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莊去世後,為何不願意跟皇太極合葬?答案藏在她的遺囑裡'

"

清朝兩百多年時間裡,出現了兩位影響深遠的女性,一個是備受唾棄的慈禧,另一個則是令人稱讚的孝莊。孝莊出生在蒙古科爾沁部的博爾濟吉特氏,本名叫布木布泰,即“天降貴人”之意。古人結婚較早,孝莊十三歲那年,從家鄉乘坐馬車出發來到盛京,嫁給了皇太極當側福晉。

遠離故鄉的孝莊,在皇宮並非無依無靠,因為她姑姑哲哲也是皇太極的妃子,且身份為大福晉。起初,孝莊在後宮的地位很高,排在第二位,僅次於姑姑哲哲。俗話說,易得無價寶,難得有情郎,隨著妃子數量增加,孝莊的地位越來越低,即使她先後生下三女一子,也未能母因子貴,情況反而更加不利。

"

清朝兩百多年時間裡,出現了兩位影響深遠的女性,一個是備受唾棄的慈禧,另一個則是令人稱讚的孝莊。孝莊出生在蒙古科爾沁部的博爾濟吉特氏,本名叫布木布泰,即“天降貴人”之意。古人結婚較早,孝莊十三歲那年,從家鄉乘坐馬車出發來到盛京,嫁給了皇太極當側福晉。

遠離故鄉的孝莊,在皇宮並非無依無靠,因為她姑姑哲哲也是皇太極的妃子,且身份為大福晉。起初,孝莊在後宮的地位很高,排在第二位,僅次於姑姑哲哲。俗話說,易得無價寶,難得有情郎,隨著妃子數量增加,孝莊的地位越來越低,即使她先後生下三女一子,也未能母因子貴,情況反而更加不利。

孝莊去世後,為何不願意跟皇太極合葬?答案藏在她的遺囑裡

皇太極稱帝后,冊封了五位妃子,哲哲自然不用多數,直接被封為皇后,位居六宮之首,其次是宸妃海蘭珠。這個海蘭珠不是別人,正是孝莊的親姐姐,而且她比妹妹孝莊入宮晚了九年。按照古代人成親的習俗,海蘭珠25歲才嫁給皇太極,之前應該有過一段婚姻,只是翻遍史書,沒有找到確鑿資料。

暫且不討論海蘭珠是否有過婚史,但有一點可以肯定,自從她入宮為妃,就得到皇太極獨寵,不是皇后卻勝似皇后,連姑姑哲哲都比不上她,身為妹妹的孝莊亦是如此。作為聰慧過人的孝莊,沒有因此事爭風吃醋,畢竟受寵的是她姐姐,她把所有心思都放在兒子福臨身上,兒子也成了她唯一的精神寄託。

"

清朝兩百多年時間裡,出現了兩位影響深遠的女性,一個是備受唾棄的慈禧,另一個則是令人稱讚的孝莊。孝莊出生在蒙古科爾沁部的博爾濟吉特氏,本名叫布木布泰,即“天降貴人”之意。古人結婚較早,孝莊十三歲那年,從家鄉乘坐馬車出發來到盛京,嫁給了皇太極當側福晉。

遠離故鄉的孝莊,在皇宮並非無依無靠,因為她姑姑哲哲也是皇太極的妃子,且身份為大福晉。起初,孝莊在後宮的地位很高,排在第二位,僅次於姑姑哲哲。俗話說,易得無價寶,難得有情郎,隨著妃子數量增加,孝莊的地位越來越低,即使她先後生下三女一子,也未能母因子貴,情況反而更加不利。

孝莊去世後,為何不願意跟皇太極合葬?答案藏在她的遺囑裡

皇太極稱帝后,冊封了五位妃子,哲哲自然不用多數,直接被封為皇后,位居六宮之首,其次是宸妃海蘭珠。這個海蘭珠不是別人,正是孝莊的親姐姐,而且她比妹妹孝莊入宮晚了九年。按照古代人成親的習俗,海蘭珠25歲才嫁給皇太極,之前應該有過一段婚姻,只是翻遍史書,沒有找到確鑿資料。

暫且不討論海蘭珠是否有過婚史,但有一點可以肯定,自從她入宮為妃,就得到皇太極獨寵,不是皇后卻勝似皇后,連姑姑哲哲都比不上她,身為妹妹的孝莊亦是如此。作為聰慧過人的孝莊,沒有因此事爭風吃醋,畢竟受寵的是她姐姐,她把所有心思都放在兒子福臨身上,兒子也成了她唯一的精神寄託。

孝莊去世後,為何不願意跟皇太極合葬?答案藏在她的遺囑裡

老子曾說:“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孝莊徹底領悟這個道理,因為她清楚地知道,只要兒子以後當上皇帝,她就是最大的贏家。果不其然,皇太極駕崩後,孝莊迅速出手,幫助兒子擊敗其他競爭者,把年僅六歲的福臨扶上皇位,即順治皇帝,單憑這一點,不得不讓人欽佩她的智謀。

