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境與希望並存 “小而美”環保企業亟需突圍

環境汙染 環境保護 投資 私募 中國環保在線 2017-04-02

在當前發展階段,我國節能環保企業大多是輕資產、技術密集型的小微企業。這些“小而美”的中小環保企業迎來了“最好的時代”,也面臨著“最壞的時代”。突圍之路在何方?

困境與希望並存 “小而美”環保企業亟需突圍

作為環保產業的“細胞”,中小企業對整個產業鏈條孕育、誕生和壯大的每一個過程都不可或缺。現實中,這些“小而美”的企業組成的力量雖然不容忽視,但其遭遇卻並不如意,乃至辛酸。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相較於大型企業,中小環保企業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它們靈活機動,對產業環境表現出的風吹草動都極為敏感;它們更善於在偌大的細分市場中提供個性化定製服務;它們是改革創新和高精尖技術的源頭活水等等。

然而就是這些或雄心勃勃,或穩紮穩打的中小環保企業,受限於多重因素,成長之路步履維艱。據悉,資金壁壘、品牌影響弱、資質單一、政策扶持不足等因素已經成為中小企業崛起的最大瓶頸所在。

從大背景來看,環保產業具有極強的政策導向性、市場壟斷性、經營公益性、收益穩定性等特徵。外加環保產業本身所表現出來的弱週期性,受經濟週期波動影響較弱,因此不會出現明顯的下滑或減速。此外,我國生態環境治理尚未迎來庫茲涅茨曲線(EKC)拐點,因此產業繼續擴張、投資繼續瘋長呈現出較大的確定性。

從生存環境而言,正是因為環保產業迎來黃金時代,中小企業們才越發“壓力山大”,生存更加困難。原因如下:

一,“野蠻人”、國企等跨界者眾多,且外來者資本優勢對創新積極性造成巨大沖擊,一定程度上壓制了中小環保企業的優勢。二,環保市場的壯大以及PPP等新模式的湧現,大大拔高了資金壁壘,中小企業的生存空間被嚴重壓縮。

對中小企業而言,大有“黑雲壓城城欲摧”的態勢。只是面對來自各方的重重壓力,中小環保企業如何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實現有小到大、由弱到強的華麗蛻變呢?

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原副院長兼總工程師、中國綠色發展聯盟專家委員會主任委員夏青認為,中小環保企業由小到大的發展路徑用老百姓熟知的話來描述就是“創絕招”“傍大款”“抱團取暖”,或走上“一招鮮吃遍天”的路,或被收購、搞合作,依靠絕招走共同富裕的路。因此,中小環保企業必須要創新,必須有絕招,這才是發展的硬道理。

“人無我有,人有我優。”立足創新,遵循市場導向,充分發揮自身優勢,中小環保企業同樣能夠吸引股權資本的青睞,並獲取難以估量的巨大想象空間。

不久前,證監會明確提出支持節能環保中小企業通過私募基金、債券市場、上市融資等多種方式拓寬融資渠道,降低融資成本,充分利用資本市場發展壯大。一劑政策強心針,給中小環保企業融資渠道的擴寬、發展空間的擴容,帶來巨大的想象力。

綜上,中國環保在線認為,中小企業富,則環保產業富;中小企業強,則環保產業強。相信隨著中小企業的不斷髮展,形成嶄新的環保生態圈,我國環保產業勢必迎來嶄新時代。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