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滿紙荒唐言,一把心酸淚;

都雲作者痴,誰解其中味?”

《紅樓夢》要表達的是什麼?她的作者又是誰?這是一個問題的兩面,不可分割。

"

“ 滿紙荒唐言,一把心酸淚;

都雲作者痴,誰解其中味?”

《紅樓夢》要表達的是什麼?她的作者又是誰?這是一個問題的兩面,不可分割。

被篡改的名著—《紅樓夢》的作者到底是誰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紅樓夢》的作者絕不是“曹雪芹”,更與康熙年間的曹寅家族無半點關係。正如,吳雪松在108回本《吳氏石頭記》序文中所言:“自胡適以來,國粹名著《紅樓夢》進入一個完全荒謬的閱讀和研究階段。民國以前,國人研讀《紅樓夢》或《石頭記》,沒有受到錯誤言論的誘導,每個讀者都能讀到自己心中的紅樓夢,因為他們不需要知道誰是作者,更不相信作品是描寫康雍乾時期社會生活。”

其次,《紅樓夢》已經完結。早在明末清初,文壇領袖吳梅村(吳偉業號“梅村”)已經寫成《風月寶鑑》,或者叫《吳氏石頭記》,直到清康熙年間,才有化名“曹雪芹”者主筆潤飾,在“脂硯齋”等文人集團品評指導下,將《石頭記》反覆潤色,變成今天的《紅樓夢》,只是由於後來乾隆時期高壓的政治形勢,80回後的原稿“迷失”了。但故事的框架、結局是完整的,並被保存了下來。這一點很重要,因為紅樓夢故事有很強的邏輯性,作者又大量運用呼應、暗示、隱喻等創作手法來設置人物命運及表現主題。故事的完整性使讀者能夠真正理解作者的創作背景、要表達的東西。

其實本身《紅樓夢》主題思想很清楚,就是明亡清興時期,明末士大夫文人的感懷傷世之作。緬懷故國、哀悼明朝的滅亡,歌頌抗清的英雄,表達對叛國者的憤恨以及對清政府的蔑視與反抗。這也是該書在乾隆年間很長時間列為禁書的原因。《紅樓夢》的主題作者在文中有反覆交代、暗示,只是由於被清代統治階級文人有意篡改(乾隆年間程偉元、高鶚續後40回的120回的官方發行本)以及後來所謂的“紅學家”們出於各種原因的曲解、演繹,刻意扭曲了她的原貌,他們試圖把一部反應明末國恨家仇,民族危亡的血淚史,曲解為曹寅家族的興衰史和愛情故事。這導致近一個世紀以來,《紅樓夢》掉到“曹家溝”裡出不來,把後世讀者矇蔽了。近年來更有的作家將其臆想成康熙年間廢太子胤礽的皇家祕史,謬之萬里,令人笑哭。我們只需看幾個簡單明瞭的例子,便豁然開朗。

第一、紅與朱

我們先看“紅”字。曹雪芹在“悼紅軒”批刪十載,賈寶玉點名要住進“怡紅院”,自號怡紅公子,意思就是看到紅的就心曠神怡。他還有吃胭脂“愛紅的毛病”,但為何作者要悼紅?還有太虛幻境中的“千紅一窟(哭)”,“萬豔同杯(悲)”指的是什麼?

再關注一個字,“朱”。“朱”的最基本釋義就是紅色,朱門、硃批等,紅便是朱;紅樓,便是朱樓;而明朝皇帝姓朱,大明也叫朱明王朝,故朱樓代表大明朝。 所以紅樓夢,便是朱樓夢。“朱樓夢”聽起來奇怪嗎?一點也不。

“昨夜朱樓夢,今宵水國吟。”

五十二回“俏平兒情掩蝦鬚鐲”,薛寶琴說她父親到西海沿子上買洋貨,有個真真國女子,唸了首詩,開頭便是這兩句。並且,她這麼描述:“有個真真國的女孩子,才十五歲,那臉面就和那西洋畫上的美人一樣,也披著黃頭髮,打著聯垂,滿頭帶的都是珊瑚、貓兒眼、祖母綠這些寶石;身上穿著金絲織的鎖子甲洋錦襖袖;帶著倭刀,也是鑲金嵌寶的,實在畫兒上的也沒他好看。”

滿族本源是女真族。努爾哈赤統一各部落後稱建州女真。而作詩的女子來自“真真國”,真真者,女真也。寶琴說,這位女子長得“和那西洋畫上的美人一樣”。那是因為滿人和俄國、白種匈奴混血的緣故。“聯垂”是滿人的一種髮式,把周圍頭髮梳成許多根細辮子。滿人尚武,男女都有佩刀的習俗。所以該女子是當時典型的滿人貴族妝扮。

詩句中“朱樓夢”對應“水國吟”。皇太極改國號“金”為“清”,就是因為“ 清 ”屬水,而明屬火德,取“水克火”之意,水國就是指大清國。

第二、石頭記與石頭城

第二回“冷子興演說榮國府”,雨村道:“去歲我到金陵地界,因欲遊覽六朝遺蹟,那日進了石頭城,從他老宅門前經過。街東是寧國府,街西是榮國府,二宅相連,竟將大半條街佔了。” 甲戌本的批註也很有意思,說“點睛神妙”。紅樓夢的故事發生在賈府,也就是說發生在石頭城。 石頭城,古代叫金陵,現在叫南京。是明朝的開國之都,後來明成祖朱棣又在北京建都,但南京的國都地位並沒有取消,南京保留著和北京一樣的建制,所以,明朝行政區劃稱作“兩京十三省”。 可是書中又描寫賈府是在北京城,甄家是在金陵。還有,警幻仙子帶著賈寶玉在各個司參觀的時候,明明指著金陵的冊子,對賈寶玉說“貴省”,也是把他當做了金陵人。看似矛盾,其實這就對了,亦真(甄)亦假(賈),北京也好,南京也罷,都是明朝的京城,這正好反映的是明朝的史實。甄家在南京有個甄寶玉,賈家在北京有個賈寶玉。 所以,石頭城的故事,便是“北京和南京”的故事,《石頭記》乃石頭城舊事,即是明朝舊事。

