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漢文帝能成為活在教科書裡面的正面皇帝?'

"

文帝十七年(前163年),文帝得到一個玉杯,上面刻有“人主延壽”四個字。於是文帝開始把年號改為元年,下令天下百姓聚會宴飲。

後元二年(前162年),文帝下詔說:“我不夠明智,不能把恩德推廣到遠方,所以使境外有些國家不能安定和睦。四方邊遠地區的百姓不能安居樂業,境內的百姓辛勤勞苦不得休息,這兩方面的過錯,都是由於我的德行淺薄不能澤及遠方。最近連續幾年,匈奴都來禍害邊地,殺死很多官吏百姓,守邊的官兵又不能告諭匈奴我的想法,使我的德行更加淺薄。”

"

文帝十七年(前163年),文帝得到一個玉杯,上面刻有“人主延壽”四個字。於是文帝開始把年號改為元年,下令天下百姓聚會宴飲。

後元二年(前162年),文帝下詔說:“我不夠明智,不能把恩德推廣到遠方,所以使境外有些國家不能安定和睦。四方邊遠地區的百姓不能安居樂業,境內的百姓辛勤勞苦不得休息,這兩方面的過錯,都是由於我的德行淺薄不能澤及遠方。最近連續幾年,匈奴都來禍害邊地,殺死很多官吏百姓,守邊的官兵又不能告諭匈奴我的想法,使我的德行更加淺薄。”

為什麼漢文帝能成為活在教科書裡面的正面皇帝?

“這樣長期結怨交戰,天下各國將憑藉什麼各自安寧呢?現在我早起晚睡,為天下大事操勞,為億萬百姓憂慮,心裡惶恐不安,不曾有一天忘記這件事情。所以我派出使者,去告訴匈奴我的想法。現在單于願意回到友好相處的道路上來。考慮到國家的安寧,民眾的福利。現在我們決定共同走到大道上,結下兄弟般的情誼,以保全全天下億萬百姓。因此,我決定與匈奴和親,從今年開始。”

和親政策的確給邊境換來了和平,不過,這換來的和平是短暫的。從古至今,皆是如此。

"

文帝十七年(前163年),文帝得到一個玉杯,上面刻有“人主延壽”四個字。於是文帝開始把年號改為元年,下令天下百姓聚會宴飲。

後元二年(前162年),文帝下詔說:“我不夠明智,不能把恩德推廣到遠方,所以使境外有些國家不能安定和睦。四方邊遠地區的百姓不能安居樂業,境內的百姓辛勤勞苦不得休息,這兩方面的過錯,都是由於我的德行淺薄不能澤及遠方。最近連續幾年,匈奴都來禍害邊地,殺死很多官吏百姓,守邊的官兵又不能告諭匈奴我的想法,使我的德行更加淺薄。”

為什麼漢文帝能成為活在教科書裡面的正面皇帝?

“這樣長期結怨交戰,天下各國將憑藉什麼各自安寧呢?現在我早起晚睡,為天下大事操勞,為億萬百姓憂慮,心裡惶恐不安,不曾有一天忘記這件事情。所以我派出使者,去告訴匈奴我的想法。現在單于願意回到友好相處的道路上來。考慮到國家的安寧,民眾的福利。現在我們決定共同走到大道上,結下兄弟般的情誼,以保全全天下億萬百姓。因此,我決定與匈奴和親,從今年開始。”

和親政策的確給邊境換來了和平,不過,這換來的和平是短暫的。從古至今,皆是如此。

為什麼漢文帝能成為活在教科書裡面的正面皇帝?

後元六年(前158年)冬季,匈奴三萬人入侵上郡,三萬人入侵雲中郡。文帝任命中大夫令勉為車騎將軍,駐紮在飛狐;任命蘇意為將軍,駐紮在句注;命令將軍張武屯守北地;任命河東郡守周亞夫為將軍,駐紮在細柳;任命劉禮為將軍,駐紮在霸上;命令徐厲駐紮在棘門。這六位將軍只有一個任務:防備匈奴繼續南下。有著這樣的部署,匈奴自知討不到便宜,幾個月後,匈奴撤離。各路軍隊也跟著撤退。

縱觀整個文帝時期,對於匈奴的態度都是以防禦為主,集中全力發展國內經濟。為了給國內發展營造安全的環境,不得不選擇了和親政策,通過將漢室公主遠嫁匈奴來換取短暫的和平。這些漢室公主為了國家的和平,遠離家鄉。犧牲自己的幸福為大漢王朝換來和平,她們是英雄。兩千年前的大漢子民感謝她們,兩千之後的中華民族更應該佩服他們的無私與奉獻。

