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金淮北:全面落實新發展理念 加快高質量轉型崛起'

""綠金淮北:全面落實新發展理念 加快高質量轉型崛起

安徽省淮北市,一座因煤而建、緣煤而興的傳統工業城市。建市近60年來,淮北市累計生產原煤10億噸,為國家經濟建設作出了巨大貢獻。 面對資源枯竭的壓力和可持續發展的迫切要求,淮北市堅持新發展理念,實施中國碳谷·綠金淮北發展戰略,推進產業轉型、發展轉軌、城市轉向、動力轉換、共建共享,呈現出產業轉型升級、後勁持續增強、面貌日新月異的高質量發展態勢。 創新驅動:轉型升級增實力 2018年11月,國務院辦公廳發出通報,對國務院第五次大督查發現的130項典型經驗做法給予表揚。其中,淮北市“加快推進新舊動能轉換,促進產業轉型升級”的做法被列為推進創新驅動發展方面的典型。 作為正在轉型中的資源型城市,淮北市突出創新驅動、招商帶動兩大發展引擎,注重運用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大力發展碳基、鋁基、硅基、生物基、高端裝備製造、大數據等“四基一高一大”戰略性新興產業,規劃建設“綠金科創大走廊”,加快創建省級創新型城市,積極打造“雙創”平臺。 圍繞戰略性新興產業,淮北市規劃實施了一批重大科技攻關項目,攻克關鍵技術難題,促進產業轉型升級,新型煤化工合成材料、鋁基高端金屬材料、電子信息、生物醫藥、綠色食品、高端裝備製造等6個省級、市級戰略性新興產業基地建設初見成效。新型煤化工合成材料基地重點支持特種炭黑、無滷阻燃劑、己內酯等世界領先的新材料前沿技術研究、開發和應用;淮北市高新區和濉溪經濟開發區重點支持陶鋁材料產業化研究,開發航空航天專用材料、高耐磨發動機活塞材料、高強度焊接材料和鋁板、帶、箔系列產品;相山經濟開發區重點支持生物工程研究,開發香精、香料等食品添加劑、保健食品和生物製藥。同時,淮北市大力發展硅基新材料和大數據產業,支持電子芯片、新型電子元器件、硅基玻璃、硅基綠色建材以及智能軟體移動機器人平臺、智能電子儀器儀表等成套智能裝備的開發。 2019年上半年淮北市戰略性新興產業企業產值同比增長20.8%,佔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36.1%,拉動全市工業總產值增速4.2個百分點。 協調發展:城鄉一體挖潛力 行走在臨渙古鎮,隨處可見古色古香的仿清建築,小鎮茶樓,門面簡樸,色調斑駁,顧盼流連之間可以輕易覓得光陰的味道,一壺沸水便可沏開棒棒茶的滿庭清香;走進安徽省美好鄉村重點示範村——百善鎮黃新莊村,巨大變化令人由衷折服,曾經的破舊屋舍已被青瓦白牆的小高層所替代,整潔寬敞的村民活動廣場周圍裝點著噴泉、涼亭、連廊、拱橋。 其實,像這樣的新型農村社區在淮北市正不斷湧現。近年來,淮北市圍繞“城鄉一體、協調發展”的要求,突出分類指導,不斷完善配套設施,以基礎設施一體化、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為切入點,不斷推進全域新型城鎮化,加快建設新型智慧城市,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 淮北市著力推動規劃創新,結合採煤塌陷區村莊搬遷安置,高標準同步建設東部新城、南部次中心、高鐵新區等,及時實施戶籍制度改革並出臺優惠政策吸引農民進城安家落戶,同時加快推進就業、教育、醫療衛生、社會保障等公共服務資源向農村社區延伸覆蓋,打造了以榴園、南山等農村社區為代表的美麗鄉村示範點,促進了城鄉互動、融合發展。 綠色發展:生態家園顯魅力 對於淮北市而言,綠色不僅是一種顏色,更是一種理念、一種追求,“中國碳谷·綠金淮北”已成為淮北市一張亮麗的名片。 放眼淮北,從城市到農村,從平原到山間,高低起伏的青翠,錯落有致的景觀,繪就了一幅壯美的綠色畫卷,使得淮北“城在林中、村在景中、房在園中、人在綠中”,處處綠意盎然,生機無限。 近年來,淮北市將綠色發展理念貫穿到經濟社會發展各個領域,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用可持續的生態綠換取更加長久的天空藍。 淮北市堅持不懈打贏汙染防治攻堅戰,投資12億元推進老城區雨汙分流,治理黑臭水體,獨創“七步造林法”,為20萬畝石質山披上綠裝。