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蘭國博-2:一個詼諧幽默一個安逸靜謐,最極致的兩類風俗畫'

"

上一篇:荷蘭國立博物館-1:精美絕倫的建築和被印在鈔票上的油畫

16-17世紀,尤其是進入共和國時期,荷蘭繪畫市場空前繁榮。大量新興中產階級,甚至小生意人都開始買畫裝飾自己的房間。與王公貴族和富有的神職人員請人繪製自己的肖像或委託創作宗教歷史題材作品不同,他們主要購買一些物美價廉的風俗畫和風景畫。現在回顧那一時期,最著名的兩位風俗畫家,一位是揚·斯泰恩,一位是弗美爾。

揚·斯泰恩出生在萊頓一個釀酒商的家庭,21歲時父親送他上萊頓大學,但他一心喜歡繪畫,輟學去給當時已經比較有名的風景畫家揚·範·霍延(Jan van Goyen,1596-1656)做學徒。一年以後便娶了師傅的女兒為妻,想必其才華得到了師傅的認可。直到1654年,揚·斯泰恩才離開岳父在海牙的工作坊,前往代爾夫特自立門戶。不幸的是那一年,代爾夫特發生了火藥庫大爆炸,藝術品市場陷入低迷。揚·斯泰恩重操舊業,開了家小釀酒廠。不過,他還是很快找到了買畫的主顧。這幅《代爾夫特市長和他的女兒》創作於1655年,畫面正中的是代爾夫特市長阿道夫,他坐在自家門口,雙腿岔開兩手叉腰,顯得非常自信,同時低頭用同情的眼光打量著旁邊請求施捨的老婦人,又表現出憐憫之心。他的女兒13歲的凱瑟琳娜站在旁邊目光堅定地注視著前方或者說觀畫者。背景中是代爾夫特的老教堂和運河。

"

上一篇:荷蘭國立博物館-1:精美絕倫的建築和被印在鈔票上的油畫

16-17世紀,尤其是進入共和國時期,荷蘭繪畫市場空前繁榮。大量新興中產階級,甚至小生意人都開始買畫裝飾自己的房間。與王公貴族和富有的神職人員請人繪製自己的肖像或委託創作宗教歷史題材作品不同,他們主要購買一些物美價廉的風俗畫和風景畫。現在回顧那一時期,最著名的兩位風俗畫家,一位是揚·斯泰恩,一位是弗美爾。

揚·斯泰恩出生在萊頓一個釀酒商的家庭,21歲時父親送他上萊頓大學,但他一心喜歡繪畫,輟學去給當時已經比較有名的風景畫家揚·範·霍延(Jan van Goyen,1596-1656)做學徒。一年以後便娶了師傅的女兒為妻,想必其才華得到了師傅的認可。直到1654年,揚·斯泰恩才離開岳父在海牙的工作坊,前往代爾夫特自立門戶。不幸的是那一年,代爾夫特發生了火藥庫大爆炸,藝術品市場陷入低迷。揚·斯泰恩重操舊業,開了家小釀酒廠。不過,他還是很快找到了買畫的主顧。這幅《代爾夫特市長和他的女兒》創作於1655年,畫面正中的是代爾夫特市長阿道夫,他坐在自家門口,雙腿岔開兩手叉腰,顯得非常自信,同時低頭用同情的眼光打量著旁邊請求施捨的老婦人,又表現出憐憫之心。他的女兒13歲的凱瑟琳娜站在旁邊目光堅定地注視著前方或者說觀畫者。背景中是代爾夫特的老教堂和運河。

荷蘭國博-2:一個詼諧幽默一個安逸靜謐,最極致的兩類風俗畫

真正讓揚·斯泰恩出名的是風俗畫,他常以一種詼諧的手法表現日常生活中的惡作劇或不那麼光彩的事情,比如這幅1660年創作的《小孩教貓跳舞》。畫面前方的女孩坐在飯桌上吹著當時流行的一種樂器肖姆管,幾個男孩則拉扯著一隻可憐的小貓做出“舞蹈”動作。小貓痛苦地尖叫著表示抗議,連下方的小狗也狂吠著表達不滿。上方窗戶裡一位成年人探出頭大聲斥責,彷彿在說:“你們怎麼不自己去學點兒什麼功課?”

"

上一篇:荷蘭國立博物館-1:精美絕倫的建築和被印在鈔票上的油畫

16-17世紀,尤其是進入共和國時期,荷蘭繪畫市場空前繁榮。大量新興中產階級,甚至小生意人都開始買畫裝飾自己的房間。與王公貴族和富有的神職人員請人繪製自己的肖像或委託創作宗教歷史題材作品不同,他們主要購買一些物美價廉的風俗畫和風景畫。現在回顧那一時期,最著名的兩位風俗畫家,一位是揚·斯泰恩,一位是弗美爾。

揚·斯泰恩出生在萊頓一個釀酒商的家庭,21歲時父親送他上萊頓大學,但他一心喜歡繪畫,輟學去給當時已經比較有名的風景畫家揚·範·霍延(Jan van Goyen,1596-1656)做學徒。一年以後便娶了師傅的女兒為妻,想必其才華得到了師傅的認可。直到1654年,揚·斯泰恩才離開岳父在海牙的工作坊,前往代爾夫特自立門戶。不幸的是那一年,代爾夫特發生了火藥庫大爆炸,藝術品市場陷入低迷。揚·斯泰恩重操舊業,開了家小釀酒廠。不過,他還是很快找到了買畫的主顧。這幅《代爾夫特市長和他的女兒》創作於1655年,畫面正中的是代爾夫特市長阿道夫,他坐在自家門口,雙腿岔開兩手叉腰,顯得非常自信,同時低頭用同情的眼光打量著旁邊請求施捨的老婦人,又表現出憐憫之心。他的女兒13歲的凱瑟琳娜站在旁邊目光堅定地注視著前方或者說觀畫者。背景中是代爾夫特的老教堂和運河。

荷蘭國博-2:一個詼諧幽默一個安逸靜謐,最極致的兩類風俗畫

真正讓揚·斯泰恩出名的是風俗畫,他常以一種詼諧的手法表現日常生活中的惡作劇或不那麼光彩的事情,比如這幅1660年創作的《小孩教貓跳舞》。畫面前方的女孩坐在飯桌上吹著當時流行的一種樂器肖姆管,幾個男孩則拉扯著一隻可憐的小貓做出“舞蹈”動作。小貓痛苦地尖叫著表示抗議,連下方的小狗也狂吠著表達不滿。上方窗戶裡一位成年人探出頭大聲斥責,彷彿在說:“你們怎麼不自己去學點兒什麼功課?”

荷蘭國博-2:一個詼諧幽默一個安逸靜謐,最極致的兩類風俗畫

另一幅《生病的女人》創作於1663年。畫中似乎在號脈的醫生穿了一身不是那個時代的服裝,感覺更像個喜劇演員,而病人斜靠在枕頭上若有所思的樣子也不像真的有什麼病。揚·斯泰恩通過這些細節也許要告訴觀眾,這個女人患的是相思病。

"

上一篇:荷蘭國立博物館-1:精美絕倫的建築和被印在鈔票上的油畫

16-17世紀,尤其是進入共和國時期,荷蘭繪畫市場空前繁榮。大量新興中產階級,甚至小生意人都開始買畫裝飾自己的房間。與王公貴族和富有的神職人員請人繪製自己的肖像或委託創作宗教歷史題材作品不同,他們主要購買一些物美價廉的風俗畫和風景畫。現在回顧那一時期,最著名的兩位風俗畫家,一位是揚·斯泰恩,一位是弗美爾。

