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社評:把跨國公司逼離中國市場?想什麼呢

來源:環球時報

據《華爾街日報》23日援引消息人士的話說,特朗普總統5月15日簽署行政命令,並且啟動了對美國電信供應鏈為期150天的評估,考慮是否要求美國使用的5G蜂窩設備在中國境外設計和製造。《華爾街日報》稱,此舉可能“重塑全球製造業格局”。

這個消息與美國商務部上週五將與超算有關的5家中國企業列入國家安全“實體清單”共同加深了美國意欲進一步衝擊中國高科技產業的印象。新消息不同的是,美方除了要盟友抵制華為等中國企業的產品,而且試圖用自己的市場槓桿威逼一些跨國公司將生產線搬離中國。

按照一些美國人的思路,如果這一次成功了,美國就可能複製這一做法,對更多跨國公司進行威逼,從而真像美媒說的那樣,“重塑全球製造業格局”。

然而這樣想太過簡單,也太一廂情願了。中國是世界第二大市場,而且我們的市場總規模在迅速接近美國,一些領域的市場甚至已經超過美國。某些美國人習慣於美國是世界第一大市場的思維,《華爾街日報》的報道就斷言美國是世界最大通信設備和服務市場,而這已經是頗具爭議的。

中國的4G基站是美國4G基站數量的大約10倍,中國擁有的智能手機總量也遠大於美國,而且在我們這裡移動電子商務非常發達,包括移動支付已在中國社會高度普及,雖然美國的電信收費比中國貴,但說它是世界最大的電信設備和服務市場,不知道《華爾街日報》是怎麼算出來的,美國人的這一信心如何能夠面對變化而巋然不動。

如果美國迫使諾基亞和愛立信等公司將相關生產線移出中國,肯定將讓那些公司非常頭疼,因為那會影響它們在中國的業務前景。中國的通信市場還將繼續擴張,它的總規模肯定會像汽車市場一樣越來越大於美國。逼跨國公司在中美之間二選一,這與它們的利益南轅北轍,肯定是招恨的,它的推行即使有成果,也會危如累卵。

美方現在頭腦不清醒,用極端的“政治掛帥”強行干預經濟活動,而且這種思維形成之後,會產生一定的慣性。中美之間今後什麼怪事都有可能出,我們不要寄希望於能給華盛頓講明白道理。大概率是不撞牆他們不會回頭。

中國要做的就是加緊擴大自己的市場,同時加緊自主研發機制的進一步建立。前一項工作全社會都有能力參與,我們需要全方位刺激市場消費,不斷釋放能向消費鏈傳遞能量的新動力。

我們要清楚,需要打一場足以讓美方重新認識中國經濟韌性和社會活力的“人民戰爭”。要全面活躍中國的經濟,點燃所有經濟末梢,讓基層老百姓更多消費起來,讓大家增加收入,而且敢花錢,不要輕視基層各種“良莠不齊”甚至“有點低端”的經濟,它們的繁榮會給向上傳導活力提供最基礎的支持。

每個市、縣、鎮(鄉)都有義務讓經濟活躍起來,讓煙火氣旺起來,讓夜晚亮起來,讓老百姓買得如意,賣得開心。全國的老百姓下班以後和週末時間都多花一點錢,就會創造新增就業,形成市場新的擴容,以及各種良性循環,帶動西方公司關注的其他市場。這就是中國大市場的特殊魅力,這是我們蘊藏在民間擊退美國貿易戰的無形法寶。

自然有中國的高科技企業去與美國的遏制政策對拼,我們相信那些高科技企業的智慧和韌勁。華盛頓同時還很害怕中國各城市大排檔、農貿市場的人聲鼎沸,害怕中國外賣小哥的滿街飛跑。各地基層管理者讓夜市更紅火起來,讓各種消費場所更熱鬧起來,它們都是對華盛頓壓力自下而上的無情嘲弄。

讓世界離開中國大市場,先要問問美國人自己有多心疼吧。我們要做的就是讓那些主動和被逼離開中國市場的人更心疼。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