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巢死後的大唐王朝:歪歪斜斜“仁義道德”的縫隙裡其實只有兩字'

"

中和四年(公元884年)六月,當黃巢的首級送到唐僖宗面前時,天下都在歡呼,曾經不可一世的大齊政權坍塌了,似乎唐廷勝利了,似乎力挽了狂瀾,似乎絕處逢生,似乎再次證明了大唐王朝的的力量與威嚴。

但上源驛的一把大火,讓滅齊掃黃的兩大功臣李克用與朱溫結為死敵,李克用一道道奏摺強烈控訴,希望唐僖宗懲處朱溫。

唐僖宗樂見這些藩鎮節帥矛盾加深相互制衡,而自己可以穩坐釣魚臺,最後的結果也令唐僖宗非常滿意。在唐廷的居中調停下,李克用與朱溫成為了“仁義道德”的楷模藩鎮,安分守己各守本鎮。唐僖宗又一次證明了大唐王朝的的力量與威嚴,興高采烈地正準備率領唐廷從成都返回長安,卻因為一個人的出現,放棄了原定計劃,繼續逗留成都。

這個人,讓唐僖宗徹夜難眠,他索性翻起了各個藩鎮呈遞過來的奏摺,看見那上面每頁都寫滿了歪歪斜斜的“仁義道德”。唐僖宗仔細看了半夜,才從字縫裡看出字來,原來滿本只寫了兩個字:“吃人”。

"

中和四年(公元884年)六月,當黃巢的首級送到唐僖宗面前時,天下都在歡呼,曾經不可一世的大齊政權坍塌了,似乎唐廷勝利了,似乎力挽了狂瀾,似乎絕處逢生,似乎再次證明了大唐王朝的的力量與威嚴。

但上源驛的一把大火,讓滅齊掃黃的兩大功臣李克用與朱溫結為死敵,李克用一道道奏摺強烈控訴,希望唐僖宗懲處朱溫。

唐僖宗樂見這些藩鎮節帥矛盾加深相互制衡,而自己可以穩坐釣魚臺,最後的結果也令唐僖宗非常滿意。在唐廷的居中調停下,李克用與朱溫成為了“仁義道德”的楷模藩鎮,安分守己各守本鎮。唐僖宗又一次證明了大唐王朝的的力量與威嚴,興高采烈地正準備率領唐廷從成都返回長安,卻因為一個人的出現,放棄了原定計劃,繼續逗留成都。

這個人,讓唐僖宗徹夜難眠,他索性翻起了各個藩鎮呈遞過來的奏摺,看見那上面每頁都寫滿了歪歪斜斜的“仁義道德”。唐僖宗仔細看了半夜,才從字縫裡看出字來,原來滿本只寫了兩個字:“吃人”。

黃巢死後的大唐王朝:歪歪斜斜“仁義道德”的縫隙裡其實只有兩字


羚羊認為,在黃巢建立的大齊政權覆滅的同時,大唐王朝已經在實質上終結了,此時大唐王朝的地方政權已經全部陷落,落入了平黃滅齊、兵強馬壯、戰功赫赫的新藩鎮節度使手中。

在也沒有一支直屬於唐廷的軍事力量,在也沒有一支效忠於唐廷併為唐廷所用的軍事力量,雖然他們偶爾也會響應一下朝廷的詔令,但那純粹是為了出於利用唐廷的目的,天下藩鎮進入了逐鹿中原的混戰之中,割據自立,爭搶地盤,成為此後二十幾年的遊戲規則,唐廷不過是個擺設而已。

大齊政權走到了末路。

大唐王朝也走到了末路。

那個人的出現,讓唐僖宗看清了這個真相,他是誰呢?

他叫秦宗權。

如果說黃巢是大唐王朝末路的鋪路人,那麼秦宗權就是這條末路的領路人。

"

中和四年(公元884年)六月,當黃巢的首級送到唐僖宗面前時,天下都在歡呼,曾經不可一世的大齊政權坍塌了,似乎唐廷勝利了,似乎力挽了狂瀾,似乎絕處逢生,似乎再次證明了大唐王朝的的力量與威嚴。

但上源驛的一把大火,讓滅齊掃黃的兩大功臣李克用與朱溫結為死敵,李克用一道道奏摺強烈控訴,希望唐僖宗懲處朱溫。

唐僖宗樂見這些藩鎮節帥矛盾加深相互制衡,而自己可以穩坐釣魚臺,最後的結果也令唐僖宗非常滿意。在唐廷的居中調停下,李克用與朱溫成為了“仁義道德”的楷模藩鎮,安分守己各守本鎮。唐僖宗又一次證明了大唐王朝的的力量與威嚴,興高采烈地正準備率領唐廷從成都返回長安,卻因為一個人的出現,放棄了原定計劃,繼續逗留成都。

這個人,讓唐僖宗徹夜難眠,他索性翻起了各個藩鎮呈遞過來的奏摺,看見那上面每頁都寫滿了歪歪斜斜的“仁義道德”。唐僖宗仔細看了半夜,才從字縫裡看出字來,原來滿本只寫了兩個字:“吃人”。

黃巢死後的大唐王朝:歪歪斜斜“仁義道德”的縫隙裡其實只有兩字


羚羊認為,在黃巢建立的大齊政權覆滅的同時,大唐王朝已經在實質上終結了,此時大唐王朝的地方政權已經全部陷落,落入了平黃滅齊、兵強馬壯、戰功赫赫的新藩鎮節度使手中。

在也沒有一支直屬於唐廷的軍事力量,在也沒有一支效忠於唐廷併為唐廷所用的軍事力量,雖然他們偶爾也會響應一下朝廷的詔令,但那純粹是為了出於利用唐廷的目的,天下藩鎮進入了逐鹿中原的混戰之中,割據自立,爭搶地盤,成為此後二十幾年的遊戲規則,唐廷不過是個擺設而已。

大齊政權走到了末路。

大唐王朝也走到了末路。

那個人的出現,讓唐僖宗看清了這個真相,他是誰呢?

他叫秦宗權。

如果說黃巢是大唐王朝末路的鋪路人,那麼秦宗權就是這條末路的領路人。

黃巢死後的大唐王朝:歪歪斜斜“仁義道德”的縫隙裡其實只有兩字


一開始,沒有人注意到這個叫秦宗權的人,唐僖宗、王重榮、李克用、朱溫、時薄、趙犨等人的注意力都放在了黃巢與尚讓身上,而忽略了秦宗權。

秦宗權被忽略也是有原因的,此前他不過是忠武軍的一個小牙將駐守在許州城中,恰逢軍亂,趁機兵變佔據蔡州。黃巢過境後,秦宗權主動投降加入黃巢軍,此後他一直作為黃巢的爪牙在許蔡兩州之間劫掠殺伐,但始終是一個小角色。

黃巢死後,大唐各軍迴歸本鎮,在這個戰爭的空隙間,秦宗權收攏黃巢殘軍迅速崛起,在短短几月之間其麾下軍隊達十數萬人,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光和元年(885年)二月,秦宗權稱帝,定都蔡州,國號依然為齊,以示承黃巢之統,史稱秦齊政權。(為了方便區分,在後文中統一稱黃巢建立的為黃齊政權)

秦宗權繼承黃巢的“優良”傳統,沒有提出任何政治綱領,如果說黃巢建立的黃齊政權是一個無頭蒼蠅,只會在關中地區四處亂撞的話,那麼秦宗權建立的秦齊政權則是一隻“吃人”的“魔獸”。

它從中原地區四面出擊,它用暴力強拆著唐朝的門第社會,它用鮮血揭開了五代十國的大幕,它用屍骨宣示著叢林法則的殘酷,在這個叢林之中,誰最強壯,誰就是天子,至於“仁義道德”,則淪為被人嘲笑的對象。

"

中和四年(公元884年)六月,當黃巢的首級送到唐僖宗面前時,天下都在歡呼,曾經不可一世的大齊政權坍塌了,似乎唐廷勝利了,似乎力挽了狂瀾,似乎絕處逢生,似乎再次證明了大唐王朝的的力量與威嚴。

但上源驛的一把大火,讓滅齊掃黃的兩大功臣李克用與朱溫結為死敵,李克用一道道奏摺強烈控訴,希望唐僖宗懲處朱溫。

唐僖宗樂見這些藩鎮節帥矛盾加深相互制衡,而自己可以穩坐釣魚臺,最後的結果也令唐僖宗非常滿意。在唐廷的居中調停下,李克用與朱溫成為了“仁義道德”的楷模藩鎮,安分守己各守本鎮。唐僖宗又一次證明了大唐王朝的的力量與威嚴,興高采烈地正準備率領唐廷從成都返回長安,卻因為一個人的出現,放棄了原定計劃,繼續逗留成都。

這個人,讓唐僖宗徹夜難眠,他索性翻起了各個藩鎮呈遞過來的奏摺,看見那上面每頁都寫滿了歪歪斜斜的“仁義道德”。唐僖宗仔細看了半夜,才從字縫裡看出字來,原來滿本只寫了兩個字:“吃人”。

黃巢死後的大唐王朝:歪歪斜斜“仁義道德”的縫隙裡其實只有兩字


羚羊認為,在黃巢建立的大齊政權覆滅的同時,大唐王朝已經在實質上終結了,此時大唐王朝的地方政權已經全部陷落,落入了平黃滅齊、兵強馬壯、戰功赫赫的新藩鎮節度使手中。

在也沒有一支直屬於唐廷的軍事力量,在也沒有一支效忠於唐廷併為唐廷所用的軍事力量,雖然他們偶爾也會響應一下朝廷的詔令,但那純粹是為了出於利用唐廷的目的,天下藩鎮進入了逐鹿中原的混戰之中,割據自立,爭搶地盤,成為此後二十幾年的遊戲規則,唐廷不過是個擺設而已。

大齊政權走到了末路。

大唐王朝也走到了末路。

那個人的出現,讓唐僖宗看清了這個真相,他是誰呢?