她們都是巾幗英雄,都是我們中華民族的民族之光。

後元七年(前157年)六月,文帝駕崩於未央宮。文帝在駕崩時,頒佈了一道遺詔。通過這個遺詔,我們大致可以知道古時的皇帝駕崩之後對於後事的安排。從這個遺詔我們也可以看出文帝的節儉愛民。這也是為什麼後代的文人騷客都推崇漢文帝,都將漢文帝統治的時代稱為:“最光明的時代。”

遺詔說:“天下萬物的萌發生長,沒有不死亡的。死亡是天地之間的常理,是世間萬物的生長規律,有什麼值得過份悲哀的呢!當今時代,人們都好生惡死,死後要厚葬來敗光家產,過度服喪來傷害身體,我認為很不可取。況且我德行淺薄,無法扶助百姓。現在去世了,又讓人們過度服喪長期致哀,來遭受嚴寒酷暑的折磨,使別人家的父子為我悲哀,傷害長幼的心靈,減少他們的飲食,這樣會使我的德行更加淺薄,我又怎麼向天下人交代呢!”

"

文帝十七年(前163年),文帝得到一個玉杯,上面刻有“人主延壽”四個字。於是文帝開始把年號改為元年,下令天下百姓聚會宴飲。

後元二年(前162年),文帝下詔說:“我不夠明智,不能把恩德推廣到遠方,所以使境外有些國家不能安定和睦。四方邊遠地區的百姓不能安居樂業,境內的百姓辛勤勞苦不得休息,這兩方面的過錯,都是由於我的德行淺薄不能澤及遠方。最近連續幾年,匈奴都來禍害邊地,殺死很多官吏百姓,守邊的官兵又不能告諭匈奴我的想法,使我的德行更加淺薄。”

為什麼漢文帝能成為活在教科書裡面的正面皇帝?

“這樣長期結怨交戰,天下各國將憑藉什麼各自安寧呢?現在我早起晚睡,為天下大事操勞,為億萬百姓憂慮,心裡惶恐不安,不曾有一天忘記這件事情。所以我派出使者,去告訴匈奴我的想法。現在單于願意回到友好相處的道路上來。考慮到國家的安寧,民眾的福利。現在我們決定共同走到大道上,結下兄弟般的情誼,以保全全天下億萬百姓。因此,我決定與匈奴和親,從今年開始。”

和親政策的確給邊境換來了和平,不過,這換來的和平是短暫的。從古至今,皆是如此。

為什麼漢文帝能成為活在教科書裡面的正面皇帝?

後元六年(前158年)冬季,匈奴三萬人入侵上郡,三萬人入侵雲中郡。文帝任命中大夫令勉為車騎將軍,駐紮在飛狐;任命蘇意為將軍,駐紮在句注;命令將軍張武屯守北地;任命河東郡守周亞夫為將軍,駐紮在細柳;任命劉禮為將軍,駐紮在霸上;命令徐厲駐紮在棘門。這六位將軍只有一個任務:防備匈奴繼續南下。有著這樣的部署,匈奴自知討不到便宜,幾個月後,匈奴撤離。各路軍隊也跟著撤退。

縱觀整個文帝時期,對於匈奴的態度都是以防禦為主,集中全力發展國內經濟。為了給國內發展營造安全的環境,不得不選擇了和親政策,通過將漢室公主遠嫁匈奴來換取短暫的和平。這些漢室公主為了國家的和平,遠離家鄉。犧牲自己的幸福為大漢王朝換來和平,她們是英雄。兩千年前的大漢子民感謝她們,兩千之後的中華民族更應該佩服他們的無私與奉獻。

她們都是巾幗英雄,都是我們中華民族的民族之光。

後元七年(前157年)六月,文帝駕崩於未央宮。文帝在駕崩時,頒佈了一道遺詔。通過這個遺詔,我們大致可以知道古時的皇帝駕崩之後對於後事的安排。從這個遺詔我們也可以看出文帝的節儉愛民。這也是為什麼後代的文人騷客都推崇漢文帝,都將漢文帝統治的時代稱為:“最光明的時代。”

遺詔說:“天下萬物的萌發生長,沒有不死亡的。死亡是天地之間的常理,是世間萬物的生長規律,有什麼值得過份悲哀的呢!當今時代,人們都好生惡死,死後要厚葬來敗光家產,過度服喪來傷害身體,我認為很不可取。況且我德行淺薄,無法扶助百姓。現在去世了,又讓人們過度服喪長期致哀,來遭受嚴寒酷暑的折磨,使別人家的父子為我悲哀,傷害長幼的心靈,減少他們的飲食,這樣會使我的德行更加淺薄,我又怎麼向天下人交代呢!”

