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適“父母無恩論”:你給了他生命,卻不能禁錮他的思想'

"

電影《無問西東》,以一個初生嬰兒的畫面開場,旁白:“如果提前瞭解了你們要面對的人生,不知你們是否還會有勇氣前來”。

事實上,無論是否有勇氣,孩子都會前來,因為有權按下選擇鍵的不是他們,而是他們的父母。

他們為你而來,只是因為你們想要有一個孩子,他便毫無選擇地被帶到這個世上。

所以,並不是孩子應該叩謝父母的生育之恩,而是父母應該感謝孩子。

"

電影《無問西東》,以一個初生嬰兒的畫面開場,旁白:“如果提前瞭解了你們要面對的人生,不知你們是否還會有勇氣前來”。

事實上,無論是否有勇氣,孩子都會前來,因為有權按下選擇鍵的不是他們,而是他們的父母。

他們為你而來,只是因為你們想要有一個孩子,他便毫無選擇地被帶到這個世上。

所以,並不是孩子應該叩謝父母的生育之恩,而是父母應該感謝孩子。

胡適“父母無恩論”:你給了他生命,卻不能禁錮他的思想

作為父母,你為什麼想生孩子?

有多少人,在生孩子前認真問過自己:我為什麼要生個孩子?通過生孩子,我想實現什麼?

生命的延續?

證明愛情,讓婚姻更穩固?

我有未完成的遺憾、未實現的理想,希望由一個人傳承著我血緣的人替我實現?

父母的錯誤教育方式,曾給我的人生造成不可磨滅的影響,我需要通過科學養育孩子的過程,療愈內心的創傷;

……

"

電影《無問西東》,以一個初生嬰兒的畫面開場,旁白:“如果提前瞭解了你們要面對的人生,不知你們是否還會有勇氣前來”。

事實上,無論是否有勇氣,孩子都會前來,因為有權按下選擇鍵的不是他們,而是他們的父母。

他們為你而來,只是因為你們想要有一個孩子,他便毫無選擇地被帶到這個世上。

所以,並不是孩子應該叩謝父母的生育之恩,而是父母應該感謝孩子。

胡適“父母無恩論”:你給了他生命,卻不能禁錮他的思想

作為父母,你為什麼想生孩子?

有多少人,在生孩子前認真問過自己:我為什麼要生個孩子?通過生孩子,我想實現什麼?

生命的延續?

證明愛情,讓婚姻更穩固?

我有未完成的遺憾、未實現的理想,希望由一個人傳承著我血緣的人替我實現?

父母的錯誤教育方式,曾給我的人生造成不可磨滅的影響,我需要通過科學養育孩子的過程,療愈內心的創傷;

……

胡適“父母無恩論”:你給了他生命,卻不能禁錮他的思想

很多人說父母對孩子的愛是無私的,但是,事實真的如此嗎?

其實,生命從一開始就是有條件的。

父母最愛說“我都是為你好”,另一些父母則喜歡說:“你是個優秀的孩子,我們對你抱有很高的期望。”

“期望”的說法,看似一種鼓勵,實則暗含著一種控制。尤其是高期待,更是如此。

因期待未達成而產生失望的情緒,有些父母粗暴對待,直接把孩子打一頓。有些則採取冷暴力的方式,企圖讓孩子自我感知並反省,這些都是“因為沒有滿足父母期待”而受到的懲罰——

最近熱播的《小歡喜》,宋倩為了喬英子的高考,嚴密佈防,360度無死度的監督控制,目標北大清華二者之一。當她對自己的努力和成果沾沾自喜時,卻發現喬英子竟連續幾天向學校稱病請假。

她終於發現了喬英子的“祕密基地”,滿屋子拼裝接近完成的大型樂高,那是她嚴防死守,以耽誤學習為由嚴令禁止的東西,更令她傷心失望的是喬英子把她辛苦燉的燕窩給了爸爸的女朋友喝,她眼見“一家三口其樂融融”的情景,感覺自己多年的艱辛付之一炬,最寶貝的女兒被人搶走了,她哭著毀掉了英子的樂高。

之後她一反常態,對喬英子不聞不問,讓女兒保受愧疚的折磨,並惶惶不可終日,也為後來的抑鬱症埋下了伏筆。

看,宋倩自詡“我都是為了你好啊!你可是媽的一切啊!”,其實她的愛需要孩子以忠誠、聽話、學習好等作為條件來交換。

"

電影《無問西東》,以一個初生嬰兒的畫面開場,旁白:“如果提前瞭解了你們要面對的人生,不知你們是否還會有勇氣前來”。

事實上,無論是否有勇氣,孩子都會前來,因為有權按下選擇鍵的不是他們,而是他們的父母。

他們為你而來,只是因為你們想要有一個孩子,他便毫無選擇地被帶到這個世上。

所以,並不是孩子應該叩謝父母的生育之恩,而是父母應該感謝孩子。

胡適“父母無恩論”:你給了他生命,卻不能禁錮他的思想

作為父母,你為什麼想生孩子?

有多少人,在生孩子前認真問過自己:我為什麼要生個孩子?通過生孩子,我想實現什麼?

生命的延續?

證明愛情,讓婚姻更穩固?

我有未完成的遺憾、未實現的理想,希望由一個人傳承著我血緣的人替我實現?

父母的錯誤教育方式,曾給我的人生造成不可磨滅的影響,我需要通過科學養育孩子的過程,療愈內心的創傷;

……

胡適“父母無恩論”:你給了他生命,卻不能禁錮他的思想

很多人說父母對孩子的愛是無私的,但是,事實真的如此嗎?

其實,生命從一開始就是有條件的。

父母最愛說“我都是為你好”,另一些父母則喜歡說:“你是個優秀的孩子,我們對你抱有很高的期望。”

“期望”的說法,看似一種鼓勵,實則暗含著一種控制。尤其是高期待,更是如此。

因期待未達成而產生失望的情緒,有些父母粗暴對待,直接把孩子打一頓。有些則採取冷暴力的方式,企圖讓孩子自我感知並反省,這些都是“因為沒有滿足父母期待”而受到的懲罰——

最近熱播的《小歡喜》,宋倩為了喬英子的高考,嚴密佈防,360度無死度的監督控制,目標北大清華二者之一。當她對自己的努力和成果沾沾自喜時,卻發現喬英子竟連續幾天向學校稱病請假。

她終於發現了喬英子的“祕密基地”,滿屋子拼裝接近完成的大型樂高,那是她嚴防死守,以耽誤學習為由嚴令禁止的東西,更令她傷心失望的是喬英子把她辛苦燉的燕窩給了爸爸的女朋友喝,她眼見“一家三口其樂融融”的情景,感覺自己多年的艱辛付之一炬,最寶貝的女兒被人搶走了,她哭著毀掉了英子的樂高。

之後她一反常態,對喬英子不聞不問,讓女兒保受愧疚的折磨,並惶惶不可終日,也為後來的抑鬱症埋下了伏筆。

看,宋倩自詡“我都是為了你好啊!你可是媽的一切啊!”,其實她的愛需要孩子以忠誠、聽話、學習好等作為條件來交換。

胡適“父母無恩論”:你給了他生命,卻不能禁錮他的思想

若生而不養,養而不教,何恩之有?

電影《何以為家》由真實事件改編,講述了12歲的黎巴嫩男孩贊恩起訴自己的父母:“因為他們生了我。”這聽起來多麼的荒誕不經,但這不是頑劣孩子的惡作劇,也不是離經叛道,這個孩子是嚴肅的。

他說:我想讓那些不會照顧孩子的人不要生孩子,否則長大後能回憶的是什麼?是暴力、虐待、侮辱,或者毆打嗎?被鐵鏈鎖,被水管澆、被皮帶抽嗎?生活簡直就是一坨狗屎,比我腳上的鞋還髒,我天天活在地獄裡,受著煎熬,就像我做夢都想吃雞肉一樣,命運為什麼要折磨我,我本來以為,我們會長大,長成一個好人,會受人尊敬,有很多人喜愛,但是真主卻讓我們像地毯一樣被人踩在腳下。我懇求父母不要再生孩子了。

"

電影《無問西東》,以一個初生嬰兒的畫面開場,旁白:“如果提前瞭解了你們要面對的人生,不知你們是否還會有勇氣前來”。

事實上,無論是否有勇氣,孩子都會前來,因為有權按下選擇鍵的不是他們,而是他們的父母。

他們為你而來,只是因為你們想要有一個孩子,他便毫無選擇地被帶到這個世上。

所以,並不是孩子應該叩謝父母的生育之恩,而是父母應該感謝孩子。

胡適“父母無恩論”:你給了他生命,卻不能禁錮他的思想

作為父母,你為什麼想生孩子?

有多少人,在生孩子前認真問過自己:我為什麼要生個孩子?通過生孩子,我想實現什麼?

生命的延續?

證明愛情,讓婚姻更穩固?

我有未完成的遺憾、未實現的理想,希望由一個人傳承著我血緣的人替我實現?

父母的錯誤教育方式,曾給我的人生造成不可磨滅的影響,我需要通過科學養育孩子的過程,療愈內心的創傷;

……

胡適“父母無恩論”:你給了他生命,卻不能禁錮他的思想

很多人說父母對孩子的愛是無私的,但是,事實真的如此嗎?