他叫秦宗權。

如果說黃巢是大唐王朝末路的鋪路人,那麼秦宗權就是這條末路的領路人。

黃巢死後的大唐王朝:歪歪斜斜“仁義道德”的縫隙裡其實只有兩字


一開始,沒有人注意到這個叫秦宗權的人,唐僖宗、王重榮、李克用、朱溫、時薄、趙犨等人的注意力都放在了黃巢與尚讓身上,而忽略了秦宗權。

秦宗權被忽略也是有原因的,此前他不過是忠武軍的一個小牙將駐守在許州城中,恰逢軍亂,趁機兵變佔據蔡州。黃巢過境後,秦宗權主動投降加入黃巢軍,此後他一直作為黃巢的爪牙在許蔡兩州之間劫掠殺伐,但始終是一個小角色。

黃巢死後,大唐各軍迴歸本鎮,在這個戰爭的空隙間,秦宗權收攏黃巢殘軍迅速崛起,在短短几月之間其麾下軍隊達十數萬人,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光和元年(885年)二月,秦宗權稱帝,定都蔡州,國號依然為齊,以示承黃巢之統,史稱秦齊政權。(為了方便區分,在後文中統一稱黃巢建立的為黃齊政權)

秦宗權繼承黃巢的“優良”傳統,沒有提出任何政治綱領,如果說黃巢建立的黃齊政權是一個無頭蒼蠅,只會在關中地區四處亂撞的話,那麼秦宗權建立的秦齊政權則是一隻“吃人”的“魔獸”。

它從中原地區四面出擊,它用暴力強拆著唐朝的門第社會,它用鮮血揭開了五代十國的大幕,它用屍骨宣示著叢林法則的殘酷,在這個叢林之中,誰最強壯,誰就是天子,至於“仁義道德”,則淪為被人嘲笑的對象。

黃巢死後的大唐王朝:歪歪斜斜“仁義道德”的縫隙裡其實只有兩字


秦宗權自己坐鎮蔡州(今駐馬店市汝南縣),遣手下七位大將,又稱“七殺”,各自負責一個戰區專營燒殺劫掠之事:

孫儒,負責西路戰區,侵略東都(今河南省洛陽市)、孟州(今河南省孟州市)、陝州(今河南省三門峽市)、虢州(今河南省靈寶市);

張晊,負責北路戰區,侵略汝州(今河南省汝州市)、鄭州(今河南省鄭州市);

盧瑭,負責東路戰區,侵略汴州(今河南省開封市)、宋州(今河南省商丘市);

秦浩,負責南路戰區,侵略襄州(今湖北省襄陽市)、唐州(今南陽市唐河縣)、鄧州(今河南省鄧州市);

秦賢,負責江南戰區,侵略江南東道(治所在今江蘇省蘇州市);

秦宗言(秦宗權的胞弟),負責荊南地區,侵略荊南節度使轄區(治所在今湖北省荊州市);

陳彥,負責淮南戰區,侵略淮南道(治所在今江蘇省揚州市)。

秦齊軍比黃齊軍更加殘暴不仁,北至衛、滑,西及關中,東盡青、齊,南出江、淮,所到之處,屠戮殆盡,焚城燒鎮,鳥獸逃散,人煙斷絕,荊棘遍野。他們不事生產,糧草接濟不上,就用板車收集戰場上的屍體,撒上鹽巴醃漬之後,隨時食用。

秦齊軍不論從士兵到將領的精神都處於極度扭曲狀態,人性淪喪,宛如一直瘋狂的“魔獸”在方圓幾千裡的大地上肆虐,“魔獸”過境後,放眼望去只留下孤零零的一座座城池,好似地獄就在人間。

就是這樣的一隻“魔獸”,使得在成都的唐僖宗,遲遲不敢迴轉長安。

“時黃巢雖平,秦宗權復熾,命將出兵,寇掠鄰道,陳彥侵淮南,秦賢侵江南,秦誥陷襄、唐、鄧,孫儒陷東都、孟、陝、虢,張晊陷汝、鄭,盧瑭攻汴、宋,所至屠翦焚蕩,殆無孑遺。其殘暴又甚於巢,軍行未始轉糧,車載鹽屍以從。
北至衛、滑,西及關輔,東盡青、齊,南出江、淮,州鎮存者僅保一城,極目千里,無復煙火。上將還長安,畏宗權為患。”《資治通鑑•唐紀七十二》

汴州與蔡州鄰近,就連大名鼎鼎的宣武節度使朱溫都不能自保汴州,向天平節度使(治所在鄆州)朱瑄求救,朱瑄聯合自己的兄弟泰寧節度留後(治所在兗州)朱瑾一起出兵救援,集汴兗鄆三州之兵合力,才在合鄉擊退了秦齊軍,保全了汴州。朱溫感謝救命之恩,立馬拜朱瑄為兄,拜朱瑾為弟,三人義結金蘭。

“蔡州節度使秦宗權縱兵四出,侵噬鄰道。天平節度使朱瑄,有眾三萬,從父弟瑾,勇冠軍中。宣武節度使朱全忠為宗權所攻,勢甚窘,求救於瑄,瑄遣瑾將兵救之,敗宗權於合鄉。全忠德之,與瑄約為兄弟。”《資治通鑑•唐紀七十二》

秦宗權能在黃巢之後迅速荼毒中原,雖屬意料之外,但也在情理之中。因為有三大條件,促使了這個“魔獸”的誕生。

"

中和四年(公元884年)六月,當黃巢的首級送到唐僖宗面前時,天下都在歡呼,曾經不可一世的大齊政權坍塌了,似乎唐廷勝利了,似乎力挽了狂瀾,似乎絕處逢生,似乎再次證明了大唐王朝的的力量與威嚴。

但上源驛的一把大火,讓滅齊掃黃的兩大功臣李克用與朱溫結為死敵,李克用一道道奏摺強烈控訴,希望唐僖宗懲處朱溫。

唐僖宗樂見這些藩鎮節帥矛盾加深相互制衡,而自己可以穩坐釣魚臺,最後的結果也令唐僖宗非常滿意。在唐廷的居中調停下,李克用與朱溫成為了“仁義道德”的楷模藩鎮,安分守己各守本鎮。唐僖宗又一次證明了大唐王朝的的力量與威嚴,興高采烈地正準備率領唐廷從成都返回長安,卻因為一個人的出現,放棄了原定計劃,繼續逗留成都。

這個人,讓唐僖宗徹夜難眠,他索性翻起了各個藩鎮呈遞過來的奏摺,看見那上面每頁都寫滿了歪歪斜斜的“仁義道德”。唐僖宗仔細看了半夜,才從字縫裡看出字來,原來滿本只寫了兩個字:“吃人”。

黃巢死後的大唐王朝:歪歪斜斜“仁義道德”的縫隙裡其實只有兩字


羚羊認為,在黃巢建立的大齊政權覆滅的同時,大唐王朝已經在實質上終結了,此時大唐王朝的地方政權已經全部陷落,落入了平黃滅齊、兵強馬壯、戰功赫赫的新藩鎮節度使手中。

在也沒有一支直屬於唐廷的軍事力量,在也沒有一支效忠於唐廷併為唐廷所用的軍事力量,雖然他們偶爾也會響應一下朝廷的詔令,但那純粹是為了出於利用唐廷的目的,天下藩鎮進入了逐鹿中原的混戰之中,割據自立,爭搶地盤,成為此後二十幾年的遊戲規則,唐廷不過是個擺設而已。

大齊政權走到了末路。

大唐王朝也走到了末路。

那個人的出現,讓唐僖宗看清了這個真相,他是誰呢?

他叫秦宗權。

如果說黃巢是大唐王朝末路的鋪路人,那麼秦宗權就是這條末路的領路人。

黃巢死後的大唐王朝:歪歪斜斜“仁義道德”的縫隙裡其實只有兩字


一開始,沒有人注意到這個叫秦宗權的人,唐僖宗、王重榮、李克用、朱溫、時薄、趙犨等人的注意力都放在了黃巢與尚讓身上,而忽略了秦宗權。

秦宗權被忽略也是有原因的,此前他不過是忠武軍的一個小牙將駐守在許州城中,恰逢軍亂,趁機兵變佔據蔡州。黃巢過境後,秦宗權主動投降加入黃巢軍,此後他一直作為黃巢的爪牙在許蔡兩州之間劫掠殺伐,但始終是一個小角色。

黃巢死後,大唐各軍迴歸本鎮,在這個戰爭的空隙間,秦宗權收攏黃巢殘軍迅速崛起,在短短几月之間其麾下軍隊達十數萬人,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光和元年(885年)二月,秦宗權稱帝,定都蔡州,國號依然為齊,以示承黃巢之統,史稱秦齊政權。(為了方便區分,在後文中統一稱黃巢建立的為黃齊政權)

秦宗權繼承黃巢的“優良”傳統,沒有提出任何政治綱領,如果說黃巢建立的黃齊政權是一個無頭蒼蠅,只會在關中地區四處亂撞的話,那麼秦宗權建立的秦齊政權則是一隻“吃人”的“魔獸”。

它從中原地區四面出擊,它用暴力強拆著唐朝的門第社會,它用鮮血揭開了五代十國的大幕,它用屍骨宣示著叢林法則的殘酷,在這個叢林之中,誰最強壯,誰就是天子,至於“仁義道德”,則淪為被人嘲笑的對象。

黃巢死後的大唐王朝:歪歪斜斜“仁義道德”的縫隙裡其實只有兩字


秦宗權自己坐鎮蔡州(今駐馬店市汝南縣),遣手下七位大將,又稱“七殺”,各自負責一個戰區專營燒殺劫掠之事:

孫儒,負責西路戰區,侵略東都(今河南省洛陽市)、孟州(今河南省孟州市)、陝州(今河南省三門峽市)、虢州(今河南省靈寶市);

張晊,負責北路戰區,侵略汝州(今河南省汝州市)、鄭州(今河南省鄭州市);

盧瑭,負責東路戰區,侵略汴州(今河南省開封市)、宋州(今河南省商丘市);

秦浩,負責南路戰區,侵略襄州(今湖北省襄陽市)、唐州(今南陽市唐河縣)、鄧州(今河南省鄧州市);

秦賢,負責江南戰區,侵略江南東道(治所在今江蘇省蘇州市);

秦宗言(秦宗權的胞弟),負責荊南地區,侵略荊南節度使轄區(治所在今湖北省荊州市);

陳彥,負責淮南戰區,侵略淮南道(治所在今江蘇省揚州市)。

秦齊軍比黃齊軍更加殘暴不仁,北至衛、滑,西及關中,東盡青、齊,南出江、淮,所到之處,屠戮殆盡,焚城燒鎮,鳥獸逃散,人煙斷絕,荊棘遍野。他們不事生產,糧草接濟不上,就用板車收集戰場上的屍體,撒上鹽巴醃漬之後,隨時食用。

秦齊軍不論從士兵到將領的精神都處於極度扭曲狀態,人性淪喪,宛如一直瘋狂的“魔獸”在方圓幾千裡的大地上肆虐,“魔獸”過境後,放眼望去只留下孤零零的一座座城池,好似地獄就在人間。

