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動?幡動?心不動,則萬物不動?'

"
"
風動?幡動?心不動,則萬物不動?

瘞發塔

數年前,我穿行在廣州光孝寺古廟古樹間,傍晚時分,撫摸菩提樹,在瘞發塔下遙想那場影響巨大的思辨。不是風動不是幡動是心動,六祖慧能話一出口,語驚四座,成為震爍古今的一個公案。

"
風動?幡動?心不動,則萬物不動?

瘞發塔

數年前,我穿行在廣州光孝寺古廟古樹間,傍晚時分,撫摸菩提樹,在瘞發塔下遙想那場影響巨大的思辨。不是風動不是幡動是心動,六祖慧能話一出口,語驚四座,成為震爍古今的一個公案。

風動?幡動?心不動,則萬物不動?

瘞(yi)發塔

時有風吹幡動,一僧曰風動,一僧曰幡動,議論不已。惠能進曰:“不是風動,不是幡動,仁者心動。”——《壇經行由品》。相傳六祖惠能在給弟子講經時,忽然起了一陣風,旗幡隨之輕輕飄動,這引起了聽講法的兩個弟子的爭論,一個弟子說是風在動,一個弟子說是旗幡在動,惠能插口解釋說:“不是風在動,也不是幡在動,是你們自己心在動。”

"
風動?幡動?心不動,則萬物不動?

瘞發塔

數年前,我穿行在廣州光孝寺古廟古樹間,傍晚時分,撫摸菩提樹,在瘞發塔下遙想那場影響巨大的思辨。不是風動不是幡動是心動,六祖慧能話一出口,語驚四座,成為震爍古今的一個公案。

風動?幡動?心不動,則萬物不動?

瘞(yi)發塔

時有風吹幡動,一僧曰風動,一僧曰幡動,議論不已。惠能進曰:“不是風動,不是幡動,仁者心動。”——《壇經行由品》。相傳六祖惠能在給弟子講經時,忽然起了一陣風,旗幡隨之輕輕飄動,這引起了聽講法的兩個弟子的爭論,一個弟子說是風在動,一個弟子說是旗幡在動,惠能插口解釋說:“不是風在動,也不是幡在動,是你們自己心在動。”

風動?幡動?心不動,則萬物不動?

如果心能定靜,就不會隨外境的變動而執著於或風動或幡動等小見小得的分別知見了。“三界唯心,萬法唯識”,一切萬象本可隨心所現、隨心所變,但大部分時候我們的心做不了主,不但無法靜定、無法轉物,反而隨著外境的變動團團轉。

"
風動?幡動?心不動,則萬物不動?

瘞發塔

數年前,我穿行在廣州光孝寺古廟古樹間,傍晚時分,撫摸菩提樹,在瘞發塔下遙想那場影響巨大的思辨。不是風動不是幡動是心動,六祖慧能話一出口,語驚四座,成為震爍古今的一個公案。

風動?幡動?心不動,則萬物不動?

瘞(yi)發塔

時有風吹幡動,一僧曰風動,一僧曰幡動,議論不已。惠能進曰:“不是風動,不是幡動,仁者心動。”——《壇經行由品》。相傳六祖惠能在給弟子講經時,忽然起了一陣風,旗幡隨之輕輕飄動,這引起了聽講法的兩個弟子的爭論,一個弟子說是風在動,一個弟子說是旗幡在動,惠能插口解釋說:“不是風在動,也不是幡在動,是你們自己心在動。”

風動?幡動?心不動,則萬物不動?

如果心能定靜,就不會隨外境的變動而執著於或風動或幡動等小見小得的分別知見了。“三界唯心,萬法唯識”,一切萬象本可隨心所現、隨心所變,但大部分時候我們的心做不了主,不但無法靜定、無法轉物,反而隨著外境的變動團團轉。

風動?幡動?心不動,則萬物不動?

瘞發塔為仿樓閣式的磚塔,八角七層,高7.8米,是當年六祖惠能削髮受戒後埋藏頭髮的地方。瘞發塔建於唐代,形制十分精緻。這類隋唐時期的古塔,是我省乃至全國至今保留的為數不多的珍貴文物之一,在廣東省僅存5座。

"
風動?幡動?心不動,則萬物不動?

瘞發塔

數年前,我穿行在廣州光孝寺古廟古樹間,傍晚時分,撫摸菩提樹,在瘞發塔下遙想那場影響巨大的思辨。不是風動不是幡動是心動,六祖慧能話一出口,語驚四座,成為震爍古今的一個公案。

風動?幡動?心不動,則萬物不動?

瘞(yi)發塔

時有風吹幡動,一僧曰風動,一僧曰幡動,議論不已。惠能進曰:“不是風動,不是幡動,仁者心動。”——《壇經行由品》。相傳六祖惠能在給弟子講經時,忽然起了一陣風,旗幡隨之輕輕飄動,這引起了聽講法的兩個弟子的爭論,一個弟子說是風在動,一個弟子說是旗幡在動,惠能插口解釋說:“不是風在動,也不是幡在動,是你們自己心在動。”

風動?幡動?心不動,則萬物不動?

如果心能定靜,就不會隨外境的變動而執著於或風動或幡動等小見小得的分別知見了。“三界唯心,萬法唯識”,一切萬象本可隨心所現、隨心所變,但大部分時候我們的心做不了主,不但無法靜定、無法轉物,反而隨著外境的變動團團轉。

風動?幡動?心不動,則萬物不動?

瘞發塔為仿樓閣式的磚塔,八角七層,高7.8米,是當年六祖惠能削髮受戒後埋藏頭髮的地方。瘞發塔建於唐代,形制十分精緻。這類隋唐時期的古塔,是我省乃至全國至今保留的為數不多的珍貴文物之一,在廣東省僅存5座。

風動?幡動?心不動,則萬物不動?

"
風動?幡動?心不動,則萬物不動?

瘞發塔

數年前,我穿行在廣州光孝寺古廟古樹間,傍晚時分,撫摸菩提樹,在瘞發塔下遙想那場影響巨大的思辨。不是風動不是幡動是心動,六祖慧能話一出口,語驚四座,成為震爍古今的一個公案。

風動?幡動?心不動,則萬物不動?

瘞(yi)發塔

時有風吹幡動,一僧曰風動,一僧曰幡動,議論不已。惠能進曰:“不是風動,不是幡動,仁者心動。”——《壇經行由品》。相傳六祖惠能在給弟子講經時,忽然起了一陣風,旗幡隨之輕輕飄動,這引起了聽講法的兩個弟子的爭論,一個弟子說是風在動,一個弟子說是旗幡在動,惠能插口解釋說:“不是風在動,也不是幡在動,是你們自己心在動。”

風動?幡動?心不動,則萬物不動?

如果心能定靜,就不會隨外境的變動而執著於或風動或幡動等小見小得的分別知見了。“三界唯心,萬法唯識”,一切萬象本可隨心所現、隨心所變,但大部分時候我們的心做不了主,不但無法靜定、無法轉物,反而隨著外境的變動團團轉。

風動?幡動?心不動,則萬物不動?

瘞發塔為仿樓閣式的磚塔,八角七層,高7.8米,是當年六祖惠能削髮受戒後埋藏頭髮的地方。瘞發塔建於唐代,形制十分精緻。這類隋唐時期的古塔,是我省乃至全國至今保留的為數不多的珍貴文物之一,在廣東省僅存5座。

風動?幡動?心不動,則萬物不動?

風動?幡動?心不動,則萬物不動?

有一段時間很不理解:心不動,風就不動,幡就不動了嗎?作為一個唯物主義者,在我心裡,物質是第一性的,意識是第二性的,根深蒂固,難以撼動。時間越久越困惑,忽有一天,似有若悟,從禪的角度來講:即心即佛,佛在心中。六祖慧能,王陽明,講的都是這個道理。

"
風動?幡動?心不動,則萬物不動?

瘞發塔

數年前,我穿行在廣州光孝寺古廟古樹間,傍晚時分,撫摸菩提樹,在瘞發塔下遙想那場影響巨大的思辨。不是風動不是幡動是心動,六祖慧能話一出口,語驚四座,成為震爍古今的一個公案。

風動?幡動?心不動,則萬物不動?

瘞(yi)發塔

時有風吹幡動,一僧曰風動,一僧曰幡動,議論不已。惠能進曰:“不是風動,不是幡動,仁者心動。”——《壇經行由品》。相傳六祖惠能在給弟子講經時,忽然起了一陣風,旗幡隨之輕輕飄動,這引起了聽講法的兩個弟子的爭論,一個弟子說是風在動,一個弟子說是旗幡在動,惠能插口解釋說:“不是風在動,也不是幡在動,是你們自己心在動。”

風動?幡動?心不動,則萬物不動?

如果心能定靜,就不會隨外境的變動而執著於或風動或幡動等小見小得的分別知見了。“三界唯心,萬法唯識”,一切萬象本可隨心所現、隨心所變,但大部分時候我們的心做不了主,不但無法靜定、無法轉物,反而隨著外境的變動團團轉。

風動?幡動?心不動,則萬物不動?

瘞發塔為仿樓閣式的磚塔,八角七層,高7.8米,是當年六祖惠能削髮受戒後埋藏頭髮的地方。瘞發塔建於唐代,形制十分精緻。這類隋唐時期的古塔,是我省乃至全國至今保留的為數不多的珍貴文物之一,在廣東省僅存5座。

風動?幡動?心不動,則萬物不動?

風動?幡動?心不動,則萬物不動?

有一段時間很不理解:心不動,風就不動,幡就不動了嗎?作為一個唯物主義者,在我心裡,物質是第一性的,意識是第二性的,根深蒂固,難以撼動。時間越久越困惑,忽有一天,似有若悟,從禪的角度來講:即心即佛,佛在心中。六祖慧能,王陽明,講的都是這個道理。

風動?幡動?心不動,則萬物不動?

光孝禪寺

光孝寺,廣東著名古建築群之一,位於廣東省廣州市越秀區光孝路北端近淨慧路處。據《光孝寺志》記載,初為公元前二世紀南越王趙建德之故宅。三國時代,吳國虞翻謫居於此,闢為苑囿,世稱虞苑。虞翻死後,家人舍宅作寺。寺名曾幾次更改,東晉隆安五年(401年)稱五園寺,唐代稱乾明法性寺,五代南漢時稱乾亨寺,北宋時稱萬壽禪寺,南宋時稱報恩廣孝寺,不久後改廣字為光字,才改名光孝寺。

"
風動?幡動?心不動,則萬物不動?

瘞發塔

數年前,我穿行在廣州光孝寺古廟古樹間,傍晚時分,撫摸菩提樹,在瘞發塔下遙想那場影響巨大的思辨。不是風動不是幡動是心動,六祖慧能話一出口,語驚四座,成為震爍古今的一個公案。

風動?幡動?心不動,則萬物不動?

瘞(yi)發塔

時有風吹幡動,一僧曰風動,一僧曰幡動,議論不已。惠能進曰:“不是風動,不是幡動,仁者心動。”——《壇經行由品》。相傳六祖惠能在給弟子講經時,忽然起了一陣風,旗幡隨之輕輕飄動,這引起了聽講法的兩個弟子的爭論,一個弟子說是風在動,一個弟子說是旗幡在動,惠能插口解釋說:“不是風在動,也不是幡在動,是你們自己心在動。”

風動?幡動?心不動,則萬物不動?

如果心能定靜,就不會隨外境的變動而執著於或風動或幡動等小見小得的分別知見了。“三界唯心,萬法唯識”,一切萬象本可隨心所現、隨心所變,但大部分時候我們的心做不了主,不但無法靜定、無法轉物,反而隨著外境的變動團團轉。

風動?幡動?心不動,則萬物不動?

