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17歲出嫁,23歲守寡,沒讀過書,卻獨自培養出了一代大師胡適

她17歲出嫁,23歲守寡,沒讀過書,卻獨自培養出了一代大師胡適

最好的教育也許是拼媽,如胡適在《論家庭教育》一文中所言:“這家庭教育最重要的便是母親”。

胡適的母親便對胡適影響至深,“我在我母親的教訓之下住了九年,受了她的極大極深的影響”。

可以說,是胡適母親一手培養出了胡適這位文化大師,對我們今天的父母也有著很重要的啟示。

胡適母親名叫馮順弟,顧名思義是希望順著生下弟弟,後來果然也有了個弟弟。她生在一個貧窮的農家,父親是戰亂的倖存者,曾被太平軍擄去做苦力,臉上還燙著“太平天國”四個藍字。

“窮人的孩子早當家”,馮順弟從小就懂事、賢惠得很。

她父親去村外挑石頭蓋新房,還是小孩的馮順弟便去村口接應父親,從筐子裡取出一兩塊石頭抱到地基外,算是減輕父親一點辛苦。

她盼著自己能早日長大,能幫父母分擔更多。

17歲時,馮順弟到了婚娶之年,媒人來提親,竟然提的是一位47歲的老頭。

這老頭叫胡傳(原名珊,字鐵花),中過秀才,當過塾師,42歲時出門遠遊,現任江蘇候補知府,兩位前妻先後離世。

馮順弟的父母不太同意這門婚事,一來胡傳快50歲了,大兒子、大女兒都比馮順弟還大;二來不肯讓女兒嫁去做填房;三來怕讓人說閒話,“貪圖財勢,高攀官家”。

她17歲出嫁,23歲守寡,沒讀過書,卻獨自培養出了一代大師胡適

但馮順弟體諒父母,嫁給做官人家當填房可以多接彩禮,父親蓋房就不需要那麼辛苦了。

而且,她早就聽說過被稱為“珊先生”的胡傳,在14歲逛神會時也在眾人中見過“珊先生”,印象還不錯。

“珊先生還沒有到家,煙館賭場都關門了”,這句家鄉流傳的話始終刻在馮順弟腦海裡。

煙鬼、賭棍都怕“珊先生”,說明他是個好人,應該會是個好男人的,於是她對父母說:“只要你們倆都說他是個好人,就請你們做主吧。”

“至於嘛,男人家47歲也不能稱是年紀大了……”末了,她又輕輕補充道。

父母便知道馮順弟是樂意的,於是在1889年3月12日,馮順弟與胡傳成婚。

婚後,胡傳教馮順弟讀書識字,還幫老丈人家蓋了新房,夫妻生活非常美滿。

但好景不長,結婚不過6年,帶病在戰亂中奔走的胡傳便去世了。

此時,馮順弟只有23歲,胡適剛剛4歲,馮順弟從此一個人要挑起照顧家庭和培養胡適的重擔。

“以少年作後母,周旋於諸子諸婦之間”,再加上後來家業中落經濟困窘,馮順弟“困苦艱難有非外人所能喻者”。

“只因為還有我這一點骨血,她含辛茹苦,把全部希望寄託在我渺小而茫不可知的將來,這一點兒希望居然使她掙扎著活了23年”,胡適在《四十自述》中寫道。

她17歲出嫁,23歲守寡,沒讀過書,卻獨自培養出了一代大師胡適

胡適母親獨自當家後,因為是後媽、寡婦,所以經常受胡適哥哥、嫂嫂們的氣。

好在她脾氣好、氣量大,如胡適所言:“我母親待人最仁慈,最溫和,從來沒有一句傷人感情的話。”

胡適大哥是個敗家子,賭博、抽鴉片,在外借了一屁股債,回家拿東西就賣,燭臺、香爐、錫酒壺都被他“順手牽羊”過。

胡適父親在世時,曾要拿劍砍他,母親跪著哀求道:“使不得!千萬饒了他吧!不然人家以後會說我這個後孃不容……”

