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轉型陣痛期 惠州經濟如何向上突圍?'

"

地處大灣區的惠州,上半年經濟總量穩居廣東省第5位,躋身全國城市GDP百強榜第51位。在粵港澳大灣區、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等機遇下,惠州的發展前景被廣泛看好,但這座工業重鎮眼下正在經歷“成長的煩惱”。

近日,惠州市統計局發佈的1-7月經濟數據顯示,惠州經濟發展壓力與動力同在,工業經濟喜憂參半。喜的是工業投資一掃長期負增長的頹勢,同比大增13.3%;憂的是工業生產持續下滑,兩大支柱產業同時“熄火”,雙雙出現負增長。

更引發關注的是,上半年惠州GDP僅增長4.5%,低於全省(6.5%)和全國(6.3%)。很多人不禁要問,惠州的經濟怎麼了?如何擺脫轉型陣痛實現突圍躍升?

一問

珠三角九市中排名靠後,GDP增速為何下滑?

發展是第一要務。上半年,惠州地區生產總值2089億元,雖然經濟總量繼續保持全省第5位,但4.5%的增速在珠三角9個城市中排在第7位,僅高於江門(4.0%)、中山(0.9%)。

這樣的增速,在惠州撤地設市30多年的歷史上堪稱少見。增速“跳水”背後,惠州經濟的癥結在哪兒?

從產業結構來看,上半年惠州第二產業增加值佔比過半,但同比增速僅為2.5%,不僅遠低於第三產業(7.2%),甚至比第一產業還低(2.6%)。

專家分析認為,上半年惠州經濟踩下“急剎車”,關鍵還是支柱產業不景氣。

這在數據上得到印證。上半年,惠州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增加值805.92億元,同比僅增長2.2%。其中,電子、石化行業增加值雙雙負增長,分別下降0.5%、2.1%。兩大支柱產業同時“熄火”,這不難解釋為何工業引擎“失靈”。

7月30日,惠州市十二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四次會議審議通過的《關於惠州市2019年上半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的報告》也指出,上半年惠州工業對經濟支撐力減弱,特別是惠州三星電子產能轉移對工業經濟產生較大沖擊。

工業生產低迷的困局猶在。1-7月,惠州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增加值增長1.2%,比上半年回落1個百分點。其中,電子、石化行業增加值同比分別下降1.0%、3.0%,均比上半年回落。


"

地處大灣區的惠州,上半年經濟總量穩居廣東省第5位,躋身全國城市GDP百強榜第51位。在粵港澳大灣區、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等機遇下,惠州的發展前景被廣泛看好,但這座工業重鎮眼下正在經歷“成長的煩惱”。

近日,惠州市統計局發佈的1-7月經濟數據顯示,惠州經濟發展壓力與動力同在,工業經濟喜憂參半。喜的是工業投資一掃長期負增長的頹勢,同比大增13.3%;憂的是工業生產持續下滑,兩大支柱產業同時“熄火”,雙雙出現負增長。

更引發關注的是,上半年惠州GDP僅增長4.5%,低於全省(6.5%)和全國(6.3%)。很多人不禁要問,惠州的經濟怎麼了?如何擺脫轉型陣痛實現突圍躍升?

一問

珠三角九市中排名靠後,GDP增速為何下滑?

發展是第一要務。上半年,惠州地區生產總值2089億元,雖然經濟總量繼續保持全省第5位,但4.5%的增速在珠三角9個城市中排在第7位,僅高於江門(4.0%)、中山(0.9%)。

這樣的增速,在惠州撤地設市30多年的歷史上堪稱少見。增速“跳水”背後,惠州經濟的癥結在哪兒?

