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鳥畫入門知識—竹子的畫法

花鳥畫 竹子 草書 非凡領域 2019-05-07

古人多論用書法畫竹。畫竹如寫字,要筆筆寫出。書家謂提得筆起,畫竹亦然,提筆不起,則不能畫竹。元柯九思在“跋自寫竹”中說:“寫竹竿同篆法,枝同草書法,寫葉用八分法或用魯公撇筆法。”趙孟順有詩說:“石如飛白木如籀,寫竹還應八法通,若也有人能會此,須知書畫本來同。”王紱也說:“畫竹之法,幹如篆,節如隸,枝如草,葉如真。”清鄭板橋在題畫竹中說“書法有行款,竹更有行款,書法有濃淡,竹更有濃淡,書法有疏密,竹更有疏密。此幅奉贈常君酉北,酉北善畫不畫,而以畫之關紐透人於書:燮又以書之關紐透人於畫,吾兩人當相視而笑也。與可、山谷亦當首肯。”由此可知,學竹必先學書,則易為工,這是前人總結的寶貴經驗。

竹子竿的畫法

明代以前,畫竹竿用筆多由上而下,多把絹或紙張掛起來直著身子畫。清季則不用此法,鄭燮輩喜從下向上出竿。其實兩種方法都可用,以順手為是。畫竿要中鋒用筆,要畫出質感和動勢,注意表現竹之精神。畫時要懸肘,懸腕,行筆平直;兩邊圓正,一節中不能間粗間細、間渴間濃,墨色無論濃淡總要停勻,忌偏頗無力。若臃腫便不出竹之神韻;若出現蜂腰、鶴膝狀,更無生氣。從梢至根,或從根至梢,雖一筆筆、一節節畫出,但出竿必須筆意貫穿、脈絡相連。


花鳥畫入門知識—竹子的畫法


圖片來源於網絡

畫一竿竹,要注意其陰陽向背。一竿中枝葉又分迎面、背面及左右兩面,前面的葉可遮掩竹竿。兩竿以上,就要注意有主有賓、有濃有淡、有疏有密,有掩映、有補綴、有參差、有照應、有襯貼、有烘托。畫兩竿相交時,要避免出現明顯的交叉,可用枝破、葉破,或角度不要過大。三竿相交,忌出現鼓架狀,四竿以上忌編籬狀。畫時一般在前者濃,在後者淡。兩竿不能齊腳,齊腳則失前後距離感覺。

畫節用濃墨。節至梢短,至中間漸長,至根又短,畫時要注意。畫節要緊接上竿之末。兩竿相接處,要避免出現所謂鶴膝形。節雖畫得斷開,但意要連,要上下承接。畫節可用“乙”字或草書“心”字形。


花鳥畫入門知識—竹子的畫法


圖片來源於網絡

竹枝的畫法

枝從節上生,生枝各有名目。生枝處謂之鹿角、丁香頭或釘頭,接葉處為雀爪。直枝謂之釵股。從外畫入謂之垛疊或揚疊,從裡畫出謂之進跳。畫枝下筆要圓勁而有韌力,忌平直疲弱。若行筆太軟,枝少葉沾,則缺少勁勢,無竹之挺挺然,行筆迅速,則挺然之勢可具。畫老枝,尤要畫得節大而枯瘦,嫩枝則和柔而婉順。枝豐則葉茂,枝小葉也少,葉少則枝昂,葉多枝下垂。竹難於疏,板橋說“冗繁刪盡留清瘦”,故竹枝不能太塞。太塞則難於畫出竹之精神,亦不易表現空間距離感。畫時用筆要瘦而腴、秀而拔,欹側而有準繩,折轉而多斷續。睛竹結梢,極為難事,要於現實中著意觀察體味。


花鳥畫入門知識—竹子的畫法


圖片來源於網絡

竹葉的畫法

畫竹葉一要注意結構,二要注意用筆。所謂個字、介字、分字、破分字等是古人總結出的規律。要把葉子分組畫,不然必亂。每一組既要符合葉的生長規律,又要組織得美。一忌孤生,二忌並立,三忌如叉,四忌如井,五忌如手指及似蜻蜓。


花鳥畫入門知識—竹子的畫法


圖片來源於網絡

畫竹葉時下筆要勁利,實按而虛出,一抹便過,少遲留。要隨葉的生勢隨時變換方向。忌似桃、似蘆、似柳。行筆到葉尖時,手腕自然上提,或以筆尖帶出回鋒。正鋒、偏鋒可以間施,高下欹斜,轉側俯仰,皆須在快慢疾遲的行筆中,在濃淡深淺的運墨間自然得之。


花鳥畫入門知識—竹子的畫法


圖片來源於網絡

春天嫩篁,葉向上,夏則濃蔭而下俯。露潤、雨垂、風翻、雪壓,則各現其反正低昂,必須細心觀察,反覆實踐,才能得心應手。初學時要一枝一葉地練習。出葉要濃淡一色,一枝之中有濃淡葉相間,就容易雜亂。近枝葉可用濃墨,遠枝或稍後的新枝葉可用淡墨。但畫竹葉不易用渴墨。在花鳥畫中,可以配以朱竹或白描竹,也可以用花青、石青、石綠畫竹。


花鳥畫入門知識—竹子的畫法


圖片來源於網絡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