孝莊做夢也沒想到,順治的治國才能有限,沉迷於兒女情長,自從娶了董鄂妃之後,更沒有心思治理朝政。董鄂妃死後,順治承受不住這種打擊,幾乎茶不思飯不想,身體每況愈下,始終走不出痛苦的思念,結果年紀輕輕就一命嗚呼。孫子玄燁繼承皇位,史稱“康熙皇帝”。

由於康熙年幼,孝莊親自教他讀書寫字,以及如何處理朝政。幾位輔政大臣根基較深,康熙的帝位並不太穩定,尤其是鰲拜,自恃功勞卓著,越來越目中無人,甚至都不把皇帝放在眼裡,飛揚跋扈無人敢惹。孝莊再次運用她的智慧,拉攏文臣武將,幫康熙穩定局面。

"

清朝兩百多年時間裡,出現了兩位影響深遠的女性,一個是備受唾棄的慈禧,另一個則是令人稱讚的孝莊。孝莊出生在蒙古科爾沁部的博爾濟吉特氏,本名叫布木布泰,即“天降貴人”之意。古人結婚較早,孝莊十三歲那年,從家鄉乘坐馬車出發來到盛京,嫁給了皇太極當側福晉。

遠離故鄉的孝莊,在皇宮並非無依無靠,因為她姑姑哲哲也是皇太極的妃子,且身份為大福晉。起初,孝莊在後宮的地位很高,排在第二位,僅次於姑姑哲哲。俗話說,易得無價寶,難得有情郎,隨著妃子數量增加,孝莊的地位越來越低,即使她先後生下三女一子,也未能母因子貴,情況反而更加不利。

孝莊去世後,為何不願意跟皇太極合葬?答案藏在她的遺囑裡

皇太極稱帝后,冊封了五位妃子,哲哲自然不用多數,直接被封為皇后,位居六宮之首,其次是宸妃海蘭珠。這個海蘭珠不是別人,正是孝莊的親姐姐,而且她比妹妹孝莊入宮晚了九年。按照古代人成親的習俗,海蘭珠25歲才嫁給皇太極,之前應該有過一段婚姻,只是翻遍史書,沒有找到確鑿資料。

暫且不討論海蘭珠是否有過婚史,但有一點可以肯定,自從她入宮為妃,就得到皇太極獨寵,不是皇后卻勝似皇后,連姑姑哲哲都比不上她,身為妹妹的孝莊亦是如此。作為聰慧過人的孝莊,沒有因此事爭風吃醋,畢竟受寵的是她姐姐,她把所有心思都放在兒子福臨身上,兒子也成了她唯一的精神寄託。

孝莊去世後,為何不願意跟皇太極合葬?答案藏在她的遺囑裡

老子曾說:“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孝莊徹底領悟這個道理,因為她清楚地知道,只要兒子以後當上皇帝,她就是最大的贏家。果不其然,皇太極駕崩後,孝莊迅速出手,幫助兒子擊敗其他競爭者,把年僅六歲的福臨扶上皇位,即順治皇帝,單憑這一點,不得不讓人欽佩她的智謀。

孝莊做夢也沒想到,順治的治國才能有限,沉迷於兒女情長,自從娶了董鄂妃之後,更沒有心思治理朝政。董鄂妃死後,順治承受不住這種打擊,幾乎茶不思飯不想,身體每況愈下,始終走不出痛苦的思念,結果年紀輕輕就一命嗚呼。孫子玄燁繼承皇位,史稱“康熙皇帝”。

由於康熙年幼,孝莊親自教他讀書寫字,以及如何處理朝政。幾位輔政大臣根基較深,康熙的帝位並不太穩定,尤其是鰲拜,自恃功勞卓著,越來越目中無人,甚至都不把皇帝放在眼裡,飛揚跋扈無人敢惹。孝莊再次運用她的智慧,拉攏文臣武將,幫康熙穩定局面。

孝莊去世後,為何不願意跟皇太極合葬?答案藏在她的遺囑裡

對於康熙來說,祖母孝莊的重要性為人能比,若沒有孝莊的幫助,後果不堪設想。所以,康熙曾流著淚說:“憶自弱齡,早失估恃,趨承祖母膝下,三十餘年,鞠養教誨,以至有成。設無祖母太皇太后,斷不能致有今日成立,同極之恩,畢生難報。”

公元1688年,太皇太后孝莊病入膏肓,宮中太醫皆束手無策,她不久後就病逝了,時年七十五歲,在古代屬於高壽。孝莊身為皇太極的妃子,按照皇宮規定,理應和皇太極葬在一起。但是,在孝莊去世後,為何不願意跟丈夫皇太極合葬呢?答案藏在她的遺囑裡。

