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匯率調整有必要嗎?'

"

如果未來美元對其他主要貨幣保持強勢,人民幣是否會繼續貶值?當前的人民幣匯率調整是否面臨風險?今天小編就來告訴大家人民幣匯率調整有沒有必要。

"

如果未來美元對其他主要貨幣保持強勢,人民幣是否會繼續貶值?當前的人民幣匯率調整是否面臨風險?今天小編就來告訴大家人民幣匯率調整有沒有必要。

人民幣匯率調整有必要嗎?

決策層在多個場合下堅稱目前的人民幣匯率調整有效,認為人民幣對一籃子貨幣匯率基本穩定,經濟基本面穩健、人民幣不具備大幅貶值基礎,當前的人民幣匯率調整政策似乎沒必要進行調整。

的確,從經濟基本面和國際收支平衡的角度來看,我們也認為人民幣匯率不存在大幅高估。中國貿易順差和經常賬戶順差依然可觀,長期經濟和生產率增速遠超大多數貿易伙伴,外債規模有限,且外匯儲備也足以應對外債償付和進口支付需求。從這個角度看,即便央行停止干預外匯市場,人民幣也應不存在大幅貶值的基礎。

但是,均衡價值和匯率模型對人民幣匯率調整變動的解釋力或預測力向來都很差。短期而言,對人民幣匯率調整影響最大的因素一般是資本流動,而這常常是由資產配置需求和匯率預期決定的。雖然外國資本離開中國市場的潛在規模有限,但國內實體的資本流出規模可能非常大。

驅動中國資本流出的原因包括:我國經濟已連續數年繁榮增長,而資本賬戶相對封閉,再加上對國內資產泡沫的擔憂升溫,國內企業和居民配置海外資產的需求大幅上升;大力推進“走出去”戰略和人民幣國際化,鼓勵企業對外投資、便利資本流動,這在客觀上使資本外逃更加容易;今年人民幣貶值預期大幅加劇,而當前的人民幣漸進貶值策略和中間價定價機制則進一步推升了貶值預期。

朝前看,美元指數的走勢充滿不確定性——可能美元強勢即將見頂,也可能隨著美國國債收益率提高和歐元區不確定性加劇而進一步上行。短期來看,如果12月美聯儲加息以及當明年1月居民5萬美元換匯額度再度更新時,人民幣還可能會面臨貶值壓力的多次衝擊。當然,在12月美聯儲加息之後,美元指數也可能出現一定程度的回調。

在這種情況下,決策層是否可以以及應該怎樣去穩定人民幣匯率調整預期?鑑於短期內國內增長相對穩定,這可能是未來幾個月中國面臨的最大不確定性。

首先,無論採取哪種人民幣匯率調整政策,我們認為決策層都應當收緊資本管制來穩定市場預期。即便在完全浮動人民幣匯率調整的機制下,大規模的資本流動也會削弱國內宏觀政策的有效性,特別是在外部環境存在巨大的不確定性、國內經濟脆弱的情況下。

其次,目前中間價定價機制盯住一籃子貨幣、被動參照美元對其他貨幣匯率變動定價,我們認為這種機制存在不穩定性,應當適度調整。

部分學者認為,央行應大幅縮減外匯市場干預,並顯著擴大人民幣匯率調整交易區間,這會導致人民幣快速貶值、匯率彈性大幅上升。但是,這種方法的風險在於沒有人知道到底多大幅度的匯率調整才是“貶到位”,並可以帶來市場預期轉向。一次性的大幅貶值可能進一步加劇貶值預期、打擊市場信心並加劇資本外流。在這種情況下擴大人民幣交易區間也可能被理解為未來貶值加劇的信號。

決策層也可以在較短的時間段內允許人民幣加快貶值步伐、在外匯儲備消耗規模較小的情況下釋放部分貶值壓力,同時大幅加強對中間價的控制,這種方法的風險可能會相對較小。但挑戰在於央行需要說服市場和國際機構相信此舉並非偏離其長期以來增加人民幣匯率調整靈活性的政策目標,不是要重新建立某種固定匯率機制。

當然,央行還可以不再管制資本流動、允許人民幣自由浮動,或調整匯率機制、重新盯住美元,但我們認為二者的可行性和意義都不大。

我們認為,雖然人民幣大幅貶值、提高人民幣匯率調整的靈活性有其益處,特別是在目前的國際環境裡,但短期內決策層可能會保持謹慎、規避風險。因此,決策層可能不會大幅調整匯率政策,而是會嚴格限制資本外流,繼續幹預外匯市場,同時可能微調中間價定價機制,提高對中間價的控制力,並適當降低其調整的可預測性。

這種機制在明年是否可行?有可能,特別是在美元指數趨穩、外匯流出得到有效控制的情形下。因此,我們將年底人民幣對美元匯率預測調整為7.0左右,並預計2017年底達7.3、2018年底進一步跌至7.5。

不過,如果美元進一步大幅升值,歐洲政治不確定性加劇,或我國資本外流規模顯著增加,人民幣貶值幅度還有可能擴大。另一方面,如果美元指數較目前水平企穩或走弱,或中國主要貿易伙伴施加政治壓力、要求人民幣升值,則可能有助於限制人民幣對美元的貶值幅度。

以上是金投外匯網小編為您介紹的人民幣匯率調整有必要嗎的內容,更多外匯知識請關注金投外匯網!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