瘞發塔為仿樓閣式的磚塔,八角七層,高7.8米,是當年六祖惠能削髮受戒後埋藏頭髮的地方。瘞發塔建於唐代,形制十分精緻。這類隋唐時期的古塔,是我省乃至全國至今保留的為數不多的珍貴文物之一,在廣東省僅存5座。

風動?幡動?心不動,則萬物不動?

風動?幡動?心不動,則萬物不動?

有一段時間很不理解:心不動,風就不動,幡就不動了嗎?作為一個唯物主義者,在我心裡,物質是第一性的,意識是第二性的,根深蒂固,難以撼動。時間越久越困惑,忽有一天,似有若悟,從禪的角度來講:即心即佛,佛在心中。六祖慧能,王陽明,講的都是這個道理。

風動?幡動?心不動,則萬物不動?

光孝禪寺

光孝寺,廣東著名古建築群之一,位於廣東省廣州市越秀區光孝路北端近淨慧路處。據《光孝寺志》記載,初為公元前二世紀南越王趙建德之故宅。三國時代,吳國虞翻謫居於此,闢為苑囿,世稱虞苑。虞翻死後,家人舍宅作寺。寺名曾幾次更改,東晉隆安五年(401年)稱五園寺,唐代稱乾明法性寺,五代南漢時稱乾亨寺,北宋時稱萬壽禪寺,南宋時稱報恩廣孝寺,不久後改廣字為光字,才改名光孝寺。

風動?幡動?心不動,則萬物不動?

光孝寺,唐代稱法性寺

光孝寺,唐代稱法性寺

"
風動?幡動?心不動,則萬物不動?

瘞發塔

數年前,我穿行在廣州光孝寺古廟古樹間,傍晚時分,撫摸菩提樹,在瘞發塔下遙想那場影響巨大的思辨。不是風動不是幡動是心動,六祖慧能話一出口,語驚四座,成為震爍古今的一個公案。

風動?幡動?心不動,則萬物不動?

瘞(yi)發塔

時有風吹幡動,一僧曰風動,一僧曰幡動,議論不已。惠能進曰:“不是風動,不是幡動,仁者心動。”——《壇經行由品》。相傳六祖惠能在給弟子講經時,忽然起了一陣風,旗幡隨之輕輕飄動,這引起了聽講法的兩個弟子的爭論,一個弟子說是風在動,一個弟子說是旗幡在動,惠能插口解釋說:“不是風在動,也不是幡在動,是你們自己心在動。”

風動?幡動?心不動,則萬物不動?

如果心能定靜,就不會隨外境的變動而執著於或風動或幡動等小見小得的分別知見了。“三界唯心,萬法唯識”,一切萬象本可隨心所現、隨心所變,但大部分時候我們的心做不了主,不但無法靜定、無法轉物,反而隨著外境的變動團團轉。

風動?幡動?心不動,則萬物不動?

瘞發塔為仿樓閣式的磚塔,八角七層,高7.8米,是當年六祖惠能削髮受戒後埋藏頭髮的地方。瘞發塔建於唐代,形制十分精緻。這類隋唐時期的古塔,是我省乃至全國至今保留的為數不多的珍貴文物之一,在廣東省僅存5座。

風動?幡動?心不動,則萬物不動?

風動?幡動?心不動,則萬物不動?

有一段時間很不理解:心不動,風就不動,幡就不動了嗎?作為一個唯物主義者,在我心裡,物質是第一性的,意識是第二性的,根深蒂固,難以撼動。時間越久越困惑,忽有一天,似有若悟,從禪的角度來講:即心即佛,佛在心中。六祖慧能,王陽明,講的都是這個道理。

風動?幡動?心不動,則萬物不動?

光孝禪寺

光孝寺,廣東著名古建築群之一,位於廣東省廣州市越秀區光孝路北端近淨慧路處。據《光孝寺志》記載,初為公元前二世紀南越王趙建德之故宅。三國時代,吳國虞翻謫居於此,闢為苑囿,世稱虞苑。虞翻死後,家人舍宅作寺。寺名曾幾次更改,東晉隆安五年(401年)稱五園寺,唐代稱乾明法性寺,五代南漢時稱乾亨寺,北宋時稱萬壽禪寺,南宋時稱報恩廣孝寺,不久後改廣字為光字,才改名光孝寺。

風動?幡動?心不動,則萬物不動?

光孝寺,唐代稱法性寺

光孝寺,唐代稱法性寺

風動?幡動?心不動,則萬物不動?

洗缽泉

光孝寺建築結構嚴謹,殿宇雄偉壯觀,特別是文物史蹟眾多。如始建於東晉的大雄寶殿,南朝時達摩開鑿的洗缽泉,唐朝的瘞發塔、石經幢,南漢的千佛鐵塔,宋、明時期的六祖殿、臥佛殿,以及碑刻、佛像、訶子樹、菩提樹等,都是珍貴的佛教遺蹟遺物。

1961年,國務院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6年3月5日,經國務院批准,該寺由宗教部門管理。

"
風動?幡動?心不動,則萬物不動?

瘞發塔

數年前,我穿行在廣州光孝寺古廟古樹間,傍晚時分,撫摸菩提樹,在瘞發塔下遙想那場影響巨大的思辨。不是風動不是幡動是心動,六祖慧能話一出口,語驚四座,成為震爍古今的一個公案。

風動?幡動?心不動,則萬物不動?

瘞(yi)發塔

時有風吹幡動,一僧曰風動,一僧曰幡動,議論不已。惠能進曰:“不是風動,不是幡動,仁者心動。”——《壇經行由品》。相傳六祖惠能在給弟子講經時,忽然起了一陣風,旗幡隨之輕輕飄動,這引起了聽講法的兩個弟子的爭論,一個弟子說是風在動,一個弟子說是旗幡在動,惠能插口解釋說:“不是風在動,也不是幡在動,是你們自己心在動。”

風動?幡動?心不動,則萬物不動?

如果心能定靜,就不會隨外境的變動而執著於或風動或幡動等小見小得的分別知見了。“三界唯心,萬法唯識”,一切萬象本可隨心所現、隨心所變,但大部分時候我們的心做不了主,不但無法靜定、無法轉物,反而隨著外境的變動團團轉。

風動?幡動?心不動,則萬物不動?

瘞發塔為仿樓閣式的磚塔,八角七層,高7.8米,是當年六祖惠能削髮受戒後埋藏頭髮的地方。瘞發塔建於唐代,形制十分精緻。這類隋唐時期的古塔,是我省乃至全國至今保留的為數不多的珍貴文物之一,在廣東省僅存5座。

風動?幡動?心不動,則萬物不動?

風動?幡動?心不動,則萬物不動?

有一段時間很不理解:心不動,風就不動,幡就不動了嗎?作為一個唯物主義者,在我心裡,物質是第一性的,意識是第二性的,根深蒂固,難以撼動。時間越久越困惑,忽有一天,似有若悟,從禪的角度來講:即心即佛,佛在心中。六祖慧能,王陽明,講的都是這個道理。

風動?幡動?心不動,則萬物不動?

光孝禪寺

光孝寺,廣東著名古建築群之一,位於廣東省廣州市越秀區光孝路北端近淨慧路處。據《光孝寺志》記載,初為公元前二世紀南越王趙建德之故宅。三國時代,吳國虞翻謫居於此,闢為苑囿,世稱虞苑。虞翻死後,家人舍宅作寺。寺名曾幾次更改,東晉隆安五年(401年)稱五園寺,唐代稱乾明法性寺,五代南漢時稱乾亨寺,北宋時稱萬壽禪寺,南宋時稱報恩廣孝寺,不久後改廣字為光字,才改名光孝寺。

風動?幡動?心不動,則萬物不動?

光孝寺,唐代稱法性寺

光孝寺,唐代稱法性寺

風動?幡動?心不動,則萬物不動?

洗缽泉

光孝寺建築結構嚴謹,殿宇雄偉壯觀,特別是文物史蹟眾多。如始建於東晉的大雄寶殿,南朝時達摩開鑿的洗缽泉,唐朝的瘞發塔、石經幢,南漢的千佛鐵塔,宋、明時期的六祖殿、臥佛殿,以及碑刻、佛像、訶子樹、菩提樹等,都是珍貴的佛教遺蹟遺物。

1961年,國務院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6年3月5日,經國務院批准,該寺由宗教部門管理。

風動?幡動?心不動,則萬物不動?

如果沒有真正領悟,永遠是執迷不悟。其實,這不是讓人成為逃避現實的鴕鳥,而是高度重視人的主體性,把人從一切束縛中解放出來。惠能對後世的影響是非常巨大的。 一念開悟,眾生是佛,如不開悟,佛是眾生。

"
風動?幡動?心不動,則萬物不動?

瘞發塔

數年前,我穿行在廣州光孝寺古廟古樹間,傍晚時分,撫摸菩提樹,在瘞發塔下遙想那場影響巨大的思辨。不是風動不是幡動是心動,六祖慧能話一出口,語驚四座,成為震爍古今的一個公案。

風動?幡動?心不動,則萬物不動?

瘞(yi)發塔

時有風吹幡動,一僧曰風動,一僧曰幡動,議論不已。惠能進曰:“不是風動,不是幡動,仁者心動。”——《壇經行由品》。相傳六祖惠能在給弟子講經時,忽然起了一陣風,旗幡隨之輕輕飄動,這引起了聽講法的兩個弟子的爭論,一個弟子說是風在動,一個弟子說是旗幡在動,惠能插口解釋說:“不是風在動,也不是幡在動,是你們自己心在動。”

風動?幡動?心不動,則萬物不動?

如果心能定靜,就不會隨外境的變動而執著於或風動或幡動等小見小得的分別知見了。“三界唯心,萬法唯識”,一切萬象本可隨心所現、隨心所變,但大部分時候我們的心做不了主,不但無法靜定、無法轉物,反而隨著外境的變動團團轉。

風動?幡動?心不動,則萬物不動?

瘞發塔為仿樓閣式的磚塔,八角七層,高7.8米,是當年六祖惠能削髮受戒後埋藏頭髮的地方。瘞發塔建於唐代,形制十分精緻。這類隋唐時期的古塔,是我省乃至全國至今保留的為數不多的珍貴文物之一,在廣東省僅存5座。

風動?幡動?心不動,則萬物不動?

風動?幡動?心不動,則萬物不動?

有一段時間很不理解:心不動,風就不動,幡就不動了嗎?作為一個唯物主義者,在我心裡,物質是第一性的,意識是第二性的,根深蒂固,難以撼動。時間越久越困惑,忽有一天,似有若悟,從禪的角度來講:即心即佛,佛在心中。六祖慧能,王陽明,講的都是這個道理。

風動?幡動?心不動,則萬物不動?

光孝禪寺

光孝寺,廣東著名古建築群之一,位於廣東省廣州市越秀區光孝路北端近淨慧路處。據《光孝寺志》記載,初為公元前二世紀南越王趙建德之故宅。三國時代,吳國虞翻謫居於此,闢為苑囿,世稱虞苑。虞翻死後,家人舍宅作寺。寺名曾幾次更改,東晉隆安五年(401年)稱五園寺,唐代稱乾明法性寺,五代南漢時稱乾亨寺,北宋時稱萬壽禪寺,南宋時稱報恩廣孝寺,不久後改廣字為光字,才改名光孝寺。

風動?幡動?心不動,則萬物不動?

光孝寺,唐代稱法性寺

光孝寺,唐代稱法性寺

風動?幡動?心不動,則萬物不動?

