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罵中國足協了,先問問自己願意送女兒去踢職業女足嗎?

隨著美國女足2:0戰勝荷蘭女足,第四次捧起女足世界盃冠軍獎盃,為期31天的2019女足世界盃落下了帷幕。整整31天的時間,對於中國女足來說,半在其中半在其外。古人說“身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又云“旁觀者清,當局者迷”。4年一度的世界盃,法國中國女足來過、參與過、拼搏過、歡喜過,也失落過,但遠說不上滿足。

別罵中國足協了,先問問自己願意送女兒去踢職業女足嗎?

賽前重振鏗鏘玫瑰輝煌的目標並沒有實現,世界盃正賽首次沒能進入八強的最差戰績,似乎成了揮之不去的痛。近距離的參與,和遠距離的觀看,殊途同歸,都變成了中國女足最直接的尋找差距的方式。知己不足而後進,望山遠岐而前行。對於志在重現鏗鏘玫瑰輝煌的女足姑娘們來說,拼搏精神是值得嘉許的。但通過世界盃的比賽,瞭解到差距有多大?需要學習什麼?要怎麼去提高?比空談虛妄的目標要來得現實得多。中國女足的拼搏精神沒有丟,中國女足與世界的差距是全方位的,這些都不容贅述。而差距在哪些方面呢?除了慣常描述的那些問題,如基礎薄弱,青訓體系不健全,聯賽水平提升不明顯……還有哪些?而這些慣常問題長久得不到解決,又是因為什麼?

別罵中國足協了,先問問自己願意送女兒去踢職業女足嗎?

對此,大多數人習慣將原因歸結給足協,歸結為體制。實際上,這真是中國女足運動進入21世紀以來的根本原因嗎?不盡然!更為主要的原因是女性足球運動觀念的缺失。回顧女足運動在中國發展的近百年曆史,我們不難發現,真正的女足熱出現在上世紀70年代,因為民間女足運動的火熱開展,也才有了1982年的女足業餘聯賽,有了1983年中國國家女子足球隊的正式成立……翻閱鏗鏘玫瑰球員的名單,我們不難發現她們中大多數人都是“70後”,是隨著第一次女足熱而逐步成長起來的。於是她們可以在1986年-1999年長達14年的時間裡牢牢地佔據著亞洲女足霸主的王座,可以與美國、挪威、瑞典這些歐美老牌女足抗衡爭雄。

別罵中國足協了,先問問自己願意送女兒去踢職業女足嗎?

而後呢?一次轉型的失敗!借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會奪得亞軍之勢,中國足協將女足聯賽專業改職業,但空有其名而無其實。缺乏市場關注度的女足,如果不是因為全運會的槓桿,連生存都成問題,更不要說長足的發展了。於是1996年的奧運會亞軍和1999年的世界盃亞軍,濃縮成一個時代的光環和精神,無法發揮更多的光和熱。加上中國足球職業化後男女足收入差距越來越大,願意從事足球運動的女孩子就更少了。遠的不說,就是在近幾年女足運動得到了一定發展,女足薪資逐步提高的今天,有多少女性願意從事足球運動?願意成為專業(或職業)球員?少得可憐!據不完全統計,2019年中國足協註冊的“職業”女足球員不足600人,全國所有的註冊女足球員人數不超過3000人,而歐足聯女足註冊人數130萬人,美國更多180萬人。兩相比較,高下立判

別罵中國足協了,先問問自己願意送女兒去踢職業女足嗎?

有人或許會因此說,不就是錢惹的禍嗎?這種說法武斷,有失偏頗。如果僅僅是錢的原因,待遇的原因,那就砸錢嘛。俗話說得好,錢能解決的問題就不是問題。但,錢並不是根本的原因。從美國女足的發展、日本的崛起,以及歐洲女足的興旺來看,沒有一個是靠揮霍金元成就的。美國女足大聯盟的薪水上限為20萬美元,也就140萬人民幣不到,和王霜在國內踢女超聯賽(100萬)相差無幾。而歐洲女足運動員收入最高的德甲和法甲,一般國家隊的隊員收入也就30萬歐元左右,2018年全球女足收入最高的挪威球星艾達·赫爾貝里全年薪資、獎金加起來不過40萬歐元,考慮到歐洲和國內的整體消費水平和物價指數,實際上相差無幾。

別罵中國足協了,先問問自己願意送女兒去踢職業女足嗎?

那中國的女足運動為什麼在長時間內,甚至於鏗鏘玫瑰的年代都沒能吸引市場的關注,吸引家庭的參與?關鍵問題是傳統觀念沒有改變,中國的父母更願意接受大家閨秀的溫文爾雅,抑或小家碧玉式的婉約,即便把自己的閨女養成林黛玉,也絕不希望她變成在綠茵場上一身泥巴的女漢子。

別罵中國足協了,先問問自己願意送女兒去踢職業女足嗎?

至於市場化程度不高,原因也大抵如此。中國生產製造女性用品的企業少了嗎?多得很,從洗護用品到各類服裝……數不勝數,但是幾乎沒有願意讓女足代言的,更不要說白白投入,中國女子足球聯賽創辦的很多年時間裡,聯賽冠名權一直沒有出售出去,也就到了最近幾年才有所好轉。說白了,就是道不同不相為謀,女足還沒有成為企業眼中合適的廣告載體,也正是因此這些企業寧願把鉅額的廣告費投在某位歌星、影星的身上,也不願意投放在廉價的女足身上

別罵中國足協了,先問問自己願意送女兒去踢職業女足嗎?

女足運動要想在中國取得長遠的發展,既需要制標,也需要制本。標是建立健全完善的女足人才培養體系,從小抓起,從娃娃抓起,彌補體能和技術上的差距。本則是觀念的改變,讓更多的女孩子喜歡上足球,讓她們的父母願意把她們送上綠茵場,接受足球培訓,即便不是為了將孩子培養成鏗鏘玫瑰的接班人,也願意把足球當成自己日常鍛鍊的一種方式。女性足球愛好者仍舊是少數,一個城市女足隊伍依舊寥寥無幾,有愛好者想要和女足約一場球要排隊等安排。這是一種不合理的現狀,希望未來能有大的改觀。試想一下,如果全國大大小小的足球場上,無論是職業的還是業餘的女足隊伍不再是稀缺品,綠茵場上隨時都有“紅花”浮動,那個時候重振鏗鏘玫瑰的輝煌還會是一個問題嗎?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