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解之謎:孝莊死後,為何不願和皇太極同葬?'

"

在封建社會,每一位妃嬪去世後都以“能和皇帝同葬”為榮,那是對身份的肯定!但是在滿清歷史上卻出現了一位不願和皇帝同葬的妃子,她不是別人,正是主導了滿清歷史的孝莊太后

"

在封建社會,每一位妃嬪去世後都以“能和皇帝同葬”為榮,那是對身份的肯定!但是在滿清歷史上卻出現了一位不願和皇帝同葬的妃子,她不是別人,正是主導了滿清歷史的孝莊太后

無解之謎:孝莊死後,為何不願和皇太極同葬?

說她“主導了滿清歷史”,可能有人會認為誇張,可仔細琢磨,皇太極之後,兩位沖齡登基的皇帝哪一位不是孝莊鼎力扶持的結果?順治時正是由於孝莊的運籌帷幄,才讓年幼的福臨在多爾袞和豪格的爭奪中脫穎而出;到了康熙時期更是力排眾議、據理力爭才使玄燁登上了皇位。沒有孝莊,就不可能有後來的順治皇帝和康熙皇帝;沒有孝莊,也就不可能有後來的“康乾盛世”;沒有孝莊,也就沒有後來的大清帝國。

每一次皇位的更迭都伴隨著血雨腥風和明爭暗鬥,也都是在孝莊的努力下,才一次次化險為夷,孝莊對於大清的功績,甚至要比所有人都高。

"

在封建社會,每一位妃嬪去世後都以“能和皇帝同葬”為榮,那是對身份的肯定!但是在滿清歷史上卻出現了一位不願和皇帝同葬的妃子,她不是別人,正是主導了滿清歷史的孝莊太后

無解之謎:孝莊死後,為何不願和皇太極同葬?

說她“主導了滿清歷史”,可能有人會認為誇張,可仔細琢磨,皇太極之後,兩位沖齡登基的皇帝哪一位不是孝莊鼎力扶持的結果?順治時正是由於孝莊的運籌帷幄,才讓年幼的福臨在多爾袞和豪格的爭奪中脫穎而出;到了康熙時期更是力排眾議、據理力爭才使玄燁登上了皇位。沒有孝莊,就不可能有後來的順治皇帝和康熙皇帝;沒有孝莊,也就不可能有後來的“康乾盛世”;沒有孝莊,也就沒有後來的大清帝國。

每一次皇位的更迭都伴隨著血雨腥風和明爭暗鬥,也都是在孝莊的努力下,才一次次化險為夷,孝莊對於大清的功績,甚至要比所有人都高。

無解之謎:孝莊死後,為何不願和皇太極同葬?

康熙二十六年,75歲的孝莊太后走完了她傳奇的一生。臨終前,她囑咐康熙:“太宗皇帝的山陵奉安已久,就不要再驚動他的亡靈了,況且,我又不捨得你們父子倆,就把我葬在你父親的孝陵附近吧,好讓我死後也能望著你們”。這是孝莊最後的要求,康熙含淚答應。

孝莊死後,康熙遵照她的遺願,並沒有葬在皇太極的昭陵,而是將她生前居住的慈寧宮拆遷移到順治帝孝陵附近的昌瑞山下,改稱“暫安奉殿”,停靈其中。顧名思義,就是暫時安置的地方,可是誰想,這一“暫”就是38年,知道雍正時才正式建陵安葬

孝莊太后沒有像其他帝后一樣葬在清東陵的風水牆內,而是葬在了風水牆外。為何她不願和皇太極同葬呢?不捨得子孫後代嗎?也許是吧,但是這個理由並不能讓人信服,因為歷史上留戀後世的皇后、妃子多了去,可最終還是希望能安葬在君王身邊,畢竟是夫妻,而且那些不被允許葬在身邊的後宮妃嬪都被看成是家族的恥辱。拿我們熟知的光緒帝珍妃來說,在被慈禧投入井中去世後,草草了葬,可後來他的姐姐瑾妃,還是想盡一切辦法把她葬在了光緒墓的旁邊

"

在封建社會,每一位妃嬪去世後都以“能和皇帝同葬”為榮,那是對身份的肯定!但是在滿清歷史上卻出現了一位不願和皇帝同葬的妃子,她不是別人,正是主導了滿清歷史的孝莊太后

無解之謎:孝莊死後,為何不願和皇太極同葬?

