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是冰山,後有火焰:紅木市場怎麼了?'

"
"
前是冰山,後有火焰:紅木市場怎麼了?

上週六的下午,在東陽紅木木材市場一個木材商的辦公室喝茶。

當話題聊到生意和行情時,只見他從桌上的煙盒裡取出一支菸,“這個月到現只做一筆小單,還是虧本出的。”

在火苗點燃菸絲的"磁拉"聲中,他接著說:“五月份之前還能走點貨,最近根本就動不了。”

“真不知道怎麼搞的,行情會變成這樣。”淡藍色的煙霧在他面前裊裊上升,似乎是想掩蓋他臉上的焦慮,而蜷縮在圈椅裡身體,讓人明顯看出了他的疲憊。

沉悶的語氣和困惑的眼神,已與曾經那個積極樂觀的木材商判若兩人。

他原本是不抽菸的,至少在三個月前還不會抽菸。

前是冰山,後有火焰

他並不是紅木市場上唯一感到焦慮困惑的人。

2019年開年以來,如果你開車沿著海岸線從南到北,一行數千裡間,可能經過的每一個紅木產地都可以看到冷清不振的市場和沉悶低迷的紅木人。

十年流變,除了每種木頭的價格都翻了幾倍,蕭條的場景似乎又回到了令人忐忑不安的2008年。

每每與紅木人聊起市場行情,一籌莫展者有之,嘆息無奈者亦有之。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在這個炎熱的夏季,凜冽的寒風橫掃了整個紅木市場,今年的紅木市場行情,確實很糟糕。

然而,與國內紅木市場的沉寂相比,國外原材料產地卻是風波不斷,僅在最近一個月:

2019年7月29日,西非15國共同發佈了《西部非洲打擊刺蝟紫檀及木材和林產品非法貿易阿克拉宣言》。


緊接著的8月15日,環境調查署(EIA)又發佈了最新調查報告,警告說:

由於東南亞有價值的紅木已基本耗盡,而在CITES的附錄II中列入了許多木材物種用於國際貿易控制,血檀便順理成章地將成為下一個倒下的多米諾骨牌。

8月21日,在CITES第18屆締約方大會上,血檀(染料紫檀)毫無懸念的被列入二級瀕危管制,紅木和珍稀樹種的管制保護問題也再次被推向了風口浪尖。

前面是冰冷的市場,後面是資源管制升級的火上澆油,當下的紅木市場,就是這樣魔幻般的存在著。

面對冰冷的市場,降價成了國內商家無可奈何的選擇。

正常情況下,國內木材和傢俱成品的價格下調,會自然的向原材料環節傳遞,尋找緩衝和減壓。

但國外原材料資源日漸枯竭和管制升級,增加了原產地出口的難度和成本,而在正常渠道不暢時,還要再加一些"額外"的成本。

回調撞上了鐵板,失去了向下的彈性空間。

一降一挺的擠壓之下,紅木產業鏈的整體利潤空間被擠壓殆盡。

從國外的木材商、到國內的木材經銷商,從紅木廠家、到傢俱市場的經銷商,整條產業鏈每一個環節的利潤空間都被摺疊、壓縮。

每個環節的區別僅在於被擠壓的程度不同,或是用一個環節的虧損割肉換來了另一個環節的保本微利。

紅木行業"怎麼了"?

最近,討論紅木行業"怎麼了"的文章很多,分析得出的原因也是五花八門,在此不作評述。

轉頭看看身邊,只是紅木行業"怎麼了"嗎?


2019年上半年,家電市場全品類零售額同比下降3.2%。

2018年汽車行業銷量出現了1990年以來的首次下降,年度同比下降2.8%;2019年上半年,全國汽車銷量同比再降12.4%。

2019年上半年,中國廣告行業整體廣告花費同比下降8.8%。

汽車與家電,家庭生活消費的重頭戲,廣告花費,企業進軍市場的炮火硝煙。

一個消費,一個投資,經濟大環境到底好不好,已無需更多討論。

前段時間,一位財經媒體人感概:

在網易嚴選、名創優品的掩護下,自詡為城市中產的人們正在體面的撤退。

舉國同此炎涼,也許你的感受亦如是。

紅木行業內部確實存在很多問題,但這些並不是造成現在這種市場行情的核心原因,作為在經濟大環境中運行的紅木行業,傾巢之下,憑什麼獨善其身?

所以沒有必要只盯著行業內的原因自怨自艾,從行業的角度來看,諸位"款式"、"年輕消費者喜好"、"銷售模式"等等,市場之手自然會完成進化調整。

對廠家來說,乘著現在比較"清閒"苦練內功是必須的,但也不能病急亂投醫。

特別是不要著急上火,不要在衝動之下一上來就搞什麼"全面轉型"。

還沒把準病因就一味猛藥灌下去,搞不好就能從原來的"氣虛體弱"給治成了暴斃身亡。

逃不掉的經濟週期

2400多年前,主政越國的范蠡築起了一坐46丈高的觀象臺,研究天文運行和農業產量的關係。

經過觀察,他得出了一個包括豐、平、荒的十二年循環規律,以此預測未來不同年份糧食的增減趨勢(《史記.貨殖列傳》)。

結合他提出的“旱則資舟,水則資車,以待乏也”等經營策略,范蠡不僅將越國“修之十年,國富”,掛冠出走之後,又憑著天才般的商業智慧,成了富冠天下的超級大商人"陶朱公",也被後世尊為"商父"。

姑且不論這個十二年的循環是否準確科學,僅就能用長期波動循環的週期性思維來看待經濟這一點上,范蠡無疑是世界級的先知先覺者。

19世紀以後,經濟的週期性波動循環被西方的經濟學家們所認識,多種經濟週期模型被相繼提出。其中,被廣泛驗證和認同的有以下四個:

3-5年的庫存週期(基欽週期);8-10年的朱格拉週期;15-25年的庫茲涅茨週期;以及40-60年的康德拉季耶夫週期(康波週期)。

其背後驅動因素分別是:

企業預期和庫存變化、機械設備更新換代、房地產和建築業週期、技術革命和產業變遷。



"
前是冰山,後有火焰:紅木市場怎麼了?

上週六的下午,在東陽紅木木材市場一個木材商的辦公室喝茶。

當話題聊到生意和行情時,只見他從桌上的煙盒裡取出一支菸,“這個月到現只做一筆小單,還是虧本出的。”

在火苗點燃菸絲的"磁拉"聲中,他接著說:“五月份之前還能走點貨,最近根本就動不了。”

“真不知道怎麼搞的,行情會變成這樣。”淡藍色的煙霧在他面前裊裊上升,似乎是想掩蓋他臉上的焦慮,而蜷縮在圈椅裡身體,讓人明顯看出了他的疲憊。

沉悶的語氣和困惑的眼神,已與曾經那個積極樂觀的木材商判若兩人。

他原本是不抽菸的,至少在三個月前還不會抽菸。

前是冰山,後有火焰

他並不是紅木市場上唯一感到焦慮困惑的人。

2019年開年以來,如果你開車沿著海岸線從南到北,一行數千裡間,可能經過的每一個紅木產地都可以看到冷清不振的市場和沉悶低迷的紅木人。

十年流變,除了每種木頭的價格都翻了幾倍,蕭條的場景似乎又回到了令人忐忑不安的2008年。

每每與紅木人聊起市場行情,一籌莫展者有之,嘆息無奈者亦有之。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在這個炎熱的夏季,凜冽的寒風橫掃了整個紅木市場,今年的紅木市場行情,確實很糟糕。

然而,與國內紅木市場的沉寂相比,國外原材料產地卻是風波不斷,僅在最近一個月:

2019年7月29日,西非15國共同發佈了《西部非洲打擊刺蝟紫檀及木材和林產品非法貿易阿克拉宣言》。


緊接著的8月15日,環境調查署(EIA)又發佈了最新調查報告,警告說:

由於東南亞有價值的紅木已基本耗盡,而在CITES的附錄II中列入了許多木材物種用於國際貿易控制,血檀便順理成章地將成為下一個倒下的多米諾骨牌。

8月21日,在CITES第18屆締約方大會上,血檀(染料紫檀)毫無懸念的被列入二級瀕危管制,紅木和珍稀樹種的管制保護問題也再次被推向了風口浪尖。

前面是冰冷的市場,後面是資源管制升級的火上澆油,當下的紅木市場,就是這樣魔幻般的存在著。

面對冰冷的市場,降價成了國內商家無可奈何的選擇。

正常情況下,國內木材和傢俱成品的價格下調,會自然的向原材料環節傳遞,尋找緩衝和減壓。

但國外原材料資源日漸枯竭和管制升級,增加了原產地出口的難度和成本,而在正常渠道不暢時,還要再加一些"額外"的成本。

回調撞上了鐵板,失去了向下的彈性空間。

一降一挺的擠壓之下,紅木產業鏈的整體利潤空間被擠壓殆盡。

從國外的木材商、到國內的木材經銷商,從紅木廠家、到傢俱市場的經銷商,整條產業鏈每一個環節的利潤空間都被摺疊、壓縮。

每個環節的區別僅在於被擠壓的程度不同,或是用一個環節的虧損割肉換來了另一個環節的保本微利。

紅木行業"怎麼了"?

