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素有“五丘三山二分川”的和林格爾這片黃土地上,和林格爾縣按照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理念,把生態文明建設融入縣域經濟發展的全過程,銳意改革、開拓創新,將“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化為現實,促進了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

綠產業續寫“新輝煌”

上世紀90年代統計顯示,和林格爾縣有320萬畝土地屬於水土流失和風蝕化區域,每年通過渾河帶給黃河的泥沙達2000多萬噸。

臥牛山生態工程、西十萬畝生態工程、摩天嶺生態工程……近年來,和林縣先後實施了國家生態建設重點縣、天然林防護、退耕還林等項目。沙漠變綠洲,舊貌換新顏。

綠的風景,更有綠的經濟。植滿荒坡的“綠”,持續向好的“綠”的產業。

現如今,綠色食品、綠色能源、綠色裝備、綠色發電等產業的崛起,則讓和林縣的這一風景更具內涵,更具魅力。

過去一年,和林縣億元以上開復工項目15個,完成投資17.2億元。綠色食品加工產業持續健康發展,蒙牛乳業總部經濟持續壯大,富友聯合乳品、雅歐多配方乳粉項目建成投產,盛健山羊奶項目順利開工,“中國乳都核心區”地位進一步鞏固。正大飼料、健益壹生、智天然等項目進展順利。生物醫藥產業持續向好,蒙肽生物、世紀福康、大唐藥業、必威安泰等項目順利推進。蒙草、蒙樹等產業鏈條不斷延伸,形成了獨具地方特色的生態產業。新能源、新材料產業快速發展,顯鴻科技孵化基地建成投產,碳谷科技富勒烯開始試生產。節能環保、高端裝備製造等產業發展迅速,科達鋁業、中朵裝配式建築產業園建成投產,鑫廣進等項目進展順利;智能製造產業園開工建設,東方國信科技等一批項目簽約落地。電力產業穩步發展,和林電廠即將投產,豐華熱電、京能熱電等企業發展勢頭良好,雲計算大數據產業規模也在不斷擴大。

黃土地催生“綠髮展”

織錦黃土換新顏,貧帽已隨白駒去。

盛樂鎮臺基營村村民楊林今年把60畝水地一次性流轉給了金豐種植專業合作社,每畝400元。“原來的土地閒置挺厲害的,年輕人不願意種,上了年紀的種不動。就算自己種,也未必能有這樣的收入。今年風調雨順不僅讓莊稼獲得了好收成,更讓臺基營村的土地資產‘盤’出了真金白銀。”楊林興致勃勃地說著土地流轉的事。

近年來,和林縣進一步調整優化種植業結構,打好“米袋子”“菜籃子”穩產基礎、建設高產優質苜蓿及青貯種植示範基地、推動現有蔬菜基地轉型升級,推廣訂單農作物、蒙中藥材及花卉種植模式,發展現代休閒農業、體驗農業、創意農業,培育壯大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努力闖出一條屬於他們自己的“路子”,以改變他們的貧窮狀況。

綠村景喜迎“四方賓客”

2018年,和林縣在8個鄉鎮、一個開發區採取試點先行的推進方式,重點打造12個試點村的農村垃圾治理、生活汙水治理、廁所改造及糞汙治理、畜禽糞汙資源化利用、農作物秸稈及農林副產物綜合利用;鞏固提升自來水管網升級、電網改造升級、四好道路升級、房屋美化升級、文化廣場升級五項成果;提升黨的陣地建設、農村治理能力、農村醫療衛生水平、公共服務水平、美麗鄉村水平五項工程。

臺格鬥村正以創建市級“美麗鄉村”為契機,著力抓好“農旅結合”,將特色農業、觀光農業與旅遊業融合發展,突出農業品牌打造,提高農產品附加值。同時,不斷打造林果經濟、產業資源、鄉村文化、杏花旅遊、鄉村民宿、運動休閒等產業的基礎設施建設,打造鄉村休閒旅遊基地,推動“旅遊+農業”雙豐收,景色更加宜人。

盛樂鎮小林壩村成立“內蒙古大江高科農業合作社”,與貴州茅臺鎮酒廠簽訂了種植4200畝“純毛6號”紅高粱訂單。金秋時節,深紅的高粱掛滿枝頭,吸引眾多遊客前來觀賞……

和林縣大力發展現代休閒農業、體驗農業、創意農業,依託正緣、綠野、塞外桃源、蒙草、蒙樹等企業,南山、奧威等旅遊景區,臺格鬥、榆林城等美麗鄉村,以服務城鎮居民生活消費為主,打造環繞縣城的都市現代農業圈。實施“互聯網+現代農牧業”行動,逐步構建覆蓋全國的綠色農畜產品銷售網絡。積極創建自治區農產品質量安全縣,打造一批全國、全區知名品牌和特色綠色農畜產品品牌。不斷培育壯大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繼續推進小甲賴、公喇嘛、瓦回溝青園基地等田園綜合體和都市休閒農業產業園建設。

和林縣深入實施“旅遊+”戰略,促進旅遊業由門票經濟向區景一體、產業一體轉變。將芍藥節、杏花節、百合節、“和林格爾·中國年”等節慶旅遊與文化體育活動深度融合,續寫“郊遊勝境花海和林”新篇章。深入挖掘綏南革命根據地等紅色文化資源,做好紅色旅遊文章,加快建設和林—羊群溝—好來溝紅色旅遊公路。

近年來,和林縣更是傳承和發揚“白二爺沙壩”精神,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書寫著綠色發展華章……

2018年地區生產總值完成141.46億元,同比增長6.5%;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5.5%;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完成14.64億元,同比增長5.53%;固定資產投資完成49.1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31.94億元,同比增長5.8%;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與全市平均增速保持同步;三次產業比例優化為17.5:39.9:42.6,產業結構更趨合理。

●呼和浩特日報首席記者 李海珍 通訊員 胡文彬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