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適相信,“做人的成本是仁善,是不斷地去幫助別人”。他樂於解囊相助朋友、同鄉、學生和那些向他求救的人,可他從不以慈善家自居,他對攫取權力和積累錢財沒有絲毫興趣。胡適的講學和稿費收入在同行中自然是很高的,但也架不住他千金散盡的文人豪氣。胡適的夫人江冬秀曾埋怨他說:“你今天資助張三,明天資助李四,再這樣幫助下去,我們也要人家資助了。”胡適不以為然,他的信條是“因為我知道我借出去的錢,總是‘一本萬利’,永遠有利息在人間”,這就是他創定的“胡氏高紅利”模式。江冬秀不愧賢內助,經胡適的一番解釋,她也想開了,夫妻之間達成不成文的協議,只要胡適要資助別人,大管家江冬秀都二話不說給錢。

1920年4月,方豪、賈壽椿等五位學生組成“遊日學生團”,去日本考察社會情況,介紹中國青年的思想和活動情況。胡適熱情支持這項活動,為他們墊付旅費。(耿雲志《胡適年譜》1989年版83頁)

1923年3月4日,胡適的遠房表親汪靜之寫信說:“自己陷入上天天無路,入地地無門的困境,現在只有你能救我,求你速為我設法。”1923年4月23日又致信:“願你再借助數十元,濟我緊急的正用。”由此可推想汪靜之已經得到胡適的資助。

胡適的捐款清單,帶你瞭解不一樣的胡適,突破你的認識!

胡適和妻子江冬秀(圖片來自網絡)

1923年9月9日,胡適致信江冬秀,請她於“績溪會館存款中借180元給胡敦元作學費”。胡敦元,績溪人,比胡適小14歲,當時就讀於清華大學,1925年赴美深造,獲哥倫比亞大學博士學位。

1925年,胡適借給中國公學的同學張奚若1000元,作為自哥倫比亞大學回國的路費。張奚若回國後,先後在中央大學、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執教,主要教授西洋政治思想史。(蘇育生《胡適與張奚若》,《胡適研究通訊》2010年第3期)

1927年1月7日,“五四”著名學生領袖許德珩致信,收到胡適的信和寄款表示感謝。告14日自馬賽啟程,所借之款擬歸國後一年半內歸還。(耿雲志《胡適年譜》155頁)

1930年3月,湖南女子李欣叔給胡適寫信講述她離家出走的經歷:“一來我的父母親強迫我從人,二來我自從看了五卷《新青年》雜誌,就不滿意我的環境⋯⋯三十六計走為上計。”經過黎錦暉介紹,這名女子見到了胡適,胡適給她一筆錢,讓她先治目疾。(耿雲志《胡適年譜》82頁)

1932年1月30日吳晗致信附言:附還匯票洋40元,請收為盼。(《吳晗自傳書信文集》81頁)

1937年10月9日,在寫給江冬秀的信中,胡適提到:“在香港遇見陳受頤夫婦,窮得不得了,我借了錢給他們做路費,介紹他們到檀香山大學去教一年書。”20世紀30年代初期,陳受頤曾任北大史學系主任。

胡適的捐款清單,帶你瞭解不一樣的胡適,突破你的認識!

陳寅恪(圖片來自網絡)

陳寅恪自幼患有眼疾,抗戰期間右眼失明,左眼也有視網膜脫落危險,在倫敦治療未果,1946年,陳寅恪乘船回國,途經美國。胡適當時正在紐約緊急打點行裝,準備回國出任北大校長。知道陳寅恪的病情後,他找了許多眼科專家為陳寅恪治療,都沒有結果。於是胡適“百忙之中請人去銀行辦匯票1000美金,請漢升帶給寅恪。”(《胡適日記》1946年4月16日)

1947年冬,全國經濟崩潰,在清華任教的陳寅恪無煤生爐火,胡適想要資助“一筆頗大數目的美元”,陳寅恪堅決不要。胡適誠心要幫忙,陳寅恪讓步說,願以藏書交換。胡適讓季羨林帶胡的汽車去清華陳先生的家中裝了一車“西文關於佛教和中亞古代語言的極為珍貴的書”。陳先生只願收2000美元。

1948年3月27日,以上海新匯來1200元稿費,捐給北大的自費生助繳食費。(季維龍等《胡適年譜》1986年版780頁)

1952年胡適到臺灣講學,將父親著作的稿酬又加上2200元共7200元捐作臺東籍大學生獎學金。胡適父親胡傳曾任臺東直隸州知州,還在襁褓中的胡適和母親一起跟隨父親在臺東居住,三歲時回到大陸。

胡適的捐款清單,帶你瞭解不一樣的胡適,突破你的認識!

陳之藩(圖片來自網絡)

1954年,電機工程學者陳之藩想要到美國深造,但身無積蓄。胡適知道後拿出2400美元給他充當赴美留學的保證金。陳之藩與胡適相識於1947年,當時陳是北洋大學大三的學生,在廣播裡聽到胡適的講演,便提筆給胡適寫信,後來兩人成為忘年筆友。胡適1962年在臺灣逝世的時候,在美國任教的陳之藩含淚連寫了九篇紀念胡適的文章,動情地回憶:“並不是我偏愛他,沒有人不愛春風的,沒有人在春風中不陶醉的。”

1958年11月,胡適對祕書胡頌平說:“(教育學家)餘家菊的眼睛瞎了。他前年到美國去開刀,為了醫眼睛,中央只給他一千美金,怎麼夠用。我幫了他一個大忙,花了不少錢。”(胡頌平《胡適之先生晚年談話錄》82頁)

1959年12月,胡適對胡頌平說:“將支票1000元送給董作賓先生。我希望他不要去南洋,他身體還沒有復原,遠行是以生命為兒戲啊!”胡適計劃每月送去1000元。(朱洪《胡適大傳》1229頁)董作賓1959年5月中風,治療後行動和語言遲鈍,但仍堅持工作。1960年,董作賓還是去了馬來西亞大學擔任校外考試委員。

1961年,大學畢業不久的李敖非常窮困,把褲子都送進當鋪。胡適聽說後,寫信給他並附1000元支票。李敖在鳳凰衛視的訪談中說:“那時候1000元相當於現在4萬塊錢的新臺幣,就是相當於1萬塊錢的人民幣。他幫了我很大的一個忙,我把他的支票兌現以前,還特別照張照片。”

1959年,在擔任中研院院長期間,胡適與一位熱心學習、關心民主政治的賣燒餅小販袁瓞成為朋友,數次通信和在家中接待他。得知袁瓞患鼻癌,胡適寫信給臺大醫院院長說:“這是我的好朋友袁瓞,一切治療費用由我負責。”1961年,在胡適的葬禮上,人們看到一位衣著普通、皮膚黝黑的年輕人孤獨地站在人群中,與滿堂文人和官僚氣質不同,他就是袁瓞。相比於許多自稱與胡適有交情的江湖顯貴,這個賣燒餅的小販更有資格說:我來看望的是“我的朋友胡適之”。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