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篇名為

《仙桃不產桃,棗莊不產棗:

中國有哪些讓人誤會的地名?》

的文章網絡熱傳

原來

不少網友都以為仙桃

是因為種桃子得名的

"

一篇名為

《仙桃不產桃,棗莊不產棗:

中國有哪些讓人誤會的地名?》

的文章網絡熱傳

原來

不少網友都以為仙桃

是因為種桃子得名的

湖北為啥簡稱“鄂”?仙桃不產桃?不知道這些地名知識

"

一篇名為

《仙桃不產桃,棗莊不產棗:

中國有哪些讓人誤會的地名?》

的文章網絡熱傳

原來

不少網友都以為仙桃

是因為種桃子得名的

湖北為啥簡稱“鄂”?仙桃不產桃?不知道這些地名知識

湖北為啥簡稱“鄂”?仙桃不產桃?不知道這些地名知識

"

一篇名為

《仙桃不產桃,棗莊不產棗:

中國有哪些讓人誤會的地名?》

的文章網絡熱傳

原來

不少網友都以為仙桃

是因為種桃子得名的

湖北為啥簡稱“鄂”?仙桃不產桃?不知道這些地名知識

湖北為啥簡稱“鄂”?仙桃不產桃?不知道這些地名知識

湖北為啥簡稱“鄂”?仙桃不產桃?不知道這些地名知識

其實,

咱湖北的地名,

有的以山得名、以水得名,

有的以民間傳說、古代封國、村鎮得名,

也有的以宣揚武功教化、頌美吉祥得名,

有的地名歷千年不變,

有的地名則多次更換。

……

今天

小編就和大家一起來漲漲知識!

"

一篇名為

《仙桃不產桃,棗莊不產棗:

中國有哪些讓人誤會的地名?》

的文章網絡熱傳

原來

不少網友都以為仙桃

是因為種桃子得名的

湖北為啥簡稱“鄂”?仙桃不產桃?不知道這些地名知識

湖北為啥簡稱“鄂”?仙桃不產桃?不知道這些地名知識

湖北為啥簡稱“鄂”?仙桃不產桃?不知道這些地名知識

其實,

咱湖北的地名,

有的以山得名、以水得名,

有的以民間傳說、古代封國、村鎮得名,

也有的以宣揚武功教化、頌美吉祥得名,

有的地名歷千年不變,

有的地名則多次更換。

……

今天

小編就和大家一起來漲漲知識!

湖北為啥簡稱“鄂”?仙桃不產桃?不知道這些地名知識

1

湖北為啥簡稱“鄂”?

作為湖北省的簡稱,“鄂”字的來源和原義,很多人是不甚明瞭的,就是土生土長的湖北人也不見得能說得清楚。外地人更有疑問:你們湖北呀,大江大湖,水多,可為什麼簡稱“鄂”?

1

“鄂” 通“萼”—花朵盛開

曾有人戲謔:鄂——兩口,為多嘴多舌;一耳,乃偏聽偏信,所以總是吃“虧”。但謬矣。

我們尋根溯源,查閱辭海、辭源、說文解字等,認為鄂除姓氏、地名外,尚有多義。一義同鱷,大口巨聲;一義同諤,正直的話;一義為愕,驚之訝之;一義為邊界,“紛被麗而亡鄂”;一義為萼,花朵盛開——我們更傾向於此義,萼萼爭豔,側耳可聞,荊楚大地,繁花似錦!

2

“鄂” 通“鱷”—與古鄂國有關

追溯到五千年以前的新石器時代,這裡就有人類活動。商、周時代,噩魚大量分佈在長江流域,形成了以捕噩為生的民族,稱為鄂(古時噩,鄂同音,同義)。

3

清代湖北省會為鄂州的治所

宋代自洞庭湖以北至荊山,西包沅澧二水流域設荊湖北路,簡稱湖北路,湖北一名產生。元明兩代設湖北道。清代設置湖北省。

清代湖北的行政中心武昌,為隋以後鄂州的治所(即江夏),故湖北簡稱“鄂”。

4

源於鄂國—即現在的鄂州

湖北簡稱“鄂”,緣於省會城市武漢市之武昌,自隋代起曾多次被稱為鄂州。而鄂州又與鄂王城有著直接的歷史淵源。

據原大冶一中副校長鄒天福研究著述:鄂王城是遠古時期鄂氏族所建諸侯國都城;有文字記載,夏商時代的鄂國和兩週時期楚公的第二個兒子鄂王,都在這裡建都;春秋時期,鄂王城作為楚國的國都持續200餘年,直到楚文王熊貲遷都至郢。

秦統一六國後,先後在今鄂王城城址所在地及鄂州市設縣,縣名為“鄂”;三國時,孫權在今鄂州建都,改鄂王城為鄂縣。因鄂王城東南約10公里處有武昌山,遂取“以武而昌”之義,改鄂縣為武昌縣。這也是武昌的最初來源。到隋朝,鄂王城日益衰落,鄂州州治首次設在江夏,也就是今天的武昌。從此,今之武昌多次被作為鄂州首府,到清代,湖北便簡稱為“鄂”。

2

湖北17市州名稱都是咋來的?

知道了湖北為什麼簡稱“鄂”,再來了解下湖北17個市州的名稱都有啥來歷吧!

武 漢

"

一篇名為

《仙桃不產桃,棗莊不產棗:

中國有哪些讓人誤會的地名?》

的文章網絡熱傳

原來

不少網友都以為仙桃

是因為種桃子得名的

湖北為啥簡稱“鄂”?仙桃不產桃?不知道這些地名知識

湖北為啥簡稱“鄂”?仙桃不產桃?不知道這些地名知識

湖北為啥簡稱“鄂”?仙桃不產桃?不知道這些地名知識

其實,

咱湖北的地名,

有的以山得名、以水得名,

有的以民間傳說、古代封國、村鎮得名,

也有的以宣揚武功教化、頌美吉祥得名,

有的地名歷千年不變,

有的地名則多次更換。

……

今天

小編就和大家一起來漲漲知識!

湖北為啥簡稱“鄂”?仙桃不產桃?不知道這些地名知識

1

湖北為啥簡稱“鄂”?

作為湖北省的簡稱,“鄂”字的來源和原義,很多人是不甚明瞭的,就是土生土長的湖北人也不見得能說得清楚。外地人更有疑問:你們湖北呀,大江大湖,水多,可為什麼簡稱“鄂”?

1

“鄂” 通“萼”—花朵盛開

曾有人戲謔:鄂——兩口,為多嘴多舌;一耳,乃偏聽偏信,所以總是吃“虧”。但謬矣。

我們尋根溯源,查閱辭海、辭源、說文解字等,認為鄂除姓氏、地名外,尚有多義。一義同鱷,大口巨聲;一義同諤,正直的話;一義為愕,驚之訝之;一義為邊界,“紛被麗而亡鄂”;一義為萼,花朵盛開——我們更傾向於此義,萼萼爭豔,側耳可聞,荊楚大地,繁花似錦!

2

“鄂” 通“鱷”—與古鄂國有關

追溯到五千年以前的新石器時代,這裡就有人類活動。商、周時代,噩魚大量分佈在長江流域,形成了以捕噩為生的民族,稱為鄂(古時噩,鄂同音,同義)。

3

清代湖北省會為鄂州的治所

宋代自洞庭湖以北至荊山,西包沅澧二水流域設荊湖北路,簡稱湖北路,湖北一名產生。元明兩代設湖北道。清代設置湖北省。

清代湖北的行政中心武昌,為隋以後鄂州的治所(即江夏),故湖北簡稱“鄂”。

4

源於鄂國—即現在的鄂州

湖北簡稱“鄂”,緣於省會城市武漢市之武昌,自隋代起曾多次被稱為鄂州。而鄂州又與鄂王城有著直接的歷史淵源。

據原大冶一中副校長鄒天福研究著述:鄂王城是遠古時期鄂氏族所建諸侯國都城;有文字記載,夏商時代的鄂國和兩週時期楚公的第二個兒子鄂王,都在這裡建都;春秋時期,鄂王城作為楚國的國都持續200餘年,直到楚文王熊貲遷都至郢。

秦統一六國後,先後在今鄂王城城址所在地及鄂州市設縣,縣名為“鄂”;三國時,孫權在今鄂州建都,改鄂王城為鄂縣。因鄂王城東南約10公里處有武昌山,遂取“以武而昌”之義,改鄂縣為武昌縣。這也是武昌的最初來源。到隋朝,鄂王城日益衰落,鄂州州治首次設在江夏,也就是今天的武昌。從此,今之武昌多次被作為鄂州首府,到清代,湖北便簡稱為“鄂”。

2

湖北17市州名稱都是咋來的?

知道了湖北為什麼簡稱“鄂”,再來了解下湖北17個市州的名稱都有啥來歷吧!

武 漢

湖北為啥簡稱“鄂”?仙桃不產桃?不知道這些地名知識

武漢一詞,在明代《重修晴川閣記》中,即有出現。至清代,曾國藩、胡林翼等在信札中,更是經常使用。

武漢地方建制始於西漢,為江夏郡沙羨縣地。東漢末年,在今漢陽先後興建卻月城和魯山城,在今武昌蛇山興建夏口城。時荊州牧劉表派黃祖為江夏太守,將郡治設在位於今漢陽龜山的“卻月城”中。“卻月城”遂成為武漢市區內已知的最早城堡。公元223年,東吳孫權在武昌蛇山修築夏口城,同時在城內的黃鵠磯上修築瞭望塔,取名黃鶴樓。南朝時,夏口擴建為郢州,成為郢州的治所。

隋朝置江夏縣和漢陽縣,分別以武昌、漢陽為治所。唐時江夏(武昌)和漢陽分別升為鄂州和沔州的州治,成為長江沿岸的商業重鎮。江城之稱亦始於隋唐。此後經宋以迄明、清,均為歷代州府治所。

兩宋時武昌屬鄂州,漢陽、漢口屬漢陽軍。南宋抗金將領岳飛駐防鄂州(今武昌)八年,在此興師北伐元世祖至元十八年(1281年),武昌成為湖廣行省的省治。

明成化年間,漢水改道從龜山以北匯入長江,漢陽縣所屬之夏口鎮商業發達起來,成為全國四大名鎮之首,有“楚中第一繁盛處”之稱。故雙城演變為三鎮,亦有“武陽夏”的說法。故“武漢”之名順理成章成為三鎮的統稱,因武昌、漢陽、漢口皆有一字在其中。

1926年10月,國民革命軍攻克武漢後,先後建立漢口市政委員會、武昌市政廳和漢陽市政委員會,12月,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國民政府委員臨時聯席會議宣佈“確立國都,以武昌、漢口、漢陽三城為一大區域作為'京兆區',定名為武漢”。

1949年,武漢三鎮解放;同年合武昌市、漢口市和漢陽縣城為武漢市。

襄 陽

"

一篇名為

《仙桃不產桃,棗莊不產棗:

中國有哪些讓人誤會的地名?》

的文章網絡熱傳

原來

不少網友都以為仙桃

是因為種桃子得名的

湖北為啥簡稱“鄂”?仙桃不產桃?不知道這些地名知識

湖北為啥簡稱“鄂”?仙桃不產桃?不知道這些地名知識

湖北為啥簡稱“鄂”?仙桃不產桃?不知道這些地名知識

其實,

咱湖北的地名,

有的以山得名、以水得名,

有的以民間傳說、古代封國、村鎮得名,

也有的以宣揚武功教化、頌美吉祥得名,

有的地名歷千年不變,

有的地名則多次更換。

……

今天

小編就和大家一起來漲漲知識!

湖北為啥簡稱“鄂”?仙桃不產桃?不知道這些地名知識

1

湖北為啥簡稱“鄂”?

作為湖北省的簡稱,“鄂”字的來源和原義,很多人是不甚明瞭的,就是土生土長的湖北人也不見得能說得清楚。外地人更有疑問:你們湖北呀,大江大湖,水多,可為什麼簡稱“鄂”?

1

“鄂” 通“萼”—花朵盛開

曾有人戲謔:鄂——兩口,為多嘴多舌;一耳,乃偏聽偏信,所以總是吃“虧”。但謬矣。

我們尋根溯源,查閱辭海、辭源、說文解字等,認為鄂除姓氏、地名外,尚有多義。一義同鱷,大口巨聲;一義同諤,正直的話;一義為愕,驚之訝之;一義為邊界,“紛被麗而亡鄂”;一義為萼,花朵盛開——我們更傾向於此義,萼萼爭豔,側耳可聞,荊楚大地,繁花似錦!

2

“鄂” 通“鱷”—與古鄂國有關

追溯到五千年以前的新石器時代,這裡就有人類活動。商、周時代,噩魚大量分佈在長江流域,形成了以捕噩為生的民族,稱為鄂(古時噩,鄂同音,同義)。

3

清代湖北省會為鄂州的治所

宋代自洞庭湖以北至荊山,西包沅澧二水流域設荊湖北路,簡稱湖北路,湖北一名產生。元明兩代設湖北道。清代設置湖北省。

清代湖北的行政中心武昌,為隋以後鄂州的治所(即江夏),故湖北簡稱“鄂”。

4

源於鄂國—即現在的鄂州

湖北簡稱“鄂”,緣於省會城市武漢市之武昌,自隋代起曾多次被稱為鄂州。而鄂州又與鄂王城有著直接的歷史淵源。

據原大冶一中副校長鄒天福研究著述:鄂王城是遠古時期鄂氏族所建諸侯國都城;有文字記載,夏商時代的鄂國和兩週時期楚公的第二個兒子鄂王,都在這裡建都;春秋時期,鄂王城作為楚國的國都持續200餘年,直到楚文王熊貲遷都至郢。

秦統一六國後,先後在今鄂王城城址所在地及鄂州市設縣,縣名為“鄂”;三國時,孫權在今鄂州建都,改鄂王城為鄂縣。因鄂王城東南約10公里處有武昌山,遂取“以武而昌”之義,改鄂縣為武昌縣。這也是武昌的最初來源。到隋朝,鄂王城日益衰落,鄂州州治首次設在江夏,也就是今天的武昌。從此,今之武昌多次被作為鄂州首府,到清代,湖北便簡稱為“鄂”。

2

湖北17市州名稱都是咋來的?

知道了湖北為什麼簡稱“鄂”,再來了解下湖北17個市州的名稱都有啥來歷吧!

武 漢

湖北為啥簡稱“鄂”?仙桃不產桃?不知道這些地名知識

武漢一詞,在明代《重修晴川閣記》中,即有出現。至清代,曾國藩、胡林翼等在信札中,更是經常使用。

武漢地方建制始於西漢,為江夏郡沙羨縣地。東漢末年,在今漢陽先後興建卻月城和魯山城,在今武昌蛇山興建夏口城。時荊州牧劉表派黃祖為江夏太守,將郡治設在位於今漢陽龜山的“卻月城”中。“卻月城”遂成為武漢市區內已知的最早城堡。公元223年,東吳孫權在武昌蛇山修築夏口城,同時在城內的黃鵠磯上修築瞭望塔,取名黃鶴樓。南朝時,夏口擴建為郢州,成為郢州的治所。

隋朝置江夏縣和漢陽縣,分別以武昌、漢陽為治所。唐時江夏(武昌)和漢陽分別升為鄂州和沔州的州治,成為長江沿岸的商業重鎮。江城之稱亦始於隋唐。此後經宋以迄明、清,均為歷代州府治所。

兩宋時武昌屬鄂州,漢陽、漢口屬漢陽軍。南宋抗金將領岳飛駐防鄂州(今武昌)八年,在此興師北伐元世祖至元十八年(1281年),武昌成為湖廣行省的省治。

明成化年間,漢水改道從龜山以北匯入長江,漢陽縣所屬之夏口鎮商業發達起來,成為全國四大名鎮之首,有“楚中第一繁盛處”之稱。故雙城演變為三鎮,亦有“武陽夏”的說法。故“武漢”之名順理成章成為三鎮的統稱,因武昌、漢陽、漢口皆有一字在其中。

1926年10月,國民革命軍攻克武漢後,先後建立漢口市政委員會、武昌市政廳和漢陽市政委員會,12月,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國民政府委員臨時聯席會議宣佈“確立國都,以武昌、漢口、漢陽三城為一大區域作為'京兆區',定名為武漢”。

1949年,武漢三鎮解放;同年合武昌市、漢口市和漢陽縣城為武漢市。

襄 陽

湖北為啥簡稱“鄂”?仙桃不產桃?不知道這些地名知識

秦朝時為鄧、筑陽、山都、酇、隨、鄀、鄢、邔等縣地。西漢初年始建襄陽縣,以縣治位於襄水之陽而得名。襄陽自古分為漢水(沔水)南北兩岸的襄陽及樊城二城,隔漢江相望,二城在歷史上都曾經是軍事與商業重鎮。1950年,復以襄陽縣之襄陽、樊城兩鎮組建襄樊市,分設襄城、樊城2區。2010年11月26日,經國務院批覆同意,襄樊市更名為襄陽市。

宜 昌

"

一篇名為

《仙桃不產桃,棗莊不產棗:

中國有哪些讓人誤會的地名?》

的文章網絡熱傳

原來

不少網友都以為仙桃

是因為種桃子得名的

湖北為啥簡稱“鄂”?仙桃不產桃?不知道這些地名知識

湖北為啥簡稱“鄂”?仙桃不產桃?不知道這些地名知識

湖北為啥簡稱“鄂”?仙桃不產桃?不知道這些地名知識

其實,

咱湖北的地名,

有的以山得名、以水得名,

有的以民間傳說、古代封國、村鎮得名,

也有的以宣揚武功教化、頌美吉祥得名,

有的地名歷千年不變,

有的地名則多次更換。

……

今天

小編就和大家一起來漲漲知識!

湖北為啥簡稱“鄂”?仙桃不產桃?不知道這些地名知識

1

湖北為啥簡稱“鄂”?

作為湖北省的簡稱,“鄂”字的來源和原義,很多人是不甚明瞭的,就是土生土長的湖北人也不見得能說得清楚。外地人更有疑問:你們湖北呀,大江大湖,水多,可為什麼簡稱“鄂”?

1

“鄂” 通“萼”—花朵盛開

曾有人戲謔:鄂——兩口,為多嘴多舌;一耳,乃偏聽偏信,所以總是吃“虧”。但謬矣。

我們尋根溯源,查閱辭海、辭源、說文解字等,認為鄂除姓氏、地名外,尚有多義。一義同鱷,大口巨聲;一義同諤,正直的話;一義為愕,驚之訝之;一義為邊界,“紛被麗而亡鄂”;一義為萼,花朵盛開——我們更傾向於此義,萼萼爭豔,側耳可聞,荊楚大地,繁花似錦!

2

“鄂” 通“鱷”—與古鄂國有關

追溯到五千年以前的新石器時代,這裡就有人類活動。商、周時代,噩魚大量分佈在長江流域,形成了以捕噩為生的民族,稱為鄂(古時噩,鄂同音,同義)。

3

清代湖北省會為鄂州的治所

宋代自洞庭湖以北至荊山,西包沅澧二水流域設荊湖北路,簡稱湖北路,湖北一名產生。元明兩代設湖北道。清代設置湖北省。

清代湖北的行政中心武昌,為隋以後鄂州的治所(即江夏),故湖北簡稱“鄂”。

4

源於鄂國—即現在的鄂州

湖北簡稱“鄂”,緣於省會城市武漢市之武昌,自隋代起曾多次被稱為鄂州。而鄂州又與鄂王城有著直接的歷史淵源。

據原大冶一中副校長鄒天福研究著述:鄂王城是遠古時期鄂氏族所建諸侯國都城;有文字記載,夏商時代的鄂國和兩週時期楚公的第二個兒子鄂王,都在這裡建都;春秋時期,鄂王城作為楚國的國都持續200餘年,直到楚文王熊貲遷都至郢。

秦統一六國後,先後在今鄂王城城址所在地及鄂州市設縣,縣名為“鄂”;三國時,孫權在今鄂州建都,改鄂王城為鄂縣。因鄂王城東南約10公里處有武昌山,遂取“以武而昌”之義,改鄂縣為武昌縣。這也是武昌的最初來源。到隋朝,鄂王城日益衰落,鄂州州治首次設在江夏,也就是今天的武昌。從此,今之武昌多次被作為鄂州首府,到清代,湖北便簡稱為“鄂”。

2

湖北17市州名稱都是咋來的?

知道了湖北為什麼簡稱“鄂”,再來了解下湖北17個市州的名稱都有啥來歷吧!

武 漢

湖北為啥簡稱“鄂”?仙桃不產桃?不知道這些地名知識

武漢一詞,在明代《重修晴川閣記》中,即有出現。至清代,曾國藩、胡林翼等在信札中,更是經常使用。

武漢地方建制始於西漢,為江夏郡沙羨縣地。東漢末年,在今漢陽先後興建卻月城和魯山城,在今武昌蛇山興建夏口城。時荊州牧劉表派黃祖為江夏太守,將郡治設在位於今漢陽龜山的“卻月城”中。“卻月城”遂成為武漢市區內已知的最早城堡。公元223年,東吳孫權在武昌蛇山修築夏口城,同時在城內的黃鵠磯上修築瞭望塔,取名黃鶴樓。南朝時,夏口擴建為郢州,成為郢州的治所。

隋朝置江夏縣和漢陽縣,分別以武昌、漢陽為治所。唐時江夏(武昌)和漢陽分別升為鄂州和沔州的州治,成為長江沿岸的商業重鎮。江城之稱亦始於隋唐。此後經宋以迄明、清,均為歷代州府治所。

兩宋時武昌屬鄂州,漢陽、漢口屬漢陽軍。南宋抗金將領岳飛駐防鄂州(今武昌)八年,在此興師北伐元世祖至元十八年(1281年),武昌成為湖廣行省的省治。

明成化年間,漢水改道從龜山以北匯入長江,漢陽縣所屬之夏口鎮商業發達起來,成為全國四大名鎮之首,有“楚中第一繁盛處”之稱。故雙城演變為三鎮,亦有“武陽夏”的說法。故“武漢”之名順理成章成為三鎮的統稱,因武昌、漢陽、漢口皆有一字在其中。

1926年10月,國民革命軍攻克武漢後,先後建立漢口市政委員會、武昌市政廳和漢陽市政委員會,12月,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國民政府委員臨時聯席會議宣佈“確立國都,以武昌、漢口、漢陽三城為一大區域作為'京兆區',定名為武漢”。

1949年,武漢三鎮解放;同年合武昌市、漢口市和漢陽縣城為武漢市。

襄 陽

湖北為啥簡稱“鄂”?仙桃不產桃?不知道這些地名知識

秦朝時為鄧、筑陽、山都、酇、隨、鄀、鄢、邔等縣地。西漢初年始建襄陽縣,以縣治位於襄水之陽而得名。襄陽自古分為漢水(沔水)南北兩岸的襄陽及樊城二城,隔漢江相望,二城在歷史上都曾經是軍事與商業重鎮。1950年,復以襄陽縣之襄陽、樊城兩鎮組建襄樊市,分設襄城、樊城2區。2010年11月26日,經國務院批覆同意,襄樊市更名為襄陽市。

宜 昌

湖北為啥簡稱“鄂”?仙桃不產桃?不知道這些地名知識

宜昌古稱夷陵、彝陵,素有“三峽門戶”、“川鄂咽喉”之稱。上控巴蜀,下引荊襄,曾是“楚之西塞”,一度為國之邊陲,多“蠻夷”聚居,加之東晉夷陵縣西陵峽黃牛巖至黑巖子一帶是險峻地帶,故祈求“宜於國運昌盛”之意,因而得名宜昌。

黃 石

"

一篇名為

《仙桃不產桃,棗莊不產棗:

中國有哪些讓人誤會的地名?》

的文章網絡熱傳

原來

不少網友都以為仙桃

是因為種桃子得名的

湖北為啥簡稱“鄂”?仙桃不產桃?不知道這些地名知識

湖北為啥簡稱“鄂”?仙桃不產桃?不知道這些地名知識

湖北為啥簡稱“鄂”?仙桃不產桃?不知道這些地名知識

其實,

咱湖北的地名,

有的以山得名、以水得名,

有的以民間傳說、古代封國、村鎮得名,

也有的以宣揚武功教化、頌美吉祥得名,

有的地名歷千年不變,

有的地名則多次更換。

……

今天

小編就和大家一起來漲漲知識!