為什麼漢文帝能成為活在教科書裡面的正面皇帝?

“現在命令天下的官吏和百姓,命令下達後出門致哀三天,然後都脫去喪服。不要禁止娶妻、嫁女、祭祀、飲酒、吃肉。不要發動民間的男女來宮中痛苦致哀。詔令佈告天下,使天下人都明白我的心意。霸陵周圍的山川都保持原樣,不要有所改變。後宮夫人以下的嬪妃的遣散回家。”

文帝去世之後,郎中令張武徵發長安附近士卒一萬五千人,又徵發內史士卒一萬五千人,負責為文帝鑿穴、挖土、填土。

六月,群臣都叩頭為皇帝上尊號為孝文皇帝。當即,太子劉啟在高廟即位,繼承皇帝稱號。史稱漢景帝。

漢文帝劉恆,劉邦第四子,公元前203年出生。公元前180年,劉恆在周勃,陳平的擁立下從代國來到長安,登基稱帝。在位二十三年,於公元前157年在長樂宮去世,終年四十六歲。

"

文帝十七年(前163年),文帝得到一個玉杯,上面刻有“人主延壽”四個字。於是文帝開始把年號改為元年,下令天下百姓聚會宴飲。

後元二年(前162年),文帝下詔說:“我不夠明智,不能把恩德推廣到遠方,所以使境外有些國家不能安定和睦。四方邊遠地區的百姓不能安居樂業,境內的百姓辛勤勞苦不得休息,這兩方面的過錯,都是由於我的德行淺薄不能澤及遠方。最近連續幾年,匈奴都來禍害邊地,殺死很多官吏百姓,守邊的官兵又不能告諭匈奴我的想法,使我的德行更加淺薄。”

為什麼漢文帝能成為活在教科書裡面的正面皇帝?

“這樣長期結怨交戰,天下各國將憑藉什麼各自安寧呢?現在我早起晚睡,為天下大事操勞,為億萬百姓憂慮,心裡惶恐不安,不曾有一天忘記這件事情。所以我派出使者,去告訴匈奴我的想法。現在單于願意回到友好相處的道路上來。考慮到國家的安寧,民眾的福利。現在我們決定共同走到大道上,結下兄弟般的情誼,以保全全天下億萬百姓。因此,我決定與匈奴和親,從今年開始。”

和親政策的確給邊境換來了和平,不過,這換來的和平是短暫的。從古至今,皆是如此。

為什麼漢文帝能成為活在教科書裡面的正面皇帝?

後元六年(前158年)冬季,匈奴三萬人入侵上郡,三萬人入侵雲中郡。文帝任命中大夫令勉為車騎將軍,駐紮在飛狐;任命蘇意為將軍,駐紮在句注;命令將軍張武屯守北地;任命河東郡守周亞夫為將軍,駐紮在細柳;任命劉禮為將軍,駐紮在霸上;命令徐厲駐紮在棘門。這六位將軍只有一個任務:防備匈奴繼續南下。有著這樣的部署,匈奴自知討不到便宜,幾個月後,匈奴撤離。各路軍隊也跟著撤退。

縱觀整個文帝時期,對於匈奴的態度都是以防禦為主,集中全力發展國內經濟。為了給國內發展營造安全的環境,不得不選擇了和親政策,通過將漢室公主遠嫁匈奴來換取短暫的和平。這些漢室公主為了國家的和平,遠離家鄉。犧牲自己的幸福為大漢王朝換來和平,她們是英雄。兩千年前的大漢子民感謝她們,兩千之後的中華民族更應該佩服他們的無私與奉獻。

她們都是巾幗英雄,都是我們中華民族的民族之光。

後元七年(前157年)六月,文帝駕崩於未央宮。文帝在駕崩時,頒佈了一道遺詔。通過這個遺詔,我們大致可以知道古時的皇帝駕崩之後對於後事的安排。從這個遺詔我們也可以看出文帝的節儉愛民。這也是為什麼後代的文人騷客都推崇漢文帝,都將漢文帝統治的時代稱為:“最光明的時代。”

遺詔說:“天下萬物的萌發生長,沒有不死亡的。死亡是天地之間的常理,是世間萬物的生長規律,有什麼值得過份悲哀的呢!當今時代,人們都好生惡死,死後要厚葬來敗光家產,過度服喪來傷害身體,我認為很不可取。況且我德行淺薄,無法扶助百姓。現在去世了,又讓人們過度服喪長期致哀,來遭受嚴寒酷暑的折磨,使別人家的父子為我悲哀,傷害長幼的心靈,減少他們的飲食,這樣會使我的德行更加淺薄,我又怎麼向天下人交代呢!”