最近,討論紅木行業"怎麼了"的文章很多,分析得出的原因也是五花八門,在此不作評述。

轉頭看看身邊,只是紅木行業"怎麼了"嗎?


2019年上半年,家電市場全品類零售額同比下降3.2%。

2018年汽車行業銷量出現了1990年以來的首次下降,年度同比下降2.8%;2019年上半年,全國汽車銷量同比再降12.4%。

2019年上半年,中國廣告行業整體廣告花費同比下降8.8%。

汽車與家電,家庭生活消費的重頭戲,廣告花費,企業進軍市場的炮火硝煙。

一個消費,一個投資,經濟大環境到底好不好,已無需更多討論。

前段時間,一位財經媒體人感概:

在網易嚴選、名創優品的掩護下,自詡為城市中產的人們正在體面的撤退。

舉國同此炎涼,也許你的感受亦如是。

紅木行業內部確實存在很多問題,但這些並不是造成現在這種市場行情的核心原因,作為在經濟大環境中運行的紅木行業,傾巢之下,憑什麼獨善其身?

所以沒有必要只盯著行業內的原因自怨自艾,從行業的角度來看,諸位"款式"、"年輕消費者喜好"、"銷售模式"等等,市場之手自然會完成進化調整。

對廠家來說,乘著現在比較"清閒"苦練內功是必須的,但也不能病急亂投醫。

特別是不要著急上火,不要在衝動之下一上來就搞什麼"全面轉型"。

還沒把準病因就一味猛藥灌下去,搞不好就能從原來的"氣虛體弱"給治成了暴斃身亡。

逃不掉的經濟週期

2400多年前,主政越國的范蠡築起了一坐46丈高的觀象臺,研究天文運行和農業產量的關係。

經過觀察,他得出了一個包括豐、平、荒的十二年循環規律,以此預測未來不同年份糧食的增減趨勢(《史記.貨殖列傳》)。

結合他提出的“旱則資舟,水則資車,以待乏也”等經營策略,范蠡不僅將越國“修之十年,國富”,掛冠出走之後,又憑著天才般的商業智慧,成了富冠天下的超級大商人"陶朱公",也被後世尊為"商父"。

姑且不論這個十二年的循環是否準確科學,僅就能用長期波動循環的週期性思維來看待經濟這一點上,范蠡無疑是世界級的先知先覺者。

19世紀以後,經濟的週期性波動循環被西方的經濟學家們所認識,多種經濟週期模型被相繼提出。其中,被廣泛驗證和認同的有以下四個:

3-5年的庫存週期(基欽週期);8-10年的朱格拉週期;15-25年的庫茲涅茨週期;以及40-60年的康德拉季耶夫週期(康波週期)。

其背後驅動因素分別是:

企業預期和庫存變化、機械設備更新換代、房地產和建築業週期、技術革命和產業變遷。



前是冰山,後有火焰:紅木市場怎麼了?


紅木行業有周期嗎?

老紅木人應該都已發現,紅木行業3-4年的庫存週期規律非常清晰明顯。

近十年來,紅木行業經歷了三輪“補庫存-去庫存”的庫存週期:

2009-2013,2013-2016,2016-?


事實上,紅木行業以2009、2013、2016年上漲行情(補庫存)為起點的這三輪庫存週期,和中國製造業整體的庫存週期是同步的。


"
前是冰山,後有火焰:紅木市場怎麼了?

上週六的下午,在東陽紅木木材市場一個木材商的辦公室喝茶。

當話題聊到生意和行情時,只見他從桌上的煙盒裡取出一支菸,“這個月到現只做一筆小單,還是虧本出的。”

在火苗點燃菸絲的"磁拉"聲中,他接著說:“五月份之前還能走點貨,最近根本就動不了。”

“真不知道怎麼搞的,行情會變成這樣。”淡藍色的煙霧在他面前裊裊上升,似乎是想掩蓋他臉上的焦慮,而蜷縮在圈椅裡身體,讓人明顯看出了他的疲憊。

沉悶的語氣和困惑的眼神,已與曾經那個積極樂觀的木材商判若兩人。

他原本是不抽菸的,至少在三個月前還不會抽菸。

前是冰山,後有火焰

他並不是紅木市場上唯一感到焦慮困惑的人。

2019年開年以來,如果你開車沿著海岸線從南到北,一行數千裡間,可能經過的每一個紅木產地都可以看到冷清不振的市場和沉悶低迷的紅木人。

十年流變,除了每種木頭的價格都翻了幾倍,蕭條的場景似乎又回到了令人忐忑不安的2008年。

每每與紅木人聊起市場行情,一籌莫展者有之,嘆息無奈者亦有之。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在這個炎熱的夏季,凜冽的寒風橫掃了整個紅木市場,今年的紅木市場行情,確實很糟糕。

然而,與國內紅木市場的沉寂相比,國外原材料產地卻是風波不斷,僅在最近一個月:

2019年7月29日,西非15國共同發佈了《西部非洲打擊刺蝟紫檀及木材和林產品非法貿易阿克拉宣言》。


緊接著的8月15日,環境調查署(EIA)又發佈了最新調查報告,警告說:

由於東南亞有價值的紅木已基本耗盡,而在CITES的附錄II中列入了許多木材物種用於國際貿易控制,血檀便順理成章地將成為下一個倒下的多米諾骨牌。

8月21日,在CITES第18屆締約方大會上,血檀(染料紫檀)毫無懸念的被列入二級瀕危管制,紅木和珍稀樹種的管制保護問題也再次被推向了風口浪尖。

前面是冰冷的市場,後面是資源管制升級的火上澆油,當下的紅木市場,就是這樣魔幻般的存在著。

面對冰冷的市場,降價成了國內商家無可奈何的選擇。

正常情況下,國內木材和傢俱成品的價格下調,會自然的向原材料環節傳遞,尋找緩衝和減壓。

但國外原材料資源日漸枯竭和管制升級,增加了原產地出口的難度和成本,而在正常渠道不暢時,還要再加一些"額外"的成本。

回調撞上了鐵板,失去了向下的彈性空間。

一降一挺的擠壓之下,紅木產業鏈的整體利潤空間被擠壓殆盡。

從國外的木材商、到國內的木材經銷商,從紅木廠家、到傢俱市場的經銷商,整條產業鏈每一個環節的利潤空間都被摺疊、壓縮。

每個環節的區別僅在於被擠壓的程度不同,或是用一個環節的虧損割肉換來了另一個環節的保本微利。

紅木行業"怎麼了"?

最近,討論紅木行業"怎麼了"的文章很多,分析得出的原因也是五花八門,在此不作評述。

轉頭看看身邊,只是紅木行業"怎麼了"嗎?


2019年上半年,家電市場全品類零售額同比下降3.2%。

2018年汽車行業銷量出現了1990年以來的首次下降,年度同比下降2.8%;2019年上半年,全國汽車銷量同比再降12.4%。

2019年上半年,中國廣告行業整體廣告花費同比下降8.8%。

汽車與家電,家庭生活消費的重頭戲,廣告花費,企業進軍市場的炮火硝煙。

一個消費,一個投資,經濟大環境到底好不好,已無需更多討論。

前段時間,一位財經媒體人感概:

在網易嚴選、名創優品的掩護下,自詡為城市中產的人們正在體面的撤退。

舉國同此炎涼,也許你的感受亦如是。

紅木行業內部確實存在很多問題,但這些並不是造成現在這種市場行情的核心原因,作為在經濟大環境中運行的紅木行業,傾巢之下,憑什麼獨善其身?