洗缽泉

光孝寺建築結構嚴謹,殿宇雄偉壯觀,特別是文物史蹟眾多。如始建於東晉的大雄寶殿,南朝時達摩開鑿的洗缽泉,唐朝的瘞發塔、石經幢,南漢的千佛鐵塔,宋、明時期的六祖殿、臥佛殿,以及碑刻、佛像、訶子樹、菩提樹等,都是珍貴的佛教遺蹟遺物。

1961年,國務院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6年3月5日,經國務院批准,該寺由宗教部門管理。

風動?幡動?心不動,則萬物不動?

如果沒有真正領悟,永遠是執迷不悟。其實,這不是讓人成為逃避現實的鴕鳥,而是高度重視人的主體性,把人從一切束縛中解放出來。惠能對後世的影響是非常巨大的。 一念開悟,眾生是佛,如不開悟,佛是眾生。

風動?幡動?心不動,則萬物不動?

光孝寺僧人

夕陽西下,一位僧人從瘞發塔旁,訶子樹下,從容走過,一臉淡定,腳步穩健,時光彷彿倒流,回到大唐。

"
風動?幡動?心不動,則萬物不動?

瘞發塔

數年前,我穿行在廣州光孝寺古廟古樹間,傍晚時分,撫摸菩提樹,在瘞發塔下遙想那場影響巨大的思辨。不是風動不是幡動是心動,六祖慧能話一出口,語驚四座,成為震爍古今的一個公案。

風動?幡動?心不動,則萬物不動?

瘞(yi)發塔

時有風吹幡動,一僧曰風動,一僧曰幡動,議論不已。惠能進曰:“不是風動,不是幡動,仁者心動。”——《壇經行由品》。相傳六祖惠能在給弟子講經時,忽然起了一陣風,旗幡隨之輕輕飄動,這引起了聽講法的兩個弟子的爭論,一個弟子說是風在動,一個弟子說是旗幡在動,惠能插口解釋說:“不是風在動,也不是幡在動,是你們自己心在動。”

風動?幡動?心不動,則萬物不動?

如果心能定靜,就不會隨外境的變動而執著於或風動或幡動等小見小得的分別知見了。“三界唯心,萬法唯識”,一切萬象本可隨心所現、隨心所變,但大部分時候我們的心做不了主,不但無法靜定、無法轉物,反而隨著外境的變動團團轉。

風動?幡動?心不動,則萬物不動?

瘞發塔為仿樓閣式的磚塔,八角七層,高7.8米,是當年六祖惠能削髮受戒後埋藏頭髮的地方。瘞發塔建於唐代,形制十分精緻。這類隋唐時期的古塔,是我省乃至全國至今保留的為數不多的珍貴文物之一,在廣東省僅存5座。

風動?幡動?心不動,則萬物不動?

風動?幡動?心不動,則萬物不動?

有一段時間很不理解:心不動,風就不動,幡就不動了嗎?作為一個唯物主義者,在我心裡,物質是第一性的,意識是第二性的,根深蒂固,難以撼動。時間越久越困惑,忽有一天,似有若悟,從禪的角度來講:即心即佛,佛在心中。六祖慧能,王陽明,講的都是這個道理。

風動?幡動?心不動,則萬物不動?

光孝禪寺

光孝寺,廣東著名古建築群之一,位於廣東省廣州市越秀區光孝路北端近淨慧路處。據《光孝寺志》記載,初為公元前二世紀南越王趙建德之故宅。三國時代,吳國虞翻謫居於此,闢為苑囿,世稱虞苑。虞翻死後,家人舍宅作寺。寺名曾幾次更改,東晉隆安五年(401年)稱五園寺,唐代稱乾明法性寺,五代南漢時稱乾亨寺,北宋時稱萬壽禪寺,南宋時稱報恩廣孝寺,不久後改廣字為光字,才改名光孝寺。

風動?幡動?心不動,則萬物不動?

光孝寺,唐代稱法性寺

光孝寺,唐代稱法性寺

風動?幡動?心不動,則萬物不動?

洗缽泉

光孝寺建築結構嚴謹,殿宇雄偉壯觀,特別是文物史蹟眾多。如始建於東晉的大雄寶殿,南朝時達摩開鑿的洗缽泉,唐朝的瘞發塔、石經幢,南漢的千佛鐵塔,宋、明時期的六祖殿、臥佛殿,以及碑刻、佛像、訶子樹、菩提樹等,都是珍貴的佛教遺蹟遺物。

1961年,國務院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6年3月5日,經國務院批准,該寺由宗教部門管理。

風動?幡動?心不動,則萬物不動?

如果沒有真正領悟,永遠是執迷不悟。其實,這不是讓人成為逃避現實的鴕鳥,而是高度重視人的主體性,把人從一切束縛中解放出來。惠能對後世的影響是非常巨大的。 一念開悟,眾生是佛,如不開悟,佛是眾生。

風動?幡動?心不動,則萬物不動?

光孝寺僧人

夕陽西下,一位僧人從瘞發塔旁,訶子樹下,從容走過,一臉淡定,腳步穩健,時光彷彿倒流,回到大唐。

風動?幡動?心不動,則萬物不動?

菩提榕

莊子提出要逍遙遊,超越生死,泯滅差別,也是讓人擺脫束縛,以實現心靈的解放與自由。可人被纏繞,難以放下,很難理解古人的真知灼見。惠能,王陽明,莊子,成為被嘲笑的對象。呵呵,嘲笑是對的,不笑不足以為道:“上士聞道,躬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老子在兩千多年前就有過預言。

"
風動?幡動?心不動,則萬物不動?

瘞發塔

數年前,我穿行在廣州光孝寺古廟古樹間,傍晚時分,撫摸菩提樹,在瘞發塔下遙想那場影響巨大的思辨。不是風動不是幡動是心動,六祖慧能話一出口,語驚四座,成為震爍古今的一個公案。

風動?幡動?心不動,則萬物不動?

瘞(yi)發塔

時有風吹幡動,一僧曰風動,一僧曰幡動,議論不已。惠能進曰:“不是風動,不是幡動,仁者心動。”——《壇經行由品》。相傳六祖惠能在給弟子講經時,忽然起了一陣風,旗幡隨之輕輕飄動,這引起了聽講法的兩個弟子的爭論,一個弟子說是風在動,一個弟子說是旗幡在動,惠能插口解釋說:“不是風在動,也不是幡在動,是你們自己心在動。”

風動?幡動?心不動,則萬物不動?

如果心能定靜,就不會隨外境的變動而執著於或風動或幡動等小見小得的分別知見了。“三界唯心,萬法唯識”,一切萬象本可隨心所現、隨心所變,但大部分時候我們的心做不了主,不但無法靜定、無法轉物,反而隨著外境的變動團團轉。

風動?幡動?心不動,則萬物不動?

瘞發塔為仿樓閣式的磚塔,八角七層,高7.8米,是當年六祖惠能削髮受戒後埋藏頭髮的地方。瘞發塔建於唐代,形制十分精緻。這類隋唐時期的古塔,是我省乃至全國至今保留的為數不多的珍貴文物之一,在廣東省僅存5座。

風動?幡動?心不動,則萬物不動?

風動?幡動?心不動,則萬物不動?

有一段時間很不理解:心不動,風就不動,幡就不動了嗎?作為一個唯物主義者,在我心裡,物質是第一性的,意識是第二性的,根深蒂固,難以撼動。時間越久越困惑,忽有一天,似有若悟,從禪的角度來講:即心即佛,佛在心中。六祖慧能,王陽明,講的都是這個道理。

風動?幡動?心不動,則萬物不動?

光孝禪寺

光孝寺,廣東著名古建築群之一,位於廣東省廣州市越秀區光孝路北端近淨慧路處。據《光孝寺志》記載,初為公元前二世紀南越王趙建德之故宅。三國時代,吳國虞翻謫居於此,闢為苑囿,世稱虞苑。虞翻死後,家人舍宅作寺。寺名曾幾次更改,東晉隆安五年(401年)稱五園寺,唐代稱乾明法性寺,五代南漢時稱乾亨寺,北宋時稱萬壽禪寺,南宋時稱報恩廣孝寺,不久後改廣字為光字,才改名光孝寺。

風動?幡動?心不動,則萬物不動?

光孝寺,唐代稱法性寺

光孝寺,唐代稱法性寺

風動?幡動?心不動,則萬物不動?

洗缽泉

光孝寺建築結構嚴謹,殿宇雄偉壯觀,特別是文物史蹟眾多。如始建於東晉的大雄寶殿,南朝時達摩開鑿的洗缽泉,唐朝的瘞發塔、石經幢,南漢的千佛鐵塔,宋、明時期的六祖殿、臥佛殿,以及碑刻、佛像、訶子樹、菩提樹等,都是珍貴的佛教遺蹟遺物。

1961年,國務院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6年3月5日,經國務院批准,該寺由宗教部門管理。

風動?幡動?心不動,則萬物不動?

如果沒有真正領悟,永遠是執迷不悟。其實,這不是讓人成為逃避現實的鴕鳥,而是高度重視人的主體性,把人從一切束縛中解放出來。惠能對後世的影響是非常巨大的。 一念開悟,眾生是佛,如不開悟,佛是眾生。

風動?幡動?心不動,則萬物不動?

光孝寺僧人

夕陽西下,一位僧人從瘞發塔旁,訶子樹下,從容走過,一臉淡定,腳步穩健,時光彷彿倒流,回到大唐。

風動?幡動?心不動,則萬物不動?

菩提榕

莊子提出要逍遙遊,超越生死,泯滅差別,也是讓人擺脫束縛,以實現心靈的解放與自由。可人被纏繞,難以放下,很難理解古人的真知灼見。惠能,王陽明,莊子,成為被嘲笑的對象。呵呵,嘲笑是對的,不笑不足以為道:“上士聞道,躬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老子在兩千多年前就有過預言。

風動?幡動?心不動,則萬物不動?

訶子樹

惠能在光孝寺講經說法,王陽明龍場悟道,這兩個經典鏡頭,穿越古今,影響深遠。產生的那些思想已經化為民族精神的一部分。

"
風動?幡動?心不動,則萬物不動?

瘞發塔

數年前,我穿行在廣州光孝寺古廟古樹間,傍晚時分,撫摸菩提樹,在瘞發塔下遙想那場影響巨大的思辨。不是風動不是幡動是心動,六祖慧能話一出口,語驚四座,成為震爍古今的一個公案。

風動?幡動?心不動,則萬物不動?

瘞(yi)發塔

時有風吹幡動,一僧曰風動,一僧曰幡動,議論不已。惠能進曰:“不是風動,不是幡動,仁者心動。”——《壇經行由品》。相傳六祖惠能在給弟子講經時,忽然起了一陣風,旗幡隨之輕輕飄動,這引起了聽講法的兩個弟子的爭論,一個弟子說是風在動,一個弟子說是旗幡在動,惠能插口解釋說:“不是風在動,也不是幡在動,是你們自己心在動。”

風動?幡動?心不動,則萬物不動?

如果心能定靜,就不會隨外境的變動而執著於或風動或幡動等小見小得的分別知見了。“三界唯心,萬法唯識”,一切萬象本可隨心所現、隨心所變,但大部分時候我們的心做不了主,不但無法靜定、無法轉物,反而隨著外境的變動團團轉。

風動?幡動?心不動,則萬物不動?

瘞發塔為仿樓閣式的磚塔,八角七層,高7.8米,是當年六祖惠能削髮受戒後埋藏頭髮的地方。瘞發塔建於唐代,形制十分精緻。這類隋唐時期的古塔,是我省乃至全國至今保留的為數不多的珍貴文物之一,在廣東省僅存5座。

風動?幡動?心不動,則萬物不動?

風動?幡動?心不動,則萬物不動?

有一段時間很不理解:心不動,風就不動,幡就不動了嗎?作為一個唯物主義者,在我心裡,物質是第一性的,意識是第二性的,根深蒂固,難以撼動。時間越久越困惑,忽有一天,似有若悟,從禪的角度來講:即心即佛,佛在心中。六祖慧能,王陽明,講的都是這個道理。

風動?幡動?心不動,則萬物不動?