就是這樣的一隻“魔獸”,使得在成都的唐僖宗,遲遲不敢迴轉長安。

“時黃巢雖平,秦宗權復熾,命將出兵,寇掠鄰道,陳彥侵淮南,秦賢侵江南,秦誥陷襄、唐、鄧,孫儒陷東都、孟、陝、虢,張晊陷汝、鄭,盧瑭攻汴、宋,所至屠翦焚蕩,殆無孑遺。其殘暴又甚於巢,軍行未始轉糧,車載鹽屍以從。
北至衛、滑,西及關輔,東盡青、齊,南出江、淮,州鎮存者僅保一城,極目千里,無復煙火。上將還長安,畏宗權為患。”《資治通鑑•唐紀七十二》

汴州與蔡州鄰近,就連大名鼎鼎的宣武節度使朱溫都不能自保汴州,向天平節度使(治所在鄆州)朱瑄求救,朱瑄聯合自己的兄弟泰寧節度留後(治所在兗州)朱瑾一起出兵救援,集汴兗鄆三州之兵合力,才在合鄉擊退了秦齊軍,保全了汴州。朱溫感謝救命之恩,立馬拜朱瑄為兄,拜朱瑾為弟,三人義結金蘭。

“蔡州節度使秦宗權縱兵四出,侵噬鄰道。天平節度使朱瑄,有眾三萬,從父弟瑾,勇冠軍中。宣武節度使朱全忠為宗權所攻,勢甚窘,求救於瑄,瑄遣瑾將兵救之,敗宗權於合鄉。全忠德之,與瑄約為兄弟。”《資治通鑑•唐紀七十二》

秦宗權能在黃巢之後迅速荼毒中原,雖屬意料之外,但也在情理之中。因為有三大條件,促使了這個“魔獸”的誕生。

黃巢死後的大唐王朝:歪歪斜斜“仁義道德”的縫隙裡其實只有兩字



一、黃巢的餘暉

秦宗權沒有提出任何政治綱領,但他扛起了大齊的旗幟,並宣示天下,他是黃巢的繼任者,這一下他的名分確立了,雖然不合法,卻十分有效。

唐廷及天下藩鎮合力剿滅黃巢,花了整整九年,其時間之長,深入人心;

而且黃巢從北到南,從東到西,戰火燃及千里,其空間之廣,深入人心;

最終黃巢在狼虎谷被誅殺,他的軍隊四散而逃,其覆滅之實,深入人心。

"

中和四年(公元884年)六月,當黃巢的首級送到唐僖宗面前時,天下都在歡呼,曾經不可一世的大齊政權坍塌了,似乎唐廷勝利了,似乎力挽了狂瀾,似乎絕處逢生,似乎再次證明了大唐王朝的的力量與威嚴。

但上源驛的一把大火,讓滅齊掃黃的兩大功臣李克用與朱溫結為死敵,李克用一道道奏摺強烈控訴,希望唐僖宗懲處朱溫。

唐僖宗樂見這些藩鎮節帥矛盾加深相互制衡,而自己可以穩坐釣魚臺,最後的結果也令唐僖宗非常滿意。在唐廷的居中調停下,李克用與朱溫成為了“仁義道德”的楷模藩鎮,安分守己各守本鎮。唐僖宗又一次證明了大唐王朝的的力量與威嚴,興高采烈地正準備率領唐廷從成都返回長安,卻因為一個人的出現,放棄了原定計劃,繼續逗留成都。

這個人,讓唐僖宗徹夜難眠,他索性翻起了各個藩鎮呈遞過來的奏摺,看見那上面每頁都寫滿了歪歪斜斜的“仁義道德”。唐僖宗仔細看了半夜,才從字縫裡看出字來,原來滿本只寫了兩個字:“吃人”。

黃巢死後的大唐王朝:歪歪斜斜“仁義道德”的縫隙裡其實只有兩字


羚羊認為,在黃巢建立的大齊政權覆滅的同時,大唐王朝已經在實質上終結了,此時大唐王朝的地方政權已經全部陷落,落入了平黃滅齊、兵強馬壯、戰功赫赫的新藩鎮節度使手中。

在也沒有一支直屬於唐廷的軍事力量,在也沒有一支效忠於唐廷併為唐廷所用的軍事力量,雖然他們偶爾也會響應一下朝廷的詔令,但那純粹是為了出於利用唐廷的目的,天下藩鎮進入了逐鹿中原的混戰之中,割據自立,爭搶地盤,成為此後二十幾年的遊戲規則,唐廷不過是個擺設而已。

大齊政權走到了末路。

大唐王朝也走到了末路。

那個人的出現,讓唐僖宗看清了這個真相,他是誰呢?

他叫秦宗權。

如果說黃巢是大唐王朝末路的鋪路人,那麼秦宗權就是這條末路的領路人。

黃巢死後的大唐王朝:歪歪斜斜“仁義道德”的縫隙裡其實只有兩字


一開始,沒有人注意到這個叫秦宗權的人,唐僖宗、王重榮、李克用、朱溫、時薄、趙犨等人的注意力都放在了黃巢與尚讓身上,而忽略了秦宗權。

秦宗權被忽略也是有原因的,此前他不過是忠武軍的一個小牙將駐守在許州城中,恰逢軍亂,趁機兵變佔據蔡州。黃巢過境後,秦宗權主動投降加入黃巢軍,此後他一直作為黃巢的爪牙在許蔡兩州之間劫掠殺伐,但始終是一個小角色。

黃巢死後,大唐各軍迴歸本鎮,在這個戰爭的空隙間,秦宗權收攏黃巢殘軍迅速崛起,在短短几月之間其麾下軍隊達十數萬人,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光和元年(885年)二月,秦宗權稱帝,定都蔡州,國號依然為齊,以示承黃巢之統,史稱秦齊政權。(為了方便區分,在後文中統一稱黃巢建立的為黃齊政權)

秦宗權繼承黃巢的“優良”傳統,沒有提出任何政治綱領,如果說黃巢建立的黃齊政權是一個無頭蒼蠅,只會在關中地區四處亂撞的話,那麼秦宗權建立的秦齊政權則是一隻“吃人”的“魔獸”。

它從中原地區四面出擊,它用暴力強拆著唐朝的門第社會,它用鮮血揭開了五代十國的大幕,它用屍骨宣示著叢林法則的殘酷,在這個叢林之中,誰最強壯,誰就是天子,至於“仁義道德”,則淪為被人嘲笑的對象。

黃巢死後的大唐王朝:歪歪斜斜“仁義道德”的縫隙裡其實只有兩字


秦宗權自己坐鎮蔡州(今駐馬店市汝南縣),遣手下七位大將,又稱“七殺”,各自負責一個戰區專營燒殺劫掠之事:

孫儒,負責西路戰區,侵略東都(今河南省洛陽市)、孟州(今河南省孟州市)、陝州(今河南省三門峽市)、虢州(今河南省靈寶市);

張晊,負責北路戰區,侵略汝州(今河南省汝州市)、鄭州(今河南省鄭州市);

盧瑭,負責東路戰區,侵略汴州(今河南省開封市)、宋州(今河南省商丘市);

秦浩,負責南路戰區,侵略襄州(今湖北省襄陽市)、唐州(今南陽市唐河縣)、鄧州(今河南省鄧州市);

秦賢,負責江南戰區,侵略江南東道(治所在今江蘇省蘇州市);

秦宗言(秦宗權的胞弟),負責荊南地區,侵略荊南節度使轄區(治所在今湖北省荊州市);

陳彥,負責淮南戰區,侵略淮南道(治所在今江蘇省揚州市)。

秦齊軍比黃齊軍更加殘暴不仁,北至衛、滑,西及關中,東盡青、齊,南出江、淮,所到之處,屠戮殆盡,焚城燒鎮,鳥獸逃散,人煙斷絕,荊棘遍野。他們不事生產,糧草接濟不上,就用板車收集戰場上的屍體,撒上鹽巴醃漬之後,隨時食用。

秦齊軍不論從士兵到將領的精神都處於極度扭曲狀態,人性淪喪,宛如一直瘋狂的“魔獸”在方圓幾千裡的大地上肆虐,“魔獸”過境後,放眼望去只留下孤零零的一座座城池,好似地獄就在人間。

就是這樣的一隻“魔獸”,使得在成都的唐僖宗,遲遲不敢迴轉長安。

“時黃巢雖平,秦宗權復熾,命將出兵,寇掠鄰道,陳彥侵淮南,秦賢侵江南,秦誥陷襄、唐、鄧,孫儒陷東都、孟、陝、虢,張晊陷汝、鄭,盧瑭攻汴、宋,所至屠翦焚蕩,殆無孑遺。其殘暴又甚於巢,軍行未始轉糧,車載鹽屍以從。
北至衛、滑,西及關輔,東盡青、齊,南出江、淮,州鎮存者僅保一城,極目千里,無復煙火。上將還長安,畏宗權為患。”《資治通鑑•唐紀七十二》

汴州與蔡州鄰近,就連大名鼎鼎的宣武節度使朱溫都不能自保汴州,向天平節度使(治所在鄆州)朱瑄求救,朱瑄聯合自己的兄弟泰寧節度留後(治所在兗州)朱瑾一起出兵救援,集汴兗鄆三州之兵合力,才在合鄉擊退了秦齊軍,保全了汴州。朱溫感謝救命之恩,立馬拜朱瑄為兄,拜朱瑾為弟,三人義結金蘭。

“蔡州節度使秦宗權縱兵四出,侵噬鄰道。天平節度使朱瑄,有眾三萬,從父弟瑾,勇冠軍中。宣武節度使朱全忠為宗權所攻,勢甚窘,求救於瑄,瑄遣瑾將兵救之,敗宗權於合鄉。全忠德之,與瑄約為兄弟。”《資治通鑑•唐紀七十二》

秦宗權能在黃巢之後迅速荼毒中原,雖屬意料之外,但也在情理之中。因為有三大條件,促使了這個“魔獸”的誕生。

黃巢死後的大唐王朝:歪歪斜斜“仁義道德”的縫隙裡其實只有兩字



一、黃巢的餘暉

秦宗權沒有提出任何政治綱領,但他扛起了大齊的旗幟,並宣示天下,他是黃巢的繼任者,這一下他的名分確立了,雖然不合法,卻十分有效。

唐廷及天下藩鎮合力剿滅黃巢,花了整整九年,其時間之長,深入人心;

而且黃巢從北到南,從東到西,戰火燃及千里,其空間之廣,深入人心;

最終黃巢在狼虎谷被誅殺,他的軍隊四散而逃,其覆滅之實,深入人心。

黃巢死後的大唐王朝:歪歪斜斜“仁義道德”的縫隙裡其實只有兩字

黃巢行軍路線


這個時候,突然一個人宣稱他是黃巢的繼任者,並扛起了黃巢的大旗,還帶著黃巢曾經的軍隊,重新捲土而來,天下人的反應會是什麼呢?