湖北為啥簡稱“鄂”?仙桃不產桃?不知道這些地名知識

1

湖北為啥簡稱“鄂”?

作為湖北省的簡稱,“鄂”字的來源和原義,很多人是不甚明瞭的,就是土生土長的湖北人也不見得能說得清楚。外地人更有疑問:你們湖北呀,大江大湖,水多,可為什麼簡稱“鄂”?

1

“鄂” 通“萼”—花朵盛開

曾有人戲謔:鄂——兩口,為多嘴多舌;一耳,乃偏聽偏信,所以總是吃“虧”。但謬矣。

我們尋根溯源,查閱辭海、辭源、說文解字等,認為鄂除姓氏、地名外,尚有多義。一義同鱷,大口巨聲;一義同諤,正直的話;一義為愕,驚之訝之;一義為邊界,“紛被麗而亡鄂”;一義為萼,花朵盛開——我們更傾向於此義,萼萼爭豔,側耳可聞,荊楚大地,繁花似錦!

2

“鄂” 通“鱷”—與古鄂國有關

追溯到五千年以前的新石器時代,這裡就有人類活動。商、周時代,噩魚大量分佈在長江流域,形成了以捕噩為生的民族,稱為鄂(古時噩,鄂同音,同義)。

3

清代湖北省會為鄂州的治所

宋代自洞庭湖以北至荊山,西包沅澧二水流域設荊湖北路,簡稱湖北路,湖北一名產生。元明兩代設湖北道。清代設置湖北省。

清代湖北的行政中心武昌,為隋以後鄂州的治所(即江夏),故湖北簡稱“鄂”。

4

源於鄂國—即現在的鄂州

湖北簡稱“鄂”,緣於省會城市武漢市之武昌,自隋代起曾多次被稱為鄂州。而鄂州又與鄂王城有著直接的歷史淵源。

據原大冶一中副校長鄒天福研究著述:鄂王城是遠古時期鄂氏族所建諸侯國都城;有文字記載,夏商時代的鄂國和兩週時期楚公的第二個兒子鄂王,都在這裡建都;春秋時期,鄂王城作為楚國的國都持續200餘年,直到楚文王熊貲遷都至郢。

秦統一六國後,先後在今鄂王城城址所在地及鄂州市設縣,縣名為“鄂”;三國時,孫權在今鄂州建都,改鄂王城為鄂縣。因鄂王城東南約10公里處有武昌山,遂取“以武而昌”之義,改鄂縣為武昌縣。這也是武昌的最初來源。到隋朝,鄂王城日益衰落,鄂州州治首次設在江夏,也就是今天的武昌。從此,今之武昌多次被作為鄂州首府,到清代,湖北便簡稱為“鄂”。

2

湖北17市州名稱都是咋來的?

知道了湖北為什麼簡稱“鄂”,再來了解下湖北17個市州的名稱都有啥來歷吧!

武 漢

湖北為啥簡稱“鄂”?仙桃不產桃?不知道這些地名知識

武漢一詞,在明代《重修晴川閣記》中,即有出現。至清代,曾國藩、胡林翼等在信札中,更是經常使用。

武漢地方建制始於西漢,為江夏郡沙羨縣地。東漢末年,在今漢陽先後興建卻月城和魯山城,在今武昌蛇山興建夏口城。時荊州牧劉表派黃祖為江夏太守,將郡治設在位於今漢陽龜山的“卻月城”中。“卻月城”遂成為武漢市區內已知的最早城堡。公元223年,東吳孫權在武昌蛇山修築夏口城,同時在城內的黃鵠磯上修築瞭望塔,取名黃鶴樓。南朝時,夏口擴建為郢州,成為郢州的治所。

隋朝置江夏縣和漢陽縣,分別以武昌、漢陽為治所。唐時江夏(武昌)和漢陽分別升為鄂州和沔州的州治,成為長江沿岸的商業重鎮。江城之稱亦始於隋唐。此後經宋以迄明、清,均為歷代州府治所。

兩宋時武昌屬鄂州,漢陽、漢口屬漢陽軍。南宋抗金將領岳飛駐防鄂州(今武昌)八年,在此興師北伐元世祖至元十八年(1281年),武昌成為湖廣行省的省治。

明成化年間,漢水改道從龜山以北匯入長江,漢陽縣所屬之夏口鎮商業發達起來,成為全國四大名鎮之首,有“楚中第一繁盛處”之稱。故雙城演變為三鎮,亦有“武陽夏”的說法。故“武漢”之名順理成章成為三鎮的統稱,因武昌、漢陽、漢口皆有一字在其中。

1926年10月,國民革命軍攻克武漢後,先後建立漢口市政委員會、武昌市政廳和漢陽市政委員會,12月,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國民政府委員臨時聯席會議宣佈“確立國都,以武昌、漢口、漢陽三城為一大區域作為'京兆區',定名為武漢”。

1949年,武漢三鎮解放;同年合武昌市、漢口市和漢陽縣城為武漢市。

襄 陽

湖北為啥簡稱“鄂”?仙桃不產桃?不知道這些地名知識

秦朝時為鄧、筑陽、山都、酇、隨、鄀、鄢、邔等縣地。西漢初年始建襄陽縣,以縣治位於襄水之陽而得名。襄陽自古分為漢水(沔水)南北兩岸的襄陽及樊城二城,隔漢江相望,二城在歷史上都曾經是軍事與商業重鎮。1950年,復以襄陽縣之襄陽、樊城兩鎮組建襄樊市,分設襄城、樊城2區。2010年11月26日,經國務院批覆同意,襄樊市更名為襄陽市。

宜 昌

湖北為啥簡稱“鄂”?仙桃不產桃?不知道這些地名知識

宜昌古稱夷陵、彝陵,素有“三峽門戶”、“川鄂咽喉”之稱。上控巴蜀,下引荊襄,曾是“楚之西塞”,一度為國之邊陲,多“蠻夷”聚居,加之東晉夷陵縣西陵峽黃牛巖至黑巖子一帶是險峻地帶,故祈求“宜於國運昌盛”之意,因而得名宜昌。

黃 石

湖北為啥簡稱“鄂”?仙桃不產桃?不知道這些地名知識

黃石,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江之右岸有黃石山,水逕其北,即黃石磯也”,因其石色皆黃故名黃石。

黃石礦產資源豐富,銅礦保有儲量佔全省的91.8%。素有“百里黃金地,江南聚寶盆”之稱。由此,黃石一名又寓意為“黃金和寶石堆積而成的地方”。

1950年8月建市,由黃石港和石灰窯各取一字命名“黃石”,這也與黃石山本來的寓意不謀而合。

十 堰

"

一篇名為

《仙桃不產桃,棗莊不產棗:

中國有哪些讓人誤會的地名?》

的文章網絡熱傳

原來

不少網友都以為仙桃

是因為種桃子得名的

湖北為啥簡稱“鄂”?仙桃不產桃?不知道這些地名知識

湖北為啥簡稱“鄂”?仙桃不產桃?不知道這些地名知識

湖北為啥簡稱“鄂”?仙桃不產桃?不知道這些地名知識

其實,

咱湖北的地名,

有的以山得名、以水得名,

有的以民間傳說、古代封國、村鎮得名,

也有的以宣揚武功教化、頌美吉祥得名,

有的地名歷千年不變,

有的地名則多次更換。

……

今天

小編就和大家一起來漲漲知識!

湖北為啥簡稱“鄂”?仙桃不產桃?不知道這些地名知識

1

湖北為啥簡稱“鄂”?

作為湖北省的簡稱,“鄂”字的來源和原義,很多人是不甚明瞭的,就是土生土長的湖北人也不見得能說得清楚。外地人更有疑問:你們湖北呀,大江大湖,水多,可為什麼簡稱“鄂”?

1

“鄂” 通“萼”—花朵盛開

曾有人戲謔:鄂——兩口,為多嘴多舌;一耳,乃偏聽偏信,所以總是吃“虧”。但謬矣。

我們尋根溯源,查閱辭海、辭源、說文解字等,認為鄂除姓氏、地名外,尚有多義。一義同鱷,大口巨聲;一義同諤,正直的話;一義為愕,驚之訝之;一義為邊界,“紛被麗而亡鄂”;一義為萼,花朵盛開——我們更傾向於此義,萼萼爭豔,側耳可聞,荊楚大地,繁花似錦!

2

“鄂” 通“鱷”—與古鄂國有關

追溯到五千年以前的新石器時代,這裡就有人類活動。商、周時代,噩魚大量分佈在長江流域,形成了以捕噩為生的民族,稱為鄂(古時噩,鄂同音,同義)。

3

清代湖北省會為鄂州的治所

宋代自洞庭湖以北至荊山,西包沅澧二水流域設荊湖北路,簡稱湖北路,湖北一名產生。元明兩代設湖北道。清代設置湖北省。

清代湖北的行政中心武昌,為隋以後鄂州的治所(即江夏),故湖北簡稱“鄂”。

4

源於鄂國—即現在的鄂州

湖北簡稱“鄂”,緣於省會城市武漢市之武昌,自隋代起曾多次被稱為鄂州。而鄂州又與鄂王城有著直接的歷史淵源。

據原大冶一中副校長鄒天福研究著述:鄂王城是遠古時期鄂氏族所建諸侯國都城;有文字記載,夏商時代的鄂國和兩週時期楚公的第二個兒子鄂王,都在這裡建都;春秋時期,鄂王城作為楚國的國都持續200餘年,直到楚文王熊貲遷都至郢。

秦統一六國後,先後在今鄂王城城址所在地及鄂州市設縣,縣名為“鄂”;三國時,孫權在今鄂州建都,改鄂王城為鄂縣。因鄂王城東南約10公里處有武昌山,遂取“以武而昌”之義,改鄂縣為武昌縣。這也是武昌的最初來源。到隋朝,鄂王城日益衰落,鄂州州治首次設在江夏,也就是今天的武昌。從此,今之武昌多次被作為鄂州首府,到清代,湖北便簡稱為“鄂”。

2

湖北17市州名稱都是咋來的?

知道了湖北為什麼簡稱“鄂”,再來了解下湖北17個市州的名稱都有啥來歷吧!

武 漢

湖北為啥簡稱“鄂”?仙桃不產桃?不知道這些地名知識

武漢一詞,在明代《重修晴川閣記》中,即有出現。至清代,曾國藩、胡林翼等在信札中,更是經常使用。

武漢地方建制始於西漢,為江夏郡沙羨縣地。東漢末年,在今漢陽先後興建卻月城和魯山城,在今武昌蛇山興建夏口城。時荊州牧劉表派黃祖為江夏太守,將郡治設在位於今漢陽龜山的“卻月城”中。“卻月城”遂成為武漢市區內已知的最早城堡。公元223年,東吳孫權在武昌蛇山修築夏口城,同時在城內的黃鵠磯上修築瞭望塔,取名黃鶴樓。南朝時,夏口擴建為郢州,成為郢州的治所。

隋朝置江夏縣和漢陽縣,分別以武昌、漢陽為治所。唐時江夏(武昌)和漢陽分別升為鄂州和沔州的州治,成為長江沿岸的商業重鎮。江城之稱亦始於隋唐。此後經宋以迄明、清,均為歷代州府治所。

兩宋時武昌屬鄂州,漢陽、漢口屬漢陽軍。南宋抗金將領岳飛駐防鄂州(今武昌)八年,在此興師北伐元世祖至元十八年(1281年),武昌成為湖廣行省的省治。

明成化年間,漢水改道從龜山以北匯入長江,漢陽縣所屬之夏口鎮商業發達起來,成為全國四大名鎮之首,有“楚中第一繁盛處”之稱。故雙城演變為三鎮,亦有“武陽夏”的說法。故“武漢”之名順理成章成為三鎮的統稱,因武昌、漢陽、漢口皆有一字在其中。

1926年10月,國民革命軍攻克武漢後,先後建立漢口市政委員會、武昌市政廳和漢陽市政委員會,12月,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國民政府委員臨時聯席會議宣佈“確立國都,以武昌、漢口、漢陽三城為一大區域作為'京兆區',定名為武漢”。

1949年,武漢三鎮解放;同年合武昌市、漢口市和漢陽縣城為武漢市。

襄 陽

湖北為啥簡稱“鄂”?仙桃不產桃?不知道這些地名知識

秦朝時為鄧、筑陽、山都、酇、隨、鄀、鄢、邔等縣地。西漢初年始建襄陽縣,以縣治位於襄水之陽而得名。襄陽自古分為漢水(沔水)南北兩岸的襄陽及樊城二城,隔漢江相望,二城在歷史上都曾經是軍事與商業重鎮。1950年,復以襄陽縣之襄陽、樊城兩鎮組建襄樊市,分設襄城、樊城2區。2010年11月26日,經國務院批覆同意,襄樊市更名為襄陽市。

宜 昌

湖北為啥簡稱“鄂”?仙桃不產桃?不知道這些地名知識

宜昌古稱夷陵、彝陵,素有“三峽門戶”、“川鄂咽喉”之稱。上控巴蜀,下引荊襄,曾是“楚之西塞”,一度為國之邊陲,多“蠻夷”聚居,加之東晉夷陵縣西陵峽黃牛巖至黑巖子一帶是險峻地帶,故祈求“宜於國運昌盛”之意,因而得名宜昌。

黃 石

湖北為啥簡稱“鄂”?仙桃不產桃?不知道這些地名知識

黃石,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江之右岸有黃石山,水逕其北,即黃石磯也”,因其石色皆黃故名黃石。

黃石礦產資源豐富,銅礦保有儲量佔全省的91.8%。素有“百里黃金地,江南聚寶盆”之稱。由此,黃石一名又寓意為“黃金和寶石堆積而成的地方”。

1950年8月建市,由黃石港和石灰窯各取一字命名“黃石”,這也與黃石山本來的寓意不謀而合。

十 堰

湖北為啥簡稱“鄂”?仙桃不產桃?不知道這些地名知識

十堰地域為古人類的起源地,當地居民為灌溉農田,利用百二河攔水築堰,共修築十道堰,十堰以此得名。看到此名,都可以想象得出當時人民是怎樣在辛勤勞作。

鄂 州

"

一篇名為

《仙桃不產桃,棗莊不產棗:

中國有哪些讓人誤會的地名?》

的文章網絡熱傳

原來

不少網友都以為仙桃

是因為種桃子得名的

湖北為啥簡稱“鄂”?仙桃不產桃?不知道這些地名知識

湖北為啥簡稱“鄂”?仙桃不產桃?不知道這些地名知識

湖北為啥簡稱“鄂”?仙桃不產桃?不知道這些地名知識

其實,

咱湖北的地名,

有的以山得名、以水得名,

有的以民間傳說、古代封國、村鎮得名,

也有的以宣揚武功教化、頌美吉祥得名,

有的地名歷千年不變,

有的地名則多次更換。

……

今天

小編就和大家一起來漲漲知識!

湖北為啥簡稱“鄂”?仙桃不產桃?不知道這些地名知識

1

湖北為啥簡稱“鄂”?

作為湖北省的簡稱,“鄂”字的來源和原義,很多人是不甚明瞭的,就是土生土長的湖北人也不見得能說得清楚。外地人更有疑問:你們湖北呀,大江大湖,水多,可為什麼簡稱“鄂”?

1

“鄂” 通“萼”—花朵盛開

曾有人戲謔:鄂——兩口,為多嘴多舌;一耳,乃偏聽偏信,所以總是吃“虧”。但謬矣。

我們尋根溯源,查閱辭海、辭源、說文解字等,認為鄂除姓氏、地名外,尚有多義。一義同鱷,大口巨聲;一義同諤,正直的話;一義為愕,驚之訝之;一義為邊界,“紛被麗而亡鄂”;一義為萼,花朵盛開——我們更傾向於此義,萼萼爭豔,側耳可聞,荊楚大地,繁花似錦!

2

“鄂” 通“鱷”—與古鄂國有關

追溯到五千年以前的新石器時代,這裡就有人類活動。商、周時代,噩魚大量分佈在長江流域,形成了以捕噩為生的民族,稱為鄂(古時噩,鄂同音,同義)。

3

清代湖北省會為鄂州的治所

宋代自洞庭湖以北至荊山,西包沅澧二水流域設荊湖北路,簡稱湖北路,湖北一名產生。元明兩代設湖北道。清代設置湖北省。

清代湖北的行政中心武昌,為隋以後鄂州的治所(即江夏),故湖北簡稱“鄂”。

4

源於鄂國—即現在的鄂州

湖北簡稱“鄂”,緣於省會城市武漢市之武昌,自隋代起曾多次被稱為鄂州。而鄂州又與鄂王城有著直接的歷史淵源。

據原大冶一中副校長鄒天福研究著述:鄂王城是遠古時期鄂氏族所建諸侯國都城;有文字記載,夏商時代的鄂國和兩週時期楚公的第二個兒子鄂王,都在這裡建都;春秋時期,鄂王城作為楚國的國都持續200餘年,直到楚文王熊貲遷都至郢。

秦統一六國後,先後在今鄂王城城址所在地及鄂州市設縣,縣名為“鄂”;三國時,孫權在今鄂州建都,改鄂王城為鄂縣。因鄂王城東南約10公里處有武昌山,遂取“以武而昌”之義,改鄂縣為武昌縣。這也是武昌的最初來源。到隋朝,鄂王城日益衰落,鄂州州治首次設在江夏,也就是今天的武昌。從此,今之武昌多次被作為鄂州首府,到清代,湖北便簡稱為“鄂”。

2

湖北17市州名稱都是咋來的?

知道了湖北為什麼簡稱“鄂”,再來了解下湖北17個市州的名稱都有啥來歷吧!

武 漢

湖北為啥簡稱“鄂”?仙桃不產桃?不知道這些地名知識

武漢一詞,在明代《重修晴川閣記》中,即有出現。至清代,曾國藩、胡林翼等在信札中,更是經常使用。

武漢地方建制始於西漢,為江夏郡沙羨縣地。東漢末年,在今漢陽先後興建卻月城和魯山城,在今武昌蛇山興建夏口城。時荊州牧劉表派黃祖為江夏太守,將郡治設在位於今漢陽龜山的“卻月城”中。“卻月城”遂成為武漢市區內已知的最早城堡。公元223年,東吳孫權在武昌蛇山修築夏口城,同時在城內的黃鵠磯上修築瞭望塔,取名黃鶴樓。南朝時,夏口擴建為郢州,成為郢州的治所。

隋朝置江夏縣和漢陽縣,分別以武昌、漢陽為治所。唐時江夏(武昌)和漢陽分別升為鄂州和沔州的州治,成為長江沿岸的商業重鎮。江城之稱亦始於隋唐。此後經宋以迄明、清,均為歷代州府治所。

兩宋時武昌屬鄂州,漢陽、漢口屬漢陽軍。南宋抗金將領岳飛駐防鄂州(今武昌)八年,在此興師北伐元世祖至元十八年(1281年),武昌成為湖廣行省的省治。

明成化年間,漢水改道從龜山以北匯入長江,漢陽縣所屬之夏口鎮商業發達起來,成為全國四大名鎮之首,有“楚中第一繁盛處”之稱。故雙城演變為三鎮,亦有“武陽夏”的說法。故“武漢”之名順理成章成為三鎮的統稱,因武昌、漢陽、漢口皆有一字在其中。

1926年10月,國民革命軍攻克武漢後,先後建立漢口市政委員會、武昌市政廳和漢陽市政委員會,12月,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國民政府委員臨時聯席會議宣佈“確立國都,以武昌、漢口、漢陽三城為一大區域作為'京兆區',定名為武漢”。

1949年,武漢三鎮解放;同年合武昌市、漢口市和漢陽縣城為武漢市。

襄 陽

湖北為啥簡稱“鄂”?仙桃不產桃?不知道這些地名知識

秦朝時為鄧、筑陽、山都、酇、隨、鄀、鄢、邔等縣地。西漢初年始建襄陽縣,以縣治位於襄水之陽而得名。襄陽自古分為漢水(沔水)南北兩岸的襄陽及樊城二城,隔漢江相望,二城在歷史上都曾經是軍事與商業重鎮。1950年,復以襄陽縣之襄陽、樊城兩鎮組建襄樊市,分設襄城、樊城2區。2010年11月26日,經國務院批覆同意,襄樊市更名為襄陽市。

宜 昌

湖北為啥簡稱“鄂”?仙桃不產桃?不知道這些地名知識

宜昌古稱夷陵、彝陵,素有“三峽門戶”、“川鄂咽喉”之稱。上控巴蜀,下引荊襄,曾是“楚之西塞”,一度為國之邊陲,多“蠻夷”聚居,加之東晉夷陵縣西陵峽黃牛巖至黑巖子一帶是險峻地帶,故祈求“宜於國運昌盛”之意,因而得名宜昌。

黃 石

湖北為啥簡稱“鄂”?仙桃不產桃?不知道這些地名知識

黃石,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江之右岸有黃石山,水逕其北,即黃石磯也”,因其石色皆黃故名黃石。

黃石礦產資源豐富,銅礦保有儲量佔全省的91.8%。素有“百里黃金地,江南聚寶盆”之稱。由此,黃石一名又寓意為“黃金和寶石堆積而成的地方”。

1950年8月建市,由黃石港和石灰窯各取一字命名“黃石”,這也與黃石山本來的寓意不謀而合。

十 堰

湖北為啥簡稱“鄂”?仙桃不產桃?不知道這些地名知識

十堰地域為古人類的起源地,當地居民為灌溉農田,利用百二河攔水築堰,共修築十道堰,十堰以此得名。看到此名,都可以想象得出當時人民是怎樣在辛勤勞作。

鄂 州

湖北為啥簡稱“鄂”?仙桃不產桃?不知道這些地名知識

鄂州,早在春秋戰國時期,楚王熊渠分封其子熊紅到此地為鄂王,修築鄂王城,故名鄂城。帝堯時為“樊國”,夏時為“鄂都”,殷商時為“鄂國”,春秋戰國時楚鄂王封地。三國時期,吳王孫權在此建都,改名為武昌,取“ 以武而昌”之意。從三國至民國初年,鄂縣一直稱武昌。

1983年,經國務院批准,合併鄂城縣、鄂城市和黃岡縣的黃州鎮,取鄂城的“鄂”字和黃州的“州”字,成立湖北省轄鄂州市。1987年2月,國務院批准原黃州鎮地域劃歸黃岡縣。

荊 門

"

一篇名為

《仙桃不產桃,棗莊不產棗:

中國有哪些讓人誤會的地名?》

的文章網絡熱傳

原來

不少網友都以為仙桃

是因為種桃子得名的

湖北為啥簡稱“鄂”?仙桃不產桃?不知道這些地名知識

湖北為啥簡稱“鄂”?仙桃不產桃?不知道這些地名知識

湖北為啥簡稱“鄂”?仙桃不產桃?不知道這些地名知識

其實,

咱湖北的地名,

有的以山得名、以水得名,

有的以民間傳說、古代封國、村鎮得名,

也有的以宣揚武功教化、頌美吉祥得名,

有的地名歷千年不變,

有的地名則多次更換。

……

今天

小編就和大家一起來漲漲知識!