所以沒有必要只盯著行業內的原因自怨自艾,從行業的角度來看,諸位"款式"、"年輕消費者喜好"、"銷售模式"等等,市場之手自然會完成進化調整。

對廠家來說,乘著現在比較"清閒"苦練內功是必須的,但也不能病急亂投醫。

特別是不要著急上火,不要在衝動之下一上來就搞什麼"全面轉型"。

還沒把準病因就一味猛藥灌下去,搞不好就能從原來的"氣虛體弱"給治成了暴斃身亡。

逃不掉的經濟週期

2400多年前,主政越國的范蠡築起了一坐46丈高的觀象臺,研究天文運行和農業產量的關係。

經過觀察,他得出了一個包括豐、平、荒的十二年循環規律,以此預測未來不同年份糧食的增減趨勢(《史記.貨殖列傳》)。

結合他提出的“旱則資舟,水則資車,以待乏也”等經營策略,范蠡不僅將越國“修之十年,國富”,掛冠出走之後,又憑著天才般的商業智慧,成了富冠天下的超級大商人"陶朱公",也被後世尊為"商父"。

姑且不論這個十二年的循環是否準確科學,僅就能用長期波動循環的週期性思維來看待經濟這一點上,范蠡無疑是世界級的先知先覺者。

19世紀以後,經濟的週期性波動循環被西方的經濟學家們所認識,多種經濟週期模型被相繼提出。其中,被廣泛驗證和認同的有以下四個:

3-5年的庫存週期(基欽週期);8-10年的朱格拉週期;15-25年的庫茲涅茨週期;以及40-60年的康德拉季耶夫週期(康波週期)。

其背後驅動因素分別是:

企業預期和庫存變化、機械設備更新換代、房地產和建築業週期、技術革命和產業變遷。



前是冰山,後有火焰:紅木市場怎麼了?


紅木行業有周期嗎?

老紅木人應該都已發現,紅木行業3-4年的庫存週期規律非常清晰明顯。

近十年來,紅木行業經歷了三輪“補庫存-去庫存”的庫存週期:

2009-2013,2013-2016,2016-?


事實上,紅木行業以2009、2013、2016年上漲行情(補庫存)為起點的這三輪庫存週期,和中國製造業整體的庫存週期是同步的。


前是冰山,後有火焰:紅木市場怎麼了?

為什麼這一次的"去庫存"會異常蕭條、讓人異常恐慌?

已故的"週期天王"周金濤先生,曾多次成功預測了中國經濟週期的轉折點。

2015年時,他提醒了康波週期中蕭條期的到來。

在2016年的一場研討會上,當時的人們還正在興高采烈的討論"供給側改革",研究如何抓住這個新的"風口",他潑的冷水驚醒了很多人:

供給側改革是蕭條期的標誌,歷史上,所有談到了供給側改革一定都是進入了蕭條期,似乎沒必要興高采烈。

直到2018年,很多老闆們才慢慢咀嚼出這個"供給側改革"的真味。

根據他當時(2016年)的分析報告,2018年和2019年,將是康波週期蕭條期的"萬劫不復之年"。

近兩年的市場狀況,也驗證了這個說法。

"蕭條期"疊加"去庫存階段",共振之下,讓這一次的"去庫存"顯得異常肅殺,直至"萬劫不復"。

"過山車"行情的元凶

另外,紅木市場冷清,產業鏈上的每一個環節都苦不堪言,但也是“冷熱不均”,基本上越是離終端消費者遠的環節受的衝擊越是強烈。

2019年,一根木頭沒買,一個工人沒招、一件傢俱沒做的紅木廠並不少見。

剛剛還在加班加點的趕貨,今年忽然一個訂單都沒了,難道下面的那些經銷商們今年一件紅木傢俱都沒賣?

終端的銷售確實遇到了問題,但當它傳導到了上游時會變得更加劇烈。

"
前是冰山,後有火焰:紅木市場怎麼了?

上週六的下午,在東陽紅木木材市場一個木材商的辦公室喝茶。

當話題聊到生意和行情時,只見他從桌上的煙盒裡取出一支菸,“這個月到現只做一筆小單,還是虧本出的。”

在火苗點燃菸絲的"磁拉"聲中,他接著說:“五月份之前還能走點貨,最近根本就動不了。”

“真不知道怎麼搞的,行情會變成這樣。”淡藍色的煙霧在他面前裊裊上升,似乎是想掩蓋他臉上的焦慮,而蜷縮在圈椅裡身體,讓人明顯看出了他的疲憊。

沉悶的語氣和困惑的眼神,已與曾經那個積極樂觀的木材商判若兩人。

他原本是不抽菸的,至少在三個月前還不會抽菸。

前是冰山,後有火焰

他並不是紅木市場上唯一感到焦慮困惑的人。

2019年開年以來,如果你開車沿著海岸線從南到北,一行數千裡間,可能經過的每一個紅木產地都可以看到冷清不振的市場和沉悶低迷的紅木人。

十年流變,除了每種木頭的價格都翻了幾倍,蕭條的場景似乎又回到了令人忐忑不安的2008年。

每每與紅木人聊起市場行情,一籌莫展者有之,嘆息無奈者亦有之。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在這個炎熱的夏季,凜冽的寒風橫掃了整個紅木市場,今年的紅木市場行情,確實很糟糕。

然而,與國內紅木市場的沉寂相比,國外原材料產地卻是風波不斷,僅在最近一個月:

2019年7月29日,西非15國共同發佈了《西部非洲打擊刺蝟紫檀及木材和林產品非法貿易阿克拉宣言》。


緊接著的8月15日,環境調查署(EIA)又發佈了最新調查報告,警告說:

由於東南亞有價值的紅木已基本耗盡,而在CITES的附錄II中列入了許多木材物種用於國際貿易控制,血檀便順理成章地將成為下一個倒下的多米諾骨牌。

8月21日,在CITES第18屆締約方大會上,血檀(染料紫檀)毫無懸念的被列入二級瀕危管制,紅木和珍稀樹種的管制保護問題也再次被推向了風口浪尖。

前面是冰冷的市場,後面是資源管制升級的火上澆油,當下的紅木市場,就是這樣魔幻般的存在著。

面對冰冷的市場,降價成了國內商家無可奈何的選擇。

正常情況下,國內木材和傢俱成品的價格下調,會自然的向原材料環節傳遞,尋找緩衝和減壓。

但國外原材料資源日漸枯竭和管制升級,增加了原產地出口的難度和成本,而在正常渠道不暢時,還要再加一些"額外"的成本。

回調撞上了鐵板,失去了向下的彈性空間。

一降一挺的擠壓之下,紅木產業鏈的整體利潤空間被擠壓殆盡。

從國外的木材商、到國內的木材經銷商,從紅木廠家、到傢俱市場的經銷商,整條產業鏈每一個環節的利潤空間都被摺疊、壓縮。

每個環節的區別僅在於被擠壓的程度不同,或是用一個環節的虧損割肉換來了另一個環節的保本微利。

紅木行業"怎麼了"?

最近,討論紅木行業"怎麼了"的文章很多,分析得出的原因也是五花八門,在此不作評述。

轉頭看看身邊,只是紅木行業"怎麼了"嗎?


2019年上半年,家電市場全品類零售額同比下降3.2%。

2018年汽車行業銷量出現了1990年以來的首次下降,年度同比下降2.8%;2019年上半年,全國汽車銷量同比再降12.4%。

2019年上半年,中國廣告行業整體廣告花費同比下降8.8%。

汽車與家電,家庭生活消費的重頭戲,廣告花費,企業進軍市場的炮火硝煙。

一個消費,一個投資,經濟大環境到底好不好,已無需更多討論。

前段時間,一位財經媒體人感概:

在網易嚴選、名創優品的掩護下,自詡為城市中產的人們正在體面的撤退。

舉國同此炎涼,也許你的感受亦如是。

紅木行業內部確實存在很多問題,但這些並不是造成現在這種市場行情的核心原因,作為在經濟大環境中運行的紅木行業,傾巢之下,憑什麼獨善其身?