其實,生命從一開始就是有條件的。

父母最愛說“我都是為你好”,另一些父母則喜歡說:“你是個優秀的孩子,我們對你抱有很高的期望。”

“期望”的說法,看似一種鼓勵,實則暗含著一種控制。尤其是高期待,更是如此。

因期待未達成而產生失望的情緒,有些父母粗暴對待,直接把孩子打一頓。有些則採取冷暴力的方式,企圖讓孩子自我感知並反省,這些都是“因為沒有滿足父母期待”而受到的懲罰——

最近熱播的《小歡喜》,宋倩為了喬英子的高考,嚴密佈防,360度無死度的監督控制,目標北大清華二者之一。當她對自己的努力和成果沾沾自喜時,卻發現喬英子竟連續幾天向學校稱病請假。

她終於發現了喬英子的“祕密基地”,滿屋子拼裝接近完成的大型樂高,那是她嚴防死守,以耽誤學習為由嚴令禁止的東西,更令她傷心失望的是喬英子把她辛苦燉的燕窩給了爸爸的女朋友喝,她眼見“一家三口其樂融融”的情景,感覺自己多年的艱辛付之一炬,最寶貝的女兒被人搶走了,她哭著毀掉了英子的樂高。

之後她一反常態,對喬英子不聞不問,讓女兒保受愧疚的折磨,並惶惶不可終日,也為後來的抑鬱症埋下了伏筆。

看,宋倩自詡“我都是為了你好啊!你可是媽的一切啊!”,其實她的愛需要孩子以忠誠、聽話、學習好等作為條件來交換。

胡適“父母無恩論”:你給了他生命,卻不能禁錮他的思想

若生而不養,養而不教,何恩之有?

電影《何以為家》由真實事件改編,講述了12歲的黎巴嫩男孩贊恩起訴自己的父母:“因為他們生了我。”這聽起來多麼的荒誕不經,但這不是頑劣孩子的惡作劇,也不是離經叛道,這個孩子是嚴肅的。

他說:我想讓那些不會照顧孩子的人不要生孩子,否則長大後能回憶的是什麼?是暴力、虐待、侮辱,或者毆打嗎?被鐵鏈鎖,被水管澆、被皮帶抽嗎?生活簡直就是一坨狗屎,比我腳上的鞋還髒,我天天活在地獄裡,受著煎熬,就像我做夢都想吃雞肉一樣,命運為什麼要折磨我,我本來以為,我們會長大,長成一個好人,會受人尊敬,有很多人喜愛,但是真主卻讓我們像地毯一樣被人踩在腳下。我懇求父母不要再生孩子了。

胡適“父母無恩論”:你給了他生命,卻不能禁錮他的思想

日本作家伊阪幸太郎曾說過:“一想到為人父母居然不用通過考試,就覺得太可怕了。”

贊恩的父母根本沒有能力撫養孩子,卻不斷的生育。12歲的贊恩已經做了很多苦力來供養家庭,而他11歲的妹妹,又被父母強行賣給房東,用以抵房租,這也導致11歲的薩哈嫁過去,兩三個月就因懷孕失血而死了,這讓贊恩十分氣憤絕望。

“他們是我的孩子,我的骨肉,你們沒有資格批評我,只有我有資格。”這句話來自贊恩的媽媽,那個被指控生而不養的人。

贊恩爸爸在法庭上說:“我怎麼知道,我也是這樣過來的。別人告訴我不生孩子就沒有指望,唯有孩子能讓我挺起腰,可是現在孩子把我的腰都累斷了。”

他們生孩子的目的是希望通過孩子讓自己的境況好轉,而不是以培養孩子的未來為目的,即使考慮讓孩子上學,也是因為學校可以讓孩子果腹,所以,大一點兒的孩子在監獄裡,就像住宿學校一樣自然,12歲的男孩去幫工,11歲女孩去嫁人,未成年的一群孩子上街去買甜菜汁,他們衣衫不整,他們沒有生活,只是活著,至於活著的意義,無從談起。

"

電影《無問西東》,以一個初生嬰兒的畫面開場,旁白:“如果提前瞭解了你們要面對的人生,不知你們是否還會有勇氣前來”。

事實上,無論是否有勇氣,孩子都會前來,因為有權按下選擇鍵的不是他們,而是他們的父母。

他們為你而來,只是因為你們想要有一個孩子,他便毫無選擇地被帶到這個世上。

所以,並不是孩子應該叩謝父母的生育之恩,而是父母應該感謝孩子。

胡適“父母無恩論”:你給了他生命,卻不能禁錮他的思想

作為父母,你為什麼想生孩子?

有多少人,在生孩子前認真問過自己:我為什麼要生個孩子?通過生孩子,我想實現什麼?

生命的延續?

證明愛情,讓婚姻更穩固?

我有未完成的遺憾、未實現的理想,希望由一個人傳承著我血緣的人替我實現?

父母的錯誤教育方式,曾給我的人生造成不可磨滅的影響,我需要通過科學養育孩子的過程,療愈內心的創傷;

……

胡適“父母無恩論”:你給了他生命,卻不能禁錮他的思想

很多人說父母對孩子的愛是無私的,但是,事實真的如此嗎?

其實,生命從一開始就是有條件的。

父母最愛說“我都是為你好”,另一些父母則喜歡說:“你是個優秀的孩子,我們對你抱有很高的期望。”

“期望”的說法,看似一種鼓勵,實則暗含著一種控制。尤其是高期待,更是如此。

因期待未達成而產生失望的情緒,有些父母粗暴對待,直接把孩子打一頓。有些則採取冷暴力的方式,企圖讓孩子自我感知並反省,這些都是“因為沒有滿足父母期待”而受到的懲罰——

最近熱播的《小歡喜》,宋倩為了喬英子的高考,嚴密佈防,360度無死度的監督控制,目標北大清華二者之一。當她對自己的努力和成果沾沾自喜時,卻發現喬英子竟連續幾天向學校稱病請假。

她終於發現了喬英子的“祕密基地”,滿屋子拼裝接近完成的大型樂高,那是她嚴防死守,以耽誤學習為由嚴令禁止的東西,更令她傷心失望的是喬英子把她辛苦燉的燕窩給了爸爸的女朋友喝,她眼見“一家三口其樂融融”的情景,感覺自己多年的艱辛付之一炬,最寶貝的女兒被人搶走了,她哭著毀掉了英子的樂高。

之後她一反常態,對喬英子不聞不問,讓女兒保受愧疚的折磨,並惶惶不可終日,也為後來的抑鬱症埋下了伏筆。

看,宋倩自詡“我都是為了你好啊!你可是媽的一切啊!”,其實她的愛需要孩子以忠誠、聽話、學習好等作為條件來交換。

胡適“父母無恩論”:你給了他生命,卻不能禁錮他的思想

若生而不養,養而不教,何恩之有?

電影《何以為家》由真實事件改編,講述了12歲的黎巴嫩男孩贊恩起訴自己的父母:“因為他們生了我。”這聽起來多麼的荒誕不經,但這不是頑劣孩子的惡作劇,也不是離經叛道,這個孩子是嚴肅的。

他說:我想讓那些不會照顧孩子的人不要生孩子,否則長大後能回憶的是什麼?是暴力、虐待、侮辱,或者毆打嗎?被鐵鏈鎖,被水管澆、被皮帶抽嗎?生活簡直就是一坨狗屎,比我腳上的鞋還髒,我天天活在地獄裡,受著煎熬,就像我做夢都想吃雞肉一樣,命運為什麼要折磨我,我本來以為,我們會長大,長成一個好人,會受人尊敬,有很多人喜愛,但是真主卻讓我們像地毯一樣被人踩在腳下。我懇求父母不要再生孩子了。

胡適“父母無恩論”:你給了他生命,卻不能禁錮他的思想

日本作家伊阪幸太郎曾說過:“一想到為人父母居然不用通過考試,就覺得太可怕了。”

贊恩的父母根本沒有能力撫養孩子,卻不斷的生育。12歲的贊恩已經做了很多苦力來供養家庭,而他11歲的妹妹,又被父母強行賣給房東,用以抵房租,這也導致11歲的薩哈嫁過去,兩三個月就因懷孕失血而死了,這讓贊恩十分氣憤絕望。

“他們是我的孩子,我的骨肉,你們沒有資格批評我,只有我有資格。”這句話來自贊恩的媽媽,那個被指控生而不養的人。

贊恩爸爸在法庭上說:“我怎麼知道,我也是這樣過來的。別人告訴我不生孩子就沒有指望,唯有孩子能讓我挺起腰,可是現在孩子把我的腰都累斷了。”

他們生孩子的目的是希望通過孩子讓自己的境況好轉,而不是以培養孩子的未來為目的,即使考慮讓孩子上學,也是因為學校可以讓孩子果腹,所以,大一點兒的孩子在監獄裡,就像住宿學校一樣自然,12歲的男孩去幫工,11歲女孩去嫁人,未成年的一群孩子上街去買甜菜汁,他們衣衫不整,他們沒有生活,只是活著,至於活著的意義,無從談起。

胡適“父母無恩論”:你給了他生命,卻不能禁錮他的思想

先賢早有“父母於子無恩論”,胡適說父母對孩子,不是恩情,而是責任。

“儒者論曰:天地故生人,此言妄也!夫天地合氣,人偶自生也。猶夫婦合氣,子則自生也。夫婦合氣,非當時欲得生子,情慾動而合,合而生子矣!且夫婦不故生子,以知天地不故生人也。”

——王充《論衡》

“父之於子,當有何親?論其本意,實為情慾發耳。子之於母,亦復奚為?譬如寄物缶中,出則離矣。”

——《後漢書·孔融傳》

胡適先生曾在《每週評論》發表題為《我的兒子》的文章,文中“樹本無心結子,我也無恩於你”,這和孔融的觀點頗為相似。

汪長祿先生讀了文章後致信胡適,提出的3點疑問,正是我們教育孩子時困惑的地方:

到底該怎麼擺正和孩子之間的關係?到底該把孩子放在家庭的什麼位置?