"

清朝兩百多年時間裡,出現了兩位影響深遠的女性,一個是備受唾棄的慈禧,另一個則是令人稱讚的孝莊。孝莊出生在蒙古科爾沁部的博爾濟吉特氏,本名叫布木布泰,即“天降貴人”之意。古人結婚較早,孝莊十三歲那年,從家鄉乘坐馬車出發來到盛京,嫁給了皇太極當側福晉。

遠離故鄉的孝莊,在皇宮並非無依無靠,因為她姑姑哲哲也是皇太極的妃子,且身份為大福晉。起初,孝莊在後宮的地位很高,排在第二位,僅次於姑姑哲哲。俗話說,易得無價寶,難得有情郎,隨著妃子數量增加,孝莊的地位越來越低,即使她先後生下三女一子,也未能母因子貴,情況反而更加不利。

孝莊去世後,為何不願意跟皇太極合葬?答案藏在她的遺囑裡

皇太極稱帝后,冊封了五位妃子,哲哲自然不用多數,直接被封為皇后,位居六宮之首,其次是宸妃海蘭珠。這個海蘭珠不是別人,正是孝莊的親姐姐,而且她比妹妹孝莊入宮晚了九年。按照古代人成親的習俗,海蘭珠25歲才嫁給皇太極,之前應該有過一段婚姻,只是翻遍史書,沒有找到確鑿資料。

暫且不討論海蘭珠是否有過婚史,但有一點可以肯定,自從她入宮為妃,就得到皇太極獨寵,不是皇后卻勝似皇后,連姑姑哲哲都比不上她,身為妹妹的孝莊亦是如此。作為聰慧過人的孝莊,沒有因此事爭風吃醋,畢竟受寵的是她姐姐,她把所有心思都放在兒子福臨身上,兒子也成了她唯一的精神寄託。

孝莊去世後,為何不願意跟皇太極合葬?答案藏在她的遺囑裡

老子曾說:“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孝莊徹底領悟這個道理,因為她清楚地知道,只要兒子以後當上皇帝,她就是最大的贏家。果不其然,皇太極駕崩後,孝莊迅速出手,幫助兒子擊敗其他競爭者,把年僅六歲的福臨扶上皇位,即順治皇帝,單憑這一點,不得不讓人欽佩她的智謀。

孝莊做夢也沒想到,順治的治國才能有限,沉迷於兒女情長,自從娶了董鄂妃之後,更沒有心思治理朝政。董鄂妃死後,順治承受不住這種打擊,幾乎茶不思飯不想,身體每況愈下,始終走不出痛苦的思念,結果年紀輕輕就一命嗚呼。孫子玄燁繼承皇位,史稱“康熙皇帝”。

由於康熙年幼,孝莊親自教他讀書寫字,以及如何處理朝政。幾位輔政大臣根基較深,康熙的帝位並不太穩定,尤其是鰲拜,自恃功勞卓著,越來越目中無人,甚至都不把皇帝放在眼裡,飛揚跋扈無人敢惹。孝莊再次運用她的智慧,拉攏文臣武將,幫康熙穩定局面。

孝莊去世後,為何不願意跟皇太極合葬?答案藏在她的遺囑裡

對於康熙來說,祖母孝莊的重要性為人能比,若沒有孝莊的幫助,後果不堪設想。所以,康熙曾流著淚說:“憶自弱齡,早失估恃,趨承祖母膝下,三十餘年,鞠養教誨,以至有成。設無祖母太皇太后,斷不能致有今日成立,同極之恩,畢生難報。”

公元1688年,太皇太后孝莊病入膏肓,宮中太醫皆束手無策,她不久後就病逝了,時年七十五歲,在古代屬於高壽。孝莊身為皇太極的妃子,按照皇宮規定,理應和皇太極葬在一起。但是,在孝莊去世後,為何不願意跟丈夫皇太極合葬呢?答案藏在她的遺囑裡。

孝莊去世後,為何不願意跟皇太極合葬?答案藏在她的遺囑裡

原來,孝莊臨死前留下一道遺囑,她對孫子康熙說:“太宗山陵奉安已久,不可為我輕動,況且我心中也捨不得你們父子,就將我在你父親的孝陵附近擇地安葬。”眾所眾知,皇太極的陵墓在盛京(瀋陽),而清朝的都城是北京,孝莊不願打擾長眠於地下的皇太極,同時也捨不得兒孫,所以不願跟丈夫皇太極葬在一起。

有些大臣引經據典,勸康熙把孝莊遺體運到盛京安葬,但康熙非常孝順,不想違背祖母的遺願,就拒絕大臣的請求。因為條件限制,暫時把孝莊葬在清東陵,直到三十多年後雍正登基,才新建宮殿,把孝莊安葬在地宮,命名為昭西陵。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