為什麼漢文帝能成為活在教科書裡面的正面皇帝?

“現在命令天下的官吏和百姓,命令下達後出門致哀三天,然後都脫去喪服。不要禁止娶妻、嫁女、祭祀、飲酒、吃肉。不要發動民間的男女來宮中痛苦致哀。詔令佈告天下,使天下人都明白我的心意。霸陵周圍的山川都保持原樣,不要有所改變。後宮夫人以下的嬪妃的遣散回家。”

文帝去世之後,郎中令張武徵發長安附近士卒一萬五千人,又徵發內史士卒一萬五千人,負責為文帝鑿穴、挖土、填土。

六月,群臣都叩頭為皇帝上尊號為孝文皇帝。當即,太子劉啟在高廟即位,繼承皇帝稱號。史稱漢景帝。

漢文帝劉恆,劉邦第四子,公元前203年出生。公元前180年,劉恆在周勃,陳平的擁立下從代國來到長安,登基稱帝。在位二十三年,於公元前157年在長樂宮去世,終年四十六歲。

為什麼漢文帝能成為活在教科書裡面的正面皇帝?

文帝在位期間,宮室、景苑、狗馬、服飾、車駕都沒有增加過。有對百姓不便的禁令,就廢止來便利百姓。文帝曾經想要修一個露臺,召集工匠計算費用,需要花費一百金。文帝說:“一百金相當於十戶中等人家的產業,我現在有先帝的宮室,還修建露臺幹什麼呢?”

文帝在穿著上也非常節儉,文帝經常穿著粗絲衣服,就連寵愛的慎夫人,也不准她穿拖地的衣服,宮室的帷帳不準刺繡花紋,以此來表示儉樸,為天下人做表率。文帝修建霸陵,隨葬品都用瓦器,不準使用金銀裝飾,不修建高大的墳丘。

為了使國家保持和平,有利於發展,文帝採取了韜光養晦的政策。儘量不發動戰爭,以此來保護百姓。南越王趙佗自立為帝,然而文帝卻徵召他的兄弟賜予爵位,用恩德來回報他,趙佗於是取消帝號,向漢朝稱臣。漢朝與匈奴和親,匈奴違背約定入境劫掠,然而文帝只是命令邊塞加強守備,不出兵深入匈奴境內,以免煩擾百姓。

"

文帝十七年(前163年),文帝得到一個玉杯,上面刻有“人主延壽”四個字。於是文帝開始把年號改為元年,下令天下百姓聚會宴飲。

後元二年(前162年),文帝下詔說:“我不夠明智,不能把恩德推廣到遠方,所以使境外有些國家不能安定和睦。四方邊遠地區的百姓不能安居樂業,境內的百姓辛勤勞苦不得休息,這兩方面的過錯,都是由於我的德行淺薄不能澤及遠方。最近連續幾年,匈奴都來禍害邊地,殺死很多官吏百姓,守邊的官兵又不能告諭匈奴我的想法,使我的德行更加淺薄。”

為什麼漢文帝能成為活在教科書裡面的正面皇帝?

“這樣長期結怨交戰,天下各國將憑藉什麼各自安寧呢?現在我早起晚睡,為天下大事操勞,為億萬百姓憂慮,心裡惶恐不安,不曾有一天忘記這件事情。所以我派出使者,去告訴匈奴我的想法。現在單于願意回到友好相處的道路上來。考慮到國家的安寧,民眾的福利。現在我們決定共同走到大道上,結下兄弟般的情誼,以保全全天下億萬百姓。因此,我決定與匈奴和親,從今年開始。”

和親政策的確給邊境換來了和平,不過,這換來的和平是短暫的。從古至今,皆是如此。

為什麼漢文帝能成為活在教科書裡面的正面皇帝?