我們看看胡適先生怎麼說?


1.父母養育孩子,卻不認為對孩子有恩,是不是會把孩子養成一個白眼狼呢?

"

電影《無問西東》,以一個初生嬰兒的畫面開場,旁白:“如果提前瞭解了你們要面對的人生,不知你們是否還會有勇氣前來”。

事實上,無論是否有勇氣,孩子都會前來,因為有權按下選擇鍵的不是他們,而是他們的父母。

他們為你而來,只是因為你們想要有一個孩子,他便毫無選擇地被帶到這個世上。

所以,並不是孩子應該叩謝父母的生育之恩,而是父母應該感謝孩子。

胡適“父母無恩論”:你給了他生命,卻不能禁錮他的思想

作為父母,你為什麼想生孩子?

有多少人,在生孩子前認真問過自己:我為什麼要生個孩子?通過生孩子,我想實現什麼?

生命的延續?

證明愛情,讓婚姻更穩固?

我有未完成的遺憾、未實現的理想,希望由一個人傳承著我血緣的人替我實現?

父母的錯誤教育方式,曾給我的人生造成不可磨滅的影響,我需要通過科學養育孩子的過程,療愈內心的創傷;

……

胡適“父母無恩論”:你給了他生命,卻不能禁錮他的思想

很多人說父母對孩子的愛是無私的,但是,事實真的如此嗎?

其實,生命從一開始就是有條件的。

父母最愛說“我都是為你好”,另一些父母則喜歡說:“你是個優秀的孩子,我們對你抱有很高的期望。”

“期望”的說法,看似一種鼓勵,實則暗含著一種控制。尤其是高期待,更是如此。

因期待未達成而產生失望的情緒,有些父母粗暴對待,直接把孩子打一頓。有些則採取冷暴力的方式,企圖讓孩子自我感知並反省,這些都是“因為沒有滿足父母期待”而受到的懲罰——

最近熱播的《小歡喜》,宋倩為了喬英子的高考,嚴密佈防,360度無死度的監督控制,目標北大清華二者之一。當她對自己的努力和成果沾沾自喜時,卻發現喬英子竟連續幾天向學校稱病請假。

她終於發現了喬英子的“祕密基地”,滿屋子拼裝接近完成的大型樂高,那是她嚴防死守,以耽誤學習為由嚴令禁止的東西,更令她傷心失望的是喬英子把她辛苦燉的燕窩給了爸爸的女朋友喝,她眼見“一家三口其樂融融”的情景,感覺自己多年的艱辛付之一炬,最寶貝的女兒被人搶走了,她哭著毀掉了英子的樂高。

之後她一反常態,對喬英子不聞不問,讓女兒保受愧疚的折磨,並惶惶不可終日,也為後來的抑鬱症埋下了伏筆。

看,宋倩自詡“我都是為了你好啊!你可是媽的一切啊!”,其實她的愛需要孩子以忠誠、聽話、學習好等作為條件來交換。

胡適“父母無恩論”:你給了他生命,卻不能禁錮他的思想

若生而不養,養而不教,何恩之有?

電影《何以為家》由真實事件改編,講述了12歲的黎巴嫩男孩贊恩起訴自己的父母:“因為他們生了我。”這聽起來多麼的荒誕不經,但這不是頑劣孩子的惡作劇,也不是離經叛道,這個孩子是嚴肅的。

他說:我想讓那些不會照顧孩子的人不要生孩子,否則長大後能回憶的是什麼?是暴力、虐待、侮辱,或者毆打嗎?被鐵鏈鎖,被水管澆、被皮帶抽嗎?生活簡直就是一坨狗屎,比我腳上的鞋還髒,我天天活在地獄裡,受著煎熬,就像我做夢都想吃雞肉一樣,命運為什麼要折磨我,我本來以為,我們會長大,長成一個好人,會受人尊敬,有很多人喜愛,但是真主卻讓我們像地毯一樣被人踩在腳下。我懇求父母不要再生孩子了。

胡適“父母無恩論”:你給了他生命,卻不能禁錮他的思想

日本作家伊阪幸太郎曾說過:“一想到為人父母居然不用通過考試,就覺得太可怕了。”

贊恩的父母根本沒有能力撫養孩子,卻不斷的生育。12歲的贊恩已經做了很多苦力來供養家庭,而他11歲的妹妹,又被父母強行賣給房東,用以抵房租,這也導致11歲的薩哈嫁過去,兩三個月就因懷孕失血而死了,這讓贊恩十分氣憤絕望。

“他們是我的孩子,我的骨肉,你們沒有資格批評我,只有我有資格。”這句話來自贊恩的媽媽,那個被指控生而不養的人。

贊恩爸爸在法庭上說:“我怎麼知道,我也是這樣過來的。別人告訴我不生孩子就沒有指望,唯有孩子能讓我挺起腰,可是現在孩子把我的腰都累斷了。”

他們生孩子的目的是希望通過孩子讓自己的境況好轉,而不是以培養孩子的未來為目的,即使考慮讓孩子上學,也是因為學校可以讓孩子果腹,所以,大一點兒的孩子在監獄裡,就像住宿學校一樣自然,12歲的男孩去幫工,11歲女孩去嫁人,未成年的一群孩子上街去買甜菜汁,他們衣衫不整,他們沒有生活,只是活著,至於活著的意義,無從談起。

胡適“父母無恩論”:你給了他生命,卻不能禁錮他的思想

先賢早有“父母於子無恩論”,胡適說父母對孩子,不是恩情,而是責任。

“儒者論曰:天地故生人,此言妄也!夫天地合氣,人偶自生也。猶夫婦合氣,子則自生也。夫婦合氣,非當時欲得生子,情慾動而合,合而生子矣!且夫婦不故生子,以知天地不故生人也。”

——王充《論衡》

“父之於子,當有何親?論其本意,實為情慾發耳。子之於母,亦復奚為?譬如寄物缶中,出則離矣。”

——《後漢書·孔融傳》

胡適先生曾在《每週評論》發表題為《我的兒子》的文章,文中“樹本無心結子,我也無恩於你”,這和孔融的觀點頗為相似。

汪長祿先生讀了文章後致信胡適,提出的3點疑問,正是我們教育孩子時困惑的地方:

到底該怎麼擺正和孩子之間的關係?到底該把孩子放在家庭的什麼位置?

我們看看胡適先生怎麼說?


1.父母養育孩子,卻不認為對孩子有恩,是不是會把孩子養成一個白眼狼呢?

胡適“父母無恩論”:你給了他生命,卻不能禁錮他的思想

胡適說,養育孩子,不是父母對孩子的恩情,而是責任。把孩子生下來,就有責任養育他,教育他成人,所以孩子對父母來說也並不存在報恩這一說。以下為回信內容節選:

"

電影《無問西東》,以一個初生嬰兒的畫面開場,旁白:“如果提前瞭解了你們要面對的人生,不知你們是否還會有勇氣前來”。

事實上,無論是否有勇氣,孩子都會前來,因為有權按下選擇鍵的不是他們,而是他們的父母。

他們為你而來,只是因為你們想要有一個孩子,他便毫無選擇地被帶到這個世上。

所以,並不是孩子應該叩謝父母的生育之恩,而是父母應該感謝孩子。

胡適“父母無恩論”:你給了他生命,卻不能禁錮他的思想

作為父母,你為什麼想生孩子?

有多少人,在生孩子前認真問過自己:我為什麼要生個孩子?通過生孩子,我想實現什麼?

生命的延續?

證明愛情,讓婚姻更穩固?

我有未完成的遺憾、未實現的理想,希望由一個人傳承著我血緣的人替我實現?

父母的錯誤教育方式,曾給我的人生造成不可磨滅的影響,我需要通過科學養育孩子的過程,療愈內心的創傷;

……

胡適“父母無恩論”:你給了他生命,卻不能禁錮他的思想

很多人說父母對孩子的愛是無私的,但是,事實真的如此嗎?

其實,生命從一開始就是有條件的。

父母最愛說“我都是為你好”,另一些父母則喜歡說:“你是個優秀的孩子,我們對你抱有很高的期望。”

“期望”的說法,看似一種鼓勵,實則暗含著一種控制。尤其是高期待,更是如此。

因期待未達成而產生失望的情緒,有些父母粗暴對待,直接把孩子打一頓。有些則採取冷暴力的方式,企圖讓孩子自我感知並反省,這些都是“因為沒有滿足父母期待”而受到的懲罰——

最近熱播的《小歡喜》,宋倩為了喬英子的高考,嚴密佈防,360度無死度的監督控制,目標北大清華二者之一。當她對自己的努力和成果沾沾自喜時,卻發現喬英子竟連續幾天向學校稱病請假。

她終於發現了喬英子的“祕密基地”,滿屋子拼裝接近完成的大型樂高,那是她嚴防死守,以耽誤學習為由嚴令禁止的東西,更令她傷心失望的是喬英子把她辛苦燉的燕窩給了爸爸的女朋友喝,她眼見“一家三口其樂融融”的情景,感覺自己多年的艱辛付之一炬,最寶貝的女兒被人搶走了,她哭著毀掉了英子的樂高。

之後她一反常態,對喬英子不聞不問,讓女兒保受愧疚的折磨,並惶惶不可終日,也為後來的抑鬱症埋下了伏筆。

看,宋倩自詡“我都是為了你好啊!你可是媽的一切啊!”,其實她的愛需要孩子以忠誠、聽話、學習好等作為條件來交換。

胡適“父母無恩論”:你給了他生命,卻不能禁錮他的思想

若生而不養,養而不教,何恩之有?