揚·斯泰恩出生在萊頓一個釀酒商的家庭,21歲時父親送他上萊頓大學,但他一心喜歡繪畫,輟學去給當時已經比較有名的風景畫家揚·範·霍延(Jan van Goyen,1596-1656)做學徒。一年以後便娶了師傅的女兒為妻,想必其才華得到了師傅的認可。直到1654年,揚·斯泰恩才離開岳父在海牙的工作坊,前往代爾夫特自立門戶。不幸的是那一年,代爾夫特發生了火藥庫大爆炸,藝術品市場陷入低迷。揚·斯泰恩重操舊業,開了家小釀酒廠。不過,他還是很快找到了買畫的主顧。這幅《代爾夫特市長和他的女兒》創作於1655年,畫面正中的是代爾夫特市長阿道夫,他坐在自家門口,雙腿岔開兩手叉腰,顯得非常自信,同時低頭用同情的眼光打量著旁邊請求施捨的老婦人,又表現出憐憫之心。他的女兒13歲的凱瑟琳娜站在旁邊目光堅定地注視著前方或者說觀畫者。背景中是代爾夫特的老教堂和運河。

荷蘭國博-2:一個詼諧幽默一個安逸靜謐,最極致的兩類風俗畫

真正讓揚·斯泰恩出名的是風俗畫,他常以一種詼諧的手法表現日常生活中的惡作劇或不那麼光彩的事情,比如這幅1660年創作的《小孩教貓跳舞》。畫面前方的女孩坐在飯桌上吹著當時流行的一種樂器肖姆管,幾個男孩則拉扯著一隻可憐的小貓做出“舞蹈”動作。小貓痛苦地尖叫著表示抗議,連下方的小狗也狂吠著表達不滿。上方窗戶裡一位成年人探出頭大聲斥責,彷彿在說:“你們怎麼不自己去學點兒什麼功課?”

荷蘭國博-2:一個詼諧幽默一個安逸靜謐,最極致的兩類風俗畫

另一幅《生病的女人》創作於1663年。畫中似乎在號脈的醫生穿了一身不是那個時代的服裝,感覺更像個喜劇演員,而病人斜靠在枕頭上若有所思的樣子也不像真的有什麼病。揚·斯泰恩通過這些細節也許要告訴觀眾,這個女人患的是相思病。

荷蘭國博-2:一個詼諧幽默一個安逸靜謐,最極致的兩類風俗畫

其實揚·斯泰恩最擅長的是營造一種混亂的場面。在荷蘭有句諺語:“揚·斯泰恩之家”,指的就是一片混亂的場景。可見他的畫作有多大的影響力。《聖尼古拉斯節》創作於1665-1668年。與他的很多作品一樣呈現出一片混亂場景,但混亂中卻含有一些隱喻。畫面中心的女孩固執地抱著施洗者約翰的像暗示當時的宗教衝突,斯泰恩出生在一個天主教家庭,但當時天主教在荷蘭已經受到新教的強烈打壓,新教是不允許供奉聖像的。右邊手指煙囪的男子抱的小孩手中有個人形薑餅,當時製作聖人形象薑餅尤其聖尼古拉斯薑餅也是被新教所禁止的。每年12月6日是荷蘭傳統的聖尼古拉斯節,5日夜聖尼古拉斯(Sinterklaas)從煙囪鑽進屋裡送禮物給孩子是當時的傳統,後來這種習俗和稱謂演變成聖誕老人。畫面中表現的是節日當天孩子們收到禮物後的不同反應:抱著約翰像的女孩得到了一大桶禮物挎在胳膊肘上,她是最受寵的,父母的目光都集中在她的身上;而左邊的男孩則用手抹著眼淚,他收到的是裝在一隻鞋裡的幾根樹枝,這隻鞋正被他身後的女孩遞給旁人取笑。

"

上一篇:荷蘭國立博物館-1:精美絕倫的建築和被印在鈔票上的油畫

16-17世紀,尤其是進入共和國時期,荷蘭繪畫市場空前繁榮。大量新興中產階級,甚至小生意人都開始買畫裝飾自己的房間。與王公貴族和富有的神職人員請人繪製自己的肖像或委託創作宗教歷史題材作品不同,他們主要購買一些物美價廉的風俗畫和風景畫。現在回顧那一時期,最著名的兩位風俗畫家,一位是揚·斯泰恩,一位是弗美爾。

揚·斯泰恩出生在萊頓一個釀酒商的家庭,21歲時父親送他上萊頓大學,但他一心喜歡繪畫,輟學去給當時已經比較有名的風景畫家揚·範·霍延(Jan van Goyen,1596-1656)做學徒。一年以後便娶了師傅的女兒為妻,想必其才華得到了師傅的認可。直到1654年,揚·斯泰恩才離開岳父在海牙的工作坊,前往代爾夫特自立門戶。不幸的是那一年,代爾夫特發生了火藥庫大爆炸,藝術品市場陷入低迷。揚·斯泰恩重操舊業,開了家小釀酒廠。不過,他還是很快找到了買畫的主顧。這幅《代爾夫特市長和他的女兒》創作於1655年,畫面正中的是代爾夫特市長阿道夫,他坐在自家門口,雙腿岔開兩手叉腰,顯得非常自信,同時低頭用同情的眼光打量著旁邊請求施捨的老婦人,又表現出憐憫之心。他的女兒13歲的凱瑟琳娜站在旁邊目光堅定地注視著前方或者說觀畫者。背景中是代爾夫特的老教堂和運河。

荷蘭國博-2:一個詼諧幽默一個安逸靜謐,最極致的兩類風俗畫

真正讓揚·斯泰恩出名的是風俗畫,他常以一種詼諧的手法表現日常生活中的惡作劇或不那麼光彩的事情,比如這幅1660年創作的《小孩教貓跳舞》。畫面前方的女孩坐在飯桌上吹著當時流行的一種樂器肖姆管,幾個男孩則拉扯著一隻可憐的小貓做出“舞蹈”動作。小貓痛苦地尖叫著表示抗議,連下方的小狗也狂吠著表達不滿。上方窗戶裡一位成年人探出頭大聲斥責,彷彿在說:“你們怎麼不自己去學點兒什麼功課?”

荷蘭國博-2:一個詼諧幽默一個安逸靜謐,最極致的兩類風俗畫

另一幅《生病的女人》創作於1663年。畫中似乎在號脈的醫生穿了一身不是那個時代的服裝,感覺更像個喜劇演員,而病人斜靠在枕頭上若有所思的樣子也不像真的有什麼病。揚·斯泰恩通過這些細節也許要告訴觀眾,這個女人患的是相思病。

荷蘭國博-2:一個詼諧幽默一個安逸靜謐,最極致的兩類風俗畫

其實揚·斯泰恩最擅長的是營造一種混亂的場面。在荷蘭有句諺語:“揚·斯泰恩之家”,指的就是一片混亂的場景。可見他的畫作有多大的影響力。《聖尼古拉斯節》創作於1665-1668年。與他的很多作品一樣呈現出一片混亂場景,但混亂中卻含有一些隱喻。畫面中心的女孩固執地抱著施洗者約翰的像暗示當時的宗教衝突,斯泰恩出生在一個天主教家庭,但當時天主教在荷蘭已經受到新教的強烈打壓,新教是不允許供奉聖像的。右邊手指煙囪的男子抱的小孩手中有個人形薑餅,當時製作聖人形象薑餅尤其聖尼古拉斯薑餅也是被新教所禁止的。每年12月6日是荷蘭傳統的聖尼古拉斯節,5日夜聖尼古拉斯(Sinterklaas)從煙囪鑽進屋裡送禮物給孩子是當時的傳統,後來這種習俗和稱謂演變成聖誕老人。畫面中表現的是節日當天孩子們收到禮物後的不同反應:抱著約翰像的女孩得到了一大桶禮物挎在胳膊肘上,她是最受寵的,父母的目光都集中在她的身上;而左邊的男孩則用手抹著眼淚,他收到的是裝在一隻鞋裡的幾根樹枝,這隻鞋正被他身後的女孩遞給旁人取笑。

