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黃陵:黃帝陵看黃帝腳 我們有共同的祖先

有時候,我們往往不太注意區分“黃帝”與“皇帝”,那麼二者到底是個啥關係呢?


延安黃陵:黃帝陵看黃帝腳 我們有共同的祖先


黃帝(公元前2717年-公元前2599年),是古華夏部落聯盟首領,中國遠古時代華夏民族的共主、五帝之首,被尊為中華“人文初祖”。據說他是少典與附寶之子,本姓公孫,後改姬姓,故稱姬軒轅。居軒轅之丘,號軒轅氏,建都於有熊,亦稱有熊氏。也有人稱之為“帝鴻氏”。

這是櫺星門,穿過這道門登上橋山之巔,便是黃帝陵冢。

延安黃陵:黃帝陵看黃帝腳 我們有共同的祖先


史載黃帝因有土德之瑞,故號黃帝。黃帝以統一華夏部落與征服東夷、九黎族而統一中華的偉績載入史冊。黃帝在位期間,播百穀草木,大力發展生產,始製衣冠、建舟車、制音律、創醫學等。


延安黃陵:黃帝陵看黃帝腳 我們有共同的祖先


而皇帝,古時最高統治者的稱號。在中國,皇帝最早是皇、帝的合稱。“皇者,大也,言其煌煌盛美。帝者,德象天地,言其能行天道,舉措審諦。”又《春秋繁露》:“德侔天地者,稱皇帝。”


延安黃陵:黃帝陵看黃帝腳 我們有共同的祖先


歷史上首次把“皇帝”做為國家最高統治者的稱號則始於秦始皇。至此後,皇帝一詞正式成為中國古代王朝最高統治者的專稱。近代以來,“皇帝”也是對其它強大帝國的國君的翻譯。

黃帝陵冢前為祭亭,亭寬10米,深6.15米,建築形式為歇山頂,飛簷起翹,氣宇軒昂。亭前置放供桌、祭器與各種供品等,亭中置一高大石碑,碑高4.3米,寬1.2米,上刻“黃帝陵”三個大字,為郭沫若受毛澤東囑託,於1958年5月手書。


延安黃陵:黃帝陵看黃帝腳 我們有共同的祖先


綜上可以說明,黃帝是指軒轅黃帝,而皇帝則是中國曆代最高統治者的稱號。


延安黃陵:黃帝陵看黃帝腳 我們有共同的祖先


黃帝陵,位於陝西省黃陵縣城北橋山,是中華民族始祖黃帝軒轅氏的陵墓,相傳黃帝得道昇天,故此陵墓為衣冠冢。黃帝陵景區面積333公頃,有古柏超過六萬餘株,千年以上古柏三萬餘株,為中國境內保存最完善的古柏群。陵墓區和軒轅廟兩部分。黃帝陵古稱“橋陵”,為中國曆代帝王和著名人士祭祀黃帝的場所。


延安黃陵:黃帝陵看黃帝腳 我們有共同的祖先


1961年,國務院將黃帝陵定為全國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編為“古墓葬第一號”,號稱“天下第一陵”。2004年開始每年對黃帝陵祭祀國家公祭。2006年,黃帝陵祭典活動被列入了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延安黃陵:黃帝陵看黃帝腳 我們有共同的祖先


黃帝陵古稱橋陵。是因為,沮河水由西向東呈U形繞此山而過 ,站在山上朝下看 ,東邊有河 ,西邊亦有河,就像水從山底穿過,故此山名曰橋山。陵因山而得名,曰橋陵。


延安黃陵:黃帝陵看黃帝腳 我們有共同的祖先


所謂“人文初祖”是指黃帝是中華民族物質文明、制度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開創者,他開啟了中華民族燦爛文明的先河,在鑄造中華文明的歷史上起了奠基作用。自古以來人們對黃帝的推崇就是充分肯定黃帝時代在中華文明開創史上的地位,所以,黃帝才被稱為“人文初祖”。這塊隸體匾額“人文初祖”是國民黨元老、愛國將領程潛1938年四月五日清明節前往黃帝陵祭陵時題寫。從古至今,每年清明節,都有不少海內外同胞前往祭拜。