在1644年李自成攻進紫禁城,崇禎吊死煤山後,明其實還沒有真正滅亡,明的國號還在,明朝廷又回到南京,又堅持了幾十年,史稱南明。《石頭記》,寫的便是1644年前後至南明滅亡這段歷史。

第三、“女媧補天”之謎

《紅樓夢》開篇就寫了個神話般的故事——女媧補天,剩下最後一塊石頭荒廢沒用,就是這塊“無才補天”的石頭,引發出後面一段故事來。 “原來女媧氏煉石補天之時,於大荒山練成高經十二丈、方經二十四丈頑石三萬六千五百零一塊。媧皇氏只用了三萬六千五百塊,只單單的剩了一塊未用,便棄在此山青埂峰下。誰知此石自經煅煉之後,靈性已通,因見眾石俱得補天,獨自己無材不堪入選,遂自怨自嘆,日夜悲號慚愧”。那塊石頭(後來的通靈寶玉)原本有“補天濟世”之才,卻造化弄人,“無力補天”,以至於哀嘆悲號。

我們簡單說說女媧補天故事本身:上古時代 北方水神共工和南方火神祝融大戰,水神怒觸不周山,導致“天傾西北”、“地陷東南”,人民深處水深火熱之中,面臨滅亡的絕境。所幸女媧煉石補天,拯救了人類。儘管如此,還是引發了史前大洪水,特別是東南,一面是長江河水氾濫,一面是東面海水倒灌,整個東南一片汪洋。

而在明末清初,正是這樣的“水火大戰”,北方水神當然是水國,大清國! 南方火神自然是明朝,明朝屬火德。 水國清朝連年從東北殺出,李自成張獻忠從陝西(西北)殺出,一路殺到北京。崇禎皇帝自殺,——對大明子民來說面臨著亡國滅種的絕境,不正是“天塌了”嗎?明朝亡於西北李闖之亂,不正是“天傾西北”嗎? 崇禎死後,明朝在東南一帶苟延殘喘,很快北方清軍圍追而至,南明有識之士只能在東南沿海一帶組織抗清。這不就是“地陷東南”嗎?東南之境眼看也要淪陷了,大水洶湧而至,堪比史前大洪水。東南抗清,不就是抗擊“水患”嗎?

所以其實紅樓夢一開篇就用“女媧補天”的神話隱喻的交待了故事的背景。

第四、“風月寶鑑”之謎

我們知道《紅樓夢》又叫《風月寶鑑》。在第十三回《賈天祥正照風月鑑》,賈瑞中了鳳姐的相思局,結果患病,跛足道人送給他一面風月寶鑑,這鏡子正面是美女,背面卻是白骷髏。看背面病很快就好,看正面就沉溺其中死得快。

我們來回顧這一段,(這是當年我最喜歡看的段落之一) 賈瑞收了鏡子,想道:“這道士倒有些意思,我何不照一照試試。”想畢,拿起“風月鑑”來,向反面一照,只見一個骷髏立在裡面,〖庚雙夾:所謂“好知青冢骷髏骨,就是紅樓掩面人”是也。作者好苦心思。〗唬得賈瑞連忙掩了,罵:“道士混賬,如何嚇我!”“我倒再照照正面是什麼。”想著,又將正面一照,只見鳳姐站在裡面招手叫他。賈瑞心中一喜,盪悠悠的覺得進了鏡子,與鳳姐雲雨一番,鳳姐仍送他出來。到了床上,“噯喲”了一聲,一睜眼,鏡子從新又掉過來,仍是反面立著一個骷髏。賈瑞自覺汗津津的,底下已遺了一灘精。

再讀紅樓,最吸引我的是這條批語中的詩: 好知青冢骷髏骨,就是紅樓掩面人。 賈瑞的死,可以看作賈家敗亡的預演。這些紅樓掩面人,很快就要變成青冢白骨了,賈家上下還沉迷於風月的假象而不能自拔。 接下來的筆墨更是奇峭了。 代儒夫婦哭的死去活來,大罵道士,“是何妖鏡!若不早毀此物,〖庚雙夾:凡野史俱可毀,獨此書不可毀。〗遺害於世不小。”〖庚雙夾:腐儒。〗遂命架火來燒,只聽鏡內哭道:“誰叫你們瞧正面了!你們自己以假為真,何苦來燒我?”〖庚雙夾:觀者記之。〗 賈代儒要燒鏡子,已是很奇怪了,批書人的話更奇怪 —— “凡野史俱可毀,獨此書不可毀”。 這到底是鏡子還是書? 說野史可毀,言下之意此書是正史,不可毀。《風月寶鑑》不只是一塊鏡子,乃是一部隱寫的正史!

"

“ 滿紙荒唐言,一把心酸淚;

都雲作者痴,誰解其中味?”

《紅樓夢》要表達的是什麼?她的作者又是誰?這是一個問題的兩面,不可分割。

被篡改的名著—《紅樓夢》的作者到底是誰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紅樓夢》的作者絕不是“曹雪芹”,更與康熙年間的曹寅家族無半點關係。正如,吳雪松在108回本《吳氏石頭記》序文中所言:“自胡適以來,國粹名著《紅樓夢》進入一個完全荒謬的閱讀和研究階段。民國以前,國人研讀《紅樓夢》或《石頭記》,沒有受到錯誤言論的誘導,每個讀者都能讀到自己心中的紅樓夢,因為他們不需要知道誰是作者,更不相信作品是描寫康雍乾時期社會生活。”

其次,《紅樓夢》已經完結。早在明末清初,文壇領袖吳梅村(吳偉業號“梅村”)已經寫成《風月寶鑑》,或者叫《吳氏石頭記》,直到清康熙年間,才有化名“曹雪芹”者主筆潤飾,在“脂硯齋”等文人集團品評指導下,將《石頭記》反覆潤色,變成今天的《紅樓夢》,只是由於後來乾隆時期高壓的政治形勢,80回後的原稿“迷失”了。但故事的框架、結局是完整的,並被保存了下來。這一點很重要,因為紅樓夢故事有很強的邏輯性,作者又大量運用呼應、暗示、隱喻等創作手法來設置人物命運及表現主題。故事的完整性使讀者能夠真正理解作者的創作背景、要表達的東西。