因為有黃巢造成的條件反射在,繃緊的神經,早已舒緩,如今危險再度來臨,大多數人的應激反應,不會選擇去搏鬥,而是會選擇逃跑,人們的恐懼,助長了“魔獸”的氣焰,而“魔獸”的日益壯大,會使人們更加恐懼,於是中原陷入了惡性循環之中,但“魔獸”卻因此勢力滔天。


二、唐僖宗的逃避

黃巢覆滅之後,唐僖宗依然在逃避,長期逗留成都偏安一隅,遲遲不願意迴轉長安。

唐僖宗沒有及時迴轉長安,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唐廷傳遞詔令耗時耗力,諸藩鎮難以協同作戰,無法形成合力剿滅秦宗權,給秦宗權崛起創造了有利的條件,這是其一。

"

中和四年(公元884年)六月,當黃巢的首級送到唐僖宗面前時,天下都在歡呼,曾經不可一世的大齊政權坍塌了,似乎唐廷勝利了,似乎力挽了狂瀾,似乎絕處逢生,似乎再次證明了大唐王朝的的力量與威嚴。

但上源驛的一把大火,讓滅齊掃黃的兩大功臣李克用與朱溫結為死敵,李克用一道道奏摺強烈控訴,希望唐僖宗懲處朱溫。

唐僖宗樂見這些藩鎮節帥矛盾加深相互制衡,而自己可以穩坐釣魚臺,最後的結果也令唐僖宗非常滿意。在唐廷的居中調停下,李克用與朱溫成為了“仁義道德”的楷模藩鎮,安分守己各守本鎮。唐僖宗又一次證明了大唐王朝的的力量與威嚴,興高采烈地正準備率領唐廷從成都返回長安,卻因為一個人的出現,放棄了原定計劃,繼續逗留成都。

這個人,讓唐僖宗徹夜難眠,他索性翻起了各個藩鎮呈遞過來的奏摺,看見那上面每頁都寫滿了歪歪斜斜的“仁義道德”。唐僖宗仔細看了半夜,才從字縫裡看出字來,原來滿本只寫了兩個字:“吃人”。

黃巢死後的大唐王朝:歪歪斜斜“仁義道德”的縫隙裡其實只有兩字


羚羊認為,在黃巢建立的大齊政權覆滅的同時,大唐王朝已經在實質上終結了,此時大唐王朝的地方政權已經全部陷落,落入了平黃滅齊、兵強馬壯、戰功赫赫的新藩鎮節度使手中。

在也沒有一支直屬於唐廷的軍事力量,在也沒有一支效忠於唐廷併為唐廷所用的軍事力量,雖然他們偶爾也會響應一下朝廷的詔令,但那純粹是為了出於利用唐廷的目的,天下藩鎮進入了逐鹿中原的混戰之中,割據自立,爭搶地盤,成為此後二十幾年的遊戲規則,唐廷不過是個擺設而已。

大齊政權走到了末路。

大唐王朝也走到了末路。

那個人的出現,讓唐僖宗看清了這個真相,他是誰呢?

他叫秦宗權。

如果說黃巢是大唐王朝末路的鋪路人,那麼秦宗權就是這條末路的領路人。

黃巢死後的大唐王朝:歪歪斜斜“仁義道德”的縫隙裡其實只有兩字


一開始,沒有人注意到這個叫秦宗權的人,唐僖宗、王重榮、李克用、朱溫、時薄、趙犨等人的注意力都放在了黃巢與尚讓身上,而忽略了秦宗權。

秦宗權被忽略也是有原因的,此前他不過是忠武軍的一個小牙將駐守在許州城中,恰逢軍亂,趁機兵變佔據蔡州。黃巢過境後,秦宗權主動投降加入黃巢軍,此後他一直作為黃巢的爪牙在許蔡兩州之間劫掠殺伐,但始終是一個小角色。

黃巢死後,大唐各軍迴歸本鎮,在這個戰爭的空隙間,秦宗權收攏黃巢殘軍迅速崛起,在短短几月之間其麾下軍隊達十數萬人,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光和元年(885年)二月,秦宗權稱帝,定都蔡州,國號依然為齊,以示承黃巢之統,史稱秦齊政權。(為了方便區分,在後文中統一稱黃巢建立的為黃齊政權)

秦宗權繼承黃巢的“優良”傳統,沒有提出任何政治綱領,如果說黃巢建立的黃齊政權是一個無頭蒼蠅,只會在關中地區四處亂撞的話,那麼秦宗權建立的秦齊政權則是一隻“吃人”的“魔獸”。

它從中原地區四面出擊,它用暴力強拆著唐朝的門第社會,它用鮮血揭開了五代十國的大幕,它用屍骨宣示著叢林法則的殘酷,在這個叢林之中,誰最強壯,誰就是天子,至於“仁義道德”,則淪為被人嘲笑的對象。

黃巢死後的大唐王朝:歪歪斜斜“仁義道德”的縫隙裡其實只有兩字


秦宗權自己坐鎮蔡州(今駐馬店市汝南縣),遣手下七位大將,又稱“七殺”,各自負責一個戰區專營燒殺劫掠之事:

孫儒,負責西路戰區,侵略東都(今河南省洛陽市)、孟州(今河南省孟州市)、陝州(今河南省三門峽市)、虢州(今河南省靈寶市);

張晊,負責北路戰區,侵略汝州(今河南省汝州市)、鄭州(今河南省鄭州市);

盧瑭,負責東路戰區,侵略汴州(今河南省開封市)、宋州(今河南省商丘市);

秦浩,負責南路戰區,侵略襄州(今湖北省襄陽市)、唐州(今南陽市唐河縣)、鄧州(今河南省鄧州市);

秦賢,負責江南戰區,侵略江南東道(治所在今江蘇省蘇州市);

秦宗言(秦宗權的胞弟),負責荊南地區,侵略荊南節度使轄區(治所在今湖北省荊州市);

陳彥,負責淮南戰區,侵略淮南道(治所在今江蘇省揚州市)。

秦齊軍比黃齊軍更加殘暴不仁,北至衛、滑,西及關中,東盡青、齊,南出江、淮,所到之處,屠戮殆盡,焚城燒鎮,鳥獸逃散,人煙斷絕,荊棘遍野。他們不事生產,糧草接濟不上,就用板車收集戰場上的屍體,撒上鹽巴醃漬之後,隨時食用。

秦齊軍不論從士兵到將領的精神都處於極度扭曲狀態,人性淪喪,宛如一直瘋狂的“魔獸”在方圓幾千裡的大地上肆虐,“魔獸”過境後,放眼望去只留下孤零零的一座座城池,好似地獄就在人間。

就是這樣的一隻“魔獸”,使得在成都的唐僖宗,遲遲不敢迴轉長安。

“時黃巢雖平,秦宗權復熾,命將出兵,寇掠鄰道,陳彥侵淮南,秦賢侵江南,秦誥陷襄、唐、鄧,孫儒陷東都、孟、陝、虢,張晊陷汝、鄭,盧瑭攻汴、宋,所至屠翦焚蕩,殆無孑遺。其殘暴又甚於巢,軍行未始轉糧,車載鹽屍以從。
北至衛、滑,西及關輔,東盡青、齊,南出江、淮,州鎮存者僅保一城,極目千里,無復煙火。上將還長安,畏宗權為患。”《資治通鑑•唐紀七十二》

汴州與蔡州鄰近,就連大名鼎鼎的宣武節度使朱溫都不能自保汴州,向天平節度使(治所在鄆州)朱瑄求救,朱瑄聯合自己的兄弟泰寧節度留後(治所在兗州)朱瑾一起出兵救援,集汴兗鄆三州之兵合力,才在合鄉擊退了秦齊軍,保全了汴州。朱溫感謝救命之恩,立馬拜朱瑄為兄,拜朱瑾為弟,三人義結金蘭。

“蔡州節度使秦宗權縱兵四出,侵噬鄰道。天平節度使朱瑄,有眾三萬,從父弟瑾,勇冠軍中。宣武節度使朱全忠為宗權所攻,勢甚窘,求救於瑄,瑄遣瑾將兵救之,敗宗權於合鄉。全忠德之,與瑄約為兄弟。”《資治通鑑•唐紀七十二》

秦宗權能在黃巢之後迅速荼毒中原,雖屬意料之外,但也在情理之中。因為有三大條件,促使了這個“魔獸”的誕生。

黃巢死後的大唐王朝:歪歪斜斜“仁義道德”的縫隙裡其實只有兩字



一、黃巢的餘暉

秦宗權沒有提出任何政治綱領,但他扛起了大齊的旗幟,並宣示天下,他是黃巢的繼任者,這一下他的名分確立了,雖然不合法,卻十分有效。

唐廷及天下藩鎮合力剿滅黃巢,花了整整九年,其時間之長,深入人心;

而且黃巢從北到南,從東到西,戰火燃及千里,其空間之廣,深入人心;

最終黃巢在狼虎谷被誅殺,他的軍隊四散而逃,其覆滅之實,深入人心。

黃巢死後的大唐王朝:歪歪斜斜“仁義道德”的縫隙裡其實只有兩字

黃巢行軍路線


這個時候,突然一個人宣稱他是黃巢的繼任者,並扛起了黃巢的大旗,還帶著黃巢曾經的軍隊,重新捲土而來,天下人的反應會是什麼呢?