綜合治理採煤塌陷區18.6萬畝,有效解決近20萬失地農民生產生活問題,榮獲第十屆中華環境優秀獎。淮北市大力塑造優美山水生態,構建生態環保長效機制,著力打造生態宜居城市,城市實現了由灰向綠、由工礦型向山水生態型的轉變。 “半城山色,半城水韻。”碳谷湖、綠金湖、南湖、朔西湖、乾隆湖、岱河、濉河等湖泊溼地連點成線、串景成廊,使得淮北依山擁湖的空間格局豁然開朗,“一帶雙城三青山、六湖九河十八灣”的特色城市風貌日益彰顯。 煤城華麗轉身,美似皖北江南。“不出城郭而獲山水之怡,身居鬧市而有林泉之致”。古人的居住理想,如今在淮北觸手可及。 改革開放:加快崛起添動力 開放是繁榮發展的必由之路。淮北市積極踐行開放發展理念,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 淮北市深化重點領域改革,穩步實施27項國家級與20項省級改革試點,紮實推進去降補、放管服、財稅金融、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城市信用建設等改革,金融服務、房產超市等多項改革成果在全省乃至全國推廣,綜合信用指數在近期全國262個地級城市信用狀況監測中位居第4,成為全國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示範市。在全省率先成立行政審批代理服務中心,1550項權力事項、行政審批事項實現“最多跑一次”;建成全省首家24小時自助服務區,讓企業群眾辦事更加便利。 淮北市加強對外交流合作,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建設,與韓國抱川市等12個城市建立友好合作關係,淮北海關正式通關運行,產品出口到150多個國家,外貿增幅綜合考評位次穩居全省第一方陣。 淮北市加快融入長三角步伐,與滬蘇浙等省市的七座城市率先成立長三角產業創新城市聯盟,與上海交通大學、上海財經大學、上海大學協同創新,一大批來自上海的高新技術企業落戶淮北市。淮北市被列入淮河生態經濟帶發展規劃範圍,成為規劃建設的“淮海經濟區”重要城市;與蘇魯豫皖四省十市共同簽署《淮海經濟區協同發展戰略合作框架協議》。 共建共享:增進福祉聚合力 淮北市認真貫徹落實共享理念,從人民群眾最關心的問題入手,統籌做好各項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讓轉型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市人民。 近年來,淮北市民生投入佔財政總支出始終保持在80%以上,民生工程連續十年處於全省第一方陣。持續改造老舊小區,將貨幣化安置與房地產去庫存相結合,三年改造棚戶區14萬多套,40多萬名群眾的居住環境得到改善。淮北市這一貨幣化安置做法被住建部列為先進典型在全國推廣。高質量完成22個貧困村、33885人的脫貧任務,在2018年全省脫貧攻堅工作考核中位居全省第一方陣。 淮北市成功入選第五屆全國文明城市,持續推動全域、全體、全面文明之城建設,152位市民入選中國好人榜。創新推行“一組一會”制度,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引領作用和村民理事會的協商議事作用,探索出一條黨建引領下的鄉村善治之路,連續十年獲評全省綜治工作(平安建設)先進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在街巷廣場、文化站、開放式村部等場所,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建設,解群眾所難、讓群眾參與,促進文明生根、實踐成風。截至目前,淮北市共建成集理論宣講、教育、文化、科普、體育健身等服務功能為一體的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5個、實踐所32個、實踐站427個,實現縣(區)、鎮(辦)、行政村(社區)全覆蓋。 數據來源:中共淮北市委宣傳部

《 人民日報 》( 2019年08月22日 15 版)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