湖北為啥簡稱“鄂”?仙桃不產桃?不知道這些地名知識

1

湖北為啥簡稱“鄂”?

作為湖北省的簡稱,“鄂”字的來源和原義,很多人是不甚明瞭的,就是土生土長的湖北人也不見得能說得清楚。外地人更有疑問:你們湖北呀,大江大湖,水多,可為什麼簡稱“鄂”?

1

“鄂” 通“萼”—花朵盛開

曾有人戲謔:鄂——兩口,為多嘴多舌;一耳,乃偏聽偏信,所以總是吃“虧”。但謬矣。

我們尋根溯源,查閱辭海、辭源、說文解字等,認為鄂除姓氏、地名外,尚有多義。一義同鱷,大口巨聲;一義同諤,正直的話;一義為愕,驚之訝之;一義為邊界,“紛被麗而亡鄂”;一義為萼,花朵盛開——我們更傾向於此義,萼萼爭豔,側耳可聞,荊楚大地,繁花似錦!

2

“鄂” 通“鱷”—與古鄂國有關

追溯到五千年以前的新石器時代,這裡就有人類活動。商、周時代,噩魚大量分佈在長江流域,形成了以捕噩為生的民族,稱為鄂(古時噩,鄂同音,同義)。

3

清代湖北省會為鄂州的治所

宋代自洞庭湖以北至荊山,西包沅澧二水流域設荊湖北路,簡稱湖北路,湖北一名產生。元明兩代設湖北道。清代設置湖北省。

清代湖北的行政中心武昌,為隋以後鄂州的治所(即江夏),故湖北簡稱“鄂”。

4

源於鄂國—即現在的鄂州

湖北簡稱“鄂”,緣於省會城市武漢市之武昌,自隋代起曾多次被稱為鄂州。而鄂州又與鄂王城有著直接的歷史淵源。

據原大冶一中副校長鄒天福研究著述:鄂王城是遠古時期鄂氏族所建諸侯國都城;有文字記載,夏商時代的鄂國和兩週時期楚公的第二個兒子鄂王,都在這裡建都;春秋時期,鄂王城作為楚國的國都持續200餘年,直到楚文王熊貲遷都至郢。

秦統一六國後,先後在今鄂王城城址所在地及鄂州市設縣,縣名為“鄂”;三國時,孫權在今鄂州建都,改鄂王城為鄂縣。因鄂王城東南約10公里處有武昌山,遂取“以武而昌”之義,改鄂縣為武昌縣。這也是武昌的最初來源。到隋朝,鄂王城日益衰落,鄂州州治首次設在江夏,也就是今天的武昌。從此,今之武昌多次被作為鄂州首府,到清代,湖北便簡稱為“鄂”。

2

湖北17市州名稱都是咋來的?

知道了湖北為什麼簡稱“鄂”,再來了解下湖北17個市州的名稱都有啥來歷吧!

武 漢

湖北為啥簡稱“鄂”?仙桃不產桃?不知道這些地名知識

武漢一詞,在明代《重修晴川閣記》中,即有出現。至清代,曾國藩、胡林翼等在信札中,更是經常使用。

武漢地方建制始於西漢,為江夏郡沙羨縣地。東漢末年,在今漢陽先後興建卻月城和魯山城,在今武昌蛇山興建夏口城。時荊州牧劉表派黃祖為江夏太守,將郡治設在位於今漢陽龜山的“卻月城”中。“卻月城”遂成為武漢市區內已知的最早城堡。公元223年,東吳孫權在武昌蛇山修築夏口城,同時在城內的黃鵠磯上修築瞭望塔,取名黃鶴樓。南朝時,夏口擴建為郢州,成為郢州的治所。

隋朝置江夏縣和漢陽縣,分別以武昌、漢陽為治所。唐時江夏(武昌)和漢陽分別升為鄂州和沔州的州治,成為長江沿岸的商業重鎮。江城之稱亦始於隋唐。此後經宋以迄明、清,均為歷代州府治所。

兩宋時武昌屬鄂州,漢陽、漢口屬漢陽軍。南宋抗金將領岳飛駐防鄂州(今武昌)八年,在此興師北伐元世祖至元十八年(1281年),武昌成為湖廣行省的省治。

明成化年間,漢水改道從龜山以北匯入長江,漢陽縣所屬之夏口鎮商業發達起來,成為全國四大名鎮之首,有“楚中第一繁盛處”之稱。故雙城演變為三鎮,亦有“武陽夏”的說法。故“武漢”之名順理成章成為三鎮的統稱,因武昌、漢陽、漢口皆有一字在其中。

1926年10月,國民革命軍攻克武漢後,先後建立漢口市政委員會、武昌市政廳和漢陽市政委員會,12月,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國民政府委員臨時聯席會議宣佈“確立國都,以武昌、漢口、漢陽三城為一大區域作為'京兆區',定名為武漢”。

1949年,武漢三鎮解放;同年合武昌市、漢口市和漢陽縣城為武漢市。

襄 陽

湖北為啥簡稱“鄂”?仙桃不產桃?不知道這些地名知識

秦朝時為鄧、筑陽、山都、酇、隨、鄀、鄢、邔等縣地。西漢初年始建襄陽縣,以縣治位於襄水之陽而得名。襄陽自古分為漢水(沔水)南北兩岸的襄陽及樊城二城,隔漢江相望,二城在歷史上都曾經是軍事與商業重鎮。1950年,復以襄陽縣之襄陽、樊城兩鎮組建襄樊市,分設襄城、樊城2區。2010年11月26日,經國務院批覆同意,襄樊市更名為襄陽市。

宜 昌

湖北為啥簡稱“鄂”?仙桃不產桃?不知道這些地名知識

宜昌古稱夷陵、彝陵,素有“三峽門戶”、“川鄂咽喉”之稱。上控巴蜀,下引荊襄,曾是“楚之西塞”,一度為國之邊陲,多“蠻夷”聚居,加之東晉夷陵縣西陵峽黃牛巖至黑巖子一帶是險峻地帶,故祈求“宜於國運昌盛”之意,因而得名宜昌。

黃 石

湖北為啥簡稱“鄂”?仙桃不產桃?不知道這些地名知識

黃石,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江之右岸有黃石山,水逕其北,即黃石磯也”,因其石色皆黃故名黃石。

黃石礦產資源豐富,銅礦保有儲量佔全省的91.8%。素有“百里黃金地,江南聚寶盆”之稱。由此,黃石一名又寓意為“黃金和寶石堆積而成的地方”。

1950年8月建市,由黃石港和石灰窯各取一字命名“黃石”,這也與黃石山本來的寓意不謀而合。

十 堰

湖北為啥簡稱“鄂”?仙桃不產桃?不知道這些地名知識

十堰地域為古人類的起源地,當地居民為灌溉農田,利用百二河攔水築堰,共修築十道堰,十堰以此得名。看到此名,都可以想象得出當時人民是怎樣在辛勤勞作。

鄂 州

湖北為啥簡稱“鄂”?仙桃不產桃?不知道這些地名知識

鄂州,早在春秋戰國時期,楚王熊渠分封其子熊紅到此地為鄂王,修築鄂王城,故名鄂城。帝堯時為“樊國”,夏時為“鄂都”,殷商時為“鄂國”,春秋戰國時楚鄂王封地。三國時期,吳王孫權在此建都,改名為武昌,取“ 以武而昌”之意。從三國至民國初年,鄂縣一直稱武昌。

1983年,經國務院批准,合併鄂城縣、鄂城市和黃岡縣的黃州鎮,取鄂城的“鄂”字和黃州的“州”字,成立湖北省轄鄂州市。1987年2月,國務院批准原黃州鎮地域劃歸黃岡縣。

荊 門

湖北為啥簡稱“鄂”?仙桃不產桃?不知道這些地名知識

荊門,因“全楚西塞第一關”“川鄂咽喉”的荊門山而得名。唐書有記載,“荊州有荊門縣,以荊門山名”。

關於荊門山有一段有趣的神話故事:相傳在遠古時代,由巫山神女峰飛來一頭雄獅,由安徽的黃山飛來一隻猛虎,它們為爭奪山水,咧牙相鬥,被夏禹發現,拋出一根鐵鏈把它們鎖住,從此,獅虎各踞南北,故稱“青獅對白虎”。由於虎牙上合下開,酷似大門,故稱荊門。

不過,如今的荊門山有兩處,一處位於宜都市西北、長江南岸,另一處位於荊門市境內,具體位置現無準確定論。

孝 感

"

一篇名為

《仙桃不產桃,棗莊不產棗:

中國有哪些讓人誤會的地名?》

的文章網絡熱傳

原來

不少網友都以為仙桃

是因為種桃子得名的

湖北為啥簡稱“鄂”?仙桃不產桃?不知道這些地名知識

湖北為啥簡稱“鄂”?仙桃不產桃?不知道這些地名知識

湖北為啥簡稱“鄂”?仙桃不產桃?不知道這些地名知識

其實,

咱湖北的地名,

有的以山得名、以水得名,

有的以民間傳說、古代封國、村鎮得名,

也有的以宣揚武功教化、頌美吉祥得名,

有的地名歷千年不變,

有的地名則多次更換。

……

今天

小編就和大家一起來漲漲知識!

湖北為啥簡稱“鄂”?仙桃不產桃?不知道這些地名知識

1

湖北為啥簡稱“鄂”?

作為湖北省的簡稱,“鄂”字的來源和原義,很多人是不甚明瞭的,就是土生土長的湖北人也不見得能說得清楚。外地人更有疑問:你們湖北呀,大江大湖,水多,可為什麼簡稱“鄂”?

1

“鄂” 通“萼”—花朵盛開

曾有人戲謔:鄂——兩口,為多嘴多舌;一耳,乃偏聽偏信,所以總是吃“虧”。但謬矣。

我們尋根溯源,查閱辭海、辭源、說文解字等,認為鄂除姓氏、地名外,尚有多義。一義同鱷,大口巨聲;一義同諤,正直的話;一義為愕,驚之訝之;一義為邊界,“紛被麗而亡鄂”;一義為萼,花朵盛開——我們更傾向於此義,萼萼爭豔,側耳可聞,荊楚大地,繁花似錦!

2

“鄂” 通“鱷”—與古鄂國有關

追溯到五千年以前的新石器時代,這裡就有人類活動。商、周時代,噩魚大量分佈在長江流域,形成了以捕噩為生的民族,稱為鄂(古時噩,鄂同音,同義)。

3

清代湖北省會為鄂州的治所

宋代自洞庭湖以北至荊山,西包沅澧二水流域設荊湖北路,簡稱湖北路,湖北一名產生。元明兩代設湖北道。清代設置湖北省。

清代湖北的行政中心武昌,為隋以後鄂州的治所(即江夏),故湖北簡稱“鄂”。

4

源於鄂國—即現在的鄂州

湖北簡稱“鄂”,緣於省會城市武漢市之武昌,自隋代起曾多次被稱為鄂州。而鄂州又與鄂王城有著直接的歷史淵源。

據原大冶一中副校長鄒天福研究著述:鄂王城是遠古時期鄂氏族所建諸侯國都城;有文字記載,夏商時代的鄂國和兩週時期楚公的第二個兒子鄂王,都在這裡建都;春秋時期,鄂王城作為楚國的國都持續200餘年,直到楚文王熊貲遷都至郢。

秦統一六國後,先後在今鄂王城城址所在地及鄂州市設縣,縣名為“鄂”;三國時,孫權在今鄂州建都,改鄂王城為鄂縣。因鄂王城東南約10公里處有武昌山,遂取“以武而昌”之義,改鄂縣為武昌縣。這也是武昌的最初來源。到隋朝,鄂王城日益衰落,鄂州州治首次設在江夏,也就是今天的武昌。從此,今之武昌多次被作為鄂州首府,到清代,湖北便簡稱為“鄂”。

2

湖北17市州名稱都是咋來的?

知道了湖北為什麼簡稱“鄂”,再來了解下湖北17個市州的名稱都有啥來歷吧!

武 漢

湖北為啥簡稱“鄂”?仙桃不產桃?不知道這些地名知識

武漢一詞,在明代《重修晴川閣記》中,即有出現。至清代,曾國藩、胡林翼等在信札中,更是經常使用。

武漢地方建制始於西漢,為江夏郡沙羨縣地。東漢末年,在今漢陽先後興建卻月城和魯山城,在今武昌蛇山興建夏口城。時荊州牧劉表派黃祖為江夏太守,將郡治設在位於今漢陽龜山的“卻月城”中。“卻月城”遂成為武漢市區內已知的最早城堡。公元223年,東吳孫權在武昌蛇山修築夏口城,同時在城內的黃鵠磯上修築瞭望塔,取名黃鶴樓。南朝時,夏口擴建為郢州,成為郢州的治所。

隋朝置江夏縣和漢陽縣,分別以武昌、漢陽為治所。唐時江夏(武昌)和漢陽分別升為鄂州和沔州的州治,成為長江沿岸的商業重鎮。江城之稱亦始於隋唐。此後經宋以迄明、清,均為歷代州府治所。

兩宋時武昌屬鄂州,漢陽、漢口屬漢陽軍。南宋抗金將領岳飛駐防鄂州(今武昌)八年,在此興師北伐元世祖至元十八年(1281年),武昌成為湖廣行省的省治。

明成化年間,漢水改道從龜山以北匯入長江,漢陽縣所屬之夏口鎮商業發達起來,成為全國四大名鎮之首,有“楚中第一繁盛處”之稱。故雙城演變為三鎮,亦有“武陽夏”的說法。故“武漢”之名順理成章成為三鎮的統稱,因武昌、漢陽、漢口皆有一字在其中。

1926年10月,國民革命軍攻克武漢後,先後建立漢口市政委員會、武昌市政廳和漢陽市政委員會,12月,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國民政府委員臨時聯席會議宣佈“確立國都,以武昌、漢口、漢陽三城為一大區域作為'京兆區',定名為武漢”。

1949年,武漢三鎮解放;同年合武昌市、漢口市和漢陽縣城為武漢市。

襄 陽

湖北為啥簡稱“鄂”?仙桃不產桃?不知道這些地名知識

秦朝時為鄧、筑陽、山都、酇、隨、鄀、鄢、邔等縣地。西漢初年始建襄陽縣,以縣治位於襄水之陽而得名。襄陽自古分為漢水(沔水)南北兩岸的襄陽及樊城二城,隔漢江相望,二城在歷史上都曾經是軍事與商業重鎮。1950年,復以襄陽縣之襄陽、樊城兩鎮組建襄樊市,分設襄城、樊城2區。2010年11月26日,經國務院批覆同意,襄樊市更名為襄陽市。

宜 昌

湖北為啥簡稱“鄂”?仙桃不產桃?不知道這些地名知識

宜昌古稱夷陵、彝陵,素有“三峽門戶”、“川鄂咽喉”之稱。上控巴蜀,下引荊襄,曾是“楚之西塞”,一度為國之邊陲,多“蠻夷”聚居,加之東晉夷陵縣西陵峽黃牛巖至黑巖子一帶是險峻地帶,故祈求“宜於國運昌盛”之意,因而得名宜昌。

黃 石

湖北為啥簡稱“鄂”?仙桃不產桃?不知道這些地名知識

黃石,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江之右岸有黃石山,水逕其北,即黃石磯也”,因其石色皆黃故名黃石。

黃石礦產資源豐富,銅礦保有儲量佔全省的91.8%。素有“百里黃金地,江南聚寶盆”之稱。由此,黃石一名又寓意為“黃金和寶石堆積而成的地方”。

1950年8月建市,由黃石港和石灰窯各取一字命名“黃石”,這也與黃石山本來的寓意不謀而合。

十 堰

湖北為啥簡稱“鄂”?仙桃不產桃?不知道這些地名知識

十堰地域為古人類的起源地,當地居民為灌溉農田,利用百二河攔水築堰,共修築十道堰,十堰以此得名。看到此名,都可以想象得出當時人民是怎樣在辛勤勞作。

鄂 州

湖北為啥簡稱“鄂”?仙桃不產桃?不知道這些地名知識

鄂州,早在春秋戰國時期,楚王熊渠分封其子熊紅到此地為鄂王,修築鄂王城,故名鄂城。帝堯時為“樊國”,夏時為“鄂都”,殷商時為“鄂國”,春秋戰國時楚鄂王封地。三國時期,吳王孫權在此建都,改名為武昌,取“ 以武而昌”之意。從三國至民國初年,鄂縣一直稱武昌。

1983年,經國務院批准,合併鄂城縣、鄂城市和黃岡縣的黃州鎮,取鄂城的“鄂”字和黃州的“州”字,成立湖北省轄鄂州市。1987年2月,國務院批准原黃州鎮地域劃歸黃岡縣。

荊 門

湖北為啥簡稱“鄂”?仙桃不產桃?不知道這些地名知識

荊門,因“全楚西塞第一關”“川鄂咽喉”的荊門山而得名。唐書有記載,“荊州有荊門縣,以荊門山名”。

關於荊門山有一段有趣的神話故事:相傳在遠古時代,由巫山神女峰飛來一頭雄獅,由安徽的黃山飛來一隻猛虎,它們為爭奪山水,咧牙相鬥,被夏禹發現,拋出一根鐵鏈把它們鎖住,從此,獅虎各踞南北,故稱“青獅對白虎”。由於虎牙上合下開,酷似大門,故稱荊門。

不過,如今的荊門山有兩處,一處位於宜都市西北、長江南岸,另一處位於荊門市境內,具體位置現無準確定論。

孝 感

湖北為啥簡稱“鄂”?仙桃不產桃?不知道這些地名知識

孝感,中國唯一一座以孝命名的地級城市。

孝感具有深厚的孝文化底蘊,南朝宋孝建元年(公元454年),因此地“孝子昌盛”,將縣名取為“孝昌”。後唐同光二年(公元924年),莊宗李存勖因孝昌縣名的“昌”字犯了其祖父名諱,於是根據董永賣身葬父、黃香扇衾溫被和孟宗哭竹生筍等孝子感天動地的故事,改孝昌縣為孝感縣。

荊 州

"

一篇名為

《仙桃不產桃,棗莊不產棗:

中國有哪些讓人誤會的地名?》

的文章網絡熱傳

原來

不少網友都以為仙桃

是因為種桃子得名的

湖北為啥簡稱“鄂”?仙桃不產桃?不知道這些地名知識

湖北為啥簡稱“鄂”?仙桃不產桃?不知道這些地名知識

湖北為啥簡稱“鄂”?仙桃不產桃?不知道這些地名知識

其實,

咱湖北的地名,

有的以山得名、以水得名,

有的以民間傳說、古代封國、村鎮得名,

也有的以宣揚武功教化、頌美吉祥得名,

有的地名歷千年不變,

有的地名則多次更換。

……

今天

小編就和大家一起來漲漲知識!

湖北為啥簡稱“鄂”?仙桃不產桃?不知道這些地名知識

1

湖北為啥簡稱“鄂”?

作為湖北省的簡稱,“鄂”字的來源和原義,很多人是不甚明瞭的,就是土生土長的湖北人也不見得能說得清楚。外地人更有疑問:你們湖北呀,大江大湖,水多,可為什麼簡稱“鄂”?

1

“鄂” 通“萼”—花朵盛開

曾有人戲謔:鄂——兩口,為多嘴多舌;一耳,乃偏聽偏信,所以總是吃“虧”。但謬矣。

我們尋根溯源,查閱辭海、辭源、說文解字等,認為鄂除姓氏、地名外,尚有多義。一義同鱷,大口巨聲;一義同諤,正直的話;一義為愕,驚之訝之;一義為邊界,“紛被麗而亡鄂”;一義為萼,花朵盛開——我們更傾向於此義,萼萼爭豔,側耳可聞,荊楚大地,繁花似錦!

