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客帝國20年:人類必將深陷矩陣

【新智元導讀】黑客帝國發行已經20年了。20年後的今天,我們發現電影中的情節正在越來越多的投射到現實生活中。我們不斷的向著虛擬世界邁進,使得“真實現實 vs 虛擬現實”的話題再一次升級。

你可能沒有意識到,《黑客帝國》上映已經20年了!這部賽博朋克科幻電影以其反烏托邦的未來主義視角,獨特的時尚感以及流程、新穎的動作片段而備受爭議,同時它也成為了一些哲學主題的流行討論的催化劑。

黑客帝國20年:人類必將深陷矩陣

影片男主是電腦黑客“Neo”(由基努·裡維斯飾演),他發現身處的視界並非真實存在,整個生活都是在被精心設計的模擬現實。這個虛幻的世界是由我們人類創造的人工智能設計的,它攫取人體能量,同時使用令人愉快的平行現實來分散他們的注意力,被稱為“矩陣”。

這個場景讓人回想起西方哲學最持久的思想實驗之一:《The Republic》(公元前380年)的著名段落中,柏拉圖讓我們想象人類就像一群在地下生活並被束縛的囚徒,他們對現實的體驗僅限於投射到洞穴上的陰影。

一旦被釋放,囚犯會驚訝地發現現實的真相,並被太陽的光輝矇蔽。此時他回到下面,周遭的人將無法理解他所經歷的事情,並且肯定會認為他瘋了。

黑客帝國20年:人類必將深陷矩陣

在黑客帝國中,Neo被第一次被現實生活喚醒,被反叛領袖Morpheus(這是希臘睡神的名字,影片中體現了一種黑色幽默)釋放出來。但不像柏拉圖的囚犯,他發現了洞穴之外的現實,既荒涼,又可怖。

我們的錯覺

黑客帝國還對17世紀法國人勒內·笛卡爾(René Descartes)所提出的最新哲學問題進行了探討,例如我們無法確定感官的體驗是否真實;我們對世界的確切認知的能力。笛卡爾甚至指出,我們無法確定人類的經驗並非夢想或惡意系統欺騙的結果。

那麼問題來了:現實是什麼?

20世紀後期的法國思想家Jean Baudrillard在電影的早期出版了一本具有諷刺意味的短小說,描寫了當代大眾社會如何生成複雜對現實的模仿,這些模仿是如此逼真,進而被誤認為是現實本身。例如把地圖誤認為是景觀(感謝Google Earth),把虛擬形象誤認為是本人(感謝P圖軟件)。

當然,不用非得讓類似矩陣的AI陰謀來實現這一目標。拜“真人秀”,社交網絡上精挑細選的虛擬身份所賜,如果我們今天看到這部電影,體會可能比20年前更強烈。

黑客帝國20年:人類必將深陷矩陣

這部電影似乎正在接近18世紀德國哲學家康德的觀點。康德堅持認為,我們的感官並不是簡單地複製世界,而是將現實扭曲成感官所塑造的模樣。我們體驗到的,只是感官“想要”體驗到世界。

自由的倫理

黑客帝國三部曲宣稱擁有了自由的個體可以改變未來。但如何行使這種自由呢?

這種困境在第一部電影的紅色/藍色藥丸場景中展開,以至於上升到信仰倫理。Neo的選擇是擁抱“真正的真實”(例如由Morpheus提供的紅色藥丸)或迴歸到以往的“現實”(藍色藥丸)。

1967年美國哲學家Robert Nozick的思想實驗就體現了這個矛盾。鑑於“體驗機器”能夠提供我們想要的任何逼真體驗,我們應該固執地追求現實真相,還是沉迷於舒適的幻覺中呢?

黑客帝國20年:人類必將深陷矩陣

在黑客帝國中,我們看到既有堅決反對矩陣、一心追求嚴峻現實的叛亂分子,也有像Joe Pantoliano這種人,拼命尋求重新插入的快感。“難得糊塗”,他肯定地說。

這部電影的大boss,特工Smith(Hugo Weaving飾演)指出,與其他哺乳動物不同,人類貪得無厭,不斷的消耗自然資源。他認為,治療人類這種頑疾的方式就是給讓他們生活在虛擬現實中。

我們總能聽到AI威脅論。但或許正是因為特工Smith的話中,戳中了我們的痛處。矩陣仍然讓人想起來就覺得後背發涼,特別是這20年來,人類的貪得無厭,並沒有任何的改善。

參考鏈接:

https://qz.com/quartzy/1583555/at-20-the-matrix-and-its-cyberpunk-philosophy-still-resonate/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