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知章的一首千古名作,初讀不以為意,再讀卻感慨萬千!

賀知章,字季真,唐代著名詩人。與張若虛、張旭、包融並稱“吳中四士”。賀知章的詩以絕句見長,可惜很多沒有流傳下來。《全唐詩》中僅錄入賀知章的詩作十九首。其中《回鄉偶書二首》、《詠柳》最為經典,是千古名作。小編今天要向大家介紹的這首詩,便是賀知章的《回鄉偶書·其二》。

賀知章的一首千古名作,初讀不以為意,再讀卻感慨萬千!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賀知章的《回鄉偶書·其一》相信大家並不陌生。它讓我們知道了賀知章久客他鄉的傷感。但如果說《回鄉偶書·其一》中賀知章還能從兒童那裡得到一絲親人的欣慰的話,那麼,《回鄉偶書·其二》中他只有對人事變遷的萬般感傷。

賀知章的一首千古名作,初讀不以為意,再讀卻感慨萬千!

雖然我們自小就會背誦這首詩,但是詩中賀知章的這種感傷,小時候我們卻是不理解的。而現在長大後,當我們再讀這首詩的時候,有了一定的人生閱歷,反而卻不想懂了。怕引起內心傷感的情緒,怕物是人非的那種無奈。下面我們便來具體看看賀知章的這首《回鄉偶書·其二》:

離別家鄉歲月多,近來人事半消磨。

惟有門前鏡湖水,春風不改舊時波。

賀知章的一首千古名作,初讀不以為意,再讀卻感慨萬千!

這首詩可以看成是第一首詩的續篇,即詩人到家以後所發生的種種。首句“離別家鄉歲月多”,同第一首詩中“少小離家老大回”一樣,都是闡述了自己離開家鄉的時間之久。唐玄宗天寶三載(744年),賀知章告老還鄉,回到了越州永興(今浙江杭州蕭山),時年八十六歲。而賀知章自從三十七歲中進士離開家鄉後,就一直未歸。

所以近五十年他鄉做客的經歷,讓賀知章不禁發出了“近來人事半消磨”的感慨。即回到家鄉後才感覺到人事變遷實在太大了。其實按照我們自己的經驗,出門短則一年,長則三年,這種感受就尤其重,更何況賀知章五十年的歲月。由此可見,賀知章這首詩自肺腑自然流出,源於生活,十分難得。

賀知章的一首千古名作,初讀不以為意,再讀卻感慨萬千!

最後兩句“惟有門前鏡湖水,春風不改舊時波”,雖然賀知章將自己的目光從人事變遷轉到自然景物的刻畫上。但是門前那鏡湖的碧水,在春風的吹拂下所泛起的波紋,還和五十年前一模一樣。它反而加深了賀知章對人事變遷的感慨,顯得愈來愈深沉。

這兩句詩其實也很好理解,以我們自身為例。若是許久未曾回到家鄉,家鄉的變化你不能一一列出,但是當看到熟悉的地方,哪怕是一條河,一座橋,都會催生對往事的回憶和無限感慨。所以不難想象,當賀知章站在波光粼粼的鏡湖之旁時,他的內心是多麼的傷感了。

賀知章的一首千古名作,初讀不以為意,再讀卻感慨萬千!

綜觀賀知章的這首詩,雖然樸實無華,但是它發自內心,貼近生活,極具藝術感染力。而我們在讀這首詩時,可能初讀會不以為意,再讀卻感慨萬千。也不得不承認小時候不理解,長大後卻不想懂。但還是願我們都能如蘇軾一樣“此心安處是吾鄉”。

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