荷蘭國博-2:一個詼諧幽默一個安逸靜謐,最極致的兩類風俗畫

美國哲學家威爾·杜蘭(Will Durant,1885-1981)在其鉅著《世界文明史》中曾這樣評價揚·斯泰恩的畫作:“畫中的每一個人或物,完全是按照藝術的規則、和諧的韻味而組成,通過圖形上的混亂再表達出來。”然而在同一時代,也出現了很多與揚·斯泰恩截然相反的風俗畫風格,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當數弗美爾。

如今的弗美爾被稱為荷蘭黃金時代最偉大的風俗畫大師,但他生前其實並不那麼成功,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一是他一生都只活躍在代爾夫特這座小城;二來他的主顧雖然穩定但卻相對單一;三是他作畫的速度很慢而風俗畫基本是以量取勝的。這些都嚴重影響了其名聲的傳播,以至於到18世紀時,他幾乎完全被人遺忘了。他的名字直到1858年才被人們重新提起,而此前他的畫作許多都被錯誤地歸到其他畫家的名下。

與揚·斯泰恩的畫中常出現一大堆人聚在一起搞事情不同,弗美爾的畫中常常只有一兩個人物做著一些極其平凡而簡單的日常工作,給人一種安逸靜謐的感覺。《倒牛奶的女僕》便是這樣一幅小畫。這幅畫的英文名Milkmaid(擠牛奶的女工)似乎並不準確,她實際上應該是名廚娘(kitchen maid)。藝術史學家認為畫中女僕正在製作麵包布丁,她將牛奶倒入盛有雞蛋和麵包碎混合物的器皿中,之後經火烤即可。

讓我們仔細地欣賞一下這幅畫,可以看到畫面中除牛奶在緩緩流動外,其它都如雕塑般靜止,靜得似乎能聽到牛奶流入器皿的聲音。桌上擺著完整和掰碎的麵包,女僕身後的地上是暖腳器,牆根裝飾著代爾夫特的青花瓷磚。主題方面:女僕粗壯結實的身體、身著圍裙套袖等得體的服裝、沉靜而專注的神情,表現出荷蘭傳統的勞動美德。構圖方面:畫家採用低視角,人物體態與桌面形成金字塔式的穩定結構,雙臂交匯將觀畫者視覺焦點匯聚在牛奶處。配色方面:採用昂貴的青金石粉碎後製成的藍色顏料,而未像其他畫家那樣採用便宜的藍銅礦。對白牆的處理尤顯功力,通過對日光不同強度的反射反映出抹灰牆面不均勻的紋理。麵包和籃子上的光珠效果可能是模仿暗箱中看到的光點虛化的結果,視角可能也與他使用的暗箱高度有關。

"

上一篇:荷蘭國立博物館-1:精美絕倫的建築和被印在鈔票上的油畫

16-17世紀,尤其是進入共和國時期,荷蘭繪畫市場空前繁榮。大量新興中產階級,甚至小生意人都開始買畫裝飾自己的房間。與王公貴族和富有的神職人員請人繪製自己的肖像或委託創作宗教歷史題材作品不同,他們主要購買一些物美價廉的風俗畫和風景畫。現在回顧那一時期,最著名的兩位風俗畫家,一位是揚·斯泰恩,一位是弗美爾。

揚·斯泰恩出生在萊頓一個釀酒商的家庭,21歲時父親送他上萊頓大學,但他一心喜歡繪畫,輟學去給當時已經比較有名的風景畫家揚·範·霍延(Jan van Goyen,1596-1656)做學徒。一年以後便娶了師傅的女兒為妻,想必其才華得到了師傅的認可。直到1654年,揚·斯泰恩才離開岳父在海牙的工作坊,前往代爾夫特自立門戶。不幸的是那一年,代爾夫特發生了火藥庫大爆炸,藝術品市場陷入低迷。揚·斯泰恩重操舊業,開了家小釀酒廠。不過,他還是很快找到了買畫的主顧。這幅《代爾夫特市長和他的女兒》創作於1655年,畫面正中的是代爾夫特市長阿道夫,他坐在自家門口,雙腿岔開兩手叉腰,顯得非常自信,同時低頭用同情的眼光打量著旁邊請求施捨的老婦人,又表現出憐憫之心。他的女兒13歲的凱瑟琳娜站在旁邊目光堅定地注視著前方或者說觀畫者。背景中是代爾夫特的老教堂和運河。

荷蘭國博-2:一個詼諧幽默一個安逸靜謐,最極致的兩類風俗畫

真正讓揚·斯泰恩出名的是風俗畫,他常以一種詼諧的手法表現日常生活中的惡作劇或不那麼光彩的事情,比如這幅1660年創作的《小孩教貓跳舞》。畫面前方的女孩坐在飯桌上吹著當時流行的一種樂器肖姆管,幾個男孩則拉扯著一隻可憐的小貓做出“舞蹈”動作。小貓痛苦地尖叫著表示抗議,連下方的小狗也狂吠著表達不滿。上方窗戶裡一位成年人探出頭大聲斥責,彷彿在說:“你們怎麼不自己去學點兒什麼功課?”

荷蘭國博-2:一個詼諧幽默一個安逸靜謐,最極致的兩類風俗畫

另一幅《生病的女人》創作於1663年。畫中似乎在號脈的醫生穿了一身不是那個時代的服裝,感覺更像個喜劇演員,而病人斜靠在枕頭上若有所思的樣子也不像真的有什麼病。揚·斯泰恩通過這些細節也許要告訴觀眾,這個女人患的是相思病。

荷蘭國博-2:一個詼諧幽默一個安逸靜謐,最極致的兩類風俗畫

其實揚·斯泰恩最擅長的是營造一種混亂的場面。在荷蘭有句諺語:“揚·斯泰恩之家”,指的就是一片混亂的場景。可見他的畫作有多大的影響力。《聖尼古拉斯節》創作於1665-1668年。與他的很多作品一樣呈現出一片混亂場景,但混亂中卻含有一些隱喻。畫面中心的女孩固執地抱著施洗者約翰的像暗示當時的宗教衝突,斯泰恩出生在一個天主教家庭,但當時天主教在荷蘭已經受到新教的強烈打壓,新教是不允許供奉聖像的。右邊手指煙囪的男子抱的小孩手中有個人形薑餅,當時製作聖人形象薑餅尤其聖尼古拉斯薑餅也是被新教所禁止的。每年12月6日是荷蘭傳統的聖尼古拉斯節,5日夜聖尼古拉斯(Sinterklaas)從煙囪鑽進屋裡送禮物給孩子是當時的傳統,後來這種習俗和稱謂演變成聖誕老人。畫面中表現的是節日當天孩子們收到禮物後的不同反應:抱著約翰像的女孩得到了一大桶禮物挎在胳膊肘上,她是最受寵的,父母的目光都集中在她的身上;而左邊的男孩則用手抹著眼淚,他收到的是裝在一隻鞋裡的幾根樹枝,這隻鞋正被他身後的女孩遞給旁人取笑。

荷蘭國博-2:一個詼諧幽默一個安逸靜謐,最極致的兩類風俗畫

美國哲學家威爾·杜蘭(Will Durant,1885-1981)在其鉅著《世界文明史》中曾這樣評價揚·斯泰恩的畫作:“畫中的每一個人或物,完全是按照藝術的規則、和諧的韻味而組成,通過圖形上的混亂再表達出來。”然而在同一時代,也出現了很多與揚·斯泰恩截然相反的風俗畫風格,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當數弗美爾。

如今的弗美爾被稱為荷蘭黃金時代最偉大的風俗畫大師,但他生前其實並不那麼成功,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一是他一生都只活躍在代爾夫特這座小城;二來他的主顧雖然穩定但卻相對單一;三是他作畫的速度很慢而風俗畫基本是以量取勝的。這些都嚴重影響了其名聲的傳播,以至於到18世紀時,他幾乎完全被人遺忘了。他的名字直到1858年才被人們重新提起,而此前他的畫作許多都被錯誤地歸到其他畫家的名下。