2

“鄂” 通“鱷”—與古鄂國有關

追溯到五千年以前的新石器時代,這裡就有人類活動。商、周時代,噩魚大量分佈在長江流域,形成了以捕噩為生的民族,稱為鄂(古時噩,鄂同音,同義)。

3

清代湖北省會為鄂州的治所

宋代自洞庭湖以北至荊山,西包沅澧二水流域設荊湖北路,簡稱湖北路,湖北一名產生。元明兩代設湖北道。清代設置湖北省。

清代湖北的行政中心武昌,為隋以後鄂州的治所(即江夏),故湖北簡稱“鄂”。

4

源於鄂國—即現在的鄂州

湖北簡稱“鄂”,緣於省會城市武漢市之武昌,自隋代起曾多次被稱為鄂州。而鄂州又與鄂王城有著直接的歷史淵源。

據原大冶一中副校長鄒天福研究著述:鄂王城是遠古時期鄂氏族所建諸侯國都城;有文字記載,夏商時代的鄂國和兩週時期楚公的第二個兒子鄂王,都在這裡建都;春秋時期,鄂王城作為楚國的國都持續200餘年,直到楚文王熊貲遷都至郢。

秦統一六國後,先後在今鄂王城城址所在地及鄂州市設縣,縣名為“鄂”;三國時,孫權在今鄂州建都,改鄂王城為鄂縣。因鄂王城東南約10公里處有武昌山,遂取“以武而昌”之義,改鄂縣為武昌縣。這也是武昌的最初來源。到隋朝,鄂王城日益衰落,鄂州州治首次設在江夏,也就是今天的武昌。從此,今之武昌多次被作為鄂州首府,到清代,湖北便簡稱為“鄂”。

2

湖北17市州名稱都是咋來的?

知道了湖北為什麼簡稱“鄂”,再來了解下湖北17個市州的名稱都有啥來歷吧!

武 漢

湖北為啥簡稱“鄂”?仙桃不產桃?不知道這些地名知識

武漢一詞,在明代《重修晴川閣記》中,即有出現。至清代,曾國藩、胡林翼等在信札中,更是經常使用。

武漢地方建制始於西漢,為江夏郡沙羨縣地。東漢末年,在今漢陽先後興建卻月城和魯山城,在今武昌蛇山興建夏口城。時荊州牧劉表派黃祖為江夏太守,將郡治設在位於今漢陽龜山的“卻月城”中。“卻月城”遂成為武漢市區內已知的最早城堡。公元223年,東吳孫權在武昌蛇山修築夏口城,同時在城內的黃鵠磯上修築瞭望塔,取名黃鶴樓。南朝時,夏口擴建為郢州,成為郢州的治所。

隋朝置江夏縣和漢陽縣,分別以武昌、漢陽為治所。唐時江夏(武昌)和漢陽分別升為鄂州和沔州的州治,成為長江沿岸的商業重鎮。江城之稱亦始於隋唐。此後經宋以迄明、清,均為歷代州府治所。

兩宋時武昌屬鄂州,漢陽、漢口屬漢陽軍。南宋抗金將領岳飛駐防鄂州(今武昌)八年,在此興師北伐元世祖至元十八年(1281年),武昌成為湖廣行省的省治。

明成化年間,漢水改道從龜山以北匯入長江,漢陽縣所屬之夏口鎮商業發達起來,成為全國四大名鎮之首,有“楚中第一繁盛處”之稱。故雙城演變為三鎮,亦有“武陽夏”的說法。故“武漢”之名順理成章成為三鎮的統稱,因武昌、漢陽、漢口皆有一字在其中。

1926年10月,國民革命軍攻克武漢後,先後建立漢口市政委員會、武昌市政廳和漢陽市政委員會,12月,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國民政府委員臨時聯席會議宣佈“確立國都,以武昌、漢口、漢陽三城為一大區域作為'京兆區',定名為武漢”。

1949年,武漢三鎮解放;同年合武昌市、漢口市和漢陽縣城為武漢市。

襄 陽

湖北為啥簡稱“鄂”?仙桃不產桃?不知道這些地名知識

秦朝時為鄧、筑陽、山都、酇、隨、鄀、鄢、邔等縣地。西漢初年始建襄陽縣,以縣治位於襄水之陽而得名。襄陽自古分為漢水(沔水)南北兩岸的襄陽及樊城二城,隔漢江相望,二城在歷史上都曾經是軍事與商業重鎮。1950年,復以襄陽縣之襄陽、樊城兩鎮組建襄樊市,分設襄城、樊城2區。2010年11月26日,經國務院批覆同意,襄樊市更名為襄陽市。

宜 昌

湖北為啥簡稱“鄂”?仙桃不產桃?不知道這些地名知識

宜昌古稱夷陵、彝陵,素有“三峽門戶”、“川鄂咽喉”之稱。上控巴蜀,下引荊襄,曾是“楚之西塞”,一度為國之邊陲,多“蠻夷”聚居,加之東晉夷陵縣西陵峽黃牛巖至黑巖子一帶是險峻地帶,故祈求“宜於國運昌盛”之意,因而得名宜昌。

黃 石

湖北為啥簡稱“鄂”?仙桃不產桃?不知道這些地名知識

黃石,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江之右岸有黃石山,水逕其北,即黃石磯也”,因其石色皆黃故名黃石。

黃石礦產資源豐富,銅礦保有儲量佔全省的91.8%。素有“百里黃金地,江南聚寶盆”之稱。由此,黃石一名又寓意為“黃金和寶石堆積而成的地方”。

1950年8月建市,由黃石港和石灰窯各取一字命名“黃石”,這也與黃石山本來的寓意不謀而合。

十 堰

湖北為啥簡稱“鄂”?仙桃不產桃?不知道這些地名知識

十堰地域為古人類的起源地,當地居民為灌溉農田,利用百二河攔水築堰,共修築十道堰,十堰以此得名。看到此名,都可以想象得出當時人民是怎樣在辛勤勞作。

鄂 州

湖北為啥簡稱“鄂”?仙桃不產桃?不知道這些地名知識

鄂州,早在春秋戰國時期,楚王熊渠分封其子熊紅到此地為鄂王,修築鄂王城,故名鄂城。帝堯時為“樊國”,夏時為“鄂都”,殷商時為“鄂國”,春秋戰國時楚鄂王封地。三國時期,吳王孫權在此建都,改名為武昌,取“ 以武而昌”之意。從三國至民國初年,鄂縣一直稱武昌。

1983年,經國務院批准,合併鄂城縣、鄂城市和黃岡縣的黃州鎮,取鄂城的“鄂”字和黃州的“州”字,成立湖北省轄鄂州市。1987年2月,國務院批准原黃州鎮地域劃歸黃岡縣。

荊 門

湖北為啥簡稱“鄂”?仙桃不產桃?不知道這些地名知識

荊門,因“全楚西塞第一關”“川鄂咽喉”的荊門山而得名。唐書有記載,“荊州有荊門縣,以荊門山名”。

關於荊門山有一段有趣的神話故事:相傳在遠古時代,由巫山神女峰飛來一頭雄獅,由安徽的黃山飛來一隻猛虎,它們為爭奪山水,咧牙相鬥,被夏禹發現,拋出一根鐵鏈把它們鎖住,從此,獅虎各踞南北,故稱“青獅對白虎”。由於虎牙上合下開,酷似大門,故稱荊門。

不過,如今的荊門山有兩處,一處位於宜都市西北、長江南岸,另一處位於荊門市境內,具體位置現無準確定論。

孝 感

湖北為啥簡稱“鄂”?仙桃不產桃?不知道這些地名知識

孝感,中國唯一一座以孝命名的地級城市。

孝感具有深厚的孝文化底蘊,南朝宋孝建元年(公元454年),因此地“孝子昌盛”,將縣名取為“孝昌”。後唐同光二年(公元924年),莊宗李存勖因孝昌縣名的“昌”字犯了其祖父名諱,於是根據董永賣身葬父、黃香扇衾溫被和孟宗哭竹生筍等孝子感天動地的故事,改孝昌縣為孝感縣。

荊 州

湖北為啥簡稱“鄂”?仙桃不產桃?不知道這些地名知識

荊州,古稱“江陵”,是春秋戰國時楚國都城所在地,歷來成為帝都、藩鎮和州府的治所。荊州為古九州之一,荊是古代楚國的別稱,因楚曾建國於荊山,所以荊州是以原境內蜿蜒高聳的荊山而得名。故古時荊、楚通用,時至今日,荊楚成了湖北的代名詞。

黃 岡

"

一篇名為

《仙桃不產桃,棗莊不產棗:

中國有哪些讓人誤會的地名?》

的文章網絡熱傳

原來

不少網友都以為仙桃

是因為種桃子得名的

湖北為啥簡稱“鄂”?仙桃不產桃?不知道這些地名知識

湖北為啥簡稱“鄂”?仙桃不產桃?不知道這些地名知識

湖北為啥簡稱“鄂”?仙桃不產桃?不知道這些地名知識

其實,

咱湖北的地名,

有的以山得名、以水得名,

有的以民間傳說、古代封國、村鎮得名,

也有的以宣揚武功教化、頌美吉祥得名,

有的地名歷千年不變,

有的地名則多次更換。

……

今天

小編就和大家一起來漲漲知識!

湖北為啥簡稱“鄂”?仙桃不產桃?不知道這些地名知識

1

湖北為啥簡稱“鄂”?

作為湖北省的簡稱,“鄂”字的來源和原義,很多人是不甚明瞭的,就是土生土長的湖北人也不見得能說得清楚。外地人更有疑問:你們湖北呀,大江大湖,水多,可為什麼簡稱“鄂”?

1

“鄂” 通“萼”—花朵盛開

曾有人戲謔:鄂——兩口,為多嘴多舌;一耳,乃偏聽偏信,所以總是吃“虧”。但謬矣。

我們尋根溯源,查閱辭海、辭源、說文解字等,認為鄂除姓氏、地名外,尚有多義。一義同鱷,大口巨聲;一義同諤,正直的話;一義為愕,驚之訝之;一義為邊界,“紛被麗而亡鄂”;一義為萼,花朵盛開——我們更傾向於此義,萼萼爭豔,側耳可聞,荊楚大地,繁花似錦!

2

“鄂” 通“鱷”—與古鄂國有關

追溯到五千年以前的新石器時代,這裡就有人類活動。商、周時代,噩魚大量分佈在長江流域,形成了以捕噩為生的民族,稱為鄂(古時噩,鄂同音,同義)。

3

清代湖北省會為鄂州的治所

宋代自洞庭湖以北至荊山,西包沅澧二水流域設荊湖北路,簡稱湖北路,湖北一名產生。元明兩代設湖北道。清代設置湖北省。

清代湖北的行政中心武昌,為隋以後鄂州的治所(即江夏),故湖北簡稱“鄂”。

4

源於鄂國—即現在的鄂州

湖北簡稱“鄂”,緣於省會城市武漢市之武昌,自隋代起曾多次被稱為鄂州。而鄂州又與鄂王城有著直接的歷史淵源。

據原大冶一中副校長鄒天福研究著述:鄂王城是遠古時期鄂氏族所建諸侯國都城;有文字記載,夏商時代的鄂國和兩週時期楚公的第二個兒子鄂王,都在這裡建都;春秋時期,鄂王城作為楚國的國都持續200餘年,直到楚文王熊貲遷都至郢。

秦統一六國後,先後在今鄂王城城址所在地及鄂州市設縣,縣名為“鄂”;三國時,孫權在今鄂州建都,改鄂王城為鄂縣。因鄂王城東南約10公里處有武昌山,遂取“以武而昌”之義,改鄂縣為武昌縣。這也是武昌的最初來源。到隋朝,鄂王城日益衰落,鄂州州治首次設在江夏,也就是今天的武昌。從此,今之武昌多次被作為鄂州首府,到清代,湖北便簡稱為“鄂”。

2

湖北17市州名稱都是咋來的?

知道了湖北為什麼簡稱“鄂”,再來了解下湖北17個市州的名稱都有啥來歷吧!

武 漢

湖北為啥簡稱“鄂”?仙桃不產桃?不知道這些地名知識

武漢一詞,在明代《重修晴川閣記》中,即有出現。至清代,曾國藩、胡林翼等在信札中,更是經常使用。

武漢地方建制始於西漢,為江夏郡沙羨縣地。東漢末年,在今漢陽先後興建卻月城和魯山城,在今武昌蛇山興建夏口城。時荊州牧劉表派黃祖為江夏太守,將郡治設在位於今漢陽龜山的“卻月城”中。“卻月城”遂成為武漢市區內已知的最早城堡。公元223年,東吳孫權在武昌蛇山修築夏口城,同時在城內的黃鵠磯上修築瞭望塔,取名黃鶴樓。南朝時,夏口擴建為郢州,成為郢州的治所。

隋朝置江夏縣和漢陽縣,分別以武昌、漢陽為治所。唐時江夏(武昌)和漢陽分別升為鄂州和沔州的州治,成為長江沿岸的商業重鎮。江城之稱亦始於隋唐。此後經宋以迄明、清,均為歷代州府治所。

兩宋時武昌屬鄂州,漢陽、漢口屬漢陽軍。南宋抗金將領岳飛駐防鄂州(今武昌)八年,在此興師北伐元世祖至元十八年(1281年),武昌成為湖廣行省的省治。

明成化年間,漢水改道從龜山以北匯入長江,漢陽縣所屬之夏口鎮商業發達起來,成為全國四大名鎮之首,有“楚中第一繁盛處”之稱。故雙城演變為三鎮,亦有“武陽夏”的說法。故“武漢”之名順理成章成為三鎮的統稱,因武昌、漢陽、漢口皆有一字在其中。

1926年10月,國民革命軍攻克武漢後,先後建立漢口市政委員會、武昌市政廳和漢陽市政委員會,12月,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國民政府委員臨時聯席會議宣佈“確立國都,以武昌、漢口、漢陽三城為一大區域作為'京兆區',定名為武漢”。

1949年,武漢三鎮解放;同年合武昌市、漢口市和漢陽縣城為武漢市。

襄 陽

湖北為啥簡稱“鄂”?仙桃不產桃?不知道這些地名知識

秦朝時為鄧、筑陽、山都、酇、隨、鄀、鄢、邔等縣地。西漢初年始建襄陽縣,以縣治位於襄水之陽而得名。襄陽自古分為漢水(沔水)南北兩岸的襄陽及樊城二城,隔漢江相望,二城在歷史上都曾經是軍事與商業重鎮。1950年,復以襄陽縣之襄陽、樊城兩鎮組建襄樊市,分設襄城、樊城2區。2010年11月26日,經國務院批覆同意,襄樊市更名為襄陽市。

宜 昌

湖北為啥簡稱“鄂”?仙桃不產桃?不知道這些地名知識

宜昌古稱夷陵、彝陵,素有“三峽門戶”、“川鄂咽喉”之稱。上控巴蜀,下引荊襄,曾是“楚之西塞”,一度為國之邊陲,多“蠻夷”聚居,加之東晉夷陵縣西陵峽黃牛巖至黑巖子一帶是險峻地帶,故祈求“宜於國運昌盛”之意,因而得名宜昌。

黃 石

湖北為啥簡稱“鄂”?仙桃不產桃?不知道這些地名知識

黃石,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江之右岸有黃石山,水逕其北,即黃石磯也”,因其石色皆黃故名黃石。

黃石礦產資源豐富,銅礦保有儲量佔全省的91.8%。素有“百里黃金地,江南聚寶盆”之稱。由此,黃石一名又寓意為“黃金和寶石堆積而成的地方”。

1950年8月建市,由黃石港和石灰窯各取一字命名“黃石”,這也與黃石山本來的寓意不謀而合。

十 堰

湖北為啥簡稱“鄂”?仙桃不產桃?不知道這些地名知識

十堰地域為古人類的起源地,當地居民為灌溉農田,利用百二河攔水築堰,共修築十道堰,十堰以此得名。看到此名,都可以想象得出當時人民是怎樣在辛勤勞作。

鄂 州

湖北為啥簡稱“鄂”?仙桃不產桃?不知道這些地名知識

鄂州,早在春秋戰國時期,楚王熊渠分封其子熊紅到此地為鄂王,修築鄂王城,故名鄂城。帝堯時為“樊國”,夏時為“鄂都”,殷商時為“鄂國”,春秋戰國時楚鄂王封地。三國時期,吳王孫權在此建都,改名為武昌,取“ 以武而昌”之意。從三國至民國初年,鄂縣一直稱武昌。

1983年,經國務院批准,合併鄂城縣、鄂城市和黃岡縣的黃州鎮,取鄂城的“鄂”字和黃州的“州”字,成立湖北省轄鄂州市。1987年2月,國務院批准原黃州鎮地域劃歸黃岡縣。

荊 門

湖北為啥簡稱“鄂”?仙桃不產桃?不知道這些地名知識

荊門,因“全楚西塞第一關”“川鄂咽喉”的荊門山而得名。唐書有記載,“荊州有荊門縣,以荊門山名”。

關於荊門山有一段有趣的神話故事:相傳在遠古時代,由巫山神女峰飛來一頭雄獅,由安徽的黃山飛來一隻猛虎,它們為爭奪山水,咧牙相鬥,被夏禹發現,拋出一根鐵鏈把它們鎖住,從此,獅虎各踞南北,故稱“青獅對白虎”。由於虎牙上合下開,酷似大門,故稱荊門。

不過,如今的荊門山有兩處,一處位於宜都市西北、長江南岸,另一處位於荊門市境內,具體位置現無準確定論。

孝 感

湖北為啥簡稱“鄂”?仙桃不產桃?不知道這些地名知識

孝感,中國唯一一座以孝命名的地級城市。

孝感具有深厚的孝文化底蘊,南朝宋孝建元年(公元454年),因此地“孝子昌盛”,將縣名取為“孝昌”。後唐同光二年(公元924年),莊宗李存勖因孝昌縣名的“昌”字犯了其祖父名諱,於是根據董永賣身葬父、黃香扇衾溫被和孟宗哭竹生筍等孝子感天動地的故事,改孝昌縣為孝感縣。

荊 州

湖北為啥簡稱“鄂”?仙桃不產桃?不知道這些地名知識

荊州,古稱“江陵”,是春秋戰國時楚國都城所在地,歷來成為帝都、藩鎮和州府的治所。荊州為古九州之一,荊是古代楚國的別稱,因楚曾建國於荊山,所以荊州是以原境內蜿蜒高聳的荊山而得名。故古時荊、楚通用,時至今日,荊楚成了湖北的代名詞。

黃 岡

湖北為啥簡稱“鄂”?仙桃不產桃?不知道這些地名知識

黃岡,因黃岡山得名。據明代弘治年間(1501年)《黃州府志》載:“黃岡山,在府城南。”隋開皇十八年(598年)置黃岡縣。據《今縣釋名》:“西北有黃岡山,因古黃國得名。”清稱鼓樓崗。黃岡山在今黃州區安國寺一帶。

鹹 寧

"

一篇名為

《仙桃不產桃,棗莊不產棗:

中國有哪些讓人誤會的地名?》

的文章網絡熱傳

原來

不少網友都以為仙桃

是因為種桃子得名的

湖北為啥簡稱“鄂”?仙桃不產桃?不知道這些地名知識

湖北為啥簡稱“鄂”?仙桃不產桃?不知道這些地名知識

湖北為啥簡稱“鄂”?仙桃不產桃?不知道這些地名知識

其實,

咱湖北的地名,

有的以山得名、以水得名,

有的以民間傳說、古代封國、村鎮得名,

也有的以宣揚武功教化、頌美吉祥得名,

有的地名歷千年不變,

有的地名則多次更換。

……

今天

小編就和大家一起來漲漲知識!

湖北為啥簡稱“鄂”?仙桃不產桃?不知道這些地名知識

1

湖北為啥簡稱“鄂”?

作為湖北省的簡稱,“鄂”字的來源和原義,很多人是不甚明瞭的,就是土生土長的湖北人也不見得能說得清楚。外地人更有疑問:你們湖北呀,大江大湖,水多,可為什麼簡稱“鄂”?

1

“鄂” 通“萼”—花朵盛開

曾有人戲謔:鄂——兩口,為多嘴多舌;一耳,乃偏聽偏信,所以總是吃“虧”。但謬矣。

我們尋根溯源,查閱辭海、辭源、說文解字等,認為鄂除姓氏、地名外,尚有多義。一義同鱷,大口巨聲;一義同諤,正直的話;一義為愕,驚之訝之;一義為邊界,“紛被麗而亡鄂”;一義為萼,花朵盛開——我們更傾向於此義,萼萼爭豔,側耳可聞,荊楚大地,繁花似錦!

2

“鄂” 通“鱷”—與古鄂國有關

追溯到五千年以前的新石器時代,這裡就有人類活動。商、周時代,噩魚大量分佈在長江流域,形成了以捕噩為生的民族,稱為鄂(古時噩,鄂同音,同義)。

3

清代湖北省會為鄂州的治所

宋代自洞庭湖以北至荊山,西包沅澧二水流域設荊湖北路,簡稱湖北路,湖北一名產生。元明兩代設湖北道。清代設置湖北省。

清代湖北的行政中心武昌,為隋以後鄂州的治所(即江夏),故湖北簡稱“鄂”。

4

源於鄂國—即現在的鄂州

湖北簡稱“鄂”,緣於省會城市武漢市之武昌,自隋代起曾多次被稱為鄂州。而鄂州又與鄂王城有著直接的歷史淵源。

據原大冶一中副校長鄒天福研究著述:鄂王城是遠古時期鄂氏族所建諸侯國都城;有文字記載,夏商時代的鄂國和兩週時期楚公的第二個兒子鄂王,都在這裡建都;春秋時期,鄂王城作為楚國的國都持續200餘年,直到楚文王熊貲遷都至郢。

秦統一六國後,先後在今鄂王城城址所在地及鄂州市設縣,縣名為“鄂”;三國時,孫權在今鄂州建都,改鄂王城為鄂縣。因鄂王城東南約10公里處有武昌山,遂取“以武而昌”之義,改鄂縣為武昌縣。這也是武昌的最初來源。到隋朝,鄂王城日益衰落,鄂州州治首次設在江夏,也就是今天的武昌。從此,今之武昌多次被作為鄂州首府,到清代,湖北便簡稱為“鄂”。

2

湖北17市州名稱都是咋來的?

知道了湖北為什麼簡稱“鄂”,再來了解下湖北17個市州的名稱都有啥來歷吧!