所以沒有必要只盯著行業內的原因自怨自艾,從行業的角度來看,諸位"款式"、"年輕消費者喜好"、"銷售模式"等等,市場之手自然會完成進化調整。

對廠家來說,乘著現在比較"清閒"苦練內功是必須的,但也不能病急亂投醫。

特別是不要著急上火,不要在衝動之下一上來就搞什麼"全面轉型"。

還沒把準病因就一味猛藥灌下去,搞不好就能從原來的"氣虛體弱"給治成了暴斃身亡。

逃不掉的經濟週期

2400多年前,主政越國的范蠡築起了一坐46丈高的觀象臺,研究天文運行和農業產量的關係。

經過觀察,他得出了一個包括豐、平、荒的十二年循環規律,以此預測未來不同年份糧食的增減趨勢(《史記.貨殖列傳》)。

結合他提出的“旱則資舟,水則資車,以待乏也”等經營策略,范蠡不僅將越國“修之十年,國富”,掛冠出走之後,又憑著天才般的商業智慧,成了富冠天下的超級大商人"陶朱公",也被後世尊為"商父"。

姑且不論這個十二年的循環是否準確科學,僅就能用長期波動循環的週期性思維來看待經濟這一點上,范蠡無疑是世界級的先知先覺者。

19世紀以後,經濟的週期性波動循環被西方的經濟學家們所認識,多種經濟週期模型被相繼提出。其中,被廣泛驗證和認同的有以下四個:

3-5年的庫存週期(基欽週期);8-10年的朱格拉週期;15-25年的庫茲涅茨週期;以及40-60年的康德拉季耶夫週期(康波週期)。

其背後驅動因素分別是:

企業預期和庫存變化、機械設備更新換代、房地產和建築業週期、技術革命和產業變遷。



前是冰山,後有火焰:紅木市場怎麼了?


紅木行業有周期嗎?

老紅木人應該都已發現,紅木行業3-4年的庫存週期規律非常清晰明顯。

近十年來,紅木行業經歷了三輪“補庫存-去庫存”的庫存週期:

2009-2013,2013-2016,2016-?


事實上,紅木行業以2009、2013、2016年上漲行情(補庫存)為起點的這三輪庫存週期,和中國製造業整體的庫存週期是同步的。


前是冰山,後有火焰:紅木市場怎麼了?

為什麼這一次的"去庫存"會異常蕭條、讓人異常恐慌?

已故的"週期天王"周金濤先生,曾多次成功預測了中國經濟週期的轉折點。

2015年時,他提醒了康波週期中蕭條期的到來。

在2016年的一場研討會上,當時的人們還正在興高采烈的討論"供給側改革",研究如何抓住這個新的"風口",他潑的冷水驚醒了很多人:

供給側改革是蕭條期的標誌,歷史上,所有談到了供給側改革一定都是進入了蕭條期,似乎沒必要興高采烈。

直到2018年,很多老闆們才慢慢咀嚼出這個"供給側改革"的真味。

根據他當時(2016年)的分析報告,2018年和2019年,將是康波週期蕭條期的"萬劫不復之年"。

近兩年的市場狀況,也驗證了這個說法。

"蕭條期"疊加"去庫存階段",共振之下,讓這一次的"去庫存"顯得異常肅殺,直至"萬劫不復"。

"過山車"行情的元凶

另外,紅木市場冷清,產業鏈上的每一個環節都苦不堪言,但也是“冷熱不均”,基本上越是離終端消費者遠的環節受的衝擊越是強烈。

2019年,一根木頭沒買,一個工人沒招、一件傢俱沒做的紅木廠並不少見。

剛剛還在加班加點的趕貨,今年忽然一個訂單都沒了,難道下面的那些經銷商們今年一件紅木傢俱都沒賣?

終端的銷售確實遇到了問題,但當它傳導到了上游時會變得更加劇烈。

前是冰山,後有火焰:紅木市場怎麼了?

“牛鞭效應”是經濟學上的一個術語,指供應鏈上的一種需求變異放大現象:

當信息流從最終客戶端向原始供應商端傳遞時,無法有效地實現信息共享,使得信息扭曲而逐級放大,導致了需求信息出現越來越大的波動,此信息扭曲的放大作用在圖形上很像一個甩起的牛鞭,因此被形象地稱為牛鞭效應。

為什麼紅木市場總是重複“過山車”行情?

紅木市場的"過山車"行情(經常是在一段時間內市場嚴重缺貨,似乎全市場的人都在找貨,然後突然就變成庫存嚴重積壓、無人問津),原因並不是終端客戶需求的暴起暴落,而是這個供應鏈系統的環節太多、時間太長,本身就必然會導致這個結果。


"
前是冰山,後有火焰:紅木市場怎麼了?

上週六的下午,在東陽紅木木材市場一個木材商的辦公室喝茶。

當話題聊到生意和行情時,只見他從桌上的煙盒裡取出一支菸,“這個月到現只做一筆小單,還是虧本出的。”

在火苗點燃菸絲的"磁拉"聲中,他接著說:“五月份之前還能走點貨,最近根本就動不了。”

“真不知道怎麼搞的,行情會變成這樣。”淡藍色的煙霧在他面前裊裊上升,似乎是想掩蓋他臉上的焦慮,而蜷縮在圈椅裡身體,讓人明顯看出了他的疲憊。

沉悶的語氣和困惑的眼神,已與曾經那個積極樂觀的木材商判若兩人。

他原本是不抽菸的,至少在三個月前還不會抽菸。

前是冰山,後有火焰

他並不是紅木市場上唯一感到焦慮困惑的人。

2019年開年以來,如果你開車沿著海岸線從南到北,一行數千裡間,可能經過的每一個紅木產地都可以看到冷清不振的市場和沉悶低迷的紅木人。

十年流變,除了每種木頭的價格都翻了幾倍,蕭條的場景似乎又回到了令人忐忑不安的2008年。

每每與紅木人聊起市場行情,一籌莫展者有之,嘆息無奈者亦有之。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在這個炎熱的夏季,凜冽的寒風橫掃了整個紅木市場,今年的紅木市場行情,確實很糟糕。

然而,與國內紅木市場的沉寂相比,國外原材料產地卻是風波不斷,僅在最近一個月:

2019年7月29日,西非15國共同發佈了《西部非洲打擊刺蝟紫檀及木材和林產品非法貿易阿克拉宣言》。


緊接著的8月15日,環境調查署(EIA)又發佈了最新調查報告,警告說:

由於東南亞有價值的紅木已基本耗盡,而在CITES的附錄II中列入了許多木材物種用於國際貿易控制,血檀便順理成章地將成為下一個倒下的多米諾骨牌。

8月21日,在CITES第18屆締約方大會上,血檀(染料紫檀)毫無懸念的被列入二級瀕危管制,紅木和珍稀樹種的管制保護問題也再次被推向了風口浪尖。

前面是冰冷的市場,後面是資源管制升級的火上澆油,當下的紅木市場,就是這樣魔幻般的存在著。

面對冰冷的市場,降價成了國內商家無可奈何的選擇。

正常情況下,國內木材和傢俱成品的價格下調,會自然的向原材料環節傳遞,尋找緩衝和減壓。

但國外原材料資源日漸枯竭和管制升級,增加了原產地出口的難度和成本,而在正常渠道不暢時,還要再加一些"額外"的成本。

回調撞上了鐵板,失去了向下的彈性空間。

一降一挺的擠壓之下,紅木產業鏈的整體利潤空間被擠壓殆盡。

從國外的木材商、到國內的木材經銷商,從紅木廠家、到傢俱市場的經銷商,整條產業鏈每一個環節的利潤空間都被摺疊、壓縮。

每個環節的區別僅在於被擠壓的程度不同,或是用一個環節的虧損割肉換來了另一個環節的保本微利。

紅木行業"怎麼了"?

最近,討論紅木行業"怎麼了"的文章很多,分析得出的原因也是五花八門,在此不作評述。

轉頭看看身邊,只是紅木行業"怎麼了"嗎?


2019年上半年,家電市場全品類零售額同比下降3.2%。

2018年汽車行業銷量出現了1990年以來的首次下降,年度同比下降2.8%;2019年上半年,全國汽車銷量同比再降12.4%。

2019年上半年,中國廣告行業整體廣告花費同比下降8.8%。

汽車與家電,家庭生活消費的重頭戲,廣告花費,企業進軍市場的炮火硝煙。

一個消費,一個投資,經濟大環境到底好不好,已無需更多討論。

前段時間,一位財經媒體人感概:

在網易嚴選、名創優品的掩護下,自詡為城市中產的人們正在體面的撤退。

舉國同此炎涼,也許你的感受亦如是。

紅木行業內部確實存在很多問題,但這些並不是造成現在這種市場行情的核心原因,作為在經濟大環境中運行的紅木行業,傾巢之下,憑什麼獨善其身?