與揚·斯泰恩的畫中常出現一大堆人聚在一起搞事情不同,弗美爾的畫中常常只有一兩個人物做著一些極其平凡而簡單的日常工作,給人一種安逸靜謐的感覺。《倒牛奶的女僕》便是這樣一幅小畫。這幅畫的英文名Milkmaid(擠牛奶的女工)似乎並不準確,她實際上應該是名廚娘(kitchen maid)。藝術史學家認為畫中女僕正在製作麵包布丁,她將牛奶倒入盛有雞蛋和麵包碎混合物的器皿中,之後經火烤即可。

讓我們仔細地欣賞一下這幅畫,可以看到畫面中除牛奶在緩緩流動外,其它都如雕塑般靜止,靜得似乎能聽到牛奶流入器皿的聲音。桌上擺著完整和掰碎的麵包,女僕身後的地上是暖腳器,牆根裝飾著代爾夫特的青花瓷磚。主題方面:女僕粗壯結實的身體、身著圍裙套袖等得體的服裝、沉靜而專注的神情,表現出荷蘭傳統的勞動美德。構圖方面:畫家採用低視角,人物體態與桌面形成金字塔式的穩定結構,雙臂交匯將觀畫者視覺焦點匯聚在牛奶處。配色方面:採用昂貴的青金石粉碎後製成的藍色顏料,而未像其他畫家那樣採用便宜的藍銅礦。對白牆的處理尤顯功力,通過對日光不同強度的反射反映出抹灰牆面不均勻的紋理。麵包和籃子上的光珠效果可能是模仿暗箱中看到的光點虛化的結果,視角可能也與他使用的暗箱高度有關。

荷蘭國博-2:一個詼諧幽默一個安逸靜謐,最極致的兩類風俗畫

《讀信的藍衣女人》創作於1663年,畫的是一位懷孕的婦女,這類形象在當時並不常見。牆上的荷蘭地圖暗示女人的丈夫也許在海外旅行或工作,而她讀的正是丈夫的來信。桌上的珠寶盒與盒子外面的珍珠寓意出門在外的愛人。畫面主色仍然是弗美爾喜歡的藍色和黃色,配上這樣一個靜止動作,給人一種寧靜安詳的感覺,彷彿能夠聽到讀信女人均勻的呼吸聲。與弗美爾的大部分作品一樣,光線從左側的窗戶射入,而且十分柔和。

"

上一篇:荷蘭國立博物館-1:精美絕倫的建築和被印在鈔票上的油畫

16-17世紀,尤其是進入共和國時期,荷蘭繪畫市場空前繁榮。大量新興中產階級,甚至小生意人都開始買畫裝飾自己的房間。與王公貴族和富有的神職人員請人繪製自己的肖像或委託創作宗教歷史題材作品不同,他們主要購買一些物美價廉的風俗畫和風景畫。現在回顧那一時期,最著名的兩位風俗畫家,一位是揚·斯泰恩,一位是弗美爾。

揚·斯泰恩出生在萊頓一個釀酒商的家庭,21歲時父親送他上萊頓大學,但他一心喜歡繪畫,輟學去給當時已經比較有名的風景畫家揚·範·霍延(Jan van Goyen,1596-1656)做學徒。一年以後便娶了師傅的女兒為妻,想必其才華得到了師傅的認可。直到1654年,揚·斯泰恩才離開岳父在海牙的工作坊,前往代爾夫特自立門戶。不幸的是那一年,代爾夫特發生了火藥庫大爆炸,藝術品市場陷入低迷。揚·斯泰恩重操舊業,開了家小釀酒廠。不過,他還是很快找到了買畫的主顧。這幅《代爾夫特市長和他的女兒》創作於1655年,畫面正中的是代爾夫特市長阿道夫,他坐在自家門口,雙腿岔開兩手叉腰,顯得非常自信,同時低頭用同情的眼光打量著旁邊請求施捨的老婦人,又表現出憐憫之心。他的女兒13歲的凱瑟琳娜站在旁邊目光堅定地注視著前方或者說觀畫者。背景中是代爾夫特的老教堂和運河。

荷蘭國博-2:一個詼諧幽默一個安逸靜謐,最極致的兩類風俗畫

真正讓揚·斯泰恩出名的是風俗畫,他常以一種詼諧的手法表現日常生活中的惡作劇或不那麼光彩的事情,比如這幅1660年創作的《小孩教貓跳舞》。畫面前方的女孩坐在飯桌上吹著當時流行的一種樂器肖姆管,幾個男孩則拉扯著一隻可憐的小貓做出“舞蹈”動作。小貓痛苦地尖叫著表示抗議,連下方的小狗也狂吠著表達不滿。上方窗戶裡一位成年人探出頭大聲斥責,彷彿在說:“你們怎麼不自己去學點兒什麼功課?”

荷蘭國博-2:一個詼諧幽默一個安逸靜謐,最極致的兩類風俗畫

另一幅《生病的女人》創作於1663年。畫中似乎在號脈的醫生穿了一身不是那個時代的服裝,感覺更像個喜劇演員,而病人斜靠在枕頭上若有所思的樣子也不像真的有什麼病。揚·斯泰恩通過這些細節也許要告訴觀眾,這個女人患的是相思病。

荷蘭國博-2:一個詼諧幽默一個安逸靜謐,最極致的兩類風俗畫

其實揚·斯泰恩最擅長的是營造一種混亂的場面。在荷蘭有句諺語:“揚·斯泰恩之家”,指的就是一片混亂的場景。可見他的畫作有多大的影響力。《聖尼古拉斯節》創作於1665-1668年。與他的很多作品一樣呈現出一片混亂場景,但混亂中卻含有一些隱喻。畫面中心的女孩固執地抱著施洗者約翰的像暗示當時的宗教衝突,斯泰恩出生在一個天主教家庭,但當時天主教在荷蘭已經受到新教的強烈打壓,新教是不允許供奉聖像的。右邊手指煙囪的男子抱的小孩手中有個人形薑餅,當時製作聖人形象薑餅尤其聖尼古拉斯薑餅也是被新教所禁止的。每年12月6日是荷蘭傳統的聖尼古拉斯節,5日夜聖尼古拉斯(Sinterklaas)從煙囪鑽進屋裡送禮物給孩子是當時的傳統,後來這種習俗和稱謂演變成聖誕老人。畫面中表現的是節日當天孩子們收到禮物後的不同反應:抱著約翰像的女孩得到了一大桶禮物挎在胳膊肘上,她是最受寵的,父母的目光都集中在她的身上;而左邊的男孩則用手抹著眼淚,他收到的是裝在一隻鞋裡的幾根樹枝,這隻鞋正被他身後的女孩遞給旁人取笑。

荷蘭國博-2:一個詼諧幽默一個安逸靜謐,最極致的兩類風俗畫

美國哲學家威爾·杜蘭(Will Durant,1885-1981)在其鉅著《世界文明史》中曾這樣評價揚·斯泰恩的畫作:“畫中的每一個人或物,完全是按照藝術的規則、和諧的韻味而組成,通過圖形上的混亂再表達出來。”然而在同一時代,也出現了很多與揚·斯泰恩截然相反的風俗畫風格,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當數弗美爾。

如今的弗美爾被稱為荷蘭黃金時代最偉大的風俗畫大師,但他生前其實並不那麼成功,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一是他一生都只活躍在代爾夫特這座小城;二來他的主顧雖然穩定但卻相對單一;三是他作畫的速度很慢而風俗畫基本是以量取勝的。這些都嚴重影響了其名聲的傳播,以至於到18世紀時,他幾乎完全被人遺忘了。他的名字直到1858年才被人們重新提起,而此前他的畫作許多都被錯誤地歸到其他畫家的名下。

