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25歲,離婚3次,沒有孩子,我以為我很快樂”

婚姻 婚外情 三毛 婚禮 龍蝦 有格 2018-12-09
“我25歲,離婚3次,沒有孩子,我以為我很快樂”“我25歲,離婚3次,沒有孩子,我以為我很快樂”

朋友說,我再也不想離婚了。

今天她剛過25歲生日,在和第三任老公去辦離婚手續的路上,因為男人往她種的花裡彈了菸灰。

第一次結婚她剛夠領證年齡,兩人是在國外旅遊偶遇,7天陪伴,異常默契。

她說:“看一個男人適不適合你,一起旅遊一次就知道。”回國兩人就領了證,3個月後長期異地不合,兩人離婚。

那時候她迷戀看奇葩說,和我講裡面一個選手大晴的故事:“她和我一樣,也是閃婚閃離,在我們眼裡最甜蜜時想要一直在一起,就結婚了,感受不到愛了,就分開了,婚姻只是一種儀式,沒必要委屈自己。”

第二次結婚,是一次打賭,輸了的就偷戶口本領證,她輸了,嫁了那個追了她很多年的老鄉。

她說:“你看過《奮鬥》吧,向南和劉曉雲就是先婚後愛的,我就是想知道是不是嫁給愛你的人更幸福,也是給彼此一個機會。”

1個月後她又離婚了,依然灑脫,直到1年後她又結婚,婚禮上她和我們好友發誓:“我,阿咪,在我人生的第三場婚禮現場發誓,下輩子,和這個人白頭偕老。”

不曾想半年後還是離了。

所有人都在感嘆她的瀟灑,她卻哭了:“我25歲,離婚3次,沒有孩子,我以為我很灑脫,我會很快樂。”

“我25歲,離婚3次,沒有孩子,我以為我很快樂”

- 01 -

離婚式分手,新婚姻法的“潮流”

離婚的人多了,離婚比以前更容易了,離婚率高了。

據新聞媒體發佈的數據統計,2017年中國離婚率飆升至39%,預計2018年離婚率將達到40%。

婚戀網做的2010-2011年中國男女婚戀觀調查報告更是顯示:登記結婚與離婚比例接近6.4:1。

“我25歲,離婚3次,沒有孩子,我以為我很快樂”

高興了就結,不高興了就離,有人說不就是9塊錢的事嗎,婚姻再也不是它本來的樣子。

網上更是出了最奇葩離婚理由百條錦集,每一個理由的背後都透露著:“不就離婚嗎?都什麼年代了,誰還規定就結一次婚?”的不以為意。

“結婚後,才發現對方謊報了年紀,面子上過不去,離。”

“避免過年被催婚,我先發制人微信搖到了個男朋友,三個月閃婚閃離。”

“搖號搖了4年沒搖上,岳母嫌我沒車,離個婚換換風水。”

“西紅柿炒雞蛋非要放糖,豆漿卻不喝甜的?”

蕭伯納曾調侃離婚潮:“想結婚的就去結婚,想單身的就維持單身,反正到最後你們都要後悔。”

新婚姻法頒佈後,婚姻觀念被顛覆,大家高呼:“是手機不好玩,還是電視劇不好看,你要戀愛要結婚?”

不婚潮被推崇,看淡婚姻,走出婚姻,成為新時代趨勢,離婚更是成了分手的一種方式。

無數人感嘆:“現在的女孩子了不起,開始是不想生孩子,後來不想結婚,現在連戀愛都不願意談了,生怕耽誤玩的時間。”

雖是玩笑,卻折射出新時代婚戀觀:“自由至上,快樂無敵,越來越多的人不願意花時間和精力去維繫一段穩定的關係。”

“我25歲,離婚3次,沒有孩子,我以為我很快樂”

- 02 -

中國70%的婚都離錯了

網上看到一段話很感觸:“老一輩的人總長情,東西壞了,縫縫補補就過去了,堅持著堅持著就一輩子了,現在的人壞了就丟了,感情亦如是。”

一直想問,一天都有一百個離婚理由的夫妻,離婚後會更幸福嗎?

因為擠牙膏方式不一致離婚的人,就不會後悔嗎?

好友錢某某曾說:“中國70%的婚都離錯了,錯在哪,無關財產,撫養權,債務,而是太多婚姻,只是微染寒疾,而非病入膏肓。

聽過一個暖心的小段子:“一對夫妻去辦離婚,工作人員表示今天紙張不夠,勸其改天再來,結果夫妻回去後,怕麻煩就耽擱了,過了一週又和好了也就不離了。”

還聽說地方民政局出了問卷調查,來辦離婚的夫妻必須要填,分數高的不予辦理;離婚之前還有冷靜期,只為避免衝動式後悔行為。

新時代離婚,除了難以繼續的厭惡和不和,多了許多的衝動和試探:

“你什麼意思,是不是不想過了?”