其實本身《紅樓夢》主題思想很清楚,就是明亡清興時期,明末士大夫文人的感懷傷世之作。緬懷故國、哀悼明朝的滅亡,歌頌抗清的英雄,表達對叛國者的憤恨以及對清政府的蔑視與反抗。這也是該書在乾隆年間很長時間列為禁書的原因。《紅樓夢》的主題作者在文中有反覆交代、暗示,只是由於被清代統治階級文人有意篡改(乾隆年間程偉元、高鶚續後40回的120回的官方發行本)以及後來所謂的“紅學家”們出於各種原因的曲解、演繹,刻意扭曲了她的原貌,他們試圖把一部反應明末國恨家仇,民族危亡的血淚史,曲解為曹寅家族的興衰史和愛情故事。這導致近一個世紀以來,《紅樓夢》掉到“曹家溝”裡出不來,把後世讀者矇蔽了。近年來更有的作家將其臆想成康熙年間廢太子胤礽的皇家祕史,謬之萬里,令人笑哭。我們只需看幾個簡單明瞭的例子,便豁然開朗。

第一、紅與朱

我們先看“紅”字。曹雪芹在“悼紅軒”批刪十載,賈寶玉點名要住進“怡紅院”,自號怡紅公子,意思就是看到紅的就心曠神怡。他還有吃胭脂“愛紅的毛病”,但為何作者要悼紅?還有太虛幻境中的“千紅一窟(哭)”,“萬豔同杯(悲)”指的是什麼?

再關注一個字,“朱”。“朱”的最基本釋義就是紅色,朱門、硃批等,紅便是朱;紅樓,便是朱樓;而明朝皇帝姓朱,大明也叫朱明王朝,故朱樓代表大明朝。 所以紅樓夢,便是朱樓夢。“朱樓夢”聽起來奇怪嗎?一點也不。

“昨夜朱樓夢,今宵水國吟。”

五十二回“俏平兒情掩蝦鬚鐲”,薛寶琴說她父親到西海沿子上買洋貨,有個真真國女子,唸了首詩,開頭便是這兩句。並且,她這麼描述:“有個真真國的女孩子,才十五歲,那臉面就和那西洋畫上的美人一樣,也披著黃頭髮,打著聯垂,滿頭帶的都是珊瑚、貓兒眼、祖母綠這些寶石;身上穿著金絲織的鎖子甲洋錦襖袖;帶著倭刀,也是鑲金嵌寶的,實在畫兒上的也沒他好看。”

滿族本源是女真族。努爾哈赤統一各部落後稱建州女真。而作詩的女子來自“真真國”,真真者,女真也。寶琴說,這位女子長得“和那西洋畫上的美人一樣”。那是因為滿人和俄國、白種匈奴混血的緣故。“聯垂”是滿人的一種髮式,把周圍頭髮梳成許多根細辮子。滿人尚武,男女都有佩刀的習俗。所以該女子是當時典型的滿人貴族妝扮。

詩句中“朱樓夢”對應“水國吟”。皇太極改國號“金”為“清”,就是因為“ 清 ”屬水,而明屬火德,取“水克火”之意,水國就是指大清國。

第二、石頭記與石頭城

第二回“冷子興演說榮國府”,雨村道:“去歲我到金陵地界,因欲遊覽六朝遺蹟,那日進了石頭城,從他老宅門前經過。街東是寧國府,街西是榮國府,二宅相連,竟將大半條街佔了。” 甲戌本的批註也很有意思,說“點睛神妙”。紅樓夢的故事發生在賈府,也就是說發生在石頭城。 石頭城,古代叫金陵,現在叫南京。是明朝的開國之都,後來明成祖朱棣又在北京建都,但南京的國都地位並沒有取消,南京保留著和北京一樣的建制,所以,明朝行政區劃稱作“兩京十三省”。 可是書中又描寫賈府是在北京城,甄家是在金陵。還有,警幻仙子帶著賈寶玉在各個司參觀的時候,明明指著金陵的冊子,對賈寶玉說“貴省”,也是把他當做了金陵人。看似矛盾,其實這就對了,亦真(甄)亦假(賈),北京也好,南京也罷,都是明朝的京城,這正好反映的是明朝的史實。甄家在南京有個甄寶玉,賈家在北京有個賈寶玉。 所以,石頭城的故事,便是“北京和南京”的故事,《石頭記》乃石頭城舊事,即是明朝舊事。

在1644年李自成攻進紫禁城,崇禎吊死煤山後,明其實還沒有真正滅亡,明的國號還在,明朝廷又回到南京,又堅持了幾十年,史稱南明。《石頭記》,寫的便是1644年前後至南明滅亡這段歷史。

第三、“女媧補天”之謎

《紅樓夢》開篇就寫了個神話般的故事——女媧補天,剩下最後一塊石頭荒廢沒用,就是這塊“無才補天”的石頭,引發出後面一段故事來。 “原來女媧氏煉石補天之時,於大荒山練成高經十二丈、方經二十四丈頑石三萬六千五百零一塊。媧皇氏只用了三萬六千五百塊,只單單的剩了一塊未用,便棄在此山青埂峰下。誰知此石自經煅煉之後,靈性已通,因見眾石俱得補天,獨自己無材不堪入選,遂自怨自嘆,日夜悲號慚愧”。那塊石頭(後來的通靈寶玉)原本有“補天濟世”之才,卻造化弄人,“無力補天”,以至於哀嘆悲號。

我們簡單說說女媧補天故事本身:上古時代 北方水神共工和南方火神祝融大戰,水神怒觸不周山,導致“天傾西北”、“地陷東南”,人民深處水深火熱之中,面臨滅亡的絕境。所幸女媧煉石補天,拯救了人類。儘管如此,還是引發了史前大洪水,特別是東南,一面是長江河水氾濫,一面是東面海水倒灌,整個東南一片汪洋。

而在明末清初,正是這樣的“水火大戰”,北方水神當然是水國,大清國! 南方火神自然是明朝,明朝屬火德。 水國清朝連年從東北殺出,李自成張獻忠從陝西(西北)殺出,一路殺到北京。崇禎皇帝自殺,——對大明子民來說面臨著亡國滅種的絕境,不正是“天塌了”嗎?明朝亡於西北李闖之亂,不正是“天傾西北”嗎? 崇禎死後,明朝在東南一帶苟延殘喘,很快北方清軍圍追而至,南明有識之士只能在東南沿海一帶組織抗清。這不就是“地陷東南”嗎?東南之境眼看也要淪陷了,大水洶湧而至,堪比史前大洪水。東南抗清,不就是抗擊“水患”嗎?