電影《何以為家》由真實事件改編,講述了12歲的黎巴嫩男孩贊恩起訴自己的父母:“因為他們生了我。”這聽起來多麼的荒誕不經,但這不是頑劣孩子的惡作劇,也不是離經叛道,這個孩子是嚴肅的。

他說:我想讓那些不會照顧孩子的人不要生孩子,否則長大後能回憶的是什麼?是暴力、虐待、侮辱,或者毆打嗎?被鐵鏈鎖,被水管澆、被皮帶抽嗎?生活簡直就是一坨狗屎,比我腳上的鞋還髒,我天天活在地獄裡,受著煎熬,就像我做夢都想吃雞肉一樣,命運為什麼要折磨我,我本來以為,我們會長大,長成一個好人,會受人尊敬,有很多人喜愛,但是真主卻讓我們像地毯一樣被人踩在腳下。我懇求父母不要再生孩子了。

胡適“父母無恩論”:你給了他生命,卻不能禁錮他的思想

日本作家伊阪幸太郎曾說過:“一想到為人父母居然不用通過考試,就覺得太可怕了。”

贊恩的父母根本沒有能力撫養孩子,卻不斷的生育。12歲的贊恩已經做了很多苦力來供養家庭,而他11歲的妹妹,又被父母強行賣給房東,用以抵房租,這也導致11歲的薩哈嫁過去,兩三個月就因懷孕失血而死了,這讓贊恩十分氣憤絕望。

“他們是我的孩子,我的骨肉,你們沒有資格批評我,只有我有資格。”這句話來自贊恩的媽媽,那個被指控生而不養的人。

贊恩爸爸在法庭上說:“我怎麼知道,我也是這樣過來的。別人告訴我不生孩子就沒有指望,唯有孩子能讓我挺起腰,可是現在孩子把我的腰都累斷了。”

他們生孩子的目的是希望通過孩子讓自己的境況好轉,而不是以培養孩子的未來為目的,即使考慮讓孩子上學,也是因為學校可以讓孩子果腹,所以,大一點兒的孩子在監獄裡,就像住宿學校一樣自然,12歲的男孩去幫工,11歲女孩去嫁人,未成年的一群孩子上街去買甜菜汁,他們衣衫不整,他們沒有生活,只是活著,至於活著的意義,無從談起。

胡適“父母無恩論”:你給了他生命,卻不能禁錮他的思想

先賢早有“父母於子無恩論”,胡適說父母對孩子,不是恩情,而是責任。

“儒者論曰:天地故生人,此言妄也!夫天地合氣,人偶自生也。猶夫婦合氣,子則自生也。夫婦合氣,非當時欲得生子,情慾動而合,合而生子矣!且夫婦不故生子,以知天地不故生人也。”

——王充《論衡》

“父之於子,當有何親?論其本意,實為情慾發耳。子之於母,亦復奚為?譬如寄物缶中,出則離矣。”

——《後漢書·孔融傳》

胡適先生曾在《每週評論》發表題為《我的兒子》的文章,文中“樹本無心結子,我也無恩於你”,這和孔融的觀點頗為相似。

汪長祿先生讀了文章後致信胡適,提出的3點疑問,正是我們教育孩子時困惑的地方:

到底該怎麼擺正和孩子之間的關係?到底該把孩子放在家庭的什麼位置?

我們看看胡適先生怎麼說?


1.父母養育孩子,卻不認為對孩子有恩,是不是會把孩子養成一個白眼狼呢?

胡適“父母無恩論”:你給了他生命,卻不能禁錮他的思想

胡適說,養育孩子,不是父母對孩子的恩情,而是責任。把孩子生下來,就有責任養育他,教育他成人,所以孩子對父母來說也並不存在報恩這一說。以下為回信內容節選:

胡適“父母無恩論”:你給了他生命,卻不能禁錮他的思想

深以為然。一些父母把養育孩子當成是對孩子的恩情,不但無形中也給孩子帶來了巨大的壓力,也正因為這樣的認知上的偏頗,才讓父母理直氣壯地實施親情綁架、道德脅迫。

《歡樂頌》中的樊勝美就是一個被親情綁架,傷得體無完膚的可憐人。現實生活中,還有多少這樣的家庭,多少樊勝美?

"

電影《無問西東》,以一個初生嬰兒的畫面開場,旁白:“如果提前瞭解了你們要面對的人生,不知你們是否還會有勇氣前來”。

事實上,無論是否有勇氣,孩子都會前來,因為有權按下選擇鍵的不是他們,而是他們的父母。

他們為你而來,只是因為你們想要有一個孩子,他便毫無選擇地被帶到這個世上。

所以,並不是孩子應該叩謝父母的生育之恩,而是父母應該感謝孩子。

胡適“父母無恩論”:你給了他生命,卻不能禁錮他的思想

作為父母,你為什麼想生孩子?

有多少人,在生孩子前認真問過自己:我為什麼要生個孩子?通過生孩子,我想實現什麼?

生命的延續?

證明愛情,讓婚姻更穩固?

我有未完成的遺憾、未實現的理想,希望由一個人傳承著我血緣的人替我實現?

父母的錯誤教育方式,曾給我的人生造成不可磨滅的影響,我需要通過科學養育孩子的過程,療愈內心的創傷;

……

胡適“父母無恩論”:你給了他生命,卻不能禁錮他的思想

很多人說父母對孩子的愛是無私的,但是,事實真的如此嗎?

其實,生命從一開始就是有條件的。

父母最愛說“我都是為你好”,另一些父母則喜歡說:“你是個優秀的孩子,我們對你抱有很高的期望。”

“期望”的說法,看似一種鼓勵,實則暗含著一種控制。尤其是高期待,更是如此。

因期待未達成而產生失望的情緒,有些父母粗暴對待,直接把孩子打一頓。有些則採取冷暴力的方式,企圖讓孩子自我感知並反省,這些都是“因為沒有滿足父母期待”而受到的懲罰——

最近熱播的《小歡喜》,宋倩為了喬英子的高考,嚴密佈防,360度無死度的監督控制,目標北大清華二者之一。當她對自己的努力和成果沾沾自喜時,卻發現喬英子竟連續幾天向學校稱病請假。

她終於發現了喬英子的“祕密基地”,滿屋子拼裝接近完成的大型樂高,那是她嚴防死守,以耽誤學習為由嚴令禁止的東西,更令她傷心失望的是喬英子把她辛苦燉的燕窩給了爸爸的女朋友喝,她眼見“一家三口其樂融融”的情景,感覺自己多年的艱辛付之一炬,最寶貝的女兒被人搶走了,她哭著毀掉了英子的樂高。

之後她一反常態,對喬英子不聞不問,讓女兒保受愧疚的折磨,並惶惶不可終日,也為後來的抑鬱症埋下了伏筆。

看,宋倩自詡“我都是為了你好啊!你可是媽的一切啊!”,其實她的愛需要孩子以忠誠、聽話、學習好等作為條件來交換。

胡適“父母無恩論”:你給了他生命,卻不能禁錮他的思想

若生而不養,養而不教,何恩之有?

電影《何以為家》由真實事件改編,講述了12歲的黎巴嫩男孩贊恩起訴自己的父母:“因為他們生了我。”這聽起來多麼的荒誕不經,但這不是頑劣孩子的惡作劇,也不是離經叛道,這個孩子是嚴肅的。

他說:我想讓那些不會照顧孩子的人不要生孩子,否則長大後能回憶的是什麼?是暴力、虐待、侮辱,或者毆打嗎?被鐵鏈鎖,被水管澆、被皮帶抽嗎?生活簡直就是一坨狗屎,比我腳上的鞋還髒,我天天活在地獄裡,受著煎熬,就像我做夢都想吃雞肉一樣,命運為什麼要折磨我,我本來以為,我們會長大,長成一個好人,會受人尊敬,有很多人喜愛,但是真主卻讓我們像地毯一樣被人踩在腳下。我懇求父母不要再生孩子了。

胡適“父母無恩論”:你給了他生命,卻不能禁錮他的思想

日本作家伊阪幸太郎曾說過:“一想到為人父母居然不用通過考試,就覺得太可怕了。”

贊恩的父母根本沒有能力撫養孩子,卻不斷的生育。12歲的贊恩已經做了很多苦力來供養家庭,而他11歲的妹妹,又被父母強行賣給房東,用以抵房租,這也導致11歲的薩哈嫁過去,兩三個月就因懷孕失血而死了,這讓贊恩十分氣憤絕望。

“他們是我的孩子,我的骨肉,你們沒有資格批評我,只有我有資格。”這句話來自贊恩的媽媽,那個被指控生而不養的人。

贊恩爸爸在法庭上說:“我怎麼知道,我也是這樣過來的。別人告訴我不生孩子就沒有指望,唯有孩子能讓我挺起腰,可是現在孩子把我的腰都累斷了。”

他們生孩子的目的是希望通過孩子讓自己的境況好轉,而不是以培養孩子的未來為目的,即使考慮讓孩子上學,也是因為學校可以讓孩子果腹,所以,大一點兒的孩子在監獄裡,就像住宿學校一樣自然,12歲的男孩去幫工,11歲女孩去嫁人,未成年的一群孩子上街去買甜菜汁,他們衣衫不整,他們沒有生活,只是活著,至於活著的意義,無從談起。

胡適“父母無恩論”:你給了他生命,卻不能禁錮他的思想

先賢早有“父母於子無恩論”,胡適說父母對孩子,不是恩情,而是責任。

“儒者論曰:天地故生人,此言妄也!夫天地合氣,人偶自生也。猶夫婦合氣,子則自生也。夫婦合氣,非當時欲得生子,情慾動而合,合而生子矣!且夫婦不故生子,以知天地不故生人也。”

——王充《論衡》

“父之於子,當有何親?論其本意,實為情慾發耳。子之於母,亦復奚為?譬如寄物缶中,出則離矣。”

——《後漢書·孔融傳》

胡適先生曾在《每週評論》發表題為《我的兒子》的文章,文中“樹本無心結子,我也無恩於你”,這和孔融的觀點頗為相似。

汪長祿先生讀了文章後致信胡適,提出的3點疑問,正是我們教育孩子時困惑的地方:

到底該怎麼擺正和孩子之間的關係?到底該把孩子放在家庭的什麼位置?