因為有黃巢造成的條件反射在,繃緊的神經,早已舒緩,如今危險再度來臨,大多數人的應激反應,不會選擇去搏鬥,而是會選擇逃跑,人們的恐懼,助長了“魔獸”的氣焰,而“魔獸”的日益壯大,會使人們更加恐懼,於是中原陷入了惡性循環之中,但“魔獸”卻因此勢力滔天。


二、唐僖宗的逃避

黃巢覆滅之後,唐僖宗依然在逃避,長期逗留成都偏安一隅,遲遲不願意迴轉長安。

唐僖宗沒有及時迴轉長安,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唐廷傳遞詔令耗時耗力,諸藩鎮難以協同作戰,無法形成合力剿滅秦宗權,給秦宗權崛起創造了有利的條件,這是其一。

黃巢死後的大唐王朝:歪歪斜斜“仁義道德”的縫隙裡其實只有兩字


由於唐僖宗沒有及時迴轉長安,致使關中地區長期斷壁殘垣,雜草叢生,人口流失嚴重,使得秦宗權失去了來自關中地區居高臨下的壓制,給秦宗權崛起創造了有利的條件,這是其二。

此外,經濟決定上層建築,關中地區的破壞與疲敝、虛弱,使得唐廷政治影響力遭受重創,也使得長安成為了此後唐僖宗、唐昭宗的泥潭,唐亡之後,長安再也沒有成為過京師。


三、上源驛的結仇

上源驛之戰,輕狂的李克用小覷了朱溫,草率的朱溫低估了李克用,兩人都受到了衝動的懲罰,天下藩鎮之中最強的兩大節帥成為了死敵,從而使得唐末及五代十國的進程變得十分複雜、凶險和艱難(預知上源驛之戰詳情,請看羚羊往期精彩文章歷史上有哪些神轉折的故事:上源驛的一把火,改變了整個五代十國

我們試想一下,假使朱溫與李克用沒有迅速結仇,天下局勢可能會是另外一番景象。因為此時的朱溫與李克用,分別地處汴州與太原,並不接壤,周圍還有諸多藩鎮圍繞,做戰略緩衝。按照正常情況,兩人勢力發展會採取“遠交近攻”的戰略,先逐步整合自身周圍的小勢力,然後才會短兵相接。

就好比當年的曹操和袁紹,袁紹清除河北勢力、曹操橫掃河南勢力之後,袁紹才與曹操爭霸。大勢力爭霸,有一個好處,不管是誰勝出,時間不會很長,天下也不會遭受太多的紛亂之苦。

"

中和四年(公元884年)六月,當黃巢的首級送到唐僖宗面前時,天下都在歡呼,曾經不可一世的大齊政權坍塌了,似乎唐廷勝利了,似乎力挽了狂瀾,似乎絕處逢生,似乎再次證明了大唐王朝的的力量與威嚴。

但上源驛的一把大火,讓滅齊掃黃的兩大功臣李克用與朱溫結為死敵,李克用一道道奏摺強烈控訴,希望唐僖宗懲處朱溫。

唐僖宗樂見這些藩鎮節帥矛盾加深相互制衡,而自己可以穩坐釣魚臺,最後的結果也令唐僖宗非常滿意。在唐廷的居中調停下,李克用與朱溫成為了“仁義道德”的楷模藩鎮,安分守己各守本鎮。唐僖宗又一次證明了大唐王朝的的力量與威嚴,興高采烈地正準備率領唐廷從成都返回長安,卻因為一個人的出現,放棄了原定計劃,繼續逗留成都。

這個人,讓唐僖宗徹夜難眠,他索性翻起了各個藩鎮呈遞過來的奏摺,看見那上面每頁都寫滿了歪歪斜斜的“仁義道德”。唐僖宗仔細看了半夜,才從字縫裡看出字來,原來滿本只寫了兩個字:“吃人”。

黃巢死後的大唐王朝:歪歪斜斜“仁義道德”的縫隙裡其實只有兩字


羚羊認為,在黃巢建立的大齊政權覆滅的同時,大唐王朝已經在實質上終結了,此時大唐王朝的地方政權已經全部陷落,落入了平黃滅齊、兵強馬壯、戰功赫赫的新藩鎮節度使手中。

在也沒有一支直屬於唐廷的軍事力量,在也沒有一支效忠於唐廷併為唐廷所用的軍事力量,雖然他們偶爾也會響應一下朝廷的詔令,但那純粹是為了出於利用唐廷的目的,天下藩鎮進入了逐鹿中原的混戰之中,割據自立,爭搶地盤,成為此後二十幾年的遊戲規則,唐廷不過是個擺設而已。

大齊政權走到了末路。

大唐王朝也走到了末路。

那個人的出現,讓唐僖宗看清了這個真相,他是誰呢?

他叫秦宗權。

如果說黃巢是大唐王朝末路的鋪路人,那麼秦宗權就是這條末路的領路人。

黃巢死後的大唐王朝:歪歪斜斜“仁義道德”的縫隙裡其實只有兩字


一開始,沒有人注意到這個叫秦宗權的人,唐僖宗、王重榮、李克用、朱溫、時薄、趙犨等人的注意力都放在了黃巢與尚讓身上,而忽略了秦宗權。

秦宗權被忽略也是有原因的,此前他不過是忠武軍的一個小牙將駐守在許州城中,恰逢軍亂,趁機兵變佔據蔡州。黃巢過境後,秦宗權主動投降加入黃巢軍,此後他一直作為黃巢的爪牙在許蔡兩州之間劫掠殺伐,但始終是一個小角色。

黃巢死後,大唐各軍迴歸本鎮,在這個戰爭的空隙間,秦宗權收攏黃巢殘軍迅速崛起,在短短几月之間其麾下軍隊達十數萬人,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光和元年(885年)二月,秦宗權稱帝,定都蔡州,國號依然為齊,以示承黃巢之統,史稱秦齊政權。(為了方便區分,在後文中統一稱黃巢建立的為黃齊政權)

秦宗權繼承黃巢的“優良”傳統,沒有提出任何政治綱領,如果說黃巢建立的黃齊政權是一個無頭蒼蠅,只會在關中地區四處亂撞的話,那麼秦宗權建立的秦齊政權則是一隻“吃人”的“魔獸”。

它從中原地區四面出擊,它用暴力強拆著唐朝的門第社會,它用鮮血揭開了五代十國的大幕,它用屍骨宣示著叢林法則的殘酷,在這個叢林之中,誰最強壯,誰就是天子,至於“仁義道德”,則淪為被人嘲笑的對象。

黃巢死後的大唐王朝:歪歪斜斜“仁義道德”的縫隙裡其實只有兩字


秦宗權自己坐鎮蔡州(今駐馬店市汝南縣),遣手下七位大將,又稱“七殺”,各自負責一個戰區專營燒殺劫掠之事:

孫儒,負責西路戰區,侵略東都(今河南省洛陽市)、孟州(今河南省孟州市)、陝州(今河南省三門峽市)、虢州(今河南省靈寶市);

張晊,負責北路戰區,侵略汝州(今河南省汝州市)、鄭州(今河南省鄭州市);

盧瑭,負責東路戰區,侵略汴州(今河南省開封市)、宋州(今河南省商丘市);

秦浩,負責南路戰區,侵略襄州(今湖北省襄陽市)、唐州(今南陽市唐河縣)、鄧州(今河南省鄧州市);

秦賢,負責江南戰區,侵略江南東道(治所在今江蘇省蘇州市);

秦宗言(秦宗權的胞弟),負責荊南地區,侵略荊南節度使轄區(治所在今湖北省荊州市);

陳彥,負責淮南戰區,侵略淮南道(治所在今江蘇省揚州市)。

秦齊軍比黃齊軍更加殘暴不仁,北至衛、滑,西及關中,東盡青、齊,南出江、淮,所到之處,屠戮殆盡,焚城燒鎮,鳥獸逃散,人煙斷絕,荊棘遍野。他們不事生產,糧草接濟不上,就用板車收集戰場上的屍體,撒上鹽巴醃漬之後,隨時食用。

秦齊軍不論從士兵到將領的精神都處於極度扭曲狀態,人性淪喪,宛如一直瘋狂的“魔獸”在方圓幾千裡的大地上肆虐,“魔獸”過境後,放眼望去只留下孤零零的一座座城池,好似地獄就在人間。

就是這樣的一隻“魔獸”,使得在成都的唐僖宗,遲遲不敢迴轉長安。

“時黃巢雖平,秦宗權復熾,命將出兵,寇掠鄰道,陳彥侵淮南,秦賢侵江南,秦誥陷襄、唐、鄧,孫儒陷東都、孟、陝、虢,張晊陷汝、鄭,盧瑭攻汴、宋,所至屠翦焚蕩,殆無孑遺。其殘暴又甚於巢,軍行未始轉糧,車載鹽屍以從。
北至衛、滑,西及關輔,東盡青、齊,南出江、淮,州鎮存者僅保一城,極目千里,無復煙火。上將還長安,畏宗權為患。”《資治通鑑•唐紀七十二》

汴州與蔡州鄰近,就連大名鼎鼎的宣武節度使朱溫都不能自保汴州,向天平節度使(治所在鄆州)朱瑄求救,朱瑄聯合自己的兄弟泰寧節度留後(治所在兗州)朱瑾一起出兵救援,集汴兗鄆三州之兵合力,才在合鄉擊退了秦齊軍,保全了汴州。朱溫感謝救命之恩,立馬拜朱瑄為兄,拜朱瑾為弟,三人義結金蘭。

“蔡州節度使秦宗權縱兵四出,侵噬鄰道。天平節度使朱瑄,有眾三萬,從父弟瑾,勇冠軍中。宣武節度使朱全忠為宗權所攻,勢甚窘,求救於瑄,瑄遣瑾將兵救之,敗宗權於合鄉。全忠德之,與瑄約為兄弟。”《資治通鑑•唐紀七十二》

秦宗權能在黃巢之後迅速荼毒中原,雖屬意料之外,但也在情理之中。因為有三大條件,促使了這個“魔獸”的誕生。

黃巢死後的大唐王朝:歪歪斜斜“仁義道德”的縫隙裡其實只有兩字



一、黃巢的餘暉

秦宗權沒有提出任何政治綱領,但他扛起了大齊的旗幟,並宣示天下,他是黃巢的繼任者,這一下他的名分確立了,雖然不合法,卻十分有效。

唐廷及天下藩鎮合力剿滅黃巢,花了整整九年,其時間之長,深入人心;

而且黃巢從北到南,從東到西,戰火燃及千里,其空間之廣,深入人心;

最終黃巢在狼虎谷被誅殺,他的軍隊四散而逃,其覆滅之實,深入人心。

黃巢死後的大唐王朝:歪歪斜斜“仁義道德”的縫隙裡其實只有兩字

黃巢行軍路線


這個時候,突然一個人宣稱他是黃巢的繼任者,並扛起了黃巢的大旗,還帶著黃巢曾經的軍隊,重新捲土而來,天下人的反應會是什麼呢?