光孝禪寺

光孝寺,廣東著名古建築群之一,位於廣東省廣州市越秀區光孝路北端近淨慧路處。據《光孝寺志》記載,初為公元前二世紀南越王趙建德之故宅。三國時代,吳國虞翻謫居於此,闢為苑囿,世稱虞苑。虞翻死後,家人舍宅作寺。寺名曾幾次更改,東晉隆安五年(401年)稱五園寺,唐代稱乾明法性寺,五代南漢時稱乾亨寺,北宋時稱萬壽禪寺,南宋時稱報恩廣孝寺,不久後改廣字為光字,才改名光孝寺。

風動?幡動?心不動,則萬物不動?

光孝寺,唐代稱法性寺

光孝寺,唐代稱法性寺

風動?幡動?心不動,則萬物不動?

洗缽泉

光孝寺建築結構嚴謹,殿宇雄偉壯觀,特別是文物史蹟眾多。如始建於東晉的大雄寶殿,南朝時達摩開鑿的洗缽泉,唐朝的瘞發塔、石經幢,南漢的千佛鐵塔,宋、明時期的六祖殿、臥佛殿,以及碑刻、佛像、訶子樹、菩提樹等,都是珍貴的佛教遺蹟遺物。

1961年,國務院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6年3月5日,經國務院批准,該寺由宗教部門管理。

風動?幡動?心不動,則萬物不動?

如果沒有真正領悟,永遠是執迷不悟。其實,這不是讓人成為逃避現實的鴕鳥,而是高度重視人的主體性,把人從一切束縛中解放出來。惠能對後世的影響是非常巨大的。 一念開悟,眾生是佛,如不開悟,佛是眾生。

風動?幡動?心不動,則萬物不動?

光孝寺僧人

夕陽西下,一位僧人從瘞發塔旁,訶子樹下,從容走過,一臉淡定,腳步穩健,時光彷彿倒流,回到大唐。

風動?幡動?心不動,則萬物不動?

菩提榕

莊子提出要逍遙遊,超越生死,泯滅差別,也是讓人擺脫束縛,以實現心靈的解放與自由。可人被纏繞,難以放下,很難理解古人的真知灼見。惠能,王陽明,莊子,成為被嘲笑的對象。呵呵,嘲笑是對的,不笑不足以為道:“上士聞道,躬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老子在兩千多年前就有過預言。

風動?幡動?心不動,則萬物不動?

訶子樹

惠能在光孝寺講經說法,王陽明龍場悟道,這兩個經典鏡頭,穿越古今,影響深遠。產生的那些思想已經化為民族精神的一部分。

風動?幡動?心不動,則萬物不動?

"
風動?幡動?心不動,則萬物不動?

瘞發塔

數年前,我穿行在廣州光孝寺古廟古樹間,傍晚時分,撫摸菩提樹,在瘞發塔下遙想那場影響巨大的思辨。不是風動不是幡動是心動,六祖慧能話一出口,語驚四座,成為震爍古今的一個公案。

風動?幡動?心不動,則萬物不動?

瘞(yi)發塔

時有風吹幡動,一僧曰風動,一僧曰幡動,議論不已。惠能進曰:“不是風動,不是幡動,仁者心動。”——《壇經行由品》。相傳六祖惠能在給弟子講經時,忽然起了一陣風,旗幡隨之輕輕飄動,這引起了聽講法的兩個弟子的爭論,一個弟子說是風在動,一個弟子說是旗幡在動,惠能插口解釋說:“不是風在動,也不是幡在動,是你們自己心在動。”

風動?幡動?心不動,則萬物不動?

如果心能定靜,就不會隨外境的變動而執著於或風動或幡動等小見小得的分別知見了。“三界唯心,萬法唯識”,一切萬象本可隨心所現、隨心所變,但大部分時候我們的心做不了主,不但無法靜定、無法轉物,反而隨著外境的變動團團轉。

風動?幡動?心不動,則萬物不動?

瘞發塔為仿樓閣式的磚塔,八角七層,高7.8米,是當年六祖惠能削髮受戒後埋藏頭髮的地方。瘞發塔建於唐代,形制十分精緻。這類隋唐時期的古塔,是我省乃至全國至今保留的為數不多的珍貴文物之一,在廣東省僅存5座。

風動?幡動?心不動,則萬物不動?

風動?幡動?心不動,則萬物不動?

有一段時間很不理解:心不動,風就不動,幡就不動了嗎?作為一個唯物主義者,在我心裡,物質是第一性的,意識是第二性的,根深蒂固,難以撼動。時間越久越困惑,忽有一天,似有若悟,從禪的角度來講:即心即佛,佛在心中。六祖慧能,王陽明,講的都是這個道理。

風動?幡動?心不動,則萬物不動?

光孝禪寺

光孝寺,廣東著名古建築群之一,位於廣東省廣州市越秀區光孝路北端近淨慧路處。據《光孝寺志》記載,初為公元前二世紀南越王趙建德之故宅。三國時代,吳國虞翻謫居於此,闢為苑囿,世稱虞苑。虞翻死後,家人舍宅作寺。寺名曾幾次更改,東晉隆安五年(401年)稱五園寺,唐代稱乾明法性寺,五代南漢時稱乾亨寺,北宋時稱萬壽禪寺,南宋時稱報恩廣孝寺,不久後改廣字為光字,才改名光孝寺。

風動?幡動?心不動,則萬物不動?

光孝寺,唐代稱法性寺

光孝寺,唐代稱法性寺

風動?幡動?心不動,則萬物不動?

洗缽泉

光孝寺建築結構嚴謹,殿宇雄偉壯觀,特別是文物史蹟眾多。如始建於東晉的大雄寶殿,南朝時達摩開鑿的洗缽泉,唐朝的瘞發塔、石經幢,南漢的千佛鐵塔,宋、明時期的六祖殿、臥佛殿,以及碑刻、佛像、訶子樹、菩提樹等,都是珍貴的佛教遺蹟遺物。

1961年,國務院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6年3月5日,經國務院批准,該寺由宗教部門管理。

風動?幡動?心不動,則萬物不動?

如果沒有真正領悟,永遠是執迷不悟。其實,這不是讓人成為逃避現實的鴕鳥,而是高度重視人的主體性,把人從一切束縛中解放出來。惠能對後世的影響是非常巨大的。 一念開悟,眾生是佛,如不開悟,佛是眾生。

風動?幡動?心不動,則萬物不動?

光孝寺僧人

夕陽西下,一位僧人從瘞發塔旁,訶子樹下,從容走過,一臉淡定,腳步穩健,時光彷彿倒流,回到大唐。

風動?幡動?心不動,則萬物不動?

菩提榕

莊子提出要逍遙遊,超越生死,泯滅差別,也是讓人擺脫束縛,以實現心靈的解放與自由。可人被纏繞,難以放下,很難理解古人的真知灼見。惠能,王陽明,莊子,成為被嘲笑的對象。呵呵,嘲笑是對的,不笑不足以為道:“上士聞道,躬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老子在兩千多年前就有過預言。

風動?幡動?心不動,則萬物不動?

訶子樹

惠能在光孝寺講經說法,王陽明龍場悟道,這兩個經典鏡頭,穿越古今,影響深遠。產生的那些思想已經化為民族精神的一部分。

風動?幡動?心不動,則萬物不動?

風動?幡動?心不動,則萬物不動?

"
風動?幡動?心不動,則萬物不動?

瘞發塔

數年前,我穿行在廣州光孝寺古廟古樹間,傍晚時分,撫摸菩提樹,在瘞發塔下遙想那場影響巨大的思辨。不是風動不是幡動是心動,六祖慧能話一出口,語驚四座,成為震爍古今的一個公案。

風動?幡動?心不動,則萬物不動?

瘞(yi)發塔

時有風吹幡動,一僧曰風動,一僧曰幡動,議論不已。惠能進曰:“不是風動,不是幡動,仁者心動。”——《壇經行由品》。相傳六祖惠能在給弟子講經時,忽然起了一陣風,旗幡隨之輕輕飄動,這引起了聽講法的兩個弟子的爭論,一個弟子說是風在動,一個弟子說是旗幡在動,惠能插口解釋說:“不是風在動,也不是幡在動,是你們自己心在動。”

風動?幡動?心不動,則萬物不動?

如果心能定靜,就不會隨外境的變動而執著於或風動或幡動等小見小得的分別知見了。“三界唯心,萬法唯識”,一切萬象本可隨心所現、隨心所變,但大部分時候我們的心做不了主,不但無法靜定、無法轉物,反而隨著外境的變動團團轉。

風動?幡動?心不動,則萬物不動?

瘞發塔為仿樓閣式的磚塔,八角七層,高7.8米,是當年六祖惠能削髮受戒後埋藏頭髮的地方。瘞發塔建於唐代,形制十分精緻。這類隋唐時期的古塔,是我省乃至全國至今保留的為數不多的珍貴文物之一,在廣東省僅存5座。

風動?幡動?心不動,則萬物不動?

風動?幡動?心不動,則萬物不動?

有一段時間很不理解:心不動,風就不動,幡就不動了嗎?作為一個唯物主義者,在我心裡,物質是第一性的,意識是第二性的,根深蒂固,難以撼動。時間越久越困惑,忽有一天,似有若悟,從禪的角度來講:即心即佛,佛在心中。六祖慧能,王陽明,講的都是這個道理。

風動?幡動?心不動,則萬物不動?

光孝禪寺

光孝寺,廣東著名古建築群之一,位於廣東省廣州市越秀區光孝路北端近淨慧路處。據《光孝寺志》記載,初為公元前二世紀南越王趙建德之故宅。三國時代,吳國虞翻謫居於此,闢為苑囿,世稱虞苑。虞翻死後,家人舍宅作寺。寺名曾幾次更改,東晉隆安五年(401年)稱五園寺,唐代稱乾明法性寺,五代南漢時稱乾亨寺,北宋時稱萬壽禪寺,南宋時稱報恩廣孝寺,不久後改廣字為光字,才改名光孝寺。

風動?幡動?心不動,則萬物不動?

光孝寺,唐代稱法性寺

光孝寺,唐代稱法性寺

風動?幡動?心不動,則萬物不動?

洗缽泉

光孝寺建築結構嚴謹,殿宇雄偉壯觀,特別是文物史蹟眾多。如始建於東晉的大雄寶殿,南朝時達摩開鑿的洗缽泉,唐朝的瘞發塔、石經幢,南漢的千佛鐵塔,宋、明時期的六祖殿、臥佛殿,以及碑刻、佛像、訶子樹、菩提樹等,都是珍貴的佛教遺蹟遺物。

1961年,國務院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6年3月5日,經國務院批准,該寺由宗教部門管理。

風動?幡動?心不動,則萬物不動?

如果沒有真正領悟,永遠是執迷不悟。其實,這不是讓人成為逃避現實的鴕鳥,而是高度重視人的主體性,把人從一切束縛中解放出來。惠能對後世的影響是非常巨大的。 一念開悟,眾生是佛,如不開悟,佛是眾生。

風動?幡動?心不動,則萬物不動?

光孝寺僧人

夕陽西下,一位僧人從瘞發塔旁,訶子樹下,從容走過,一臉淡定,腳步穩健,時光彷彿倒流,回到大唐。

風動?幡動?心不動,則萬物不動?

菩提榕

莊子提出要逍遙遊,超越生死,泯滅差別,也是讓人擺脫束縛,以實現心靈的解放與自由。可人被纏繞,難以放下,很難理解古人的真知灼見。惠能,王陽明,莊子,成為被嘲笑的對象。呵呵,嘲笑是對的,不笑不足以為道:“上士聞道,躬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老子在兩千多年前就有過預言。

風動?幡動?心不動,則萬物不動?

