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獲批一週年 釋放生態紅利讓百姓享綠色福利

環境保護 農村 農業 林業 東南網 2017-06-13

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獲批一週年

釋放生態紅利讓百姓享綠色福利

東南網6月12日訊 (福建日報記者 潘園園)2016年6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二十五次會議審議通過《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福建)實施方案》,福建成為全國首個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為國家生態文明體制改革探路。

從呱呱落地到蹣跚學步,福建生態文明試驗區改革在全國率先破局,一步一個腳印。

“一年來,福建省紮實推進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改革取得積極進展和明顯成效。”11日,在北京召開的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福建)創新與發展論壇上,中國氣候變化事務特別代表、全國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副主任解振華在書面致辭中表示,被中央確立為全國首個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後,福建乘勢而上、深入探索、加快突破,築牢夯實生態文明制度“四樑八柱”,聚焦生態文明體制改革中重點難點,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

據瞭解,目前《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福建)實施方案》部署的38項改革任務中25項已落地實施,形成一套內容豐富、相互銜接的改革“施工圖”。重點生態區位商品林贖買、全流域生態補償、生態司法、綠色金融等重大舉措取得明顯成效,初步探索出改革實施路徑,形成一批可複製、可推廣的成功經驗。

“清新福建”享譽全國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習近平總書記曾殷切囑咐福建幹部群眾:“生態資源是福建最寶貴的資源,生態優勢是福建最具競爭力的優勢,生態文明建設應當是福建最花力氣的建設。”

不忘初心,牢記囑託。多年來,綠色發展的接力賽,福建一直沒停步。在全省人民不懈努力下,福建環境質量持續保持全國領先,交出水、大氣、生態全優的生態答卷——

山更綠了,森林覆蓋率從2000年的60.5%提高到目前的65.95%,持續38年保持全國第一;

水更清了,主要河流Ⅰ-Ⅲ類水質比重從2000年的73.4%提高到目前的96.5%,比全國平均水平高25個百分點;

天更藍了,設區市空氣質量平均達標天數比例98.4%,比全國平均水平高19.6個百分點,PM2.5年均濃度每立方米27微克,比全國平均水平低42%,“清新福建”享譽全國;

與此同時,能源資源利用效率更高了,工業固體廢物利用率從41.6%提高到83%,萬元GDP能耗水平累計下降50%以上、萬元GDP二氧化碳排放水平累計下降30%以上,排放強度均比全國平均水平低近1/4,清潔能源佔一次能源消費比重高出全國平均水平7個百分點以上;

產業發展更優了,小煤礦、小煉油、小水泥、小玻璃、小火電等落後產能逐步淘汰,新能源、新材料、集成電路、物聯網、大數據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從無到有、快速增長,2016年產業增加值達到3146億元,石化、機械、電子三大主導產業向高端化邁進,在關鍵環節和核心技術上實現突破,成為全國先進製造業重要基地;

綜合實力更強了,主要經濟指標增速持續好於全國平均水平,全省地區生產總值從2000年的3764億元增長到2016年的2.85萬億元,總量進入全國前十、人均位居全國第七;

人民群眾獲得實惠更多了,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2000年的7400元增長到2016年的3.6萬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2000年的3200元增長到2016年的1.5萬元,所有貧困村全實現道路硬化、通寬帶,農村貧困人口從130.5萬人減少到2016年的20.4萬人。

作為全國生態環境質量“優等生”和改革“試驗田”,福建紮實推進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實現了經濟社會發展與生態文明建設相互促進,生動實踐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戰略思想。

綠色發展生態惠民

讓老百姓有更多獲得感

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重要的是讓老百姓享受更多實實在在的生態紅利。通過改革不斷增強群眾獲得感,是福建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改革任務的重中之重。

如,福建率先全國開展集體林權制度改革,讓山定了權、樹定了根、人定了心,森林覆蓋率多年位居全國首位。但現實中,隨著經濟發展和生態區位發生變化,一些商品林被劃入重點生態區位禁止砍伐,林農面臨著守著滿山的林木卻不能砍伐變現的尷尬。為破解生態保護和林農利益間的矛盾,近年來,我省在全國率先開展重點生態區位商品林贖買等改革試點,將重點生態區位內禁止採伐的商品林通過贖買、租賃、置換、改造提升、入股、合作經營等多種改革方式調整為生態公益林。

生態得綠,林農得利。目前,我省已完成商品林贖買改革試點達10萬畝,既保住綠色森林,又保護林農的錢袋子。讓原本待砍伐的商品林,變身為清新福建的“綠色不動產”。

“森林問題解決了,意味著生態建設抓住了根本。”論壇上,國家林業局森林資源管理司副司長徐濟德說,福建的林業改革走在全國前列,尤其是重點生態區位商品林贖買,為全國提供了很好的示範,值得推廣。

與此同時,為破解“保了生態、餓了肚子”“下游受益、上游犧牲”的尷尬,近年來,福建省建立森林、流域、重點生態區域等生態保護補償機制,並形成長效的補償資金投入制度,走在全國前列。去年,全省投入補償資金達35億元,大部分補償到流域上游欠發達地區和生態保護地區,讓綠水青山的守護者有更多獲得感。

“推動生態文明建設向農村延伸,改變農村‘垃圾靠風颳、汙水靠蒸發’窘境,是生態文明試驗區改革的重要內容。”論壇上,中國社科院農村發展研究所所長魏後凱、清華大學原副校長鄭燕康等對福建加強農村環境治理、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給予肯定。

據瞭解,近年來,福建省向農村汙染宣戰,僅2016年全省就投入21億元推進農村生活汙水垃圾治理,目前全省超過60%的鄉鎮已建成生活汙水處理設施,70%以上鄉鎮建成垃圾轉運系統,50%以上的村莊建立了垃圾治理常態化機制,1382個村莊人居環境得到有效改善,村民幸福指數逐步提升。

“福建優良的生態環境令人豔羨,獲批成為首個國家生態試驗區可謂實至名歸,形成了一批可複製推廣的經驗實屬不易。”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魯志強說,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是一項長期而艱鉅的任務,生態體制的改革也需要持續的、艱苦的探索和實踐,希望福建不負重託,勇挑重擔,持續開拓創新,大膽探索實踐,為全國提供更多可複製、可推廣的有效模式。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