從產業結構來看,上半年惠州第二產業增加值佔比過半,但同比增速僅為2.5%,不僅遠低於第三產業(7.2%),甚至比第一產業還低(2.6%)。

專家分析認為,上半年惠州經濟踩下“急剎車”,關鍵還是支柱產業不景氣。

這在數據上得到印證。上半年,惠州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增加值805.92億元,同比僅增長2.2%。其中,電子、石化行業增加值雙雙負增長,分別下降0.5%、2.1%。兩大支柱產業同時“熄火”,這不難解釋為何工業引擎“失靈”。

7月30日,惠州市十二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四次會議審議通過的《關於惠州市2019年上半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的報告》也指出,上半年惠州工業對經濟支撐力減弱,特別是惠州三星電子產能轉移對工業經濟產生較大沖擊。

工業生產低迷的困局猶在。1-7月,惠州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增加值增長1.2%,比上半年回落1個百分點。其中,電子、石化行業增加值同比分別下降1.0%、3.0%,均比上半年回落。


進入轉型陣痛期 惠州經濟如何向上突圍?


廣東省委黨校原副校長、教授陳鴻宇認為,一個地區和城市的經濟運行,受國內外多重因素的綜合影響,有一定的週期性,經濟增長有高低起伏也正常,關鍵還要看未來的發展潛力和後勁。

惠州學院經濟管理學院教授、惠州市科技發展研究中心主任胡瑞卿表示,惠州以工業立市,工業佔比較高。關鍵要在用地、投資等方面給予工業更多支持,為工業項目落地和做大做強提供優質的營商環境。

去年以來,惠州已開始緊鑼密鼓部署行動。近日,惠州市政府常務會議專門聽取工業投資項目進展情況。惠州將加快推進已供地工業項目的開工建設和已批工業用地項目供地,並抓緊開發“惠州市工業項目全生命週期跟進服務系統”,協調解決工業項目建設存在的問題。

二問

兩大支柱遭遇“成長煩惱”,產業轉型陣痛原因何在?

作為珠三角外向型經濟的城市,惠州工業生產持續低迷以及電子、石化兩大支柱產業遭遇“成長的煩惱”,風雲變幻的國際經濟形勢是重要導火索。

然而,環顧周邊城市,在同樣嚴峻的外部環境下,深圳(7.4%)、廣州(7.1%)、佛山(6.9%)、東莞(6.9%)都實現較快經濟增長。為何全省經濟總量“前五軍團”中唯獨惠州增速“跳水”?

十年一輪迴。類似的陣痛,東莞也曾遭遇,甚至比今日的惠州更劇烈。


"

地處大灣區的惠州,上半年經濟總量穩居廣東省第5位,躋身全國城市GDP百強榜第51位。在粵港澳大灣區、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等機遇下,惠州的發展前景被廣泛看好,但這座工業重鎮眼下正在經歷“成長的煩惱”。

近日,惠州市統計局發佈的1-7月經濟數據顯示,惠州經濟發展壓力與動力同在,工業經濟喜憂參半。喜的是工業投資一掃長期負增長的頹勢,同比大增13.3%;憂的是工業生產持續下滑,兩大支柱產業同時“熄火”,雙雙出現負增長。

更引發關注的是,上半年惠州GDP僅增長4.5%,低於全省(6.5%)和全國(6.3%)。很多人不禁要問,惠州的經濟怎麼了?如何擺脫轉型陣痛實現突圍躍升?

一問

珠三角九市中排名靠後,GDP增速為何下滑?

發展是第一要務。上半年,惠州地區生產總值2089億元,雖然經濟總量繼續保持全省第5位,但4.5%的增速在珠三角9個城市中排在第7位,僅高於江門(4.0%)、中山(0.9%)。

這樣的增速,在惠州撤地設市30多年的歷史上堪稱少見。增速“跳水”背後,惠州經濟的癥結在哪兒?

從產業結構來看,上半年惠州第二產業增加值佔比過半,但同比增速僅為2.5%,不僅遠低於第三產業(7.2%),甚至比第一產業還低(2.6%)。

專家分析認為,上半年惠州經濟踩下“急剎車”,關鍵還是支柱產業不景氣。

這在數據上得到印證。上半年,惠州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增加值805.92億元,同比僅增長2.2%。其中,電子、石化行業增加值雙雙負增長,分別下降0.5%、2.1%。兩大支柱產業同時“熄火”,這不難解釋為何工業引擎“失靈”。

7月30日,惠州市十二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四次會議審議通過的《關於惠州市2019年上半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的報告》也指出,上半年惠州工業對經濟支撐力減弱,特別是惠州三星電子產能轉移對工業經濟產生較大沖擊。

工業生產低迷的困局猶在。1-7月,惠州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增加值增長1.2%,比上半年回落1個百分點。其中,電子、石化行業增加值同比分別下降1.0%、3.0%,均比上半年回落。


進入轉型陣痛期 惠州經濟如何向上突圍?