延安黃陵:黃帝陵看黃帝腳 我們有共同的祖先


大鐘是用於公祭軒轅黃帝陵的禮器,設計將兼顧禮樂鍾之外形、廟堂鍾之音響和時代之風采。


延安黃陵:黃帝陵看黃帝腳 我們有共同的祖先


軒轅黃帝就是在這裡乘龍昇天的。昇天時,人們不捨得他離開,從他身上拽下衣帽、靴子、寶劍等埋葬此處,修成陵墓,以示永久懷念。


延安黃陵:黃帝陵看黃帝腳 我們有共同的祖先


祭祀廣場北端,在總高6米的三層石臺上,巍巍矗立著軒轅殿。功能性設施都建在隱蔽處,環境得以淨化。殿區內不設其他樓閣廊榭,憑藉山川地貌與植被構成的大環境,體現出“大象無形”的境界。



在誠心亭西側的“夸父追日石”,是一塊天然巨石,石上圖案,酷似天然形成的有一個人在追趕太陽的形象,正合我國古代傳說的“夸父逐日”。

夸父追日的神話故事在中國家喻戶曉,它記載在《山海經》中。傳說遠古時,天氣非常熱,烤死了莊稼,晒焦樹木,河流乾枯,夸父族的人紛紛死去。夸父望著太陽,告訴族人:“太陽實在是可惡,我要追上太陽,捉住它。”



延安黃陵:黃帝陵看黃帝腳 我們有共同的祖先


延安黃陵:黃帝陵看黃帝腳 我們有共同的祖先


從“中華世紀柏”開始,一條步道通往山頂的黃帝陵。

陵道和神道是進入陵區的重要通道,沿山體採用形斷意連、曲不離直的手法修築。道路總長455米,其中陵道260米,神道195米,寬均為5米,全部用花崗岩條石鋪築,共277個臺階。



黃帝陵冢位於橋山山頂正中,坐西北面東南,面積約200平方米,陵墓封土高3,6米,周長48米,環冢砌以青磚花牆,陵前有明嘉靖十五年碑刻“橋山龍馭”,意為黃帝“馭龍昇天”之處。在前為一祭亭,歇山頂,飛簷起翹,氣宇軒昂。


延安黃陵:黃帝陵看黃帝腳 我們有共同的祖先


漢武仙台或稱漢武祈仙臺,《史記·封禪書》記載:元封元年,漢武帝劉徹“北巡朔方,勒兵十餘萬,還,祭黃帝冢橋山”。漢武帝劉徹勒兵18萬大軍,北征朔方,凱旋後,為誇耀武功,祭告祖先,便於歸途經黃帝陵時,停兵祭祀。同時為使自己長壽成仙,又令18萬兵士於此起土築臺,以土堆成,翠柏圍之。後人因此稱此臺為祈仙臺。


延安黃陵:黃帝陵看黃帝腳 我們有共同的祖先


在“中華世紀柏”旁,矗立著重達15噸的泰山五彩石,由法蘭西藝術院院士、華人藝術家陳瑞獻先生撰文書寫的《庚辰黃帝聖誕志》被鐫刻其上,以石銘記先祖恩德,喻意神州社稷穩如泰山,中華兒女興幫治世的責任重於泰山。



黃帝陵山豐土厚,林木茂密,古柏覆蓋面積為89.1公頃,計有古柏81600多株,其中千年以上古柏3萬多株,是中國最古老、覆蓋面積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柏群。


延安黃陵:黃帝陵看黃帝腳 我們有共同的祖先


延安黃陵:黃帝陵看黃帝腳 我們有共同的祖先


凡是來黃陵縣謁陵拜祖的人,幾乎都要到軒轅廟院內看一看黃帝的腳印。這雙腳印留在約一米見方的青石上。

民間有向黃帝腳印投硬幣或零錢以測運氣的習俗,據說投向腳印大拇趾運氣最好,為大吉大利。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