所以其實紅樓夢一開篇就用“女媧補天”的神話隱喻的交待了故事的背景。

第四、“風月寶鑑”之謎

我們知道《紅樓夢》又叫《風月寶鑑》。在第十三回《賈天祥正照風月鑑》,賈瑞中了鳳姐的相思局,結果患病,跛足道人送給他一面風月寶鑑,這鏡子正面是美女,背面卻是白骷髏。看背面病很快就好,看正面就沉溺其中死得快。

我們來回顧這一段,(這是當年我最喜歡看的段落之一) 賈瑞收了鏡子,想道:“這道士倒有些意思,我何不照一照試試。”想畢,拿起“風月鑑”來,向反面一照,只見一個骷髏立在裡面,〖庚雙夾:所謂“好知青冢骷髏骨,就是紅樓掩面人”是也。作者好苦心思。〗唬得賈瑞連忙掩了,罵:“道士混賬,如何嚇我!”“我倒再照照正面是什麼。”想著,又將正面一照,只見鳳姐站在裡面招手叫他。賈瑞心中一喜,盪悠悠的覺得進了鏡子,與鳳姐雲雨一番,鳳姐仍送他出來。到了床上,“噯喲”了一聲,一睜眼,鏡子從新又掉過來,仍是反面立著一個骷髏。賈瑞自覺汗津津的,底下已遺了一灘精。

再讀紅樓,最吸引我的是這條批語中的詩: 好知青冢骷髏骨,就是紅樓掩面人。 賈瑞的死,可以看作賈家敗亡的預演。這些紅樓掩面人,很快就要變成青冢白骨了,賈家上下還沉迷於風月的假象而不能自拔。 接下來的筆墨更是奇峭了。 代儒夫婦哭的死去活來,大罵道士,“是何妖鏡!若不早毀此物,〖庚雙夾:凡野史俱可毀,獨此書不可毀。〗遺害於世不小。”〖庚雙夾:腐儒。〗遂命架火來燒,只聽鏡內哭道:“誰叫你們瞧正面了!你們自己以假為真,何苦來燒我?”〖庚雙夾:觀者記之。〗 賈代儒要燒鏡子,已是很奇怪了,批書人的話更奇怪 —— “凡野史俱可毀,獨此書不可毀”。 這到底是鏡子還是書? 說野史可毀,言下之意此書是正史,不可毀。《風月寶鑑》不只是一塊鏡子,乃是一部隱寫的正史!

被篡改的名著—《紅樓夢》的作者到底是誰

所以,從《紅樓夢》的立意的高度和隱喻的創作手法來看,她描寫的不可能是曹寅的家史,也不是康雍乾時期的歷史,作者也就不可能是曹家的人。但由於《紅樓夢》不是由一人一時完成的,應該是先有整體故事框架,再經後人不斷潤色,形成了今天我們看到的《紅樓夢》。該部作品細節在康雍乾時期不斷地在修改、潤色,所以,紅樓夢中會出現康雍乾時期的元素,導致後人疑惑,但不考慮全書立意主旨,僅憑考證細節就推斷紅樓夢成書於康雍乾時期,無疑是隻見樹木不見森林了。那麼作者會是誰呢?果真是吳梅村嗎?其實,具體是誰已經不重要了,但他應該滿足以下幾點特徵:

首先一點,作者應為明末遺臣,而且身邊應聚集了一幫明末文人。

其次,作者深受皇恩(崇禎),但可能被迫屈節做過清政府的官員。

第三,作者文采斐然,精於詩書及琴棋書畫。

從這些特徵來看,無疑明末文壇領袖吳梅村最合適。

"

“ 滿紙荒唐言,一把心酸淚;

都雲作者痴,誰解其中味?”

《紅樓夢》要表達的是什麼?她的作者又是誰?這是一個問題的兩面,不可分割。

被篡改的名著—《紅樓夢》的作者到底是誰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紅樓夢》的作者絕不是“曹雪芹”,更與康熙年間的曹寅家族無半點關係。正如,吳雪松在108回本《吳氏石頭記》序文中所言:“自胡適以來,國粹名著《紅樓夢》進入一個完全荒謬的閱讀和研究階段。民國以前,國人研讀《紅樓夢》或《石頭記》,沒有受到錯誤言論的誘導,每個讀者都能讀到自己心中的紅樓夢,因為他們不需要知道誰是作者,更不相信作品是描寫康雍乾時期社會生活。”

其次,《紅樓夢》已經完結。早在明末清初,文壇領袖吳梅村(吳偉業號“梅村”)已經寫成《風月寶鑑》,或者叫《吳氏石頭記》,直到清康熙年間,才有化名“曹雪芹”者主筆潤飾,在“脂硯齋”等文人集團品評指導下,將《石頭記》反覆潤色,變成今天的《紅樓夢》,只是由於後來乾隆時期高壓的政治形勢,80回後的原稿“迷失”了。但故事的框架、結局是完整的,並被保存了下來。這一點很重要,因為紅樓夢故事有很強的邏輯性,作者又大量運用呼應、暗示、隱喻等創作手法來設置人物命運及表現主題。故事的完整性使讀者能夠真正理解作者的創作背景、要表達的東西。

其實本身《紅樓夢》主題思想很清楚,就是明亡清興時期,明末士大夫文人的感懷傷世之作。緬懷故國、哀悼明朝的滅亡,歌頌抗清的英雄,表達對叛國者的憤恨以及對清政府的蔑視與反抗。這也是該書在乾隆年間很長時間列為禁書的原因。《紅樓夢》的主題作者在文中有反覆交代、暗示,只是由於被清代統治階級文人有意篡改(乾隆年間程偉元、高鶚續後40回的120回的官方發行本)以及後來所謂的“紅學家”們出於各種原因的曲解、演繹,刻意扭曲了她的原貌,他們試圖把一部反應明末國恨家仇,民族危亡的血淚史,曲解為曹寅家族的興衰史和愛情故事。這導致近一個世紀以來,《紅樓夢》掉到“曹家溝”裡出不來,把後世讀者矇蔽了。近年來更有的作家將其臆想成康熙年間廢太子胤礽的皇家祕史,謬之萬里,令人笑哭。我們只需看幾個簡單明瞭的例子,便豁然開朗。

第一、紅與朱

我們先看“紅”字。曹雪芹在“悼紅軒”批刪十載,賈寶玉點名要住進“怡紅院”,自號怡紅公子,意思就是看到紅的就心曠神怡。他還有吃胭脂“愛紅的毛病”,但為何作者要悼紅?還有太虛幻境中的“千紅一窟(哭)”,“萬豔同杯(悲)”指的是什麼?

