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水源(300070.SH)溢價轉讓股份,聯手央企子公司突圍淨水器市場困境?

5月5日晚間,碧水源發佈公告稱,公司實際控制人文劍平、股東劉振國、陳亦力、周念雲及武昆與中國城鄉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城鄉”)簽署股份轉讓協議,擬向後者合計轉讓公司3.37億股股份,佔公司總股本的10.71%

顯而易見,不同於此前的消息,取代川投集團,碧水源這次和另一家央企中國城鄉選擇了聯手

截止到5月6日,受到大盤走綠的影響,碧水源股價跌至8.41元,跌幅為5.08%。

碧水源(300070.SH)溢價轉讓股份,聯手央企子公司突圍淨水器市場困境?

交易方換成央企

北京碧水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碧水源”)成立於2001年,是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高新技術企業,主要涉及環境保護及水處理業務,該公司於2010年4月在深交所創業板掛牌上市,上市首日股價就高出發行價127%,曾坐穩滬深兩市“第一高價股”的寶座。

實際上早在1月12日,碧水源就曾公告宣佈,實控人文劍平、股東劉振國、陳亦力、周念雲及武昆與川投集團簽署意向性協議,擬向川投集團合計轉讓公司3.37億股股份。但好景不長,由於該方案需經四川省國資委審批,3月1日,該意向性協議到期後,交易各方尚未簽署續期協議,且正式協議中部分條款尚未達成一致暫未簽署股份轉讓正式協議,故該意向性協議宣告失效

格隆匯app查詢顯示,在本次與中國城鄉的股份轉讓事宜中,實控人文劍平轉讓的股份最多,擬轉讓1.79億股股份,轉讓價格為16.96億元,轉讓均價約合9.457元/股,其他幾位股東的轉讓均價也與此一致,其中劉振國擬以10.05億元轉讓所持1.06億股。5位股東合計轉讓金額約為31.90億元。這意味著:一旦轉讓完成後,中國城鄉將成為碧水源第二大股東,文劍平的持股將由7.17億股下降為5.38億股,持股比例由22.77%下降至17.08%,仍為公司第一大股東

碧水源(300070.SH)溢價轉讓股份,聯手央企子公司突圍淨水器市場困境?

而引人注意的是,中國城鄉可謂是來頭不小,註冊資本50億元是中交集團的全資子公司,而後者是國務院國資委監管的特大型中央企業,主要從事交通基礎設施的投資建設運營、裝備製造、房地產及城市綜合開發等。

碧水源(300070.SH)溢價轉讓股份,聯手央企子公司突圍淨水器市場困境?

此外,文劍平等股權轉讓方還作出了業績承諾,即碧水源2019年歸母公淨利潤相比2018年增長率不低於10%,2020年歸母淨利潤相比2019年增長率不低15%,2021年歸母淨利潤相比2020年增長率不低於20%。如公司未能實現業績承諾,股權轉讓方應於當年年報公佈後30日內以現金方式向公司支付實際業績與承諾業績之間的差額部分。

而實際上,碧水源之所以選擇溢價轉讓股份,也是基於對自身近期的經營狀況的考量,畢竟上一年,受到宏觀經濟政策的影響,其所處的環保大行業都迎來了寒冬時刻

壓制於去槓桿

回顧2018年,隨著相關部門不斷推進去槓桿的力度,對環保PPP項目進行嚴格控制大多數PPP企業融資遭遇瓶頸,以至於不少公司難以週轉其資金鍊,曝出債務危機,而作為水處理龍頭,2018年碧水源也在一定程度上“難逃其害”:股價從2018年5月起9個月內大跌超過60%且業績也不盡人意

碧水源(300070.SH)溢價轉讓股份,聯手央企子公司突圍淨水器市場困境?

格隆匯app查詢顯示,由於受到國家實施金融降槓桿等影響,公司2018年1-12月實現營業收入115.18億元,同比下降16.34%,環保工程行業已披露年報個股的平均營業收入增長率為27.73%;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12.45億元,同比下降50.41%,環保工程行業已披露年報個股的平均淨利潤增長率為26.10%;公司每股收益為0.40元。此外,延續這一頹勢,2019年一季度實現營業收入180,974.04萬元,同比下降21.26%,歸母淨利潤8,342.51萬元,同比下降46.06%,扣非後淨利潤7,958.07萬元,同比下降47.82%

碧水源(300070.SH)溢價轉讓股份,聯手央企子公司突圍淨水器市場困境?

與此同時,興許是為了擴容融資通道以及為主業經營作支撐,4月25日公司擬分拆良業環境到香港聯交所上市,而良業環境為碧水源下屬從事照明工程施工以及與之相關的設計、運營、維護、照明產品銷售業務的控股子公司。此外,2018年良業環境實現淨利潤約4.7億元人民幣,約佔碧水源同期淨利潤37.8%。

起飛的水汙染治理市場

但不得不說的是,儘管以碧水源為首的相關企業遭遇了寒冬,但隨著國家新《環境保護法》和《水汙染防治行動計劃》利好政策出臺,再加上人們健康意識和安全飲水需求與日俱增,水汙染治理市場的發展進程還是有所可期

格隆匯app查詢顯示,我國的飲用水消耗總量從2013年的10,032億升增至2017年的10,666億升,年複合增長率為1.5%。預計飲用水消耗總量將以1.6%的年複合增長率增加到2020年的11,550億升。其中,經淨水器處理的水的消耗量從2013年的1,130億升增長到2017年的3,091億升,年複合增長率高達28.6%,預計2022年達到6,504億升,佔比整體飲用水消耗量超過一半;自2013年至2017年,國內淨水器市場的零售額由472億人民幣增長到了1,033億人民幣,年複合增長率約為21.6%,預計在2022年達到2,332億人民幣,年複合增長率保持在17.7%左右且國內淨水器市場的滲透率預計將在2022年達到37.9%

基於上述,可以看出,隨著社會的不斷髮展,人們對健康意識的提高與對淨水器的認知度不斷提升,促使包括淨水產品在內的健康類型產品逐步走向剛需,但無法忽視的是,目前這一行業還處在快速成長期,比海外一些國家相比,其滲透率還有所差距,且國內淨水行業的行業集中度較高,中小品牌在洗牌期內喪失競爭的生存空間,處境較為艱難,其行業規模有待在以碧水源為首的水處理龍頭的帶頭下進一步擴容

結語:

一直以來,環境汙染問題都是各國重點關注且試圖解決的問題,其中,水汙染作為主要環境問題之一,即便其整治要求比較高且我國水汙染治理水平有待提升,該市場也一直處於潛力發展期,可以看出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加快水汙染治理的需求急速增長且十分迫切。

而目前對於碧水源而言,除了為應對化解PPP項目的金融風險,縮減重資產規模以及加強對在手訂單及新簽訂單風險的管控力度,槓桿的前提下,當前與中國城鄉的攜手是互利互惠的一環,再加上旗下良業環境若能成功赴港上市也或將進一步提升該公司的核心競爭力;此外,以碧水源為首的企業依舊需要警惕產品同質化的痛點,伴隨著第四次科技革命的覆蓋,需要藉助技術革新不斷推動淨水器向智能家居方向發進而豐富淨水器市場業態以及加快水汙染控制與治理的進程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