因為有黃巢造成的條件反射在,繃緊的神經,早已舒緩,如今危險再度來臨,大多數人的應激反應,不會選擇去搏鬥,而是會選擇逃跑,人們的恐懼,助長了“魔獸”的氣焰,而“魔獸”的日益壯大,會使人們更加恐懼,於是中原陷入了惡性循環之中,但“魔獸”卻因此勢力滔天。


二、唐僖宗的逃避

黃巢覆滅之後,唐僖宗依然在逃避,長期逗留成都偏安一隅,遲遲不願意迴轉長安。

唐僖宗沒有及時迴轉長安,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唐廷傳遞詔令耗時耗力,諸藩鎮難以協同作戰,無法形成合力剿滅秦宗權,給秦宗權崛起創造了有利的條件,這是其一。

黃巢死後的大唐王朝:歪歪斜斜“仁義道德”的縫隙裡其實只有兩字


由於唐僖宗沒有及時迴轉長安,致使關中地區長期斷壁殘垣,雜草叢生,人口流失嚴重,使得秦宗權失去了來自關中地區居高臨下的壓制,給秦宗權崛起創造了有利的條件,這是其二。

此外,經濟決定上層建築,關中地區的破壞與疲敝、虛弱,使得唐廷政治影響力遭受重創,也使得長安成為了此後唐僖宗、唐昭宗的泥潭,唐亡之後,長安再也沒有成為過京師。


三、上源驛的結仇

上源驛之戰,輕狂的李克用小覷了朱溫,草率的朱溫低估了李克用,兩人都受到了衝動的懲罰,天下藩鎮之中最強的兩大節帥成為了死敵,從而使得唐末及五代十國的進程變得十分複雜、凶險和艱難(預知上源驛之戰詳情,請看羚羊往期精彩文章歷史上有哪些神轉折的故事:上源驛的一把火,改變了整個五代十國

我們試想一下,假使朱溫與李克用沒有迅速結仇,天下局勢可能會是另外一番景象。因為此時的朱溫與李克用,分別地處汴州與太原,並不接壤,周圍還有諸多藩鎮圍繞,做戰略緩衝。按照正常情況,兩人勢力發展會採取“遠交近攻”的戰略,先逐步整合自身周圍的小勢力,然後才會短兵相接。

就好比當年的曹操和袁紹,袁紹清除河北勢力、曹操橫掃河南勢力之後,袁紹才與曹操爭霸。大勢力爭霸,有一個好處,不管是誰勝出,時間不會很長,天下也不會遭受太多的紛亂之苦。

黃巢死後的大唐王朝:歪歪斜斜“仁義道德”的縫隙裡其實只有兩字


但朱溫與李克用由於過早的結仇,而使得雙方互相掣肘,無暇他顧,誰都無法完全整合周圍的小勢力,使得爭霸時間拉長,唐末及五代十國的社會飽受長期紛亂之苦。

秦宗權的崛起,正好在朱溫與李克用結仇之後,蔡州距離汴州不遠,所以出於自身戰略發展需要,朱溫一定要剿滅秦宗權。朱溫也是諸藩鎮之中最早也是最賣力防止秦宗權崛起的人,但即使以朱溫之強也無法單獨對抗秦宗權,最後只能依靠鄆州與兗州的外援,得以自保。

假使朱溫與李克用沒有結仇,李克用肯定會率沙陀鐵騎南下救援朱溫,與他一起剿滅秦宗權,好比當年在剿滅黃巢的戰役中朱李二人的合作一般。朱溫與李克用聯手,秦宗權即使不被剿滅,也不會崛起地如此之快。可惜,歷史沒有如果,時人稱之為天下軍力最強的李克用並沒有南下救援中原,他樂見朱溫之敗。

李克用的袖手旁觀,朱溫的無奈自保,天下藩鎮之中最強的兩大節帥的態度與境遇產生了連鎖反應,其他藩鎮紛紛閉關自守,致使秦宗權做大做強,最終促成了這一隻“魔獸”肆虐中原、赤地千里。

"

中和四年(公元884年)六月,當黃巢的首級送到唐僖宗面前時,天下都在歡呼,曾經不可一世的大齊政權坍塌了,似乎唐廷勝利了,似乎力挽了狂瀾,似乎絕處逢生,似乎再次證明了大唐王朝的的力量與威嚴。

但上源驛的一把大火,讓滅齊掃黃的兩大功臣李克用與朱溫結為死敵,李克用一道道奏摺強烈控訴,希望唐僖宗懲處朱溫。

唐僖宗樂見這些藩鎮節帥矛盾加深相互制衡,而自己可以穩坐釣魚臺,最後的結果也令唐僖宗非常滿意。在唐廷的居中調停下,李克用與朱溫成為了“仁義道德”的楷模藩鎮,安分守己各守本鎮。唐僖宗又一次證明了大唐王朝的的力量與威嚴,興高采烈地正準備率領唐廷從成都返回長安,卻因為一個人的出現,放棄了原定計劃,繼續逗留成都。

這個人,讓唐僖宗徹夜難眠,他索性翻起了各個藩鎮呈遞過來的奏摺,看見那上面每頁都寫滿了歪歪斜斜的“仁義道德”。唐僖宗仔細看了半夜,才從字縫裡看出字來,原來滿本只寫了兩個字:“吃人”。

黃巢死後的大唐王朝:歪歪斜斜“仁義道德”的縫隙裡其實只有兩字


羚羊認為,在黃巢建立的大齊政權覆滅的同時,大唐王朝已經在實質上終結了,此時大唐王朝的地方政權已經全部陷落,落入了平黃滅齊、兵強馬壯、戰功赫赫的新藩鎮節度使手中。

在也沒有一支直屬於唐廷的軍事力量,在也沒有一支效忠於唐廷併為唐廷所用的軍事力量,雖然他們偶爾也會響應一下朝廷的詔令,但那純粹是為了出於利用唐廷的目的,天下藩鎮進入了逐鹿中原的混戰之中,割據自立,爭搶地盤,成為此後二十幾年的遊戲規則,唐廷不過是個擺設而已。

大齊政權走到了末路。

大唐王朝也走到了末路。

那個人的出現,讓唐僖宗看清了這個真相,他是誰呢?

他叫秦宗權。

如果說黃巢是大唐王朝末路的鋪路人,那麼秦宗權就是這條末路的領路人。

黃巢死後的大唐王朝:歪歪斜斜“仁義道德”的縫隙裡其實只有兩字


一開始,沒有人注意到這個叫秦宗權的人,唐僖宗、王重榮、李克用、朱溫、時薄、趙犨等人的注意力都放在了黃巢與尚讓身上,而忽略了秦宗權。

秦宗權被忽略也是有原因的,此前他不過是忠武軍的一個小牙將駐守在許州城中,恰逢軍亂,趁機兵變佔據蔡州。黃巢過境後,秦宗權主動投降加入黃巢軍,此後他一直作為黃巢的爪牙在許蔡兩州之間劫掠殺伐,但始終是一個小角色。

黃巢死後,大唐各軍迴歸本鎮,在這個戰爭的空隙間,秦宗權收攏黃巢殘軍迅速崛起,在短短几月之間其麾下軍隊達十數萬人,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光和元年(885年)二月,秦宗權稱帝,定都蔡州,國號依然為齊,以示承黃巢之統,史稱秦齊政權。(為了方便區分,在後文中統一稱黃巢建立的為黃齊政權)

秦宗權繼承黃巢的“優良”傳統,沒有提出任何政治綱領,如果說黃巢建立的黃齊政權是一個無頭蒼蠅,只會在關中地區四處亂撞的話,那麼秦宗權建立的秦齊政權則是一隻“吃人”的“魔獸”。

它從中原地區四面出擊,它用暴力強拆著唐朝的門第社會,它用鮮血揭開了五代十國的大幕,它用屍骨宣示著叢林法則的殘酷,在這個叢林之中,誰最強壯,誰就是天子,至於“仁義道德”,則淪為被人嘲笑的對象。

黃巢死後的大唐王朝:歪歪斜斜“仁義道德”的縫隙裡其實只有兩字


秦宗權自己坐鎮蔡州(今駐馬店市汝南縣),遣手下七位大將,又稱“七殺”,各自負責一個戰區專營燒殺劫掠之事:

孫儒,負責西路戰區,侵略東都(今河南省洛陽市)、孟州(今河南省孟州市)、陝州(今河南省三門峽市)、虢州(今河南省靈寶市);

張晊,負責北路戰區,侵略汝州(今河南省汝州市)、鄭州(今河南省鄭州市);

盧瑭,負責東路戰區,侵略汴州(今河南省開封市)、宋州(今河南省商丘市);

秦浩,負責南路戰區,侵略襄州(今湖北省襄陽市)、唐州(今南陽市唐河縣)、鄧州(今河南省鄧州市);

秦賢,負責江南戰區,侵略江南東道(治所在今江蘇省蘇州市);

秦宗言(秦宗權的胞弟),負責荊南地區,侵略荊南節度使轄區(治所在今湖北省荊州市);

陳彥,負責淮南戰區,侵略淮南道(治所在今江蘇省揚州市)。

秦齊軍比黃齊軍更加殘暴不仁,北至衛、滑,西及關中,東盡青、齊,南出江、淮,所到之處,屠戮殆盡,焚城燒鎮,鳥獸逃散,人煙斷絕,荊棘遍野。他們不事生產,糧草接濟不上,就用板車收集戰場上的屍體,撒上鹽巴醃漬之後,隨時食用。

秦齊軍不論從士兵到將領的精神都處於極度扭曲狀態,人性淪喪,宛如一直瘋狂的“魔獸”在方圓幾千裡的大地上肆虐,“魔獸”過境後,放眼望去只留下孤零零的一座座城池,好似地獄就在人間。

就是這樣的一隻“魔獸”,使得在成都的唐僖宗,遲遲不敢迴轉長安。

“時黃巢雖平,秦宗權復熾,命將出兵,寇掠鄰道,陳彥侵淮南,秦賢侵江南,秦誥陷襄、唐、鄧,孫儒陷東都、孟、陝、虢,張晊陷汝、鄭,盧瑭攻汴、宋,所至屠翦焚蕩,殆無孑遺。其殘暴又甚於巢,軍行未始轉糧,車載鹽屍以從。
北至衛、滑,西及關輔,東盡青、齊,南出江、淮,州鎮存者僅保一城,極目千里,無復煙火。上將還長安,畏宗權為患。”《資治通鑑•唐紀七十二》

汴州與蔡州鄰近,就連大名鼎鼎的宣武節度使朱溫都不能自保汴州,向天平節度使(治所在鄆州)朱瑄求救,朱瑄聯合自己的兄弟泰寧節度留後(治所在兗州)朱瑾一起出兵救援,集汴兗鄆三州之兵合力,才在合鄉擊退了秦齊軍,保全了汴州。朱溫感謝救命之恩,立馬拜朱瑄為兄,拜朱瑾為弟,三人義結金蘭。

“蔡州節度使秦宗權縱兵四出,侵噬鄰道。天平節度使朱瑄,有眾三萬,從父弟瑾,勇冠軍中。宣武節度使朱全忠為宗權所攻,勢甚窘,求救於瑄,瑄遣瑾將兵救之,敗宗權於合鄉。全忠德之,與瑄約為兄弟。”《資治通鑑•唐紀七十二》

秦宗權能在黃巢之後迅速荼毒中原,雖屬意料之外,但也在情理之中。因為有三大條件,促使了這個“魔獸”的誕生。

黃巢死後的大唐王朝:歪歪斜斜“仁義道德”的縫隙裡其實只有兩字



一、黃巢的餘暉

秦宗權沒有提出任何政治綱領,但他扛起了大齊的旗幟,並宣示天下,他是黃巢的繼任者,這一下他的名分確立了,雖然不合法,卻十分有效。

唐廷及天下藩鎮合力剿滅黃巢,花了整整九年,其時間之長,深入人心;

而且黃巢從北到南,從東到西,戰火燃及千里,其空間之廣,深入人心;

最終黃巢在狼虎谷被誅殺,他的軍隊四散而逃,其覆滅之實,深入人心。

黃巢死後的大唐王朝:歪歪斜斜“仁義道德”的縫隙裡其實只有兩字

黃巢行軍路線


這個時候,突然一個人宣稱他是黃巢的繼任者,並扛起了黃巢的大旗,還帶著黃巢曾經的軍隊,重新捲土而來,天下人的反應會是什麼呢?