訶子樹

惠能在光孝寺講經說法,王陽明龍場悟道,這兩個經典鏡頭,穿越古今,影響深遠。產生的那些思想已經化為民族精神的一部分。

風動?幡動?心不動,則萬物不動?

風動?幡動?心不動,則萬物不動?

風動?幡動?心不動,則萬物不動?

廣州光孝寺,座落在光孝路北端,當地有這民諺:“未有廣州,先有光孝。”,由此說光孝寺是羊城最古老,規模最大的佛教名剎。原址最初是南越王趙建德的宅子,三國時吳國虞翻謫居於此,世稱“虞苑”,並在此教書並種了大量的頻婆樹和訶子樹,亦稱“訶林”。虞翻死後,施宅為寺,名為“制止寺”。

"
風動?幡動?心不動,則萬物不動?

瘞發塔

數年前,我穿行在廣州光孝寺古廟古樹間,傍晚時分,撫摸菩提樹,在瘞發塔下遙想那場影響巨大的思辨。不是風動不是幡動是心動,六祖慧能話一出口,語驚四座,成為震爍古今的一個公案。

風動?幡動?心不動,則萬物不動?

瘞(yi)發塔

時有風吹幡動,一僧曰風動,一僧曰幡動,議論不已。惠能進曰:“不是風動,不是幡動,仁者心動。”——《壇經行由品》。相傳六祖惠能在給弟子講經時,忽然起了一陣風,旗幡隨之輕輕飄動,這引起了聽講法的兩個弟子的爭論,一個弟子說是風在動,一個弟子說是旗幡在動,惠能插口解釋說:“不是風在動,也不是幡在動,是你們自己心在動。”

風動?幡動?心不動,則萬物不動?

如果心能定靜,就不會隨外境的變動而執著於或風動或幡動等小見小得的分別知見了。“三界唯心,萬法唯識”,一切萬象本可隨心所現、隨心所變,但大部分時候我們的心做不了主,不但無法靜定、無法轉物,反而隨著外境的變動團團轉。

風動?幡動?心不動,則萬物不動?

瘞發塔為仿樓閣式的磚塔,八角七層,高7.8米,是當年六祖惠能削髮受戒後埋藏頭髮的地方。瘞發塔建於唐代,形制十分精緻。這類隋唐時期的古塔,是我省乃至全國至今保留的為數不多的珍貴文物之一,在廣東省僅存5座。

風動?幡動?心不動,則萬物不動?

風動?幡動?心不動,則萬物不動?

有一段時間很不理解:心不動,風就不動,幡就不動了嗎?作為一個唯物主義者,在我心裡,物質是第一性的,意識是第二性的,根深蒂固,難以撼動。時間越久越困惑,忽有一天,似有若悟,從禪的角度來講:即心即佛,佛在心中。六祖慧能,王陽明,講的都是這個道理。

風動?幡動?心不動,則萬物不動?

光孝禪寺

光孝寺,廣東著名古建築群之一,位於廣東省廣州市越秀區光孝路北端近淨慧路處。據《光孝寺志》記載,初為公元前二世紀南越王趙建德之故宅。三國時代,吳國虞翻謫居於此,闢為苑囿,世稱虞苑。虞翻死後,家人舍宅作寺。寺名曾幾次更改,東晉隆安五年(401年)稱五園寺,唐代稱乾明法性寺,五代南漢時稱乾亨寺,北宋時稱萬壽禪寺,南宋時稱報恩廣孝寺,不久後改廣字為光字,才改名光孝寺。

風動?幡動?心不動,則萬物不動?

光孝寺,唐代稱法性寺

光孝寺,唐代稱法性寺

風動?幡動?心不動,則萬物不動?

洗缽泉

光孝寺建築結構嚴謹,殿宇雄偉壯觀,特別是文物史蹟眾多。如始建於東晉的大雄寶殿,南朝時達摩開鑿的洗缽泉,唐朝的瘞發塔、石經幢,南漢的千佛鐵塔,宋、明時期的六祖殿、臥佛殿,以及碑刻、佛像、訶子樹、菩提樹等,都是珍貴的佛教遺蹟遺物。

1961年,國務院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6年3月5日,經國務院批准,該寺由宗教部門管理。

風動?幡動?心不動,則萬物不動?

如果沒有真正領悟,永遠是執迷不悟。其實,這不是讓人成為逃避現實的鴕鳥,而是高度重視人的主體性,把人從一切束縛中解放出來。惠能對後世的影響是非常巨大的。 一念開悟,眾生是佛,如不開悟,佛是眾生。

風動?幡動?心不動,則萬物不動?

光孝寺僧人

夕陽西下,一位僧人從瘞發塔旁,訶子樹下,從容走過,一臉淡定,腳步穩健,時光彷彿倒流,回到大唐。

風動?幡動?心不動,則萬物不動?

菩提榕

莊子提出要逍遙遊,超越生死,泯滅差別,也是讓人擺脫束縛,以實現心靈的解放與自由。可人被纏繞,難以放下,很難理解古人的真知灼見。惠能,王陽明,莊子,成為被嘲笑的對象。呵呵,嘲笑是對的,不笑不足以為道:“上士聞道,躬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老子在兩千多年前就有過預言。

風動?幡動?心不動,則萬物不動?

訶子樹

惠能在光孝寺講經說法,王陽明龍場悟道,這兩個經典鏡頭,穿越古今,影響深遠。產生的那些思想已經化為民族精神的一部分。

風動?幡動?心不動,則萬物不動?

風動?幡動?心不動,則萬物不動?

風動?幡動?心不動,則萬物不動?

廣州光孝寺,座落在光孝路北端,當地有這民諺:“未有廣州,先有光孝。”,由此說光孝寺是羊城最古老,規模最大的佛教名剎。原址最初是南越王趙建德的宅子,三國時吳國虞翻謫居於此,世稱“虞苑”,並在此教書並種了大量的頻婆樹和訶子樹,亦稱“訶林”。虞翻死後,施宅為寺,名為“制止寺”。

風動?幡動?心不動,則萬物不動?

訶(he)子樹別名訶梨(黎)勒,菩提、香樟、訶子和無憂並稱“佛門四大名木,在廣州市轄內,逾百年以上的訶子樹僅存兩棵 ,一棵坐落於光孝寺,而另一棵就位於化龍鎮潭山村水牛山下東谷祖祠的西邊。訶子樹結下的黃綠色欖形果實,訶子出自《本草圖經》,為清涼解毒中藥,主治久瀉、久痢、脫肛、喘咳痰嗽、久咳失音,晒乾用來煲茶飲,或是將新鮮的訶子搗碎加少許鹽用來沖水喝,對治療喉嚨痛很有功效。訶子花期5月,果期7—9月。

"
風動?幡動?心不動,則萬物不動?

瘞發塔

數年前,我穿行在廣州光孝寺古廟古樹間,傍晚時分,撫摸菩提樹,在瘞發塔下遙想那場影響巨大的思辨。不是風動不是幡動是心動,六祖慧能話一出口,語驚四座,成為震爍古今的一個公案。

風動?幡動?心不動,則萬物不動?

瘞(yi)發塔

時有風吹幡動,一僧曰風動,一僧曰幡動,議論不已。惠能進曰:“不是風動,不是幡動,仁者心動。”——《壇經行由品》。相傳六祖惠能在給弟子講經時,忽然起了一陣風,旗幡隨之輕輕飄動,這引起了聽講法的兩個弟子的爭論,一個弟子說是風在動,一個弟子說是旗幡在動,惠能插口解釋說:“不是風在動,也不是幡在動,是你們自己心在動。”

風動?幡動?心不動,則萬物不動?

如果心能定靜,就不會隨外境的變動而執著於或風動或幡動等小見小得的分別知見了。“三界唯心,萬法唯識”,一切萬象本可隨心所現、隨心所變,但大部分時候我們的心做不了主,不但無法靜定、無法轉物,反而隨著外境的變動團團轉。

風動?幡動?心不動,則萬物不動?

瘞發塔為仿樓閣式的磚塔,八角七層,高7.8米,是當年六祖惠能削髮受戒後埋藏頭髮的地方。瘞發塔建於唐代,形制十分精緻。這類隋唐時期的古塔,是我省乃至全國至今保留的為數不多的珍貴文物之一,在廣東省僅存5座。

風動?幡動?心不動,則萬物不動?

風動?幡動?心不動,則萬物不動?

有一段時間很不理解:心不動,風就不動,幡就不動了嗎?作為一個唯物主義者,在我心裡,物質是第一性的,意識是第二性的,根深蒂固,難以撼動。時間越久越困惑,忽有一天,似有若悟,從禪的角度來講:即心即佛,佛在心中。六祖慧能,王陽明,講的都是這個道理。

風動?幡動?心不動,則萬物不動?

光孝禪寺

光孝寺,廣東著名古建築群之一,位於廣東省廣州市越秀區光孝路北端近淨慧路處。據《光孝寺志》記載,初為公元前二世紀南越王趙建德之故宅。三國時代,吳國虞翻謫居於此,闢為苑囿,世稱虞苑。虞翻死後,家人舍宅作寺。寺名曾幾次更改,東晉隆安五年(401年)稱五園寺,唐代稱乾明法性寺,五代南漢時稱乾亨寺,北宋時稱萬壽禪寺,南宋時稱報恩廣孝寺,不久後改廣字為光字,才改名光孝寺。

風動?幡動?心不動,則萬物不動?

光孝寺,唐代稱法性寺

光孝寺,唐代稱法性寺

風動?幡動?心不動,則萬物不動?

洗缽泉

光孝寺建築結構嚴謹,殿宇雄偉壯觀,特別是文物史蹟眾多。如始建於東晉的大雄寶殿,南朝時達摩開鑿的洗缽泉,唐朝的瘞發塔、石經幢,南漢的千佛鐵塔,宋、明時期的六祖殿、臥佛殿,以及碑刻、佛像、訶子樹、菩提樹等,都是珍貴的佛教遺蹟遺物。

1961年,國務院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6年3月5日,經國務院批准,該寺由宗教部門管理。

風動?幡動?心不動,則萬物不動?

如果沒有真正領悟,永遠是執迷不悟。其實,這不是讓人成為逃避現實的鴕鳥,而是高度重視人的主體性,把人從一切束縛中解放出來。惠能對後世的影響是非常巨大的。 一念開悟,眾生是佛,如不開悟,佛是眾生。

風動?幡動?心不動,則萬物不動?

光孝寺僧人

夕陽西下,一位僧人從瘞發塔旁,訶子樹下,從容走過,一臉淡定,腳步穩健,時光彷彿倒流,回到大唐。

風動?幡動?心不動,則萬物不動?

菩提榕

莊子提出要逍遙遊,超越生死,泯滅差別,也是讓人擺脫束縛,以實現心靈的解放與自由。可人被纏繞,難以放下,很難理解古人的真知灼見。惠能,王陽明,莊子,成為被嘲笑的對象。呵呵,嘲笑是對的,不笑不足以為道:“上士聞道,躬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老子在兩千多年前就有過預言。

風動?幡動?心不動,則萬物不動?

訶子樹

惠能在光孝寺講經說法,王陽明龍場悟道,這兩個經典鏡頭,穿越古今,影響深遠。產生的那些思想已經化為民族精神的一部分。

風動?幡動?心不動,則萬物不動?

風動?幡動?心不動,則萬物不動?

風動?幡動?心不動,則萬物不動?