廣東省委黨校原副校長、教授陳鴻宇認為,一個地區和城市的經濟運行,受國內外多重因素的綜合影響,有一定的週期性,經濟增長有高低起伏也正常,關鍵還要看未來的發展潛力和後勁。

惠州學院經濟管理學院教授、惠州市科技發展研究中心主任胡瑞卿表示,惠州以工業立市,工業佔比較高。關鍵要在用地、投資等方面給予工業更多支持,為工業項目落地和做大做強提供優質的營商環境。

去年以來,惠州已開始緊鑼密鼓部署行動。近日,惠州市政府常務會議專門聽取工業投資項目進展情況。惠州將加快推進已供地工業項目的開工建設和已批工業用地項目供地,並抓緊開發“惠州市工業項目全生命週期跟進服務系統”,協調解決工業項目建設存在的問題。

二問

兩大支柱遭遇“成長煩惱”,產業轉型陣痛原因何在?

作為珠三角外向型經濟的城市,惠州工業生產持續低迷以及電子、石化兩大支柱產業遭遇“成長的煩惱”,風雲變幻的國際經濟形勢是重要導火索。

然而,環顧周邊城市,在同樣嚴峻的外部環境下,深圳(7.4%)、廣州(7.1%)、佛山(6.9%)、東莞(6.9%)都實現較快經濟增長。為何全省經濟總量“前五軍團”中唯獨惠州增速“跳水”?

十年一輪迴。類似的陣痛,東莞也曾遭遇,甚至比今日的惠州更劇烈。


進入轉型陣痛期 惠州經濟如何向上突圍?


在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之後的數年間,“世界工廠”東莞的經濟增速一度斷崖式下滑,企業“倒閉潮”傳聞不絕於耳。困境之下,轉型突圍迫在眉睫。

相比之下,惠州當時由於有中海油惠州煉油、三星電子等大項目支撐,延緩了轉型升級的迫切性。

就這樣,東莞和惠州選擇了截然不同的發展道路和模式。東莞開始“騰籠換鳥”,力推“機器換人”和轉型升級。惠州則繼續推進“大項目帶動大發展”,雖然帶來經濟高歌猛進,但企業轉型升級步伐遲滯。

“企業是宏觀經濟的微觀基礎,是宏觀經濟基本面的根基。”華南理工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田秋生認為,企業要提高技術水平、研發能力和產品質量,並降低產品成本,才能更好提高市場競爭力。

在業內人士看來,造成目前惠州經歷陣痛的另一個重要原因在於,過去多年,工業發展得到的支持明顯低於房地產,工業用地佔比、工業貸款佔比、工業投資都持續走低,但過去房地產的繁榮掩蓋了工業經濟下滑的問題。

數據顯示,惠州的廣義房地產業貸款餘額比重從2014年的41.6%上升到2018年的65.7%。2014-2018年,全市房地產開發投資合計3893.5億元,比工業投資多630億元,佔固定資產投資的40.7%。

特別是隨著惠州三星電子產能向越南轉移,惠州產業結構單一、大項目青黃不接、自主創新能力薄弱、民營經濟發展滯後等問題集中暴露了出來。

轉型之路雖然艱難,但改變正在發生。

去年以來,惠州加大對工業項目的支持力度。例如,規定新增建設用地指標必須60%以上用於工業項目報批,年度工業用地供應比例不低於50%。

這些新招實招,將賦能“2+1”現代產業發展。今年初,惠州市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集中力量用8-10年時間打造石化能源新材料、電子信息兩大萬億級產業集群,加快發展生命健康產業。

三問

工業投資出現井噴,創新發展前景如何?