父親去世後,他更有恃無恐,屢屢以胡家名義賒煙錢、欠賭款,累計了不少債。

每年除夕,討債的人坐滿了胡適家的客廳,連門檻上都坐滿了,而胡適大哥早就躲出去了。

胡適母親則鎮定得很,料理完年夜飯後,給每個債主一點錢,好說歹說打發走。

不一會,胡適大哥從後門溜回來了,母親從不罵他,臉上不露出一點怒色。

這樣的年,胡適家過了六七年。

胡適兩個嫂子也不是省油的燈,大嫂無能而又不懂事,二嫂能幹氣量卻窄。

兩人常常鬧意見,只因胡適母親和氣、調節而未公開打罵。

胡適和兩個哥哥家的孩子年齡相仿,一起玩耍起了矛盾,母親總是責備胡適的不是。

兩個嫂子則一邊打孩子出氣,一邊指桑罵槐。

胡適母親常常裝作聽不見,實在忍不下去了便哭,哭她早逝的丈夫,哭她可憐的命運,直哭到嫂子過來勸才止住。

“如果我學得了一絲一毫的好脾氣,如果我學得了一點點待人接物的和氣,如果我能寬恕人,體諒人,我都得感謝我的慈母,”胡適在《四十自述》裡寫道。

在母親的言傳身教下,胡適學得了好脾氣,溫潤如玉,堪稱君子

胡適提出“容忍比自由更重要”,並以身作則為人寬容、溫和,“我的朋友胡適之”遍天下。

有次,胡適夫人江冬秀髮起火來,將一把水果刀扔向胡適,險些擊中胡適的臉,而胡適只是嘀咕了幾句了事。

她17歲出嫁,23歲守寡,沒讀過書,卻獨自培養出了一代大師胡適

幼年胡適,這是他最早的單人照

母親不僅教會了胡適好脾氣,還教會了胡適很多做人道理,“在這一點上,我的恩師就是我的母親”。

每天天亮,母親便把胡適喚醒,讓他自己想想昨天做錯了什麼事、說錯了什麼話,要他以後注意改正。

然後,她才把衣服給兒子,催他快去上學,胡適常常是最早到學堂的。

胡適做錯了事,母親從不在人前責備他。

到了夜深人靜的時候,母親才關起房門教訓胡適,有時罰跪,有時擰他。

有一個初秋的傍晚,胡適吃完飯在門口玩,身上只穿了件背心,被姨媽看到了。

姨媽拿了件衣服給胡適說:“穿上吧,涼了。”

胡適隨口回了一句俏皮話:“娘(涼)什麼!老子不老子呀!”

恰好,這話被胡適母親聽到了。

晚上,母親罰胡適跪下,重重責罰了一頓,“你沒了老子,是多麼得意的事!好用來說嘴!”

