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南省,地處中國中部、長江中游,和湖北省相對應,湖南省因大部分區域處於洞庭湖以南而得名“湖南”,因省內最大河流湘江流貫全境而簡稱“湘”,省會駐長沙市。湖南東臨江西,西接重慶、貴州,南毗廣東、廣西,北與湖北相連。截至2018年底,湖南省下轄13個省轄市,1個自治州,17個縣級市,62個縣,7個自治縣,36個市轄區。其中,就新化縣來說,人口超150萬,隸屬於婁底市。在歷史上,新化縣於北宋時期建縣,名字取“王化之新地”之意,距今已有900多年的歷史了。

"

湖南省,地處中國中部、長江中游,和湖北省相對應,湖南省因大部分區域處於洞庭湖以南而得名“湖南”,因省內最大河流湘江流貫全境而簡稱“湘”,省會駐長沙市。湖南東臨江西,西接重慶、貴州,南毗廣東、廣西,北與湖北相連。截至2018年底,湖南省下轄13個省轄市,1個自治州,17個縣級市,62個縣,7個自治縣,36個市轄區。其中,就新化縣來說,人口超150萬,隸屬於婁底市。在歷史上,新化縣於北宋時期建縣,名字取“王化之新地”之意,距今已有900多年的歷史了。

湖南省一個縣,人口超150萬,建縣歷史超900年

首先,新化縣隸屬於湖南省婁底市。在地理位置上,新化縣位於湖南省中部偏西、婁底市西部,雪峰山北段的東南麓(古稱梅山),資水中游。地處北緯27°31′-28°14′,東經110°45′—111°41′。新化縣東北至東南與漣源、冷水江市交界,南至西南與新邵、隆回為鄰,西至西北與漵浦縣接壤,北與安化毗連,總面積3642平方公里。就新化縣的歷史來說,早在春秋戰國時期,該地區屬楚國的疆域。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建立秦朝。在郡縣制下,今湖南省新化縣一帶屬長沙郡這一建制。彼時,長沙郡包含了今湖南省一帶的大部分地區。

"

湖南省,地處中國中部、長江中游,和湖北省相對應,湖南省因大部分區域處於洞庭湖以南而得名“湖南”,因省內最大河流湘江流貫全境而簡稱“湘”,省會駐長沙市。湖南東臨江西,西接重慶、貴州,南毗廣東、廣西,北與湖北相連。截至2018年底,湖南省下轄13個省轄市,1個自治州,17個縣級市,62個縣,7個自治縣,36個市轄區。其中,就新化縣來說,人口超150萬,隸屬於婁底市。在歷史上,新化縣於北宋時期建縣,名字取“王化之新地”之意,距今已有900多年的歷史了。

湖南省一個縣,人口超150萬,建縣歷史超900年

首先,新化縣隸屬於湖南省婁底市。在地理位置上,新化縣位於湖南省中部偏西、婁底市西部,雪峰山北段的東南麓(古稱梅山),資水中游。地處北緯27°31′-28°14′,東經110°45′—111°41′。新化縣東北至東南與漣源、冷水江市交界,南至西南與新邵、隆回為鄰,西至西北與漵浦縣接壤,北與安化毗連,總面積3642平方公里。就新化縣的歷史來說,早在春秋戰國時期,該地區屬楚國的疆域。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建立秦朝。在郡縣制下,今湖南省新化縣一帶屬長沙郡這一建制。彼時,長沙郡包含了今湖南省一帶的大部分地區。

湖南省一個縣,人口超150萬,建縣歷史超900年

西漢時期,今婁底市新化縣一帶屬長沙國。長沙國,西漢時期湖南歷史上出現了第一個諸侯封國;自公元前202年建立至公元7年廢除,共存在209年;轄境承襲秦代長沙郡和黔中郡轄境,漢朝開國功臣吳芮由衡山王改封為第一任長沙王。東漢時期,該地區屬益陽縣這一建制。三國這一歷史階段,魏蜀吳三國鼎立,今新化縣一帶成為東吳的疆域。公元220年,孫吳於長沙郡西南部設衡陽郡,下轄益陽等縣,該地區屬衡陽郡益陽縣。東吳寶鼎元年(266年),析昭陵郡設立高平縣,今新化縣西部屬之。

"

湖南省,地處中國中部、長江中游,和湖北省相對應,湖南省因大部分區域處於洞庭湖以南而得名“湖南”,因省內最大河流湘江流貫全境而簡稱“湘”,省會駐長沙市。湖南東臨江西,西接重慶、貴州,南毗廣東、廣西,北與湖北相連。截至2018年底,湖南省下轄13個省轄市,1個自治州,17個縣級市,62個縣,7個自治縣,36個市轄區。其中,就新化縣來說,人口超150萬,隸屬於婁底市。在歷史上,新化縣於北宋時期建縣,名字取“王化之新地”之意,距今已有900多年的歷史了。

湖南省一個縣,人口超150萬,建縣歷史超900年

首先,新化縣隸屬於湖南省婁底市。在地理位置上,新化縣位於湖南省中部偏西、婁底市西部,雪峰山北段的東南麓(古稱梅山),資水中游。地處北緯27°31′-28°14′,東經110°45′—111°41′。新化縣東北至東南與漣源、冷水江市交界,南至西南與新邵、隆回為鄰,西至西北與漵浦縣接壤,北與安化毗連,總面積3642平方公里。就新化縣的歷史來說,早在春秋戰國時期,該地區屬楚國的疆域。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建立秦朝。在郡縣制下,今湖南省新化縣一帶屬長沙郡這一建制。彼時,長沙郡包含了今湖南省一帶的大部分地區。

