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金白銀”護綠水青山

環境保護 環境汙染 節能減排 湘江 湖南日報 2017-06-14
“真金白銀”護綠水青山

製圖/李雅文

湖南日報記者 曹嫻

生態強省,財政在行動。據統計,2013-2016年的4年間,全省財政生態環保投入948億元,年均增幅逾13%,佔全省財政總支出的比重不斷提高。

政策效應逐步顯現,百姓擁有更多碧水藍天:今年1至4月,全省14個城市平均優良天數比例為76.8%,同比上升2%;全省419個省控斷面水質達標率91.2%。

精準發力,助推環境治理攻堅戰

6月12日,記者來到湘潭竹埠港易家坪片區,站在一個巨大的白色鋼結構密封大棚前,湘潭市環保局土壤環境管理科科長許國兵告訴記者,受汙染的土壤在這裡進行常溫脫附處理,去除裡面的有機汙染物。

竹埠港地區28家汙染化工企業關停搬遷後,僅在易家坪片區就留下50萬立方米受汙染土壤。從去年8月起至今,片區內已完成一半的土壤修復。“環境治理資金需求大,竹埠港地區僅在廢渣處理、土壤修復這塊的財政專項治理資金目前已達4億多元。”省環保廳規劃財務處處長龍軍介紹。

2013年開始,我省啟動實施湘江保護和治理三個“三年行動計劃”。2013-2016年,省財政共下達中央和省級資金332億元,其中中央資金248億元,省級資金84億元,重點支持沿湘江8市的工業企業汙染防治、土壤(重金屬)汙染防治、汙水和垃圾處理、養殖汙染防治等。2017-2018年,省財政將繼續安排省級獎補資金17.1億元,大力推進實施第二個“三年行動計劃”。

沉痾漸去,清水南來。監測顯示,2016年,湘江流域干支流180個斷面水質總體為優,其中幹流水質均達到或優於三類標準。湘潭竹埠港、株洲清水塘、衡陽水口山、婁底錫礦山、郴州三十六灣等重點區域,逐漸褪去汙染底色,煥發新的生機。

“湘江治理成效初顯,省財政將進一步加大投入力度,助力洞庭湖水環境治理。”省財政廳經濟建設處處長柳葉介紹。

2016年3月,省政府啟動洞庭湖區水環境綜合治理,計劃用2年時間,重點開展溝渠塘壩清淤增蓄、畜禽養殖汙染整治、河湖圍網養殖清理、河湖沿岸垃圾清理和重點工業汙染源排查及整治五大專項行動。去年,省財政已投入10.5億元;今年初,省財政已預算安排9.9億元,還將從2017年新增債券中追加安排1.6億元。

創新方式,推廣環境治理新模式

6月初,石門縣劉家灣大型垃圾水平式壓縮轉運站內,設備已安裝到位,正在進行調試。“預計下個月投入使用,從這裡的監控室可以看到全縣所有垃圾作業車的運行軌跡和遍佈各鄉鎮的47座垃圾中轉站的清理情況。”石門縣城鄉環衛一體化PPP項目負責人賀陽告訴記者。

縣域和邊遠鄉村的垃圾收運一直是個難題。在省財政廳的支持和指導下,石門縣與中聯重科在2015年底簽訂了我省首個縣域全環境治理戰略合作框架協議,企業負責建設、運營、維護,政府購買服務、實施監督,探索出一條政府與企業合作的環保新路子。

為鼓勵政府與企業開展PPP合作,省財政專門安排1億元獎補資金,按照考核情況對開展垃圾收運體系建設的市縣進行補助。“一期項目建設投入5300多萬元,因為我們建設快、成效好,省財政的1600萬元獎補資金已經到賬。”賀陽介紹。

目前,我省包括石門縣在內的11個縣市,採用PPP模式開展縣域垃圾收運體系建設,並已正式(試)運營,還有20個縣市在有序推進,實現生態保護與產業發展的“雙贏”。

我省環保領域PPP模式漸入佳境。2014年至2016年,我省共發佈四批省級PPP示範項目316個,總投資4848億元,其中生態環保項目65個,佔比1/5。截至5月,5個生態環保項目已落地,總投資83.36億元。

完善制度,讓生態好的地區更有“錢途”

生態優劣,有獎有罰,財政資金“四兩撥千斤”。

2014年,經省政府同意,省財政廳聯合省環保廳、省水利廳制定出臺了《湘江流域生態補償(水質水量獎罰)暫行辦法》,從水質目標、水質動態、最小流量限制3個方面,對湘江流域所在的市縣實行考核獎罰。

2015年底,湘江流域生態補償(水質水量獎罰)如期兌現。2015-2016年,省財政廳共下達湘江流域水質水量生態補償獎罰資金1.27億餘元,其中處罰扣繳資金6050萬元、獎勵資金6685.75萬元,有效倒逼市縣做好湘江水環境保護。

省財政廳經濟建設處處長柳葉介紹,省財政廳正會同相關部門對湘江流域生態補償(水質水量獎罰)暫行辦法的實施情況進行評估,進一步完善湘江流域生態補償制度,並逐步推進資水、沅水、澧水流域橫向生態補償,探索建立大氣生態補償機制。

引領綠色發展,財政創新路徑。2016年12月,省財政廳聯合省直相關部門出臺“綠色公交”推廣獎補政策,對14個市州、試點縣市2018年(含)以前新能源公交車佔當年公交車保有量的比重達到85%(含)以上的,給予獎補,引導市縣加大節能減排力度。

保護生態環境,財政加大投入。通過轉移支付的方式,省財政對重點生態功能區給予適當補償。據介紹,2016年,全省對重點生態功能區轉移支付資金達40.8億元,為2009年4.49億元的9.1倍,年均增長37.1%。

實踐證明,這些錢花得有效果。從國家公佈我省納入考核的41個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縣域考核結果看,生態環境質量總體略有上升,其中,生態環境質量“變好”的縣有18個,生態環境質量“基本穩定”的14個。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