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工廠》不能代表所有在美中國工廠'

"

【僑報記者陳司8月26日報道】《西雅圖時報》(The Seattle Times)25日發佈了該報獨家撰稿人、非營利組織“工作帶動美國”(Jobs to Move America)執行總監馬德琳·賈尼斯(Madeline Janis)題為《〈美國工廠〉並不能代表所有中國工廠》的文章。賈尼斯分享了自己從業以來的親身經歷,揭示了在美建設工廠的外國企業要想與其僱員達成雙贏的因素,而這些均與這家工廠是否來自中國無關。

全文摘編如下:

Netflix平臺的用戶和到電影愛好者們現在可以欣賞到這部名為《美國工廠》(American Factory)的紀錄片,這部新上映的紀錄片講述了一家制造廠落戶在一個失業的城鎮,但工廠的所有者們對工人們麻木不仁,對工會充滿敵意,並且不惜一切代價攫取利潤的故事。

而這樣的故事已在美國的許多城鎮與城市中上演了幾十年。在我為工人的權益而奔走的整個職業生涯中,我曾與數不清的公司所有者們打過交道,他們就像《美國工廠》中描繪的所有者們一樣,堅稱自己“有權”只支付貧困線的工資,“有權”反對工會、汙染環境。

"

【僑報記者陳司8月26日報道】《西雅圖時報》(The Seattle Times)25日發佈了該報獨家撰稿人、非營利組織“工作帶動美國”(Jobs to Move America)執行總監馬德琳·賈尼斯(Madeline Janis)題為《〈美國工廠〉並不能代表所有中國工廠》的文章。賈尼斯分享了自己從業以來的親身經歷,揭示了在美建設工廠的外國企業要想與其僱員達成雙贏的因素,而這些均與這家工廠是否來自中國無關。

全文摘編如下:

Netflix平臺的用戶和到電影愛好者們現在可以欣賞到這部名為《美國工廠》(American Factory)的紀錄片,這部新上映的紀錄片講述了一家制造廠落戶在一個失業的城鎮,但工廠的所有者們對工人們麻木不仁,對工會充滿敵意,並且不惜一切代價攫取利潤的故事。

而這樣的故事已在美國的許多城鎮與城市中上演了幾十年。在我為工人的權益而奔走的整個職業生涯中,我曾與數不清的公司所有者們打過交道,他們就像《美國工廠》中描繪的所有者們一樣,堅稱自己“有權”只支付貧困線的工資,“有權”反對工會、汙染環境。

《美國工廠》不能代表所有在美中國工廠

這張由Netflix發佈的照片展示了Wong He(左)與Kenny Taylor(中)、Jarred Gibson(右)三人在福耀玻璃廠美國俄亥俄州代頓市的工廠的熔爐回火區工作的場景。(美聯社)

紀錄片中有許多內容是正確的,但還有一些讓我感到不安。電影記錄了俄亥俄州代頓市(Dayton)一家汽車玻璃製造廠的工人的生活,這家工廠由福耀集團經營,集團董事長是一位中國的億萬富翁。紀錄片中,工人們不僅掙扎在福耀公司管理層提出的駭人要求(工作時間長,安全標準缺失,降薪)之下,也對美國工人與中國管理層之間因文化差異造成的開展生產與安保的方式不同而感到苦惱。

《美國工廠》講述了一個扣人心絃、具有重要意義的故事。但讓我擔心的是,對一些觀影人來說,這部電影會讓他們覺得這就是中國企業在美國建廠之後的經營方式。我曾看到許多生產企業也有電影中所描述的福耀工廠的陋習,而它們大多由美國、加拿大或是歐洲國家所有。

此外,我還曾與另一家中企有過密切接觸,而那裡的情況與《美國工廠》中所描述的完全不同。比亞迪也是一家在美國開設了工廠的企業,與福耀公司一樣,這家公司為全世界許多城市的公交車隊提供環保巴士。比亞迪的工廠建在洛杉磯縣羚羊谷(Antelope Valley)北部的蘭開斯特市(Lancaster),這家新工廠不僅承諾要給當地的工人帶來工作崗位,還承諾要造福生活在全球變暖環境中的所有人。

起初,對於與當地的工會和社區團體交好符合公司利益這一說法,比亞迪公司也曾有過質疑,但最終,與《美國工廠》中福耀公司的結局不同,蘭開斯特市的工人們與社區成員、工會領袖、神職人員和環保維權人士一起說服比亞迪公司做出了能讓公司和工人達到雙贏的選擇。如今,比亞迪已成為當地的模範僱主。

公司做出的反社會性的行為並不被某一個國家所獨有。不論總部是在中國、加拿大還是美國,都會有公司將利益看得比人重要。

而當面臨工人待遇和環保問題時,來自任何地方的任何企業都有可能發展成為好的或是壞的僱主,如果無人監管,它們通常會成為後者。根據我的經驗,90%的情況下對公司的選擇起到決定性作用的因素就是政府官員、工人和當地居民是否能夠有效地組織起來,讓企業負起責任,建立起對待工人和保護環境的公平標準。這才是這部紀錄片應該引導公眾去討論的,這相比針對中國工廠的危言聳聽要有意義得多。(完)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