武 漢

湖北為啥簡稱“鄂”?仙桃不產桃?不知道這些地名知識

武漢一詞,在明代《重修晴川閣記》中,即有出現。至清代,曾國藩、胡林翼等在信札中,更是經常使用。

武漢地方建制始於西漢,為江夏郡沙羨縣地。東漢末年,在今漢陽先後興建卻月城和魯山城,在今武昌蛇山興建夏口城。時荊州牧劉表派黃祖為江夏太守,將郡治設在位於今漢陽龜山的“卻月城”中。“卻月城”遂成為武漢市區內已知的最早城堡。公元223年,東吳孫權在武昌蛇山修築夏口城,同時在城內的黃鵠磯上修築瞭望塔,取名黃鶴樓。南朝時,夏口擴建為郢州,成為郢州的治所。

隋朝置江夏縣和漢陽縣,分別以武昌、漢陽為治所。唐時江夏(武昌)和漢陽分別升為鄂州和沔州的州治,成為長江沿岸的商業重鎮。江城之稱亦始於隋唐。此後經宋以迄明、清,均為歷代州府治所。

兩宋時武昌屬鄂州,漢陽、漢口屬漢陽軍。南宋抗金將領岳飛駐防鄂州(今武昌)八年,在此興師北伐元世祖至元十八年(1281年),武昌成為湖廣行省的省治。

明成化年間,漢水改道從龜山以北匯入長江,漢陽縣所屬之夏口鎮商業發達起來,成為全國四大名鎮之首,有“楚中第一繁盛處”之稱。故雙城演變為三鎮,亦有“武陽夏”的說法。故“武漢”之名順理成章成為三鎮的統稱,因武昌、漢陽、漢口皆有一字在其中。

1926年10月,國民革命軍攻克武漢後,先後建立漢口市政委員會、武昌市政廳和漢陽市政委員會,12月,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國民政府委員臨時聯席會議宣佈“確立國都,以武昌、漢口、漢陽三城為一大區域作為'京兆區',定名為武漢”。

1949年,武漢三鎮解放;同年合武昌市、漢口市和漢陽縣城為武漢市。

襄 陽

湖北為啥簡稱“鄂”?仙桃不產桃?不知道這些地名知識

秦朝時為鄧、筑陽、山都、酇、隨、鄀、鄢、邔等縣地。西漢初年始建襄陽縣,以縣治位於襄水之陽而得名。襄陽自古分為漢水(沔水)南北兩岸的襄陽及樊城二城,隔漢江相望,二城在歷史上都曾經是軍事與商業重鎮。1950年,復以襄陽縣之襄陽、樊城兩鎮組建襄樊市,分設襄城、樊城2區。2010年11月26日,經國務院批覆同意,襄樊市更名為襄陽市。

宜 昌

湖北為啥簡稱“鄂”?仙桃不產桃?不知道這些地名知識

宜昌古稱夷陵、彝陵,素有“三峽門戶”、“川鄂咽喉”之稱。上控巴蜀,下引荊襄,曾是“楚之西塞”,一度為國之邊陲,多“蠻夷”聚居,加之東晉夷陵縣西陵峽黃牛巖至黑巖子一帶是險峻地帶,故祈求“宜於國運昌盛”之意,因而得名宜昌。

黃 石

湖北為啥簡稱“鄂”?仙桃不產桃?不知道這些地名知識

黃石,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江之右岸有黃石山,水逕其北,即黃石磯也”,因其石色皆黃故名黃石。

黃石礦產資源豐富,銅礦保有儲量佔全省的91.8%。素有“百里黃金地,江南聚寶盆”之稱。由此,黃石一名又寓意為“黃金和寶石堆積而成的地方”。

1950年8月建市,由黃石港和石灰窯各取一字命名“黃石”,這也與黃石山本來的寓意不謀而合。

十 堰

湖北為啥簡稱“鄂”?仙桃不產桃?不知道這些地名知識

十堰地域為古人類的起源地,當地居民為灌溉農田,利用百二河攔水築堰,共修築十道堰,十堰以此得名。看到此名,都可以想象得出當時人民是怎樣在辛勤勞作。

鄂 州

湖北為啥簡稱“鄂”?仙桃不產桃?不知道這些地名知識

鄂州,早在春秋戰國時期,楚王熊渠分封其子熊紅到此地為鄂王,修築鄂王城,故名鄂城。帝堯時為“樊國”,夏時為“鄂都”,殷商時為“鄂國”,春秋戰國時楚鄂王封地。三國時期,吳王孫權在此建都,改名為武昌,取“ 以武而昌”之意。從三國至民國初年,鄂縣一直稱武昌。

1983年,經國務院批准,合併鄂城縣、鄂城市和黃岡縣的黃州鎮,取鄂城的“鄂”字和黃州的“州”字,成立湖北省轄鄂州市。1987年2月,國務院批准原黃州鎮地域劃歸黃岡縣。

荊 門

湖北為啥簡稱“鄂”?仙桃不產桃?不知道這些地名知識

荊門,因“全楚西塞第一關”“川鄂咽喉”的荊門山而得名。唐書有記載,“荊州有荊門縣,以荊門山名”。

關於荊門山有一段有趣的神話故事:相傳在遠古時代,由巫山神女峰飛來一頭雄獅,由安徽的黃山飛來一隻猛虎,它們為爭奪山水,咧牙相鬥,被夏禹發現,拋出一根鐵鏈把它們鎖住,從此,獅虎各踞南北,故稱“青獅對白虎”。由於虎牙上合下開,酷似大門,故稱荊門。

不過,如今的荊門山有兩處,一處位於宜都市西北、長江南岸,另一處位於荊門市境內,具體位置現無準確定論。

孝 感

湖北為啥簡稱“鄂”?仙桃不產桃?不知道這些地名知識

孝感,中國唯一一座以孝命名的地級城市。

孝感具有深厚的孝文化底蘊,南朝宋孝建元年(公元454年),因此地“孝子昌盛”,將縣名取為“孝昌”。後唐同光二年(公元924年),莊宗李存勖因孝昌縣名的“昌”字犯了其祖父名諱,於是根據董永賣身葬父、黃香扇衾溫被和孟宗哭竹生筍等孝子感天動地的故事,改孝昌縣為孝感縣。

荊 州

湖北為啥簡稱“鄂”?仙桃不產桃?不知道這些地名知識

荊州,古稱“江陵”,是春秋戰國時楚國都城所在地,歷來成為帝都、藩鎮和州府的治所。荊州為古九州之一,荊是古代楚國的別稱,因楚曾建國於荊山,所以荊州是以原境內蜿蜒高聳的荊山而得名。故古時荊、楚通用,時至今日,荊楚成了湖北的代名詞。

黃 岡

湖北為啥簡稱“鄂”?仙桃不產桃?不知道這些地名知識

黃岡,因黃岡山得名。據明代弘治年間(1501年)《黃州府志》載:“黃岡山,在府城南。”隋開皇十八年(598年)置黃岡縣。據《今縣釋名》:“西北有黃岡山,因古黃國得名。”清稱鼓樓崗。黃岡山在今黃州區安國寺一帶。

鹹 寧

湖北為啥簡稱“鄂”?仙桃不產桃?不知道這些地名知識

咸寧在唐代宗大曆三年(768年)始稱永安,宋真宗景德四年(1007年),為避宋太祖永安陵諱,取《易.乾象》“萬國咸寧”之義易名咸寧,寓大家都安寧之意。

隨 州

"

一篇名為

《仙桃不產桃,棗莊不產棗:

中國有哪些讓人誤會的地名?》

的文章網絡熱傳

原來

不少網友都以為仙桃

是因為種桃子得名的

湖北為啥簡稱“鄂”?仙桃不產桃?不知道這些地名知識

湖北為啥簡稱“鄂”?仙桃不產桃?不知道這些地名知識

湖北為啥簡稱“鄂”?仙桃不產桃?不知道這些地名知識

其實,

咱湖北的地名,

有的以山得名、以水得名,

有的以民間傳說、古代封國、村鎮得名,

也有的以宣揚武功教化、頌美吉祥得名,

有的地名歷千年不變,

有的地名則多次更換。

……

今天

小編就和大家一起來漲漲知識!

湖北為啥簡稱“鄂”?仙桃不產桃?不知道這些地名知識

1

湖北為啥簡稱“鄂”?

作為湖北省的簡稱,“鄂”字的來源和原義,很多人是不甚明瞭的,就是土生土長的湖北人也不見得能說得清楚。外地人更有疑問:你們湖北呀,大江大湖,水多,可為什麼簡稱“鄂”?

1

“鄂” 通“萼”—花朵盛開

曾有人戲謔:鄂——兩口,為多嘴多舌;一耳,乃偏聽偏信,所以總是吃“虧”。但謬矣。

我們尋根溯源,查閱辭海、辭源、說文解字等,認為鄂除姓氏、地名外,尚有多義。一義同鱷,大口巨聲;一義同諤,正直的話;一義為愕,驚之訝之;一義為邊界,“紛被麗而亡鄂”;一義為萼,花朵盛開——我們更傾向於此義,萼萼爭豔,側耳可聞,荊楚大地,繁花似錦!

2

“鄂” 通“鱷”—與古鄂國有關

追溯到五千年以前的新石器時代,這裡就有人類活動。商、周時代,噩魚大量分佈在長江流域,形成了以捕噩為生的民族,稱為鄂(古時噩,鄂同音,同義)。

3

清代湖北省會為鄂州的治所

宋代自洞庭湖以北至荊山,西包沅澧二水流域設荊湖北路,簡稱湖北路,湖北一名產生。元明兩代設湖北道。清代設置湖北省。

清代湖北的行政中心武昌,為隋以後鄂州的治所(即江夏),故湖北簡稱“鄂”。

4

源於鄂國—即現在的鄂州

湖北簡稱“鄂”,緣於省會城市武漢市之武昌,自隋代起曾多次被稱為鄂州。而鄂州又與鄂王城有著直接的歷史淵源。

據原大冶一中副校長鄒天福研究著述:鄂王城是遠古時期鄂氏族所建諸侯國都城;有文字記載,夏商時代的鄂國和兩週時期楚公的第二個兒子鄂王,都在這裡建都;春秋時期,鄂王城作為楚國的國都持續200餘年,直到楚文王熊貲遷都至郢。

秦統一六國後,先後在今鄂王城城址所在地及鄂州市設縣,縣名為“鄂”;三國時,孫權在今鄂州建都,改鄂王城為鄂縣。因鄂王城東南約10公里處有武昌山,遂取“以武而昌”之義,改鄂縣為武昌縣。這也是武昌的最初來源。到隋朝,鄂王城日益衰落,鄂州州治首次設在江夏,也就是今天的武昌。從此,今之武昌多次被作為鄂州首府,到清代,湖北便簡稱為“鄂”。

2

湖北17市州名稱都是咋來的?

知道了湖北為什麼簡稱“鄂”,再來了解下湖北17個市州的名稱都有啥來歷吧!

武 漢

湖北為啥簡稱“鄂”?仙桃不產桃?不知道這些地名知識

武漢一詞,在明代《重修晴川閣記》中,即有出現。至清代,曾國藩、胡林翼等在信札中,更是經常使用。

武漢地方建制始於西漢,為江夏郡沙羨縣地。東漢末年,在今漢陽先後興建卻月城和魯山城,在今武昌蛇山興建夏口城。時荊州牧劉表派黃祖為江夏太守,將郡治設在位於今漢陽龜山的“卻月城”中。“卻月城”遂成為武漢市區內已知的最早城堡。公元223年,東吳孫權在武昌蛇山修築夏口城,同時在城內的黃鵠磯上修築瞭望塔,取名黃鶴樓。南朝時,夏口擴建為郢州,成為郢州的治所。

隋朝置江夏縣和漢陽縣,分別以武昌、漢陽為治所。唐時江夏(武昌)和漢陽分別升為鄂州和沔州的州治,成為長江沿岸的商業重鎮。江城之稱亦始於隋唐。此後經宋以迄明、清,均為歷代州府治所。

兩宋時武昌屬鄂州,漢陽、漢口屬漢陽軍。南宋抗金將領岳飛駐防鄂州(今武昌)八年,在此興師北伐元世祖至元十八年(1281年),武昌成為湖廣行省的省治。

明成化年間,漢水改道從龜山以北匯入長江,漢陽縣所屬之夏口鎮商業發達起來,成為全國四大名鎮之首,有“楚中第一繁盛處”之稱。故雙城演變為三鎮,亦有“武陽夏”的說法。故“武漢”之名順理成章成為三鎮的統稱,因武昌、漢陽、漢口皆有一字在其中。

1926年10月,國民革命軍攻克武漢後,先後建立漢口市政委員會、武昌市政廳和漢陽市政委員會,12月,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國民政府委員臨時聯席會議宣佈“確立國都,以武昌、漢口、漢陽三城為一大區域作為'京兆區',定名為武漢”。

1949年,武漢三鎮解放;同年合武昌市、漢口市和漢陽縣城為武漢市。

襄 陽

湖北為啥簡稱“鄂”?仙桃不產桃?不知道這些地名知識

秦朝時為鄧、筑陽、山都、酇、隨、鄀、鄢、邔等縣地。西漢初年始建襄陽縣,以縣治位於襄水之陽而得名。襄陽自古分為漢水(沔水)南北兩岸的襄陽及樊城二城,隔漢江相望,二城在歷史上都曾經是軍事與商業重鎮。1950年,復以襄陽縣之襄陽、樊城兩鎮組建襄樊市,分設襄城、樊城2區。2010年11月26日,經國務院批覆同意,襄樊市更名為襄陽市。

宜 昌

湖北為啥簡稱“鄂”?仙桃不產桃?不知道這些地名知識

宜昌古稱夷陵、彝陵,素有“三峽門戶”、“川鄂咽喉”之稱。上控巴蜀,下引荊襄,曾是“楚之西塞”,一度為國之邊陲,多“蠻夷”聚居,加之東晉夷陵縣西陵峽黃牛巖至黑巖子一帶是險峻地帶,故祈求“宜於國運昌盛”之意,因而得名宜昌。

黃 石

湖北為啥簡稱“鄂”?仙桃不產桃?不知道這些地名知識

黃石,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江之右岸有黃石山,水逕其北,即黃石磯也”,因其石色皆黃故名黃石。

黃石礦產資源豐富,銅礦保有儲量佔全省的91.8%。素有“百里黃金地,江南聚寶盆”之稱。由此,黃石一名又寓意為“黃金和寶石堆積而成的地方”。

1950年8月建市,由黃石港和石灰窯各取一字命名“黃石”,這也與黃石山本來的寓意不謀而合。

十 堰

湖北為啥簡稱“鄂”?仙桃不產桃?不知道這些地名知識

十堰地域為古人類的起源地,當地居民為灌溉農田,利用百二河攔水築堰,共修築十道堰,十堰以此得名。看到此名,都可以想象得出當時人民是怎樣在辛勤勞作。

鄂 州

湖北為啥簡稱“鄂”?仙桃不產桃?不知道這些地名知識

鄂州,早在春秋戰國時期,楚王熊渠分封其子熊紅到此地為鄂王,修築鄂王城,故名鄂城。帝堯時為“樊國”,夏時為“鄂都”,殷商時為“鄂國”,春秋戰國時楚鄂王封地。三國時期,吳王孫權在此建都,改名為武昌,取“ 以武而昌”之意。從三國至民國初年,鄂縣一直稱武昌。

1983年,經國務院批准,合併鄂城縣、鄂城市和黃岡縣的黃州鎮,取鄂城的“鄂”字和黃州的“州”字,成立湖北省轄鄂州市。1987年2月,國務院批准原黃州鎮地域劃歸黃岡縣。

荊 門

湖北為啥簡稱“鄂”?仙桃不產桃?不知道這些地名知識

荊門,因“全楚西塞第一關”“川鄂咽喉”的荊門山而得名。唐書有記載,“荊州有荊門縣,以荊門山名”。

關於荊門山有一段有趣的神話故事:相傳在遠古時代,由巫山神女峰飛來一頭雄獅,由安徽的黃山飛來一隻猛虎,它們為爭奪山水,咧牙相鬥,被夏禹發現,拋出一根鐵鏈把它們鎖住,從此,獅虎各踞南北,故稱“青獅對白虎”。由於虎牙上合下開,酷似大門,故稱荊門。

不過,如今的荊門山有兩處,一處位於宜都市西北、長江南岸,另一處位於荊門市境內,具體位置現無準確定論。

孝 感

湖北為啥簡稱“鄂”?仙桃不產桃?不知道這些地名知識

孝感,中國唯一一座以孝命名的地級城市。

孝感具有深厚的孝文化底蘊,南朝宋孝建元年(公元454年),因此地“孝子昌盛”,將縣名取為“孝昌”。後唐同光二年(公元924年),莊宗李存勖因孝昌縣名的“昌”字犯了其祖父名諱,於是根據董永賣身葬父、黃香扇衾溫被和孟宗哭竹生筍等孝子感天動地的故事,改孝昌縣為孝感縣。

荊 州

湖北為啥簡稱“鄂”?仙桃不產桃?不知道這些地名知識

荊州,古稱“江陵”,是春秋戰國時楚國都城所在地,歷來成為帝都、藩鎮和州府的治所。荊州為古九州之一,荊是古代楚國的別稱,因楚曾建國於荊山,所以荊州是以原境內蜿蜒高聳的荊山而得名。故古時荊、楚通用,時至今日,荊楚成了湖北的代名詞。

黃 岡

湖北為啥簡稱“鄂”?仙桃不產桃?不知道這些地名知識

黃岡,因黃岡山得名。據明代弘治年間(1501年)《黃州府志》載:“黃岡山,在府城南。”隋開皇十八年(598年)置黃岡縣。據《今縣釋名》:“西北有黃岡山,因古黃國得名。”清稱鼓樓崗。黃岡山在今黃州區安國寺一帶。

鹹 寧

湖北為啥簡稱“鄂”?仙桃不產桃?不知道這些地名知識

咸寧在唐代宗大曆三年(768年)始稱永安,宋真宗景德四年(1007年),為避宋太祖永安陵諱,取《易.乾象》“萬國咸寧”之義易名咸寧,寓大家都安寧之意。

隨 州

湖北為啥簡稱“鄂”?仙桃不產桃?不知道這些地名知識

隨州的“隨”,最早出於西周“漢中隨為大”,當時隨國為一諸侯國,附庸在楚國之下,附近有陳國、蔡國、唐國等。自西周後,“隨”這一古地名得以流傳下來。據《水經注》:“楚滅隨以為縣”,以國為名,漢置隨縣。所以,隨州是以古隨國得名。

2000年,設立地級隨州市。

恩 施

"

一篇名為

《仙桃不產桃,棗莊不產棗:

中國有哪些讓人誤會的地名?》

的文章網絡熱傳

原來

不少網友都以為仙桃

是因為種桃子得名的

湖北為啥簡稱“鄂”?仙桃不產桃?不知道這些地名知識

湖北為啥簡稱“鄂”?仙桃不產桃?不知道這些地名知識

湖北為啥簡稱“鄂”?仙桃不產桃?不知道這些地名知識

其實,

咱湖北的地名,

有的以山得名、以水得名,

有的以民間傳說、古代封國、村鎮得名,

也有的以宣揚武功教化、頌美吉祥得名,

有的地名歷千年不變,

有的地名則多次更換。

……

今天

小編就和大家一起來漲漲知識!

湖北為啥簡稱“鄂”?仙桃不產桃?不知道這些地名知識

1

湖北為啥簡稱“鄂”?

作為湖北省的簡稱,“鄂”字的來源和原義,很多人是不甚明瞭的,就是土生土長的湖北人也不見得能說得清楚。外地人更有疑問:你們湖北呀,大江大湖,水多,可為什麼簡稱“鄂”?

1

“鄂” 通“萼”—花朵盛開

曾有人戲謔:鄂——兩口,為多嘴多舌;一耳,乃偏聽偏信,所以總是吃“虧”。但謬矣。

我們尋根溯源,查閱辭海、辭源、說文解字等,認為鄂除姓氏、地名外,尚有多義。一義同鱷,大口巨聲;一義同諤,正直的話;一義為愕,驚之訝之;一義為邊界,“紛被麗而亡鄂”;一義為萼,花朵盛開——我們更傾向於此義,萼萼爭豔,側耳可聞,荊楚大地,繁花似錦!

2

“鄂” 通“鱷”—與古鄂國有關

追溯到五千年以前的新石器時代,這裡就有人類活動。商、周時代,噩魚大量分佈在長江流域,形成了以捕噩為生的民族,稱為鄂(古時噩,鄂同音,同義)。

3

清代湖北省會為鄂州的治所

宋代自洞庭湖以北至荊山,西包沅澧二水流域設荊湖北路,簡稱湖北路,湖北一名產生。元明兩代設湖北道。清代設置湖北省。

清代湖北的行政中心武昌,為隋以後鄂州的治所(即江夏),故湖北簡稱“鄂”。

4

源於鄂國—即現在的鄂州

湖北簡稱“鄂”,緣於省會城市武漢市之武昌,自隋代起曾多次被稱為鄂州。而鄂州又與鄂王城有著直接的歷史淵源。

據原大冶一中副校長鄒天福研究著述:鄂王城是遠古時期鄂氏族所建諸侯國都城;有文字記載,夏商時代的鄂國和兩週時期楚公的第二個兒子鄂王,都在這裡建都;春秋時期,鄂王城作為楚國的國都持續200餘年,直到楚文王熊貲遷都至郢。

秦統一六國後,先後在今鄂王城城址所在地及鄂州市設縣,縣名為“鄂”;三國時,孫權在今鄂州建都,改鄂王城為鄂縣。因鄂王城東南約10公里處有武昌山,遂取“以武而昌”之義,改鄂縣為武昌縣。這也是武昌的最初來源。到隋朝,鄂王城日益衰落,鄂州州治首次設在江夏,也就是今天的武昌。從此,今之武昌多次被作為鄂州首府,到清代,湖北便簡稱為“鄂”。

2

湖北17市州名稱都是咋來的?

知道了湖北為什麼簡稱“鄂”,再來了解下湖北17個市州的名稱都有啥來歷吧!