我們看看胡適先生怎麼說?


1.父母養育孩子,卻不認為對孩子有恩,是不是會把孩子養成一個白眼狼呢?

胡適“父母無恩論”:你給了他生命,卻不能禁錮他的思想

胡適說,養育孩子,不是父母對孩子的恩情,而是責任。把孩子生下來,就有責任養育他,教育他成人,所以孩子對父母來說也並不存在報恩這一說。以下為回信內容節選:

胡適“父母無恩論”:你給了他生命,卻不能禁錮他的思想

深以為然。一些父母把養育孩子當成是對孩子的恩情,不但無形中也給孩子帶來了巨大的壓力,也正因為這樣的認知上的偏頗,才讓父母理直氣壯地實施親情綁架、道德脅迫。

《歡樂頌》中的樊勝美就是一個被親情綁架,傷得體無完膚的可憐人。現實生活中,還有多少這樣的家庭,多少樊勝美?

胡適“父母無恩論”:你給了他生命,卻不能禁錮他的思想



2.父母對子女的付出,就算用鮑叔牙對管仲的情誼來講,也不能不算是恩誼了吧?何況親子關係總應該比朋友更深一層的。

"

電影《無問西東》,以一個初生嬰兒的畫面開場,旁白:“如果提前瞭解了你們要面對的人生,不知你們是否還會有勇氣前來”。

事實上,無論是否有勇氣,孩子都會前來,因為有權按下選擇鍵的不是他們,而是他們的父母。

他們為你而來,只是因為你們想要有一個孩子,他便毫無選擇地被帶到這個世上。

所以,並不是孩子應該叩謝父母的生育之恩,而是父母應該感謝孩子。

胡適“父母無恩論”:你給了他生命,卻不能禁錮他的思想

作為父母,你為什麼想生孩子?

有多少人,在生孩子前認真問過自己:我為什麼要生個孩子?通過生孩子,我想實現什麼?

生命的延續?

證明愛情,讓婚姻更穩固?

我有未完成的遺憾、未實現的理想,希望由一個人傳承著我血緣的人替我實現?

父母的錯誤教育方式,曾給我的人生造成不可磨滅的影響,我需要通過科學養育孩子的過程,療愈內心的創傷;

……

胡適“父母無恩論”:你給了他生命,卻不能禁錮他的思想

很多人說父母對孩子的愛是無私的,但是,事實真的如此嗎?

其實,生命從一開始就是有條件的。

父母最愛說“我都是為你好”,另一些父母則喜歡說:“你是個優秀的孩子,我們對你抱有很高的期望。”

“期望”的說法,看似一種鼓勵,實則暗含著一種控制。尤其是高期待,更是如此。

因期待未達成而產生失望的情緒,有些父母粗暴對待,直接把孩子打一頓。有些則採取冷暴力的方式,企圖讓孩子自我感知並反省,這些都是“因為沒有滿足父母期待”而受到的懲罰——

最近熱播的《小歡喜》,宋倩為了喬英子的高考,嚴密佈防,360度無死度的監督控制,目標北大清華二者之一。當她對自己的努力和成果沾沾自喜時,卻發現喬英子竟連續幾天向學校稱病請假。

她終於發現了喬英子的“祕密基地”,滿屋子拼裝接近完成的大型樂高,那是她嚴防死守,以耽誤學習為由嚴令禁止的東西,更令她傷心失望的是喬英子把她辛苦燉的燕窩給了爸爸的女朋友喝,她眼見“一家三口其樂融融”的情景,感覺自己多年的艱辛付之一炬,最寶貝的女兒被人搶走了,她哭著毀掉了英子的樂高。

之後她一反常態,對喬英子不聞不問,讓女兒保受愧疚的折磨,並惶惶不可終日,也為後來的抑鬱症埋下了伏筆。

看,宋倩自詡“我都是為了你好啊!你可是媽的一切啊!”,其實她的愛需要孩子以忠誠、聽話、學習好等作為條件來交換。

胡適“父母無恩論”:你給了他生命,卻不能禁錮他的思想

若生而不養,養而不教,何恩之有?

電影《何以為家》由真實事件改編,講述了12歲的黎巴嫩男孩贊恩起訴自己的父母:“因為他們生了我。”這聽起來多麼的荒誕不經,但這不是頑劣孩子的惡作劇,也不是離經叛道,這個孩子是嚴肅的。

他說:我想讓那些不會照顧孩子的人不要生孩子,否則長大後能回憶的是什麼?是暴力、虐待、侮辱,或者毆打嗎?被鐵鏈鎖,被水管澆、被皮帶抽嗎?生活簡直就是一坨狗屎,比我腳上的鞋還髒,我天天活在地獄裡,受著煎熬,就像我做夢都想吃雞肉一樣,命運為什麼要折磨我,我本來以為,我們會長大,長成一個好人,會受人尊敬,有很多人喜愛,但是真主卻讓我們像地毯一樣被人踩在腳下。我懇求父母不要再生孩子了。

胡適“父母無恩論”:你給了他生命,卻不能禁錮他的思想

日本作家伊阪幸太郎曾說過:“一想到為人父母居然不用通過考試,就覺得太可怕了。”

贊恩的父母根本沒有能力撫養孩子,卻不斷的生育。12歲的贊恩已經做了很多苦力來供養家庭,而他11歲的妹妹,又被父母強行賣給房東,用以抵房租,這也導致11歲的薩哈嫁過去,兩三個月就因懷孕失血而死了,這讓贊恩十分氣憤絕望。

“他們是我的孩子,我的骨肉,你們沒有資格批評我,只有我有資格。”這句話來自贊恩的媽媽,那個被指控生而不養的人。

贊恩爸爸在法庭上說:“我怎麼知道,我也是這樣過來的。別人告訴我不生孩子就沒有指望,唯有孩子能讓我挺起腰,可是現在孩子把我的腰都累斷了。”

他們生孩子的目的是希望通過孩子讓自己的境況好轉,而不是以培養孩子的未來為目的,即使考慮讓孩子上學,也是因為學校可以讓孩子果腹,所以,大一點兒的孩子在監獄裡,就像住宿學校一樣自然,12歲的男孩去幫工,11歲女孩去嫁人,未成年的一群孩子上街去買甜菜汁,他們衣衫不整,他們沒有生活,只是活著,至於活著的意義,無從談起。

胡適“父母無恩論”:你給了他生命,卻不能禁錮他的思想

先賢早有“父母於子無恩論”,胡適說父母對孩子,不是恩情,而是責任。

“儒者論曰:天地故生人,此言妄也!夫天地合氣,人偶自生也。猶夫婦合氣,子則自生也。夫婦合氣,非當時欲得生子,情慾動而合,合而生子矣!且夫婦不故生子,以知天地不故生人也。”

——王充《論衡》

“父之於子,當有何親?論其本意,實為情慾發耳。子之於母,亦復奚為?譬如寄物缶中,出則離矣。”

——《後漢書·孔融傳》

胡適先生曾在《每週評論》發表題為《我的兒子》的文章,文中“樹本無心結子,我也無恩於你”,這和孔融的觀點頗為相似。

汪長祿先生讀了文章後致信胡適,提出的3點疑問,正是我們教育孩子時困惑的地方:

到底該怎麼擺正和孩子之間的關係?到底該把孩子放在家庭的什麼位置?

我們看看胡適先生怎麼說?


1.父母養育孩子,卻不認為對孩子有恩,是不是會把孩子養成一個白眼狼呢?

胡適“父母無恩論”:你給了他生命,卻不能禁錮他的思想

胡適說,養育孩子,不是父母對孩子的恩情,而是責任。把孩子生下來,就有責任養育他,教育他成人,所以孩子對父母來說也並不存在報恩這一說。以下為回信內容節選:

胡適“父母無恩論”:你給了他生命,卻不能禁錮他的思想

深以為然。一些父母把養育孩子當成是對孩子的恩情,不但無形中也給孩子帶來了巨大的壓力,也正因為這樣的認知上的偏頗,才讓父母理直氣壯地實施親情綁架、道德脅迫。

《歡樂頌》中的樊勝美就是一個被親情綁架,傷得體無完膚的可憐人。現實生活中,還有多少這樣的家庭,多少樊勝美?