雖然上半年惠州GDP增速大幅放緩,但投資迅速回暖。

據惠州市統計局的數據,1-6月,惠州固定資產投資接近1000億元,達976.64億元,同比增長12.4%。其中,工業投資增長12.4%,比一季度回升22.5個百分點,扭轉了連續25個月負增長的局面。

良好勢頭還在延續。1-7月,惠州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13.0%,比上半年上升0.6個百分點。其中,工業投資298.3億元,同比增長13.3%,比上半年上升0.9個百分點。工業技術改造投資完成152.3億元,同比增長14.2%。

廣東財經大學經濟學院副教授李宏在接受南方日報、南方+記者採訪時表示,惠州是一個工業城市,擁有較好的工業基礎。投資增速快,說明經濟形勢有向好因素。工業投資快速增長,將為經濟發展孕育新動能,但需要一定的時間才能顯現成效。

“一段時間以來,惠州工業投資比較低迷,今年能夠實現工業投資較快增長,說明惠州在重視實體經濟、推進製造業轉型升級方面集中了力量和資源。”陳鴻宇認為,惠州工業投資快速增長會為未來經濟發展奠定較好基礎。

工業投資井噴的同時,重點項目建設也加快推進。

惠州市發改局提供的數據顯示,1-7月惠州重點項目投資399.6億元,完成年度投資計劃57.9%,同比上年增加18.9億元。其中,產業類重點項目完成投資216.5億元,完成年度投資計劃57.4%,完成投資佔全部項目完成投資的66.9%。

近期的利好消息還有不少。8月26日,省政府常務會議研究啟動第三批廣東省實驗室建設等相關工作。廣東將加快啟動第三批3家省實驗室建設工作,包括位於惠州的先進能源科學與技術省實驗室。這個省實驗室將與中科院“兩大科學裝置”、太平嶺核電等項目形成聯動,助力惠州打造粵港澳大灣區能源基地和科技創新中心。

這是惠州佈局未來創新發展的最新動作。加上計劃投資100億美元的埃克森美孚化工綜合體項目、投資70億美元的中海油/殼牌三期,一批重大項目落戶背後是外界對惠州這座大灣區城市前景有信心。

陳鴻宇認為,惠州有一批與新動能增長有關的重大項目正在落地或建設,雖然暫時看不到效果,但投產後會推動製造業發展,成為新的經濟引擎。

■專家支招

“兩條腿走路”加快產業轉型升級


"

地處大灣區的惠州,上半年經濟總量穩居廣東省第5位,躋身全國城市GDP百強榜第51位。在粵港澳大灣區、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等機遇下,惠州的發展前景被廣泛看好,但這座工業重鎮眼下正在經歷“成長的煩惱”。

近日,惠州市統計局發佈的1-7月經濟數據顯示,惠州經濟發展壓力與動力同在,工業經濟喜憂參半。喜的是工業投資一掃長期負增長的頹勢,同比大增13.3%;憂的是工業生產持續下滑,兩大支柱產業同時“熄火”,雙雙出現負增長。

更引發關注的是,上半年惠州GDP僅增長4.5%,低於全省(6.5%)和全國(6.3%)。很多人不禁要問,惠州的經濟怎麼了?如何擺脫轉型陣痛實現突圍躍升?

一問

珠三角九市中排名靠後,GDP增速為何下滑?

發展是第一要務。上半年,惠州地區生產總值2089億元,雖然經濟總量繼續保持全省第5位,但4.5%的增速在珠三角9個城市中排在第7位,僅高於江門(4.0%)、中山(0.9%)。

這樣的增速,在惠州撤地設市30多年的歷史上堪稱少見。增速“跳水”背後,惠州經濟的癥結在哪兒?