湖南省一個縣,人口超150萬,建縣歷史超900年

西漢時期,今婁底市新化縣一帶屬長沙國。長沙國,西漢時期湖南歷史上出現了第一個諸侯封國;自公元前202年建立至公元7年廢除,共存在209年;轄境承襲秦代長沙郡和黔中郡轄境,漢朝開國功臣吳芮由衡山王改封為第一任長沙王。東漢時期,該地區屬益陽縣這一建制。三國這一歷史階段,魏蜀吳三國鼎立,今新化縣一帶成為東吳的疆域。公元220年,孫吳於長沙郡西南部設衡陽郡,下轄益陽等縣,該地區屬衡陽郡益陽縣。東吳寶鼎元年(266年),析昭陵郡設立高平縣,今新化縣西部屬之。

湖南省一個縣,人口超150萬,建縣歷史超900年

晉朝時期,今新化縣一帶分屬高平縣、益陽縣。進入到南北朝時期,今新化縣一帶的建制和歸屬變化較大。隋文帝楊堅建立隋朝後,該地區屬長沙郡。唐朝時期,今新化縣一帶屬邵州這一建制。那麼,問題來了,新化縣這一建制,始於什麼時候呢?對此,根據史料記載,北宋熙寧五年(1072年),在梅山設上、下兩邑。上邑為“新化”,取“王化之新地”之意;下邑為“安化”,取“人安德化”之意。由此,就新化縣這一建制,始於公元1072年,距今已有900多年的歷史了。

"

湖南省,地處中國中部、長江中游,和湖北省相對應,湖南省因大部分區域處於洞庭湖以南而得名“湖南”,因省內最大河流湘江流貫全境而簡稱“湘”,省會駐長沙市。湖南東臨江西,西接重慶、貴州,南毗廣東、廣西,北與湖北相連。截至2018年底,湖南省下轄13個省轄市,1個自治州,17個縣級市,62個縣,7個自治縣,36個市轄區。其中,就新化縣來說,人口超150萬,隸屬於婁底市。在歷史上,新化縣於北宋時期建縣,名字取“王化之新地”之意,距今已有900多年的歷史了。

湖南省一個縣,人口超150萬,建縣歷史超900年

首先,新化縣隸屬於湖南省婁底市。在地理位置上,新化縣位於湖南省中部偏西、婁底市西部,雪峰山北段的東南麓(古稱梅山),資水中游。地處北緯27°31′-28°14′,東經110°45′—111°41′。新化縣東北至東南與漣源、冷水江市交界,南至西南與新邵、隆回為鄰,西至西北與漵浦縣接壤,北與安化毗連,總面積3642平方公里。就新化縣的歷史來說,早在春秋戰國時期,該地區屬楚國的疆域。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建立秦朝。在郡縣制下,今湖南省新化縣一帶屬長沙郡這一建制。彼時,長沙郡包含了今湖南省一帶的大部分地區。

湖南省一個縣,人口超150萬,建縣歷史超900年

西漢時期,今婁底市新化縣一帶屬長沙國。長沙國,西漢時期湖南歷史上出現了第一個諸侯封國;自公元前202年建立至公元7年廢除,共存在209年;轄境承襲秦代長沙郡和黔中郡轄境,漢朝開國功臣吳芮由衡山王改封為第一任長沙王。東漢時期,該地區屬益陽縣這一建制。三國這一歷史階段,魏蜀吳三國鼎立,今新化縣一帶成為東吳的疆域。公元220年,孫吳於長沙郡西南部設衡陽郡,下轄益陽等縣,該地區屬衡陽郡益陽縣。東吳寶鼎元年(266年),析昭陵郡設立高平縣,今新化縣西部屬之。

湖南省一個縣,人口超150萬,建縣歷史超900年

晉朝時期,今新化縣一帶分屬高平縣、益陽縣。進入到南北朝時期,今新化縣一帶的建制和歸屬變化較大。隋文帝楊堅建立隋朝後,該地區屬長沙郡。唐朝時期,今新化縣一帶屬邵州這一建制。那麼,問題來了,新化縣這一建制,始於什麼時候呢?對此,根據史料記載,北宋熙寧五年(1072年),在梅山設上、下兩邑。上邑為“新化”,取“王化之新地”之意;下邑為“安化”,取“人安德化”之意。由此,就新化縣這一建制,始於公元1072年,距今已有900多年的歷史了。

湖南省一個縣,人口超150萬,建縣歷史超900年

最後,新化縣在建縣之後,隸屬於邵州。南宋建立後,改邵州為寶慶府,新化縣屬寶慶府。元朝時期,寶慶府改為寶慶路,新化縣屬之。朱元璋建立明朝後,新化縣屬湖廣承宣布政使司寶慶府。清朝康熙年間,分湖廣行省為湖南省、湖北省,新化縣屬湖南省寶慶府。到了1914年,新化縣屬湘江道。1928年,新化縣直屬於湖南省。1982年6月,新化縣屬婁底地區。1999年7月後,婁底地區改為婁底市,新化縣屬婁底市。截至2018年底,新化縣總面積達3567平方公里,總人口約為152萬人,為湖南省人口較多的一個縣。

文/情懷歷史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