胡適“父母無恩論”:你給了他生命,卻不能禁錮他的思想



2.父母對子女的付出,就算用鮑叔牙對管仲的情誼來講,也不能不算是恩誼了吧?何況親子關係總應該比朋友更深一層的。

胡適“父母無恩論”:你給了他生命,卻不能禁錮他的思想

胡適說,“我的意思是要我這個兒子曉得我對他只有抱歉,決不居功,決不市恩。至於我的兒子將來怎樣待我,那是他自己的事。我決不期望他報答我的恩,因為我已宣言無恩於他。”

胡適還說,父母不要把自己當作放高利貸的債主。應該把孩子當成一個平等的個體,而不是以孝道來要求孩子報恩。

如果一味地拿孝道來要求孩子的話,那就是愚孝了。對於父母,不做孩子的債主,不能把所有自己的思想,自己的一切都強加給孩子,而同時又期待著能有所收穫,能從孩子身上獲取應有的回報。


3.你說“不要做我的孝順兒子”,是不是把這個做人的信條立在了相反的地位?

"

電影《無問西東》,以一個初生嬰兒的畫面開場,旁白:“如果提前瞭解了你們要面對的人生,不知你們是否還會有勇氣前來”。

事實上,無論是否有勇氣,孩子都會前來,因為有權按下選擇鍵的不是他們,而是他們的父母。

他們為你而來,只是因為你們想要有一個孩子,他便毫無選擇地被帶到這個世上。

所以,並不是孩子應該叩謝父母的生育之恩,而是父母應該感謝孩子。

胡適“父母無恩論”:你給了他生命,卻不能禁錮他的思想

作為父母,你為什麼想生孩子?

有多少人,在生孩子前認真問過自己:我為什麼要生個孩子?通過生孩子,我想實現什麼?

生命的延續?

證明愛情,讓婚姻更穩固?

我有未完成的遺憾、未實現的理想,希望由一個人傳承著我血緣的人替我實現?

父母的錯誤教育方式,曾給我的人生造成不可磨滅的影響,我需要通過科學養育孩子的過程,療愈內心的創傷;

……

胡適“父母無恩論”:你給了他生命,卻不能禁錮他的思想

很多人說父母對孩子的愛是無私的,但是,事實真的如此嗎?

其實,生命從一開始就是有條件的。

父母最愛說“我都是為你好”,另一些父母則喜歡說:“你是個優秀的孩子,我們對你抱有很高的期望。”

“期望”的說法,看似一種鼓勵,實則暗含著一種控制。尤其是高期待,更是如此。

因期待未達成而產生失望的情緒,有些父母粗暴對待,直接把孩子打一頓。有些則採取冷暴力的方式,企圖讓孩子自我感知並反省,這些都是“因為沒有滿足父母期待”而受到的懲罰——

最近熱播的《小歡喜》,宋倩為了喬英子的高考,嚴密佈防,360度無死度的監督控制,目標北大清華二者之一。當她對自己的努力和成果沾沾自喜時,卻發現喬英子竟連續幾天向學校稱病請假。

她終於發現了喬英子的“祕密基地”,滿屋子拼裝接近完成的大型樂高,那是她嚴防死守,以耽誤學習為由嚴令禁止的東西,更令她傷心失望的是喬英子把她辛苦燉的燕窩給了爸爸的女朋友喝,她眼見“一家三口其樂融融”的情景,感覺自己多年的艱辛付之一炬,最寶貝的女兒被人搶走了,她哭著毀掉了英子的樂高。

之後她一反常態,對喬英子不聞不問,讓女兒保受愧疚的折磨,並惶惶不可終日,也為後來的抑鬱症埋下了伏筆。

看,宋倩自詡“我都是為了你好啊!你可是媽的一切啊!”,其實她的愛需要孩子以忠誠、聽話、學習好等作為條件來交換。

胡適“父母無恩論”:你給了他生命,卻不能禁錮他的思想

若生而不養,養而不教,何恩之有?

電影《何以為家》由真實事件改編,講述了12歲的黎巴嫩男孩贊恩起訴自己的父母:“因為他們生了我。”這聽起來多麼的荒誕不經,但這不是頑劣孩子的惡作劇,也不是離經叛道,這個孩子是嚴肅的。

他說:我想讓那些不會照顧孩子的人不要生孩子,否則長大後能回憶的是什麼?是暴力、虐待、侮辱,或者毆打嗎?被鐵鏈鎖,被水管澆、被皮帶抽嗎?生活簡直就是一坨狗屎,比我腳上的鞋還髒,我天天活在地獄裡,受著煎熬,就像我做夢都想吃雞肉一樣,命運為什麼要折磨我,我本來以為,我們會長大,長成一個好人,會受人尊敬,有很多人喜愛,但是真主卻讓我們像地毯一樣被人踩在腳下。我懇求父母不要再生孩子了。

胡適“父母無恩論”:你給了他生命,卻不能禁錮他的思想

日本作家伊阪幸太郎曾說過:“一想到為人父母居然不用通過考試,就覺得太可怕了。”

贊恩的父母根本沒有能力撫養孩子,卻不斷的生育。12歲的贊恩已經做了很多苦力來供養家庭,而他11歲的妹妹,又被父母強行賣給房東,用以抵房租,這也導致11歲的薩哈嫁過去,兩三個月就因懷孕失血而死了,這讓贊恩十分氣憤絕望。

“他們是我的孩子,我的骨肉,你們沒有資格批評我,只有我有資格。”這句話來自贊恩的媽媽,那個被指控生而不養的人。

贊恩爸爸在法庭上說:“我怎麼知道,我也是這樣過來的。別人告訴我不生孩子就沒有指望,唯有孩子能讓我挺起腰,可是現在孩子把我的腰都累斷了。”

他們生孩子的目的是希望通過孩子讓自己的境況好轉,而不是以培養孩子的未來為目的,即使考慮讓孩子上學,也是因為學校可以讓孩子果腹,所以,大一點兒的孩子在監獄裡,就像住宿學校一樣自然,12歲的男孩去幫工,11歲女孩去嫁人,未成年的一群孩子上街去買甜菜汁,他們衣衫不整,他們沒有生活,只是活著,至於活著的意義,無從談起。

胡適“父母無恩論”:你給了他生命,卻不能禁錮他的思想

先賢早有“父母於子無恩論”,胡適說父母對孩子,不是恩情,而是責任。

“儒者論曰:天地故生人,此言妄也!夫天地合氣,人偶自生也。猶夫婦合氣,子則自生也。夫婦合氣,非當時欲得生子,情慾動而合,合而生子矣!且夫婦不故生子,以知天地不故生人也。”

——王充《論衡》

“父之於子,當有何親?論其本意,實為情慾發耳。子之於母,亦復奚為?譬如寄物缶中,出則離矣。”

——《後漢書·孔融傳》

胡適先生曾在《每週評論》發表題為《我的兒子》的文章,文中“樹本無心結子,我也無恩於你”,這和孔融的觀點頗為相似。

汪長祿先生讀了文章後致信胡適,提出的3點疑問,正是我們教育孩子時困惑的地方:

到底該怎麼擺正和孩子之間的關係?到底該把孩子放在家庭的什麼位置?

我們看看胡適先生怎麼說?


1.父母養育孩子,卻不認為對孩子有恩,是不是會把孩子養成一個白眼狼呢?

胡適“父母無恩論”:你給了他生命,卻不能禁錮他的思想

胡適說,養育孩子,不是父母對孩子的恩情,而是責任。把孩子生下來,就有責任養育他,教育他成人,所以孩子對父母來說也並不存在報恩這一說。以下為回信內容節選:

胡適“父母無恩論”:你給了他生命,卻不能禁錮他的思想

深以為然。一些父母把養育孩子當成是對孩子的恩情,不但無形中也給孩子帶來了巨大的壓力,也正因為這樣的認知上的偏頗,才讓父母理直氣壯地實施親情綁架、道德脅迫。

《歡樂頌》中的樊勝美就是一個被親情綁架,傷得體無完膚的可憐人。現實生活中,還有多少這樣的家庭,多少樊勝美?

胡適“父母無恩論”:你給了他生命,卻不能禁錮他的思想



2.父母對子女的付出,就算用鮑叔牙對管仲的情誼來講,也不能不算是恩誼了吧?何況親子關係總應該比朋友更深一層的。

胡適“父母無恩論”:你給了他生命,卻不能禁錮他的思想

胡適說,“我的意思是要我這個兒子曉得我對他只有抱歉,決不居功,決不市恩。至於我的兒子將來怎樣待我,那是他自己的事。我決不期望他報答我的恩,因為我已宣言無恩於他。”

胡適還說,父母不要把自己當作放高利貸的債主。應該把孩子當成一個平等的個體,而不是以孝道來要求孩子報恩。

如果一味地拿孝道來要求孩子的話,那就是愚孝了。對於父母,不做孩子的債主,不能把所有自己的思想,自己的一切都強加給孩子,而同時又期待著能有所收穫,能從孩子身上獲取應有的回報。


3.你說“不要做我的孝順兒子”,是不是把這個做人的信條立在了相反的地位?

胡適“父母無恩論”:你給了他生命,卻不能禁錮他的思想

胡適先生說,“所以我要我的兒子做一個堂堂的人,不要他做我的孝順兒子。我的意想以為‘一個堂堂的人’決不致於做打爹罵孃的事,決不致於對他的父母毫無感情。”

胡適所說的堂堂的人,是一種信條,一種做人的基本原則,而不是說,對於父母的愚孝。其實這一點與上一點是相承的,如果孩子成長為一個堂堂的人,有自己獨立的思想,就不會被愚孝所綁架。

他舉了一個例子,說是“我把我兒子應得的遺產都拿去賭了,使他前食不能完全,教育不能得著,他應該愛敬我嗎?又假如我賣國主義,做了一國一世的罪人,他也要愛敬我嗎?”