“離就離,誰怕誰?”

一個假意生氣,一個試探附和,你來我往間,不小心動了手,傷了人,一個不解釋,一個不去問,假的也變成了真的。

你說衝動型離婚,會後悔嗎?

有時候想,很多人說出離婚的那一刻就難過了,婚姻本就和戀愛不一樣,哪有那麼多天作之合。

今天因為擠牙膏離婚,下一個就會因為睡覺的空調溫度不一致分道揚鑣。

大家都在感嘆,領證就會一輩子的時代已經過去,想靠一張紙留住一個人的願望不會實現,要灑脫,要自由,要為自己活。

確實,現在的婚姻變了,要快樂的願望也從來不錯。

但隨意的開始和結束從來就不是標榜酷炫、熱愛生活的方式。

婚姻的變化也不是讓你看到它開始和結束的流程被簡化,而是讓你剖離表象,看到它本真的意義。

“我25歲,離婚3次,沒有孩子,我以為我很快樂”

- 03 -

戀愛和婚姻不一樣

微博上看到一段媽媽對女兒的話:“他喜歡看球賽,你喜歡看電視劇,今天你想著就讓他一天好了,一天可以,一輩子呢?

進入婚姻後,就是不停的退,不斷的包容,不是一天,是一輩子。”

她說:“戀愛是與不安的戰爭,婚姻是與不滿的戰爭;

戀愛是快樂,婚姻是忍耐和寬容;

戀愛是追求對方的完美,婚姻是認同對方的不完美;

戀愛是休閒娛樂,婚姻是日常生活;

戀愛是看著彼此,婚姻是看著同一個方向。”

戀愛從來和婚姻不一樣,有著太多的瑣碎和消耗,會從一頓飯,一句晚安,一件衣服一聲早起中變質,無聊、不耐煩、失去信息、沒有安全感。所有的感觸,都會主導婚姻走向。

結婚意味著接受另一個人進入自己的生活,不只是分攤物質,還要共享精神。

小s生日直播曾對姐姐的喊話:“婚姻這麼難,你們一定要撐下去。”

馬伊琍在老公出事後的那條微博:“戀愛雖易,婚姻不易,且行且珍惜。”

她說:“我不相信有一種‘無菌式婚姻’的存在,那些白頭偕老走到底的夫妻,絕對不是說從來都沒有過問題出現,也絕對不是說雙方從來沒有過出軌的行為,哪怕是精神上出軌。”

婚姻,它是儀式,是體驗,但它更多了一份責任感和擔當,它因為愛開始,而真正的愛是恆久忍耐,又有恩慈。

“我25歲,離婚3次,沒有孩子,我以為我很快樂”

- 04 -

越來越多人不想結婚

不是因為它不重要,而是太重要

三毛在談及與荷西在一起的時候這樣說:

“我們結合的最初,不過是希望結伴同行,雙方對彼此都沒有過分的要求和佔領。我選荷西,並不是為了安全感,更不是為了怕單身一輩子,因為這兩件事於我個人,都算不得太嚴重。”

婚姻的意義變了,越來越多的人不願意結婚了,不是說它變得舉重若輕,變得可有可無了。

而是在時代的變化中,我們打心裡意識到“婚姻很重要。”

“我25歲,離婚3次,沒有孩子,我以為我很快樂”

為了陪伴,為了愛情,為了共同成長,因為契合,因為惺惺相惜,因為想要永遠在一起。

不是一時興起的衝動之舉,是看過眾生,看明白自己後的篤定。

我想和你共度餘生,去見山見水;

我想和你共赴柴米油鹽的日常瑣碎;

想和你吃很多很多飯,度過冗長的歲月餘生。

《老友記》裡,菲比曾提出自己的龍蝦理論:“龍蝦一旦定情,就會相愛終身。很老的時候,都會爪子牽著爪子,幸福地在魚缸裡散步。”

“我25歲,離婚3次,沒有孩子,我以為我很快樂”

每個人的心裡都住著一生一世一雙人的願景,“尋找肋骨、尋找另一半”都是浮雲,重要的是,你有沒有在千千萬萬只“龍蝦”裡找到自己的那隻龍蝦。

然後深情的對Ta說一句:“See, he's her lobster”

婚姻存在的意義在變,多希望多年後,沒有人再說:“我25歲,離婚3次,我以為我很快樂。”

而是“我40歲,剛結婚,我很快樂。”

“我25歲,離婚3次,沒有孩子,我以為我很快樂”

如果這篇文章對你有用,就朋友圈吧

長按下方圖片識別二維碼

關注有格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