所以沒有必要只盯著行業內的原因自怨自艾,從行業的角度來看,諸位"款式"、"年輕消費者喜好"、"銷售模式"等等,市場之手自然會完成進化調整。

對廠家來說,乘著現在比較"清閒"苦練內功是必須的,但也不能病急亂投醫。

特別是不要著急上火,不要在衝動之下一上來就搞什麼"全面轉型"。

還沒把準病因就一味猛藥灌下去,搞不好就能從原來的"氣虛體弱"給治成了暴斃身亡。

逃不掉的經濟週期

2400多年前,主政越國的范蠡築起了一坐46丈高的觀象臺,研究天文運行和農業產量的關係。

經過觀察,他得出了一個包括豐、平、荒的十二年循環規律,以此預測未來不同年份糧食的增減趨勢(《史記.貨殖列傳》)。

結合他提出的“旱則資舟,水則資車,以待乏也”等經營策略,范蠡不僅將越國“修之十年,國富”,掛冠出走之後,又憑著天才般的商業智慧,成了富冠天下的超級大商人"陶朱公",也被後世尊為"商父"。

姑且不論這個十二年的循環是否準確科學,僅就能用長期波動循環的週期性思維來看待經濟這一點上,范蠡無疑是世界級的先知先覺者。

19世紀以後,經濟的週期性波動循環被西方的經濟學家們所認識,多種經濟週期模型被相繼提出。其中,被廣泛驗證和認同的有以下四個:

3-5年的庫存週期(基欽週期);8-10年的朱格拉週期;15-25年的庫茲涅茨週期;以及40-60年的康德拉季耶夫週期(康波週期)。

其背後驅動因素分別是:

企業預期和庫存變化、機械設備更新換代、房地產和建築業週期、技術革命和產業變遷。



前是冰山,後有火焰:紅木市場怎麼了?


紅木行業有周期嗎?

老紅木人應該都已發現,紅木行業3-4年的庫存週期規律非常清晰明顯。

近十年來,紅木行業經歷了三輪“補庫存-去庫存”的庫存週期:

2009-2013,2013-2016,2016-?


事實上,紅木行業以2009、2013、2016年上漲行情(補庫存)為起點的這三輪庫存週期,和中國製造業整體的庫存週期是同步的。


前是冰山,後有火焰:紅木市場怎麼了?

為什麼這一次的"去庫存"會異常蕭條、讓人異常恐慌?

已故的"週期天王"周金濤先生,曾多次成功預測了中國經濟週期的轉折點。

2015年時,他提醒了康波週期中蕭條期的到來。

在2016年的一場研討會上,當時的人們還正在興高采烈的討論"供給側改革",研究如何抓住這個新的"風口",他潑的冷水驚醒了很多人:

供給側改革是蕭條期的標誌,歷史上,所有談到了供給側改革一定都是進入了蕭條期,似乎沒必要興高采烈。

直到2018年,很多老闆們才慢慢咀嚼出這個"供給側改革"的真味。

根據他當時(2016年)的分析報告,2018年和2019年,將是康波週期蕭條期的"萬劫不復之年"。

近兩年的市場狀況,也驗證了這個說法。

"蕭條期"疊加"去庫存階段",共振之下,讓這一次的"去庫存"顯得異常肅殺,直至"萬劫不復"。

"過山車"行情的元凶

另外,紅木市場冷清,產業鏈上的每一個環節都苦不堪言,但也是“冷熱不均”,基本上越是離終端消費者遠的環節受的衝擊越是強烈。

2019年,一根木頭沒買,一個工人沒招、一件傢俱沒做的紅木廠並不少見。

剛剛還在加班加點的趕貨,今年忽然一個訂單都沒了,難道下面的那些經銷商們今年一件紅木傢俱都沒賣?

終端的銷售確實遇到了問題,但當它傳導到了上游時會變得更加劇烈。

前是冰山,後有火焰:紅木市場怎麼了?

“牛鞭效應”是經濟學上的一個術語,指供應鏈上的一種需求變異放大現象:

當信息流從最終客戶端向原始供應商端傳遞時,無法有效地實現信息共享,使得信息扭曲而逐級放大,導致了需求信息出現越來越大的波動,此信息扭曲的放大作用在圖形上很像一個甩起的牛鞭,因此被形象地稱為牛鞭效應。

為什麼紅木市場總是重複“過山車”行情?

紅木市場的"過山車"行情(經常是在一段時間內市場嚴重缺貨,似乎全市場的人都在找貨,然後突然就變成庫存嚴重積壓、無人問津),原因並不是終端客戶需求的暴起暴落,而是這個供應鏈系統的環節太多、時間太長,本身就必然會導致這個結果。


前是冰山,後有火焰:紅木市場怎麼了?


“啤酒遊戲”即是案例教材,也是"牛鞭效應"的實戰演習,完整展現了在供應鏈上需求是如何被變異放大直至失控的。

在這個系統中,沒有誰想坑害別人,也沒有誰想誤導別人。

每一個環節,都是就自己所能接觸的局部信息,做出最符合本身預期的善意、最佳決策,但結局總是以全系統的嚴重積壓爆倉而結束。

在典型的數據中,經過四個環節的傳輸後,波動的放大率達到了700%。

這也就意味著,經過四個環節的傳輸,終端銷量15%的波動,就足以讓供應商環節經歷缺貨、趕貨、庫存積壓翻倍、停工消化庫存的過山車。

"
前是冰山,後有火焰:紅木市場怎麼了?

上週六的下午,在東陽紅木木材市場一個木材商的辦公室喝茶。

當話題聊到生意和行情時,只見他從桌上的煙盒裡取出一支菸,“這個月到現只做一筆小單,還是虧本出的。”

在火苗點燃菸絲的"磁拉"聲中,他接著說:“五月份之前還能走點貨,最近根本就動不了。”

“真不知道怎麼搞的,行情會變成這樣。”淡藍色的煙霧在他面前裊裊上升,似乎是想掩蓋他臉上的焦慮,而蜷縮在圈椅裡身體,讓人明顯看出了他的疲憊。

沉悶的語氣和困惑的眼神,已與曾經那個積極樂觀的木材商判若兩人。

他原本是不抽菸的,至少在三個月前還不會抽菸。

前是冰山,後有火焰

他並不是紅木市場上唯一感到焦慮困惑的人。

2019年開年以來,如果你開車沿著海岸線從南到北,一行數千裡間,可能經過的每一個紅木產地都可以看到冷清不振的市場和沉悶低迷的紅木人。

十年流變,除了每種木頭的價格都翻了幾倍,蕭條的場景似乎又回到了令人忐忑不安的2008年。

每每與紅木人聊起市場行情,一籌莫展者有之,嘆息無奈者亦有之。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在這個炎熱的夏季,凜冽的寒風橫掃了整個紅木市場,今年的紅木市場行情,確實很糟糕。

然而,與國內紅木市場的沉寂相比,國外原材料產地卻是風波不斷,僅在最近一個月:

2019年7月29日,西非15國共同發佈了《西部非洲打擊刺蝟紫檀及木材和林產品非法貿易阿克拉宣言》。


緊接著的8月15日,環境調查署(EIA)又發佈了最新調查報告,警告說:

由於東南亞有價值的紅木已基本耗盡,而在CITES的附錄II中列入了許多木材物種用於國際貿易控制,血檀便順理成章地將成為下一個倒下的多米諾骨牌。

8月21日,在CITES第18屆締約方大會上,血檀(染料紫檀)毫無懸念的被列入二級瀕危管制,紅木和珍稀樹種的管制保護問題也再次被推向了風口浪尖。

前面是冰冷的市場,後面是資源管制升級的火上澆油,當下的紅木市場,就是這樣魔幻般的存在著。

面對冰冷的市場,降價成了國內商家無可奈何的選擇。

正常情況下,國內木材和傢俱成品的價格下調,會自然的向原材料環節傳遞,尋找緩衝和減壓。

但國外原材料資源日漸枯竭和管制升級,增加了原產地出口的難度和成本,而在正常渠道不暢時,還要再加一些"額外"的成本。

回調撞上了鐵板,失去了向下的彈性空間。

一降一挺的擠壓之下,紅木產業鏈的整體利潤空間被擠壓殆盡。

從國外的木材商、到國內的木材經銷商,從紅木廠家、到傢俱市場的經銷商,整條產業鏈每一個環節的利潤空間都被摺疊、壓縮。

每個環節的區別僅在於被擠壓的程度不同,或是用一個環節的虧損割肉換來了另一個環節的保本微利。

紅木行業"怎麼了"?