因為有黃巢造成的條件反射在,繃緊的神經,早已舒緩,如今危險再度來臨,大多數人的應激反應,不會選擇去搏鬥,而是會選擇逃跑,人們的恐懼,助長了“魔獸”的氣焰,而“魔獸”的日益壯大,會使人們更加恐懼,於是中原陷入了惡性循環之中,但“魔獸”卻因此勢力滔天。


二、唐僖宗的逃避

黃巢覆滅之後,唐僖宗依然在逃避,長期逗留成都偏安一隅,遲遲不願意迴轉長安。

唐僖宗沒有及時迴轉長安,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唐廷傳遞詔令耗時耗力,諸藩鎮難以協同作戰,無法形成合力剿滅秦宗權,給秦宗權崛起創造了有利的條件,這是其一。

黃巢死後的大唐王朝:歪歪斜斜“仁義道德”的縫隙裡其實只有兩字


由於唐僖宗沒有及時迴轉長安,致使關中地區長期斷壁殘垣,雜草叢生,人口流失嚴重,使得秦宗權失去了來自關中地區居高臨下的壓制,給秦宗權崛起創造了有利的條件,這是其二。

此外,經濟決定上層建築,關中地區的破壞與疲敝、虛弱,使得唐廷政治影響力遭受重創,也使得長安成為了此後唐僖宗、唐昭宗的泥潭,唐亡之後,長安再也沒有成為過京師。


三、上源驛的結仇

上源驛之戰,輕狂的李克用小覷了朱溫,草率的朱溫低估了李克用,兩人都受到了衝動的懲罰,天下藩鎮之中最強的兩大節帥成為了死敵,從而使得唐末及五代十國的進程變得十分複雜、凶險和艱難(預知上源驛之戰詳情,請看羚羊往期精彩文章歷史上有哪些神轉折的故事:上源驛的一把火,改變了整個五代十國

我們試想一下,假使朱溫與李克用沒有迅速結仇,天下局勢可能會是另外一番景象。因為此時的朱溫與李克用,分別地處汴州與太原,並不接壤,周圍還有諸多藩鎮圍繞,做戰略緩衝。按照正常情況,兩人勢力發展會採取“遠交近攻”的戰略,先逐步整合自身周圍的小勢力,然後才會短兵相接。

就好比當年的曹操和袁紹,袁紹清除河北勢力、曹操橫掃河南勢力之後,袁紹才與曹操爭霸。大勢力爭霸,有一個好處,不管是誰勝出,時間不會很長,天下也不會遭受太多的紛亂之苦。

黃巢死後的大唐王朝:歪歪斜斜“仁義道德”的縫隙裡其實只有兩字


但朱溫與李克用由於過早的結仇,而使得雙方互相掣肘,無暇他顧,誰都無法完全整合周圍的小勢力,使得爭霸時間拉長,唐末及五代十國的社會飽受長期紛亂之苦。

秦宗權的崛起,正好在朱溫與李克用結仇之後,蔡州距離汴州不遠,所以出於自身戰略發展需要,朱溫一定要剿滅秦宗權。朱溫也是諸藩鎮之中最早也是最賣力防止秦宗權崛起的人,但即使以朱溫之強也無法單獨對抗秦宗權,最後只能依靠鄆州與兗州的外援,得以自保。

假使朱溫與李克用沒有結仇,李克用肯定會率沙陀鐵騎南下救援朱溫,與他一起剿滅秦宗權,好比當年在剿滅黃巢的戰役中朱李二人的合作一般。朱溫與李克用聯手,秦宗權即使不被剿滅,也不會崛起地如此之快。可惜,歷史沒有如果,時人稱之為天下軍力最強的李克用並沒有南下救援中原,他樂見朱溫之敗。

李克用的袖手旁觀,朱溫的無奈自保,天下藩鎮之中最強的兩大節帥的態度與境遇產生了連鎖反應,其他藩鎮紛紛閉關自守,致使秦宗權做大做強,最終促成了這一隻“魔獸”肆虐中原、赤地千里。

黃巢死後的大唐王朝:歪歪斜斜“仁義道德”的縫隙裡其實只有兩字


法國著名思想家伏爾泰曾經說過:“雪崩時,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

一些看起來無關緊要、不痛不癢的小事,一件件堆積起來,終究釀成了大禍。當災難來臨之時,每一個參與者都開始推卸責任,都覺得自己與此事無關,難道群體犯罪就不是罪過了嗎?

唐廷與天下藩鎮節帥一起催生出了“魔獸”,即使他們依然在賣力地書寫著歪歪斜斜的“仁義道德”,但他們沒有一個人可以置身之外,他們不過是換了一種方式在“吃人”。

而且“雪崩”依然在越滾越大。

毛主席曾經評論過朱溫,就是那句著名的評語:“朱溫處四戰之地,與曹操略同,而狡猾過之。”

“魔獸”秦宗權的鄰近壓制與李克用的袖手旁觀,使本就不佔地利的朱溫一開始就舉步維艱,與曹操相比他失去了一統北方的天時,奠定了後來五代十國政權難以一統且迅速更迭的基礎。

"

中和四年(公元884年)六月,當黃巢的首級送到唐僖宗面前時,天下都在歡呼,曾經不可一世的大齊政權坍塌了,似乎唐廷勝利了,似乎力挽了狂瀾,似乎絕處逢生,似乎再次證明了大唐王朝的的力量與威嚴。

但上源驛的一把大火,讓滅齊掃黃的兩大功臣李克用與朱溫結為死敵,李克用一道道奏摺強烈控訴,希望唐僖宗懲處朱溫。

唐僖宗樂見這些藩鎮節帥矛盾加深相互制衡,而自己可以穩坐釣魚臺,最後的結果也令唐僖宗非常滿意。在唐廷的居中調停下,李克用與朱溫成為了“仁義道德”的楷模藩鎮,安分守己各守本鎮。唐僖宗又一次證明了大唐王朝的的力量與威嚴,興高采烈地正準備率領唐廷從成都返回長安,卻因為一個人的出現,放棄了原定計劃,繼續逗留成都。

這個人,讓唐僖宗徹夜難眠,他索性翻起了各個藩鎮呈遞過來的奏摺,看見那上面每頁都寫滿了歪歪斜斜的“仁義道德”。唐僖宗仔細看了半夜,才從字縫裡看出字來,原來滿本只寫了兩個字:“吃人”。

黃巢死後的大唐王朝:歪歪斜斜“仁義道德”的縫隙裡其實只有兩字


羚羊認為,在黃巢建立的大齊政權覆滅的同時,大唐王朝已經在實質上終結了,此時大唐王朝的地方政權已經全部陷落,落入了平黃滅齊、兵強馬壯、戰功赫赫的新藩鎮節度使手中。

在也沒有一支直屬於唐廷的軍事力量,在也沒有一支效忠於唐廷併為唐廷所用的軍事力量,雖然他們偶爾也會響應一下朝廷的詔令,但那純粹是為了出於利用唐廷的目的,天下藩鎮進入了逐鹿中原的混戰之中,割據自立,爭搶地盤,成為此後二十幾年的遊戲規則,唐廷不過是個擺設而已。

大齊政權走到了末路。

大唐王朝也走到了末路。

那個人的出現,讓唐僖宗看清了這個真相,他是誰呢?

他叫秦宗權。

如果說黃巢是大唐王朝末路的鋪路人,那麼秦宗權就是這條末路的領路人。

黃巢死後的大唐王朝:歪歪斜斜“仁義道德”的縫隙裡其實只有兩字


一開始,沒有人注意到這個叫秦宗權的人,唐僖宗、王重榮、李克用、朱溫、時薄、趙犨等人的注意力都放在了黃巢與尚讓身上,而忽略了秦宗權。

秦宗權被忽略也是有原因的,此前他不過是忠武軍的一個小牙將駐守在許州城中,恰逢軍亂,趁機兵變佔據蔡州。黃巢過境後,秦宗權主動投降加入黃巢軍,此後他一直作為黃巢的爪牙在許蔡兩州之間劫掠殺伐,但始終是一個小角色。

黃巢死後,大唐各軍迴歸本鎮,在這個戰爭的空隙間,秦宗權收攏黃巢殘軍迅速崛起,在短短几月之間其麾下軍隊達十數萬人,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光和元年(885年)二月,秦宗權稱帝,定都蔡州,國號依然為齊,以示承黃巢之統,史稱秦齊政權。(為了方便區分,在後文中統一稱黃巢建立的為黃齊政權)

秦宗權繼承黃巢的“優良”傳統,沒有提出任何政治綱領,如果說黃巢建立的黃齊政權是一個無頭蒼蠅,只會在關中地區四處亂撞的話,那麼秦宗權建立的秦齊政權則是一隻“吃人”的“魔獸”。

它從中原地區四面出擊,它用暴力強拆著唐朝的門第社會,它用鮮血揭開了五代十國的大幕,它用屍骨宣示著叢林法則的殘酷,在這個叢林之中,誰最強壯,誰就是天子,至於“仁義道德”,則淪為被人嘲笑的對象。

黃巢死後的大唐王朝:歪歪斜斜“仁義道德”的縫隙裡其實只有兩字


秦宗權自己坐鎮蔡州(今駐馬店市汝南縣),遣手下七位大將,又稱“七殺”,各自負責一個戰區專營燒殺劫掠之事:

孫儒,負責西路戰區,侵略東都(今河南省洛陽市)、孟州(今河南省孟州市)、陝州(今河南省三門峽市)、虢州(今河南省靈寶市);

