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收起義”為何那麼出名?原因在於這三個“第一”

何長工 中國近代史 羅霄山 政治 銅鼓 景德鎮南河公安 2018-11-30

歡迎大家閱讀“景德鎮南河公安”頭條號。如果您喜歡本文章,還可點擊右上角關注我的頭條號,每天都有精彩文章推薦


“秋收起義”為何那麼出名?原因在於這三個“第一”


90年前,中國共產黨在湖南、江西兩省邊界地區領導農民自衛軍、工人糾察隊和革命士兵舉行起義,這就是著名的湘贛邊界秋收起義。之所以著名,是因為它創造了我黨我軍歷史上的數個第一,成為新型人民軍隊建設的重要開端、中國革命歷史中具有決定意義的新起點。

人民軍隊歷史上第一面軍旗的誕生

1927年8月1日爆發的南昌起義,是中國共產黨打響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但根據中共中央關於這次起義的指示精神,起義部隊仍沿用了國民革命軍第二方面軍的番號,打出的也是國民革命軍的旗幟。

八七會議後,中共中央派毛澤東前往湖南傳達會議精神,並改組湖南省委,發動秋收起義。8月18日,在長沙市郊沈家大屋召開的湖南省委會議上,毛澤東堅決主張:由於國民黨反動派叛變革命,屠殺工農,喪失了民心,成為白色恐怖的象徵,因此秋收起義時“我們應高高打出共產黨的旗子”,以共產黨自己的名義領導人民革命。他在給中央的信中寫道:“國民黨旗子已成軍閥的旗子,只有共產黨旗子才是人民的旗子。”

9月初,根據中共中央指示精神,湖南省委前敵委員會把位於修水、銅鼓、安源等地的革命武裝統一編成工農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不再沿用國民革命軍的番號。同時,起義部隊使用了一面自己設計的旗幟。這是人民軍隊歷史上的第一面軍旗。它的設計者是時任第一師師部參謀、曾經留法勤工儉學的何長工,以及副官楊立三、參謀處長陳樹華。

因為沒有現成的樣子,三人經過反覆研究,模仿蘇聯紅軍的式樣,設計出帶有鐮刀、斧頭、五角星的工農革命軍軍旗。旗幅為紅色,象徵革命;中央為白色五角星,象徵中國共產黨領導;星內嵌有交叉的黑色鐮刀、斧頭,象徵工農大眾緊密團結;靠旗杆一側旗幅縫有白布條,上面用繁體字豎寫著“工農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的字樣。

許多年後,何長工在回憶錄中寫道:“我負責設計並製作了中國工農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的軍旗,鮮豔的紅旗中間一枚大五角星,星中是鐮刀和斧頭的圖案,緊靠旗杆有一條十釐米寬的空白,上寫著工農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的番號,十分威武、漂亮。”

毛澤東在領導秋收起義後,興奮地寫下了《西江月⋅秋收起義》一詞:“軍叫工農革命,旗號鐮刀斧頭。修銅一帶不停留,便向平瀏直進。地主重重壓迫,農民個個同仇。秋收時節暮雲沉,霹靂一聲暴動。”十分形象生動地展現了工農革命軍第一師官兵在軍旗的引導下,奮勇前進的雄姿。

湘贛邊界秋收起義是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在武裝鬥爭中公開打出了自己的旗號,在全國人民面前彰顯了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革命戰爭的決心。

“秋收起義”為何那麼出名?原因在於這三個“第一”


第一次確立支部建在連上的制度

9月9日,長沙的鐵路工人開始分頭破壞長沙至岳陽、長沙至株洲段的鐵路,秋收起義就此爆發。

參加起義的部隊共編為3個團,目標是奪取長沙。但由於當時全國革命形勢已走向低潮,反動軍事力量在各處都大大超過革命力量,而起義部隊主力只有5000餘人,且分散使用,各自為戰,行動並不統一,因此奪取敵人重兵駐守的中心城市長沙是根本無法實現的。很快,起義部隊就遭受嚴重挫折,銳減至1500餘人。危急關頭,毛澤東命令部隊撤出戰鬥,退到瀏陽東鄉文家市集結。

19日晚,前敵委員會在文家市裡仁學校召開緊急會議,討論下一步行動。根據敵強我弱的形勢,會議同意了毛澤東的主張,決定改變攻打長沙的原定計劃,沿羅霄山脈南移,向敵人統治力量薄弱的農村,堅持武裝鬥爭,發展革命力量。

29日,起義部隊到達江西永新縣三灣村時,建制上雖然還有兩個團,但人員已不足千人。由於當時部隊基層尚未建立共產黨的組織,黨對基層部隊的控制力不強。同時受舊軍隊僱傭思想和軍閥主義作風的影響,使官兵關係遭到損害,加之作戰失利、連續行軍和鬥爭環境艱苦,部隊減員嚴重,士氣低落,紀律鬆弛,內部出現了混亂和動搖,就連一些指揮員也感到不知所措。