最近,討論紅木行業"怎麼了"的文章很多,分析得出的原因也是五花八門,在此不作評述。

轉頭看看身邊,只是紅木行業"怎麼了"嗎?


2019年上半年,家電市場全品類零售額同比下降3.2%。

2018年汽車行業銷量出現了1990年以來的首次下降,年度同比下降2.8%;2019年上半年,全國汽車銷量同比再降12.4%。

2019年上半年,中國廣告行業整體廣告花費同比下降8.8%。

汽車與家電,家庭生活消費的重頭戲,廣告花費,企業進軍市場的炮火硝煙。

一個消費,一個投資,經濟大環境到底好不好,已無需更多討論。

前段時間,一位財經媒體人感概:

在網易嚴選、名創優品的掩護下,自詡為城市中產的人們正在體面的撤退。

舉國同此炎涼,也許你的感受亦如是。

紅木行業內部確實存在很多問題,但這些並不是造成現在這種市場行情的核心原因,作為在經濟大環境中運行的紅木行業,傾巢之下,憑什麼獨善其身?

所以沒有必要只盯著行業內的原因自怨自艾,從行業的角度來看,諸位"款式"、"年輕消費者喜好"、"銷售模式"等等,市場之手自然會完成進化調整。

對廠家來說,乘著現在比較"清閒"苦練內功是必須的,但也不能病急亂投醫。

特別是不要著急上火,不要在衝動之下一上來就搞什麼"全面轉型"。

還沒把準病因就一味猛藥灌下去,搞不好就能從原來的"氣虛體弱"給治成了暴斃身亡。

逃不掉的經濟週期

2400多年前,主政越國的范蠡築起了一坐46丈高的觀象臺,研究天文運行和農業產量的關係。

經過觀察,他得出了一個包括豐、平、荒的十二年循環規律,以此預測未來不同年份糧食的增減趨勢(《史記.貨殖列傳》)。

結合他提出的“旱則資舟,水則資車,以待乏也”等經營策略,范蠡不僅將越國“修之十年,國富”,掛冠出走之後,又憑著天才般的商業智慧,成了富冠天下的超級大商人"陶朱公",也被後世尊為"商父"。

姑且不論這個十二年的循環是否準確科學,僅就能用長期波動循環的週期性思維來看待經濟這一點上,范蠡無疑是世界級的先知先覺者。

19世紀以後,經濟的週期性波動循環被西方的經濟學家們所認識,多種經濟週期模型被相繼提出。其中,被廣泛驗證和認同的有以下四個:

3-5年的庫存週期(基欽週期);8-10年的朱格拉週期;15-25年的庫茲涅茨週期;以及40-60年的康德拉季耶夫週期(康波週期)。

其背後驅動因素分別是:

企業預期和庫存變化、機械設備更新換代、房地產和建築業週期、技術革命和產業變遷。



前是冰山,後有火焰:紅木市場怎麼了?


紅木行業有周期嗎?

老紅木人應該都已發現,紅木行業3-4年的庫存週期規律非常清晰明顯。

近十年來,紅木行業經歷了三輪“補庫存-去庫存”的庫存週期:

2009-2013,2013-2016,2016-?


事實上,紅木行業以2009、2013、2016年上漲行情(補庫存)為起點的這三輪庫存週期,和中國製造業整體的庫存週期是同步的。


前是冰山,後有火焰:紅木市場怎麼了?

為什麼這一次的"去庫存"會異常蕭條、讓人異常恐慌?

已故的"週期天王"周金濤先生,曾多次成功預測了中國經濟週期的轉折點。

2015年時,他提醒了康波週期中蕭條期的到來。

在2016年的一場研討會上,當時的人們還正在興高采烈的討論"供給側改革",研究如何抓住這個新的"風口",他潑的冷水驚醒了很多人:

供給側改革是蕭條期的標誌,歷史上,所有談到了供給側改革一定都是進入了蕭條期,似乎沒必要興高采烈。

直到2018年,很多老闆們才慢慢咀嚼出這個"供給側改革"的真味。

根據他當時(2016年)的分析報告,2018年和2019年,將是康波週期蕭條期的"萬劫不復之年"。

近兩年的市場狀況,也驗證了這個說法。

"蕭條期"疊加"去庫存階段",共振之下,讓這一次的"去庫存"顯得異常肅殺,直至"萬劫不復"。

"過山車"行情的元凶

另外,紅木市場冷清,產業鏈上的每一個環節都苦不堪言,但也是“冷熱不均”,基本上越是離終端消費者遠的環節受的衝擊越是強烈。

2019年,一根木頭沒買,一個工人沒招、一件傢俱沒做的紅木廠並不少見。

剛剛還在加班加點的趕貨,今年忽然一個訂單都沒了,難道下面的那些經銷商們今年一件紅木傢俱都沒賣?

終端的銷售確實遇到了問題,但當它傳導到了上游時會變得更加劇烈。

前是冰山,後有火焰:紅木市場怎麼了?

“牛鞭效應”是經濟學上的一個術語,指供應鏈上的一種需求變異放大現象:

當信息流從最終客戶端向原始供應商端傳遞時,無法有效地實現信息共享,使得信息扭曲而逐級放大,導致了需求信息出現越來越大的波動,此信息扭曲的放大作用在圖形上很像一個甩起的牛鞭,因此被形象地稱為牛鞭效應。

為什麼紅木市場總是重複“過山車”行情?

紅木市場的"過山車"行情(經常是在一段時間內市場嚴重缺貨,似乎全市場的人都在找貨,然後突然就變成庫存嚴重積壓、無人問津),原因並不是終端客戶需求的暴起暴落,而是這個供應鏈系統的環節太多、時間太長,本身就必然會導致這個結果。


前是冰山,後有火焰:紅木市場怎麼了?


“啤酒遊戲”即是案例教材,也是"牛鞭效應"的實戰演習,完整展現了在供應鏈上需求是如何被變異放大直至失控的。

在這個系統中,沒有誰想坑害別人,也沒有誰想誤導別人。

每一個環節,都是就自己所能接觸的局部信息,做出最符合本身預期的善意、最佳決策,但結局總是以全系統的嚴重積壓爆倉而結束。

在典型的數據中,經過四個環節的傳輸後,波動的放大率達到了700%。

這也就意味著,經過四個環節的傳輸,終端銷量15%的波動,就足以讓供應商環節經歷缺貨、趕貨、庫存積壓翻倍、停工消化庫存的過山車。

前是冰山,後有火焰:紅木市場怎麼了?

當然,每個一行業供應鏈環節的多少、訂貨週期的長短不一,這種放大效應的程度也有所不同,但這種放大波動在每個行業都普遍存在,其影響程度也普遍遠超人們的直覺。

一般來說,環節越多,訂貨和生產週期越長,這種放大效應的影響越大。

紅木行業的環節並不算少,訂貨和生產週期更是極長。

哪怕不算產地國的採伐運輸時間,僅從原產地的出口運輸開始算起,到變成紅木傢俱擺到市場上,這個週期都要以半年甚至年度計算。

正因為如此,往往紅木傢俱經銷商感到了由秋入冬的寒意,廠家可能就已從赤道瞬移到了冰封的北極,而木材商可能已經從烈火烹油轉為哀鴻遍野。

要想減少這種波動放大的衝擊,就不能只是根據自己手中訂單的增減來做判斷和決策,而是要用全局的眼光來判斷市場需求的變動,要看到源頭、終端的全局真實變化。

時間本身就是一個圓圈

雖然在文章裡講這些枯燥的"經濟週期"和"供應鏈波動放大"是吃力不討好的事,但這些都是實實在在的乾貨。

如果你準備長期在市場上摸爬滾打,就用心去琢磨一下,一定會讓你少做一些誤判、少走一些彎路。

無論你曾經有多麼成功、多麼輝煌,都必須知道和敬畏經濟週期的存在。

網絡上曾流傳一個段子:

三個人坐電梯上樓。在電梯裡,一個人原地跑步,一個在做俯臥撐,一個用頭撞牆。等到了樓上,有人問他們是怎麼上來的?一個說,我是跑上來的;一個說,我是俯臥撐上來的;一個說,我是用頭撞牆上來的。