與揚·斯泰恩的畫中常出現一大堆人聚在一起搞事情不同,弗美爾的畫中常常只有一兩個人物做著一些極其平凡而簡單的日常工作,給人一種安逸靜謐的感覺。《倒牛奶的女僕》便是這樣一幅小畫。這幅畫的英文名Milkmaid(擠牛奶的女工)似乎並不準確,她實際上應該是名廚娘(kitchen maid)。藝術史學家認為畫中女僕正在製作麵包布丁,她將牛奶倒入盛有雞蛋和麵包碎混合物的器皿中,之後經火烤即可。

讓我們仔細地欣賞一下這幅畫,可以看到畫面中除牛奶在緩緩流動外,其它都如雕塑般靜止,靜得似乎能聽到牛奶流入器皿的聲音。桌上擺著完整和掰碎的麵包,女僕身後的地上是暖腳器,牆根裝飾著代爾夫特的青花瓷磚。主題方面:女僕粗壯結實的身體、身著圍裙套袖等得體的服裝、沉靜而專注的神情,表現出荷蘭傳統的勞動美德。構圖方面:畫家採用低視角,人物體態與桌面形成金字塔式的穩定結構,雙臂交匯將觀畫者視覺焦點匯聚在牛奶處。配色方面:採用昂貴的青金石粉碎後製成的藍色顏料,而未像其他畫家那樣採用便宜的藍銅礦。對白牆的處理尤顯功力,通過對日光不同強度的反射反映出抹灰牆面不均勻的紋理。麵包和籃子上的光珠效果可能是模仿暗箱中看到的光點虛化的結果,視角可能也與他使用的暗箱高度有關。

荷蘭國博-2:一個詼諧幽默一個安逸靜謐,最極致的兩類風俗畫

《讀信的藍衣女人》創作於1663年,畫的是一位懷孕的婦女,這類形象在當時並不常見。牆上的荷蘭地圖暗示女人的丈夫也許在海外旅行或工作,而她讀的正是丈夫的來信。桌上的珠寶盒與盒子外面的珍珠寓意出門在外的愛人。畫面主色仍然是弗美爾喜歡的藍色和黃色,配上這樣一個靜止動作,給人一種寧靜安詳的感覺,彷彿能夠聽到讀信女人均勻的呼吸聲。與弗美爾的大部分作品一樣,光線從左側的窗戶射入,而且十分柔和。

荷蘭國博-2:一個詼諧幽默一個安逸靜謐,最極致的兩類風俗畫

弗美爾很少創作風景畫,目前已知的只有三幅,除這幅1658年繪製的《小街》外,另外一幅《代爾夫特風光》收藏在海牙的莫瑞泰斯皇家美術館,還有一幅不知去向。畫中地點據推測是在如今的代爾夫特Vlamingstraat街40-42號,那是弗美爾的姨媽家。我們後來去代爾夫特時找到了這個地方。畫中的四個人物,雖然在縫補、洗衣和遊戲中,卻給人一種如詩般恬靜的感覺。仔細看會發現,弗美爾在畫面左側的牆上留下了他的簽名。

"

上一篇:荷蘭國立博物館-1:精美絕倫的建築和被印在鈔票上的油畫

16-17世紀,尤其是進入共和國時期,荷蘭繪畫市場空前繁榮。大量新興中產階級,甚至小生意人都開始買畫裝飾自己的房間。與王公貴族和富有的神職人員請人繪製自己的肖像或委託創作宗教歷史題材作品不同,他們主要購買一些物美價廉的風俗畫和風景畫。現在回顧那一時期,最著名的兩位風俗畫家,一位是揚·斯泰恩,一位是弗美爾。

揚·斯泰恩出生在萊頓一個釀酒商的家庭,21歲時父親送他上萊頓大學,但他一心喜歡繪畫,輟學去給當時已經比較有名的風景畫家揚·範·霍延(Jan van Goyen,1596-1656)做學徒。一年以後便娶了師傅的女兒為妻,想必其才華得到了師傅的認可。直到1654年,揚·斯泰恩才離開岳父在海牙的工作坊,前往代爾夫特自立門戶。不幸的是那一年,代爾夫特發生了火藥庫大爆炸,藝術品市場陷入低迷。揚·斯泰恩重操舊業,開了家小釀酒廠。不過,他還是很快找到了買畫的主顧。這幅《代爾夫特市長和他的女兒》創作於1655年,畫面正中的是代爾夫特市長阿道夫,他坐在自家門口,雙腿岔開兩手叉腰,顯得非常自信,同時低頭用同情的眼光打量著旁邊請求施捨的老婦人,又表現出憐憫之心。他的女兒13歲的凱瑟琳娜站在旁邊目光堅定地注視著前方或者說觀畫者。背景中是代爾夫特的老教堂和運河。

荷蘭國博-2:一個詼諧幽默一個安逸靜謐,最極致的兩類風俗畫

真正讓揚·斯泰恩出名的是風俗畫,他常以一種詼諧的手法表現日常生活中的惡作劇或不那麼光彩的事情,比如這幅1660年創作的《小孩教貓跳舞》。畫面前方的女孩坐在飯桌上吹著當時流行的一種樂器肖姆管,幾個男孩則拉扯著一隻可憐的小貓做出“舞蹈”動作。小貓痛苦地尖叫著表示抗議,連下方的小狗也狂吠著表達不滿。上方窗戶裡一位成年人探出頭大聲斥責,彷彿在說:“你們怎麼不自己去學點兒什麼功課?”

荷蘭國博-2:一個詼諧幽默一個安逸靜謐,最極致的兩類風俗畫

另一幅《生病的女人》創作於1663年。畫中似乎在號脈的醫生穿了一身不是那個時代的服裝,感覺更像個喜劇演員,而病人斜靠在枕頭上若有所思的樣子也不像真的有什麼病。揚·斯泰恩通過這些細節也許要告訴觀眾,這個女人患的是相思病。

荷蘭國博-2:一個詼諧幽默一個安逸靜謐,最極致的兩類風俗畫

其實揚·斯泰恩最擅長的是營造一種混亂的場面。在荷蘭有句諺語:“揚·斯泰恩之家”,指的就是一片混亂的場景。可見他的畫作有多大的影響力。《聖尼古拉斯節》創作於1665-1668年。與他的很多作品一樣呈現出一片混亂場景,但混亂中卻含有一些隱喻。畫面中心的女孩固執地抱著施洗者約翰的像暗示當時的宗教衝突,斯泰恩出生在一個天主教家庭,但當時天主教在荷蘭已經受到新教的強烈打壓,新教是不允許供奉聖像的。右邊手指煙囪的男子抱的小孩手中有個人形薑餅,當時製作聖人形象薑餅尤其聖尼古拉斯薑餅也是被新教所禁止的。每年12月6日是荷蘭傳統的聖尼古拉斯節,5日夜聖尼古拉斯(Sinterklaas)從煙囪鑽進屋裡送禮物給孩子是當時的傳統,後來這種習俗和稱謂演變成聖誕老人。畫面中表現的是節日當天孩子們收到禮物後的不同反應:抱著約翰像的女孩得到了一大桶禮物挎在胳膊肘上,她是最受寵的,父母的目光都集中在她的身上;而左邊的男孩則用手抹著眼淚,他收到的是裝在一隻鞋裡的幾根樹枝,這隻鞋正被他身後的女孩遞給旁人取笑。

荷蘭國博-2:一個詼諧幽默一個安逸靜謐,最極致的兩類風俗畫

美國哲學家威爾·杜蘭(Will Durant,1885-1981)在其鉅著《世界文明史》中曾這樣評價揚·斯泰恩的畫作:“畫中的每一個人或物,完全是按照藝術的規則、和諧的韻味而組成,通過圖形上的混亂再表達出來。”然而在同一時代,也出現了很多與揚·斯泰恩截然相反的風俗畫風格,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當數弗美爾。