說她“主導了滿清歷史”,可能有人會認為誇張,可仔細琢磨,皇太極之後,兩位沖齡登基的皇帝哪一位不是孝莊鼎力扶持的結果?順治時正是由於孝莊的運籌帷幄,才讓年幼的福臨在多爾袞和豪格的爭奪中脫穎而出;到了康熙時期更是力排眾議、據理力爭才使玄燁登上了皇位。沒有孝莊,就不可能有後來的順治皇帝和康熙皇帝;沒有孝莊,也就不可能有後來的“康乾盛世”;沒有孝莊,也就沒有後來的大清帝國。

每一次皇位的更迭都伴隨著血雨腥風和明爭暗鬥,也都是在孝莊的努力下,才一次次化險為夷,孝莊對於大清的功績,甚至要比所有人都高。

無解之謎:孝莊死後,為何不願和皇太極同葬?

康熙二十六年,75歲的孝莊太后走完了她傳奇的一生。臨終前,她囑咐康熙:“太宗皇帝的山陵奉安已久,就不要再驚動他的亡靈了,況且,我又不捨得你們父子倆,就把我葬在你父親的孝陵附近吧,好讓我死後也能望著你們”。這是孝莊最後的要求,康熙含淚答應。

孝莊死後,康熙遵照她的遺願,並沒有葬在皇太極的昭陵,而是將她生前居住的慈寧宮拆遷移到順治帝孝陵附近的昌瑞山下,改稱“暫安奉殿”,停靈其中。顧名思義,就是暫時安置的地方,可是誰想,這一“暫”就是38年,知道雍正時才正式建陵安葬

孝莊太后沒有像其他帝后一樣葬在清東陵的風水牆內,而是葬在了風水牆外。為何她不願和皇太極同葬呢?不捨得子孫後代嗎?也許是吧,但是這個理由並不能讓人信服,因為歷史上留戀後世的皇后、妃子多了去,可最終還是希望能安葬在君王身邊,畢竟是夫妻,而且那些不被允許葬在身邊的後宮妃嬪都被看成是家族的恥辱。拿我們熟知的光緒帝珍妃來說,在被慈禧投入井中去世後,草草了葬,可後來他的姐姐瑾妃,還是想盡一切辦法把她葬在了光緒墓的旁邊

無解之謎:孝莊死後,為何不願和皇太極同葬?

那為什麼孝莊要反其道而行呢?野史中還有種說法,是“孝莊再婚論”,持這一觀點的人認為,孝莊之所以不願葬入昭陵,是因為在皇太極死後她又嫁給了順治初期的攝政王多爾袞,也就是說,她最後是多爾袞的妻子,所以,她沒臉和皇太極葬在一起!

那又出現一個問題:她是否真的加給了多爾袞呢?答案是否定的,以下就是集中很普遍的謠言:

一,青梅竹馬。兩人一個出生在蒙古科爾沁,一個出生在滿洲赫圖阿拉,相距甚遠,哪來的青梅和竹馬?

二,在皇太極迎娶孝莊的姑姑哲哲時,皇太極和孝莊一見鍾情。拜託,皇太極迎娶哲哲是萬曆四十二年,當時的孝莊才2歲,多爾袞才3歲,和棒棒糖“一見鍾情”我信,他們倆這個年紀,說什麼我都不會信;

三,宮中生情。這個還靠譜點,但是,當時孝莊已經是多爾袞的皇嫂了,不能只憑他們認識就說他們有私情;

"

在封建社會,每一位妃嬪去世後都以“能和皇帝同葬”為榮,那是對身份的肯定!但是在滿清歷史上卻出現了一位不願和皇帝同葬的妃子,她不是別人,正是主導了滿清歷史的孝莊太后

無解之謎:孝莊死後,為何不願和皇太極同葬?

