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祕日本黑幫:凋零的“昭和”精神


當下,我們所理解的黑幫,是一種具有暴力性、黑惡性,與傳統價值觀相悖的非法組織團伙。

然而在日本,只要不幹違法的勾當,黑幫卻又能受到法律的保護。

未來幾天,G20(二十國集團領導人)峰會在日本大阪舉行,這樣一個盛會,安全級別必然提升到最高等級。

對此,島內大大小小的黑幫組織極為講政治的宣佈,在會議期間所有成員“不上班”,不得干擾正常的社會秩序。


揭祕日本黑幫:凋零的“昭和”精神



近年來,日本的黑幫更是走上街頭,有打掃公共衛生的,有慰問孤寡老人的,還有組織“搶險救災”的……

如此與政府配合工作,不禁發問,日本黑幫到底還算不算黑幫了?


揭祕日本黑幫:凋零的“昭和”精神


其實在早些年間,日本黑幫還是以互相火拼,圈地劃線,掠奪鉅額財產為主要目的。

在此期間,發生了無數起團伙對抗,那會兒可是真刀真槍進行血拼,完全無視軍警的存在。

如今,日本黑幫卻走向了一種極為尷尬的境地。

No.1 青黃不接


日本黑幫在民間被稱為yakuza(雅庫扎),民治維新後,舊武士階層的許多人失去了生活保障,在流浪中轉而結對形成了不同的暴力組織,以對抗政府的欺壓。

至今,日本黑幫已經有了上百年的歷史,許多組織都保留了過去時代的傳統與印記。

揭祕日本黑幫:凋零的“昭和”精神


揭祕日本黑幫:凋零的“昭和”精神


二戰結束後,在日本政府無力管控局面的情況下,山口組、本多會等地方黑幫影響力逐步向全國蔓延,這要比中國解放前的上海青幫還有過之無不及。

在經濟上主要是採取控制港口裝卸業務,承包夜店和賭場等方式進行資源擴展。


揭祕日本黑幫:凋零的“昭和”精神



揭祕日本黑幫:凋零的“昭和”精神


山口組的歷代組長都自視甚高,暴力團成員也多自稱“極道”和“俠客”,自認是真正繼承了武士道精神的“義氣勇敢之士”,對虛偽的政治家多懷不屑。

揭祕日本黑幫:凋零的“昭和”精神


然而斗轉星移,當下日本年輕人對這樣的文化失去了興趣,僅僅把加入黑幫作為一種炫耀的資本。

同樣不良少年,在90年代以前,對昭和男兒文化的信仰以及爭權奪利的快感而選擇加入黑幫,是大多數人的直接動因。


揭祕日本黑幫:凋零的“昭和”精神


但現在的日本年輕人思維有了本質的變化,特別是在中性化發展的趨勢下,越來越多的宅男湧現,那種熱血街頭的氣概正慢慢的消失殆盡。

更多日本不良少年的行為從單純的打架鬥毆,加入黑社會玩大的,轉變成為了“午夜飛車黨”和“葉子黨”。

當年,日本黑幫住吉會和福清幫(華人在日幫派)約戰的時候,住吉會請了一批日本青年社的小弟一道前往。

結果這幫年輕人看到福清幫人數眾多,個個手持重械的時候,竟然嚇得棄刀而逃——“風吹亂了帥氣的頭髮,灰塵沾滿了發亮的皮衣。”


揭祕日本黑幫:凋零的“昭和”精神


這幫古惑仔,更願意三五結伴的在夜店裡嗨一晚,懶於拿著刀槍像個神經質一樣滿大街逛,對於過去所謂“道義”毫無繼承。

十七歲的日本高中生赤池輟學在家,平時混跡遊戲廳,他說:“那些黑幫真的很幼稚,整天無事可做,卻還彷彿活在江戶時代一樣。”

的確,隨著老年化社會來臨和新自由主義思潮的不斷髮展,日本黑幫恍然間發現自己的下一代“花朵”已經接不上趟了。

據統計,在上世紀八十年代,日本黑幫成員有大約20萬人,分佈在全國各地。

而現在,黑幫的總人數不足5萬人。就連最龐大的黑幫山口組,也僅剩13000人,且40%成員都是50歲以上的老頭。


揭祕日本黑幫:凋零的“昭和”精神



山口組各個層面上的話事人找不到接替對象,是一件極為正常的事。

我們知道,教育要乘早,在一個人儘可能年少的時候灌輸觀念,才有可能成為他日後的信仰。

山口組的方法是將具有潛力的成員(15歲-25歲)集合在神戶老巢,採取輪換的方式進行兩年一次的培養,期間“包吃包住”備受照顧。

揭祕日本黑幫:凋零的“昭和”精神



而目前,這些“未來領袖?”的年齡多在25歲到35歲之間,“人才短缺”問題十分嚴重。


揭祕日本黑幫:凋零的“昭和”精神


就連山口組六代目,如今77歲的筱田建市,也因為找不到合適的接替人,引退之事一拖再拖。


揭祕日本黑幫:凋零的“昭和”精神



黑幫曾經作為引領日本文化潮流的特殊存在,如今更像是一個養老院,老炮們聚在一起看夕陽的場景可能會成為一個常態。

No.2 夾縫生存


日本投降後,在日的各國僑民黑幫日漸壯大,而日本政府卻沒有任何管控力度,連美軍也是無視法律道德毫不約束自己行為。


揭祕日本黑幫:凋零的“昭和”精神


無奈之下,日本政府與本地黑幫達成了妥協默契,希望由黑幫出面來協助維持社會治安。

1946年11月3日,戰敗後的日本政府頒佈了最新憲法,其中第二十一條【集會、結社、言論等表現的自由,通信的祕密】內容為:

① 保障集會、結社、言論、出版及其他一切表現的自由。

② 不得進行檢查,並不得侵犯通信的祕密。

可以說,日本黑幫的出手控場,是有政府“通行證”的。

而這種蜜月期並沒有維持太久,因為黑幫的本質上還是以爭權奪利,圈劃地盤為己任。

在經歷了多次大規模火拼後,日本警方意識到黑幫越來越難以管控,已經對社會造成了極大威脅。

日本警方先是1963年將神戶山口組、神戶本多會、大阪柳川組、熱海錦政會、東京松葉會5組織指定為“廣域暴力團”,進行鍼對性打壓。

隨後五年內,日本警方總共針對黑幫發起了三次大規模的全國性“頂上作戰”取締行動。

1992年,日本參眾兩院全票通過了《暴力團對策法》,該法對暴力團給出了法律定義,同時還將現有的黑幫做了新的界定:“以暴力為背景、以金錢利益為目的進行反社會活動的集團”。

依照這部法律,警方將黑幫的行動都置於自己的監視之下,但凡有任何證據,都將對涉黑分子採取強制措施。

揭祕日本黑幫:凋零的“昭和”精神


揭祕日本黑幫:凋零的“昭和”精神


警方對黑幫的管控嚴格到何種程度?說出來真是令人啼笑皆非。

有一名黑幫分子去餐廳吃飯,因為感覺廚師多收了錢,問一句:“抱歉,確定沒收錯嗎?”結果而遭到店家報警,隨後被警方拘留盤查。

一山口組的某直參組長在牙齒手術之後,施術部位一直有些疼痛感出現,於是就去到牙醫那裡說自己“有些不舒服”。

這句話正常的詢問,不想卻被醫院以為是恐嚇,該組長立刻遭到了警方的逮捕。

還有某黑幫下屬一名組長,長期化名到某高爾夫球場打球,結果被警方從他們的內部刊物中發現,最後以偽造證件罪抓捕歸案。

在社會生活上,由於黑幫分子不能開設銀行賬戶,自己的孩子在學校交學雜費時只能自己拿著現金到學校交費。

但這種方式會讓同學老師都知道家人是黑道的,平時經常遭遇到校園孤立和欺凌。(確定沒搞錯- -!!)

2011年,全國各個都道府縣都相繼出臺了自己的《暴力團排除條例》,凡同黑幫接觸過於親密的人,如一起打球、聚餐或者旅行等,都有可能被列入黑名單。

揭祕日本黑幫:凋零的“昭和”精神



揭祕日本黑幫:凋零的“昭和”精神


因此,在政府與社會的雙重打壓下,黑幫的處境愈發尷尬,更像是被孤立於日本正常群體之外的物種。

No.3 “變”與“不變”


生存空間的越發狹小,即便如山口組這樣的大黑幫,就算每年還有著數百億的進賬,但他們也開始了謀求轉型發展。

除了漂白涉黑企業之外,增加社會貢獻度這種公益活動,成為了黑幫一項重大發展方針。

逢年過節,西裝革履的組員還會幫助弱勢群體,給民眾分發糕點或打掃衛生,對小朋友那是極其的照顧有加。

在自然災害面前,黑幫分子表現比政府更為搶眼。2011年日本大地震後,山口組成員第一時間趕到災區救災還共運送了總價值超過50萬美元的救援物資。

同時,為了轉變傳統黑幫凶神惡煞的形象,這些個花臂男也開始學會了賣萌。

有賣珍珠奶茶的,開油炸丸子店的,還有賣鐵膽火車俠、孫悟空、柯南這些人物模型的……


揭祕日本黑幫:凋零的“昭和”精神


在位於神戶的山口組總部門前,掛著“我們不允許使用童工,不賣毒品,也不亂扔菸頭”牌子,甚至連官方網站都是標註的主要從事土木工程。


揭祕日本黑幫:凋零的“昭和”精神


可以看到,日本黑幫為了轉變形象,與時俱進的程度不亞於任何一家企業,這幾乎都快讓他們相信,自己已經屬於正規大公司職員了。

其實,雖然面上日本黑幫在積極的進行道路轉變,但本質仍是一個不擇手段逐利的集團。

在經濟下行和社會壓力的持續惡化下,風光的永遠只是上層頭目,基層小弟們在上層的遙控指揮下,械鬥血拼並不罕見,不過多數發生在不為人知的時候罷了。

同時,日本黑幫在廣義上也屬於稍保守的右翼分子,一旦政府政策需要極端右翼分子上臺表演,那麼重新利用黑幫來無事生非,點燃軍國主義熱情,那也是較為容易做到的。

揭祕日本黑幫:凋零的“昭和”精神


總之,日本黑幫就是那麼一個大寫的尷尬:憲法規定你能合法生存,但卻又不得進行任何帶有黑社會性質的活動。

就如同薛定諤的貓一樣,總是處在一種既死又活的狀態。

不管是徹底洗白,還是繼續“仁俠”下去,終也改變不了提線木偶的命運。

之所以存在至今,只是因為被某些利益所需要。

當不再有利用價值的時候,扔進海鮮市場並非一件難事。

揭祕日本黑幫:凋零的“昭和”精神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