如今的弗美爾被稱為荷蘭黃金時代最偉大的風俗畫大師,但他生前其實並不那麼成功,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一是他一生都只活躍在代爾夫特這座小城;二來他的主顧雖然穩定但卻相對單一;三是他作畫的速度很慢而風俗畫基本是以量取勝的。這些都嚴重影響了其名聲的傳播,以至於到18世紀時,他幾乎完全被人遺忘了。他的名字直到1858年才被人們重新提起,而此前他的畫作許多都被錯誤地歸到其他畫家的名下。

與揚·斯泰恩的畫中常出現一大堆人聚在一起搞事情不同,弗美爾的畫中常常只有一兩個人物做著一些極其平凡而簡單的日常工作,給人一種安逸靜謐的感覺。《倒牛奶的女僕》便是這樣一幅小畫。這幅畫的英文名Milkmaid(擠牛奶的女工)似乎並不準確,她實際上應該是名廚娘(kitchen maid)。藝術史學家認為畫中女僕正在製作麵包布丁,她將牛奶倒入盛有雞蛋和麵包碎混合物的器皿中,之後經火烤即可。

讓我們仔細地欣賞一下這幅畫,可以看到畫面中除牛奶在緩緩流動外,其它都如雕塑般靜止,靜得似乎能聽到牛奶流入器皿的聲音。桌上擺著完整和掰碎的麵包,女僕身後的地上是暖腳器,牆根裝飾著代爾夫特的青花瓷磚。主題方面:女僕粗壯結實的身體、身著圍裙套袖等得體的服裝、沉靜而專注的神情,表現出荷蘭傳統的勞動美德。構圖方面:畫家採用低視角,人物體態與桌面形成金字塔式的穩定結構,雙臂交匯將觀畫者視覺焦點匯聚在牛奶處。配色方面:採用昂貴的青金石粉碎後製成的藍色顏料,而未像其他畫家那樣採用便宜的藍銅礦。對白牆的處理尤顯功力,通過對日光不同強度的反射反映出抹灰牆面不均勻的紋理。麵包和籃子上的光珠效果可能是模仿暗箱中看到的光點虛化的結果,視角可能也與他使用的暗箱高度有關。

荷蘭國博-2:一個詼諧幽默一個安逸靜謐,最極致的兩類風俗畫

《讀信的藍衣女人》創作於1663年,畫的是一位懷孕的婦女,這類形象在當時並不常見。牆上的荷蘭地圖暗示女人的丈夫也許在海外旅行或工作,而她讀的正是丈夫的來信。桌上的珠寶盒與盒子外面的珍珠寓意出門在外的愛人。畫面主色仍然是弗美爾喜歡的藍色和黃色,配上這樣一個靜止動作,給人一種寧靜安詳的感覺,彷彿能夠聽到讀信女人均勻的呼吸聲。與弗美爾的大部分作品一樣,光線從左側的窗戶射入,而且十分柔和。

荷蘭國博-2:一個詼諧幽默一個安逸靜謐,最極致的兩類風俗畫

弗美爾很少創作風景畫,目前已知的只有三幅,除這幅1658年繪製的《小街》外,另外一幅《代爾夫特風光》收藏在海牙的莫瑞泰斯皇家美術館,還有一幅不知去向。畫中地點據推測是在如今的代爾夫特Vlamingstraat街40-42號,那是弗美爾的姨媽家。我們後來去代爾夫特時找到了這個地方。畫中的四個人物,雖然在縫補、洗衣和遊戲中,卻給人一種如詩般恬靜的感覺。仔細看會發現,弗美爾在畫面左側的牆上留下了他的簽名。

荷蘭國博-2:一個詼諧幽默一個安逸靜謐,最極致的兩類風俗畫

彼得·德·霍赫(Pieter de Hooch,1629-1684)的作品是與弗美爾的風格最接近的。這位出生在鹿特丹的畫家,也曾在代爾夫特生活過一段時間,並在1655年加入代爾夫特畫家行會,與弗美爾肯定是相識的(弗美爾1653年加入該行會)。這幅《婦女與小孩在食品儲藏室》繪於1656年,畫中表現了一個相對複雜的空間:左邊的門通往一個地窖式的儲藏間,右邊的門則連接著門廳,光線從我們右後方射來說明那裡至少有扇窗戶。

"

上一篇:荷蘭國立博物館-1:精美絕倫的建築和被印在鈔票上的油畫

16-17世紀,尤其是進入共和國時期,荷蘭繪畫市場空前繁榮。大量新興中產階級,甚至小生意人都開始買畫裝飾自己的房間。與王公貴族和富有的神職人員請人繪製自己的肖像或委託創作宗教歷史題材作品不同,他們主要購買一些物美價廉的風俗畫和風景畫。現在回顧那一時期,最著名的兩位風俗畫家,一位是揚·斯泰恩,一位是弗美爾。

揚·斯泰恩出生在萊頓一個釀酒商的家庭,21歲時父親送他上萊頓大學,但他一心喜歡繪畫,輟學去給當時已經比較有名的風景畫家揚·範·霍延(Jan van Goyen,1596-1656)做學徒。一年以後便娶了師傅的女兒為妻,想必其才華得到了師傅的認可。直到1654年,揚·斯泰恩才離開岳父在海牙的工作坊,前往代爾夫特自立門戶。不幸的是那一年,代爾夫特發生了火藥庫大爆炸,藝術品市場陷入低迷。揚·斯泰恩重操舊業,開了家小釀酒廠。不過,他還是很快找到了買畫的主顧。這幅《代爾夫特市長和他的女兒》創作於1655年,畫面正中的是代爾夫特市長阿道夫,他坐在自家門口,雙腿岔開兩手叉腰,顯得非常自信,同時低頭用同情的眼光打量著旁邊請求施捨的老婦人,又表現出憐憫之心。他的女兒13歲的凱瑟琳娜站在旁邊目光堅定地注視著前方或者說觀畫者。背景中是代爾夫特的老教堂和運河。

荷蘭國博-2:一個詼諧幽默一個安逸靜謐,最極致的兩類風俗畫

真正讓揚·斯泰恩出名的是風俗畫,他常以一種詼諧的手法表現日常生活中的惡作劇或不那麼光彩的事情,比如這幅1660年創作的《小孩教貓跳舞》。畫面前方的女孩坐在飯桌上吹著當時流行的一種樂器肖姆管,幾個男孩則拉扯著一隻可憐的小貓做出“舞蹈”動作。小貓痛苦地尖叫著表示抗議,連下方的小狗也狂吠著表達不滿。上方窗戶裡一位成年人探出頭大聲斥責,彷彿在說:“你們怎麼不自己去學點兒什麼功課?”