再關注一個字,“朱”。“朱”的最基本釋義就是紅色,朱門、硃批等,紅便是朱;紅樓,便是朱樓;而明朝皇帝姓朱,大明也叫朱明王朝,故朱樓代表大明朝。 所以紅樓夢,便是朱樓夢。“朱樓夢”聽起來奇怪嗎?一點也不。

“昨夜朱樓夢,今宵水國吟。”

五十二回“俏平兒情掩蝦鬚鐲”,薛寶琴說她父親到西海沿子上買洋貨,有個真真國女子,唸了首詩,開頭便是這兩句。並且,她這麼描述:“有個真真國的女孩子,才十五歲,那臉面就和那西洋畫上的美人一樣,也披著黃頭髮,打著聯垂,滿頭帶的都是珊瑚、貓兒眼、祖母綠這些寶石;身上穿著金絲織的鎖子甲洋錦襖袖;帶著倭刀,也是鑲金嵌寶的,實在畫兒上的也沒他好看。”

滿族本源是女真族。努爾哈赤統一各部落後稱建州女真。而作詩的女子來自“真真國”,真真者,女真也。寶琴說,這位女子長得“和那西洋畫上的美人一樣”。那是因為滿人和俄國、白種匈奴混血的緣故。“聯垂”是滿人的一種髮式,把周圍頭髮梳成許多根細辮子。滿人尚武,男女都有佩刀的習俗。所以該女子是當時典型的滿人貴族妝扮。

詩句中“朱樓夢”對應“水國吟”。皇太極改國號“金”為“清”,就是因為“ 清 ”屬水,而明屬火德,取“水克火”之意,水國就是指大清國。

第二、石頭記與石頭城

第二回“冷子興演說榮國府”,雨村道:“去歲我到金陵地界,因欲遊覽六朝遺蹟,那日進了石頭城,從他老宅門前經過。街東是寧國府,街西是榮國府,二宅相連,竟將大半條街佔了。” 甲戌本的批註也很有意思,說“點睛神妙”。紅樓夢的故事發生在賈府,也就是說發生在石頭城。 石頭城,古代叫金陵,現在叫南京。是明朝的開國之都,後來明成祖朱棣又在北京建都,但南京的國都地位並沒有取消,南京保留著和北京一樣的建制,所以,明朝行政區劃稱作“兩京十三省”。 可是書中又描寫賈府是在北京城,甄家是在金陵。還有,警幻仙子帶著賈寶玉在各個司參觀的時候,明明指著金陵的冊子,對賈寶玉說“貴省”,也是把他當做了金陵人。看似矛盾,其實這就對了,亦真(甄)亦假(賈),北京也好,南京也罷,都是明朝的京城,這正好反映的是明朝的史實。甄家在南京有個甄寶玉,賈家在北京有個賈寶玉。 所以,石頭城的故事,便是“北京和南京”的故事,《石頭記》乃石頭城舊事,即是明朝舊事。

在1644年李自成攻進紫禁城,崇禎吊死煤山後,明其實還沒有真正滅亡,明的國號還在,明朝廷又回到南京,又堅持了幾十年,史稱南明。《石頭記》,寫的便是1644年前後至南明滅亡這段歷史。

第三、“女媧補天”之謎

《紅樓夢》開篇就寫了個神話般的故事——女媧補天,剩下最後一塊石頭荒廢沒用,就是這塊“無才補天”的石頭,引發出後面一段故事來。 “原來女媧氏煉石補天之時,於大荒山練成高經十二丈、方經二十四丈頑石三萬六千五百零一塊。媧皇氏只用了三萬六千五百塊,只單單的剩了一塊未用,便棄在此山青埂峰下。誰知此石自經煅煉之後,靈性已通,因見眾石俱得補天,獨自己無材不堪入選,遂自怨自嘆,日夜悲號慚愧”。那塊石頭(後來的通靈寶玉)原本有“補天濟世”之才,卻造化弄人,“無力補天”,以至於哀嘆悲號。

我們簡單說說女媧補天故事本身:上古時代 北方水神共工和南方火神祝融大戰,水神怒觸不周山,導致“天傾西北”、“地陷東南”,人民深處水深火熱之中,面臨滅亡的絕境。所幸女媧煉石補天,拯救了人類。儘管如此,還是引發了史前大洪水,特別是東南,一面是長江河水氾濫,一面是東面海水倒灌,整個東南一片汪洋。

而在明末清初,正是這樣的“水火大戰”,北方水神當然是水國,大清國! 南方火神自然是明朝,明朝屬火德。 水國清朝連年從東北殺出,李自成張獻忠從陝西(西北)殺出,一路殺到北京。崇禎皇帝自殺,——對大明子民來說面臨著亡國滅種的絕境,不正是“天塌了”嗎?明朝亡於西北李闖之亂,不正是“天傾西北”嗎? 崇禎死後,明朝在東南一帶苟延殘喘,很快北方清軍圍追而至,南明有識之士只能在東南沿海一帶組織抗清。這不就是“地陷東南”嗎?東南之境眼看也要淪陷了,大水洶湧而至,堪比史前大洪水。東南抗清,不就是抗擊“水患”嗎?