母親氣得發抖,不允許胡適上床睡覺。

見母親如此情狀,胡適後悔不迭,急忙磕頭認錯,又以手覆面,痛哭流涕。可馮順弟依舊不能消氣,罰胡適一直跪到了晚飯前。

馮順弟心裡一直拎得很清,該寵愛孩子的時候就寵愛,付出一切也在所不惜,但該教訓的時候,絕不心慈手軟,唯有如此,孩子才會知曉,到底什麼才是做人的底線。

只是自從那次體罰之後,胡適的眼睛因流淚過多進了病菌,害了一年多的眼翳。

後來,胡適回憶此景時發出肺腑之聲:“這是我的嚴師,我的慈母”。

從母親那,胡適學到了勤奮、自省、關愛他人等為人處事之道,這也是他成功、成名的重要原因。

她17歲出嫁,23歲守寡,沒讀過書,卻獨自培養出了一代大師胡適

胡適故居

此外,胡適從小體弱,母親讓他不準隨便亂跑,這養成了胡適愛靜不愛動的性格,也培養了他熱愛讀書的好習慣。

他常常第一個到學校,天黑才放學,晚上還要念夜書。

課餘時間,胡適常用來讀小說,《紅樓夢》《儒林外史》《薛仁貴徵東》等很多白話小說都看,母親很少干涉。

跟著家人去田裡割稻子,胡適常常坐在樹下只看自己的小說。

即使偶爾和夥伴們玩過家家遊戲,他也常常扮演諸葛亮、劉備之類的文角兒。

“我在這九年之中,只學得了讀書寫字兩件事。在文字和思想的方面,不能不算是打了一點底子”,胡適後來在《我的母親》中寫道。

也正因為胡適早年讀過不少白話小說,使得他了解白話文的好處,進而後來發起了新文化運動,一躍成為新文化領袖。

她17歲出嫁,23歲守寡,沒讀過書,卻獨自培養出了一代大師胡適

青年胡適

母親對胡適的教育也非常重視,一直不忘丈夫的遺囑:“穈兒天資頗聰穎,應該令他讀書”。

胡適3歲多,母親便把他送進了私塾,因為他身體太小還要別人抱起坐在高凳上。

她為了讓老師多加管教,總是比別人家多交私塾費用,第一年就送了6塊銀元,以後每年增加,最後一年加到12元,而其他家孩子一般只交兩塊銀元。

她讓老師為胡適講解書本上每句話的意思,而當時學塾對學生大多隻要求死記硬背不求理解。

有次,一個同窗好友拿著一封信,問胡適“父親大人膝下”是什麼意思。

這位同學雖然讀過四書五經卻不懂這句話的意思,胡適這時深深領會到母親多交學費的好處。

胡適因為認的字多,又懂得意思,所以不覺得讀書很苦,倒是在書裡發現了一個有趣的世界。十二三歲時,常常一堆十幾歲的小姑娘圍著胡適,聽他講古文裡的故事。

後來,胡適對此感慨道:“我一生最得力的是講書:父親母親為我講方字,兩位先生為我講書。念古文而不講解,等於念‘揭諦揭諦,波羅揭諦’,全無用處。”

因為受過私塾和母親的良好教育,胡適11歲就能看古文,還批閱了《資治通鑑》,學問差不多趕上老師了。

私塾老師怕耽誤胡適前程便提出辭職,胡適由二哥介紹、母親同意,於1904年離家去上海讀書。

此時的胡適實際年齡只有十二歲零兩三個月,母親臨別時裝作很高興的樣子,不曾掉一滴眼淚。

她還為兒子做了一隻枕頭套子,套子上用紫紅色線繡了兩行文字:“男兒立志出鄉關,讀不成名死不還。”

為不辜負母親的期望,胡適在上海刻苦用功,一度兩隻耳朵都聾了,後來又輟學教小學,掙錢贍養母親。

後來,胡適聽說考取留美官費生在國外學習能得不少錢,便寫信徵求母親意見。母親欣然答應

在胡適留美時期,母親一度生病嚴重,幾乎不能起床。

在被病痛折磨之際,她反覆叮囑家裡:

“要是我去了,千萬不要告訴穈兒。就像往常一樣,每個月按時給他寫信。等他學成歸國,就把這些照片留給他做紀念,穈兒見到照片,就等於是見到我了。”

情深至此,足見一個母親的格局

後來,胡適母親病情稍有好轉,又不顧家庭困難,花了80元鉅款買了本《圖書集成》給胡適,讓他開闊眼界。

母親還對胡適的婚姻大事放心不下,給胡適在家鄉里訂了一門親事。

1917年,胡適學成歸來後,赴北大任教,並遵從母命娶了小腳太太江東秀。

她17歲出嫁,23歲守寡,沒讀過書,卻獨自培養出了一代大師胡適

胡適與太太江東秀

第二年,兒媳懷孕的消息從北京傳來,胡適母親終於完成了使命,因為長期操勞過度、積勞成疾而轟然“倒塌”,享年只有46歲。

1918年,還不到50歲的馮順弟因舊疾復發,迴天無力,最終駕鶴西去。噩耗傳來,舉族上下莫不悲痛萬分,哀哭難忍。

當時,還在北大教書的胡適都沒來得及趕回家鄉,見母親最後一面。等到返鄉之際,母親早已入棺,音容笑貌,皆已隨風遠去。

她17歲出嫁,23歲守寡,沒讀過書,卻獨自培養出了一代大師胡適

“我有一個非常非常好的母親,她對我的深恩是無從報答的”,胡適在致美國留學時結識的“紅顏知己”韋蓮司的信中如此寫道。(這正是胡適為何最終娶江冬秀而非韋蓮司的原因,胡適對母親之恩“深感愧疚,我再不能硬著心腸來違揹她。”)

可以說,是母親一手培養了胡適的性格、愛好、習慣等,為胡適後來取得巨大成就奠定了基礎,驗證了胡適所說的:“這家庭教育最重要的便是母親”。

母親常常對胡適說父親的種種好處,告訴他:“你總要踏上你老子的腳步。我一生只曉得這一個完全的人,你要學他,不要跌他的股(丟臉之意)。”

這母親是真正的教育家,在那樣一個艱難的時代,她們在生活的苦難面前堅強、堅韌,在孩子的教育中慈愛、溫柔,本身就是孩子最好的導師,以一生的堅忍、善良和智慧,點綴了民國學界最耀眼的星空。

慶幸,我們生活的這個時代給予了女性更多的選擇權,女性的角色也更加多元化。無論是選擇成為家庭主婦、亦或是成為職場女性,每個角色,每種選擇都值得被尊重!

她17歲出嫁,23歲守寡,沒讀過書,卻獨自培養出了一代大師胡適

讓家長更懂教育,讓教育更有效,請點上方頭像關注“龔老師說教育”

(聲明:此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