失敗的情緒籠罩在每個人的心頭,逃跑的人越來越多。賴毅回憶:“那時,逃跑變成了公開的事,投機分子竟然互相詢問:‘你走不走?’‘你準備往哪兒去?’這真是一次嚴重的考驗。”毛澤東說:人各有志,不能勉強,想走的可以,你報個名,打個招呼,把槍留下,給你發路費,今後好見面。以後你要再革命,再跟上隊伍,但你要記住,這是唯一正確的方向。

為了適應革命鬥爭需要,鞏固這支新生的革命力量,當晚,毛澤東在泰和祥雜貨鋪主持召開前委擴大會議,決定對部隊進行整頓和改編,這就是著名的“三灣改編”。

改編的主要內容有三項:一是縮編建制,將原來的一個師縮編為一個團,稱工農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第一團。同時加強思想教育工作,克服錯誤思想傾向,資遣不願留隊的人員。二是健全共產黨組織,設立黨代表。由原來在團以上單位建立黨組織改為在班、排設黨小組,連設黨支部,營、團設黨委。連以上各級設黨代表,負責黨的工作和政治工作。實行黨的前敵委員會統一領導的制度,規定凡屬重要問題都要經營、團黨委集體討論決定,從組織領導體制上確立並保證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三是實行民主制度,建立新型官兵關係。規定官長不準打罵士兵,官兵待遇平等,經濟公開,士兵有開會說話的自由,廢除繁瑣的禮節。在團、營、連各級建立士兵委員會,參加部隊管理,以保證士兵的政治地位和民主權利。參加會議的羅榮桓曾回憶:“三灣改編,實際上是我軍的新生,正是從這時開始,確定了黨對軍隊的領導。”

三灣改編首次實行支部建在連上的制度,是確立黨對軍隊絕對領導原則的開端,同時實行民主制度,從政治上、組織上初步奠定了新型人民軍隊的基礎,在建軍史上具有重要的意義。毛澤東後來在寫給中央的信中稱:“紅軍所以艱難奮戰而不潰散,‘支部建在連上’是一個重要原因。”


入黨誓詞中第一次加入“永不叛黨”

三灣改編後,起義部隊儘管人數有所減少,但組織更加精幹,思想政治工作也加強了,官兵們的精神面貌煥然一新。

10月15日,在湖南酃縣水口街葉家祠堂的閣樓上,毛澤東主持召開了秋收起義部隊組建以來的第一次新黨員入黨儀式,並給陳士榘、賴毅、劉炎、李恆、歐陽健和鄢輝6名新黨員逐條講解入黨誓詞:“嚴守祕密,服從紀律,犧牲個人,階級鬥爭,努力革命,永不叛黨。”

入黨誓詞中第一次加入了“永不叛黨”四個字,這是數以萬計的共產黨人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這已不再是一次普通的入黨儀式,而是在播撒理想信念的火種。

陳士榘曾回憶:“在酃縣水口,根據毛澤東的要發展一批工農骨幹入黨的指示,我和一些骨幹分子也加入了黨組織。毛澤東親自主持了入黨儀式,帶領黨員宣誓,並講了黨課。這是我在革命生涯中的巨大轉變,也使我從此有了新的政治生命,當時我心情十分激動。堅決革命,服從組織,為共產主義事業奮鬥到底,成為我終身的奮鬥目標。”

水口入黨儀式結束後,毛澤東要求各連黨代表都要積極培養髮展新黨員,並照這個樣子組織新黨員進行入黨宣誓。

22日,部隊進駐遂川縣大汾。當晚,特務連舉行了第一次入黨宣誓儀式。時任特務連副連長的張宗遜回憶道:“屋裡的氣氛很莊嚴,桌子上點了一盞小煤油燈,光線雖然不很亮,但可以清楚地看到牆上掛著一面黨旗,這是一小塊紅布,上面臨時寫上‘CCP’三個大英文字母。毛委員親自主持入黨儀式,他先向大家講解了中國共產黨的任務和加入中國共產黨的意義。”隨後,黨員們都站起身來,面對黨旗莊嚴地舉起右手,隨著毛澤東逐句誦讀誓詞。

水口、大汾發展的新黨員,是人民軍隊最早的一批士兵黨員。正是有了這批黨員,“支部建在連上”的制度才開始落到實處。


“秋收起義”為何那麼出名?原因在於這三個“第一”


文章來源:中國西藏網,版權歸作者所有。

聲明:如有侵權,造謠,請聯繫我們及時刪除,謝謝!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