後元六年(前158年)冬季,匈奴三萬人入侵上郡,三萬人入侵雲中郡。文帝任命中大夫令勉為車騎將軍,駐紮在飛狐;任命蘇意為將軍,駐紮在句注;命令將軍張武屯守北地;任命河東郡守周亞夫為將軍,駐紮在細柳;任命劉禮為將軍,駐紮在霸上;命令徐厲駐紮在棘門。這六位將軍只有一個任務:防備匈奴繼續南下。有著這樣的部署,匈奴自知討不到便宜,幾個月後,匈奴撤離。各路軍隊也跟著撤退。

縱觀整個文帝時期,對於匈奴的態度都是以防禦為主,集中全力發展國內經濟。為了給國內發展營造安全的環境,不得不選擇了和親政策,通過將漢室公主遠嫁匈奴來換取短暫的和平。這些漢室公主為了國家的和平,遠離家鄉。犧牲自己的幸福為大漢王朝換來和平,她們是英雄。兩千年前的大漢子民感謝她們,兩千之後的中華民族更應該佩服他們的無私與奉獻。

她們都是巾幗英雄,都是我們中華民族的民族之光。

後元七年(前157年)六月,文帝駕崩於未央宮。文帝在駕崩時,頒佈了一道遺詔。通過這個遺詔,我們大致可以知道古時的皇帝駕崩之後對於後事的安排。從這個遺詔我們也可以看出文帝的節儉愛民。這也是為什麼後代的文人騷客都推崇漢文帝,都將漢文帝統治的時代稱為:“最光明的時代。”

遺詔說:“天下萬物的萌發生長,沒有不死亡的。死亡是天地之間的常理,是世間萬物的生長規律,有什麼值得過份悲哀的呢!當今時代,人們都好生惡死,死後要厚葬來敗光家產,過度服喪來傷害身體,我認為很不可取。況且我德行淺薄,無法扶助百姓。現在去世了,又讓人們過度服喪長期致哀,來遭受嚴寒酷暑的折磨,使別人家的父子為我悲哀,傷害長幼的心靈,減少他們的飲食,這樣會使我的德行更加淺薄,我又怎麼向天下人交代呢!”

為什麼漢文帝能成為活在教科書裡面的正面皇帝?

“現在命令天下的官吏和百姓,命令下達後出門致哀三天,然後都脫去喪服。不要禁止娶妻、嫁女、祭祀、飲酒、吃肉。不要發動民間的男女來宮中痛苦致哀。詔令佈告天下,使天下人都明白我的心意。霸陵周圍的山川都保持原樣,不要有所改變。後宮夫人以下的嬪妃的遣散回家。”

文帝去世之後,郎中令張武徵發長安附近士卒一萬五千人,又徵發內史士卒一萬五千人,負責為文帝鑿穴、挖土、填土。

六月,群臣都叩頭為皇帝上尊號為孝文皇帝。當即,太子劉啟在高廟即位,繼承皇帝稱號。史稱漢景帝。

漢文帝劉恆,劉邦第四子,公元前203年出生。公元前180年,劉恆在周勃,陳平的擁立下從代國來到長安,登基稱帝。在位二十三年,於公元前157年在長樂宮去世,終年四十六歲。

為什麼漢文帝能成為活在教科書裡面的正面皇帝?

文帝在位期間,宮室、景苑、狗馬、服飾、車駕都沒有增加過。有對百姓不便的禁令,就廢止來便利百姓。文帝曾經想要修一個露臺,召集工匠計算費用,需要花費一百金。文帝說:“一百金相當於十戶中等人家的產業,我現在有先帝的宮室,還修建露臺幹什麼呢?”

文帝在穿著上也非常節儉,文帝經常穿著粗絲衣服,就連寵愛的慎夫人,也不准她穿拖地的衣服,宮室的帷帳不準刺繡花紋,以此來表示儉樸,為天下人做表率。文帝修建霸陵,隨葬品都用瓦器,不準使用金銀裝飾,不修建高大的墳丘。

為了使國家保持和平,有利於發展,文帝採取了韜光養晦的政策。儘量不發動戰爭,以此來保護百姓。南越王趙佗自立為帝,然而文帝卻徵召他的兄弟賜予爵位,用恩德來回報他,趙佗於是取消帝號,向漢朝稱臣。漢朝與匈奴和親,匈奴違背約定入境劫掠,然而文帝只是命令邊塞加強守備,不出兵深入匈奴境內,以免煩擾百姓。

為什麼漢文帝能成為活在教科書裡面的正面皇帝?

對於群臣,文帝也非常寬容。群臣之中如袁盎等人進諫言辭激烈,但文帝常常寬容的採納他們的建議。群臣之中如張武等人接受別人饋贈的金錢,被發現後,文帝就把宮中府庫裡面的金錢賞給他們,以此讓他們羞愧,而不交給官吏治罪。

文帝在位期間致力於用道德教化臣民,因此四海之內殷實富足,禮儀道義盛行於世。使漢朝進入強盛安定的時期,他與其子漢景帝統治時期被合稱為“文景之治”。

"

相關推薦

推薦中...