所以其實紅樓夢一開篇就用“女媧補天”的神話隱喻的交待了故事的背景。

第四、“風月寶鑑”之謎

我們知道《紅樓夢》又叫《風月寶鑑》。在第十三回《賈天祥正照風月鑑》,賈瑞中了鳳姐的相思局,結果患病,跛足道人送給他一面風月寶鑑,這鏡子正面是美女,背面卻是白骷髏。看背面病很快就好,看正面就沉溺其中死得快。

我們來回顧這一段,(這是當年我最喜歡看的段落之一) 賈瑞收了鏡子,想道:“這道士倒有些意思,我何不照一照試試。”想畢,拿起“風月鑑”來,向反面一照,只見一個骷髏立在裡面,〖庚雙夾:所謂“好知青冢骷髏骨,就是紅樓掩面人”是也。作者好苦心思。〗唬得賈瑞連忙掩了,罵:“道士混賬,如何嚇我!”“我倒再照照正面是什麼。”想著,又將正面一照,只見鳳姐站在裡面招手叫他。賈瑞心中一喜,盪悠悠的覺得進了鏡子,與鳳姐雲雨一番,鳳姐仍送他出來。到了床上,“噯喲”了一聲,一睜眼,鏡子從新又掉過來,仍是反面立著一個骷髏。賈瑞自覺汗津津的,底下已遺了一灘精。

再讀紅樓,最吸引我的是這條批語中的詩: 好知青冢骷髏骨,就是紅樓掩面人。 賈瑞的死,可以看作賈家敗亡的預演。這些紅樓掩面人,很快就要變成青冢白骨了,賈家上下還沉迷於風月的假象而不能自拔。 接下來的筆墨更是奇峭了。 代儒夫婦哭的死去活來,大罵道士,“是何妖鏡!若不早毀此物,〖庚雙夾:凡野史俱可毀,獨此書不可毀。〗遺害於世不小。”〖庚雙夾:腐儒。〗遂命架火來燒,只聽鏡內哭道:“誰叫你們瞧正面了!你們自己以假為真,何苦來燒我?”〖庚雙夾:觀者記之。〗 賈代儒要燒鏡子,已是很奇怪了,批書人的話更奇怪 —— “凡野史俱可毀,獨此書不可毀”。 這到底是鏡子還是書? 說野史可毀,言下之意此書是正史,不可毀。《風月寶鑑》不只是一塊鏡子,乃是一部隱寫的正史!

被篡改的名著—《紅樓夢》的作者到底是誰

所以,從《紅樓夢》的立意的高度和隱喻的創作手法來看,她描寫的不可能是曹寅的家史,也不是康雍乾時期的歷史,作者也就不可能是曹家的人。但由於《紅樓夢》不是由一人一時完成的,應該是先有整體故事框架,再經後人不斷潤色,形成了今天我們看到的《紅樓夢》。該部作品細節在康雍乾時期不斷地在修改、潤色,所以,紅樓夢中會出現康雍乾時期的元素,導致後人疑惑,但不考慮全書立意主旨,僅憑考證細節就推斷紅樓夢成書於康雍乾時期,無疑是隻見樹木不見森林了。那麼作者會是誰呢?果真是吳梅村嗎?其實,具體是誰已經不重要了,但他應該滿足以下幾點特徵:

首先一點,作者應為明末遺臣,而且身邊應聚集了一幫明末文人。

其次,作者深受皇恩(崇禎),但可能被迫屈節做過清政府的官員。

第三,作者文采斐然,精於詩書及琴棋書畫。

從這些特徵來看,無疑明末文壇領袖吳梅村最合適。

被篡改的名著—《紅樓夢》的作者到底是誰

吳偉業(1609年6月21日—1672年1月23日),字駿公,號梅村,別署鹿樵生、灌隱主人、大雲道人,漢族,江蘇太倉人。生於明萬曆三十七年,明崇禎四年(1631)進士,曾任翰林院編修、左庶子等職。清順治十年(1653)被迫應詔北上,次年被授予祕書院侍講,後升國子監祭酒。順治十三年底,以奉嗣母之喪為由乞假南歸,此後不復出仕。

吳梅村明崇禎元年(1628)考中秀才,崇禎三年(1630)中舉人,崇禎四年(1631)23歲參加會試,以第一名獲雋;緊接著廷試,又以一甲第二名連捷。當時有人懷疑這裡面有舞弊之嫌,主考不得不將其會元原卷呈請御覽,結果崇禎皇帝在卷子上批了“正大博雅,足式詭靡”八個字,物議平息。 這使吳偉業聲名鵲起,並因此對崇禎皇帝懷有一種刻骨銘心的知遇之感。

吳偉業著有《梅村家藏稿》五十八卷,《梅村詩餘》,傳奇《秣陵春》,雜劇《通天台》、《臨春閣》,史乘《綏寇紀略》,《春秋地理志》等。現存詩歌近千首,其中五古,七古近一百六十首。這一百六十首古詩中長篇鉅製約佔半數,可稱得上長篇敘事詩的就有二十餘篇,從對這些長篇敘事詩的研究的結果看,無論在詩歌內容或藝術形式方面都有較大的突破。吳偉業大量長篇敘事詩的創作開創了有清一代長篇敘事詩空前繁榮的局面,從而也奠定了吳偉業本人在中國古典敘事詩發展史中的特殊地位。 同時,他還精工詞曲書畫,堪稱博學多才,著述宏豐。

"

“ 滿紙荒唐言,一把心酸淚;

都雲作者痴,誰解其中味?”

《紅樓夢》要表達的是什麼?她的作者又是誰?這是一個問題的兩面,不可分割。

被篡改的名著—《紅樓夢》的作者到底是誰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紅樓夢》的作者絕不是“曹雪芹”,更與康熙年間的曹寅家族無半點關係。正如,吳雪松在108回本《吳氏石頭記》序文中所言:“自胡適以來,國粹名著《紅樓夢》進入一個完全荒謬的閱讀和研究階段。民國以前,國人研讀《紅樓夢》或《石頭記》,沒有受到錯誤言論的誘導,每個讀者都能讀到自己心中的紅樓夢,因為他們不需要知道誰是作者,更不相信作品是描寫康雍乾時期社會生活。”

其次,《紅樓夢》已經完結。早在明末清初,文壇領袖吳梅村(吳偉業號“梅村”)已經寫成《風月寶鑑》,或者叫《吳氏石頭記》,直到清康熙年間,才有化名“曹雪芹”者主筆潤飾,在“脂硯齋”等文人集團品評指導下,將《石頭記》反覆潤色,變成今天的《紅樓夢》,只是由於後來乾隆時期高壓的政治形勢,80回後的原稿“迷失”了。但故事的框架、結局是完整的,並被保存了下來。這一點很重要,因為紅樓夢故事有很強的邏輯性,作者又大量運用呼應、暗示、隱喻等創作手法來設置人物命運及表現主題。故事的完整性使讀者能夠真正理解作者的創作背景、要表達的東西。