荷蘭國博-2:一個詼諧幽默一個安逸靜謐,最極致的兩類風俗畫

另一幅《生病的女人》創作於1663年。畫中似乎在號脈的醫生穿了一身不是那個時代的服裝,感覺更像個喜劇演員,而病人斜靠在枕頭上若有所思的樣子也不像真的有什麼病。揚·斯泰恩通過這些細節也許要告訴觀眾,這個女人患的是相思病。

荷蘭國博-2:一個詼諧幽默一個安逸靜謐,最極致的兩類風俗畫

其實揚·斯泰恩最擅長的是營造一種混亂的場面。在荷蘭有句諺語:“揚·斯泰恩之家”,指的就是一片混亂的場景。可見他的畫作有多大的影響力。《聖尼古拉斯節》創作於1665-1668年。與他的很多作品一樣呈現出一片混亂場景,但混亂中卻含有一些隱喻。畫面中心的女孩固執地抱著施洗者約翰的像暗示當時的宗教衝突,斯泰恩出生在一個天主教家庭,但當時天主教在荷蘭已經受到新教的強烈打壓,新教是不允許供奉聖像的。右邊手指煙囪的男子抱的小孩手中有個人形薑餅,當時製作聖人形象薑餅尤其聖尼古拉斯薑餅也是被新教所禁止的。每年12月6日是荷蘭傳統的聖尼古拉斯節,5日夜聖尼古拉斯(Sinterklaas)從煙囪鑽進屋裡送禮物給孩子是當時的傳統,後來這種習俗和稱謂演變成聖誕老人。畫面中表現的是節日當天孩子們收到禮物後的不同反應:抱著約翰像的女孩得到了一大桶禮物挎在胳膊肘上,她是最受寵的,父母的目光都集中在她的身上;而左邊的男孩則用手抹著眼淚,他收到的是裝在一隻鞋裡的幾根樹枝,這隻鞋正被他身後的女孩遞給旁人取笑。

荷蘭國博-2:一個詼諧幽默一個安逸靜謐,最極致的兩類風俗畫

美國哲學家威爾·杜蘭(Will Durant,1885-1981)在其鉅著《世界文明史》中曾這樣評價揚·斯泰恩的畫作:“畫中的每一個人或物,完全是按照藝術的規則、和諧的韻味而組成,通過圖形上的混亂再表達出來。”然而在同一時代,也出現了很多與揚·斯泰恩截然相反的風俗畫風格,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當數弗美爾。

如今的弗美爾被稱為荷蘭黃金時代最偉大的風俗畫大師,但他生前其實並不那麼成功,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一是他一生都只活躍在代爾夫特這座小城;二來他的主顧雖然穩定但卻相對單一;三是他作畫的速度很慢而風俗畫基本是以量取勝的。這些都嚴重影響了其名聲的傳播,以至於到18世紀時,他幾乎完全被人遺忘了。他的名字直到1858年才被人們重新提起,而此前他的畫作許多都被錯誤地歸到其他畫家的名下。

與揚·斯泰恩的畫中常出現一大堆人聚在一起搞事情不同,弗美爾的畫中常常只有一兩個人物做著一些極其平凡而簡單的日常工作,給人一種安逸靜謐的感覺。《倒牛奶的女僕》便是這樣一幅小畫。這幅畫的英文名Milkmaid(擠牛奶的女工)似乎並不準確,她實際上應該是名廚娘(kitchen maid)。藝術史學家認為畫中女僕正在製作麵包布丁,她將牛奶倒入盛有雞蛋和麵包碎混合物的器皿中,之後經火烤即可。

讓我們仔細地欣賞一下這幅畫,可以看到畫面中除牛奶在緩緩流動外,其它都如雕塑般靜止,靜得似乎能聽到牛奶流入器皿的聲音。桌上擺著完整和掰碎的麵包,女僕身後的地上是暖腳器,牆根裝飾著代爾夫特的青花瓷磚。主題方面:女僕粗壯結實的身體、身著圍裙套袖等得體的服裝、沉靜而專注的神情,表現出荷蘭傳統的勞動美德。構圖方面:畫家採用低視角,人物體態與桌面形成金字塔式的穩定結構,雙臂交匯將觀畫者視覺焦點匯聚在牛奶處。配色方面:採用昂貴的青金石粉碎後製成的藍色顏料,而未像其他畫家那樣採用便宜的藍銅礦。對白牆的處理尤顯功力,通過對日光不同強度的反射反映出抹灰牆面不均勻的紋理。麵包和籃子上的光珠效果可能是模仿暗箱中看到的光點虛化的結果,視角可能也與他使用的暗箱高度有關。

荷蘭國博-2:一個詼諧幽默一個安逸靜謐,最極致的兩類風俗畫

《讀信的藍衣女人》創作於1663年,畫的是一位懷孕的婦女,這類形象在當時並不常見。牆上的荷蘭地圖暗示女人的丈夫也許在海外旅行或工作,而她讀的正是丈夫的來信。桌上的珠寶盒與盒子外面的珍珠寓意出門在外的愛人。畫面主色仍然是弗美爾喜歡的藍色和黃色,配上這樣一個靜止動作,給人一種寧靜安詳的感覺,彷彿能夠聽到讀信女人均勻的呼吸聲。與弗美爾的大部分作品一樣,光線從左側的窗戶射入,而且十分柔和。

荷蘭國博-2:一個詼諧幽默一個安逸靜謐,最極致的兩類風俗畫

弗美爾很少創作風景畫,目前已知的只有三幅,除這幅1658年繪製的《小街》外,另外一幅《代爾夫特風光》收藏在海牙的莫瑞泰斯皇家美術館,還有一幅不知去向。畫中地點據推測是在如今的代爾夫特Vlamingstraat街40-42號,那是弗美爾的姨媽家。我們後來去代爾夫特時找到了這個地方。畫中的四個人物,雖然在縫補、洗衣和遊戲中,卻給人一種如詩般恬靜的感覺。仔細看會發現,弗美爾在畫面左側的牆上留下了他的簽名。

荷蘭國博-2:一個詼諧幽默一個安逸靜謐,最極致的兩類風俗畫

彼得·德·霍赫(Pieter de Hooch,1629-1684)的作品是與弗美爾的風格最接近的。這位出生在鹿特丹的畫家,也曾在代爾夫特生活過一段時間,並在1655年加入代爾夫特畫家行會,與弗美爾肯定是相識的(弗美爾1653年加入該行會)。這幅《婦女與小孩在食品儲藏室》繪於1656年,畫中表現了一個相對複雜的空間:左邊的門通往一個地窖式的儲藏間,右邊的門則連接著門廳,光線從我們右後方射來說明那裡至少有扇窗戶。

荷蘭國博-2:一個詼諧幽默一個安逸靜謐,最極致的兩類風俗畫

這幅《母親給孩子頭髮除蝨》創作於1658年,在空間設計上也有類似的安排:通過門可以看到另一個房間。這種“通視”(through-views)的構圖是霍赫最常用的。這兩幅畫雖然都有兩個人物而且有交流的動作,但它們表現出的那種靜謐感與弗美爾的作品如出一轍。

"

上一篇:荷蘭國立博物館-1:精美絕倫的建築和被印在鈔票上的油畫

16-17世紀,尤其是進入共和國時期,荷蘭繪畫市場空前繁榮。大量新興中產階級,甚至小生意人都開始買畫裝飾自己的房間。與王公貴族和富有的神職人員請人繪製自己的肖像或委託創作宗教歷史題材作品不同,他們主要購買一些物美價廉的風俗畫和風景畫。現在回顧那一時期,最著名的兩位風俗畫家,一位是揚·斯泰恩,一位是弗美爾。

揚·斯泰恩出生在萊頓一個釀酒商的家庭,21歲時父親送他上萊頓大學,但他一心喜歡繪畫,輟學去給當時已經比較有名的風景畫家揚·範·霍延(Jan van Goyen,1596-1656)做學徒。一年以後便娶了師傅的女兒為妻,想必其才華得到了師傅的認可。直到1654年,揚·斯泰恩才離開岳父在海牙的工作坊,前往代爾夫特自立門戶。不幸的是那一年,代爾夫特發生了火藥庫大爆炸,藝術品市場陷入低迷。揚·斯泰恩重操舊業,開了家小釀酒廠。不過,他還是很快找到了買畫的主顧。這幅《代爾夫特市長和他的女兒》創作於1655年,畫面正中的是代爾夫特市長阿道夫,他坐在自家門口,雙腿岔開兩手叉腰,顯得非常自信,同時低頭用同情的眼光打量著旁邊請求施捨的老婦人,又表現出憐憫之心。他的女兒13歲的凱瑟琳娜站在旁邊目光堅定地注視著前方或者說觀畫者。背景中是代爾夫特的老教堂和運河。

荷蘭國博-2:一個詼諧幽默一個安逸靜謐,最極致的兩類風俗畫

真正讓揚·斯泰恩出名的是風俗畫,他常以一種詼諧的手法表現日常生活中的惡作劇或不那麼光彩的事情,比如這幅1660年創作的《小孩教貓跳舞》。畫面前方的女孩坐在飯桌上吹著當時流行的一種樂器肖姆管,幾個男孩則拉扯著一隻可憐的小貓做出“舞蹈”動作。小貓痛苦地尖叫著表示抗議,連下方的小狗也狂吠著表達不滿。上方窗戶裡一位成年人探出頭大聲斥責,彷彿在說:“你們怎麼不自己去學點兒什麼功課?”