廣州光孝寺,座落在光孝路北端,當地有這民諺:“未有廣州,先有光孝。”,由此說光孝寺是羊城最古老,規模最大的佛教名剎。原址最初是南越王趙建德的宅子,三國時吳國虞翻謫居於此,世稱“虞苑”,並在此教書並種了大量的頻婆樹和訶子樹,亦稱“訶林”。虞翻死後,施宅為寺,名為“制止寺”。

風動?幡動?心不動,則萬物不動?

訶(he)子樹別名訶梨(黎)勒,菩提、香樟、訶子和無憂並稱“佛門四大名木,在廣州市轄內,逾百年以上的訶子樹僅存兩棵 ,一棵坐落於光孝寺,而另一棵就位於化龍鎮潭山村水牛山下東谷祖祠的西邊。訶子樹結下的黃綠色欖形果實,訶子出自《本草圖經》,為清涼解毒中藥,主治久瀉、久痢、脫肛、喘咳痰嗽、久咳失音,晒乾用來煲茶飲,或是將新鮮的訶子搗碎加少許鹽用來沖水喝,對治療喉嚨痛很有功效。訶子花期5月,果期7—9月。

風動?幡動?心不動,則萬物不動?

相傳,六祖受戒後,住持僧法才隨即把六祖的頭髮瘞藏樹下,上蓋8面7層發塔,塔以紅色沙石為基,高7.8米,七層八角形磚灰沙結構,每層有佛龕(kan),各面設有佛龕內塑有佛像,仿閣樓式塔,粉牆隱起紅色木兼柱、角柱、柬額等。素身瓦面弧度優美,上作八角攢尖頂。因頗有唐風,有人認為基本為原結構;基座為紅色砂岩,也就有人認為是南宋時重建而保留早期特點。崇禎九年(1636年)、1954年和1977年均曾修葺。

"
風動?幡動?心不動,則萬物不動?

瘞發塔

數年前,我穿行在廣州光孝寺古廟古樹間,傍晚時分,撫摸菩提樹,在瘞發塔下遙想那場影響巨大的思辨。不是風動不是幡動是心動,六祖慧能話一出口,語驚四座,成為震爍古今的一個公案。

風動?幡動?心不動,則萬物不動?

瘞(yi)發塔

時有風吹幡動,一僧曰風動,一僧曰幡動,議論不已。惠能進曰:“不是風動,不是幡動,仁者心動。”——《壇經行由品》。相傳六祖惠能在給弟子講經時,忽然起了一陣風,旗幡隨之輕輕飄動,這引起了聽講法的兩個弟子的爭論,一個弟子說是風在動,一個弟子說是旗幡在動,惠能插口解釋說:“不是風在動,也不是幡在動,是你們自己心在動。”

風動?幡動?心不動,則萬物不動?

如果心能定靜,就不會隨外境的變動而執著於或風動或幡動等小見小得的分別知見了。“三界唯心,萬法唯識”,一切萬象本可隨心所現、隨心所變,但大部分時候我們的心做不了主,不但無法靜定、無法轉物,反而隨著外境的變動團團轉。

風動?幡動?心不動,則萬物不動?

瘞發塔為仿樓閣式的磚塔,八角七層,高7.8米,是當年六祖惠能削髮受戒後埋藏頭髮的地方。瘞發塔建於唐代,形制十分精緻。這類隋唐時期的古塔,是我省乃至全國至今保留的為數不多的珍貴文物之一,在廣東省僅存5座。

風動?幡動?心不動,則萬物不動?

風動?幡動?心不動,則萬物不動?

有一段時間很不理解:心不動,風就不動,幡就不動了嗎?作為一個唯物主義者,在我心裡,物質是第一性的,意識是第二性的,根深蒂固,難以撼動。時間越久越困惑,忽有一天,似有若悟,從禪的角度來講:即心即佛,佛在心中。六祖慧能,王陽明,講的都是這個道理。

風動?幡動?心不動,則萬物不動?

光孝禪寺

光孝寺,廣東著名古建築群之一,位於廣東省廣州市越秀區光孝路北端近淨慧路處。據《光孝寺志》記載,初為公元前二世紀南越王趙建德之故宅。三國時代,吳國虞翻謫居於此,闢為苑囿,世稱虞苑。虞翻死後,家人舍宅作寺。寺名曾幾次更改,東晉隆安五年(401年)稱五園寺,唐代稱乾明法性寺,五代南漢時稱乾亨寺,北宋時稱萬壽禪寺,南宋時稱報恩廣孝寺,不久後改廣字為光字,才改名光孝寺。

風動?幡動?心不動,則萬物不動?

光孝寺,唐代稱法性寺

光孝寺,唐代稱法性寺

風動?幡動?心不動,則萬物不動?

洗缽泉

光孝寺建築結構嚴謹,殿宇雄偉壯觀,特別是文物史蹟眾多。如始建於東晉的大雄寶殿,南朝時達摩開鑿的洗缽泉,唐朝的瘞發塔、石經幢,南漢的千佛鐵塔,宋、明時期的六祖殿、臥佛殿,以及碑刻、佛像、訶子樹、菩提樹等,都是珍貴的佛教遺蹟遺物。

1961年,國務院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6年3月5日,經國務院批准,該寺由宗教部門管理。

風動?幡動?心不動,則萬物不動?

如果沒有真正領悟,永遠是執迷不悟。其實,這不是讓人成為逃避現實的鴕鳥,而是高度重視人的主體性,把人從一切束縛中解放出來。惠能對後世的影響是非常巨大的。 一念開悟,眾生是佛,如不開悟,佛是眾生。

風動?幡動?心不動,則萬物不動?

光孝寺僧人

夕陽西下,一位僧人從瘞發塔旁,訶子樹下,從容走過,一臉淡定,腳步穩健,時光彷彿倒流,回到大唐。

風動?幡動?心不動,則萬物不動?

菩提榕

莊子提出要逍遙遊,超越生死,泯滅差別,也是讓人擺脫束縛,以實現心靈的解放與自由。可人被纏繞,難以放下,很難理解古人的真知灼見。惠能,王陽明,莊子,成為被嘲笑的對象。呵呵,嘲笑是對的,不笑不足以為道:“上士聞道,躬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老子在兩千多年前就有過預言。

風動?幡動?心不動,則萬物不動?

訶子樹

惠能在光孝寺講經說法,王陽明龍場悟道,這兩個經典鏡頭,穿越古今,影響深遠。產生的那些思想已經化為民族精神的一部分。

風動?幡動?心不動,則萬物不動?

風動?幡動?心不動,則萬物不動?

風動?幡動?心不動,則萬物不動?

廣州光孝寺,座落在光孝路北端,當地有這民諺:“未有廣州,先有光孝。”,由此說光孝寺是羊城最古老,規模最大的佛教名剎。原址最初是南越王趙建德的宅子,三國時吳國虞翻謫居於此,世稱“虞苑”,並在此教書並種了大量的頻婆樹和訶子樹,亦稱“訶林”。虞翻死後,施宅為寺,名為“制止寺”。

風動?幡動?心不動,則萬物不動?

訶(he)子樹別名訶梨(黎)勒,菩提、香樟、訶子和無憂並稱“佛門四大名木,在廣州市轄內,逾百年以上的訶子樹僅存兩棵 ,一棵坐落於光孝寺,而另一棵就位於化龍鎮潭山村水牛山下東谷祖祠的西邊。訶子樹結下的黃綠色欖形果實,訶子出自《本草圖經》,為清涼解毒中藥,主治久瀉、久痢、脫肛、喘咳痰嗽、久咳失音,晒乾用來煲茶飲,或是將新鮮的訶子搗碎加少許鹽用來沖水喝,對治療喉嚨痛很有功效。訶子花期5月,果期7—9月。

風動?幡動?心不動,則萬物不動?

相傳,六祖受戒後,住持僧法才隨即把六祖的頭髮瘞藏樹下,上蓋8面7層發塔,塔以紅色沙石為基,高7.8米,七層八角形磚灰沙結構,每層有佛龕(kan),各面設有佛龕內塑有佛像,仿閣樓式塔,粉牆隱起紅色木兼柱、角柱、柬額等。素身瓦面弧度優美,上作八角攢尖頂。因頗有唐風,有人認為基本為原結構;基座為紅色砂岩,也就有人認為是南宋時重建而保留早期特點。崇禎九年(1636年)、1954年和1977年均曾修葺。

風動?幡動?心不動,則萬物不動?

"
風動?幡動?心不動,則萬物不動?

瘞發塔

數年前,我穿行在廣州光孝寺古廟古樹間,傍晚時分,撫摸菩提樹,在瘞發塔下遙想那場影響巨大的思辨。不是風動不是幡動是心動,六祖慧能話一出口,語驚四座,成為震爍古今的一個公案。

風動?幡動?心不動,則萬物不動?

瘞(yi)發塔

時有風吹幡動,一僧曰風動,一僧曰幡動,議論不已。惠能進曰:“不是風動,不是幡動,仁者心動。”——《壇經行由品》。相傳六祖惠能在給弟子講經時,忽然起了一陣風,旗幡隨之輕輕飄動,這引起了聽講法的兩個弟子的爭論,一個弟子說是風在動,一個弟子說是旗幡在動,惠能插口解釋說:“不是風在動,也不是幡在動,是你們自己心在動。”

風動?幡動?心不動,則萬物不動?

如果心能定靜,就不會隨外境的變動而執著於或風動或幡動等小見小得的分別知見了。“三界唯心,萬法唯識”,一切萬象本可隨心所現、隨心所變,但大部分時候我們的心做不了主,不但無法靜定、無法轉物,反而隨著外境的變動團團轉。

風動?幡動?心不動,則萬物不動?

瘞發塔為仿樓閣式的磚塔,八角七層,高7.8米,是當年六祖惠能削髮受戒後埋藏頭髮的地方。瘞發塔建於唐代,形制十分精緻。這類隋唐時期的古塔,是我省乃至全國至今保留的為數不多的珍貴文物之一,在廣東省僅存5座。

風動?幡動?心不動,則萬物不動?

風動?幡動?心不動,則萬物不動?

有一段時間很不理解:心不動,風就不動,幡就不動了嗎?作為一個唯物主義者,在我心裡,物質是第一性的,意識是第二性的,根深蒂固,難以撼動。時間越久越困惑,忽有一天,似有若悟,從禪的角度來講:即心即佛,佛在心中。六祖慧能,王陽明,講的都是這個道理。

風動?幡動?心不動,則萬物不動?

光孝禪寺

光孝寺,廣東著名古建築群之一,位於廣東省廣州市越秀區光孝路北端近淨慧路處。據《光孝寺志》記載,初為公元前二世紀南越王趙建德之故宅。三國時代,吳國虞翻謫居於此,闢為苑囿,世稱虞苑。虞翻死後,家人舍宅作寺。寺名曾幾次更改,東晉隆安五年(401年)稱五園寺,唐代稱乾明法性寺,五代南漢時稱乾亨寺,北宋時稱萬壽禪寺,南宋時稱報恩廣孝寺,不久後改廣字為光字,才改名光孝寺。

風動?幡動?心不動,則萬物不動?

光孝寺,唐代稱法性寺

光孝寺,唐代稱法性寺

風動?幡動?心不動,則萬物不動?

洗缽泉

光孝寺建築結構嚴謹,殿宇雄偉壯觀,特別是文物史蹟眾多。如始建於東晉的大雄寶殿,南朝時達摩開鑿的洗缽泉,唐朝的瘞發塔、石經幢,南漢的千佛鐵塔,宋、明時期的六祖殿、臥佛殿,以及碑刻、佛像、訶子樹、菩提樹等,都是珍貴的佛教遺蹟遺物。

1961年,國務院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6年3月5日,經國務院批准,該寺由宗教部門管理。

風動?幡動?心不動,則萬物不動?