其實本身《紅樓夢》主題思想很清楚,就是明亡清興時期,明末士大夫文人的感懷傷世之作。緬懷故國、哀悼明朝的滅亡,歌頌抗清的英雄,表達對叛國者的憤恨以及對清政府的蔑視與反抗。這也是該書在乾隆年間很長時間列為禁書的原因。《紅樓夢》的主題作者在文中有反覆交代、暗示,只是由於被清代統治階級文人有意篡改(乾隆年間程偉元、高鶚續後40回的120回的官方發行本)以及後來所謂的“紅學家”們出於各種原因的曲解、演繹,刻意扭曲了她的原貌,他們試圖把一部反應明末國恨家仇,民族危亡的血淚史,曲解為曹寅家族的興衰史和愛情故事。這導致近一個世紀以來,《紅樓夢》掉到“曹家溝”裡出不來,把後世讀者矇蔽了。近年來更有的作家將其臆想成康熙年間廢太子胤礽的皇家祕史,謬之萬里,令人笑哭。我們只需看幾個簡單明瞭的例子,便豁然開朗。

第一、紅與朱

我們先看“紅”字。曹雪芹在“悼紅軒”批刪十載,賈寶玉點名要住進“怡紅院”,自號怡紅公子,意思就是看到紅的就心曠神怡。他還有吃胭脂“愛紅的毛病”,但為何作者要悼紅?還有太虛幻境中的“千紅一窟(哭)”,“萬豔同杯(悲)”指的是什麼?

再關注一個字,“朱”。“朱”的最基本釋義就是紅色,朱門、硃批等,紅便是朱;紅樓,便是朱樓;而明朝皇帝姓朱,大明也叫朱明王朝,故朱樓代表大明朝。 所以紅樓夢,便是朱樓夢。“朱樓夢”聽起來奇怪嗎?一點也不。

“昨夜朱樓夢,今宵水國吟。”

五十二回“俏平兒情掩蝦鬚鐲”,薛寶琴說她父親到西海沿子上買洋貨,有個真真國女子,唸了首詩,開頭便是這兩句。並且,她這麼描述:“有個真真國的女孩子,才十五歲,那臉面就和那西洋畫上的美人一樣,也披著黃頭髮,打著聯垂,滿頭帶的都是珊瑚、貓兒眼、祖母綠這些寶石;身上穿著金絲織的鎖子甲洋錦襖袖;帶著倭刀,也是鑲金嵌寶的,實在畫兒上的也沒他好看。”

滿族本源是女真族。努爾哈赤統一各部落後稱建州女真。而作詩的女子來自“真真國”,真真者,女真也。寶琴說,這位女子長得“和那西洋畫上的美人一樣”。那是因為滿人和俄國、白種匈奴混血的緣故。“聯垂”是滿人的一種髮式,把周圍頭髮梳成許多根細辮子。滿人尚武,男女都有佩刀的習俗。所以該女子是當時典型的滿人貴族妝扮。

詩句中“朱樓夢”對應“水國吟”。皇太極改國號“金”為“清”,就是因為“ 清 ”屬水,而明屬火德,取“水克火”之意,水國就是指大清國。

第二、石頭記與石頭城

第二回“冷子興演說榮國府”,雨村道:“去歲我到金陵地界,因欲遊覽六朝遺蹟,那日進了石頭城,從他老宅門前經過。街東是寧國府,街西是榮國府,二宅相連,竟將大半條街佔了。” 甲戌本的批註也很有意思,說“點睛神妙”。紅樓夢的故事發生在賈府,也就是說發生在石頭城。 石頭城,古代叫金陵,現在叫南京。是明朝的開國之都,後來明成祖朱棣又在北京建都,但南京的國都地位並沒有取消,南京保留著和北京一樣的建制,所以,明朝行政區劃稱作“兩京十三省”。 可是書中又描寫賈府是在北京城,甄家是在金陵。還有,警幻仙子帶著賈寶玉在各個司參觀的時候,明明指著金陵的冊子,對賈寶玉說“貴省”,也是把他當做了金陵人。看似矛盾,其實這就對了,亦真(甄)亦假(賈),北京也好,南京也罷,都是明朝的京城,這正好反映的是明朝的史實。甄家在南京有個甄寶玉,賈家在北京有個賈寶玉。 所以,石頭城的故事,便是“北京和南京”的故事,《石頭記》乃石頭城舊事,即是明朝舊事。

在1644年李自成攻進紫禁城,崇禎吊死煤山後,明其實還沒有真正滅亡,明的國號還在,明朝廷又回到南京,又堅持了幾十年,史稱南明。《石頭記》,寫的便是1644年前後至南明滅亡這段歷史。

第三、“女媧補天”之謎

《紅樓夢》開篇就寫了個神話般的故事——女媧補天,剩下最後一塊石頭荒廢沒用,就是這塊“無才補天”的石頭,引發出後面一段故事來。 “原來女媧氏煉石補天之時,於大荒山練成高經十二丈、方經二十四丈頑石三萬六千五百零一塊。媧皇氏只用了三萬六千五百塊,只單單的剩了一塊未用,便棄在此山青埂峰下。誰知此石自經煅煉之後,靈性已通,因見眾石俱得補天,獨自己無材不堪入選,遂自怨自嘆,日夜悲號慚愧”。那塊石頭(後來的通靈寶玉)原本有“補天濟世”之才,卻造化弄人,“無力補天”,以至於哀嘆悲號。

我們簡單說說女媧補天故事本身:上古時代 北方水神共工和南方火神祝融大戰,水神怒觸不周山,導致“天傾西北”、“地陷東南”,人民深處水深火熱之中,面臨滅亡的絕境。所幸女媧煉石補天,拯救了人類。儘管如此,還是引發了史前大洪水,特別是東南,一面是長江河水氾濫,一面是東面海水倒灌,整個東南一片汪洋。

而在明末清初,正是這樣的“水火大戰”,北方水神當然是水國,大清國! 南方火神自然是明朝,明朝屬火德。 水國清朝連年從東北殺出,李自成張獻忠從陝西(西北)殺出,一路殺到北京。崇禎皇帝自殺,——對大明子民來說面臨著亡國滅種的絕境,不正是“天塌了”嗎?明朝亡於西北李闖之亂,不正是“天傾西北”嗎? 崇禎死後,明朝在東南一帶苟延殘喘,很快北方清軍圍追而至,南明有識之士只能在東南沿海一帶組織抗清。這不就是“地陷東南”嗎?東南之境眼看也要淪陷了,大水洶湧而至,堪比史前大洪水。東南抗清,不就是抗擊“水患”嗎?