好像大家都忽略了電梯的作用。

人們往往會把來自週期的力量,錯誤的歸功於自己的強大,只有等到潮水退去時,才發現自己其實啥都不是。

"人生髮財靠康波"(周金濤語),可以肯定的說,在商業上收穫豐碩的人,往往並不是因為有多大的本事,只是有意無意的踩準了週期的節拍。

當然,能夠有意的踩準週期節拍,這本身就是一種能力;能夠無意踩準週期的節拍,則是一種運氣。

所有忽視週期波動規律的人,哪怕一時無意中踩上節拍賺了錢,很快就會發現難逃無常二字。

而狂妄和愚蠢到無視甚至挑戰它的人,更是無一例外的全被輾壓的千瘡百孔。

不管哪個行業,你都可以找到無數理由向自己證明它前途不可限量,也同樣能找到無數理由來說服自己它已是日暮西山、窮途末路。

當能用波動循環的週期性眼光來看待市場行情,就能控制情緒保持清醒,就能在行情向上時,不會找理由讓自己產生永遠光明的錯覺,不會盲目的加足槓桿瘋狂擴張,給自己埋下定時炸彈。

到了行情向下時,也不會找理由向自己證明它不會再有未來,進而悲觀絕望、盲目的斷臂割肉。

因為忽視或誤判了週期,市場上買在最高位、賣在最低位,進退失據、左右挨耳光的事並不少見。

無論造成周期循環的原因有多少,人們非理性的情緒都在其中扮演著重要角色。

從繁榮、到衰退蕭條、再到復甦的過程,恰好也正是人們從樂觀到悲觀,再到達觀的過程。

世事變遷,潮起潮落,唯一不變的就是人性和週期。

偉人說歷史是 螺旋式上升的

尼采講 一切美好的事物都是曲折地接近自己的目標,一切筆直都是騙人的:

時間本身就是一個圓圈。

上至廟堂,下至市井,無一不在這個圓圈裡輪迴。

世界的規律就是這樣,不要找各種理由去違反它。

否則,不僅失敗是必然,而且還弄得自己片刻不得安寧。

做一門生意,從事一份職業,無非就是為了過好日子,結果每天一驚一乍的焦躁不安,把自己過得苦巴巴的,可能到死之前還不快樂,這不是傻嗎?

沒有一個超人可以抵抗潮漲潮落的規律,與其盲目的徒增煩惱,不如保持一份清醒和淡然靜待花開。

也有人說,在漲潮時趕海,你很難得到大海的饋贈,退潮的時候,哪怕在海灘信步,也能撿到美麗的貝殼。

不管是對紅木人還是消費者來說,上面這句話都不無道理。

雖然長週期的復甦繁榮還有待時日,但新一輪的存貨週期應該就在不遠處。

"
前是冰山,後有火焰:紅木市場怎麼了?

上週六的下午,在東陽紅木木材市場一個木材商的辦公室喝茶。

當話題聊到生意和行情時,只見他從桌上的煙盒裡取出一支菸,“這個月到現只做一筆小單,還是虧本出的。”

在火苗點燃菸絲的"磁拉"聲中,他接著說:“五月份之前還能走點貨,最近根本就動不了。”

“真不知道怎麼搞的,行情會變成這樣。”淡藍色的煙霧在他面前裊裊上升,似乎是想掩蓋他臉上的焦慮,而蜷縮在圈椅裡身體,讓人明顯看出了他的疲憊。

沉悶的語氣和困惑的眼神,已與曾經那個積極樂觀的木材商判若兩人。

他原本是不抽菸的,至少在三個月前還不會抽菸。

前是冰山,後有火焰

他並不是紅木市場上唯一感到焦慮困惑的人。

2019年開年以來,如果你開車沿著海岸線從南到北,一行數千裡間,可能經過的每一個紅木產地都可以看到冷清不振的市場和沉悶低迷的紅木人。

十年流變,除了每種木頭的價格都翻了幾倍,蕭條的場景似乎又回到了令人忐忑不安的2008年。

每每與紅木人聊起市場行情,一籌莫展者有之,嘆息無奈者亦有之。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在這個炎熱的夏季,凜冽的寒風橫掃了整個紅木市場,今年的紅木市場行情,確實很糟糕。

然而,與國內紅木市場的沉寂相比,國外原材料產地卻是風波不斷,僅在最近一個月:

2019年7月29日,西非15國共同發佈了《西部非洲打擊刺蝟紫檀及木材和林產品非法貿易阿克拉宣言》。


緊接著的8月15日,環境調查署(EIA)又發佈了最新調查報告,警告說:

由於東南亞有價值的紅木已基本耗盡,而在CITES的附錄II中列入了許多木材物種用於國際貿易控制,血檀便順理成章地將成為下一個倒下的多米諾骨牌。

8月21日,在CITES第18屆締約方大會上,血檀(染料紫檀)毫無懸念的被列入二級瀕危管制,紅木和珍稀樹種的管制保護問題也再次被推向了風口浪尖。

前面是冰冷的市場,後面是資源管制升級的火上澆油,當下的紅木市場,就是這樣魔幻般的存在著。

面對冰冷的市場,降價成了國內商家無可奈何的選擇。

正常情況下,國內木材和傢俱成品的價格下調,會自然的向原材料環節傳遞,尋找緩衝和減壓。

但國外原材料資源日漸枯竭和管制升級,增加了原產地出口的難度和成本,而在正常渠道不暢時,還要再加一些"額外"的成本。

回調撞上了鐵板,失去了向下的彈性空間。

一降一挺的擠壓之下,紅木產業鏈的整體利潤空間被擠壓殆盡。

從國外的木材商、到國內的木材經銷商,從紅木廠家、到傢俱市場的經銷商,整條產業鏈每一個環節的利潤空間都被摺疊、壓縮。

每個環節的區別僅在於被擠壓的程度不同,或是用一個環節的虧損割肉換來了另一個環節的保本微利。

紅木行業"怎麼了"?

最近,討論紅木行業"怎麼了"的文章很多,分析得出的原因也是五花八門,在此不作評述。

轉頭看看身邊,只是紅木行業"怎麼了"嗎?


2019年上半年,家電市場全品類零售額同比下降3.2%。

2018年汽車行業銷量出現了1990年以來的首次下降,年度同比下降2.8%;2019年上半年,全國汽車銷量同比再降12.4%。

2019年上半年,中國廣告行業整體廣告花費同比下降8.8%。

汽車與家電,家庭生活消費的重頭戲,廣告花費,企業進軍市場的炮火硝煙。

一個消費,一個投資,經濟大環境到底好不好,已無需更多討論。

前段時間,一位財經媒體人感概:

在網易嚴選、名創優品的掩護下,自詡為城市中產的人們正在體面的撤退。

舉國同此炎涼,也許你的感受亦如是。

紅木行業內部確實存在很多問題,但這些並不是造成現在這種市場行情的核心原因,作為在經濟大環境中運行的紅木行業,傾巢之下,憑什麼獨善其身?

所以沒有必要只盯著行業內的原因自怨自艾,從行業的角度來看,諸位"款式"、"年輕消費者喜好"、"銷售模式"等等,市場之手自然會完成進化調整。

對廠家來說,乘著現在比較"清閒"苦練內功是必須的,但也不能病急亂投醫。

特別是不要著急上火,不要在衝動之下一上來就搞什麼"全面轉型"。

還沒把準病因就一味猛藥灌下去,搞不好就能從原來的"氣虛體弱"給治成了暴斃身亡。

逃不掉的經濟週期

2400多年前,主政越國的范蠡築起了一坐46丈高的觀象臺,研究天文運行和農業產量的關係。

經過觀察,他得出了一個包括豐、平、荒的十二年循環規律,以此預測未來不同年份糧食的增減趨勢(《史記.貨殖列傳》)。

結合他提出的“旱則資舟,水則資車,以待乏也”等經營策略,范蠡不僅將越國“修之十年,國富”,掛冠出走之後,又憑著天才般的商業智慧,成了富冠天下的超級大商人"陶朱公",也被後世尊為"商父"。

姑且不論這個十二年的循環是否準確科學,僅就能用長期波動循環的週期性思維來看待經濟這一點上,范蠡無疑是世界級的先知先覺者。

19世紀以後,經濟的週期性波動循環被西方的經濟學家們所認識,多種經濟週期模型被相繼提出。其中,被廣泛驗證和認同的有以下四個:

3-5年的庫存週期(基欽週期);8-10年的朱格拉週期;15-25年的庫茲涅茨週期;以及40-60年的康德拉季耶夫週期(康波週期)。

其背後驅動因素分別是:

企業預期和庫存變化、機械設備更新換代、房地產和建築業週期、技術革命和產業變遷。



前是冰山,後有火焰:紅木市場怎麼了?