如果沒有真正領悟,永遠是執迷不悟。其實,這不是讓人成為逃避現實的鴕鳥,而是高度重視人的主體性,把人從一切束縛中解放出來。惠能對後世的影響是非常巨大的。 一念開悟,眾生是佛,如不開悟,佛是眾生。

風動?幡動?心不動,則萬物不動?

光孝寺僧人

夕陽西下,一位僧人從瘞發塔旁,訶子樹下,從容走過,一臉淡定,腳步穩健,時光彷彿倒流,回到大唐。

風動?幡動?心不動,則萬物不動?

菩提榕

莊子提出要逍遙遊,超越生死,泯滅差別,也是讓人擺脫束縛,以實現心靈的解放與自由。可人被纏繞,難以放下,很難理解古人的真知灼見。惠能,王陽明,莊子,成為被嘲笑的對象。呵呵,嘲笑是對的,不笑不足以為道:“上士聞道,躬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老子在兩千多年前就有過預言。

風動?幡動?心不動,則萬物不動?

訶子樹

惠能在光孝寺講經說法,王陽明龍場悟道,這兩個經典鏡頭,穿越古今,影響深遠。產生的那些思想已經化為民族精神的一部分。

風動?幡動?心不動,則萬物不動?

風動?幡動?心不動,則萬物不動?

風動?幡動?心不動,則萬物不動?

廣州光孝寺,座落在光孝路北端,當地有這民諺:“未有廣州,先有光孝。”,由此說光孝寺是羊城最古老,規模最大的佛教名剎。原址最初是南越王趙建德的宅子,三國時吳國虞翻謫居於此,世稱“虞苑”,並在此教書並種了大量的頻婆樹和訶子樹,亦稱“訶林”。虞翻死後,施宅為寺,名為“制止寺”。

風動?幡動?心不動,則萬物不動?

訶(he)子樹別名訶梨(黎)勒,菩提、香樟、訶子和無憂並稱“佛門四大名木,在廣州市轄內,逾百年以上的訶子樹僅存兩棵 ,一棵坐落於光孝寺,而另一棵就位於化龍鎮潭山村水牛山下東谷祖祠的西邊。訶子樹結下的黃綠色欖形果實,訶子出自《本草圖經》,為清涼解毒中藥,主治久瀉、久痢、脫肛、喘咳痰嗽、久咳失音,晒乾用來煲茶飲,或是將新鮮的訶子搗碎加少許鹽用來沖水喝,對治療喉嚨痛很有功效。訶子花期5月,果期7—9月。

風動?幡動?心不動,則萬物不動?

相傳,六祖受戒後,住持僧法才隨即把六祖的頭髮瘞藏樹下,上蓋8面7層發塔,塔以紅色沙石為基,高7.8米,七層八角形磚灰沙結構,每層有佛龕(kan),各面設有佛龕內塑有佛像,仿閣樓式塔,粉牆隱起紅色木兼柱、角柱、柬額等。素身瓦面弧度優美,上作八角攢尖頂。因頗有唐風,有人認為基本為原結構;基座為紅色砂岩,也就有人認為是南宋時重建而保留早期特點。崇禎九年(1636年)、1954年和1977年均曾修葺。

風動?幡動?心不動,則萬物不動?

風動?幡動?心不動,則萬物不動?

"
風動?幡動?心不動,則萬物不動?

瘞發塔

數年前,我穿行在廣州光孝寺古廟古樹間,傍晚時分,撫摸菩提樹,在瘞發塔下遙想那場影響巨大的思辨。不是風動不是幡動是心動,六祖慧能話一出口,語驚四座,成為震爍古今的一個公案。

風動?幡動?心不動,則萬物不動?

瘞(yi)發塔

時有風吹幡動,一僧曰風動,一僧曰幡動,議論不已。惠能進曰:“不是風動,不是幡動,仁者心動。”——《壇經行由品》。相傳六祖惠能在給弟子講經時,忽然起了一陣風,旗幡隨之輕輕飄動,這引起了聽講法的兩個弟子的爭論,一個弟子說是風在動,一個弟子說是旗幡在動,惠能插口解釋說:“不是風在動,也不是幡在動,是你們自己心在動。”

風動?幡動?心不動,則萬物不動?

如果心能定靜,就不會隨外境的變動而執著於或風動或幡動等小見小得的分別知見了。“三界唯心,萬法唯識”,一切萬象本可隨心所現、隨心所變,但大部分時候我們的心做不了主,不但無法靜定、無法轉物,反而隨著外境的變動團團轉。

風動?幡動?心不動,則萬物不動?

瘞發塔為仿樓閣式的磚塔,八角七層,高7.8米,是當年六祖惠能削髮受戒後埋藏頭髮的地方。瘞發塔建於唐代,形制十分精緻。這類隋唐時期的古塔,是我省乃至全國至今保留的為數不多的珍貴文物之一,在廣東省僅存5座。

風動?幡動?心不動,則萬物不動?

風動?幡動?心不動,則萬物不動?

有一段時間很不理解:心不動,風就不動,幡就不動了嗎?作為一個唯物主義者,在我心裡,物質是第一性的,意識是第二性的,根深蒂固,難以撼動。時間越久越困惑,忽有一天,似有若悟,從禪的角度來講:即心即佛,佛在心中。六祖慧能,王陽明,講的都是這個道理。

風動?幡動?心不動,則萬物不動?

光孝禪寺

光孝寺,廣東著名古建築群之一,位於廣東省廣州市越秀區光孝路北端近淨慧路處。據《光孝寺志》記載,初為公元前二世紀南越王趙建德之故宅。三國時代,吳國虞翻謫居於此,闢為苑囿,世稱虞苑。虞翻死後,家人舍宅作寺。寺名曾幾次更改,東晉隆安五年(401年)稱五園寺,唐代稱乾明法性寺,五代南漢時稱乾亨寺,北宋時稱萬壽禪寺,南宋時稱報恩廣孝寺,不久後改廣字為光字,才改名光孝寺。

風動?幡動?心不動,則萬物不動?

光孝寺,唐代稱法性寺

光孝寺,唐代稱法性寺

風動?幡動?心不動,則萬物不動?

洗缽泉

光孝寺建築結構嚴謹,殿宇雄偉壯觀,特別是文物史蹟眾多。如始建於東晉的大雄寶殿,南朝時達摩開鑿的洗缽泉,唐朝的瘞發塔、石經幢,南漢的千佛鐵塔,宋、明時期的六祖殿、臥佛殿,以及碑刻、佛像、訶子樹、菩提樹等,都是珍貴的佛教遺蹟遺物。

1961年,國務院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6年3月5日,經國務院批准,該寺由宗教部門管理。

風動?幡動?心不動,則萬物不動?

如果沒有真正領悟,永遠是執迷不悟。其實,這不是讓人成為逃避現實的鴕鳥,而是高度重視人的主體性,把人從一切束縛中解放出來。惠能對後世的影響是非常巨大的。 一念開悟,眾生是佛,如不開悟,佛是眾生。

風動?幡動?心不動,則萬物不動?

光孝寺僧人

夕陽西下,一位僧人從瘞發塔旁,訶子樹下,從容走過,一臉淡定,腳步穩健,時光彷彿倒流,回到大唐。

風動?幡動?心不動,則萬物不動?

菩提榕

莊子提出要逍遙遊,超越生死,泯滅差別,也是讓人擺脫束縛,以實現心靈的解放與自由。可人被纏繞,難以放下,很難理解古人的真知灼見。惠能,王陽明,莊子,成為被嘲笑的對象。呵呵,嘲笑是對的,不笑不足以為道:“上士聞道,躬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老子在兩千多年前就有過預言。

風動?幡動?心不動,則萬物不動?

訶子樹

惠能在光孝寺講經說法,王陽明龍場悟道,這兩個經典鏡頭,穿越古今,影響深遠。產生的那些思想已經化為民族精神的一部分。

風動?幡動?心不動,則萬物不動?

風動?幡動?心不動,則萬物不動?

風動?幡動?心不動,則萬物不動?

廣州光孝寺,座落在光孝路北端,當地有這民諺:“未有廣州,先有光孝。”,由此說光孝寺是羊城最古老,規模最大的佛教名剎。原址最初是南越王趙建德的宅子,三國時吳國虞翻謫居於此,世稱“虞苑”,並在此教書並種了大量的頻婆樹和訶子樹,亦稱“訶林”。虞翻死後,施宅為寺,名為“制止寺”。

風動?幡動?心不動,則萬物不動?

訶(he)子樹別名訶梨(黎)勒,菩提、香樟、訶子和無憂並稱“佛門四大名木,在廣州市轄內,逾百年以上的訶子樹僅存兩棵 ,一棵坐落於光孝寺,而另一棵就位於化龍鎮潭山村水牛山下東谷祖祠的西邊。訶子樹結下的黃綠色欖形果實,訶子出自《本草圖經》,為清涼解毒中藥,主治久瀉、久痢、脫肛、喘咳痰嗽、久咳失音,晒乾用來煲茶飲,或是將新鮮的訶子搗碎加少許鹽用來沖水喝,對治療喉嚨痛很有功效。訶子花期5月,果期7—9月。

風動?幡動?心不動,則萬物不動?

相傳,六祖受戒後,住持僧法才隨即把六祖的頭髮瘞藏樹下,上蓋8面7層發塔,塔以紅色沙石為基,高7.8米,七層八角形磚灰沙結構,每層有佛龕(kan),各面設有佛龕內塑有佛像,仿閣樓式塔,粉牆隱起紅色木兼柱、角柱、柬額等。素身瓦面弧度優美,上作八角攢尖頂。因頗有唐風,有人認為基本為原結構;基座為紅色砂岩,也就有人認為是南宋時重建而保留早期特點。崇禎九年(1636年)、1954年和1977年均曾修葺。

風動?幡動?心不動,則萬物不動?

風動?幡動?心不動,則萬物不動?

風動?幡動?心不動,則萬物不動?

瘞(yi)發塔

"
風動?幡動?心不動,則萬物不動?

瘞發塔

數年前,我穿行在廣州光孝寺古廟古樹間,傍晚時分,撫摸菩提樹,在瘞發塔下遙想那場影響巨大的思辨。不是風動不是幡動是心動,六祖慧能話一出口,語驚四座,成為震爍古今的一個公案。

風動?幡動?心不動,則萬物不動?

瘞(yi)發塔

時有風吹幡動,一僧曰風動,一僧曰幡動,議論不已。惠能進曰:“不是風動,不是幡動,仁者心動。”——《壇經行由品》。相傳六祖惠能在給弟子講經時,忽然起了一陣風,旗幡隨之輕輕飄動,這引起了聽講法的兩個弟子的爭論,一個弟子說是風在動,一個弟子說是旗幡在動,惠能插口解釋說:“不是風在動,也不是幡在動,是你們自己心在動。”

風動?幡動?心不動,則萬物不動?

如果心能定靜,就不會隨外境的變動而執著於或風動或幡動等小見小得的分別知見了。“三界唯心,萬法唯識”,一切萬象本可隨心所現、隨心所變,但大部分時候我們的心做不了主,不但無法靜定、無法轉物,反而隨著外境的變動團團轉。

風動?幡動?心不動,則萬物不動?

瘞發塔為仿樓閣式的磚塔,八角七層,高7.8米,是當年六祖惠能削髮受戒後埋藏頭髮的地方。瘞發塔建於唐代,形制十分精緻。這類隋唐時期的古塔,是我省乃至全國至今保留的為數不多的珍貴文物之一,在廣東省僅存5座。

風動?幡動?心不動,則萬物不動?

風動?幡動?心不動,則萬物不動?

