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專家:受害人心態,婚姻裡的不定時炸彈

婚姻 心理學 黃衣心理 2019-04-02

文︱範青

心理學專家:受害人心態,婚姻裡的不定時炸彈

“醫生,你知道嗎,這個男人簡直壞透了,當初的時候他遇到這麼大的問題,我都沒有離開他,為他吃了這麼多的苦,遭了這麼多的罪。現在生活好起來了,他竟然翻臉不認人,原來的感激的話一句都沒有了,我與他父母發生矛盾他都不幫我說一句公道話,他還是男人嗎?他還是人嗎?”

確實,聽著這位女士講述他們的經歷,我也被她深深的地感動著,然而,她所有的付出,都成了丈夫一家人對她不夠好的罪證,在她看來,她付出了這麼多,丈夫一家人都應該對她感恩戴德,言聽計從。稍有讓她不滿意的地方,她就會破口大罵,對公婆也是如此。“我為他們的兒子犧牲這麼多,他們憑什麼不照顧好我?他們的錢為什麼不都給我和孩子花?是我,是因為我,因為我為他兒子遭了這麼多的罪,他們才有今天的好日子,他們過好了,卻想把我一腳踢出去,沒門!”

心理學專家:受害人心態,婚姻裡的不定時炸彈

當這位女士歇斯底里的吼出這些話的時候,男士眼裡流露出深深的無奈和無力感,“我最初就跟她說她可以離開我去另尋幸福的,她說我們有感情,她願意陪著我一起努力。說實話,我們一家人都很感激她,可是感激不代表我們要看著她的臉色生活啊,她的付出也不能是她隨時指責我們的理由啊。我還好說,我的父母受這麼多的委屈,我接受不了!”

女士聽了更加的失控:“我怎麼委屈他們了?我吃這麼多苦,受這麼多罪,不就是為了讓他們享受天倫之樂嗎?他們怎麼就不能好好照顧我和孩子?還說能過就過,不能過就離婚!他們憑什麼這麼說?離不離婚我說了算,誰也別想趕我走!一窩沒良心的東西!……”說著說著衝著男士就是一個耳光。

在外人面前尚且如此,在家裡的戰爭有多激烈,各位就腦補吧。姑且不論發生了什麼樣的變故,使得一家人變成這麼對立敵對的狀態,女士這受害人心態,就足以摧毀他們的婚姻!

心理學專家:受害人心態,婚姻裡的不定時炸彈

“如果從來就不是我們的錯,我們就不需要為它負責;如果我們不需要為它負責,我們就始終是受害者。”“自憐很容易成為最具破壞性的非藥物性麻醉。人會上癮,將事件中受害的部分剝離出來,以得到短暫的安慰。”——這是具有受害人心理的人典型的消極應對問題的方式,其本質上是一種逃避心理。有了“受害者心理”,很容易通過不斷肯定自己的無辜,把責任推卸給他人,而不去解決問題。

出現了問題就心理失衡,總覺得世界和他人虧欠了自己的,於是產生了深深的“索債心理”——我對你們那麼好,你們卻如此對待我。索債不成,就憤懣怨恨。發展下去,憤怒怨恨就會產生抱怨指責等各種攻擊——“問題都是別人的,我永遠都是對的”,既然問題都是別人的,那他們只負責抱怨好了,不需要任何反省,不需要任何提高和改進,也就只能一直抱怨和受害下去。一步一步,開心、快樂、幸福會離她越來越遠。

心理學專家:受害人心態,婚姻裡的不定時炸彈

那是什麼原因使得人會產生受害人心理呢?