紅木行業有周期嗎?

老紅木人應該都已發現,紅木行業3-4年的庫存週期規律非常清晰明顯。

近十年來,紅木行業經歷了三輪“補庫存-去庫存”的庫存週期:

2009-2013,2013-2016,2016-?


事實上,紅木行業以2009、2013、2016年上漲行情(補庫存)為起點的這三輪庫存週期,和中國製造業整體的庫存週期是同步的。


前是冰山,後有火焰:紅木市場怎麼了?

為什麼這一次的"去庫存"會異常蕭條、讓人異常恐慌?

已故的"週期天王"周金濤先生,曾多次成功預測了中國經濟週期的轉折點。

2015年時,他提醒了康波週期中蕭條期的到來。

在2016年的一場研討會上,當時的人們還正在興高采烈的討論"供給側改革",研究如何抓住這個新的"風口",他潑的冷水驚醒了很多人:

供給側改革是蕭條期的標誌,歷史上,所有談到了供給側改革一定都是進入了蕭條期,似乎沒必要興高采烈。

直到2018年,很多老闆們才慢慢咀嚼出這個"供給側改革"的真味。

根據他當時(2016年)的分析報告,2018年和2019年,將是康波週期蕭條期的"萬劫不復之年"。

近兩年的市場狀況,也驗證了這個說法。

"蕭條期"疊加"去庫存階段",共振之下,讓這一次的"去庫存"顯得異常肅殺,直至"萬劫不復"。

"過山車"行情的元凶

另外,紅木市場冷清,產業鏈上的每一個環節都苦不堪言,但也是“冷熱不均”,基本上越是離終端消費者遠的環節受的衝擊越是強烈。

2019年,一根木頭沒買,一個工人沒招、一件傢俱沒做的紅木廠並不少見。

剛剛還在加班加點的趕貨,今年忽然一個訂單都沒了,難道下面的那些經銷商們今年一件紅木傢俱都沒賣?

終端的銷售確實遇到了問題,但當它傳導到了上游時會變得更加劇烈。

前是冰山,後有火焰:紅木市場怎麼了?

“牛鞭效應”是經濟學上的一個術語,指供應鏈上的一種需求變異放大現象:

當信息流從最終客戶端向原始供應商端傳遞時,無法有效地實現信息共享,使得信息扭曲而逐級放大,導致了需求信息出現越來越大的波動,此信息扭曲的放大作用在圖形上很像一個甩起的牛鞭,因此被形象地稱為牛鞭效應。

為什麼紅木市場總是重複“過山車”行情?

紅木市場的"過山車"行情(經常是在一段時間內市場嚴重缺貨,似乎全市場的人都在找貨,然後突然就變成庫存嚴重積壓、無人問津),原因並不是終端客戶需求的暴起暴落,而是這個供應鏈系統的環節太多、時間太長,本身就必然會導致這個結果。


前是冰山,後有火焰:紅木市場怎麼了?


“啤酒遊戲”即是案例教材,也是"牛鞭效應"的實戰演習,完整展現了在供應鏈上需求是如何被變異放大直至失控的。

在這個系統中,沒有誰想坑害別人,也沒有誰想誤導別人。

每一個環節,都是就自己所能接觸的局部信息,做出最符合本身預期的善意、最佳決策,但結局總是以全系統的嚴重積壓爆倉而結束。

在典型的數據中,經過四個環節的傳輸後,波動的放大率達到了700%。

這也就意味著,經過四個環節的傳輸,終端銷量15%的波動,就足以讓供應商環節經歷缺貨、趕貨、庫存積壓翻倍、停工消化庫存的過山車。

前是冰山,後有火焰:紅木市場怎麼了?

當然,每個一行業供應鏈環節的多少、訂貨週期的長短不一,這種放大效應的程度也有所不同,但這種放大波動在每個行業都普遍存在,其影響程度也普遍遠超人們的直覺。

一般來說,環節越多,訂貨和生產週期越長,這種放大效應的影響越大。

紅木行業的環節並不算少,訂貨和生產週期更是極長。

哪怕不算產地國的採伐運輸時間,僅從原產地的出口運輸開始算起,到變成紅木傢俱擺到市場上,這個週期都要以半年甚至年度計算。

正因為如此,往往紅木傢俱經銷商感到了由秋入冬的寒意,廠家可能就已從赤道瞬移到了冰封的北極,而木材商可能已經從烈火烹油轉為哀鴻遍野。

要想減少這種波動放大的衝擊,就不能只是根據自己手中訂單的增減來做判斷和決策,而是要用全局的眼光來判斷市場需求的變動,要看到源頭、終端的全局真實變化。

時間本身就是一個圓圈

雖然在文章裡講這些枯燥的"經濟週期"和"供應鏈波動放大"是吃力不討好的事,但這些都是實實在在的乾貨。

如果你準備長期在市場上摸爬滾打,就用心去琢磨一下,一定會讓你少做一些誤判、少走一些彎路。

無論你曾經有多麼成功、多麼輝煌,都必須知道和敬畏經濟週期的存在。

網絡上曾流傳一個段子:

三個人坐電梯上樓。在電梯裡,一個人原地跑步,一個在做俯臥撐,一個用頭撞牆。等到了樓上,有人問他們是怎麼上來的?一個說,我是跑上來的;一個說,我是俯臥撐上來的;一個說,我是用頭撞牆上來的。

好像大家都忽略了電梯的作用。

人們往往會把來自週期的力量,錯誤的歸功於自己的強大,只有等到潮水退去時,才發現自己其實啥都不是。

"人生髮財靠康波"(周金濤語),可以肯定的說,在商業上收穫豐碩的人,往往並不是因為有多大的本事,只是有意無意的踩準了週期的節拍。

當然,能夠有意的踩準週期節拍,這本身就是一種能力;能夠無意踩準週期的節拍,則是一種運氣。

所有忽視週期波動規律的人,哪怕一時無意中踩上節拍賺了錢,很快就會發現難逃無常二字。

而狂妄和愚蠢到無視甚至挑戰它的人,更是無一例外的全被輾壓的千瘡百孔。

不管哪個行業,你都可以找到無數理由向自己證明它前途不可限量,也同樣能找到無數理由來說服自己它已是日暮西山、窮途末路。

當能用波動循環的週期性眼光來看待市場行情,就能控制情緒保持清醒,就能在行情向上時,不會找理由讓自己產生永遠光明的錯覺,不會盲目的加足槓桿瘋狂擴張,給自己埋下定時炸彈。

到了行情向下時,也不會找理由向自己證明它不會再有未來,進而悲觀絕望、盲目的斷臂割肉。

因為忽視或誤判了週期,市場上買在最高位、賣在最低位,進退失據、左右挨耳光的事並不少見。

無論造成周期循環的原因有多少,人們非理性的情緒都在其中扮演著重要角色。

從繁榮、到衰退蕭條、再到復甦的過程,恰好也正是人們從樂觀到悲觀,再到達觀的過程。

世事變遷,潮起潮落,唯一不變的就是人性和週期。

偉人說歷史是 螺旋式上升的

尼采講 一切美好的事物都是曲折地接近自己的目標,一切筆直都是騙人的:

時間本身就是一個圓圈。

上至廟堂,下至市井,無一不在這個圓圈裡輪迴。

世界的規律就是這樣,不要找各種理由去違反它。

否則,不僅失敗是必然,而且還弄得自己片刻不得安寧。

做一門生意,從事一份職業,無非就是為了過好日子,結果每天一驚一乍的焦躁不安,把自己過得苦巴巴的,可能到死之前還不快樂,這不是傻嗎?

沒有一個超人可以抵抗潮漲潮落的規律,與其盲目的徒增煩惱,不如保持一份清醒和淡然靜待花開。

也有人說,在漲潮時趕海,你很難得到大海的饋贈,退潮的時候,哪怕在海灘信步,也能撿到美麗的貝殼。

不管是對紅木人還是消費者來說,上面這句話都不無道理。

雖然長週期的復甦繁榮還有待時日,但新一輪的存貨週期應該就在不遠處。

前是冰山,後有火焰:紅木市場怎麼了?


冬天已經到了,春天還會遠嗎?


相比於詩人雪萊筆下冬天的浪漫,2019年的這個寒冬顯得異常肅殺和悲涼,但春天終會到來。

雖然,春天也只是另一個輪迴的開始。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