有一段時間很不理解:心不動,風就不動,幡就不動了嗎?作為一個唯物主義者,在我心裡,物質是第一性的,意識是第二性的,根深蒂固,難以撼動。時間越久越困惑,忽有一天,似有若悟,從禪的角度來講:即心即佛,佛在心中。六祖慧能,王陽明,講的都是這個道理。

風動?幡動?心不動,則萬物不動?

光孝禪寺

光孝寺,廣東著名古建築群之一,位於廣東省廣州市越秀區光孝路北端近淨慧路處。據《光孝寺志》記載,初為公元前二世紀南越王趙建德之故宅。三國時代,吳國虞翻謫居於此,闢為苑囿,世稱虞苑。虞翻死後,家人舍宅作寺。寺名曾幾次更改,東晉隆安五年(401年)稱五園寺,唐代稱乾明法性寺,五代南漢時稱乾亨寺,北宋時稱萬壽禪寺,南宋時稱報恩廣孝寺,不久後改廣字為光字,才改名光孝寺。

風動?幡動?心不動,則萬物不動?

光孝寺,唐代稱法性寺

光孝寺,唐代稱法性寺

風動?幡動?心不動,則萬物不動?

洗缽泉

光孝寺建築結構嚴謹,殿宇雄偉壯觀,特別是文物史蹟眾多。如始建於東晉的大雄寶殿,南朝時達摩開鑿的洗缽泉,唐朝的瘞發塔、石經幢,南漢的千佛鐵塔,宋、明時期的六祖殿、臥佛殿,以及碑刻、佛像、訶子樹、菩提樹等,都是珍貴的佛教遺蹟遺物。

1961年,國務院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6年3月5日,經國務院批准,該寺由宗教部門管理。

風動?幡動?心不動,則萬物不動?

如果沒有真正領悟,永遠是執迷不悟。其實,這不是讓人成為逃避現實的鴕鳥,而是高度重視人的主體性,把人從一切束縛中解放出來。惠能對後世的影響是非常巨大的。 一念開悟,眾生是佛,如不開悟,佛是眾生。

風動?幡動?心不動,則萬物不動?

光孝寺僧人

夕陽西下,一位僧人從瘞發塔旁,訶子樹下,從容走過,一臉淡定,腳步穩健,時光彷彿倒流,回到大唐。

風動?幡動?心不動,則萬物不動?

菩提榕

莊子提出要逍遙遊,超越生死,泯滅差別,也是讓人擺脫束縛,以實現心靈的解放與自由。可人被纏繞,難以放下,很難理解古人的真知灼見。惠能,王陽明,莊子,成為被嘲笑的對象。呵呵,嘲笑是對的,不笑不足以為道:“上士聞道,躬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老子在兩千多年前就有過預言。

風動?幡動?心不動,則萬物不動?

訶子樹

惠能在光孝寺講經說法,王陽明龍場悟道,這兩個經典鏡頭,穿越古今,影響深遠。產生的那些思想已經化為民族精神的一部分。

風動?幡動?心不動,則萬物不動?

風動?幡動?心不動,則萬物不動?

風動?幡動?心不動,則萬物不動?

廣州光孝寺,座落在光孝路北端,當地有這民諺:“未有廣州,先有光孝。”,由此說光孝寺是羊城最古老,規模最大的佛教名剎。原址最初是南越王趙建德的宅子,三國時吳國虞翻謫居於此,世稱“虞苑”,並在此教書並種了大量的頻婆樹和訶子樹,亦稱“訶林”。虞翻死後,施宅為寺,名為“制止寺”。

風動?幡動?心不動,則萬物不動?

訶(he)子樹別名訶梨(黎)勒,菩提、香樟、訶子和無憂並稱“佛門四大名木,在廣州市轄內,逾百年以上的訶子樹僅存兩棵 ,一棵坐落於光孝寺,而另一棵就位於化龍鎮潭山村水牛山下東谷祖祠的西邊。訶子樹結下的黃綠色欖形果實,訶子出自《本草圖經》,為清涼解毒中藥,主治久瀉、久痢、脫肛、喘咳痰嗽、久咳失音,晒乾用來煲茶飲,或是將新鮮的訶子搗碎加少許鹽用來沖水喝,對治療喉嚨痛很有功效。訶子花期5月,果期7—9月。

風動?幡動?心不動,則萬物不動?

相傳,六祖受戒後,住持僧法才隨即把六祖的頭髮瘞藏樹下,上蓋8面7層發塔,塔以紅色沙石為基,高7.8米,七層八角形磚灰沙結構,每層有佛龕(kan),各面設有佛龕內塑有佛像,仿閣樓式塔,粉牆隱起紅色木兼柱、角柱、柬額等。素身瓦面弧度優美,上作八角攢尖頂。因頗有唐風,有人認為基本為原結構;基座為紅色砂岩,也就有人認為是南宋時重建而保留早期特點。崇禎九年(1636年)、1954年和1977年均曾修葺。

風動?幡動?心不動,則萬物不動?

風動?幡動?心不動,則萬物不動?

風動?幡動?心不動,則萬物不動?

瘞(yi)發塔

風動?幡動?心不動,則萬物不動?

"
風動?幡動?心不動,則萬物不動?

瘞發塔

數年前,我穿行在廣州光孝寺古廟古樹間,傍晚時分,撫摸菩提樹,在瘞發塔下遙想那場影響巨大的思辨。不是風動不是幡動是心動,六祖慧能話一出口,語驚四座,成為震爍古今的一個公案。

風動?幡動?心不動,則萬物不動?

瘞(yi)發塔

時有風吹幡動,一僧曰風動,一僧曰幡動,議論不已。惠能進曰:“不是風動,不是幡動,仁者心動。”——《壇經行由品》。相傳六祖惠能在給弟子講經時,忽然起了一陣風,旗幡隨之輕輕飄動,這引起了聽講法的兩個弟子的爭論,一個弟子說是風在動,一個弟子說是旗幡在動,惠能插口解釋說:“不是風在動,也不是幡在動,是你們自己心在動。”

風動?幡動?心不動,則萬物不動?

如果心能定靜,就不會隨外境的變動而執著於或風動或幡動等小見小得的分別知見了。“三界唯心,萬法唯識”,一切萬象本可隨心所現、隨心所變,但大部分時候我們的心做不了主,不但無法靜定、無法轉物,反而隨著外境的變動團團轉。

風動?幡動?心不動,則萬物不動?

瘞發塔為仿樓閣式的磚塔,八角七層,高7.8米,是當年六祖惠能削髮受戒後埋藏頭髮的地方。瘞發塔建於唐代,形制十分精緻。這類隋唐時期的古塔,是我省乃至全國至今保留的為數不多的珍貴文物之一,在廣東省僅存5座。

風動?幡動?心不動,則萬物不動?

風動?幡動?心不動,則萬物不動?

有一段時間很不理解:心不動,風就不動,幡就不動了嗎?作為一個唯物主義者,在我心裡,物質是第一性的,意識是第二性的,根深蒂固,難以撼動。時間越久越困惑,忽有一天,似有若悟,從禪的角度來講:即心即佛,佛在心中。六祖慧能,王陽明,講的都是這個道理。

風動?幡動?心不動,則萬物不動?

光孝禪寺

光孝寺,廣東著名古建築群之一,位於廣東省廣州市越秀區光孝路北端近淨慧路處。據《光孝寺志》記載,初為公元前二世紀南越王趙建德之故宅。三國時代,吳國虞翻謫居於此,闢為苑囿,世稱虞苑。虞翻死後,家人舍宅作寺。寺名曾幾次更改,東晉隆安五年(401年)稱五園寺,唐代稱乾明法性寺,五代南漢時稱乾亨寺,北宋時稱萬壽禪寺,南宋時稱報恩廣孝寺,不久後改廣字為光字,才改名光孝寺。

風動?幡動?心不動,則萬物不動?

光孝寺,唐代稱法性寺

光孝寺,唐代稱法性寺

風動?幡動?心不動,則萬物不動?

洗缽泉

光孝寺建築結構嚴謹,殿宇雄偉壯觀,特別是文物史蹟眾多。如始建於東晉的大雄寶殿,南朝時達摩開鑿的洗缽泉,唐朝的瘞發塔、石經幢,南漢的千佛鐵塔,宋、明時期的六祖殿、臥佛殿,以及碑刻、佛像、訶子樹、菩提樹等,都是珍貴的佛教遺蹟遺物。

1961年,國務院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6年3月5日,經國務院批准,該寺由宗教部門管理。

風動?幡動?心不動,則萬物不動?

如果沒有真正領悟,永遠是執迷不悟。其實,這不是讓人成為逃避現實的鴕鳥,而是高度重視人的主體性,把人從一切束縛中解放出來。惠能對後世的影響是非常巨大的。 一念開悟,眾生是佛,如不開悟,佛是眾生。

風動?幡動?心不動,則萬物不動?

光孝寺僧人

夕陽西下,一位僧人從瘞發塔旁,訶子樹下,從容走過,一臉淡定,腳步穩健,時光彷彿倒流,回到大唐。

風動?幡動?心不動,則萬物不動?

菩提榕

莊子提出要逍遙遊,超越生死,泯滅差別,也是讓人擺脫束縛,以實現心靈的解放與自由。可人被纏繞,難以放下,很難理解古人的真知灼見。惠能,王陽明,莊子,成為被嘲笑的對象。呵呵,嘲笑是對的,不笑不足以為道:“上士聞道,躬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老子在兩千多年前就有過預言。

風動?幡動?心不動,則萬物不動?

訶子樹

惠能在光孝寺講經說法,王陽明龍場悟道,這兩個經典鏡頭,穿越古今,影響深遠。產生的那些思想已經化為民族精神的一部分。

風動?幡動?心不動,則萬物不動?

風動?幡動?心不動,則萬物不動?

風動?幡動?心不動,則萬物不動?

廣州光孝寺,座落在光孝路北端,當地有這民諺:“未有廣州,先有光孝。”,由此說光孝寺是羊城最古老,規模最大的佛教名剎。原址最初是南越王趙建德的宅子,三國時吳國虞翻謫居於此,世稱“虞苑”,並在此教書並種了大量的頻婆樹和訶子樹,亦稱“訶林”。虞翻死後,施宅為寺,名為“制止寺”。

風動?幡動?心不動,則萬物不動?

訶(he)子樹別名訶梨(黎)勒,菩提、香樟、訶子和無憂並稱“佛門四大名木,在廣州市轄內,逾百年以上的訶子樹僅存兩棵 ,一棵坐落於光孝寺,而另一棵就位於化龍鎮潭山村水牛山下東谷祖祠的西邊。訶子樹結下的黃綠色欖形果實,訶子出自《本草圖經》,為清涼解毒中藥,主治久瀉、久痢、脫肛、喘咳痰嗽、久咳失音,晒乾用來煲茶飲,或是將新鮮的訶子搗碎加少許鹽用來沖水喝,對治療喉嚨痛很有功效。訶子花期5月,果期7—9月。

風動?幡動?心不動,則萬物不動?

相傳,六祖受戒後,住持僧法才隨即把六祖的頭髮瘞藏樹下,上蓋8面7層發塔,塔以紅色沙石為基,高7.8米,七層八角形磚灰沙結構,每層有佛龕(kan),各面設有佛龕內塑有佛像,仿閣樓式塔,粉牆隱起紅色木兼柱、角柱、柬額等。素身瓦面弧度優美,上作八角攢尖頂。因頗有唐風,有人認為基本為原結構;基座為紅色砂岩,也就有人認為是南宋時重建而保留早期特點。崇禎九年(1636年)、1954年和1977年均曾修葺。

風動?幡動?心不動,則萬物不動?

風動?幡動?心不動,則萬物不動?

風動?幡動?心不動,則萬物不動?

瘞(yi)發塔

風動?幡動?心不動,則萬物不動?

風動?幡動?心不動,則萬物不動?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