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電影發家的華誼兄弟,這兩年為何不想只靠電影掙錢了?

華誼兄弟 投資 掌趣科技 王中磊 記者站網 2017-04-03
靠電影發家的華誼兄弟,這兩年為何不想只靠電影掙錢了?

作者:李雪雁

來源:藍媒匯

作為第一個吃螃蟹的人,華誼兄弟曾是電影市場絕對的龍頭老大。但2016年,註定是華誼不得不邁的一個坎。

根據最新的年報顯示,華誼兄弟2016年實現營業收入35.03億元,比上年同期下降9.55%;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8.08億元,比上年同期下降17.21%。特別是公司分量最重的影視娛樂版塊,營業收入與毛利率分別下降了9.56%、2.27%。這也是華誼自2009年上市以來,首次淨利潤出現下滑。

這樣的成績之下,大批業內人士看低華誼,對其未來發展持悲觀態度。不過,華誼對電影重心的減弱,本就是“去電影化”戰略計劃之一。商場如戰場,有起有伏很正常,靠電影發家的華誼兄弟也許這兩年本就沒想只靠電影掙錢。

去電影化

從年報來看,主要是電影業務對華誼兄弟影視娛樂板塊業績拖累較為嚴重。在公司主要全資或控股及參股的20家公司中,出現虧損的是兩家電影投資製作公司,它們在去年合計虧損了。

靠電影發家的華誼兄弟,這兩年為何不想只靠電影掙錢了?

2016 年華誼兄弟參與制作發行的諸如《我不是潘金蓮》、《羅曼蒂克消亡史》共10 部影片,只獲得了約 31 億的國內票房,同比下降了 28%。

電影市場的失利一是因為自2010年以來,華誼做出“去電影化”的戰略部署,企圖收縮電影業務,加大在遊戲和主題樂園上的投入,轉型成為覆蓋全產業鏈的綜合性娛樂集團。如此佈局之下,華誼的電影市場勢必會受到一定影響,其影視娛樂板塊的收入回報佔比相較之前肯定有所降低。不過從長遠看來,電影行業的業績具有很大的風險和不穩定性,華誼將力量分食的戰略,有利於實現均衡長久發展。

另外一點,就是華誼在發行上的不足。為此,其不惜從萬達挖來的葉寧,這也使得華誼的多部影片遭遇排片欺壓。而2016年只是葉寧來華誼的第一年,其工作成果的凸顯則需要經過一個長期過程來檢驗。

投資風口

值得注意的是,在華誼不太理想的年報中,投資板塊的成績卻十分亮眼。公司2016年投資收益高達11.58億元,同比增長了84.75%。華誼兄弟更是想將“投資板塊發展”納入到公司發展戰略之中。

從2010年開始,華誼開始投資互聯網娛樂行業,相繼購入掌趣科技、巨人網絡、銀漢科技、英雄互娛的股權。之後,公司更是直接將業務劃分成了“影視娛樂、實景娛樂、互聯網娛樂”三個板塊。

靠電影發家的華誼兄弟,這兩年為何不想只靠電影掙錢了?

而伴隨股市的變化,華誼也會通過減持來套現獲利。從2015年開始,公司就逐步減持掌趣科技的股權,去年獲得了超10億元的投資收益,兩年下來,其持股份只剩1.76%左右,累計套現了20億元。而對英雄互娛的股權投資,也獲得了大約1.09億元的投資收益。

憑藉投資領域獲得的大量收益,華誼不僅彌補了電影業務上的虧損,王中軍還表示,投資將會成為未來華誼產業鏈上的一個關鍵點。畢竟,華誼用之前的投資經歷證明了,在互聯網行業的投資,有機會為公司帶來長期穩定的利益。

不過,許多業內人士人士仍是對華誼的發展持較悲觀的態度,他們都認為,在經過一系列的減持之後,華誼對外的許多投資已接近清倉,所剩無幾的投資底牌難以在未來支撐華誼。

未來佈局

在今年早些時候,華誼就與工夫影業聯手,在北京舉辦“想象力工業”主題發佈會,公佈了未來3年將合作的5部系列大片。

有人說,這是華誼釋放出的迴歸電影重心的信號,也許到最後,華誼還是得靠電影翻身。也有人說,這次電影工業化上的決心,反映出的是華誼整體在綜合性娛樂上的進步與成長。

不可置否的是,相較於前兩年,今年開始,華誼確實加大了在電影業務方面的投入。除了影片上的投入,有華誼內部人員表示,華誼打算在未來五年內,將旗下影院增至200家、銀幕1600塊,爭取躋身市場前五至前八名。

王中磊也說,2017年華誼兄弟將加速影院佈局,但不會盲目追求數量和規模。

雖然年報總體成績不太精彩,但從其中的數據中,看得出華誼這兩年將業務分散化,電影、互聯網、遊戲、投資等領域多點開花。2016可以看成是華誼轉型的一年,特別是在投資領域的大量套現獲利,也不失為一次不錯的嘗試。

未來華誼究竟是要在電影業務上重振旗鼓,還是在投資領域開拓江山,都是未知。但經歷了震盪的轉型期後,綜合發展的華誼也不一定必是敗局。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