從產業結構來看,上半年惠州第二產業增加值佔比過半,但同比增速僅為2.5%,不僅遠低於第三產業(7.2%),甚至比第一產業還低(2.6%)。

專家分析認為,上半年惠州經濟踩下“急剎車”,關鍵還是支柱產業不景氣。

這在數據上得到印證。上半年,惠州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增加值805.92億元,同比僅增長2.2%。其中,電子、石化行業增加值雙雙負增長,分別下降0.5%、2.1%。兩大支柱產業同時“熄火”,這不難解釋為何工業引擎“失靈”。

7月30日,惠州市十二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四次會議審議通過的《關於惠州市2019年上半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的報告》也指出,上半年惠州工業對經濟支撐力減弱,特別是惠州三星電子產能轉移對工業經濟產生較大沖擊。

工業生產低迷的困局猶在。1-7月,惠州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增加值增長1.2%,比上半年回落1個百分點。其中,電子、石化行業增加值同比分別下降1.0%、3.0%,均比上半年回落。


進入轉型陣痛期 惠州經濟如何向上突圍?


廣東省委黨校原副校長、教授陳鴻宇認為,一個地區和城市的經濟運行,受國內外多重因素的綜合影響,有一定的週期性,經濟增長有高低起伏也正常,關鍵還要看未來的發展潛力和後勁。

惠州學院經濟管理學院教授、惠州市科技發展研究中心主任胡瑞卿表示,惠州以工業立市,工業佔比較高。關鍵要在用地、投資等方面給予工業更多支持,為工業項目落地和做大做強提供優質的營商環境。

去年以來,惠州已開始緊鑼密鼓部署行動。近日,惠州市政府常務會議專門聽取工業投資項目進展情況。惠州將加快推進已供地工業項目的開工建設和已批工業用地項目供地,並抓緊開發“惠州市工業項目全生命週期跟進服務系統”,協調解決工業項目建設存在的問題。

二問

兩大支柱遭遇“成長煩惱”,產業轉型陣痛原因何在?

作為珠三角外向型經濟的城市,惠州工業生產持續低迷以及電子、石化兩大支柱產業遭遇“成長的煩惱”,風雲變幻的國際經濟形勢是重要導火索。

然而,環顧周邊城市,在同樣嚴峻的外部環境下,深圳(7.4%)、廣州(7.1%)、佛山(6.9%)、東莞(6.9%)都實現較快經濟增長。為何全省經濟總量“前五軍團”中唯獨惠州增速“跳水”?

十年一輪迴。類似的陣痛,東莞也曾遭遇,甚至比今日的惠州更劇烈。


進入轉型陣痛期 惠州經濟如何向上突圍?


在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之後的數年間,“世界工廠”東莞的經濟增速一度斷崖式下滑,企業“倒閉潮”傳聞不絕於耳。困境之下,轉型突圍迫在眉睫。

相比之下,惠州當時由於有中海油惠州煉油、三星電子等大項目支撐,延緩了轉型升級的迫切性。

就這樣,東莞和惠州選擇了截然不同的發展道路和模式。東莞開始“騰籠換鳥”,力推“機器換人”和轉型升級。惠州則繼續推進“大項目帶動大發展”,雖然帶來經濟高歌猛進,但企業轉型升級步伐遲滯。

“企業是宏觀經濟的微觀基礎,是宏觀經濟基本面的根基。”華南理工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田秋生認為,企業要提高技術水平、研發能力和產品質量,並降低產品成本,才能更好提高市場競爭力。

在業內人士看來,造成目前惠州經歷陣痛的另一個重要原因在於,過去多年,工業發展得到的支持明顯低於房地產,工業用地佔比、工業貸款佔比、工業投資都持續走低,但過去房地產的繁榮掩蓋了工業經濟下滑的問題。

數據顯示,惠州的廣義房地產業貸款餘額比重從2014年的41.6%上升到2018年的65.7%。2014-2018年,全市房地產開發投資合計3893.5億元,比工業投資多630億元,佔固定資產投資的40.7%。

特別是隨著惠州三星電子產能向越南轉移,惠州產業結構單一、大項目青黃不接、自主創新能力薄弱、民營經濟發展滯後等問題集中暴露了出來。

轉型之路雖然艱難,但改變正在發生。

去年以來,惠州加大對工業項目的支持力度。例如,規定新增建設用地指標必須60%以上用於工業項目報批,年度工業用地供應比例不低於50%。

這些新招實招,將賦能“2+1”現代產業發展。今年初,惠州市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集中力量用8-10年時間打造石化能源新材料、電子信息兩大萬億級產業集群,加快發展生命健康產業。

三問

工業投資出現井噴,創新發展前景如何?

