是9月14日,國慶車隊和群眾要演練,於是設定了一些管制區域,這些區域禁止人員和車輛通行,對於過來的人員或車輛,我們都會認真解釋,希望對方理解並配合,然後繞道行走或行駛,對於大部分人員來說,還是能夠理解並配合,個別不配合的,我們就得多次勸說,這時候,要特別有耐心。”郭擁旭笑著對記者說。

郭擁旭老家在河北邯鄲,妻子和妹妹在四川,母親在北京當月嫂,父親在山西的建築工地上幹活,一家人四處分散,而今年4月份,郭擁旭的兒子剛出生。

“說實話,中秋節還是會想家,尤其是看到別人家的團聚,但我們也有我們‘團聚’的法子。”郭擁旭對記者說。

郭擁旭說的“團圓”的法子,是通過視頻和家人“見面”、聊天,“我中秋節下午1點下崗後,就和妻子通了視頻,看看牙牙學語的兒子,覺得親得不得了,然後給爸媽打電話、視頻聊天,也度過了一個不錯的中秋節。”郭擁旭告訴記者。

從事輔警工作的這些年,每到節假日,當別人休息和團圓的時候,都是郭擁旭和其他輔警人員最忙碌的時候,從復興門到建國門等地,他們都有輔警執勤,少的時候一天有70多人,多的時候,比如9月14日,就有90多人同時上崗。

“9月14日從傍晚5點到第二天早上7點,我們堅守在崗位上,讓過往的行人繞道而行,做好安全保障工作,這14個小時堅持下來,真的是非常疲憊。”郭擁旭感慨地說。

作為一名輔警人員,在執勤中,遭遇不理解、甚至謾罵也是常有的事,對於這些,郭擁旭說:“委屈肯定是有的,但是,我們自己要學會調適,再者說,守護首都安全,本身就是一件很神聖的事,也很有成就感,所以那些委屈也變得微不足道了吧。”郭擁旭笑了笑說。

□本報記者 陳藝 白瑩 餘翠平 馬超 李婧 文/攝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