"

電影《無問西東》,以一個初生嬰兒的畫面開場,旁白:“如果提前瞭解了你們要面對的人生,不知你們是否還會有勇氣前來”。

事實上,無論是否有勇氣,孩子都會前來,因為有權按下選擇鍵的不是他們,而是他們的父母。

他們為你而來,只是因為你們想要有一個孩子,他便毫無選擇地被帶到這個世上。

所以,並不是孩子應該叩謝父母的生育之恩,而是父母應該感謝孩子。

胡適“父母無恩論”:你給了他生命,卻不能禁錮他的思想

作為父母,你為什麼想生孩子?

有多少人,在生孩子前認真問過自己:我為什麼要生個孩子?通過生孩子,我想實現什麼?

生命的延續?

證明愛情,讓婚姻更穩固?

我有未完成的遺憾、未實現的理想,希望由一個人傳承著我血緣的人替我實現?

父母的錯誤教育方式,曾給我的人生造成不可磨滅的影響,我需要通過科學養育孩子的過程,療愈內心的創傷;

……

胡適“父母無恩論”:你給了他生命,卻不能禁錮他的思想

很多人說父母對孩子的愛是無私的,但是,事實真的如此嗎?

其實,生命從一開始就是有條件的。

父母最愛說“我都是為你好”,另一些父母則喜歡說:“你是個優秀的孩子,我們對你抱有很高的期望。”

“期望”的說法,看似一種鼓勵,實則暗含著一種控制。尤其是高期待,更是如此。

因期待未達成而產生失望的情緒,有些父母粗暴對待,直接把孩子打一頓。有些則採取冷暴力的方式,企圖讓孩子自我感知並反省,這些都是“因為沒有滿足父母期待”而受到的懲罰——

最近熱播的《小歡喜》,宋倩為了喬英子的高考,嚴密佈防,360度無死度的監督控制,目標北大清華二者之一。當她對自己的努力和成果沾沾自喜時,卻發現喬英子竟連續幾天向學校稱病請假。

她終於發現了喬英子的“祕密基地”,滿屋子拼裝接近完成的大型樂高,那是她嚴防死守,以耽誤學習為由嚴令禁止的東西,更令她傷心失望的是喬英子把她辛苦燉的燕窩給了爸爸的女朋友喝,她眼見“一家三口其樂融融”的情景,感覺自己多年的艱辛付之一炬,最寶貝的女兒被人搶走了,她哭著毀掉了英子的樂高。

之後她一反常態,對喬英子不聞不問,讓女兒保受愧疚的折磨,並惶惶不可終日,也為後來的抑鬱症埋下了伏筆。

看,宋倩自詡“我都是為了你好啊!你可是媽的一切啊!”,其實她的愛需要孩子以忠誠、聽話、學習好等作為條件來交換。

胡適“父母無恩論”:你給了他生命,卻不能禁錮他的思想

若生而不養,養而不教,何恩之有?

電影《何以為家》由真實事件改編,講述了12歲的黎巴嫩男孩贊恩起訴自己的父母:“因為他們生了我。”這聽起來多麼的荒誕不經,但這不是頑劣孩子的惡作劇,也不是離經叛道,這個孩子是嚴肅的。

他說:我想讓那些不會照顧孩子的人不要生孩子,否則長大後能回憶的是什麼?是暴力、虐待、侮辱,或者毆打嗎?被鐵鏈鎖,被水管澆、被皮帶抽嗎?生活簡直就是一坨狗屎,比我腳上的鞋還髒,我天天活在地獄裡,受著煎熬,就像我做夢都想吃雞肉一樣,命運為什麼要折磨我,我本來以為,我們會長大,長成一個好人,會受人尊敬,有很多人喜愛,但是真主卻讓我們像地毯一樣被人踩在腳下。我懇求父母不要再生孩子了。

胡適“父母無恩論”:你給了他生命,卻不能禁錮他的思想

日本作家伊阪幸太郎曾說過:“一想到為人父母居然不用通過考試,就覺得太可怕了。”

贊恩的父母根本沒有能力撫養孩子,卻不斷的生育。12歲的贊恩已經做了很多苦力來供養家庭,而他11歲的妹妹,又被父母強行賣給房東,用以抵房租,這也導致11歲的薩哈嫁過去,兩三個月就因懷孕失血而死了,這讓贊恩十分氣憤絕望。

“他們是我的孩子,我的骨肉,你們沒有資格批評我,只有我有資格。”這句話來自贊恩的媽媽,那個被指控生而不養的人。

贊恩爸爸在法庭上說:“我怎麼知道,我也是這樣過來的。別人告訴我不生孩子就沒有指望,唯有孩子能讓我挺起腰,可是現在孩子把我的腰都累斷了。”

他們生孩子的目的是希望通過孩子讓自己的境況好轉,而不是以培養孩子的未來為目的,即使考慮讓孩子上學,也是因為學校可以讓孩子果腹,所以,大一點兒的孩子在監獄裡,就像住宿學校一樣自然,12歲的男孩去幫工,11歲女孩去嫁人,未成年的一群孩子上街去買甜菜汁,他們衣衫不整,他們沒有生活,只是活著,至於活著的意義,無從談起。

胡適“父母無恩論”:你給了他生命,卻不能禁錮他的思想

先賢早有“父母於子無恩論”,胡適說父母對孩子,不是恩情,而是責任。

“儒者論曰:天地故生人,此言妄也!夫天地合氣,人偶自生也。猶夫婦合氣,子則自生也。夫婦合氣,非當時欲得生子,情慾動而合,合而生子矣!且夫婦不故生子,以知天地不故生人也。”

——王充《論衡》

“父之於子,當有何親?論其本意,實為情慾發耳。子之於母,亦復奚為?譬如寄物缶中,出則離矣。”

——《後漢書·孔融傳》

胡適先生曾在《每週評論》發表題為《我的兒子》的文章,文中“樹本無心結子,我也無恩於你”,這和孔融的觀點頗為相似。

汪長祿先生讀了文章後致信胡適,提出的3點疑問,正是我們教育孩子時困惑的地方:

到底該怎麼擺正和孩子之間的關係?到底該把孩子放在家庭的什麼位置?

我們看看胡適先生怎麼說?


1.父母養育孩子,卻不認為對孩子有恩,是不是會把孩子養成一個白眼狼呢?

胡適“父母無恩論”:你給了他生命,卻不能禁錮他的思想

胡適說,養育孩子,不是父母對孩子的恩情,而是責任。把孩子生下來,就有責任養育他,教育他成人,所以孩子對父母來說也並不存在報恩這一說。以下為回信內容節選:

胡適“父母無恩論”:你給了他生命,卻不能禁錮他的思想

深以為然。一些父母把養育孩子當成是對孩子的恩情,不但無形中也給孩子帶來了巨大的壓力,也正因為這樣的認知上的偏頗,才讓父母理直氣壯地實施親情綁架、道德脅迫。

《歡樂頌》中的樊勝美就是一個被親情綁架,傷得體無完膚的可憐人。現實生活中,還有多少這樣的家庭,多少樊勝美?

胡適“父母無恩論”:你給了他生命,卻不能禁錮他的思想



2.父母對子女的付出,就算用鮑叔牙對管仲的情誼來講,也不能不算是恩誼了吧?何況親子關係總應該比朋友更深一層的。

胡適“父母無恩論”:你給了他生命,卻不能禁錮他的思想

胡適說,“我的意思是要我這個兒子曉得我對他只有抱歉,決不居功,決不市恩。至於我的兒子將來怎樣待我,那是他自己的事。我決不期望他報答我的恩,因為我已宣言無恩於他。”

胡適還說,父母不要把自己當作放高利貸的債主。應該把孩子當成一個平等的個體,而不是以孝道來要求孩子報恩。

如果一味地拿孝道來要求孩子的話,那就是愚孝了。對於父母,不做孩子的債主,不能把所有自己的思想,自己的一切都強加給孩子,而同時又期待著能有所收穫,能從孩子身上獲取應有的回報。


3.你說“不要做我的孝順兒子”,是不是把這個做人的信條立在了相反的地位?

胡適“父母無恩論”:你給了他生命,卻不能禁錮他的思想

胡適先生說,“所以我要我的兒子做一個堂堂的人,不要他做我的孝順兒子。我的意想以為‘一個堂堂的人’決不致於做打爹罵孃的事,決不致於對他的父母毫無感情。”

胡適所說的堂堂的人,是一種信條,一種做人的基本原則,而不是說,對於父母的愚孝。其實這一點與上一點是相承的,如果孩子成長為一個堂堂的人,有自己獨立的思想,就不會被愚孝所綁架。

他舉了一個例子,說是“我把我兒子應得的遺產都拿去賭了,使他前食不能完全,教育不能得著,他應該愛敬我嗎?又假如我賣國主義,做了一國一世的罪人,他也要愛敬我嗎?”

胡適“父母無恩論”:你給了他生命,卻不能禁錮他的思想

孩子因你而來,卻不是你的私有財產,你給了他生命,卻不能禁錮他的思想

孩子之於父母,是自然賦予的一種親密關係,而在維繫這個關係的過程中,彼此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父母對孩子的生育如花開結果,自然而得,而對孩子的養育,是責任所使,也是履行自己的義務。

而父母之於孩子,是成長路上的陪伴者,亦師亦友,而孩子,終究要成為一個有獨立思想的人,不必被愛所縛,努力尋求生命的意義。

"

電影《無問西東》,以一個初生嬰兒的畫面開場,旁白:“如果提前瞭解了你們要面對的人生,不知你們是否還會有勇氣前來”。

事實上,無論是否有勇氣,孩子都會前來,因為有權按下選擇鍵的不是他們,而是他們的父母。

他們為你而來,只是因為你們想要有一個孩子,他便毫無選擇地被帶到這個世上。

所以,並不是孩子應該叩謝父母的生育之恩,而是父母應該感謝孩子。

胡適“父母無恩論”:你給了他生命,卻不能禁錮他的思想

作為父母,你為什麼想生孩子?