首先,情感缺乏。

抱怨總是因為慾望和需要不能被滿足,童年缺少關愛的孩子,總會感覺身邊的人不喜歡自己,不關注自己,對別人好是希望別人也對自己好,當對別人好了之後收不到期待的回報時,抱怨就會登場。

其次,是溺愛。

是的,兩極相通,溺愛往往會造成跟情感缺乏一樣的後果。溺愛環境下長大的孩子習慣了有人寵護著。成年之後,他們會向別人成倍地索求,覺得人人都該對他好。他們對愛的無度索求和永不滿足,往往會使得身邊的人很不舒服,甚至會被嚇跑。

心理學專家:受害人心態,婚姻裡的不定時炸彈

第三,缺乏自信。

沒有建構起穩定的自我,對於別人的反應首先產生消極的認知,自然就會有負面情緒——這肯定又是別人的錯嘍。

前面案例裡的女士,我問她:“我們是不是可以嘗試著看看,你可以做些什麼改變來改善目前的關係呢?”我這話一出,她立刻瞪眼:“我有什麼問題,憑什麼讓我改變?在我家,我爸爸媽媽對我那麼好,一點苦都沒讓我吃過,我為他們吃了這麼多苦,他們竟然不感恩!我爸爸媽媽很生氣!”

這個案例是個沒有下文的諮詢,因為整個過程中,女士都在向我強調他們來諮詢就是要讓我確定是她丈夫和公婆的問題,沒有達到她的目的,諮詢自然不可能繼續下去。

心理學專家:受害人心態,婚姻裡的不定時炸彈

有受害人心態的朋友,該如何去糾正這種心態,積極樂觀的去面對自己的人生呢?

一、學會自我反省。

所有問題的產生,都會有原因的,這個原因是我們認定的樣子嗎?感受到委屈和不滿時,最好也能反思下,問題到底處在哪裡,自己有沒有需要改善的地方。換個角度,不堅定的認為是別人的問題,不再把自己情緒的變化歸罪於別人,心情肯定會越來越開朗,越來越豁達。

二、學會為自己的人生負責。

發生了事情,出現了問題,不再有這樣自動化的念頭“都是因為他怎樣怎樣,我才怎麼樣怎麼樣的”,把自己的情緒、境遇都歸咎於外界和他人,明擺著是對自己人生的不負責,你不受傷誰受傷呢?當自己能真正的開始關注內心成長,完善自我時,為自己生命負責就開始了,感覺也會一天比一天好。

心理學專家:受害人心態,婚姻裡的不定時炸彈

三、 學會寬恕。

即使真的有人讓自己不舒服,讓自己感覺委屈了,甚至傷害了自己,在這段凱瑟琳·龐德的話中,你會找到寬恕的最好原因之一:“當你對另一個人抱有怨恨時,你必然要與那個人或環境,保持一種比鋼還要堅實的情感聯繫。寬恕是消解這種關聯獲得自由的唯一方法。”

當你一遍一遍抱怨指責那個讓你受傷害的人以及他/她做過的事。你和他之間就一定有深深的連接,通常你和你身邊的其他人,尤其是你自己會因為你內心的混亂,承受很多痛苦。 當你寬恕時,你將把自己從那個痛苦中整個解放出來。

四、學會解決問題。

遇到問題的時候,不是抱怨、指責,不是痛苦不堪,而是學著問自己:發生了什麼?現在的狀況是什麼?這個狀態是我想要的嗎?我能做些什麼得到我想要的結果?我身邊有什麼人可以幫助我得到我想要的結果?通過這樣的思考,你就不會陷入受害人心理,而是開始朝著解決的方向發展,你的感覺會感覺越來越好,整個事情也朝著良好的方向轉變。

我相信,通過上述幾點努力,一定能早一天脫離“受害人心理”;早一天積極行動,勇於改變,就能早一天到達幸福成功的彼岸。

祝福生活在受害人心理的每一位朋友!

作者簡介:範青

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

中級心理治療師

國家二級婚姻家庭諮詢師

羅秋蘭本體能量學導師團成員

催眠治療師

青少年高效學習導師

兒童心理評估師

兒童行為矯正師

NLP訓導師

專業從事臨床心理諮詢工作十餘年

累計諮詢時間過萬小時

成功個案千例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