張晊,負責北路戰區,侵略汝州(今河南省汝州市)、鄭州(今河南省鄭州市);

盧瑭,負責東路戰區,侵略汴州(今河南省開封市)、宋州(今河南省商丘市);

秦浩,負責南路戰區,侵略襄州(今湖北省襄陽市)、唐州(今南陽市唐河縣)、鄧州(今河南省鄧州市);

秦賢,負責江南戰區,侵略江南東道(治所在今江蘇省蘇州市);

秦宗言(秦宗權的胞弟),負責荊南地區,侵略荊南節度使轄區(治所在今湖北省荊州市);

陳彥,負責淮南戰區,侵略淮南道(治所在今江蘇省揚州市)。

秦齊軍比黃齊軍更加殘暴不仁,北至衛、滑,西及關中,東盡青、齊,南出江、淮,所到之處,屠戮殆盡,焚城燒鎮,鳥獸逃散,人煙斷絕,荊棘遍野。他們不事生產,糧草接濟不上,就用板車收集戰場上的屍體,撒上鹽巴醃漬之後,隨時食用。

秦齊軍不論從士兵到將領的精神都處於極度扭曲狀態,人性淪喪,宛如一直瘋狂的“魔獸”在方圓幾千裡的大地上肆虐,“魔獸”過境後,放眼望去只留下孤零零的一座座城池,好似地獄就在人間。

就是這樣的一隻“魔獸”,使得在成都的唐僖宗,遲遲不敢迴轉長安。

“時黃巢雖平,秦宗權復熾,命將出兵,寇掠鄰道,陳彥侵淮南,秦賢侵江南,秦誥陷襄、唐、鄧,孫儒陷東都、孟、陝、虢,張晊陷汝、鄭,盧瑭攻汴、宋,所至屠翦焚蕩,殆無孑遺。其殘暴又甚於巢,軍行未始轉糧,車載鹽屍以從。
北至衛、滑,西及關輔,東盡青、齊,南出江、淮,州鎮存者僅保一城,極目千里,無復煙火。上將還長安,畏宗權為患。”《資治通鑑•唐紀七十二》

汴州與蔡州鄰近,就連大名鼎鼎的宣武節度使朱溫都不能自保汴州,向天平節度使(治所在鄆州)朱瑄求救,朱瑄聯合自己的兄弟泰寧節度留後(治所在兗州)朱瑾一起出兵救援,集汴兗鄆三州之兵合力,才在合鄉擊退了秦齊軍,保全了汴州。朱溫感謝救命之恩,立馬拜朱瑄為兄,拜朱瑾為弟,三人義結金蘭。

“蔡州節度使秦宗權縱兵四出,侵噬鄰道。天平節度使朱瑄,有眾三萬,從父弟瑾,勇冠軍中。宣武節度使朱全忠為宗權所攻,勢甚窘,求救於瑄,瑄遣瑾將兵救之,敗宗權於合鄉。全忠德之,與瑄約為兄弟。”《資治通鑑•唐紀七十二》

秦宗權能在黃巢之後迅速荼毒中原,雖屬意料之外,但也在情理之中。因為有三大條件,促使了這個“魔獸”的誕生。

黃巢死後的大唐王朝:歪歪斜斜“仁義道德”的縫隙裡其實只有兩字



一、黃巢的餘暉

秦宗權沒有提出任何政治綱領,但他扛起了大齊的旗幟,並宣示天下,他是黃巢的繼任者,這一下他的名分確立了,雖然不合法,卻十分有效。

唐廷及天下藩鎮合力剿滅黃巢,花了整整九年,其時間之長,深入人心;

而且黃巢從北到南,從東到西,戰火燃及千里,其空間之廣,深入人心;

最終黃巢在狼虎谷被誅殺,他的軍隊四散而逃,其覆滅之實,深入人心。

黃巢死後的大唐王朝:歪歪斜斜“仁義道德”的縫隙裡其實只有兩字

黃巢行軍路線


這個時候,突然一個人宣稱他是黃巢的繼任者,並扛起了黃巢的大旗,還帶著黃巢曾經的軍隊,重新捲土而來,天下人的反應會是什麼呢?

因為有黃巢造成的條件反射在,繃緊的神經,早已舒緩,如今危險再度來臨,大多數人的應激反應,不會選擇去搏鬥,而是會選擇逃跑,人們的恐懼,助長了“魔獸”的氣焰,而“魔獸”的日益壯大,會使人們更加恐懼,於是中原陷入了惡性循環之中,但“魔獸”卻因此勢力滔天。


二、唐僖宗的逃避

黃巢覆滅之後,唐僖宗依然在逃避,長期逗留成都偏安一隅,遲遲不願意迴轉長安。

唐僖宗沒有及時迴轉長安,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唐廷傳遞詔令耗時耗力,諸藩鎮難以協同作戰,無法形成合力剿滅秦宗權,給秦宗權崛起創造了有利的條件,這是其一。

黃巢死後的大唐王朝:歪歪斜斜“仁義道德”的縫隙裡其實只有兩字


由於唐僖宗沒有及時迴轉長安,致使關中地區長期斷壁殘垣,雜草叢生,人口流失嚴重,使得秦宗權失去了來自關中地區居高臨下的壓制,給秦宗權崛起創造了有利的條件,這是其二。

此外,經濟決定上層建築,關中地區的破壞與疲敝、虛弱,使得唐廷政治影響力遭受重創,也使得長安成為了此後唐僖宗、唐昭宗的泥潭,唐亡之後,長安再也沒有成為過京師。


三、上源驛的結仇

上源驛之戰,輕狂的李克用小覷了朱溫,草率的朱溫低估了李克用,兩人都受到了衝動的懲罰,天下藩鎮之中最強的兩大節帥成為了死敵,從而使得唐末及五代十國的進程變得十分複雜、凶險和艱難(預知上源驛之戰詳情,請看羚羊往期精彩文章歷史上有哪些神轉折的故事:上源驛的一把火,改變了整個五代十國

我們試想一下,假使朱溫與李克用沒有迅速結仇,天下局勢可能會是另外一番景象。因為此時的朱溫與李克用,分別地處汴州與太原,並不接壤,周圍還有諸多藩鎮圍繞,做戰略緩衝。按照正常情況,兩人勢力發展會採取“遠交近攻”的戰略,先逐步整合自身周圍的小勢力,然後才會短兵相接。

就好比當年的曹操和袁紹,袁紹清除河北勢力、曹操橫掃河南勢力之後,袁紹才與曹操爭霸。大勢力爭霸,有一個好處,不管是誰勝出,時間不會很長,天下也不會遭受太多的紛亂之苦。

黃巢死後的大唐王朝:歪歪斜斜“仁義道德”的縫隙裡其實只有兩字


但朱溫與李克用由於過早的結仇,而使得雙方互相掣肘,無暇他顧,誰都無法完全整合周圍的小勢力,使得爭霸時間拉長,唐末及五代十國的社會飽受長期紛亂之苦。

秦宗權的崛起,正好在朱溫與李克用結仇之後,蔡州距離汴州不遠,所以出於自身戰略發展需要,朱溫一定要剿滅秦宗權。朱溫也是諸藩鎮之中最早也是最賣力防止秦宗權崛起的人,但即使以朱溫之強也無法單獨對抗秦宗權,最後只能依靠鄆州與兗州的外援,得以自保。

假使朱溫與李克用沒有結仇,李克用肯定會率沙陀鐵騎南下救援朱溫,與他一起剿滅秦宗權,好比當年在剿滅黃巢的戰役中朱李二人的合作一般。朱溫與李克用聯手,秦宗權即使不被剿滅,也不會崛起地如此之快。可惜,歷史沒有如果,時人稱之為天下軍力最強的李克用並沒有南下救援中原,他樂見朱溫之敗。

李克用的袖手旁觀,朱溫的無奈自保,天下藩鎮之中最強的兩大節帥的態度與境遇產生了連鎖反應,其他藩鎮紛紛閉關自守,致使秦宗權做大做強,最終促成了這一隻“魔獸”肆虐中原、赤地千里。

黃巢死後的大唐王朝:歪歪斜斜“仁義道德”的縫隙裡其實只有兩字


法國著名思想家伏爾泰曾經說過:“雪崩時,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

一些看起來無關緊要、不痛不癢的小事,一件件堆積起來,終究釀成了大禍。當災難來臨之時,每一個參與者都開始推卸責任,都覺得自己與此事無關,難道群體犯罪就不是罪過了嗎?

唐廷與天下藩鎮節帥一起催生出了“魔獸”,即使他們依然在賣力地書寫著歪歪斜斜的“仁義道德”,但他們沒有一個人可以置身之外,他們不過是換了一種方式在“吃人”。

而且“雪崩”依然在越滾越大。

毛主席曾經評論過朱溫,就是那句著名的評語:“朱溫處四戰之地,與曹操略同,而狡猾過之。”

“魔獸”秦宗權的鄰近壓制與李克用的袖手旁觀,使本就不佔地利的朱溫一開始就舉步維艱,與曹操相比他失去了一統北方的天時,奠定了後來五代十國政權難以一統且迅速更迭的基礎。

黃巢死後的大唐王朝:歪歪斜斜“仁義道德”的縫隙裡其實只有兩字


“魔獸”秦宗權肆虐中原,雖然壓制了中原諸藩鎮,卻使得其餘藩鎮因禍得福,奠定了後來五代十國各個政權的勢力雛形。

如河東節度使李克用(這個就不用羚羊過多介紹了哈)、鳳翔節度使李昌符(勢力繼任者為岐王李茂貞)、淮南節度使高駢(勢力繼任者為吳王楊行密)、杭州刺史董昌(勢力繼任者為吳越王錢繆)等等勢力都趁機得到了大力發展。

而且由於唐僖宗長期逗留成都,在唐僖宗的阿父大宦官田令孜的幫襯下,使得鎮守成都的西川節度使陳敬瑄(田令孜之兄)勢力得到發展,陳敬瑄的發展成果後來為王建做了嫁衣,王建在此基礎之上建立了前蜀國,為五代初期最穩定的天下富國和強國。

正因為諸多強大的地方割據政權的存在,使得大一統難以實現,天下離亂成了社會的常態,五代十國也因此被稱為中國歷史上著名的“至暗時刻”。

【感謝您的閱讀、點贊、轉發、評論與關注,我是羚羊飛渡,中簡堂歷史文化交流群領頭羊,擅長隋唐五代史與網文小說創作。中正簡素,立志弘揚歷史文化,羚羊掛角,多元角度解讀歷史】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