武 漢

湖北為啥簡稱“鄂”?仙桃不產桃?不知道這些地名知識

武漢一詞,在明代《重修晴川閣記》中,即有出現。至清代,曾國藩、胡林翼等在信札中,更是經常使用。

武漢地方建制始於西漢,為江夏郡沙羨縣地。東漢末年,在今漢陽先後興建卻月城和魯山城,在今武昌蛇山興建夏口城。時荊州牧劉表派黃祖為江夏太守,將郡治設在位於今漢陽龜山的“卻月城”中。“卻月城”遂成為武漢市區內已知的最早城堡。公元223年,東吳孫權在武昌蛇山修築夏口城,同時在城內的黃鵠磯上修築瞭望塔,取名黃鶴樓。南朝時,夏口擴建為郢州,成為郢州的治所。

隋朝置江夏縣和漢陽縣,分別以武昌、漢陽為治所。唐時江夏(武昌)和漢陽分別升為鄂州和沔州的州治,成為長江沿岸的商業重鎮。江城之稱亦始於隋唐。此後經宋以迄明、清,均為歷代州府治所。

兩宋時武昌屬鄂州,漢陽、漢口屬漢陽軍。南宋抗金將領岳飛駐防鄂州(今武昌)八年,在此興師北伐元世祖至元十八年(1281年),武昌成為湖廣行省的省治。

明成化年間,漢水改道從龜山以北匯入長江,漢陽縣所屬之夏口鎮商業發達起來,成為全國四大名鎮之首,有“楚中第一繁盛處”之稱。故雙城演變為三鎮,亦有“武陽夏”的說法。故“武漢”之名順理成章成為三鎮的統稱,因武昌、漢陽、漢口皆有一字在其中。

1926年10月,國民革命軍攻克武漢後,先後建立漢口市政委員會、武昌市政廳和漢陽市政委員會,12月,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國民政府委員臨時聯席會議宣佈“確立國都,以武昌、漢口、漢陽三城為一大區域作為'京兆區',定名為武漢”。

1949年,武漢三鎮解放;同年合武昌市、漢口市和漢陽縣城為武漢市。

襄 陽

湖北為啥簡稱“鄂”?仙桃不產桃?不知道這些地名知識

秦朝時為鄧、筑陽、山都、酇、隨、鄀、鄢、邔等縣地。西漢初年始建襄陽縣,以縣治位於襄水之陽而得名。襄陽自古分為漢水(沔水)南北兩岸的襄陽及樊城二城,隔漢江相望,二城在歷史上都曾經是軍事與商業重鎮。1950年,復以襄陽縣之襄陽、樊城兩鎮組建襄樊市,分設襄城、樊城2區。2010年11月26日,經國務院批覆同意,襄樊市更名為襄陽市。

宜 昌

湖北為啥簡稱“鄂”?仙桃不產桃?不知道這些地名知識

宜昌古稱夷陵、彝陵,素有“三峽門戶”、“川鄂咽喉”之稱。上控巴蜀,下引荊襄,曾是“楚之西塞”,一度為國之邊陲,多“蠻夷”聚居,加之東晉夷陵縣西陵峽黃牛巖至黑巖子一帶是險峻地帶,故祈求“宜於國運昌盛”之意,因而得名宜昌。

黃 石

湖北為啥簡稱“鄂”?仙桃不產桃?不知道這些地名知識

黃石,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江之右岸有黃石山,水逕其北,即黃石磯也”,因其石色皆黃故名黃石。

黃石礦產資源豐富,銅礦保有儲量佔全省的91.8%。素有“百里黃金地,江南聚寶盆”之稱。由此,黃石一名又寓意為“黃金和寶石堆積而成的地方”。

1950年8月建市,由黃石港和石灰窯各取一字命名“黃石”,這也與黃石山本來的寓意不謀而合。

十 堰

湖北為啥簡稱“鄂”?仙桃不產桃?不知道這些地名知識

十堰地域為古人類的起源地,當地居民為灌溉農田,利用百二河攔水築堰,共修築十道堰,十堰以此得名。看到此名,都可以想象得出當時人民是怎樣在辛勤勞作。

鄂 州

湖北為啥簡稱“鄂”?仙桃不產桃?不知道這些地名知識

鄂州,早在春秋戰國時期,楚王熊渠分封其子熊紅到此地為鄂王,修築鄂王城,故名鄂城。帝堯時為“樊國”,夏時為“鄂都”,殷商時為“鄂國”,春秋戰國時楚鄂王封地。三國時期,吳王孫權在此建都,改名為武昌,取“ 以武而昌”之意。從三國至民國初年,鄂縣一直稱武昌。

1983年,經國務院批准,合併鄂城縣、鄂城市和黃岡縣的黃州鎮,取鄂城的“鄂”字和黃州的“州”字,成立湖北省轄鄂州市。1987年2月,國務院批准原黃州鎮地域劃歸黃岡縣。

荊 門

湖北為啥簡稱“鄂”?仙桃不產桃?不知道這些地名知識

荊門,因“全楚西塞第一關”“川鄂咽喉”的荊門山而得名。唐書有記載,“荊州有荊門縣,以荊門山名”。

關於荊門山有一段有趣的神話故事:相傳在遠古時代,由巫山神女峰飛來一頭雄獅,由安徽的黃山飛來一隻猛虎,它們為爭奪山水,咧牙相鬥,被夏禹發現,拋出一根鐵鏈把它們鎖住,從此,獅虎各踞南北,故稱“青獅對白虎”。由於虎牙上合下開,酷似大門,故稱荊門。

不過,如今的荊門山有兩處,一處位於宜都市西北、長江南岸,另一處位於荊門市境內,具體位置現無準確定論。

孝 感

湖北為啥簡稱“鄂”?仙桃不產桃?不知道這些地名知識

孝感,中國唯一一座以孝命名的地級城市。

孝感具有深厚的孝文化底蘊,南朝宋孝建元年(公元454年),因此地“孝子昌盛”,將縣名取為“孝昌”。後唐同光二年(公元924年),莊宗李存勖因孝昌縣名的“昌”字犯了其祖父名諱,於是根據董永賣身葬父、黃香扇衾溫被和孟宗哭竹生筍等孝子感天動地的故事,改孝昌縣為孝感縣。

荊 州

湖北為啥簡稱“鄂”?仙桃不產桃?不知道這些地名知識

荊州,古稱“江陵”,是春秋戰國時楚國都城所在地,歷來成為帝都、藩鎮和州府的治所。荊州為古九州之一,荊是古代楚國的別稱,因楚曾建國於荊山,所以荊州是以原境內蜿蜒高聳的荊山而得名。故古時荊、楚通用,時至今日,荊楚成了湖北的代名詞。

黃 岡

湖北為啥簡稱“鄂”?仙桃不產桃?不知道這些地名知識

黃岡,因黃岡山得名。據明代弘治年間(1501年)《黃州府志》載:“黃岡山,在府城南。”隋開皇十八年(598年)置黃岡縣。據《今縣釋名》:“西北有黃岡山,因古黃國得名。”清稱鼓樓崗。黃岡山在今黃州區安國寺一帶。

鹹 寧

湖北為啥簡稱“鄂”?仙桃不產桃?不知道這些地名知識

咸寧在唐代宗大曆三年(768年)始稱永安,宋真宗景德四年(1007年),為避宋太祖永安陵諱,取《易.乾象》“萬國咸寧”之義易名咸寧,寓大家都安寧之意。

隨 州

湖北為啥簡稱“鄂”?仙桃不產桃?不知道這些地名知識

隨州的“隨”,最早出於西周“漢中隨為大”,當時隨國為一諸侯國,附庸在楚國之下,附近有陳國、蔡國、唐國等。自西周後,“隨”這一古地名得以流傳下來。據《水經注》:“楚滅隨以為縣”,以國為名,漢置隨縣。所以,隨州是以古隨國得名。

2000年,設立地級隨州市。

恩 施

湖北為啥簡稱“鄂”?仙桃不產桃?不知道這些地名知識

恩施之稱源於施王屯(又名蠻王寨,現恩施市舞陽辦事處紅廟居委會瓦店子處)。據《恩施縣誌》載:“東晉末,桓無子誕竄蠻中,自稱施王,築城臨施水,號施王。”清雍正六年(1728年)置施縣,七年改為恩施縣,取皇帝恩賜於施縣之意。

仙 桃

"

一篇名為

《仙桃不產桃,棗莊不產棗:

中國有哪些讓人誤會的地名?》

的文章網絡熱傳

原來

不少網友都以為仙桃

是因為種桃子得名的

湖北為啥簡稱“鄂”?仙桃不產桃?不知道這些地名知識

湖北為啥簡稱“鄂”?仙桃不產桃?不知道這些地名知識

湖北為啥簡稱“鄂”?仙桃不產桃?不知道這些地名知識

其實,

咱湖北的地名,

有的以山得名、以水得名,

有的以民間傳說、古代封國、村鎮得名,

也有的以宣揚武功教化、頌美吉祥得名,

有的地名歷千年不變,

有的地名則多次更換。

……

今天

小編就和大家一起來漲漲知識!

湖北為啥簡稱“鄂”?仙桃不產桃?不知道這些地名知識

1

湖北為啥簡稱“鄂”?

作為湖北省的簡稱,“鄂”字的來源和原義,很多人是不甚明瞭的,就是土生土長的湖北人也不見得能說得清楚。外地人更有疑問:你們湖北呀,大江大湖,水多,可為什麼簡稱“鄂”?

1

“鄂” 通“萼”—花朵盛開

曾有人戲謔:鄂——兩口,為多嘴多舌;一耳,乃偏聽偏信,所以總是吃“虧”。但謬矣。

我們尋根溯源,查閱辭海、辭源、說文解字等,認為鄂除姓氏、地名外,尚有多義。一義同鱷,大口巨聲;一義同諤,正直的話;一義為愕,驚之訝之;一義為邊界,“紛被麗而亡鄂”;一義為萼,花朵盛開——我們更傾向於此義,萼萼爭豔,側耳可聞,荊楚大地,繁花似錦!

2

“鄂” 通“鱷”—與古鄂國有關

追溯到五千年以前的新石器時代,這裡就有人類活動。商、周時代,噩魚大量分佈在長江流域,形成了以捕噩為生的民族,稱為鄂(古時噩,鄂同音,同義)。

3

清代湖北省會為鄂州的治所

宋代自洞庭湖以北至荊山,西包沅澧二水流域設荊湖北路,簡稱湖北路,湖北一名產生。元明兩代設湖北道。清代設置湖北省。

清代湖北的行政中心武昌,為隋以後鄂州的治所(即江夏),故湖北簡稱“鄂”。

4

源於鄂國—即現在的鄂州

湖北簡稱“鄂”,緣於省會城市武漢市之武昌,自隋代起曾多次被稱為鄂州。而鄂州又與鄂王城有著直接的歷史淵源。

據原大冶一中副校長鄒天福研究著述:鄂王城是遠古時期鄂氏族所建諸侯國都城;有文字記載,夏商時代的鄂國和兩週時期楚公的第二個兒子鄂王,都在這裡建都;春秋時期,鄂王城作為楚國的國都持續200餘年,直到楚文王熊貲遷都至郢。

秦統一六國後,先後在今鄂王城城址所在地及鄂州市設縣,縣名為“鄂”;三國時,孫權在今鄂州建都,改鄂王城為鄂縣。因鄂王城東南約10公里處有武昌山,遂取“以武而昌”之義,改鄂縣為武昌縣。這也是武昌的最初來源。到隋朝,鄂王城日益衰落,鄂州州治首次設在江夏,也就是今天的武昌。從此,今之武昌多次被作為鄂州首府,到清代,湖北便簡稱為“鄂”。

2

湖北17市州名稱都是咋來的?

知道了湖北為什麼簡稱“鄂”,再來了解下湖北17個市州的名稱都有啥來歷吧!

武 漢

湖北為啥簡稱“鄂”?仙桃不產桃?不知道這些地名知識

武漢一詞,在明代《重修晴川閣記》中,即有出現。至清代,曾國藩、胡林翼等在信札中,更是經常使用。

武漢地方建制始於西漢,為江夏郡沙羨縣地。東漢末年,在今漢陽先後興建卻月城和魯山城,在今武昌蛇山興建夏口城。時荊州牧劉表派黃祖為江夏太守,將郡治設在位於今漢陽龜山的“卻月城”中。“卻月城”遂成為武漢市區內已知的最早城堡。公元223年,東吳孫權在武昌蛇山修築夏口城,同時在城內的黃鵠磯上修築瞭望塔,取名黃鶴樓。南朝時,夏口擴建為郢州,成為郢州的治所。

隋朝置江夏縣和漢陽縣,分別以武昌、漢陽為治所。唐時江夏(武昌)和漢陽分別升為鄂州和沔州的州治,成為長江沿岸的商業重鎮。江城之稱亦始於隋唐。此後經宋以迄明、清,均為歷代州府治所。

兩宋時武昌屬鄂州,漢陽、漢口屬漢陽軍。南宋抗金將領岳飛駐防鄂州(今武昌)八年,在此興師北伐元世祖至元十八年(1281年),武昌成為湖廣行省的省治。

明成化年間,漢水改道從龜山以北匯入長江,漢陽縣所屬之夏口鎮商業發達起來,成為全國四大名鎮之首,有“楚中第一繁盛處”之稱。故雙城演變為三鎮,亦有“武陽夏”的說法。故“武漢”之名順理成章成為三鎮的統稱,因武昌、漢陽、漢口皆有一字在其中。

1926年10月,國民革命軍攻克武漢後,先後建立漢口市政委員會、武昌市政廳和漢陽市政委員會,12月,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國民政府委員臨時聯席會議宣佈“確立國都,以武昌、漢口、漢陽三城為一大區域作為'京兆區',定名為武漢”。

1949年,武漢三鎮解放;同年合武昌市、漢口市和漢陽縣城為武漢市。

襄 陽

湖北為啥簡稱“鄂”?仙桃不產桃?不知道這些地名知識

秦朝時為鄧、筑陽、山都、酇、隨、鄀、鄢、邔等縣地。西漢初年始建襄陽縣,以縣治位於襄水之陽而得名。襄陽自古分為漢水(沔水)南北兩岸的襄陽及樊城二城,隔漢江相望,二城在歷史上都曾經是軍事與商業重鎮。1950年,復以襄陽縣之襄陽、樊城兩鎮組建襄樊市,分設襄城、樊城2區。2010年11月26日,經國務院批覆同意,襄樊市更名為襄陽市。

宜 昌

湖北為啥簡稱“鄂”?仙桃不產桃?不知道這些地名知識

宜昌古稱夷陵、彝陵,素有“三峽門戶”、“川鄂咽喉”之稱。上控巴蜀,下引荊襄,曾是“楚之西塞”,一度為國之邊陲,多“蠻夷”聚居,加之東晉夷陵縣西陵峽黃牛巖至黑巖子一帶是險峻地帶,故祈求“宜於國運昌盛”之意,因而得名宜昌。

黃 石

湖北為啥簡稱“鄂”?仙桃不產桃?不知道這些地名知識

黃石,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江之右岸有黃石山,水逕其北,即黃石磯也”,因其石色皆黃故名黃石。

黃石礦產資源豐富,銅礦保有儲量佔全省的91.8%。素有“百里黃金地,江南聚寶盆”之稱。由此,黃石一名又寓意為“黃金和寶石堆積而成的地方”。

1950年8月建市,由黃石港和石灰窯各取一字命名“黃石”,這也與黃石山本來的寓意不謀而合。

十 堰

湖北為啥簡稱“鄂”?仙桃不產桃?不知道這些地名知識

十堰地域為古人類的起源地,當地居民為灌溉農田,利用百二河攔水築堰,共修築十道堰,十堰以此得名。看到此名,都可以想象得出當時人民是怎樣在辛勤勞作。

鄂 州

湖北為啥簡稱“鄂”?仙桃不產桃?不知道這些地名知識

鄂州,早在春秋戰國時期,楚王熊渠分封其子熊紅到此地為鄂王,修築鄂王城,故名鄂城。帝堯時為“樊國”,夏時為“鄂都”,殷商時為“鄂國”,春秋戰國時楚鄂王封地。三國時期,吳王孫權在此建都,改名為武昌,取“ 以武而昌”之意。從三國至民國初年,鄂縣一直稱武昌。

1983年,經國務院批准,合併鄂城縣、鄂城市和黃岡縣的黃州鎮,取鄂城的“鄂”字和黃州的“州”字,成立湖北省轄鄂州市。1987年2月,國務院批准原黃州鎮地域劃歸黃岡縣。

荊 門

湖北為啥簡稱“鄂”?仙桃不產桃?不知道這些地名知識

荊門,因“全楚西塞第一關”“川鄂咽喉”的荊門山而得名。唐書有記載,“荊州有荊門縣,以荊門山名”。

關於荊門山有一段有趣的神話故事:相傳在遠古時代,由巫山神女峰飛來一頭雄獅,由安徽的黃山飛來一隻猛虎,它們為爭奪山水,咧牙相鬥,被夏禹發現,拋出一根鐵鏈把它們鎖住,從此,獅虎各踞南北,故稱“青獅對白虎”。由於虎牙上合下開,酷似大門,故稱荊門。

不過,如今的荊門山有兩處,一處位於宜都市西北、長江南岸,另一處位於荊門市境內,具體位置現無準確定論。

孝 感

湖北為啥簡稱“鄂”?仙桃不產桃?不知道這些地名知識

孝感,中國唯一一座以孝命名的地級城市。

孝感具有深厚的孝文化底蘊,南朝宋孝建元年(公元454年),因此地“孝子昌盛”,將縣名取為“孝昌”。後唐同光二年(公元924年),莊宗李存勖因孝昌縣名的“昌”字犯了其祖父名諱,於是根據董永賣身葬父、黃香扇衾溫被和孟宗哭竹生筍等孝子感天動地的故事,改孝昌縣為孝感縣。

荊 州

湖北為啥簡稱“鄂”?仙桃不產桃?不知道這些地名知識

荊州,古稱“江陵”,是春秋戰國時楚國都城所在地,歷來成為帝都、藩鎮和州府的治所。荊州為古九州之一,荊是古代楚國的別稱,因楚曾建國於荊山,所以荊州是以原境內蜿蜒高聳的荊山而得名。故古時荊、楚通用,時至今日,荊楚成了湖北的代名詞。

黃 岡

湖北為啥簡稱“鄂”?仙桃不產桃?不知道這些地名知識

黃岡,因黃岡山得名。據明代弘治年間(1501年)《黃州府志》載:“黃岡山,在府城南。”隋開皇十八年(598年)置黃岡縣。據《今縣釋名》:“西北有黃岡山,因古黃國得名。”清稱鼓樓崗。黃岡山在今黃州區安國寺一帶。

鹹 寧

湖北為啥簡稱“鄂”?仙桃不產桃?不知道這些地名知識

咸寧在唐代宗大曆三年(768年)始稱永安,宋真宗景德四年(1007年),為避宋太祖永安陵諱,取《易.乾象》“萬國咸寧”之義易名咸寧,寓大家都安寧之意。

隨 州

湖北為啥簡稱“鄂”?仙桃不產桃?不知道這些地名知識

隨州的“隨”,最早出於西周“漢中隨為大”,當時隨國為一諸侯國,附庸在楚國之下,附近有陳國、蔡國、唐國等。自西周後,“隨”這一古地名得以流傳下來。據《水經注》:“楚滅隨以為縣”,以國為名,漢置隨縣。所以,隨州是以古隨國得名。

2000年,設立地級隨州市。

恩 施

湖北為啥簡稱“鄂”?仙桃不產桃?不知道這些地名知識

恩施之稱源於施王屯(又名蠻王寨,現恩施市舞陽辦事處紅廟居委會瓦店子處)。據《恩施縣誌》載:“東晉末,桓無子誕竄蠻中,自稱施王,築城臨施水,號施王。”清雍正六年(1728年)置施縣,七年改為恩施縣,取皇帝恩賜於施縣之意。

仙 桃

湖北為啥簡稱“鄂”?仙桃不產桃?不知道這些地名知識

仙桃之名傳說版:傳一群仙女手捧仙桃前去為王母娘娘祝壽,行至此地,見下方一綠洲上人趕集,乃擺攤賣桃,以探民風。購者紛紛,或說上敬雙親,或說下慈子女。仙女感動,乃騰空撒桃。一會兒工夫,十里桃林,桃花灼灼,仙桃累累,香飄四方。“仙桃”之名由此而來。

仙桃之名現實版:據有關資料記載,錦瑞河與漢江水流經此地,形成尖形陸地碼頭,得名“尖刀嘴”。明嘉靖年間,船民認為“尖刀嘴”不吉利,於是根據它的桃形地勢稱之為“仙桃渡”。明末,李自成起義軍逼近沔陽,設行政機構於此,稱“仙鎮公署”,後諧音為仙桃鎮,沿襲至今。1952年,沔陽縣治遷入仙桃鎮。1986年撤縣建市,以縣治地名為仙桃市。

潛 江

"

一篇名為

《仙桃不產桃,棗莊不產棗:

中國有哪些讓人誤會的地名?》

的文章網絡熱傳

原來

不少網友都以為仙桃

是因為種桃子得名的

湖北為啥簡稱“鄂”?仙桃不產桃?不知道這些地名知識

湖北為啥簡稱“鄂”?仙桃不產桃?不知道這些地名知識

湖北為啥簡稱“鄂”?仙桃不產桃?不知道這些地名知識

其實,

咱湖北的地名,

有的以山得名、以水得名,

有的以民間傳說、古代封國、村鎮得名,

也有的以宣揚武功教化、頌美吉祥得名,

有的地名歷千年不變,

有的地名則多次更換。

……

今天

小編就和大家一起來漲漲知識!

湖北為啥簡稱“鄂”?仙桃不產桃?不知道這些地名知識

1

湖北為啥簡稱“鄂”?

作為湖北省的簡稱,“鄂”字的來源和原義,很多人是不甚明瞭的,就是土生土長的湖北人也不見得能說得清楚。外地人更有疑問:你們湖北呀,大江大湖,水多,可為什麼簡稱“鄂”?

1

“鄂” 通“萼”—花朵盛開

曾有人戲謔:鄂——兩口,為多嘴多舌;一耳,乃偏聽偏信,所以總是吃“虧”。但謬矣。

我們尋根溯源,查閱辭海、辭源、說文解字等,認為鄂除姓氏、地名外,尚有多義。一義同鱷,大口巨聲;一義同諤,正直的話;一義為愕,驚之訝之;一義為邊界,“紛被麗而亡鄂”;一義為萼,花朵盛開——我們更傾向於此義,萼萼爭豔,側耳可聞,荊楚大地,繁花似錦!

2

“鄂” 通“鱷”—與古鄂國有關

追溯到五千年以前的新石器時代,這裡就有人類活動。商、周時代,噩魚大量分佈在長江流域,形成了以捕噩為生的民族,稱為鄂(古時噩,鄂同音,同義)。

3

清代湖北省會為鄂州的治所

宋代自洞庭湖以北至荊山,西包沅澧二水流域設荊湖北路,簡稱湖北路,湖北一名產生。元明兩代設湖北道。清代設置湖北省。

清代湖北的行政中心武昌,為隋以後鄂州的治所(即江夏),故湖北簡稱“鄂”。

4

源於鄂國—即現在的鄂州

湖北簡稱“鄂”,緣於省會城市武漢市之武昌,自隋代起曾多次被稱為鄂州。而鄂州又與鄂王城有著直接的歷史淵源。

據原大冶一中副校長鄒天福研究著述:鄂王城是遠古時期鄂氏族所建諸侯國都城;有文字記載,夏商時代的鄂國和兩週時期楚公的第二個兒子鄂王,都在這裡建都;春秋時期,鄂王城作為楚國的國都持續200餘年,直到楚文王熊貲遷都至郢。

秦統一六國後,先後在今鄂王城城址所在地及鄂州市設縣,縣名為“鄂”;三國時,孫權在今鄂州建都,改鄂王城為鄂縣。因鄂王城東南約10公里處有武昌山,遂取“以武而昌”之義,改鄂縣為武昌縣。這也是武昌的最初來源。到隋朝,鄂王城日益衰落,鄂州州治首次設在江夏,也就是今天的武昌。從此,今之武昌多次被作為鄂州首府,到清代,湖北便簡稱為“鄂”。

2

湖北17市州名稱都是咋來的?