說她“主導了滿清歷史”,可能有人會認為誇張,可仔細琢磨,皇太極之後,兩位沖齡登基的皇帝哪一位不是孝莊鼎力扶持的結果?順治時正是由於孝莊的運籌帷幄,才讓年幼的福臨在多爾袞和豪格的爭奪中脫穎而出;到了康熙時期更是力排眾議、據理力爭才使玄燁登上了皇位。沒有孝莊,就不可能有後來的順治皇帝和康熙皇帝;沒有孝莊,也就不可能有後來的“康乾盛世”;沒有孝莊,也就沒有後來的大清帝國。

每一次皇位的更迭都伴隨著血雨腥風和明爭暗鬥,也都是在孝莊的努力下,才一次次化險為夷,孝莊對於大清的功績,甚至要比所有人都高。

無解之謎:孝莊死後,為何不願和皇太極同葬?

康熙二十六年,75歲的孝莊太后走完了她傳奇的一生。臨終前,她囑咐康熙:“太宗皇帝的山陵奉安已久,就不要再驚動他的亡靈了,況且,我又不捨得你們父子倆,就把我葬在你父親的孝陵附近吧,好讓我死後也能望著你們”。這是孝莊最後的要求,康熙含淚答應。

孝莊死後,康熙遵照她的遺願,並沒有葬在皇太極的昭陵,而是將她生前居住的慈寧宮拆遷移到順治帝孝陵附近的昌瑞山下,改稱“暫安奉殿”,停靈其中。顧名思義,就是暫時安置的地方,可是誰想,這一“暫”就是38年,知道雍正時才正式建陵安葬

孝莊太后沒有像其他帝后一樣葬在清東陵的風水牆內,而是葬在了風水牆外。為何她不願和皇太極同葬呢?不捨得子孫後代嗎?也許是吧,但是這個理由並不能讓人信服,因為歷史上留戀後世的皇后、妃子多了去,可最終還是希望能安葬在君王身邊,畢竟是夫妻,而且那些不被允許葬在身邊的後宮妃嬪都被看成是家族的恥辱。拿我們熟知的光緒帝珍妃來說,在被慈禧投入井中去世後,草草了葬,可後來他的姐姐瑾妃,還是想盡一切辦法把她葬在了光緒墓的旁邊

無解之謎:孝莊死後,為何不願和皇太極同葬?

那為什麼孝莊要反其道而行呢?野史中還有種說法,是“孝莊再婚論”,持這一觀點的人認為,孝莊之所以不願葬入昭陵,是因為在皇太極死後她又嫁給了順治初期的攝政王多爾袞,也就是說,她最後是多爾袞的妻子,所以,她沒臉和皇太極葬在一起!

那又出現一個問題:她是否真的加給了多爾袞呢?答案是否定的,以下就是集中很普遍的謠言:

一,青梅竹馬。兩人一個出生在蒙古科爾沁,一個出生在滿洲赫圖阿拉,相距甚遠,哪來的青梅和竹馬?

二,在皇太極迎娶孝莊的姑姑哲哲時,皇太極和孝莊一見鍾情。拜託,皇太極迎娶哲哲是萬曆四十二年,當時的孝莊才2歲,多爾袞才3歲,和棒棒糖“一見鍾情”我信,他們倆這個年紀,說什麼我都不會信;

三,宮中生情。這個還靠譜點,但是,當時孝莊已經是多爾袞的皇嫂了,不能只憑他們認識就說他們有私情;

無解之謎:孝莊死後,為何不願和皇太極同葬?

綜上所述,個人認為她們有私情的事情不可信,起碼是“早有私情”不可信,但是,為什麼後來豪格和多爾袞進行皇位爭奪時,多爾袞提出的折中方案是立孝莊之子福臨?這還真沒找到可靠的證據,唯一有點說服力的就是為了維持科爾沁部,當時母以子貴,哲哲無子,海蘭珠的兒子也早年夭折,只剩下孝莊的兒子福臨了,可為什麼多爾袞要維護科爾沁部的力量呢?問題是一個接一個,所以,孝莊和多爾袞之間的事也就完全成為歷史之謎

孝莊死後,康熙一直未能解決位置問題,知道雍正三年,雍正帝為孝莊太后而建的“昭西陵”竣工,停放近40年的孝莊太后梓宮才入土為安,隨著地宮大門的關閉,一切都成了迷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