雖然上半年惠州GDP增速大幅放緩,但投資迅速回暖。

據惠州市統計局的數據,1-6月,惠州固定資產投資接近1000億元,達976.64億元,同比增長12.4%。其中,工業投資增長12.4%,比一季度回升22.5個百分點,扭轉了連續25個月負增長的局面。

良好勢頭還在延續。1-7月,惠州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13.0%,比上半年上升0.6個百分點。其中,工業投資298.3億元,同比增長13.3%,比上半年上升0.9個百分點。工業技術改造投資完成152.3億元,同比增長14.2%。

廣東財經大學經濟學院副教授李宏在接受南方日報、南方+記者採訪時表示,惠州是一個工業城市,擁有較好的工業基礎。投資增速快,說明經濟形勢有向好因素。工業投資快速增長,將為經濟發展孕育新動能,但需要一定的時間才能顯現成效。

“一段時間以來,惠州工業投資比較低迷,今年能夠實現工業投資較快增長,說明惠州在重視實體經濟、推進製造業轉型升級方面集中了力量和資源。”陳鴻宇認為,惠州工業投資快速增長會為未來經濟發展奠定較好基礎。

工業投資井噴的同時,重點項目建設也加快推進。

惠州市發改局提供的數據顯示,1-7月惠州重點項目投資399.6億元,完成年度投資計劃57.9%,同比上年增加18.9億元。其中,產業類重點項目完成投資216.5億元,完成年度投資計劃57.4%,完成投資佔全部項目完成投資的66.9%。

近期的利好消息還有不少。8月26日,省政府常務會議研究啟動第三批廣東省實驗室建設等相關工作。廣東將加快啟動第三批3家省實驗室建設工作,包括位於惠州的先進能源科學與技術省實驗室。這個省實驗室將與中科院“兩大科學裝置”、太平嶺核電等項目形成聯動,助力惠州打造粵港澳大灣區能源基地和科技創新中心。

這是惠州佈局未來創新發展的最新動作。加上計劃投資100億美元的埃克森美孚化工綜合體項目、投資70億美元的中海油/殼牌三期,一批重大項目落戶背後是外界對惠州這座大灣區城市前景有信心。

陳鴻宇認為,惠州有一批與新動能增長有關的重大項目正在落地或建設,雖然暫時看不到效果,但投產後會推動製造業發展,成為新的經濟引擎。

■專家支招

“兩條腿走路”加快產業轉型升級


進入轉型陣痛期 惠州經濟如何向上突圍?


中山大學嶺南學院經濟學系教授、港澳珠三角研究中心副主任林江。

8月29日,中山大學嶺南學院經濟學系教授、港澳珠三角研究中心副主任林江在接受南方日報、南方+記者採訪時表示,相比東莞,惠州的鎮域經濟不夠發達,區域發展也不平衡。惠州的產業結構比較單一,電子、石化都容易受到市場波動的影響。

林江認為,惠州除了做好產業規劃,圍繞電子、石化的產業轉型升級也大有文章可做。惠州的電子信息產業在全國有一定的名氣,也有一些知名企業。惠州可以以電子信息產業為抓手,拓寬上下游產業鏈,延長產業鏈,提升價值鏈。電子信息產業的轉型升級會比較快,這是惠州當前應當努力的關鍵。而石化產業也可以向下遊的精細化工延伸,並提供相應的服務和配套。精細化工是一個大產業,行業發展前景廣闊。“從石化到精細化工,這既是轉型,又是升級。”

林江表示,惠州振興工業,可以選擇兩條腿走路,一個是靠內生式的培育,一個是靠外生式的引進。對惠州來說,如果內生培育做得好,引進外來項目也會更加得心應手。應當集中力量培育民營企業、發展民營經濟,做出自己的特色,再針對自身產業存在的不足和短板進行資源引進。

來源:南方日報

記者:周歡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