知道了湖北為什麼簡稱“鄂”,再來了解下湖北17個市州的名稱都有啥來歷吧!

武 漢

湖北為啥簡稱“鄂”?仙桃不產桃?不知道這些地名知識

武漢一詞,在明代《重修晴川閣記》中,即有出現。至清代,曾國藩、胡林翼等在信札中,更是經常使用。

武漢地方建制始於西漢,為江夏郡沙羨縣地。東漢末年,在今漢陽先後興建卻月城和魯山城,在今武昌蛇山興建夏口城。時荊州牧劉表派黃祖為江夏太守,將郡治設在位於今漢陽龜山的“卻月城”中。“卻月城”遂成為武漢市區內已知的最早城堡。公元223年,東吳孫權在武昌蛇山修築夏口城,同時在城內的黃鵠磯上修築瞭望塔,取名黃鶴樓。南朝時,夏口擴建為郢州,成為郢州的治所。

隋朝置江夏縣和漢陽縣,分別以武昌、漢陽為治所。唐時江夏(武昌)和漢陽分別升為鄂州和沔州的州治,成為長江沿岸的商業重鎮。江城之稱亦始於隋唐。此後經宋以迄明、清,均為歷代州府治所。

兩宋時武昌屬鄂州,漢陽、漢口屬漢陽軍。南宋抗金將領岳飛駐防鄂州(今武昌)八年,在此興師北伐元世祖至元十八年(1281年),武昌成為湖廣行省的省治。

明成化年間,漢水改道從龜山以北匯入長江,漢陽縣所屬之夏口鎮商業發達起來,成為全國四大名鎮之首,有“楚中第一繁盛處”之稱。故雙城演變為三鎮,亦有“武陽夏”的說法。故“武漢”之名順理成章成為三鎮的統稱,因武昌、漢陽、漢口皆有一字在其中。

1926年10月,國民革命軍攻克武漢後,先後建立漢口市政委員會、武昌市政廳和漢陽市政委員會,12月,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國民政府委員臨時聯席會議宣佈“確立國都,以武昌、漢口、漢陽三城為一大區域作為'京兆區',定名為武漢”。

1949年,武漢三鎮解放;同年合武昌市、漢口市和漢陽縣城為武漢市。

襄 陽

湖北為啥簡稱“鄂”?仙桃不產桃?不知道這些地名知識

秦朝時為鄧、筑陽、山都、酇、隨、鄀、鄢、邔等縣地。西漢初年始建襄陽縣,以縣治位於襄水之陽而得名。襄陽自古分為漢水(沔水)南北兩岸的襄陽及樊城二城,隔漢江相望,二城在歷史上都曾經是軍事與商業重鎮。1950年,復以襄陽縣之襄陽、樊城兩鎮組建襄樊市,分設襄城、樊城2區。2010年11月26日,經國務院批覆同意,襄樊市更名為襄陽市。

宜 昌

湖北為啥簡稱“鄂”?仙桃不產桃?不知道這些地名知識

宜昌古稱夷陵、彝陵,素有“三峽門戶”、“川鄂咽喉”之稱。上控巴蜀,下引荊襄,曾是“楚之西塞”,一度為國之邊陲,多“蠻夷”聚居,加之東晉夷陵縣西陵峽黃牛巖至黑巖子一帶是險峻地帶,故祈求“宜於國運昌盛”之意,因而得名宜昌。

黃 石

湖北為啥簡稱“鄂”?仙桃不產桃?不知道這些地名知識

黃石,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江之右岸有黃石山,水逕其北,即黃石磯也”,因其石色皆黃故名黃石。

黃石礦產資源豐富,銅礦保有儲量佔全省的91.8%。素有“百里黃金地,江南聚寶盆”之稱。由此,黃石一名又寓意為“黃金和寶石堆積而成的地方”。

1950年8月建市,由黃石港和石灰窯各取一字命名“黃石”,這也與黃石山本來的寓意不謀而合。

十 堰

湖北為啥簡稱“鄂”?仙桃不產桃?不知道這些地名知識

十堰地域為古人類的起源地,當地居民為灌溉農田,利用百二河攔水築堰,共修築十道堰,十堰以此得名。看到此名,都可以想象得出當時人民是怎樣在辛勤勞作。

鄂 州

湖北為啥簡稱“鄂”?仙桃不產桃?不知道這些地名知識

鄂州,早在春秋戰國時期,楚王熊渠分封其子熊紅到此地為鄂王,修築鄂王城,故名鄂城。帝堯時為“樊國”,夏時為“鄂都”,殷商時為“鄂國”,春秋戰國時楚鄂王封地。三國時期,吳王孫權在此建都,改名為武昌,取“ 以武而昌”之意。從三國至民國初年,鄂縣一直稱武昌。

1983年,經國務院批准,合併鄂城縣、鄂城市和黃岡縣的黃州鎮,取鄂城的“鄂”字和黃州的“州”字,成立湖北省轄鄂州市。1987年2月,國務院批准原黃州鎮地域劃歸黃岡縣。

荊 門

湖北為啥簡稱“鄂”?仙桃不產桃?不知道這些地名知識

荊門,因“全楚西塞第一關”“川鄂咽喉”的荊門山而得名。唐書有記載,“荊州有荊門縣,以荊門山名”。

關於荊門山有一段有趣的神話故事:相傳在遠古時代,由巫山神女峰飛來一頭雄獅,由安徽的黃山飛來一隻猛虎,它們為爭奪山水,咧牙相鬥,被夏禹發現,拋出一根鐵鏈把它們鎖住,從此,獅虎各踞南北,故稱“青獅對白虎”。由於虎牙上合下開,酷似大門,故稱荊門。

不過,如今的荊門山有兩處,一處位於宜都市西北、長江南岸,另一處位於荊門市境內,具體位置現無準確定論。

孝 感

湖北為啥簡稱“鄂”?仙桃不產桃?不知道這些地名知識

孝感,中國唯一一座以孝命名的地級城市。

孝感具有深厚的孝文化底蘊,南朝宋孝建元年(公元454年),因此地“孝子昌盛”,將縣名取為“孝昌”。後唐同光二年(公元924年),莊宗李存勖因孝昌縣名的“昌”字犯了其祖父名諱,於是根據董永賣身葬父、黃香扇衾溫被和孟宗哭竹生筍等孝子感天動地的故事,改孝昌縣為孝感縣。

荊 州

湖北為啥簡稱“鄂”?仙桃不產桃?不知道這些地名知識

荊州,古稱“江陵”,是春秋戰國時楚國都城所在地,歷來成為帝都、藩鎮和州府的治所。荊州為古九州之一,荊是古代楚國的別稱,因楚曾建國於荊山,所以荊州是以原境內蜿蜒高聳的荊山而得名。故古時荊、楚通用,時至今日,荊楚成了湖北的代名詞。

黃 岡

湖北為啥簡稱“鄂”?仙桃不產桃?不知道這些地名知識

黃岡,因黃岡山得名。據明代弘治年間(1501年)《黃州府志》載:“黃岡山,在府城南。”隋開皇十八年(598年)置黃岡縣。據《今縣釋名》:“西北有黃岡山,因古黃國得名。”清稱鼓樓崗。黃岡山在今黃州區安國寺一帶。

鹹 寧

湖北為啥簡稱“鄂”?仙桃不產桃?不知道這些地名知識

咸寧在唐代宗大曆三年(768年)始稱永安,宋真宗景德四年(1007年),為避宋太祖永安陵諱,取《易.乾象》“萬國咸寧”之義易名咸寧,寓大家都安寧之意。

隨 州

湖北為啥簡稱“鄂”?仙桃不產桃?不知道這些地名知識

隨州的“隨”,最早出於西周“漢中隨為大”,當時隨國為一諸侯國,附庸在楚國之下,附近有陳國、蔡國、唐國等。自西周後,“隨”這一古地名得以流傳下來。據《水經注》:“楚滅隨以為縣”,以國為名,漢置隨縣。所以,隨州是以古隨國得名。

2000年,設立地級隨州市。

恩 施

湖北為啥簡稱“鄂”?仙桃不產桃?不知道這些地名知識

恩施之稱源於施王屯(又名蠻王寨,現恩施市舞陽辦事處紅廟居委會瓦店子處)。據《恩施縣誌》載:“東晉末,桓無子誕竄蠻中,自稱施王,築城臨施水,號施王。”清雍正六年(1728年)置施縣,七年改為恩施縣,取皇帝恩賜於施縣之意。

仙 桃

湖北為啥簡稱“鄂”?仙桃不產桃?不知道這些地名知識

仙桃之名傳說版:傳一群仙女手捧仙桃前去為王母娘娘祝壽,行至此地,見下方一綠洲上人趕集,乃擺攤賣桃,以探民風。購者紛紛,或說上敬雙親,或說下慈子女。仙女感動,乃騰空撒桃。一會兒工夫,十里桃林,桃花灼灼,仙桃累累,香飄四方。“仙桃”之名由此而來。

仙桃之名現實版:據有關資料記載,錦瑞河與漢江水流經此地,形成尖形陸地碼頭,得名“尖刀嘴”。明嘉靖年間,船民認為“尖刀嘴”不吉利,於是根據它的桃形地勢稱之為“仙桃渡”。明末,李自成起義軍逼近沔陽,設行政機構於此,稱“仙鎮公署”,後諧音為仙桃鎮,沿襲至今。1952年,沔陽縣治遷入仙桃鎮。1986年撤縣建市,以縣治地名為仙桃市。

潛 江

湖北為啥簡稱“鄂”?仙桃不產桃?不知道這些地名知識

潛江,據《水經注》:“潛水蓋漢水枝分潛出,故受其稱耳”。因境內有河道分流漢水入長江,取“漢出為潛”意,命名潛江。

天 門

"

一篇名為

《仙桃不產桃,棗莊不產棗:

中國有哪些讓人誤會的地名?》

的文章網絡熱傳

原來

不少網友都以為仙桃

是因為種桃子得名的

湖北為啥簡稱“鄂”?仙桃不產桃?不知道這些地名知識

湖北為啥簡稱“鄂”?仙桃不產桃?不知道這些地名知識

湖北為啥簡稱“鄂”?仙桃不產桃?不知道這些地名知識

其實,

咱湖北的地名,

有的以山得名、以水得名,

有的以民間傳說、古代封國、村鎮得名,

也有的以宣揚武功教化、頌美吉祥得名,

有的地名歷千年不變,

有的地名則多次更換。

……

今天

小編就和大家一起來漲漲知識!

湖北為啥簡稱“鄂”?仙桃不產桃?不知道這些地名知識

1

湖北為啥簡稱“鄂”?

作為湖北省的簡稱,“鄂”字的來源和原義,很多人是不甚明瞭的,就是土生土長的湖北人也不見得能說得清楚。外地人更有疑問:你們湖北呀,大江大湖,水多,可為什麼簡稱“鄂”?

1

“鄂” 通“萼”—花朵盛開

曾有人戲謔:鄂——兩口,為多嘴多舌;一耳,乃偏聽偏信,所以總是吃“虧”。但謬矣。

我們尋根溯源,查閱辭海、辭源、說文解字等,認為鄂除姓氏、地名外,尚有多義。一義同鱷,大口巨聲;一義同諤,正直的話;一義為愕,驚之訝之;一義為邊界,“紛被麗而亡鄂”;一義為萼,花朵盛開——我們更傾向於此義,萼萼爭豔,側耳可聞,荊楚大地,繁花似錦!

2

“鄂” 通“鱷”—與古鄂國有關

追溯到五千年以前的新石器時代,這裡就有人類活動。商、周時代,噩魚大量分佈在長江流域,形成了以捕噩為生的民族,稱為鄂(古時噩,鄂同音,同義)。

3

清代湖北省會為鄂州的治所

宋代自洞庭湖以北至荊山,西包沅澧二水流域設荊湖北路,簡稱湖北路,湖北一名產生。元明兩代設湖北道。清代設置湖北省。

清代湖北的行政中心武昌,為隋以後鄂州的治所(即江夏),故湖北簡稱“鄂”。

4

源於鄂國—即現在的鄂州

湖北簡稱“鄂”,緣於省會城市武漢市之武昌,自隋代起曾多次被稱為鄂州。而鄂州又與鄂王城有著直接的歷史淵源。

據原大冶一中副校長鄒天福研究著述:鄂王城是遠古時期鄂氏族所建諸侯國都城;有文字記載,夏商時代的鄂國和兩週時期楚公的第二個兒子鄂王,都在這裡建都;春秋時期,鄂王城作為楚國的國都持續200餘年,直到楚文王熊貲遷都至郢。

秦統一六國後,先後在今鄂王城城址所在地及鄂州市設縣,縣名為“鄂”;三國時,孫權在今鄂州建都,改鄂王城為鄂縣。因鄂王城東南約10公里處有武昌山,遂取“以武而昌”之義,改鄂縣為武昌縣。這也是武昌的最初來源。到隋朝,鄂王城日益衰落,鄂州州治首次設在江夏,也就是今天的武昌。從此,今之武昌多次被作為鄂州首府,到清代,湖北便簡稱為“鄂”。

2

湖北17市州名稱都是咋來的?

知道了湖北為什麼簡稱“鄂”,再來了解下湖北17個市州的名稱都有啥來歷吧!

武 漢

湖北為啥簡稱“鄂”?仙桃不產桃?不知道這些地名知識

武漢一詞,在明代《重修晴川閣記》中,即有出現。至清代,曾國藩、胡林翼等在信札中,更是經常使用。

武漢地方建制始於西漢,為江夏郡沙羨縣地。東漢末年,在今漢陽先後興建卻月城和魯山城,在今武昌蛇山興建夏口城。時荊州牧劉表派黃祖為江夏太守,將郡治設在位於今漢陽龜山的“卻月城”中。“卻月城”遂成為武漢市區內已知的最早城堡。公元223年,東吳孫權在武昌蛇山修築夏口城,同時在城內的黃鵠磯上修築瞭望塔,取名黃鶴樓。南朝時,夏口擴建為郢州,成為郢州的治所。

隋朝置江夏縣和漢陽縣,分別以武昌、漢陽為治所。唐時江夏(武昌)和漢陽分別升為鄂州和沔州的州治,成為長江沿岸的商業重鎮。江城之稱亦始於隋唐。此後經宋以迄明、清,均為歷代州府治所。

兩宋時武昌屬鄂州,漢陽、漢口屬漢陽軍。南宋抗金將領岳飛駐防鄂州(今武昌)八年,在此興師北伐元世祖至元十八年(1281年),武昌成為湖廣行省的省治。

明成化年間,漢水改道從龜山以北匯入長江,漢陽縣所屬之夏口鎮商業發達起來,成為全國四大名鎮之首,有“楚中第一繁盛處”之稱。故雙城演變為三鎮,亦有“武陽夏”的說法。故“武漢”之名順理成章成為三鎮的統稱,因武昌、漢陽、漢口皆有一字在其中。

1926年10月,國民革命軍攻克武漢後,先後建立漢口市政委員會、武昌市政廳和漢陽市政委員會,12月,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國民政府委員臨時聯席會議宣佈“確立國都,以武昌、漢口、漢陽三城為一大區域作為'京兆區',定名為武漢”。

1949年,武漢三鎮解放;同年合武昌市、漢口市和漢陽縣城為武漢市。

襄 陽

湖北為啥簡稱“鄂”?仙桃不產桃?不知道這些地名知識

秦朝時為鄧、筑陽、山都、酇、隨、鄀、鄢、邔等縣地。西漢初年始建襄陽縣,以縣治位於襄水之陽而得名。襄陽自古分為漢水(沔水)南北兩岸的襄陽及樊城二城,隔漢江相望,二城在歷史上都曾經是軍事與商業重鎮。1950年,復以襄陽縣之襄陽、樊城兩鎮組建襄樊市,分設襄城、樊城2區。2010年11月26日,經國務院批覆同意,襄樊市更名為襄陽市。

宜 昌

湖北為啥簡稱“鄂”?仙桃不產桃?不知道這些地名知識

宜昌古稱夷陵、彝陵,素有“三峽門戶”、“川鄂咽喉”之稱。上控巴蜀,下引荊襄,曾是“楚之西塞”,一度為國之邊陲,多“蠻夷”聚居,加之東晉夷陵縣西陵峽黃牛巖至黑巖子一帶是險峻地帶,故祈求“宜於國運昌盛”之意,因而得名宜昌。

黃 石

湖北為啥簡稱“鄂”?仙桃不產桃?不知道這些地名知識

黃石,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江之右岸有黃石山,水逕其北,即黃石磯也”,因其石色皆黃故名黃石。

黃石礦產資源豐富,銅礦保有儲量佔全省的91.8%。素有“百里黃金地,江南聚寶盆”之稱。由此,黃石一名又寓意為“黃金和寶石堆積而成的地方”。

1950年8月建市,由黃石港和石灰窯各取一字命名“黃石”,這也與黃石山本來的寓意不謀而合。

十 堰

湖北為啥簡稱“鄂”?仙桃不產桃?不知道這些地名知識

十堰地域為古人類的起源地,當地居民為灌溉農田,利用百二河攔水築堰,共修築十道堰,十堰以此得名。看到此名,都可以想象得出當時人民是怎樣在辛勤勞作。

鄂 州

湖北為啥簡稱“鄂”?仙桃不產桃?不知道這些地名知識

鄂州,早在春秋戰國時期,楚王熊渠分封其子熊紅到此地為鄂王,修築鄂王城,故名鄂城。帝堯時為“樊國”,夏時為“鄂都”,殷商時為“鄂國”,春秋戰國時楚鄂王封地。三國時期,吳王孫權在此建都,改名為武昌,取“ 以武而昌”之意。從三國至民國初年,鄂縣一直稱武昌。

1983年,經國務院批准,合併鄂城縣、鄂城市和黃岡縣的黃州鎮,取鄂城的“鄂”字和黃州的“州”字,成立湖北省轄鄂州市。1987年2月,國務院批准原黃州鎮地域劃歸黃岡縣。

荊 門

湖北為啥簡稱“鄂”?仙桃不產桃?不知道這些地名知識

荊門,因“全楚西塞第一關”“川鄂咽喉”的荊門山而得名。唐書有記載,“荊州有荊門縣,以荊門山名”。

關於荊門山有一段有趣的神話故事:相傳在遠古時代,由巫山神女峰飛來一頭雄獅,由安徽的黃山飛來一隻猛虎,它們為爭奪山水,咧牙相鬥,被夏禹發現,拋出一根鐵鏈把它們鎖住,從此,獅虎各踞南北,故稱“青獅對白虎”。由於虎牙上合下開,酷似大門,故稱荊門。

不過,如今的荊門山有兩處,一處位於宜都市西北、長江南岸,另一處位於荊門市境內,具體位置現無準確定論。

孝 感

湖北為啥簡稱“鄂”?仙桃不產桃?不知道這些地名知識

孝感,中國唯一一座以孝命名的地級城市。

孝感具有深厚的孝文化底蘊,南朝宋孝建元年(公元454年),因此地“孝子昌盛”,將縣名取為“孝昌”。後唐同光二年(公元924年),莊宗李存勖因孝昌縣名的“昌”字犯了其祖父名諱,於是根據董永賣身葬父、黃香扇衾溫被和孟宗哭竹生筍等孝子感天動地的故事,改孝昌縣為孝感縣。

荊 州

湖北為啥簡稱“鄂”?仙桃不產桃?不知道這些地名知識

荊州,古稱“江陵”,是春秋戰國時楚國都城所在地,歷來成為帝都、藩鎮和州府的治所。荊州為古九州之一,荊是古代楚國的別稱,因楚曾建國於荊山,所以荊州是以原境內蜿蜒高聳的荊山而得名。故古時荊、楚通用,時至今日,荊楚成了湖北的代名詞。

黃 岡

湖北為啥簡稱“鄂”?仙桃不產桃?不知道這些地名知識

黃岡,因黃岡山得名。據明代弘治年間(1501年)《黃州府志》載:“黃岡山,在府城南。”隋開皇十八年(598年)置黃岡縣。據《今縣釋名》:“西北有黃岡山,因古黃國得名。”清稱鼓樓崗。黃岡山在今黃州區安國寺一帶。

鹹 寧

湖北為啥簡稱“鄂”?仙桃不產桃?不知道這些地名知識

咸寧在唐代宗大曆三年(768年)始稱永安,宋真宗景德四年(1007年),為避宋太祖永安陵諱,取《易.乾象》“萬國咸寧”之義易名咸寧,寓大家都安寧之意。

隨 州

湖北為啥簡稱“鄂”?仙桃不產桃?不知道這些地名知識

隨州的“隨”,最早出於西周“漢中隨為大”,當時隨國為一諸侯國,附庸在楚國之下,附近有陳國、蔡國、唐國等。自西周後,“隨”這一古地名得以流傳下來。據《水經注》:“楚滅隨以為縣”,以國為名,漢置隨縣。所以,隨州是以古隨國得名。

2000年,設立地級隨州市。

恩 施

湖北為啥簡稱“鄂”?仙桃不產桃?不知道這些地名知識

恩施之稱源於施王屯(又名蠻王寨,現恩施市舞陽辦事處紅廟居委會瓦店子處)。據《恩施縣誌》載:“東晉末,桓無子誕竄蠻中,自稱施王,築城臨施水,號施王。”清雍正六年(1728年)置施縣,七年改為恩施縣,取皇帝恩賜於施縣之意。

仙 桃

湖北為啥簡稱“鄂”?仙桃不產桃?不知道這些地名知識

仙桃之名傳說版:傳一群仙女手捧仙桃前去為王母娘娘祝壽,行至此地,見下方一綠洲上人趕集,乃擺攤賣桃,以探民風。購者紛紛,或說上敬雙親,或說下慈子女。仙女感動,乃騰空撒桃。一會兒工夫,十里桃林,桃花灼灼,仙桃累累,香飄四方。“仙桃”之名由此而來。

仙桃之名現實版:據有關資料記載,錦瑞河與漢江水流經此地,形成尖形陸地碼頭,得名“尖刀嘴”。明嘉靖年間,船民認為“尖刀嘴”不吉利,於是根據它的桃形地勢稱之為“仙桃渡”。明末,李自成起義軍逼近沔陽,設行政機構於此,稱“仙鎮公署”,後諧音為仙桃鎮,沿襲至今。1952年,沔陽縣治遷入仙桃鎮。1986年撤縣建市,以縣治地名為仙桃市。

潛 江

湖北為啥簡稱“鄂”?仙桃不產桃?不知道這些地名知識

潛江,據《水經注》:“潛水蓋漢水枝分潛出,故受其稱耳”。因境內有河道分流漢水入長江,取“漢出為潛”意,命名潛江。

天 門

湖北為啥簡稱“鄂”?仙桃不產桃?不知道這些地名知識

天門,古為雲夢澤風國地,春秋為鄖國地,戰國時期為楚竟陵邑,因大洪山餘脈在此終止,即“陵之竟也”而得名。秦統一中國後,設竟陵縣,隸屬南郡。五代後晉天福元年(公元936年),為避晉高祖石敬瑭名諱(敬、竟同音),改竟陵縣為景陵縣,屬直隸防禦州,州治設此。清雍正四年(公元1726年),為避康熙墓名(景陵)諱,改為天門縣,隸屬湖北安陸府,此為第一次定名天門,沿用至今。

神農架

"

一篇名為

《仙桃不產桃,棗莊不產棗:

中國有哪些讓人誤會的地名?》

的文章網絡熱傳

原來

不少網友都以為仙桃

是因為種桃子得名的

湖北為啥簡稱“鄂”?仙桃不產桃?不知道這些地名知識

湖北為啥簡稱“鄂”?仙桃不產桃?不知道這些地名知識

湖北為啥簡稱“鄂”?仙桃不產桃?不知道這些地名知識

其實,

咱湖北的地名,

有的以山得名、以水得名,

有的以民間傳說、古代封國、村鎮得名,

也有的以宣揚武功教化、頌美吉祥得名,

有的地名歷千年不變,

有的地名則多次更換。

……

今天

小編就和大家一起來漲漲知識!