所以其實紅樓夢一開篇就用“女媧補天”的神話隱喻的交待了故事的背景。

第四、“風月寶鑑”之謎

我們知道《紅樓夢》又叫《風月寶鑑》。在第十三回《賈天祥正照風月鑑》,賈瑞中了鳳姐的相思局,結果患病,跛足道人送給他一面風月寶鑑,這鏡子正面是美女,背面卻是白骷髏。看背面病很快就好,看正面就沉溺其中死得快。

我們來回顧這一段,(這是當年我最喜歡看的段落之一) 賈瑞收了鏡子,想道:“這道士倒有些意思,我何不照一照試試。”想畢,拿起“風月鑑”來,向反面一照,只見一個骷髏立在裡面,〖庚雙夾:所謂“好知青冢骷髏骨,就是紅樓掩面人”是也。作者好苦心思。〗唬得賈瑞連忙掩了,罵:“道士混賬,如何嚇我!”“我倒再照照正面是什麼。”想著,又將正面一照,只見鳳姐站在裡面招手叫他。賈瑞心中一喜,盪悠悠的覺得進了鏡子,與鳳姐雲雨一番,鳳姐仍送他出來。到了床上,“噯喲”了一聲,一睜眼,鏡子從新又掉過來,仍是反面立著一個骷髏。賈瑞自覺汗津津的,底下已遺了一灘精。

再讀紅樓,最吸引我的是這條批語中的詩: 好知青冢骷髏骨,就是紅樓掩面人。 賈瑞的死,可以看作賈家敗亡的預演。這些紅樓掩面人,很快就要變成青冢白骨了,賈家上下還沉迷於風月的假象而不能自拔。 接下來的筆墨更是奇峭了。 代儒夫婦哭的死去活來,大罵道士,“是何妖鏡!若不早毀此物,〖庚雙夾:凡野史俱可毀,獨此書不可毀。〗遺害於世不小。”〖庚雙夾:腐儒。〗遂命架火來燒,只聽鏡內哭道:“誰叫你們瞧正面了!你們自己以假為真,何苦來燒我?”〖庚雙夾:觀者記之。〗 賈代儒要燒鏡子,已是很奇怪了,批書人的話更奇怪 —— “凡野史俱可毀,獨此書不可毀”。 這到底是鏡子還是書? 說野史可毀,言下之意此書是正史,不可毀。《風月寶鑑》不只是一塊鏡子,乃是一部隱寫的正史!

被篡改的名著—《紅樓夢》的作者到底是誰

所以,從《紅樓夢》的立意的高度和隱喻的創作手法來看,她描寫的不可能是曹寅的家史,也不是康雍乾時期的歷史,作者也就不可能是曹家的人。但由於《紅樓夢》不是由一人一時完成的,應該是先有整體故事框架,再經後人不斷潤色,形成了今天我們看到的《紅樓夢》。該部作品細節在康雍乾時期不斷地在修改、潤色,所以,紅樓夢中會出現康雍乾時期的元素,導致後人疑惑,但不考慮全書立意主旨,僅憑考證細節就推斷紅樓夢成書於康雍乾時期,無疑是隻見樹木不見森林了。那麼作者會是誰呢?果真是吳梅村嗎?其實,具體是誰已經不重要了,但他應該滿足以下幾點特徵:

首先一點,作者應為明末遺臣,而且身邊應聚集了一幫明末文人。

其次,作者深受皇恩(崇禎),但可能被迫屈節做過清政府的官員。

第三,作者文采斐然,精於詩書及琴棋書畫。

從這些特徵來看,無疑明末文壇領袖吳梅村最合適。

被篡改的名著—《紅樓夢》的作者到底是誰

吳偉業(1609年6月21日—1672年1月23日),字駿公,號梅村,別署鹿樵生、灌隱主人、大雲道人,漢族,江蘇太倉人。生於明萬曆三十七年,明崇禎四年(1631)進士,曾任翰林院編修、左庶子等職。清順治十年(1653)被迫應詔北上,次年被授予祕書院侍講,後升國子監祭酒。順治十三年底,以奉嗣母之喪為由乞假南歸,此後不復出仕。

吳梅村明崇禎元年(1628)考中秀才,崇禎三年(1630)中舉人,崇禎四年(1631)23歲參加會試,以第一名獲雋;緊接著廷試,又以一甲第二名連捷。當時有人懷疑這裡面有舞弊之嫌,主考不得不將其會元原卷呈請御覽,結果崇禎皇帝在卷子上批了“正大博雅,足式詭靡”八個字,物議平息。 這使吳偉業聲名鵲起,並因此對崇禎皇帝懷有一種刻骨銘心的知遇之感。

吳偉業著有《梅村家藏稿》五十八卷,《梅村詩餘》,傳奇《秣陵春》,雜劇《通天台》、《臨春閣》,史乘《綏寇紀略》,《春秋地理志》等。現存詩歌近千首,其中五古,七古近一百六十首。這一百六十首古詩中長篇鉅製約佔半數,可稱得上長篇敘事詩的就有二十餘篇,從對這些長篇敘事詩的研究的結果看,無論在詩歌內容或藝術形式方面都有較大的突破。吳偉業大量長篇敘事詩的創作開創了有清一代長篇敘事詩空前繁榮的局面,從而也奠定了吳偉業本人在中國古典敘事詩發展史中的特殊地位。 同時,他還精工詞曲書畫,堪稱博學多才,著述宏豐。

被篡改的名著—《紅樓夢》的作者到底是誰

《紅樓夢》(《石頭記》或《風月寶鑑》)應成書於順治時期,後歷經康雍乾,不斷經作者的朋友或者是學生不斷修改潤色,但修改的只是細節,主旨還是悼明反清。《紅樓夢》開始只是民間流傳,但流傳到了乾隆年間,文字獄大行,80回後的原稿“迷失”。後由官方發行了120回的篡改本。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