有多少人,在生孩子前認真問過自己:我為什麼要生個孩子?通過生孩子,我想實現什麼?

生命的延續?

證明愛情,讓婚姻更穩固?

我有未完成的遺憾、未實現的理想,希望由一個人傳承著我血緣的人替我實現?

父母的錯誤教育方式,曾給我的人生造成不可磨滅的影響,我需要通過科學養育孩子的過程,療愈內心的創傷;

……

胡適“父母無恩論”:你給了他生命,卻不能禁錮他的思想

很多人說父母對孩子的愛是無私的,但是,事實真的如此嗎?

其實,生命從一開始就是有條件的。

父母最愛說“我都是為你好”,另一些父母則喜歡說:“你是個優秀的孩子,我們對你抱有很高的期望。”

“期望”的說法,看似一種鼓勵,實則暗含著一種控制。尤其是高期待,更是如此。

因期待未達成而產生失望的情緒,有些父母粗暴對待,直接把孩子打一頓。有些則採取冷暴力的方式,企圖讓孩子自我感知並反省,這些都是“因為沒有滿足父母期待”而受到的懲罰——

最近熱播的《小歡喜》,宋倩為了喬英子的高考,嚴密佈防,360度無死度的監督控制,目標北大清華二者之一。當她對自己的努力和成果沾沾自喜時,卻發現喬英子竟連續幾天向學校稱病請假。

她終於發現了喬英子的“祕密基地”,滿屋子拼裝接近完成的大型樂高,那是她嚴防死守,以耽誤學習為由嚴令禁止的東西,更令她傷心失望的是喬英子把她辛苦燉的燕窩給了爸爸的女朋友喝,她眼見“一家三口其樂融融”的情景,感覺自己多年的艱辛付之一炬,最寶貝的女兒被人搶走了,她哭著毀掉了英子的樂高。

之後她一反常態,對喬英子不聞不問,讓女兒保受愧疚的折磨,並惶惶不可終日,也為後來的抑鬱症埋下了伏筆。

看,宋倩自詡“我都是為了你好啊!你可是媽的一切啊!”,其實她的愛需要孩子以忠誠、聽話、學習好等作為條件來交換。

胡適“父母無恩論”:你給了他生命,卻不能禁錮他的思想

若生而不養,養而不教,何恩之有?

電影《何以為家》由真實事件改編,講述了12歲的黎巴嫩男孩贊恩起訴自己的父母:“因為他們生了我。”這聽起來多麼的荒誕不經,但這不是頑劣孩子的惡作劇,也不是離經叛道,這個孩子是嚴肅的。

他說:我想讓那些不會照顧孩子的人不要生孩子,否則長大後能回憶的是什麼?是暴力、虐待、侮辱,或者毆打嗎?被鐵鏈鎖,被水管澆、被皮帶抽嗎?生活簡直就是一坨狗屎,比我腳上的鞋還髒,我天天活在地獄裡,受著煎熬,就像我做夢都想吃雞肉一樣,命運為什麼要折磨我,我本來以為,我們會長大,長成一個好人,會受人尊敬,有很多人喜愛,但是真主卻讓我們像地毯一樣被人踩在腳下。我懇求父母不要再生孩子了。

胡適“父母無恩論”:你給了他生命,卻不能禁錮他的思想

日本作家伊阪幸太郎曾說過:“一想到為人父母居然不用通過考試,就覺得太可怕了。”

贊恩的父母根本沒有能力撫養孩子,卻不斷的生育。12歲的贊恩已經做了很多苦力來供養家庭,而他11歲的妹妹,又被父母強行賣給房東,用以抵房租,這也導致11歲的薩哈嫁過去,兩三個月就因懷孕失血而死了,這讓贊恩十分氣憤絕望。

“他們是我的孩子,我的骨肉,你們沒有資格批評我,只有我有資格。”這句話來自贊恩的媽媽,那個被指控生而不養的人。

贊恩爸爸在法庭上說:“我怎麼知道,我也是這樣過來的。別人告訴我不生孩子就沒有指望,唯有孩子能讓我挺起腰,可是現在孩子把我的腰都累斷了。”

他們生孩子的目的是希望通過孩子讓自己的境況好轉,而不是以培養孩子的未來為目的,即使考慮讓孩子上學,也是因為學校可以讓孩子果腹,所以,大一點兒的孩子在監獄裡,就像住宿學校一樣自然,12歲的男孩去幫工,11歲女孩去嫁人,未成年的一群孩子上街去買甜菜汁,他們衣衫不整,他們沒有生活,只是活著,至於活著的意義,無從談起。

胡適“父母無恩論”:你給了他生命,卻不能禁錮他的思想

先賢早有“父母於子無恩論”,胡適說父母對孩子,不是恩情,而是責任。

“儒者論曰:天地故生人,此言妄也!夫天地合氣,人偶自生也。猶夫婦合氣,子則自生也。夫婦合氣,非當時欲得生子,情慾動而合,合而生子矣!且夫婦不故生子,以知天地不故生人也。”

——王充《論衡》

“父之於子,當有何親?論其本意,實為情慾發耳。子之於母,亦復奚為?譬如寄物缶中,出則離矣。”

——《後漢書·孔融傳》

胡適先生曾在《每週評論》發表題為《我的兒子》的文章,文中“樹本無心結子,我也無恩於你”,這和孔融的觀點頗為相似。

汪長祿先生讀了文章後致信胡適,提出的3點疑問,正是我們教育孩子時困惑的地方:

到底該怎麼擺正和孩子之間的關係?到底該把孩子放在家庭的什麼位置?

我們看看胡適先生怎麼說?


1.父母養育孩子,卻不認為對孩子有恩,是不是會把孩子養成一個白眼狼呢?

胡適“父母無恩論”:你給了他生命,卻不能禁錮他的思想

胡適說,養育孩子,不是父母對孩子的恩情,而是責任。把孩子生下來,就有責任養育他,教育他成人,所以孩子對父母來說也並不存在報恩這一說。以下為回信內容節選:

胡適“父母無恩論”:你給了他生命,卻不能禁錮他的思想

深以為然。一些父母把養育孩子當成是對孩子的恩情,不但無形中也給孩子帶來了巨大的壓力,也正因為這樣的認知上的偏頗,才讓父母理直氣壯地實施親情綁架、道德脅迫。

《歡樂頌》中的樊勝美就是一個被親情綁架,傷得體無完膚的可憐人。現實生活中,還有多少這樣的家庭,多少樊勝美?

胡適“父母無恩論”:你給了他生命,卻不能禁錮他的思想



2.父母對子女的付出,就算用鮑叔牙對管仲的情誼來講,也不能不算是恩誼了吧?何況親子關係總應該比朋友更深一層的。

胡適“父母無恩論”:你給了他生命,卻不能禁錮他的思想

胡適說,“我的意思是要我這個兒子曉得我對他只有抱歉,決不居功,決不市恩。至於我的兒子將來怎樣待我,那是他自己的事。我決不期望他報答我的恩,因為我已宣言無恩於他。”

胡適還說,父母不要把自己當作放高利貸的債主。應該把孩子當成一個平等的個體,而不是以孝道來要求孩子報恩。

如果一味地拿孝道來要求孩子的話,那就是愚孝了。對於父母,不做孩子的債主,不能把所有自己的思想,自己的一切都強加給孩子,而同時又期待著能有所收穫,能從孩子身上獲取應有的回報。


3.你說“不要做我的孝順兒子”,是不是把這個做人的信條立在了相反的地位?

胡適“父母無恩論”:你給了他生命,卻不能禁錮他的思想

胡適先生說,“所以我要我的兒子做一個堂堂的人,不要他做我的孝順兒子。我的意想以為‘一個堂堂的人’決不致於做打爹罵孃的事,決不致於對他的父母毫無感情。”

胡適所說的堂堂的人,是一種信條,一種做人的基本原則,而不是說,對於父母的愚孝。其實這一點與上一點是相承的,如果孩子成長為一個堂堂的人,有自己獨立的思想,就不會被愚孝所綁架。

他舉了一個例子,說是“我把我兒子應得的遺產都拿去賭了,使他前食不能完全,教育不能得著,他應該愛敬我嗎?又假如我賣國主義,做了一國一世的罪人,他也要愛敬我嗎?”

胡適“父母無恩論”:你給了他生命,卻不能禁錮他的思想

孩子因你而來,卻不是你的私有財產,你給了他生命,卻不能禁錮他的思想

孩子之於父母,是自然賦予的一種親密關係,而在維繫這個關係的過程中,彼此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父母對孩子的生育如花開結果,自然而得,而對孩子的養育,是責任所使,也是履行自己的義務。

而父母之於孩子,是成長路上的陪伴者,亦師亦友,而孩子,終究要成為一個有獨立思想的人,不必被愛所縛,努力尋求生命的意義。

胡適“父母無恩論”:你給了他生命,卻不能禁錮他的思想

寫在最後:

未經審視的人生,註定糊里糊塗的過;

不懂思考的父母,難免彷徨困惑。

當家長不易,不僅要為孩子提供生活上的物質保障,更要給孩子精神上的滋養與支持。

且行且修,一路同行,我是@愫說育兒,歡迎互動、歡迎點贊、歡迎關注。

【原創文章】如需轉載請聯繫本人並註明出處。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