湖北為啥簡稱“鄂”?仙桃不產桃?不知道這些地名知識

1

湖北為啥簡稱“鄂”?

作為湖北省的簡稱,“鄂”字的來源和原義,很多人是不甚明瞭的,就是土生土長的湖北人也不見得能說得清楚。外地人更有疑問:你們湖北呀,大江大湖,水多,可為什麼簡稱“鄂”?

1

“鄂” 通“萼”—花朵盛開

曾有人戲謔:鄂——兩口,為多嘴多舌;一耳,乃偏聽偏信,所以總是吃“虧”。但謬矣。

我們尋根溯源,查閱辭海、辭源、說文解字等,認為鄂除姓氏、地名外,尚有多義。一義同鱷,大口巨聲;一義同諤,正直的話;一義為愕,驚之訝之;一義為邊界,“紛被麗而亡鄂”;一義為萼,花朵盛開——我們更傾向於此義,萼萼爭豔,側耳可聞,荊楚大地,繁花似錦!

2

“鄂” 通“鱷”—與古鄂國有關

追溯到五千年以前的新石器時代,這裡就有人類活動。商、周時代,噩魚大量分佈在長江流域,形成了以捕噩為生的民族,稱為鄂(古時噩,鄂同音,同義)。

3

清代湖北省會為鄂州的治所

宋代自洞庭湖以北至荊山,西包沅澧二水流域設荊湖北路,簡稱湖北路,湖北一名產生。元明兩代設湖北道。清代設置湖北省。

清代湖北的行政中心武昌,為隋以後鄂州的治所(即江夏),故湖北簡稱“鄂”。

4

源於鄂國—即現在的鄂州

湖北簡稱“鄂”,緣於省會城市武漢市之武昌,自隋代起曾多次被稱為鄂州。而鄂州又與鄂王城有著直接的歷史淵源。

據原大冶一中副校長鄒天福研究著述:鄂王城是遠古時期鄂氏族所建諸侯國都城;有文字記載,夏商時代的鄂國和兩週時期楚公的第二個兒子鄂王,都在這裡建都;春秋時期,鄂王城作為楚國的國都持續200餘年,直到楚文王熊貲遷都至郢。

秦統一六國後,先後在今鄂王城城址所在地及鄂州市設縣,縣名為“鄂”;三國時,孫權在今鄂州建都,改鄂王城為鄂縣。因鄂王城東南約10公里處有武昌山,遂取“以武而昌”之義,改鄂縣為武昌縣。這也是武昌的最初來源。到隋朝,鄂王城日益衰落,鄂州州治首次設在江夏,也就是今天的武昌。從此,今之武昌多次被作為鄂州首府,到清代,湖北便簡稱為“鄂”。

2

湖北17市州名稱都是咋來的?

知道了湖北為什麼簡稱“鄂”,再來了解下湖北17個市州的名稱都有啥來歷吧!

武 漢

湖北為啥簡稱“鄂”?仙桃不產桃?不知道這些地名知識

武漢一詞,在明代《重修晴川閣記》中,即有出現。至清代,曾國藩、胡林翼等在信札中,更是經常使用。

武漢地方建制始於西漢,為江夏郡沙羨縣地。東漢末年,在今漢陽先後興建卻月城和魯山城,在今武昌蛇山興建夏口城。時荊州牧劉表派黃祖為江夏太守,將郡治設在位於今漢陽龜山的“卻月城”中。“卻月城”遂成為武漢市區內已知的最早城堡。公元223年,東吳孫權在武昌蛇山修築夏口城,同時在城內的黃鵠磯上修築瞭望塔,取名黃鶴樓。南朝時,夏口擴建為郢州,成為郢州的治所。

隋朝置江夏縣和漢陽縣,分別以武昌、漢陽為治所。唐時江夏(武昌)和漢陽分別升為鄂州和沔州的州治,成為長江沿岸的商業重鎮。江城之稱亦始於隋唐。此後經宋以迄明、清,均為歷代州府治所。

兩宋時武昌屬鄂州,漢陽、漢口屬漢陽軍。南宋抗金將領岳飛駐防鄂州(今武昌)八年,在此興師北伐元世祖至元十八年(1281年),武昌成為湖廣行省的省治。

明成化年間,漢水改道從龜山以北匯入長江,漢陽縣所屬之夏口鎮商業發達起來,成為全國四大名鎮之首,有“楚中第一繁盛處”之稱。故雙城演變為三鎮,亦有“武陽夏”的說法。故“武漢”之名順理成章成為三鎮的統稱,因武昌、漢陽、漢口皆有一字在其中。

1926年10月,國民革命軍攻克武漢後,先後建立漢口市政委員會、武昌市政廳和漢陽市政委員會,12月,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國民政府委員臨時聯席會議宣佈“確立國都,以武昌、漢口、漢陽三城為一大區域作為'京兆區',定名為武漢”。

1949年,武漢三鎮解放;同年合武昌市、漢口市和漢陽縣城為武漢市。

襄 陽

湖北為啥簡稱“鄂”?仙桃不產桃?不知道這些地名知識

秦朝時為鄧、筑陽、山都、酇、隨、鄀、鄢、邔等縣地。西漢初年始建襄陽縣,以縣治位於襄水之陽而得名。襄陽自古分為漢水(沔水)南北兩岸的襄陽及樊城二城,隔漢江相望,二城在歷史上都曾經是軍事與商業重鎮。1950年,復以襄陽縣之襄陽、樊城兩鎮組建襄樊市,分設襄城、樊城2區。2010年11月26日,經國務院批覆同意,襄樊市更名為襄陽市。

宜 昌

湖北為啥簡稱“鄂”?仙桃不產桃?不知道這些地名知識

宜昌古稱夷陵、彝陵,素有“三峽門戶”、“川鄂咽喉”之稱。上控巴蜀,下引荊襄,曾是“楚之西塞”,一度為國之邊陲,多“蠻夷”聚居,加之東晉夷陵縣西陵峽黃牛巖至黑巖子一帶是險峻地帶,故祈求“宜於國運昌盛”之意,因而得名宜昌。

黃 石

湖北為啥簡稱“鄂”?仙桃不產桃?不知道這些地名知識

黃石,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江之右岸有黃石山,水逕其北,即黃石磯也”,因其石色皆黃故名黃石。

黃石礦產資源豐富,銅礦保有儲量佔全省的91.8%。素有“百里黃金地,江南聚寶盆”之稱。由此,黃石一名又寓意為“黃金和寶石堆積而成的地方”。

1950年8月建市,由黃石港和石灰窯各取一字命名“黃石”,這也與黃石山本來的寓意不謀而合。

十 堰

湖北為啥簡稱“鄂”?仙桃不產桃?不知道這些地名知識

十堰地域為古人類的起源地,當地居民為灌溉農田,利用百二河攔水築堰,共修築十道堰,十堰以此得名。看到此名,都可以想象得出當時人民是怎樣在辛勤勞作。

鄂 州

湖北為啥簡稱“鄂”?仙桃不產桃?不知道這些地名知識

鄂州,早在春秋戰國時期,楚王熊渠分封其子熊紅到此地為鄂王,修築鄂王城,故名鄂城。帝堯時為“樊國”,夏時為“鄂都”,殷商時為“鄂國”,春秋戰國時楚鄂王封地。三國時期,吳王孫權在此建都,改名為武昌,取“ 以武而昌”之意。從三國至民國初年,鄂縣一直稱武昌。

1983年,經國務院批准,合併鄂城縣、鄂城市和黃岡縣的黃州鎮,取鄂城的“鄂”字和黃州的“州”字,成立湖北省轄鄂州市。1987年2月,國務院批准原黃州鎮地域劃歸黃岡縣。

荊 門

湖北為啥簡稱“鄂”?仙桃不產桃?不知道這些地名知識

荊門,因“全楚西塞第一關”“川鄂咽喉”的荊門山而得名。唐書有記載,“荊州有荊門縣,以荊門山名”。

關於荊門山有一段有趣的神話故事:相傳在遠古時代,由巫山神女峰飛來一頭雄獅,由安徽的黃山飛來一隻猛虎,它們為爭奪山水,咧牙相鬥,被夏禹發現,拋出一根鐵鏈把它們鎖住,從此,獅虎各踞南北,故稱“青獅對白虎”。由於虎牙上合下開,酷似大門,故稱荊門。

不過,如今的荊門山有兩處,一處位於宜都市西北、長江南岸,另一處位於荊門市境內,具體位置現無準確定論。

孝 感

湖北為啥簡稱“鄂”?仙桃不產桃?不知道這些地名知識

孝感,中國唯一一座以孝命名的地級城市。

孝感具有深厚的孝文化底蘊,南朝宋孝建元年(公元454年),因此地“孝子昌盛”,將縣名取為“孝昌”。後唐同光二年(公元924年),莊宗李存勖因孝昌縣名的“昌”字犯了其祖父名諱,於是根據董永賣身葬父、黃香扇衾溫被和孟宗哭竹生筍等孝子感天動地的故事,改孝昌縣為孝感縣。

荊 州

湖北為啥簡稱“鄂”?仙桃不產桃?不知道這些地名知識

荊州,古稱“江陵”,是春秋戰國時楚國都城所在地,歷來成為帝都、藩鎮和州府的治所。荊州為古九州之一,荊是古代楚國的別稱,因楚曾建國於荊山,所以荊州是以原境內蜿蜒高聳的荊山而得名。故古時荊、楚通用,時至今日,荊楚成了湖北的代名詞。

黃 岡

湖北為啥簡稱“鄂”?仙桃不產桃?不知道這些地名知識

黃岡,因黃岡山得名。據明代弘治年間(1501年)《黃州府志》載:“黃岡山,在府城南。”隋開皇十八年(598年)置黃岡縣。據《今縣釋名》:“西北有黃岡山,因古黃國得名。”清稱鼓樓崗。黃岡山在今黃州區安國寺一帶。

鹹 寧

湖北為啥簡稱“鄂”?仙桃不產桃?不知道這些地名知識

咸寧在唐代宗大曆三年(768年)始稱永安,宋真宗景德四年(1007年),為避宋太祖永安陵諱,取《易.乾象》“萬國咸寧”之義易名咸寧,寓大家都安寧之意。

隨 州

湖北為啥簡稱“鄂”?仙桃不產桃?不知道這些地名知識

隨州的“隨”,最早出於西周“漢中隨為大”,當時隨國為一諸侯國,附庸在楚國之下,附近有陳國、蔡國、唐國等。自西周後,“隨”這一古地名得以流傳下來。據《水經注》:“楚滅隨以為縣”,以國為名,漢置隨縣。所以,隨州是以古隨國得名。

2000年,設立地級隨州市。

恩 施

湖北為啥簡稱“鄂”?仙桃不產桃?不知道這些地名知識

恩施之稱源於施王屯(又名蠻王寨,現恩施市舞陽辦事處紅廟居委會瓦店子處)。據《恩施縣誌》載:“東晉末,桓無子誕竄蠻中,自稱施王,築城臨施水,號施王。”清雍正六年(1728年)置施縣,七年改為恩施縣,取皇帝恩賜於施縣之意。

仙 桃

湖北為啥簡稱“鄂”?仙桃不產桃?不知道這些地名知識

仙桃之名傳說版:傳一群仙女手捧仙桃前去為王母娘娘祝壽,行至此地,見下方一綠洲上人趕集,乃擺攤賣桃,以探民風。購者紛紛,或說上敬雙親,或說下慈子女。仙女感動,乃騰空撒桃。一會兒工夫,十里桃林,桃花灼灼,仙桃累累,香飄四方。“仙桃”之名由此而來。

仙桃之名現實版:據有關資料記載,錦瑞河與漢江水流經此地,形成尖形陸地碼頭,得名“尖刀嘴”。明嘉靖年間,船民認為“尖刀嘴”不吉利,於是根據它的桃形地勢稱之為“仙桃渡”。明末,李自成起義軍逼近沔陽,設行政機構於此,稱“仙鎮公署”,後諧音為仙桃鎮,沿襲至今。1952年,沔陽縣治遷入仙桃鎮。1986年撤縣建市,以縣治地名為仙桃市。

潛 江

湖北為啥簡稱“鄂”?仙桃不產桃?不知道這些地名知識

潛江,據《水經注》:“潛水蓋漢水枝分潛出,故受其稱耳”。因境內有河道分流漢水入長江,取“漢出為潛”意,命名潛江。

天 門

湖北為啥簡稱“鄂”?仙桃不產桃?不知道這些地名知識

天門,古為雲夢澤風國地,春秋為鄖國地,戰國時期為楚竟陵邑,因大洪山餘脈在此終止,即“陵之竟也”而得名。秦統一中國後,設竟陵縣,隸屬南郡。五代後晉天福元年(公元936年),為避晉高祖石敬瑭名諱(敬、竟同音),改竟陵縣為景陵縣,屬直隸防禦州,州治設此。清雍正四年(公元1726年),為避康熙墓名(景陵)諱,改為天門縣,隸屬湖北安陸府,此為第一次定名天門,沿用至今。

神農架

湖北為啥簡稱“鄂”?仙桃不產桃?不知道這些地名知識

神農架,相傳神農氏為治民眾疾病,跋山涉水來此地採藥。莽莽群山,路途艱險,神農“架木為梯助攀援”;晚上“架木為屋避風寒”。採藥大功告成之日,天帝為神農造福生靈的行為所感,派仙鶴接他昇天成仙。因高樹遮掩,神農“架木為壇昇仙天”。如此,神農架即由神農氏採藥“架木為梯”、“架木為屋”、“架木為壇”而得名。

3

這些“最美地名”你知道嗎?

2017年,湖北舉行了首屆“最美地名”徵集活動,綜合網絡投票數量、專家評分和省普查辦評審等三方結果,形成十大類100個湖北省首屆“最美地名”,一起來看看吧!

最古老地名(10個)

荊州Jīngzhōu(荊州市)

襄陽Xiāngyáng(襄陽市)

荊門Jīngmén(荊門市)

江陵Jiānglíng(荊州市江陵縣)

江夏Jiāngxià(武漢市江夏區)

宜城Yíchéng(襄陽市宜城市)

安陸Anlù(孝感市安陸市)

遠安Yuǎn’ān(宜昌市遠安縣)

公安Gōng’ān(荊州市公安縣)

建始Jiànshǐ(恩施自治州建始縣)

最人文地名(10個)

黃鶴樓Huánghè Lóu(武漢市武昌區)

武當山Wǔdāng Shān(十堰市丹江口市)

厲山LìShān(隨州市隨縣)

秭歸Zǐguī(宜昌市秭歸縣)

赤壁Chìbì(咸寧市赤壁市)

莫愁湖Mòchóu Hú(荊門市鍾祥市)

古琴臺Gǔqín Tái(武漢市漢陽區)

曇華林Tánhuá Lín(武漢市武昌區)

米公祠Mǐgōng Cí(襄陽市樊城區)

長阪坡Chángbǎn Pō(宜昌市當陽市)

最生態地名(10個)

神農架Shénnóngjià(神農架林區)

東湖Dōng Hú(武漢市武昌區、洪山區)

梁子湖LiángziHú(武漢市、鄂州市)

清江畫廊Qīngjiāng Huàláng(宜昌市長陽自治縣)

大九湖Dàjiǔ Hú(神農架林區)

天堂寨Tiāntáng Zhài(黃岡市羅田縣)

神農溪Shénnóng Xī(恩施自治州巴東縣)

三峽人家Sānxiá Rénjiā(宜昌市夷陵區)

木蘭山Mùlán Shān(武漢市黃陂區)

大洪山Dàhóng Shān(隨州市隨縣)

最傳統地名(10個)

孝感Xiàogǎn(孝感市)

明顯陵Míngxiǎn Líng(荊門市鍾祥市)

古隆中Gǔlóngzhōng(襄陽市襄城區)

五祖寺Wǔzǔ Sì(黃岡市黃梅縣)

卓刀泉Zhuódāo Quán(武漢市洪山區)

牌坊村Páifāngcūn(襄陽市襄城區)

糧道街Liángdào Jiē(武漢市武昌區)

百福司Bǎifú Sī(恩施自治州來鳳縣)

夢澤湖Mèngzé Hú(孝感市雲夢縣)

米埠MǐBù(咸寧市嘉魚縣)

最勵志地名(10個)

七裡坪QīlǐPíng(黃岡市紅安縣)

首義路ShǒuyìLù(武漢市武昌區)

三峽大壩Sānxiá Dàbà(宜昌市夷陵區)

汀泗橋DīngsìQiáo(咸寧市咸安區)

勝利坪Shènglìpíng(宜昌市興山縣)

精武路Jīngwǔ Lù(武漢市江漢區)

讀書檯Dúshū Tái(荊門市東寶區)

磨針井Mózhēn Jǐng(十堰市丹江口市)

得勝寨Déshèng Zhài(黃岡市麻城市)

創業壪Chuàngyèwān(黃岡市蘄春縣)

最詩意地名(10個)

鸚鵡洲Yīngwǔ Zhōu(武漢市漢陽區)

紫霄宮Zǐxiāo Gōng(十堰市丹江口市)

放鷹臺Fàngyīng Tái(武漢市武昌區)

遺愛湖Yí’àiHú(黃岡市黃州區)

西塞山XīsāiShān(黃石市西塞山區)

鳴鳳山Míngfèng Shān(宜昌市遠安縣)

桃花島Táohuā Dǎo(襄陽市樊城區)

文筆塔WénbǐTǎ(十堰市丹江口市)

龍泉山Lóngquán Shān(武漢市江夏區)

月亮灣Yuèliàngwān(襄陽市南漳縣)

最鄉情地名(10個)

望家Wàngjiā(宜昌市遠安縣)

貨郎灣Huòlángwān(荊門市沙洋縣)

姑嫂樹Gūsǎoshù(武漢市江漢區)

洗馬池Xǐmǎ Chí(荊州市荊州區)

借糧湖Jièliáng Hú(荊門市沙洋縣)

陪嫁埡Péijiàyā(恩施自治州巴東縣)

織布街Zhībù Jiē(宜昌市猇亭區)

舍米湖ShèmǐHú(恩施自治州來鳳縣)

篾匠道子Mièjiàngdàozi(襄陽市襄城區)

小叔崗Xiǎoshūgǎng(襄陽市襄州區)

最形象地名(10個)

牛肝馬肺峽NiúgānmǎfèiXiá(宜昌市秭歸縣)

龜峰山Guīfēng Shān(黃岡市麻城市)

薄刀峰Báodāo Fēng(黃岡市羅田縣)

仙人渡Xiānrén Dù(襄陽市老河口)

神筆峰ShénbǐFēng(宜昌市五峰自治縣)

五指山WǔzhǐShān(宜昌市秭歸縣)

蜂籠寨Fēnglǒng Zhài(宜昌市夷陵區)

睡佛山Shuìfó Shān(宜昌市興山縣)

香爐石Xiānglú Shí(宜昌市長陽自治縣)

鑼圈巖Luóquān Yán(恩施自治州宣恩縣)

最生僻地名(10個)

猇亭Xiāo Tíng(宜昌市猇亭區)

奓山Zhā Shān(武漢市蔡甸區)

垚兒巖Yáo’érYán(宜昌市遠安縣)

烏玍山Wūdú Shān(荊門市鍾祥市)

奤子崗TǎiziGǎng(宜昌市猇亭區)

礓察石子灣Jiāngcāziwān(宜昌市宜都市)

侴潭Chǒután(荊州市沙市區)

冚爹陳家Kǎndiēchénjiā(咸寧市赤壁市)

鐵砦Tiě Zhài(孝感市大悟縣)

溾水WēiShuǐ(荊門市京山縣)

最幽默地名(10個)

東西湖DōngxīHú(武漢市東西湖區)

三十六把刀Sānshíliùbǎdāo(神農架林區)

八卦嘴Bāguàzuǐ(黃石市西塞山區)

王四五六壪Wángsìwǔliùwān(黃岡市蘄春縣)

對我來Duìwǒlái(宜昌市秭歸縣)

釘耙店Dīngpádiàn(荊門市掇刀區)

菢雞母灣Bàojīmǔwān(孝感市應城市)

退三步Tuìsānbù(神農架林區)

捉雞城Zhuōjīchéng(武漢市黃陂區)

櫃門關Guìménguān(襄陽市谷城縣)

轉發!讓更多湖北老鄉知道!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