荷蘭國博-2:一個詼諧幽默一個安逸靜謐,最極致的兩類風俗畫

另一幅《生病的女人》創作於1663年。畫中似乎在號脈的醫生穿了一身不是那個時代的服裝,感覺更像個喜劇演員,而病人斜靠在枕頭上若有所思的樣子也不像真的有什麼病。揚·斯泰恩通過這些細節也許要告訴觀眾,這個女人患的是相思病。

荷蘭國博-2:一個詼諧幽默一個安逸靜謐,最極致的兩類風俗畫

其實揚·斯泰恩最擅長的是營造一種混亂的場面。在荷蘭有句諺語:“揚·斯泰恩之家”,指的就是一片混亂的場景。可見他的畫作有多大的影響力。《聖尼古拉斯節》創作於1665-1668年。與他的很多作品一樣呈現出一片混亂場景,但混亂中卻含有一些隱喻。畫面中心的女孩固執地抱著施洗者約翰的像暗示當時的宗教衝突,斯泰恩出生在一個天主教家庭,但當時天主教在荷蘭已經受到新教的強烈打壓,新教是不允許供奉聖像的。右邊手指煙囪的男子抱的小孩手中有個人形薑餅,當時製作聖人形象薑餅尤其聖尼古拉斯薑餅也是被新教所禁止的。每年12月6日是荷蘭傳統的聖尼古拉斯節,5日夜聖尼古拉斯(Sinterklaas)從煙囪鑽進屋裡送禮物給孩子是當時的傳統,後來這種習俗和稱謂演變成聖誕老人。畫面中表現的是節日當天孩子們收到禮物後的不同反應:抱著約翰像的女孩得到了一大桶禮物挎在胳膊肘上,她是最受寵的,父母的目光都集中在她的身上;而左邊的男孩則用手抹著眼淚,他收到的是裝在一隻鞋裡的幾根樹枝,這隻鞋正被他身後的女孩遞給旁人取笑。

荷蘭國博-2:一個詼諧幽默一個安逸靜謐,最極致的兩類風俗畫

美國哲學家威爾·杜蘭(Will Durant,1885-1981)在其鉅著《世界文明史》中曾這樣評價揚·斯泰恩的畫作:“畫中的每一個人或物,完全是按照藝術的規則、和諧的韻味而組成,通過圖形上的混亂再表達出來。”然而在同一時代,也出現了很多與揚·斯泰恩截然相反的風俗畫風格,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當數弗美爾。

如今的弗美爾被稱為荷蘭黃金時代最偉大的風俗畫大師,但他生前其實並不那麼成功,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一是他一生都只活躍在代爾夫特這座小城;二來他的主顧雖然穩定但卻相對單一;三是他作畫的速度很慢而風俗畫基本是以量取勝的。這些都嚴重影響了其名聲的傳播,以至於到18世紀時,他幾乎完全被人遺忘了。他的名字直到1858年才被人們重新提起,而此前他的畫作許多都被錯誤地歸到其他畫家的名下。

與揚·斯泰恩的畫中常出現一大堆人聚在一起搞事情不同,弗美爾的畫中常常只有一兩個人物做著一些極其平凡而簡單的日常工作,給人一種安逸靜謐的感覺。《倒牛奶的女僕》便是這樣一幅小畫。這幅畫的英文名Milkmaid(擠牛奶的女工)似乎並不準確,她實際上應該是名廚娘(kitchen maid)。藝術史學家認為畫中女僕正在製作麵包布丁,她將牛奶倒入盛有雞蛋和麵包碎混合物的器皿中,之後經火烤即可。

讓我們仔細地欣賞一下這幅畫,可以看到畫面中除牛奶在緩緩流動外,其它都如雕塑般靜止,靜得似乎能聽到牛奶流入器皿的聲音。桌上擺著完整和掰碎的麵包,女僕身後的地上是暖腳器,牆根裝飾著代爾夫特的青花瓷磚。主題方面:女僕粗壯結實的身體、身著圍裙套袖等得體的服裝、沉靜而專注的神情,表現出荷蘭傳統的勞動美德。構圖方面:畫家採用低視角,人物體態與桌面形成金字塔式的穩定結構,雙臂交匯將觀畫者視覺焦點匯聚在牛奶處。配色方面:採用昂貴的青金石粉碎後製成的藍色顏料,而未像其他畫家那樣採用便宜的藍銅礦。對白牆的處理尤顯功力,通過對日光不同強度的反射反映出抹灰牆面不均勻的紋理。麵包和籃子上的光珠效果可能是模仿暗箱中看到的光點虛化的結果,視角可能也與他使用的暗箱高度有關。

荷蘭國博-2:一個詼諧幽默一個安逸靜謐,最極致的兩類風俗畫

《讀信的藍衣女人》創作於1663年,畫的是一位懷孕的婦女,這類形象在當時並不常見。牆上的荷蘭地圖暗示女人的丈夫也許在海外旅行或工作,而她讀的正是丈夫的來信。桌上的珠寶盒與盒子外面的珍珠寓意出門在外的愛人。畫面主色仍然是弗美爾喜歡的藍色和黃色,配上這樣一個靜止動作,給人一種寧靜安詳的感覺,彷彿能夠聽到讀信女人均勻的呼吸聲。與弗美爾的大部分作品一樣,光線從左側的窗戶射入,而且十分柔和。

荷蘭國博-2:一個詼諧幽默一個安逸靜謐,最極致的兩類風俗畫

弗美爾很少創作風景畫,目前已知的只有三幅,除這幅1658年繪製的《小街》外,另外一幅《代爾夫特風光》收藏在海牙的莫瑞泰斯皇家美術館,還有一幅不知去向。畫中地點據推測是在如今的代爾夫特Vlamingstraat街40-42號,那是弗美爾的姨媽家。我們後來去代爾夫特時找到了這個地方。畫中的四個人物,雖然在縫補、洗衣和遊戲中,卻給人一種如詩般恬靜的感覺。仔細看會發現,弗美爾在畫面左側的牆上留下了他的簽名。

荷蘭國博-2:一個詼諧幽默一個安逸靜謐,最極致的兩類風俗畫

彼得·德·霍赫(Pieter de Hooch,1629-1684)的作品是與弗美爾的風格最接近的。這位出生在鹿特丹的畫家,也曾在代爾夫特生活過一段時間,並在1655年加入代爾夫特畫家行會,與弗美爾肯定是相識的(弗美爾1653年加入該行會)。這幅《婦女與小孩在食品儲藏室》繪於1656年,畫中表現了一個相對複雜的空間:左邊的門通往一個地窖式的儲藏間,右邊的門則連接著門廳,光線從我們右後方射來說明那裡至少有扇窗戶。

荷蘭國博-2:一個詼諧幽默一個安逸靜謐,最極致的兩類風俗畫

這幅《母親給孩子頭髮除蝨》創作於1658年,在空間設計上也有類似的安排:通過門可以看到另一個房間。這種“通視”(through-views)的構圖是霍赫最常用的。這兩幅畫雖然都有兩個人物而且有交流的動作,但它們表現出的那種靜謐感與弗美爾的作品如出一轍。

荷蘭國博-2:一個詼諧幽默一個安逸靜謐,最極致的兩類風俗畫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